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调研报告格式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2024年教育调研报告格式精选4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教育调研报告格式【第一篇】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亩,其中旱地亩,水田亩,全乡粮食总产量吨,人均有粮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摄氏度,年降水量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透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状况及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状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构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职责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透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资料、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用心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对贴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同时,方便了低保户。

(四)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县级民政部门下拨那粗低保资金后,由乡民政办负责造册登记、逐户发放应享受保障资金,发放状况按月向县民政局汇报,并核销相关发生业务账务。

一是由于该村村民居住在山腰半山腰,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还有相当一部分尚未享受到农村低保待遇。

二是全村生产资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积少,现有人均旱地面积仅为亩,没有可耕种的水田。加强发展种植业存在必须的困难,由于缺乏管理潜力,全村的养殖业发展态势不明显。

三是进村路面为土路,汛期开车进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强整治;四是保障标准偏低,农民群众生活改善不明显。

在实际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是透过贫困线来确定的。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从目前的物价上涨状况看,这点资金只能够买点粮食,买肉类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显得比较困难。农村群众在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的状况下,这样低的保障标准是很难维持一个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二)、推荐林业、农业部门帮忙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三)、推荐结合实际,加强农村低保工作调研,适当增加享受农村低保名额。

(四)、加强做好思想工作,用心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帮忙联系务工场所,正确引导和输送外出务工人员,每年能够至少安排20~3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教育调研报告格式【第二篇】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效,按照市政协安排,前不久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全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贫困镇村教育基本情况。

据调查,目前全市共有贫困镇村中小学幼儿园546所,在校(园)生万人,其中:初中含九年制51所,在校生万人。小学264所,在校生万人;小学教学点389个,在校生万人。幼儿园231所,在园幼儿万人;附设幼儿园(班)297所,在园(班)幼儿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幼儿)万人(幼儿园万人,小学万人,初中万人,高中段万人,大学生万名),约占全市农村学生总数的34%、贫困镇村学生总数的54%。

二、全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全市教育扶贫工作为我市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大局,再强措施,再加力度,聚焦重点,聚力推进,教育脱贫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成效明显增强。

(一)抓救助,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有力有效。以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学生为重点,加大资助力度,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学生资助体系,落实了“普惠+特惠”的一系列教育资助政策,资助面达到全覆盖。特别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就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户及移民搬迁户子女“两免一补”政策。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筹措中省市县各级教育资助资金近3亿多元(争取中省资金20821万元,市县区自筹资金近1亿元),救助各类贫困学生万人(次),其中:投入3200万元,为全市万名学前一年幼儿免保教费并补助公用经费;投入640万元,为全市8000多名建档立卡在园困难幼儿补助了每生每年750元的生活费。投入亿元,为全市义务段万名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并免费发放了国家教科书;投入2200万元,为全市4万多名义务段贫困寄宿生补助了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的生活费。投入1350万元,为全市近9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普通高中学生免除了200-800元不等的学费;投入1400万元,为全市近万名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发放了每生每年平均20xx元的国家助学金。投入1000多万元,为全市万余名中职学生发放了国家助学金并免除了学费;投入300万元,为全市1000余名建档立卡中、高职贫困学生一次性发放了人均3000元的生活费。投入5500多万元,为全市县区1077所万名农村义务段中小学生实施了每生每天4元的营养改善餐补助。在此基础上,各学校也从公用经费中拿出3%-5%比例的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了重点资助。

(二)抓培训,贫困人口技能教育扎实开展。市教育局成立了以主管局长为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进行了安排部署,把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对接我市特色产业发展需要,优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增强教育技能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市各级教育、发改、财政部门通过不同渠道累计争取资金投入3000余万元,改善了职教学院和县区职教中心基础设施条件,校容校貌、食宿教学场地、实训场所不足等方面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我市乡村旅游服务、餐饮厨艺、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特色农业“八大件”、中药材、高产农作物等种养殖为重点,依托县区职教中心和镇农技校开展转移就业、实用技术免费培训。各中职学校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联系,建立培训基地,制定培训方案和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如洛南县从农技站、烟草公司、信用合作社聘请专家10余名充实培训师资队伍,山阳县、镇安县通过“高校招录、企业聘用、转型培养”等多种形式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柞水县创新培训形式根据培训对象的培训目标和空闲时间安排培训课程,提高了培训效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各类技能技术免费培训17984人次,其中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8898人次,创业就业培训1465人次,职业农民培训510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600人次,雨露计划培训200人次,行业岗位技能培训1800人次,其他培训1511人次。

(三)抓建设,贫困镇村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以贫困镇村学校为重点,整合中省教育项目,加强标准化建设,优先改善办学条件,优先保障经费投入,全市贫困镇村办学条件大为改观、经费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教育脱贫攻投入进一步加大,共争取到位中省教育项目建设资金3328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将其中近70%约亿元资金用于贫困镇村学校建设,共开工建设贫困镇村幼儿园11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建设项目58个,为150多所镇以下学校购置计算机800多台、现代化教学设备300多套。对全市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贫困镇村初中、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拨了公用经费,共新增公用经费投入600多万元。

(四)抓队伍,贫困山区师资建设全面加强。以贫困镇村师资为重点,加大补充力度,各县区按照编制标准对中小学校重新进行了核编,对10人以下的教学点基本配备2名编制。20xx-2015年全市共招聘义务教育特岗教师3624名,其中90%以上分配到贫困镇村学校任教。20xx年全市特岗教师招考计划312名,7月份招聘到位后将100%安排到全市贫困镇、村任教。强力推动城乡教师教师交流轮岗,今年春季全市有198名教学骨干到贫困镇村送教下乡。在乡镇工作津贴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了乡村教师生活补贴,目前全市争取专项资金1500余万元,为717所、5168名教师岗位发放了每月100-600元不等的政策补贴,有效缓解了贫困镇村教师数量不足、素养不高、队伍不稳等突出问题。

三、目前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贫困镇村办学条件还不达标。全市镇以下村办独立公办幼儿园数量较少,少数村小(教学点)服务半径偏大,部分农村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短缺,标准化建设任务依然繁重。

(二)贫困镇村教师结构性短缺。全市200多个教学点中,多数年龄老化,队伍不够稳定,骨干教师数量少,体音美、英语和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紧缺,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比较突出。

(三)贫困镇村学校规模偏小效益不高。目前,全市贫困镇村学生人数在20人及以下的教学点占教学点总数的60%,基本上实行复式班教学和教师包班制,教学质量和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对进一步加强教育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精准扶贫应紧紧围绕“有精准有力资助政策、有高素质教师队伍、有标准化办学条件、让贫困生都读得起书、让贫困农民有致富技能”的工作思路,在继续落实好已有政策、坚持以往成功做法、做好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精准施策,再提出如下工作对策建议。

(一)加强贫困大学资助政策项目整合。由市、县区党委政府出台管理实施办法,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统一规划、统筹使用、渠道不变、各计其功、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资助工作机制,由教育部门资助中心牵头,将教育、民政、扶贫、团委、工会、妇联、慈善协会以及社会力量等资助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统筹安排,做到“收入一个笼子、计划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实施统筹资助、精准资助和重点资助,进一步提高资助工作的力度和实效。

(二)加大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统筹力度。主动对接我市特色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贫困镇村、贫困人员转移就业特点、需求和地域经济特色,依托市、县区职教(培训)中心主阵地,由市、县区政府统一领导,将教育、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技能培训资源进行有效统筹,聚焦重点,聚合力量,按照“需要啥、培训啥”的原则,做到技能培训的计划、项目、内容、人员、课程、时间“五统筹”,免费对所有贫困劳动力开展定向、定岗、订单式实用技术技能全员培训,使每个贫困人口有技能、能致富。

(三)强化教育建设项目资金县级统筹权。按照“管总量、不管项目,管效益、不管用途”的原则,赋予县区政府更多更活的项目资金统筹使用权,按照“雪中送炭、缺啥补啥”的办法,重点支持贫困镇村学校优化布局、改善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使所有贫困镇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使贫困镇村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四)改革贫困镇村师资均衡配置机制。按照“管总量、不管分量”的办法,适当放宽贫困镇村学校编制配备要求,优先保证贫困镇村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城乡优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跟班学习比例。各级财政应设立贫困山区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加大培训力度。适时扩大边远山区教师生活补助实施范围和补贴标准,进一步强化均衡配置师资,使贫困镇村教师教得好、留得住。

教育调研报告格式【第三篇】

在幼教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在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之即,要使我区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少走弯路,必须要建立一套符合时代发展特点,又适合本地特色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制定一套我区特色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纲要细则》)势在必行,并由此展开课题研究将填补我区这方面的空缺。在新形势下,我区《纲要细则》将对如何规范、评价、管理我区幼儿园教育教学,起到现实的意义。

为使我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更具本土化的色彩,因此,我们在全疆范围内针对《纲要细则》所涉及内容展开调查与研究,了解我区幼儿园教育活动现状,分析对策,目的是为《纲要细则》指导思想、教育目标等内容进行准确选择与定位,同时也为《纲要细则》今后的试验研究及推广提供现实依据。

本次调查将包含以下方面:

了解制定目标依据及教师目标理解、掌握情况。

(1)各领域内容符合幼儿教育目标、幼儿兴趣及发展需要。

(2)内容来源于生活及周围环境的事物。

(1)物质环境是否有教育功能、卫生安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表达。

(2)师生交往(人际交往)是否积极的交往态度和方式及良好的榜样作用。

(1)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操作与探索。

(2)启发、鼓励、思考和创新。

(3)引导、鼓励、支持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创造和情感。

(4)教育的渗透性,渗透各领域、渗透于一日生活。

(5)不同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发展与提高。

(6)对不同幼儿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等不同的教育方式。

(7)家园及社区合作。

调查涉及我区十一个地州市,包括国办园、企业办园、私立园,包括城市、县乡等各类幼儿园教师和部分园长,发出试卷200份,收回试卷129份。

根据调查项目的特点,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抽样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三种方式进行。

通过调查,90%以上的教师对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明确,能够在确定教育目标时注意到幼儿长期、终身发展的价值,但在领域目标制定中我们也发现有30%到40%的教师偏重于技能目标,而对幼儿的兴趣、情感、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认识不足,从以上调查结果比较、分析,说明部分30%到40%的幼儿园教师在目标认识方面还从在着知行不统一,重知识技能轻情感、兴趣的现象。

此外,从调查结果看,虽然多数教师总是能用理想的目标观念回答调查问卷,但在我们深入一线调查、观摩实践活动中发现:当前幼儿教师的最大问题就是理想的目标与实践行为表现出严重脱节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又无从下手,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而还有一部分教师甚至无意识,表现出无谓的态度。

(二)教育内容。

我们把教育内容作为我区幼儿教育状况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区幼儿园教育涉及的内容、教师教学内容的来源以及教育内容与幼儿兴趣需要的关联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我区幼儿教育的内容涉及了《纲要》中的各个领域。

《纲要》将幼儿教育的内容分为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其中健康领域整合了以往体育、幼儿卫生的内容,增加并强调了心理健康的内容;社会领域整合了以往的社会常识、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突出了对个体社会化的要求;科学领域整合了以往自然常识和计算教育的内容;而艺术领域则整合了以往音乐与美术教育的内容。从调查结果看,日前我区幼儿教育的内容涉及了《纲要》中的各个领域(见表一)。

有1篇例文......

时间:寒假假期。

地点:本地区。

对象: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人。

范围:足球运动。

主题: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

科考方法: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后的分析:

本次调查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很差。

调查前,我准备了二十多份调查问卷,这些问卷是用来给农民,学生,以及商人或工人等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填写的,据搞查了解,我总结如下:

一、国家对足球运动的推广和投资力度不够,当前的体制下不利于足球的普及与提高,城乡的足球投入有较大差距。

在当前,全社会都在抢抓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好体育也是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体质的好事。地方上教育和体育已经和二为一,改为教体局。也为足球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如果能在广大农村开展“千校百队”活动,让校与校、村与村之间经常搞一些足球比赛,这对足球的普及大有好处。这种比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体质的同时,又能提高对国家,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他们不再沉溺于网吧的侵害。

二、学校足球普及困难重重。

据中国足协最近调查的41个城市中,15个城市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校、区、市级足球赛,仅占41个城市的%。而只有11个城市在中学开展校、区、市三级足球比赛,仅占总数的%。另有15个城市开展情况不祥。超过六成以上的城市难以保证中学、小学同时开展足球联赛,这让中国足球在学校探求发展之路举步维艰。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传统训练体制的制约。足球职业化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专业足球队转变成市场环境下的职业队。体育局与足球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业余体校、体育学校不再有向上输送人才的指标,使得中小学训练单位失去后备人才输送方向。其次,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足球后备人才走上市场化后,地方教委认为学校可以不必承担输送人才的义务,因此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不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足球运动在校园的开展从整体上得不到支持,甚至还遭到了反对。在各方利益冲突下,校园普及足球非常困难,资源短缺使得具有天赋的中小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此外,青少年能否参加足球运动大多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家长在孩子发展中极力排斥一些对抗性强、易受伤的项目。而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家长们不由自主地认定孩子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

调查后感: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普及足球不能光喊口号,只做表面工作,而应扎扎实实地做好社会广大人群的足球普及,只有真正普及了,中国的足球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上去。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题,反映主要研究问题。可加副标题,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用来说明在什么范围内基于什么问题的调查。

2.前言。

调查报告前言必须开宗明义地交待清楚调查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

3.正文。

正文部分即调查内容。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用纲目、项或篇、章、节的形式把主体内容有条理地、准确地揭示出来。

调查报告正文部分写法多种多样,一般有两种不同写法。一种是把教育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种类分成并列的几个部分或方面来写。如对一个地区教育状况的调查,分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水平、学校教育发展现状等几个方面,学校教育又可分为学校规模、教育经费、课程设置、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等不同项目,将有关的材料分别加以组合,使问题的论述相对集中,形成专题。另一种是将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演变过程加以排列,分成互相衔接的几个部分,层层深入地来写。也就是说,按所调查的教育现象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写,如总结先进典型。有的是对调查问题一个个说明,以反映问题。

在观点和材料处理上,可以先列出材料,然后进行分析和推论;也可以先摆明观点,然后用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分析说明。

4.结论和建议。

在对整个调查内容进行总体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和参考意见。无论是验证已有的理论,还是为寻求新理论,还是为实用目的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向实际工作部门提供参考意见、改革方案,其结论都必须客观、真实。提出的观点、建议要谨慎、严肃,观点要从事实中引出,同时要考虑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要全面衡量理论或建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要轻率地下结论和提建议。

5.附录。

必要时要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附在报告后面。这不仅是使正文内容集中,更主要的是为读者提供可供分析的原始资料,以便让人分析鉴定搜集调查材料的方法是否科学,材料是否可靠,并供其他的研究人员参考。附录包括: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附录的编制要防止杂乱和过于简单。

教育调研报告格式【第四篇】

开展特色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xx年12月12日下午,教师学校培训部组织全区中小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到铁西区进行考察,重点考察了沈阳市铁西区127中学、清乐中学两所学校。

127中学是一所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名校,学校历史悠久,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规模大,办学质量好,环境优美;走进清乐校园,“兰风、梅骨、剑胆、棋心”八个字便会映入眼帘,这是清乐建校伊始的德育最高目标,其寓意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兰之风雅、梅之傲骨、剑之利胆、棋之心智”。诗意隽永的育人境界道出了清乐创业者对莘莘学子的期待,也展现了其自身的精神追求。多年来,清乐人以兰之风梅之骨蕴蓄着凌云壮志,凭剑之胆棋之心谱写了辉煌篇章。

考察期间作为沈阳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中学的代表,李洪涛校长在会上介绍了127中学科技特色教育办学经验及所取得的成效;清乐中学教务主任代表学校向我们全体考察人员介绍了学校围绕“围棋”抓特色特长教育,将“围棋”的立足点放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上,使学生的智商情商都得到了提高。

总而言之,127中学和清乐中学,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突出教育特色,谱写了现代教育辉煌篇章。

(一)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

在考察期间,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全新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

2、现代的学习观。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学习好,首先要发挥学生的内在动机;其次学生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还要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同伴互助,情感沟通。事实上学生的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远远小于情感因素,学生只有在平等关爱的环境里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现代课程观。127中学和清了中学都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编写了校本教材,设置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的体现,它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基础,具有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4、现代的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师为学生学习服务,学生的学习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因此,教学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活动,动员一切资源和手段为教学服务。

(二)科学的管理模式

127中学和清乐中学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本要求是在发展中要统筹兼顾。

这两所学校以“科技益智”和“围棋益智”的特色管理落实到了实处,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最终赢得的是科学的发展。因此,他们在追求科学发展的同时,谋求科学的管理。

“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是127和清乐中学的共同特点。正是他们有了科学的特色管理,才使学校以百倍的信心、昂扬的斗志、蓬勃的风姿和创新的精神走向辉煌!

(三)突显教育特色

127和清乐中学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一是形成“办学特色”选准了教改“突破口”。并表现出具有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教育特征,二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实质是为了创办特色学校,由“突破口”带动学校实现整体优化。三是以特色创名校,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生存求发展、以发展求效益的工作思路。

是个不断积累、完善的工作过程,是不断继承发展、改造调整、自立自强的结果,体现了学校群体在办学理念和主观追求上达到完美的统一,并且日趋成熟,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势。

35 2935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