最新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优秀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新农村建设调查显示,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文化振兴显著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新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优秀10篇】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第一篇】

调查对象:叶村村民。

调查方式:访谈、查阅资料、观察。

调查内容:通过对西递镇叶村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切实感受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在经济、文化、社会方面表现出的新气象。把叶村村民自身的深切感受与西递镇政府资料结合起来,科学认识西递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总结出叶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西递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古村落是世界文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这使西递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西递镇一方面积极开发古村落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在保护古村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图形成旅游带动经济、经济保护资源的良性发展模式。西递镇把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动力。西递叶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

叶村是位于西递古村落不远处的一个村落,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农村。叶村依托西递古村落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现在现代商业经济,从而形成与西递古村落遥相呼应的现代新型新农村。叶村从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化发展,一开始就瞄准蚕桑的发展空间惊醒蚕茧生产。因此全村形成“家家有桑田、户户出蚕茧”的局面,共有多亩桑田,蚕桑收入约占叶村收入的80%左右。xx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xx年正式实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围绕生产发展,以西递为中心,发展经济,同时发展蚕桑、茶叶和林业,20xx年叶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农村基础设施改善,道路四通八达,建成现代化叶村小学,可容纳学生200余人,同时配备电视、电脑等教学设备。基本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因此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二、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

叶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发挥作用的成功实例。叶村的成就与村镇的建设理念、基础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机制、重视教育、文化建设等具体举措分不开,叶村实现了政策扶持、政府导向、群众参与的有效结合。

1、科学全面的发展思路。叶村是西递镇整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递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大力发展叶村的蚕桑经济。叶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从经济、生活、文化、民主等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切忌盲目发展。确立“以发展蚕桑推动旅游,以旅游带动蚕桑生产,打造黄山一流茧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建立千亩桑园示范基地,把农村新面貌与古村落文化遗产连成一个整体。对叶村的项目建设和文化宣传活动进行整体布局,合理分配,各方面统筹兼顾。结合“奇山、秀水、古建筑、徽文化”的地域特点,按照“统一规划、切忌盲目”的原则,进一步突出叶村“古朴、典雅、秀丽、文明”的特色,切实落实叶村小集镇规划和林业整治规划,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具体要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新农村格局。

2、加大投入,做好基础项目建设。全力抓好叶村商贸区项目、农家乐旅游项目、村级道路建设项目、沼气建设项目、千亩桑田示范建设等项目建设,确保硬件设施齐全。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步伐及新建项目的落实。建设特色农业旅游基地、旅游食品休闲加工基地、农家乐基地、生态养生基地,发展多种多样的林业经济和自然风光。开辟了叶村商贸区,大力解决道路设施或道路路面差等问题,建设道路交通网,加快与西递古民居间的联系。建设酒店、旅馆、娱乐场所,为西递旅游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场所。建设沼气池,各家各户都可以筹资建设,叶村村委给予补助,以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破坏。

3、形成政府村民互助机制。力图形成“政府引导,村级为主,农民自愿,人人参与”的良性机制。政府积极宣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建立鼓励和激励机制。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积极开展以“促经济发展,建和谐叶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规划建设千亩桑园,解除群众扩大蚕桑养殖的顾虑,为群众解决蚕桑的销路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影响下,蚕茧价格下降,村民开始丧失对蚕茧春出卖的信心。叶村村委积极寻求市场,为村民蚕茧的出卖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对村民养蚕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或进行经济援助。叶村村民叶积极地向村委献言献策,结合自身实际提供发展策略。同时利用政府提供的先进设备学习养蚕、种茶技术,科学发展农业。村委定时开展农民培训班,村民可免费学习的咨询。因此形成“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互助发展模式,大大提升了村委的工作效益。

4、加大教育力度。xx年10月叶村开始建设叶村小学,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叶村小学项目是新农村示范镇村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暨民生工程建设项目,20xx年8月正式完工。叶村小学改扩建后,彻底解决了叶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新项目将学校旧教学楼拆除,建成一幢建筑面积为300余平方米的综合楼,增加厨房一间,改建学校大门与围墙,整个项目完全按徽派建筑风格进行建设,确保了与古民居的和谐统一,拓宽了学校通往公路的道路。在新建的校园里增添了课桌椅、dvd、彩电、电脑等电教设备,建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多功能教室。据陈女士介绍,学校不仅是教育学生的教育基地,还是培训农民的活动场所。平时学生利用先进现代化设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周末或晚上叶村村委组织农民学习农业新技术,借用新设备推广蚕桑、茶叶制作技术。建设图书室,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书香校园”。

5、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叶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工作。及时地把党的方针、政策、决议宣传到村,用电话、广播、报纸、宣传栏、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政策,与村民保持紧密联系。聘请山东省高密市的蚕茧专家到村指导,为村民讲解蚕茧饲养技术,提高村民的专业素质。还经常举办相关培训班或讲座,曾举办过“巾帼生态家园”专题培训班,向村民介绍清洁能源使用、节能环保、环境卫生、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叶村以健康、和谐、文明、向上为目标,在全村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以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村民“讲文明、讲道德”。村委紧抓“四乱”和“三清”工作,切实改善乡村“脏、乱、差”的面貌,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在叶村全村推广使用沼气,加大一池三改的力度,推广生态家园建设,把叶村建设成为具有徽州特色的文明的的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定时开展“乡村文化节”活动,兴“贴时代春联”的时代新风,在村民中营造热情、活泼、时尚的文化氛围。

在三天实习过程中完美参观了“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中国画里乡村”的宏村以及颇具道教文化的齐云山,这都是徽州特色浓厚的文化遗产。古建筑的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徽州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西递镇叶村依托西递古村落的旅游价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指导思想,村委组织和村民齐心协力,叶村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叶村叶从贫穷落后的小村一跃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第二篇】

20xx年2月,我作为新农村指导员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来到ah镇xmt村委会。经过一年来的深入调查和走访,我亲身感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人心思上、人心思富、人心思进的迫切心情,见证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并为之投工投劳的热闹场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形成了xmt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xmt村位于云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祥临二级路由此穿村通过,全村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东北与cpl村相接,西与nh村毗邻,南与hmt村接壤,境内最高海拔1860米,最低海拔12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属山区、半山区农村。全村辖8个自然村,531户2131人,村民以粮食、核桃、茶叶、畜牧业、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2009年有耕地面积15042亩,森林7868亩;水泥硬板路3条千米;有学校一所,文化活动室一个,卫生室1个,兽医点1个,沼气305口。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5元。

(一)抓产业建设,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加。

根据省委、省政府“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工作思路要求,该村近年来按照“产业强村、林畜富民、统筹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发展思路,突出产业、生态、交通、水利四个重点,实施“林-草-畜-沼”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循环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林间、树下、地块周围种植饲草或薯类、豆类作物,发展提升畜牧产业;加大沼气推广建设力度,畜粪入池、沼液作肥,建立起循环利用、循环发展的产业链,着力打造“林草畜沼”冷凉山区循环经济圈。一是生态化、规模化发展林产业。从当地气候资源出发,村“两委”把核桃和茶叶作为xmt村重点林产业来抓,实施林业发展生态化、经济化、规模化。对泡核桃、茶叶种植地块进行了科学规划,严格按照“五个一”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种植。截止目前,全村共发展泡核桃10060亩(其中今年秋值泡核桃420亩),挂果6000亩,产值达60万元以上,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17%,种植茶叶5000亩,可采摘面积4500亩,年产值达13万元左右,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4%。二是规范化、配套化发展饲草。在挂钩帮扶单位及县农业局的扶持指导下,xmt村饲草种植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采取“林草间作”和“林、食、饲间作”两种方式相结合,实行合理化、规范化种值,目前,已栽种饲草(芭蕉芋、黄薯、脱毒甘薯、狗尾巴草等)1700亩,饲草基地的建成,有效解决了全村饮料草紧缺的难题,为全村养殖业提供了充足的饲草保障。三是专业化、标准化发展畜牧业养殖业。畜牧养殖业是xmt村的传统优势产业,群众对畜牧养殖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村“两委”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优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挂钩单位和县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建设养殖小区扶持养殖大户、培育一批养殖大户、带动较小养殖户,走“饲草+畜牧”的发展模式,以组建养殖协会和养殖协会合作社,进行科学化、规模化养殖。目前,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7户4600平方米,共培养养殖大户7户,户均存栏60头以上。养殖小区的建成,起到示范带动促增收,人畜分离洁村容,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成效。四是产业化、普及化发展沼气。xmt村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人的居住质量为目标,畜粪入池、沼液作肥,产业化发展沼气,大干沼气建设。目前,xmt村共建成沼气300余口。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在上级的帮助支持下,村委会办公楼已于2008年11月建成,具备办公室、会议室、卫生室、文化计策宣传室、党员电教室等功能。2009年,xmt村被列为“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村”,获得项目资金30万元。共实施完成7个,包括人畜饮水工程;文体活动场地建设;道路硬化建设;特色民居房改造;畜厩改造;公共厕所建设;农村适用技能培训等。2010年,在党委政府和各单位的关心帮助下,共实施人畜饮水工程3个,铺设管道30余千米,建设蓄水池9个,有效解决了3个自然村170余户的人畜饮水困难。并积极争取资金、组织村民对村学校的球场进行硬化处理,使得学校200余学生有了正规的球场进行教学。再次就是抓住新家园建设的机遇,进行危旧房的改造,其中,新建20余户,改建50余户,该项工作还在进行中。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增强了xmt村民的“自信心”,相当于一针“强心剂”,激起了村民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已带动群众投工投劳自已搞建设。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群众共投工2980余个、按50元/每人计,折折资为149000元;投沙子2675立方,折资168500元;投石头1820立方,折资129000元。群众投工投劳、集沙集石折资共计446500元。

(三)抓基层组织建设,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得到增强。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几年来,xmt村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切实抓好自身建设,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一是组建“党群致富联合体”。由镇党委书记挂钩联系党政机关党支部,党政机关党支部挂钩帮扶xmt村党支部,建立机关党员+农村党员+农户的帮带体系,形成了以党委为核心,党支部为主线,党员为主体,群众为基础的“金字塔”帮带结构;二是组建产业协会。按照生产协作、销售联合、自愿互利的要求,组建了核桃、种养殖和沼气等3个产业协会,把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经营协调组织起来,改变“单户作战、势单力孤”的状况,充分发挥下联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用;三是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以自然村为单位组建了8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负责统筹协调管理全村社会事业和公共事务;四是成立互助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了8个互助组,解决了部分家庭缺乏劳动力、技术信息、发展资金等问题,有效的加快了产业建设步伐。

(一)农村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xmt村借实施“三村”工程的契机,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工投劳,实施好道路的硬板化建设工作,目前,下忙兔、上忙兔、两个组已实现村组道路、入户道路硬板化,环村委会的水泥硬板路网已基本建成。但通村公路路面狭窄、路况差,水泥路面还没有覆盖全部村民小组,部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然全村村组公路较前几年有很大改观,但部分村组道路由于缺乏资金、管护不当等原因,已很难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等仍然影响着这些村组的农民生产生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由于资金问题,还有一些水利设施无法完全整修。全村还有部分村、组的人畜饮水存在极大困难。

(二)农村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

随着“林—草—畜—沼”绿色循环经济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xmt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成型,以核桃、茶叶种植、畜牧养殖等为主的优势产业正在取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且发展势头强劲。但就全村而言,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亟待完善。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三)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生活质量亟待提高。

新农村建设主体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新农村有形建设,首先要转变长期以来农民思想观念中的成规陋习,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xmt新农村有形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生活有了改善,但生活质量未见提高。如有的村组远看一栋栋“现代农舍”拔地而起,走进村却见鸡飞狗叫,粪便满地;部分村组存在着农民房子很漂亮,但农民仍是过着“农村人的日子”,村庄屋里脏乱差,让人看不入眼。新房子不等于新农村,新衣服不等于新农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民要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村容整洁的标准,就要处理好村容整洁和庭院经济的矛盾,转变“几辈子就这样过惯了”的旧观念,树立村容整洁、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观念。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来构筑富民平台。即:巩固粮食基础,主攻核桃和茶叶产业,大力发畜牧养殖产业,强化生态建设,逐步形成农产品的出产、加工和劳务输出并举的格局,把xmt村建成天蓝、山绿、水清、景美、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调研情况,我对新农村建设有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面对当前农村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镇、农村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资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切实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抓好统筹规划,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镇季农村社保制度的统筹发展,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第三篇】

我的家乡是曾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区,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十一黄金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地点: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固关镇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xx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元和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和%;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第四篇】

xx镇地处xxx三县交界处,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余亩,森林面积xx亩。共有xx个行政xx个村民小组,xx户,xx人。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xx年到达xxx元,比xx年增加xx元。xx个省级扶贫村。

“十五”期间,全镇农村经济出现四大变化: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二三产业、养殖业、林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二是农作物品种结构逐步优化。优质粮油、蔬菜、三元杂交猪、肉羊新品种改良率逐年增加,林果业高接换优等新技术全面推广;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比xx年增加xx元;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从李桥镇的镇情出发“夯基础,增后劲”围绕“修路、治水、改网、建集镇、兴旅游”的思路,完成了xx余万元的公路硬化和xx万元的渠系配套设施和投资近xx万元的光纤电视工程,农网改造xx个村,新增变压器xx台,改井打井xx多口,xx自然风景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

从这次调研的情景看,xx镇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部分农民比较富裕,房子比较漂亮,农村也比较稳定。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村级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近年来,由于镇村两级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及文教卫生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镇村两级债务沉重,全镇负债总额xx万元,仅村级债务就多达xx万元,大部分村少则数万元,多则上十万、几十万。村级经济实力薄弱,发展经济包袱沉重,使经济发展难以构成牵引力、向心力。

2、传统农业难以拓展,支撑力不强。xx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林业大镇,农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产品是其三大经济支柱。可是,此刻由于受气候、品种、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除了进一步调优、调精、提高单产外,发展的潜力似乎不大。同时,传统农业还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处在一种靠天吃饭的极不稳定的状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十分有限。

3、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足。近年来,各村都相继建设了一批为民服务的小型加工房。但由于资金有限、投资规模小、市场风险大、经济效益差,这些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还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4、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在深入基层调研中,我深深地感到:农民增收门路狭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期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1、要坚持富民为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尽管“十五”期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xx元,个别村初步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条件,但农民收入渠道不宽,增收基础并不稳固,靠天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陷于徘徊。所以,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全镇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2、要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巩固和发展增收基础。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一是优化品种结构,加大示范带动。结合本镇实际,在稳定种植业的基础上,巩固发展好笋材两用竹、黑山羊、生猪生产。二是要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以岩区为重点,认真做好中药材xx亩、姜黄xx亩、香樟xx亩的栽植。以坝区村为重点的蔬菜基地xx亩、青蒿种植xx亩,撑绿竹种植xx亩,着力推进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向粮、油、饲、林、果、蔬多元结构转变。

3、要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积极发挥xx种猪场,xx养场的带动优势,经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使他们不仅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并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植科教、流通、农资服务的主体。要引导农村大户、运销能人、龙头企业、基层干部和村级团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本事。

4、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紧紧借助中央、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以xx村、xx村两个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一是要超前规划。二是要高起点建设,进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5、要转移农民,拓宽增收领域。近几年,xx镇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速度呈加快趋势,务工经商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调查情景看,xx年全镇县内外转移输出已达一万人,农民在县内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xx元左右,县外务工异常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xx元以上,文化层次较高又有必须技能的农民,年收入超过万元。

所以,围绕新农村建设,今后几年要继续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一是加强外出务工的组织引导。我镇农村劳动力外出主要依靠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就业的盲目性较大。要注重加强同县劳务市场和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为农民工供给及时的劳务信息和维权保障服务,让农民出得去、能就业。二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农民务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三是大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经过“阳光培训”和扶贫培训工程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竞争本事。经过发展特色农业消化一部分,发展非农产业吸纳一部分,发展外出打工输转一部分,大力提高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率,为新农村建设供给人力和物力支持。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第五篇】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一个北方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

(一)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三)经济: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哪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06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业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拒绝自种自食,养牛的也得买牛奶喝,对鲜奶进行卫生消毒和包装的是专业工厂。因为引进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农村人从一亿上升到四亿,自由小农经济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今天,中国在册的农村人口高达九亿,包括将近五亿农业劳动力。尽管农业技术在飞速进步,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因此,农业领域的劳动积极性空前下降。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不组织起来合作,农民就无力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就只能沦落为21世纪里自种自食的“自耕农”。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级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第六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设是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去我镇实地调研了一番。

早在两年前,我镇就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镇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我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镇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报告认为,新农村建设不应是一般意义的农村建设,而是要根本改变传统的城乡分离、工农分离、城市单向抽取农村资源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重新定位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农村全面告别土地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自足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去我镇实地调研了一番。

我镇是全国重点发展的乡镇,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合铜,合安,合铜黄高速公路都横穿我镇,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因此我镇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我镇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目前为止,我镇已成为我县最重要的乡镇了。

早在两年前,我镇就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镇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对条件基础稍差的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反的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4、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镇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我镇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我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但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水、改厕、改栏工作进展缓慢。

我乡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动。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然而,不论遇到何种困难,我镇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定会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那就是:

1、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2、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3、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5、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我坚信,在我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镇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第七篇】

调查地点:xx。

调查方式:走访村民,问卷调查,拍照等。

1、人口。

l劳动力。

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向城市,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较多。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该村人口结构也不太协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

2、土地。

l耕地。

在以前该村经济也主要是靠农业及跟农业相关的副业,但是后来农民的土地都被国家征去了,农民的土地没了,有的也只是很少的农民的自留地。

l荒地/其它土地。

因为荒地一般都不归他们私人所有,所以这部分土地的使用权不在村民手中。除了一部分被上面划为坟墓的集中划分地。

其他的一些土地,一般的都用来盖集中型的商业厂房,现在的拆迁越来越多,就是这个原因、地理位置不错的,也会被用来发展商业,以便提高经济发展。

3、土地制度。

网格化土地督察制度,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的土地是承包制度。

4、生计(农业/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农业。

l种植业/土地方面的收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该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非农产业为主,所以把土地方面的收益作为经济来源的很少。如家里包了大量土地的,这些人中的也多是经济作物。当然也有一部分家庭生活条件不好的,还会靠自家的自留地,种些粮食作物,维持日常活动和生活。

l养殖业。

有些村民手里有点资金,对养殖比较有兴趣的,就投资搞了养殖业。大多数都投资在了家禽养殖上面,像猪,鸡,鸭……时下这些东西也是比较畅销的,像烤鸡,烤鸭,猪肉从前段时间起就涨价了。而且这些家禽相对而言比较好饲养。不过任何一种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这几年流感类的疾病频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收益。

l副业。

还有一些有一定手艺的,就靠”本事”吃饭。有些会刺绣的,就会做些绣品,自己到集市上卖或是提供给哪家小型加工厂。还有就是串手链或是一些手工艺品。

非农产业。

l打工。

现在农村的经商途径有:开个个体经营的店面(因为国际教育园建在了本地,学生很多,所以这些商店收益很好)或是招收几个受手艺人,出外包揽活计,做个小老板。或是几家一起合资承包一些小型公司。有些村民且本村有一些村办企业,其中吸纳了很多本村的村民,使得村里的农民都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本村村民收入提高,从而也促进了本村经济不断发展。

5、村庄的。历史。

l一般历史。

新丰村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中北部,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石湖之畔,该村的.西面、北面被著名景点上方山所环绕;南临苏州市国际教育园,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浑厚。村内有一村级公路通往外部。该村历史现已无法考证。但据村里人介绍,他们的祖辈们一直就居住与此;又结合吴中区具有较长的历史,故可推断该村历史也较为悠久。但具体情况不详,还请见谅。

村庄一般以聚居为主,每家每户的房子都挨在一起,房子都是以前的那种形式,没有趋向于现代的小洋房、左邻右舍处得都很熟,很有感情,不像城市里面的住宅小区,大家彼此也不是很熟悉。有的住了好多年,都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谁。最有意思的是,村民们几乎家家都会开垦一小块菜地,种些时令蔬菜,等到成熟时互相赠送些,这样又加深了村民间的感情。

1、目前/就业生活的困难。

家庭发生变故,或是因为没接受过什么教育,找不到好的工作,又加上没有什么手艺,只能做一些低收入的工作,又加上孩子多,学费啊等开支较大。或是家里劳动力不够。

3、相关的社会保障措施。

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低保补贴。

调查后的感受:

我们大概的问了一下,了解到由于村民们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所以基本学历都相对较低,所以面临着残酷的人才市场的竞争时,只有选择打工,经营店面这些最普通,最简单的工作。其实他们所做的都是处于下层的工作,收益较低,但当经济发生波动,金融危机发生时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他们。所以我觉得应该对村民进行生产技能、文化素质的培训,从而让他们掌握一门可以谋生的技能,这样在找工作时也会比较简单。同时对村办企业进行整改,使其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扩大其规模,这样就可以实现村民们在家门口找工作的想法。

对待贫困户,光靠那些补贴远远不够,那样只能解决他们当下的生活问题,要想永久性的帮助他们,就应该交给他们一些技能,教会他们如何解决生计问题。

看到老师上课给我们看的城市农村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数据对比,再听到村民的话,让我们想到现在国家存在的贫困问题还挺多的,贫富差距还是蛮大的。我们觉得国家应该重视农村的发展问题,找到更多的方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从基层抓起,一步步改变农村现有的生产生活观念,就像华西村的发展是一样的,只有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意识跟着改变了,才更易于日后的生产与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第八篇】

班级:08060341班(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姓名:钟志明。

形式:实地调查。

时间:xx·07·30—xx·08·06。

实践主题:投身实践促成才迎接校庆添光彩历练青春谱新篇。

目的:

实地走访农村,了解近几年农村的新变化,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情况。积累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服务社会、建设家乡提供认识基础。对这一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利用暑假为社会做一点有益的事情。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在接到学校xx年暑期社会实践通知后,我没有感觉这是学校强加给学生的一项任务,或者这只是教学的一个形式,而是想充分利用这次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了解一些关于中国现状的信息,同时也让自己的这一个假期过得充实。

在仔细阅读了学院团委发给我们的“关于xx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安排”后,又结合自身条件,响应校团委“大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我决定回到家乡实地调查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并拟写一份“宜春市袁州区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递交学院审查。

虽然学院要求以学生个人分散活动为主,但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活动,我邀请了我初中的同学,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3班的周贱根(亦名“同乐”)一同参与。在此要特别感谢周同乐同学,同时也要特别感谢为我提供器材的徐俊徐老师!

1、联系政府工作单位。

宜春市为了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解决宜春人民在生产上遇到的问题,成立了宜春市行政服务中心。宜春市行政服务中心是政府设立的为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服务事项的场所,开展招投标业务交易的平台,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前哨。设有办证服务中心、咨询投诉中心、代办服务中心、网络服务中心、招投标交易中心、商务中心,并成立了客商俱乐部。

7月20日,我来到服务中心,找到了宜春市袁州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的陈军,向他讲述了我此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初步方案,并出具了学校团委为提供的专用介绍信。他同意了我的请求,接受了介绍信,并要求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向委员会提交一份书面报告,再由委员会作出评价并填写介绍信回执单为活动提供证明。

2、拟定初步计划。

由于市场上官方地图没有细化到乡村公路与各个村组,我与同乐同学使用googleearth查看了宜春袁州区北部几个乡镇的卫星照片及地形,选定了柏木乡柏木村茶头坑组、柏木乡柏木村茶园组、柏木乡布里村、柏木乡严岭村,三阳镇、三阳镇石塘村(行政村村委驻地)、三阳镇石塘村院前村、三阳镇雷桥村,芦村乡荆桥村、芦村乡浒坑村等一些自然村落进行实地走访、拍摄、记录。根据googleearth于xx年10月更新的宜春市袁州区地区的卫星照片,我们画出了简易地图,鉴于江西7、8月份天气炎热,每天08:00—16:30时间内皆不宜长时间外出,我们制定了如下调查路线以及活动方案:

7月30日15:30—18:00实地取景柏木乡布里村。

7月31日采访调查访三阳镇石塘村村委书记钟小青实地取景三阳镇石塘村。

8月1日有其他事,未作安排。

8月2日实地取景三阳镇雷桥村。

8月4日15:30—18:00实地取景芦村乡荆桥村、芦村乡浒坑村。

8月5日15:30—18:00实地取景三阳镇石塘村、三阳镇石塘村院前村。

8月6日07:30—10:30实地取景三阳镇(集镇)。

3、计划实施。

虽然我们的计划安排都避开了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但是每天下午四点左右太阳还是十分毒辣。我和同乐同学顶着烈日,骑着一辆借来的摩托车,带着照相机和准备好的调查表,按照预定计划到达要走访的村落。我们两个人深入到农民家中与农民们坐在一起闲聊,很多时候热情的农户还会端出水果点心招待我们,从与他们的对话我们可以获得近几年他们的生活现状以及农民对于未来的期望。我们拿着问卷,一边做采访,一边用相机记录当地风土人情。

由于天气、交通的原因,我们没有走访柏木乡严岭村。

4、整理材料。

相机充满电只能提供拍摄200张左右照片的电力,每到一个地方取景回来,我们就要回到家中给相机充电,并把拍下的照片存到电脑里,然后整理查访的结果,做好工作记录。我们还会根据当天走访的情况在一起讨论一下,做一个小小的总结,然后商量下一天工作的细节。

本来为了实际地反映农村现状,对于我们所拍摄的照片,我们不应该做任何修改。不过我们有感于家乡近年来的巨变,一年一个新面貌的发展速度,站在个人角度,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借着这一个机会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家乡xx年时候的样子。或许再等20年或者更久,我们曾经生活过的故乡就完完全全变了模样。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留作纪念,也可以当做是为今后的工作生活积累素材。鉴于此,我选择了其中几张照片在电脑上用现在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cs4进行了美化修饰处理。以前我在处理照片方面不是很熟练,通过自己临时自学,在电脑上自己实际地练习,我的`图像处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虽然看上去和我的工作任务没有多大关系,但社会实践不也是为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么,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也是实践的一种啊。

在我们进行新农村调查的同时,同样是我初中同班同学,现就读于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xx级的张海同学也在进行农村土地使用情况的社会调查,在材料分享的“最新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优秀10篇】”,我也引用了张海同学的调查结果。

8月18日,所有材料都整理完成,我再去袁州区服务中心,交换了调查报告和介绍信回执单。当天下午我离开家乡来到学校,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又开始撰写准备递交学院的实践报告手写稿,并准备相关的材料。

宜春市农村基本生活状况:

宜春市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适宜,霜期较短,有利作物、林木生长。宜春市气候资源丰富,作物生长期长,雨量充沛,光热丰富。

(宜春农业)。

宜春是典型的农业以及劳动力输出地区。得益于宜春得天独厚的气候及自然环境,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在宜春生长良好、产量高。我们所走访的几个自然村落里,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一般农户会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种植一些蔬菜,如辣椒、白菜、豆角、空心菜等。经济作物有草本植物花生、红薯、油菜、芝麻,木本植物杉树、松树、樟树、油茶等。部分农户会承包一些鱼塘养鱼、纺织夏布、养猪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村庄)。

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数逐渐增加,许多村劳动力流向沿海发达地区的比率都高达70%以上,而留在家乡的农田也主要是一些50岁左右的老农民耕种,如果家中实在没有人耕种也没有交由他人耕作,农田、自留地基本上都荒废了。我们走进农村进行调查时鲜明的体会就是整个村庄非常冷清,所看到的人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和15岁以下的儿童,留在农村的中青年人也大都是妇女,在家照顾老人孩子。

(农业·插秧)。

由于耕种农田加上一些副业的劳动成本过高,收益很少,种田十分辛苦,外出务工能够获得相对较多的收入,为了能创造更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大多数青壮年劳动人口都选择外出务工。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出的增加,农村的农业生产逐渐衰落,出现了很多从前很肥沃的农田、自留地现在都由于长时间无人耕作已经荒芜的情况。

近年来宜春市大力支持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利用当地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等优势,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在开发区立厂投产,促进宜春经济转型,青壮年劳动人口呈逐渐回流趋势。但主要劳动人口仍然不能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农业依旧成衰落趋势,能耕作的农户也大都仅以保证自家食用粮食为耕作目标。

(民房)。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交通、农村村容两个方面。在我们走访的几个村庄中,大多数都修有水泥乡村公路连接国道获省道,交通十分便利。很多村水泥路面直接铺到各家门口,所以我们所走过的路当中,几乎没有什么泥路、砂石路,灰尘也比较少。交通的改善也是农民们津津乐道的一个方面,村民们都感慨说,现在的路好走多了,下雨也不用担心弄脏衣服鞋子了。村容方面,村民也很称赞,以前农村住房虽然多为钢筋混泥土结构、2—3层复式楼层,但大多设计不合理,外墙也有很多没有粉刷,直接就是砖坯裸露在外,很不雅观。经过村委号召,争取省新农村建设资金,农户自费装修住宅。路修通了,直接通到每家房屋门前,村容也为之一改,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农村公路)。

在宜春市,农民温饱自足,物质相对以前更加充足,农村生活比较和谐,这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农村的文化生活也有很明显的改变,比较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村宗祠文化的繁荣,居住在同一个村庄同一姓氏的农户会自发组织起来,凑足资金,再加上出售村集体的山林所产的木材的资金,集中到一块修建一座代表着一个村经济实力和形象的宗祠。一来是供奉先祖,表示对祖宗的崇敬,二来也可以当做一个村庄同一姓氏人的形象代言,以此将一个村庄的农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一个村的祠堂一般用于农户举办酒席举行婚礼、葬礼,文艺演出等活动,平时有专人负责。

(文化活动中心)钟氏宗祠。

我们在采访石塘村村委书记的过程中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主要从省财政划拨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申请获得,也有的人口比较多的村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会自发筹集资金铺设乡村公路,安装自来水等便民设备。而修建一座中等规模的祠堂花费大约在40—70万元不等,村集体靠出售林产的收入,村财政划拨占了很大一部分,村庄里比较欧经济实力的人家会捐一部分,其他则按人头分摊到村民手中,每人大概200元左右,村民大都可以接受。虽然农村面貌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我认为新农村建设还是没有进行到实质性阶段。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富农”为基本目标,不仅如此,提高村民素质、文化修养,农村医疗,农民福利、保险等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但是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还远没有进行到“富农”阶段,在其他方面虽然都有所举措,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实质性的改善才是农民真正期待的。

(村委)。

虽然我本身就来自农村,对农村、农民、农业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了解农村也还是这次社会调查之后。以前一直呆在校园里用功读书,没有多少机会接触社会,甚至于自己生长的农村也知道的不多。通过这样一次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增加了自己的社会阅历,而且在与农民交流以及与政府机关交往的过程掌握了与人沟通的一些技巧,在规划活动、实施计划、整理材料的过程当中学会并掌握了一种科学的工作思路和处理办法,再结合自己的专业,我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有所提高。

这就是我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总之,因为这次实践活动我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十分有意义的暑假。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第九篇】

本人特对xiexiebang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在下着眼于xx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政策,新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基础教育与农业科技文化,城镇化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等内容。

xx村位于浙江中部,是由原来的新岭脚村和牛歪村合并而来。现有人口20xx人左右,劳动力1200人左右,在外劳务人员300人左右,预备党员15名,党员42名。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人均收入达6000元左右。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倡导下,xx村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鸡鸭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生产,葡萄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xx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xx村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24人,参合率90%。

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因此,xx村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浙中盆地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二)农村基础教育不够全面。

农村的教育现状是“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甚至有些地区人们根本不重视教育。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三)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

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村志》了解历史,通过走访群众得知他们所之所想。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一)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二)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三)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

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四)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一)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社区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抓住关键,凝聚力量,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形成产业化、商品化、专业化、区域化的生产方式。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和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形成村有品牌,有特色的农业示范基地。

(三)要加快发展农村农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抓紧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组织城市学校选派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度,避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xx村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党支部和农户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一支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应当选择年龄轻、有文化、社会责任感强的村级后备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以及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xx村地处浦江县北部,原来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偏僻小村。20xx年以后,随着通村而过的四海大道建成通车,该村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该村到城区和镇区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个极其有利的发展机遇。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xx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要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和着力点是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包括:加强农村道路、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还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政策,运用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来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只有资金投入,没有或很少有经济回报的工程,而且投入资金的数额较大。一个村要完成“小五化”、污水和用电线修标准化改造,投入少则百万元,多则达千万元。尽管我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扶持的力度较大,但还不足以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各项支出。

有的村为了尽早完成新农村建设,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不惜向银行贷款;有的村两委干部为了追求政绩,项目贪大求洋,不顾农村财力,建造高档次、高品味的亭台楼阁,造成集体资产大规模的亏损。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快建设小康、和谐新农村的步伐,促进村经济全面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新路子。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第十篇】

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我的家乡曾是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地方,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五一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时间:20xx年5月1日。

地点:河北省廊坊市固大厂县北坞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牛羊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牛羊肉生产,牛羊肉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北坞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北坞村一、二村以粮食种植为主;三村以蔬菜种植为主;四村以林木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北坞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5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8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24人,参合率90%。

村“两委”班子共4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3人,村民委员会委员2人;全村共有党员40人,其中:男性党员35人,女性党员5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元和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和%;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牛羊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

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35 3488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