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
【导言】此例“课题研究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课题研究总结【第一篇】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办公室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课题批准立项通知,结合贯彻今年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教师教育发展实际,z市教育局决定,自2xxxx年6月-2xxxx年10月,在全市全面开展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活动。作为《有效推进z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子课题——《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以下简称“课题研究”),现就此项课题研究,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从现代学校建设的角度,探讨学校管理者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学校理念、如何创建有效学校;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学习为本,以学校为本,提高教师生命质量;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科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二、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从中小学实际出发,形成新的学校理解,新的理解学校方式,反思学校,建构学校的意识、态度、习惯与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不同学校“共同发展”;基本要求是:不同模式“共同目标”;基本原则是:不同内容“共同成果”。
(一)基本前提:不同学校“共同发展”
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共同发展是课题研究的基本前提。
1、“共同发展”是分类发展,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区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推进,共同发展。
2、“共同发展”是积极发展,是在共同发展思想指导下,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帮助基础薄弱地区和农村学校加快发展,进而把基础教育办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落后地区、薄弱学校需要发展,发达地区、基础好的学校同样需要发展,在积极发展中相互促进,在互帮互促中不断实现高位均衡发展。
3、“共同发展”是特色发展,是高水平、高层次上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不搞“一刀切”,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
(二)基本要求:不同模式“共同目标”
各地区和各学校的资源、条件及经济基础、教育基础不同,采取的创建形式也不同。不同模式“共同目标”是课题实践与研究的基本要求。
(三)基本原则:不同内容“共同成果”
课题研究分别从有效学校的理解、有效学校的领导、有效学校的设计、有效学校的经营、有效学校的文化、有效学校的知识、有效学校的研究、有效学校的评价、有效学校的联系等方面开展研究,以实现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互动共生;统一而又不千篇1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共同成果的要求把这几个方面的。不同内容整合起来。
三、研究目标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本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基点,可以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研究和探讨这一课题,既是学校发展建设的需要,也是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问题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总体目标
树立新的学校发展观念,从有效学校的认识观入手,不断调整学校领导者的领导行为,进行学校管理的改革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学习求发展,建立学习共同体,力求达成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使命,为国家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带有区域特点,可供相同地区或类似地区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以及推进策略、组织管理方式和评价机制等。
(二)主要任务
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发展积极的学校文化,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的有机联系。
四、研究内容
(一)有效学校的理论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的内涵、主要特征、核心基础等方面的研究,开拓多元思维的视野,形成“有效学校”的认识观。
(二)有效学校的领导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领导者的角色、领导影响力、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领导观,实现领导角色的转变。
(三)有效学校的设计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内涵、特点、价值以及有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规划观,促使校长引领学校走向自主发展之路。
(四)有效学校的经营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以及学校品牌经营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经营观,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
(五)有效学校的文化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的组织文化、教师文化、学习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文化观,实现领导风格的变革。
(六)有效学校的知识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知识管理的意义、价值追求、基本过程、有效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知识观,掌握知识管理的实践技术。
(七)有效学校的校本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校本研究的实质特征、核心要素、具体程序以及主要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研究观,理解并实施“科研兴校”。
(八)有效学校的评价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的发展性学校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评价观,掌握实践层面的运作方式。
(九)有效学校的共同体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合作伙伴、教师团队、发展共同体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联系观,实现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
五、研究方法与途径
学校管理者都在追求学校的发展,但学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成果,因此学校发展从来都是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学校发展的中心是学生发展,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发展的关键需要以学校为依托,只有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实证研究为主
“有效学校”的研究是以学校作为完整的研究场所展开的研究,所以,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校本研究、行动研究、反思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研究主题来源于学校管理者及教师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实行理论研究、实例分析、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采用专题研讨、专家咨询等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途径
1、创建学习型学校
创建学习型学校是一种理念、一种修炼、一种价值,是通过学习求得发展的价值。在课题研究中所提出的创建学习型学校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思考,它不是在探讨一种组织形式的模式,而是在探讨我们用什么理念来建设这个组织。学习型学校教师的终身学习与专业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型学校的成立,导致教师的终身学习;教师的终身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使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意愿,更坚定学习型学校的成长与发展。
2、完善校本研修制度
校本研修制度是在有效学校创建的研修活动中,学校应该共同遵守的规程和行为准则,它对校本研修活动及其参与学校具有导向、约束、规范和激励的作用;它是以学校以展为本,以学校反思为基础,以整体系统设计为前提,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利用多种力量和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3、采取“自修—反思”学习方式
“自修———反思”学习方式是一种在校本研修机制下适合中小学教师自主学习的方式。它实质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它淡化把教师集中到本校之外、脱离自己的工作岗位、重新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是一种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有效的研修方式。
4、创建互动发展平台
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创建课题研究交流胡动的网络平台,引领学校提高认识,把握机遇,积极实践,认真反思,大胆探索,享受“不同模式,共同目标;不同学校,共同成果;互动研究,共同发展”。
5、建立有效学校创建档案袋
有效学校创建档案袋以其详实、生动和原生态的信息优势,架起指导者与被指导者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和平台。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呈现出全体性、全程性、全面性三个特点。
课题研究分五大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xxxx、7——2xxxx、10)
①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认识本课题的价值。
②组建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③完成课题开题,做好子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2、选点实验阶段(2xxxx、11——2xxxx、10)
①培训实验校校长,明晰课题研究的主旨。
②完成课题研究指导手册。
③指导实验学开展实践和研究。
3、中期总结阶段(2xxxx、11——2xxxx、12)
①完成实验校的阶段性评估总结。
②形成一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③结合实验校的实践,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全面推广阶段(2xxxx、1——2xxxx、12)
①做好跟进校的介入和培训工作。
②做好实验校的传、帮、带工作。
③指导跟进校开展实践和研究。
④加强实践和研究的交流与学习。
5、成果总结阶段(2xxxx、1——2xxxx、5)
①从多元思维的角度,认真整理、分析实践和研究资料。
②从灵活多样的角度,有效提炼、呈现实践和研究成果。如: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论文集、案例集);有效学校展示活动;撰写研究总报告;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七、成果预期
阶段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
有效学校现状的调查研究调查报告2xxxx、2z
有效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集2xxxx、10z
有效学校的创建案例案例集2xxxx、12z
有效学校创建的策略研究论文2xxxx、12z
最终成果
有效学校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2xxxx、7z
附:《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专家组名单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秘书)z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第二篇】
紧张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实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个充满挑战、充满朝气的新学期,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摸索,以科研为契机,积极营造自我追求、自我加压的环境,在研究中成长,在锻炼中精彩,进一步推动了幼儿园的自主发展。
一、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坚持“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园本培训为依托,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完善和强化了各项管理措施,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重视阶段性检查和评估,注意不断改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对课题研究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对课题活动做到前有计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保证课题按计划顺利实施。各课题组长按计划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学习、研讨、听课、交流,使课题研究活动日趋正常化,营造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二、合理选材,准确定位。
周庄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扬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以挖掘周庄本土中对孩子有用的文化遗产即景观文化、乡村文化、民俗文化等为切入口进行筛选、整理、加工,使之成为适合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育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幼儿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幼儿开展活动。
三、理论学习,提升能力。
结合课题研究计划,我们从教育教学需要出发,借助理论书籍、教学杂志、网络文化,学习相关资料“以本土文化为载体创建幼儿园特色”、“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的价值体现”、“利用家乡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园游戏的开展”、“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以园本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使教师们对课题的理论有系统的学习,弥补理论弱点,为开展子课题实验夯实基础。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教师们的科研观念增强了、科研兴趣变浓了,教师的研究,不再是盲目的,形成了研究和学习相结合的习惯,逐渐有了主动研究的意识和比较规范的实践研究行为,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四、研讨活动,精彩纷呈。
组织教师开展备课——上课——说课——交流研讨(一课四稿交流活动)……每次听课后,都由执教老师谈活动设计的指导思想,针对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大家进行再设计,针对难点和共性问题,利用大家的智慧交流各自的经验,使大家都受到启发。
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围绕小、中、大班各年龄组课题,谈谈周庄民俗传统文化资源在班级学习性区域中的运用、“十三五”新课题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何更好地开展好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中如何开发四季周庄文化、乡土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等。研讨活动不仅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学习的机会,更磨炼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注重成效,彰显特色。
1.注重课题引领,紧紧围绕周庄本土文化资源,组织教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教学活动——大班美术《春意浓浓》、《家乡美》、《我眼中的周庄》、中班科学《腌菜苋》《粽子飘香》;中班语言《家乡的夜景》、《周庄美》;小班综合《美味阿婆菜》、……孩子们就这样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了解了家乡的优秀文化,爱上了家乡;教师也在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感受了家乡的优秀文化。
2.多渠道开展幼儿、教师活动,进一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开展了大班组“彩绘京剧脸谱”亲子手工活动、中班组“诗意周庄酒缸彩绘”亲子彩绘活动;大班组“蓝色水韵”幼儿活动、跳绳活动;中班组“巧手贴周庄”、“花生夹夹乐”幼儿活动、小班组剥土鸡蛋幼儿活动、春意周庄——扇上作画幼儿活动;全园“书香周庄,乐趣无限”亲子图书制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了幼儿、教师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3.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来,教师选择主题的能力、反思能力增强了,在活动实施中能把握清楚主题推进的脉络,善于反思,并能根据孩子的情况生成新的活动内容,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张梨老师发表了论文《回归儿童生活——浸润本土文化感受家乡之美》、吴玉兰老师发表了论文《让教师在”有机沃土”中耕耘》、顾俊老师发表了论文《古瓦文化在幼儿特色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让幼儿在本土教育环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另有多篇论文、教案获得了苏州市、江苏省的二三等奖。
六、幼儿园教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园在课题研究工作方面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性不高,也缺乏研究的深度。我们要丰富教科研活动形式,让课题研究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高度,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老师们进行课题研讨的经验和能力不足,需要今后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不断提升教科研理论知识与科研水平。老师们撰写论文的积极性不高,今后将借助幼儿园考核奖励制度,积极鼓励老师们投入到撰写活动中,要带领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微型课题研究。
七、研究后的思考:
“本土文化教育”是迎着儿童成长的脚步,播种爱与智慧的种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我们要不断的挖掘新的方法和途径,真正做好周庄文化资源和幼儿园主题课程之间有效的整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底蕴;通过优化园本特色教育,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提升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彰显幼儿园办园特色。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第三篇】
《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是经师宗县教育局教科所审核批准,由高良中心学校组织开展的县级教研课题,鲁古完小32位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经过半年的研究与实践,现已取得部分的成效,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识字教学领域依然存在高耗低效现象,学生识字回生率高,阅读质量低,作文错别字多。传统的识字方法无法高质量地完成识字任务。落后的识字教学法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作文能力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1、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人类知识的数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记忆的极限,终身学习早已成为可能。而“终身学习”能力包括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文字是枯燥的书写符号,因此,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今后观察、感受、思考世界。
2、《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和汉字构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主动、积极的识字意识,使教师指导识字与学生自主识字相互协调、和谐发展。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仅仅一、二年级规定的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其中一年级上学期要认识400个汉字。这与以往相比,识字量大大地增加。我乡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如何使学生更1快地提高识字能力,便成了教学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将“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实验课题,力求在识字教学中有所突破,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从识字教学的课堂设计的角度探讨科学可行的操作思路与策略。
(2)实践价值:
①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逐步培养儿童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在新课程改革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中有新体会。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1)自主:自主指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心理学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学习中,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自主识字能力: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大量识字非常重要。识字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一方面要根据儿童心理规律,依照汉字本身的规律,让儿童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识字。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展识字途径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积累学习语文的后劲。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二、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拼音和汉字是重点也是难点,要使学生顺利过这一难关,在内容上要体现活、灵、动、新四大特点。使教学充满活力,透有灵气,使教学更为生动,教学不断创新。
1、识字内容的选择
(1)以新教材人教版小学
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为主,并吸收并我国传统的识2字经验,收集韵文识字、儿童诗等作为识字课外的补充教材。
(2)把影视标题、学生的名字、班里板报专栏、悬挂的条幅等作为识字教材。
2、班级学生的识字差异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识字差异情况,找出原因。
3、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发掘生活中的识字因素,让识字走进生活。
4、寻求低年级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
5、识字方法的探索,形成提高学生有效识字的教学策略。探索有效、科学的识字方法,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二)研究的目标:
1、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兴趣;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2、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具有相当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实现独立阅读,基本无障碍阅读。
3、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习惯。
五、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解语文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识字情况,作为课题实施前后效果的对比分析,检查课题实施的有效性。
2、文献法资料法:以语文《新课程课标》(20xx版)、科学认读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汉字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实验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实施制定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观察学生学习活动变化,总结规律,寻找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6、案例研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4月1日至20xx年5月20日:
1、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计划。
2、组织课题组所有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研讨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办法。
3、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5月21日至20xx年12月31日:
1、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
2、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案例、以班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此方案,不断调整、完善课题的研究计划,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同时并撰写教学反思及教研论文。
3、上好研讨课并及时撰写小结报告。
4、邀请中心学校领导对当前工作进行评价指导、坚持做好第二阶段的延续、深入、提高工作,实践进入最后阶段,加大研究的力度,做好进一步的完善健全工作,对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的总结,准备结题。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3月31日:采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总结,形成适合学生,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识字教学组织形式;形成课题研究成果。认真总结活动经验,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1、课题组成员:
组长:张佐萍(鲁古完小校长)
副组长:田文良张永顺窦体红念旭辉朱俞永侬海斌张莲翠主要成员:何冠鹤赵宴杨飞雁李孝良罗照霜朱明亮马婷芮
郭宗美牛艳平余朝前戚彩珍
其他成员:温红郎松林龚晓宏李玉高文惠段坤昌项文光彭俊丽杨婷
2、分工情况:
(1)田文良、张永顺、窦体红参与指导此课题研究各阶段的工作,念旭辉、朱俞永、张莲翠、侬海斌负责主持开展本课题研究,负责制定课题实施的具体方案、计划,总体策划,全面布置,收集资料,撰写各项报告,具体落实研究工作。
(2)课题组主要成员应积极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各项工作。协助撰写各项报告及情况说明,深入课堂实践,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围绕课题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撰写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课题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组其他成员也应积极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各项工作。配合主要成员完成相关任务。撰写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课题论文等,
八、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1、进行了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1)、从学生调查统计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7%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汉字。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大多外出打工无法重视孩子的书写,有半数以上的家长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无法进行辅导,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孩子书写和作业是否正确上,家长更是没法去关心孩子的正确率,只有极少数的家长既注重孩子的正确率,又关注了孩子的书写。10%的学生没有巩固学习汉字的好办法;识字途径单一,有50%的学生全靠语文课上老师的传授。除此之外,加上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全校没有一人参加过书法辅导班,写字全靠在学校的写字课和语文识字环节,同时孩子年幼,自控能力较弱,虽然想写好字,但也贪玩,再加上中国汉字的字形结构相对较复杂,作业量等客观原因,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不好把握,写字兴趣不浓厚,具体地说:
①、学生们一次能记住的生字普遍较少,学生对自己的识字效率没有自信。 ②、学生识字的途径比较单一,从选项的数量上来看,通过语文课上教师教认识汉字的学生人数最多。
③、学生们大都觉得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有好处,但学生普遍不会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识字。其中,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借助字典、猜字谜、编儿歌等方法都是他们很少用的识字方法。识字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不强。在结合字理识字方面显得不足,对于字理识字了解不够,运用得也很少。
④、学生书写汉字的笔顺正确率不高。
⑤、很多学生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都不会查字典或问老师。
本次问卷调查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校低段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困难和希望,为低年级识字教学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为今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帮助,同时对于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从教师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
教师对于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和把握程度各不相同,特别是识字与写字教学方面所进行的调整、变化并不清楚,仅有约三分之一的教师准确认知。
近50%的'教师也发现了学生识字学习无兴趣的现象,所以他们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很认真听讲,气氛并不热烈,在学完生字后作业或考试中写错了都是靠教师讲解,缺乏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均把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作为识字教学最难实现的目标,另外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汉字的时间较为合理。
大多教师重视能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实际观察中大多数教师也是这么做的,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效率。然而谈到识字教学中重难点时,“字的结构”“字的基本笔画”“学生错别字太多”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其实就落实到了写字教学上,呈现出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也体现了写字教学的弱势与无力。
对于学生的书写评价,只是教师个人的一种主观评价与判断,同时我们也感受得出教师的不自信。那么教师写字教学方法如何呢?(学生问卷9小题)“反复抄写”“朗读”,这些都是教师纠正学生写错字的一种行为,反映出真正能“一笔一划教”的教师太少、太少。
教学中“学生练字时间太少”,其次是“学习内容太多,重心难放”,因而自己的课堂上就“根据时间、内容而安排学生习字”,能坚持的,“时间也很少”。
通过对教师主观评价和能动性的调查,发现如今的电子白板教学,使教师平日的书写更加少,基本上也就是随堂的板书了。而对个人的书写也没有一定的要求和期待,能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也不多,还是停留于“工整规范”和自我认知阶段,还有部分觉得“需要好好学习”,也表达了愿意了解书法艺术的心愿。但是,或许每到用时方恨少,人们总是习惯于思考的需要,而付之行动的少之甚少,也总是能与自己找到很多很多无法学习的理由。最后细观各位老师的硬笔作品,的确是努力于达到“工整规范”,能体现出艺术美感的只有一部份。
另外,从教师年龄方面分析,老教师的字迹有一定的功力,间架结构和起落笔之间有行运的章法,而越是年轻教师,以上越是被削弱,90的大学生们,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触最多的他们,表现出对常规教师基本功的不足。再有,从问卷中的大体情况来看,可见教师习字时的随意,很多丝毫的小问题,却能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面对学生的板书,我们要慎之再慎,不能依赖于自我的习惯与感觉。
2、课题组成员的业务水平,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我校参与研究的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深化开展自主识字的实践研究,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同时,我校语文教师逐步转变了教育理念,把课题研究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注重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精心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广大学生从识字学习中享受快乐,学会探究,学会猜想,学会转化,学会应用,并引导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
3、组织课题组成员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进行理论学习我校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笔记,并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理论观、学习观、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4、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
我校17位课题组成员其中的12位语文教师经常开展识字教学交流会,每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1篇关于识字教学的教学设计,并准备投稿于云南省报刊社举办的竞赛活动中。
5、积极参与各种论文征集活动
我校教师积极撰写关于自主识字方面的论文,现有10多位教师已上交论文,正准备投稿于上级部门组织的论文征集活动中。
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7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前期的课题研究阶段中,我们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实践成员教学设计阐述中比较注重过程讲述,教学实践多,缺少理论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不善于书面积累素材,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足。
3、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的识字”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4、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生活——识字——生活”的识字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今后的识字教学工作。
十一、今后课题研究努力地方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研究成果。
2、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3、加强多媒体在本课题中的使用,使识字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现代化手段为教学的辅助作用,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阅读能力、自主识字能力,丰富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学习、实践、质疑、探讨,不断地分析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第四篇】
我们体育组成员参加了课题《高考体育专业训练策略与计划》,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高中体育创新模式,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此基础上为了使训练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有所发展,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体育专业人才,在体育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展开了专业训练的有效策略研究,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体育高考生达到体育专业的要求,体育教师探索、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已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做总结如下:
1.认真对待,稳步推进
2.组织培训课题研究的教师。利用网络、专注自主学习,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积累业务知识,并做好业务笔记。
3.确立了参加训练的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主体的研究,并撰写了调查报告以及训练时间的长短对成绩进行分析。
4.坚持训练有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注重训练问题的研究。围绕课题的研究,坚持集体设计、实施于训练、教学反思、师生评价的模式。
预期研究成果初见成效
1.充实了理论,转变了师生观念。重视学生,调动和开发学生潜能,使体育训练有针对性。2. 活动的内容很多,达到了多样化如召开课题研究会议、体育高考训练研讨会、校际交流、模拟考试、亲临现场指导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各校训练能做到心中有数。这些活动有计划、有目的,针对性强,且各项活动交错进行,每个活动都有针对性,能有目的地解决各个时段出现的问题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这些多样化、系列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训练的有效性。
2.进行数据跟踪各位老师在总结时能够全面进行总结,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也能从问题中总结教训并作进一步改进,需要进一步细化从数据着手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即从学生的开始训练、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发现各个阶段的变化规律,这样更有利于改进训练手段。
3.对学生进行跟踪,从中发现训练手段与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开展活动的重要性,从而发现其中规律以及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训练模式。
4.第一阶段工作有困难的存在,也有收获的喜悦,下一步我们课题组成员将扎实工作,再接再厉,继续深入研究,相信在以后的时间当中,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会在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过程中成长,在总结、交流、互动中不断完善,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下一篇:教务处工作总结范文(精彩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