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报告(汇总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初中化学实验报告(汇总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 传染病报告;漏报分析;对策

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督管理中最基本的重要内容,及时准确地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是每个医生的职责和义务,是防止传染病暴发和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1]。为防止医院传染病漏报,自2012年1月起我院采取了新的传染病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控管理,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从而减少了医院传染病漏报的发生。本文分析了近2年来,我院传染病漏报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0――2011年传染病出院病人12485份病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由专职疫情责任人查阅12485份病例,凡患者在住院期间确诊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例,在法定时限内,相关医生仍未上报的为漏报。

2 结 果

在12485份病案中,确诊传染病1864例,已报1842例,漏报22例,漏报率为%。

3 漏报原因讨论

综合医院的领导及全体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管理的意识淡薄,重治轻防。个别医生不能熟练掌握各类法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病种及报告时限,以致造成漏报。

首诊医生对传染病疫情不够重视,报卡意识不够强 ①对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报告时限模糊不清,造成漏报、迟报。②有个别医生即使已电话通知其补报,医生仍存在迟补现象,造成个别传染病报告卡难以在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的时限内上报。③由于医生临床工作太忙,个别医生有忘报、误报或字迹填写潦草,项目不完整等现象,造成漏报、误报。④有些医生在开检查报告单时,忘记填写“初诊”,造成初诊为传染病的病例漏报。

某些医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发现传染病即转入专科诊治,将疫情报告的工作随之推向专科。既不能执行首诊报告负责制,也不能认真履行法定报告人的义务,造成传染病报告卡漏报。

医生对需要专科的病人,于转入科室相关医生病例交接不够完整,初诊医生开检验单,待检验结果呈阳性时,接诊的医生不是初诊的医生,报卡的责任未能明确由谁执行,造成漏报。

个别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字迹不清,缺项、漏项,工作单位现住址填写不详细,14岁以下儿童没有填写家长姓名,发病日期和诊断日期填写不符合逻辑等,造成传染病报告卡误报、漏报。

相关辅助科室(医学影像科、化验室、放免室)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主要表现在漏登阳性报告单或报告单填写项目不全,使查对困难。造成传染病漏报无法补报。同时未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单交接制度,造成个别阳性报告单遗失或报告单因字迹不清晰等原因退回重写后,未能及时送回科室,造成漏报。

专职疫情责任人员对医院制定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奖罚制度不兑现,不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4 对 策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重视 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疫情领导小组,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定》,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对各科室医生、新上岗医生、进修生和实习生进行定期传染病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了解掌握各种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报告要求和报告流程。邀请疾控中心专家或科室主任讲解传染病的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加强医生对各种传染病的认知。每次培训后进行书面考试,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业务知识,增强报告意识,提高疫情报告自觉性[2]。

加强对化验单的管理 由医务科和感染管理科共同参与,做到化验单填写和登记规范化。凡对传染病诊断阳性的化验单由专人送到专科诊室,收发签字,弥补了因化验单项目不全和流失而造成的无法补报的状况;同时首诊医生要做好此类病人转诊的导诊工作,以防出现无主化验单而转向无法补报的另一局面。

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医院传染病专职疫情责任人每日定时核对阳性化验单,堵塞漏报,监控检查全院住院及门诊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做到奖报罚漏。

定期反馈 疫情报告责任人采用简报、网络及张贴公示等多种方法,将每月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反馈给临床医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医生的报告的准确性。

法律意识宣传 提高认识、增强疫情管理的意识,做到人人参与,防止结合。配合健康教育,利用板报、咨询等做好传染病的宣传,以充分认识疫情管理的必要性。

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切实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管理人员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如整改不力,经核实,通过医院的局域网向全院通告批评,同时建立严惩的奖惩制度,与经济挂钩,如:每漏报1例甲类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200元,每漏报1例乙类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100元,每漏报1例丙类或其它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50元等,并且年底表彰传染病报告优秀者,做到奖罚分明。

在门诊医生和住院医生的工作平台,嵌入传染病报告卡,让医护人员在第一线可以及时上报。

利用医院设立的传染病发热、肠道传染病专科门诊室,对可疑患者进行化验检查,以防止传染病的漏检漏报。

5 效果与讨论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奖罚方案经过实施,我院传染病登记漏报无法补报的现象已降到历史最低点。医生传染病报告率由实施前的%提高到%,漏报的传染病可补报率由%提高到99%,实际登记漏报率由%降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我院实施传染病管理的实践证明,在综合医院完善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法制观念和定期对医务人员培训是做好疫情管理的基本保证[3]。所以只要真抓实管理,疫情漏报现象是可以消灭的,其中感染管理科的监督检查指导起了重要作用。但要提高临床医生报告的自觉性,降低其漏报率,还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衍涛。造应传染病的发病新形势建设传染病医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14(3):131.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第二篇】

关键词:药剂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学科[1],其主要是将原药物通过各种方法制备成适宜的剂型,以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最好途径,是对理论教学最好的补充[2]。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制药工艺的改进,对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药剂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也需要优化。笔者在近几年教学中,结合药学专业药剂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从课前准备、实验过程、效果评价3方面,对药剂学实验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1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所用教材内容侧重于药物常规剂型简单制备,不符合药物制剂生产车间实际生产过程[3],重理论、轻实践,重实验内容、轻实验意义———更好地验证理论和拓展理论,进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职业精神。此外,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药剂学实验课前准备

虽然多媒体已经进入课堂[4,5],但是单一的PPT仍然不能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鉴于目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将药剂学实验中的相关知识点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观看微课,进而小组讨论,归纳制备工艺流程,再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最终了解制剂制备过程。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探究生产工艺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升动手能力。现以制备醋酸洗必泰栓为例,做一介绍。先将实验过程等内容制成微课视频。由于栓剂成模时灌模的多少、灌模的温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栓剂最后成型,在微课视频中,将几种情况通过视频一一展现,让学生归纳、总结,最终得出栓剂制备工艺,从而制备出合格的成品[6]。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真正了解栓剂生产工艺。

3实验教学改革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在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传统灌输式实验教学方法改为“三步教学法”,即学生结合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以及提供的微课视频,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设计实验预方案,实验课上初步了解实验原理、步骤等,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实验操作,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

改革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性质,我们将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基本验证性实验、综合实践性实验和自主探究性实验,有选择地进行实验教学。基本验证性实验主要用于更好地巩固理论内容,适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践性实验有助于多学科的交融,如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自主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课余查阅资料,设计工艺路线并加以实施,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学生由执行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因而能发挥学生潜能,激发求知欲[8],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改革实验管理模式

药剂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传统药剂学实验教学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由于实验室资源有限,一些需要大型设备如压片机、胶囊机、充填机等教学的实验往往以演示为主,学生很难进行实际操作。我们采用开放实验室的形式,让学生课后随时到实验室练习,提高动手能力。同时,成立实验室管理小组,由操作熟练、规范的学生管理和示教,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之后,适时带学生进入药厂见习,深入生产一线,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药厂的零距离对接,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4实验效果评价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9],完善的实验考核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能力水平[10]。结合实际,我们对实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分为5部分。

实验预习报告

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提供相关实验视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学生通过自学,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包括文献查阅结果、本次实验基本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在实验课前上交,教师给出本次实验预习成绩。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态度的体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有些学生较少动手,抄袭他人实验报告。我们要求小组长对实验内容进行分解,让每位组员都有事可做,每个人对于实验报告的书写都有所侧重,这就需要成员对实验内容有深入了解。学生将实验报告写好之后,上传至云班课学习系统,同时附上实验成品图片。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成果给出成绩。

实验态度

尽管很多实验都是在小组合作下完成的,但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却有所差异。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度,由小组长对组员表现进行评价,给出本次实验态度成绩。

学期实验考核

学期结束前,安排一次期末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实验动作规范程度、实验态度等。

见习

为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去药厂轮岗实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深入到药厂的各个生产岗位,跟着师傅学习制剂生产的各个细节,学习GMP的各项要求。见习结束后,由带教师傅给出见习成绩。

5实验成绩

平时成绩:实验预习报告成绩占20%,实验报告成绩占30%,实验态度成绩占20%,学期实验考核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70%,见习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30%,实验总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6成效实验教学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较被动,实验效果也不理想,不利于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其胜任岗位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马春娟.基于能力培养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6):49-50.

[3]范高福,刘修树。基于“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的高职药剂学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9):65-66.

[4]汤继辉,金涌,臧红梅,等.药学(临床药理学)专业的药剂学教学探讨[J].安徽医药,2011,15(2):262-263.

[5]查道成.多媒体技术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利弊[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3(9):74.

[6]刘苗,张邦乐。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评定标准[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5):84-86.

[7]鲁莹,钟延强。药剂学课程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J].药学教育,2012,28(2):20-23.

[8]姚建文,陈静,刘珂。颜元教育思想对药学教育创新的启示[J].药学教育,2011,27(1):17-19.

[9]杨金香,李俊波,贺艳斌,等.整合药学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探索建立教学新模式[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5):626-628.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第三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自动化专业 一级项目

本文的研究成果来源于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攻关项目——“构建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引 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我校被批准列入首批61所试点高校,自动化专业是我校第一批加入“卓越计划”的专业之一。

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我们制订了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和培养矩阵。同时,结合对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的经验,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对我校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改革。

新的培养计划结合我校交通运输行业背景,以培养拔尖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在充分研究和吸收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1]的基础上,将课程体系组织划分为三级:一级项目贯穿于每个学年,以若干专业实践课组成多个设计和研究项目,使学生系统地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整体训练;二级项目以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群为基础,作为一级项目的支撑,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三级项目基于具体的单门课程,根据教学需要设立小规模实践项目,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针对传统课程体系在低年级阶段实践环节缺失的问题,在“卓越计划”的课程建设中面向一年级新生设计了“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该项目以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为目的,初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的基本能力,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面向一年级新生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根据自动化专业培养体系的特点[2],结合“卓越计划”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通用标准要求[3],“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课程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建立学生的工程职业道德、工程质量意识,初步培养交流协作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将围绕自动化专业领域内理论知识要求低、入门较容易的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系统和电气可编程序控制器等相关知识点展开,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组成贯穿整个学年的课程体系。

“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内容

依据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结合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的特点和多年教学经验,在充分尊重低年级学生对专业知识探索过程的认知规律基础上,我们在一年级阶段设计了四门相关实践课程,第一学期的自动化学科概论和自动化实践初步,作为一级项目的基础准备课程;第二学期的电气系统设计与实践入门和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作为一级项目的重点深化实践课程。

自动化学科概论以概述性的讲授为主,计22学时,主要从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层面来审视、介绍本科自动化专业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刚刚走入学校大门后便逐步对自己的专业和领域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契机逐步引导他们主动发掘自己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

自动化实践初步是一门新设计的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课程,计48学时,其中基本知识讲授不超过18学时,剩余30学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课程内容紧密围绕“一个软件”、“两个系统”和“三个基础”展开。其中,“三个基础”是指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低压电器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两个系统”是指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和典型温度控制系统;“一个软件”是指CAD电气设计软件。自动化实践初步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有代表性的实践环节训练,使刚入校的新生能够初步具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为后续四年的专业学习打下实践基础。

电气系统设计与实践入门是以自动化专业传统课程体系中的PLC原理及应用课程为基础改革而来的新课程,计36学时,其中知识讲授不超过10学时,实验26学时。课程重点强调“入门”和“实践”,在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基础上,摒弃了与后续理论课程相关性较大的知识点,精炼出关于电气系统控制的入门知识。课程结合第一学期两门基础准备课程的知识和实践的铺垫,使学生在不必掌握过深的理论知识前提下先进行动手实践,在一年级就能接触到较为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学会编写一些简单的PLC程序,在实践中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是一门新设计的独立实验课程,学时2周。课程没有理论讲授内容,2周时间全部在实验室进行。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是在前三门课程基础上的深化,也是“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的核心。课程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自行完成一个典型电气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线路设计、程序设计、模拟调试、实践验证、结果分析和总结报告。要求学生3人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

课程采取典型案例导向式教学模式,在学期一开始就布置综合实验项目选题,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对选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资料收集,以充分理解选题的背景,并且锻炼对专业项目课题分析的能力。在集中的2周时间内,完成设计、模拟调试、实验和总结等内容。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使学生通过一段时间集中地训练深刻体会一个系统从想法变成现实的全过程,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素养;通过团队协作完成课程任务可以初步锻炼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为后续多项综合实验课奠定基础;虽然一年级阶段所能完成的系统相对简单,但学生经过项目的锤炼,尤其是项目组织、文档整理等专业外工作的过程,逐步深化他们的工程意识。

多位一体的教学形式

为了充分实现“卓越计划”提出的“宽厚、复合、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4],改变以往教学手段单一的弊端,我们为课程一级项目设计了以讲座参观为铺垫、课堂实验与课后实验相促进、总结交流与教师点评再升华的多位一体的教学形式。讲座贯穿于自动化学科概论的课程教学,同时在“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中会专门就资料的检索与利用、技术报告、交流技巧、团队合作、实验结果分析等内容为学生开设几次专题报告。参观安排在自动化实践初步和电气系统设计与实践入门两门课程的初期阶段,包括学校供配电系统、电路板制作生产系统、工厂电气控制系统等项目。除了传统的课堂实验外,在自动化实践初步中安排学生课下完成一个小电子产品(如直流稳压电源、简易功放音箱、收音机等)的制作,通过自己购置元器件、利用开放实验室自己动手焊接,亲自体会产品生产的过程。总结交流和教师点评阶段性的穿插于各实践环节中,尤其在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中,每天安排1~2个小组向全班做工作汇报,由教师对典型问题作有针对性的点评。“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内容组织和教学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内容组织和教学形式

考核评价体系

由于“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面向的是一年级的新生,为了使他们能够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下考试决定一切的考核模式,逐步接受工程人才的评价模式以适应将来社会的要求,我们设计了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以平时综合表现为主线、综合考评为重点、笔试考核为辅助,个人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总评相结合的模式。

平时综合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心得体会等;综合考评主要考查实验报告、设计报告、实验完成情况、答辩情况等,对于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还要对项目文档、汇报表现、团队合作等方面重点考查。笔试主要针对自动化学科概论,采取开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听讲座和报告对专业背景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情况。同时,在所有实践课程中都设置有个人自评环节,学生在答辩时根据所学知识、能力锻炼和实践效果做自我评价;在小组答辩时要求进行学生互评,互相指出他人在团队协作项目中的作用、优点与不足;最后,有指导教师给出总评,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实践技能作出评价,提出改进的方向。图1给出了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课程的考评体系架构[5]。

教学实践效果总结

自我校2010年开展“卓越计划”以来,“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已开设2年,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经过对项目中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典型案例和考核方式的不断探索与改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反馈的体会与总结来看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1. 贯穿于一个学年的专业课程,改变了以往学生刚入学对专业的茫然,通过专业实践的锻炼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2. 课程内容多样而不失简单,每门课程点到为止,重在实践,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工程意识。

3. 教学方式丰富,重在能力培养,改变了“纸上谈兵”的传统模式。“在填写问卷调查时,看到桌上厚厚的实验报告,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做的,撰写实验报告提高了我书面交流的能力。”

4. 考核体系完善,弱化了传统的笔试考核,重点考核能力与素质;“专业考试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演示并介绍自己的项目,这样的考试不仅不会让我们紧张,还能向其他人学到很多东西。”“我们靠团队分工协作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

参考文献

[1]顾佩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和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慧平,戴波,刘建东,纪文刚。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68-271.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4): 21-29.

[4]韩璞等。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10): 262-264,271.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第四篇】

一、透彻分析一个典型实验,阐明一类实验规律。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就实验内容来讲,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有关制取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实验。

2.有关阐明概念,证明基本理论和定律的实验。

3.有关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实验。

4.有关定量方面的实验。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明确仪器用途和选择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我们在初中化学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

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选择仪器。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如我们在讲实验室里制取氯气时,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理由。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择仪器。

三、做好和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1.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对这些操作,都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

2.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在分析某些实验操作时,为了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总是把操作要点总结成几个字或几句话,便于学生记忆。如在配制一定体积的摩尔浓度溶液时,在分析演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称(固态溶质要称,液态溶质要量)、溶(溶解)、洗(洗涤溶解时容器的内壁)、稀(稀释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

四、根据实验内容,处理好演示实验。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般可分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这是少数。这类实验必须由教师演示,力求操作规范化。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的实验。对于这类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实验条件较差的学校,某些课题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实践证明,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验,经常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去做,除了可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外,还可以起到两个作用:①使学生对一些被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如试剂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试管夹持,一般加热等等)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化,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

五、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为此,我们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1.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现行中化学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有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第五篇】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演示作用 分组实验 课外实验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化学的魅力,是学生探索和验证化学知识的最佳途径,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些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主导地位,没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意识,在实验教学中只是机械地讲述化学知识和描述一些实验现象,没有关注培养学生主动实验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为了改变现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落实好化学实验教学,改变学生陈旧的学习方法和态度。那么,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

一、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演示实验是指为了说明和探究某一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示范性实验。一些教师在传统思想影响下,演示实验被教师的理论讲解和示范全部包揽,不给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只是机械记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设计的随堂实验展开教学,尽量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在“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节课中,教师可设计“无中生有”小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兴趣。

实验:教师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酚酞试液写字并晾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上来拿着这张纸观察,学生只看到一张白纸,学生抖动一下白纸,同时把预先在喷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喷向白纸。“我真棒”红色的字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觉得很神奇,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浓厚了,主动性变强了。

因此,教师设计演示实验时,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到化学演示实验中,从学生的操作中发现错误,同学或教师给予纠正,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正确操作方法的理解。

二、在分组实验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加深学生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过程,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化学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给所有学生都有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学生接触化学仪器,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任务,有效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能动性。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体验了具体的实验过程和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时,学生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设计出多种制取装置:仅反应容器就有多种:有的用锥形瓶、有的用试管、有的用集气瓶、还有的用饮料瓶等。不同的设计方案经过学生间的热烈讨论,最终得出了简单、易操作的制取装置。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不断进行交流,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分组实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学习平台,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而且能调动学生敢问、敢说、敢做的探究能动性。

三、在课外实验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

在化学新教材中设计了课外实验,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为充分发挥课外实验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要对课外实验有布置、有要求,并能提供一些实验代用仪器和药品的指导,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相互交流和总结,还要适时给学生补充一些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后,设计这样一些探究小实验,“为什么馒头和面包疏松多孔呢?”“鸡蛋和醋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呢?”等,学生利用家中的生活物质就可开展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到校后与同学交流、讨论获取知识。课外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落实实验报告措施,巩固学生的实验效果

35 538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