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作文【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读书报告作文【精编4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读书报告作文【第一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去填充自由闲暇时光,有人会沉浸在全民狂欢的某种游戏中,有人着迷于喧嚣热闹的综艺节目中……

一杯茶,一盏灯,一本书,此情此景还会有多少人能继续做那个捧书人呢?娱乐只不过是一处过境不停的`风景,真正跨越那时间长河的只有那些经典名著带来的最初的感动。

前几日,同学们填写了“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从这一个问卷调查中,我进行了统计,发现在我们小组内的成员大多数人读书时长在一到两个小时之间,只有个别在两小时以上,还有几个偶尔阅读的人。而且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喜好,根据调查,大多数人对于趣味性的阅读平均每天不超过三十分钟,时间相对得当,而个别人消耗在这类型的阅读时间太长,应适当合理分配一下。在本组内,平均一年读六到八本的人较多,我们不但要追求阅读量,更要把每本书读透,读精才可以。而且在本组内处于被动读书的人居多,自己主动读书的较少,让我明白了我们缺乏着主动读书的习惯。对于书籍类别的喜好,本组内的人做的比较好,博览群书,广泛阅读,所选书籍平衡且广泛,没有偏向性,整体都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上统计也让我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为我今后的阅读指明了方向。

在本周三我们班更是举行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到读书的益处,本次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为活动展开出谋划策,在活动展开时每个人都十分活跃,为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典名著和读书经验。尤其是在古诗词飞花令环节,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圆满结束,如此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更加期待下次的到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青春是不断拼搏奋进的时节,我们读过的书和去过的远方,终将融入我们的灵魂,沉淀为我们的气质和智慧,只有在这大好的年华努力读书,才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读书报告【第二篇】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有一些翻不过的山,越不了的河。但我们不能不越过这些“坎”。在《人生必须跨越的15道坎》中,写了人生中,我们必须越过的15道坎。目前我们在中学阶段应该跨过这几道坎:①挫折;②嫉妒;③自卑。

挫折。挫折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道坎。美国总统林肯的一生中,就是充满挫折的。林肯23岁经商失败;22岁逐角议员失败;26岁经商再次失败;27岁第二次逐角议员再度失败;30爱人去世;32岁精神崩溃;34岁第三次逐角议员又是失败;40岁逐角美国副总统失败;45岁第四次逐角议员,仍然失败了。经过百般努力,林肯在他52岁那年终于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为黑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美国历一位伟大的人。

是啊,林肯一生中是充满了挫折,但是他从来都没有被这些“敌人”给吓倒,而是坚强地,不顾一切地,艰辛地与这些“敌人”做斗争,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代伟人。不仅仅是林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是有许多坎坷的,不会是一路顺风的。我们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只要遇到困难都应该像林肯一样不畏艰险永不停止地前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点一点地进步,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

嫉妒。嫉妒是一种害人又害己的事。战国时期的庞涓就是因为嫉妒自己情同手足的师弟,加害于他,而遭到报应,最后惨死他乡。在战国时期庞涓和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两人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一天,庞涓准备下山闯荡,临走前答应孙膑大展宏图之际一定会回来接孙膑下山。他来到魏国,见到了魏王,受到了重用。这时候孙膑也来下山了,下山之前鬼谷子给他一个锦囊,他也来到了魏国与魏王谈起了政事,魏王觉得他更有才华,便想让孙膑代替庞涓的位置,但孙膑没有同意。渐渐的,庞涓发现魏王更加重用孙膑便产生了嫉妒之情,想加害于他。就诬陷他想谋反。魏王想杀孙膑,庞涓念孙膑有祖传兵书,便为孙膑求情,使孙膑受了削膝之苦。无奈孙膑打开锦囊,有一妙计——装疯。孙膑历尽千辛万苦,受尽磨难,终于被墨子得知,想办法解救了孙膑。在后来的“围魏救赵”中庞涓惨死在异国他乡。

情同手足的师弟怎么忍心伤害?就是因为那一点嫉妒。当我们的好朋友、好同学取得好成绩时我们应该去祝福他们,在背后更要倍加努力,争取超过他们。而不是嫉妒他们,去加害于他们。嫉妒是害人又害己的。

大家或许有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了,但你们忘了“自卑”这道坎。

自卑是万万不能的,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一个人如果自卑了就不敢永于尝试,看到什么事就害怕,连“挫折”都经历不了。首先要认识自身潜能,这里有个故事:从前,印度有一个富裕的人,为了找宝藏卖掉了所有家产,在外寻觅,最终贫困而死。可是,在他卖掉的土地里,人们找到了世上最珍贵的珠宝。这个人就是自卑,不相信自己,才会落到如此下场。相反,如果自信了,就会取得成功,科学家爱迪生为发明电池做试验,虽然失败过25000次但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最后取得成功;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满怀自信,和两名男宇航员一起在太空工作了近三个昼夜;我国双手残缺的运动员沈继良在美国第七届伤残人奥运会上,充满信心地打破了A7级自由泳和仰泳的世界记录;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相信自己,不断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再努力,重来。终有一次可以成功。关键在于相信自己,否则将什么也没有。

朋友,如果你不怕挫折,不会嫉妒,相信自己。成功属于你。

《人生必须跨越的15道坎》,是一本好书。我们读了之后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生许多阻拦我们迈向成功的坎,还介绍了许多名人的故事,指导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样学习名人,一步一步的迈向成功。

读书报告作文【第三篇】

《吾人最后之觉悟》读书报告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作者发表这一文章的时候,正是风雨飘摇的近代。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或者说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废除了国会和宪法,将民主共和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并企图恢复帝制。与此同时,复古的逆流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应对乱世,中华民族的出路在哪里?然而,在这样黑暗的背景下,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帷幕。为唤醒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文化领军人的陈独秀回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并于192月在其上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此文可谓是世纪强音,不仅仅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纲领,更对国民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数百年来,吾国扰攘不安之象,其由此两种文化相触接、相冲突者,盖十居八九。凡经一次冲突,国民即受一次觉悟。而这其中包含从有明中叶到当代社会共六个过程。他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清醒的认识,便提出了政治的觉悟和伦理的觉悟两大观点,从而明确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任务。

然而,《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提出的观点是否真的完美无缺?作者构想的社会蓝图是否真的适用于当下?这是我读完此文后所产生的最主要的两个疑问。在反复思考与阅读后,我将问题缩小成以下两个方面,之后的资料我将围绕它们进行分析:

1、古代的儒家伦理是否与民主共和有根本上的冲突?

2、民主共和的观念在这天是否已深入人心?

一、古代的儒家伦理是否与民主共和有根本上的冲突?

于我而言,儒家伦理与民主共和并没有根本的冲突,其原因如下文所述。

(1)儒家伦理有其用心的一面

在伦理的觉悟中,作者有以下观点: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其意思就是儒家伦理道德与共和立宪制是完全水火不相容的,不可能共存。然而我认为作者的观点过于绝对,他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家文化,只看到了其消极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其用心的一面。

或许作为封建统治产物的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并不贴合民主共和的需要,但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仍然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标准。况且,许多儒家思想依然是现实的瑰宝,历经几千年的洗礼仍是道德文化的主流,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但这些思想亦是我们需要学习与实践的。由此可见,儒家伦理道德并非与共和制有根本上的冲突。

(2)文化无优劣之分,只取决于其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

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礼貌之一大分水岭也。作者认为,西方的民主制度与我国的阶级制度是完全相反的,因此东、西方的文化有明显的差距。对于这种观点我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东西方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社会,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主流的文化也必然会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哪种文化更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不能仅仅用同一个标准来评判文化的优劣。所以,我认为社会制度并不是决定文化好坏的尺度,关键还在于这种文化本身的价值。

有些儒家文化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如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它提倡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但是,假若人失去了欲望的话,不仅仅对自身的发展不利,更会阻碍整个国家的前进。有些儒家文化依然适用于当下,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它们都是极有价值的思想,无论对我们的言语、行为,或者为人处世,都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

所以,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文化并无优劣之分,只在于其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儒家伦理与民主共和制并无根本上的冲突。

总结以上两点,可见作者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当我们在评判某些事物的好坏时,既要看到它的优点,也要看到它的缺点,运用辩证的思维,才能获得更全面贴切的理解。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动荡的时期,他提出的许多观点和见解,无论正确与否,都在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二、民主共和的观念在这天是否已深入人心?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作者认为,只有实现伦理的觉悟,才能实现社会的变革,最终才能推翻封建制从而建立民主共和制。如今我们建立了新中国,也进行了改革开放,然而民主共和的观念是否真的深入人心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呢?我看未必。

要使社会长久稳定地发展,就务必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但在应对一些社会黑暗面的时候,总是鲜有人站出来发扬正义,依我看主要原因有两个:1、国家权力比较集中,民主程度不算高;2、人民的主人翁意识不够强。

(1)国家权力比较集中,民主程度不算高

如今,虽然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共和国,但是国家的权力依然比较集中,民主的程度不算普及。例如在这天,贪污受贿的现象时有出现,官僚主义也并不少见。这反映了我国的党政领导体制依然存在弊端,也正是国家权力集中造成的后果。还有,我国的民主选举制度,有些居民在选举的时候并不了解候选人,或者说对其了解程度不够深,因此在普选的时候会出现让人代选或乱选的状况。由此很容易出现内定或造假的状况。这是由于选举信息不够公开,候选人的宣传不够广造成的。这事实上反映了民主程度不高以及民主共和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2)人民的主人翁意识不够强

个人认为这个原因更加重要。虽然现代人理解的民主教育更加多,但是内里还是有逆来顺受的思想。多年来我们被侵略惯了,奴役惯了,这种屈服他人的惰性很难改变。而且,我们可能都比较嫌麻烦,都想按照以往的道路去走,缺乏了改变的意识,没有一种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掌握的勇气。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应对社会阴暗面的时候,弘扬正义的声音总是少之又少。

正因为我们都是国家的未来,才更就应时刻关心国家大事,而且有意识地去推动社会的民主进程。例如,在每次的围观事件中,我们不仅仅仅局限于看热闹,了解信息,更就应发表有价值的见解和评论,并透过媒体或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去表达我们的感受,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政府不公正行政时,我们应透过正当的途径表达我们的呼声,不仅仅强化个人的民主意识,更能推进政府机构的完善以及加快社会的民主化步伐。

从以上两点来看,民主共和观念仍未真正深入人心,但我相信,透过国家和人民的不断努力,我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必定会越来越完善,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必定会越来越强。

人之生也必有死,固非为死而生,亦未可漠然断之曰为生而生。人之动作必有其的,其生也亦然。洞明此的,斯真吾人最后之觉悟也。世界一切哲学、宗教皆缘欲达此觉悟而起。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就应具有职责意识,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要性。借此维护国家的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群星涌现。不仅仅是陈独秀,各位有识之士为了国家的生存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无论他们的思想是否完全正确,是否受时代所限制,但是他们那份爱国热情,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品质,始终闪耀着光芒,始终支持着后人的前进。

读书报告【第四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报告

1.作品介绍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散文之集大成。季羡林先生以北人治南(南亚之学)、学成西方而精通东方(东方之学),学问好,人人都知道,散文写得好,却容易被忽略,其实他的文章一直伴随着他的学问,是他学问生命的另一种形态。

季羡林的散文精髓是“真情”,情感的纽带把他和环绕着他的人情物事连接了起来,把今时今日和往时往日连接起来,文字再朴实不过,情感再真纯不过。他建造的文学宝塔,带有繁丽多姿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复调散文。钟敬文如此评介:“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再恰当不过。

2.作者介绍

季羡林教授生于198月,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人。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奠定了先生在国际印度学界的地位。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并任系主任长达四十年。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研究会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副主编、语言卷主编,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华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德国哥廷根科学院《新疆吐鲁番出土佛典的梵文词典》顾问,冰岛大学《吐火罗文与印欧语系研究》顾问,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3.版本介绍

平装:292页 开本:16开

商品尺寸: x x cm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第1版 (201月1日) 版 精装:188页 开本:16开 商品尺寸: x x cm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第1版 (208月1日) 增订版平装:162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商品尺寸: x x cm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第1版 (年1月1日)2011年平装版 丛书名:季羡林诞辰100周年图文纪念丛书:图文纪念版平装:320页 开本:16 商品尺寸:24 x x cm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2011年精装版 丛书名:季羡林谈人生[1]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2011年8月1日)

4.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探讨有关生活态度的书籍。季羡林先生结合自身九十多年的生活体味,感悟有关于人生的总总。包括缘分、命运、容忍、宽容、朋友、成功、知足、爱情、孝顺等等。是季老先生感悟和体悟人生的杂文集,文中字句简洁清雅,干净流畅,将日常中的小事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娓娓道来,在诉说家常的同时将人生的智慧与感悟渗透于字里行间,是一本值得年轻人阅读并且能帮助年轻人走出心灵困惑,获得智慧启迪的大成之作。

5.评论心得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很深很深的感悟,身心也似乎得到了一种洗涤,面对人生我们总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先生说:“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这一生。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是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锁。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这一生。”如此一针见血鞭辟入里的批判式揭露,酣畅淋漓,发人深省。

人生是多种多样的、纷繁错杂的,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这人生,细细去领会去参透人生的价值。季羡先生对此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向我们一一叙述了人生的真谛,他用惬意的曲调低吟浅唱,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为我们讲述着人生百态。先生认为,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通常,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季老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这样评价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不完满才是人生,在季羡先生的眼中,没有任何人的人生是完满没有缺憾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因为这份不完满,为我们勾勒出了人生的轮廓,也让我们懂得在缺陷中领略美好,才不至于那么高傲自大、目中无人。人性善恶,知足常乐、谦虚虚伪,为人处世,世态炎凉?这一切的一切,不论是人生意义上的,还是内在精神上的,先生都为我们讲解得一清二楚,道理也显而易见、一目了然了。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在书中反复提到的《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和《漫谈伦理道德》。在这两篇文章中,先生谈道:“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三、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也就是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他认为这三个关系处理好了,人就生活得幸福愉快,否则就痛苦。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我感到季老谈到的三点是全面深刻的,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帮助,并使我们认清了人生的方向。

6.结语

季老先生是一位面容慈祥目光深邃的智者,通过这本书,他用和蔼可亲的话语,平心静气地与我们交谈着,给我们讲故事讲道理讲人生。他讲述着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懂得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涵养自己。品味先生简洁通俗的人生大道,就好像独自漫步在深山中小溪旁的林间小路上,静静地走进了宁静和谐的仙境,使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7.附注

1.报告内所有图片选自百度图片(季羡林谈人生)

2.作者以及版本介绍选自百度百科(季羡林)

3.内容简介选自《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中编者注语

35 101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