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婴幼儿教育学报告【推荐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岁婴幼儿教育学报告【推荐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岁婴幼儿教育学报告【第一篇】

任何研究都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问题意识作为研究生创新的起点和前提条件,对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科学研究是否充满生命力,就看他是否有问题意识,是否能够发现并提出大量的问题。没有问题意识的研究则预示着研究者发展的衰亡或终止。作为一名教育科学研究生也是如此,有了问题意识,教育研究才会有自己的并且不能为其他学科所还原、替代的问题领域。对研究生而言,仅仅有了问题意识还不够,这个问题意识还必须是科学的。

但是,现实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不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都是受到了科研问题意识淡薄的影响,所以目前极需对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做深入的研究。

(一)理论意义。

对已有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进一步加强了问题意识的理论研究,更丰富了问题意识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成果,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实践价值。

有利于缓解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现状,有利于高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有利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可行性:

1.已搜集了大量有关问题意识的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和整理,已学习和掌握了问卷法、访谈法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2.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教育学研究生,问卷发放对象为在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访谈对象为河北省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导师及硕士研究生。

3.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前期调查已经准备就绪,并编制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已有研究概况。

经过文献查阅发现,关于提高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呼吁比较多,如段丽(20xx)在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中就提到科学发现往往从问题开始,问题解决则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落脚点,因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理应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科研能力。但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及其培养的专门研究还比较欠缺。不过,关于问题意识的一般性研究较多,几乎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个领域,都有关于问题意识的专门文献。已有研究涉及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l.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

近年来,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学者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不同途径。

姚本先提出三个途径:加强双基训练,创造优良的教学气氛和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还有一些学者涉及到学生问题意识欠缺的原因。

陈海燕认为有心理障碍、环境障碍、教师权威障碍、认知障碍和思维定式障碍这五个原因;。

刘春梅认为教师观念陈旧,普遍进行“去问题教学”,现实的课堂教学重传授轻探索、重结论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学校课程、学校活动的内容及范围的局限等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的欠缺。

2.关于文科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在我所查的文献里,问题意识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文科的,由于理工科的问题都比较明显和外在,所以理工科主要欠缺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于受哲学思想的限制和方法论的影响等,文科的问题意识相对来说比较欠缺。

王永斌认为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哲学意义上的问题意识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时期,经过近代哲学家和现代哲学家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哲学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就在于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人们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就是要从人文社会科学中找到被社会发展问题困扰而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二)已有研究述评。

总的说来,当前国内对问题意识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专门针对教育学研究生的很少,虽然现在学术界对问题意识也很关注,但是对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国外目前却缺乏对问题意识的研究,原因在于国外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和问题意识的高度重视,学生历来具有强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使问题意识不称其为“问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从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着手,光从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谈提高研究生的素质,是抽象和空洞的,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因为创新是基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意识是不能创新的。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将借鉴已有研究的经验和理论,从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教育学研究生的特点,通过了解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存在的原因,为提高我们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主要概念界定。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

教育学研究生,是指获得学士学位、第一专业学位、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力获准进入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机构各教育类专业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攻读更高级别教育学学位的学生。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主要指研究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们通常将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倾向称为问题意识。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研究者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

2.本研究以处在科研初级阶段的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运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教育学研究生在科研问题意识上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

第二: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选取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两名,研究生导师两名进行访谈,从中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完善整体研究。

(二)研究思路。

1.搜集有关科研问题意识的文献,对科研问题意识形成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作为编制问卷的参考依据。

2.根据已有研究,编制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开放性问卷,并选取在校研一到研三的教育学研究生,人数100人,进行问卷调查。

3.对调查结果进行编码处理,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在科研问题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4.编制访谈提纲,选取研究生导师两名,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两名,根据访谈提纲,对4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6.对方谈结果进行编码处理,从中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

7.对访谈数据作分析和探讨,总结研究结果,并撰写论文。

(三)研究方法。

文献反,问卷法,访谈法。

四、论文总体计划和进度安排:

理论研究阶段科学研究的理论研究;。

资料分析阶段根据调研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

论文定稿阶段对论文进行修改、定稿;。

论文审查阶段将论文提交送审;。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著作类。

[1]韩民青著.意识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4]刘大椿著.科学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冯光廉主编.文科研究生治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

[6]何怀宏著.问题意识.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xx.

2.期刊杂志类。

[1]龚放,岳晓东.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研究,20xx/01.

[2]赵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着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江苏高教,20xx/05.

[3]黄宇辉.从文科研究生的特殊性看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xx/06.

[4]杨针.永远保持清醒的问题意识—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孙学伟、范文斌教授.科学时报,20xx/3/15.

[5]王真东.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xx/06.

[6]张志文,张巳瑛.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xx/0l.

[7]夏月.教育学研究生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教育改革与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20xx/02.

[8]幻俞国良,侯瑞鹤.问题意识、人格特征与教育创新中的创造里培养.复旦教育论坛,20xx/04.

[9]黄甫全.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

[10]周文杰,郑保章.教育交往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xx/05.

[11]李永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四川教育,20xx/02.

[12]黄飞跃.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03.

[13]刘大椿.教育学研究应突出问题意识.光明日报,20xx/3/1.

[14]尚国营.高师教育学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问题意识.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05.

[15]尚国营.高师教育学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问题意识.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05.

[16]王源源.试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6.

[17]崔唯航.问题意识、体系精神与学科特性.学术研究,20xx/09.

[18]冯光廉主编.教育学研究生治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

[19]陈海燕.问题意识—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教书育人,20xx/01.

[20]陈翠荣.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及培养措施.江西教育,20xx/01.

[21]朱珊.没有问题意识,强做研究不灵.中国教育报,20xx/l.

[22]范远波.论探究学习的问题意识.当代教育科学,20xx/10.

[23]蔡拔平.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意义、障碍及路径.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xx/11.

[24]朱晓瑜.关注问题意识,激发主体参与.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xx/12.

[25]邓战军;叶小华.学生问题意识的保护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xx/12.

[26]李荣.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国科学教育,20xx/16.

[27]房寿高,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上海教育科研,20xx/01.

[28]吴江林,陈西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xx/01.

[29]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

[30]王朝阳,崔华华.创新视野中的文科研究生能力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xx/08.

[31]康静.对高校教育学中“问题意识”的思考.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3.

[32]阎亚军;周谷平.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xx/04.

[33]郝明君;王光明;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09.

[34]宋宁娜.教育研究要增强问题意识.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5.

[35]劳凯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36]徐福利;李淑珍.高等教育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xx/02.

[37]祁琛云.问题意识是学术创新的源泉.中国出版.20xx/06.

[38]吴原.论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情结与问题意识.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13.

[39]刘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与方法.中国教育学刊.20xx/03.

[40]姚则会.张部昌.问题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07.

[41]张晓东.学校文化建设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反思与建构.当代教育科学.20xx/12.

[42]刘铁芳.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评《在权力与权利之间:教育政治学导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xx/06.

[43]周江林.我国民办高校存在问题的统计分析:实证的方法——兼谈教育研究者的问题意识.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xx/06.

[44]于洪卿.教育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特征.教育探索.20xx/10.

[45]李士更.创新性学习重在问题意识的形成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01.

[46]张琼.“问题意识”小议——以《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为范本.20xx/02.

[47]石玉欣.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20xx/19.

[48]李长华.浅谈有效激发问题意识的策略.科学教育.20xx/08.

[49]王豪.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周刊.20xx/13.

[50]王树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学周刊.20xx/13.

[51]张永利.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学周刊.20xx/17.

[52]刘献君.国际论坛增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国际意识和地方意识.中国高教研究.20xx/07.

[53]赵万祥.论教育哲学研究问题意识的确定.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6.

[54]王美娟.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江苏教育研究.20xx/32。

[56]肖林根;王卫华.问题意识与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科技信息.20xx/32.

[57]孙刚成;陈希;乔刚.研究生科研意识养成因素分析.中国高校科技.20xx/21.

[58]任艳丽.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xx/07.

[59]王虎学;调查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学习月刊.20xx/01.

3.硕博论文类。

[1]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2]唐成亮.探究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3]方海宁.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4]王元元.研究生问题意识欠缺的现象、归因及对策.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5]周倩.高校研究生学术批判思维的训练策略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文章大纲:

一、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应然分析。

(一)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涵义。

1.问题意识。

(二)科研问题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特殊性和培养的必要性。

二、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实然分析。

(一)对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调查。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3.样本描述。

1.问卷调查。

(1)研究设计。

(2)研究过程。

(3)研究结论。

2.访谈。

(1)研究设计。

(2)访谈整理。

(3)访谈结论。

(三)调查结论。

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归因分析。

(一)研究生自身内在素养的原因。

1.自身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的障碍。

2.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

3.学习方法不科学。

4.存在学而不思的情况。

5.缺乏实践经验。

(二)社会、学校和家庭外在影响的原因。

1.传统文化与社会。

2.学校与导师。

3.家庭与父母。

四、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优化。

(一)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优化的理论依据。

(二)借鉴发达国家加强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经验。

(三)加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具体对策。

岁婴幼儿教育学报告【第二篇】

由于我省的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一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提高较快,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但还有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虽然他们的入学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远远不等于他们已受到了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教育。为了进一步提高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我们开展了“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情况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抽样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与访谈,经过抽样设计、问卷发放、回收、编码、录入与计算机统计分析等环节,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目标。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整体师资队伍良好。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35岁以下教师约占47%,35—49岁教师占37%,即中青年老师约占84%。说明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比较年轻化,青年教师所占比例比较大。年轻教师具有蓬勃朝气和创新精神,是这些特殊教育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有利条件。湖北省特校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教师约占80%(79、72%)中专学历教师为18、9%,按照我省目前对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要求,公有约1、4%的教师为学历未达标者,这说明湖北省特校老师伯整体学历达标率较高。这对于提高我省特殊教育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湖北省特校教师职称以中级职称的比例为最大,约占到60%(调查显于为59、4%),初级教师的比例也比较大(34、4%),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较小(约6、2%),这种职称比例的结构与湖北省特教学校教师目前以九年义务教育段,尤其是小学侧面教师为多有关,也与教师队全整体年轻化程度高有关。但高级教师比例过小,这对培养和形成骨干教师队伍不利、湖北省特校教师中经过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约占1/3(31、2%),还有1/3的教师经过一些特教师资培训班的培训。这说明教师队伍对于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有必要继续加强教育学校教师的职后特教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

教研情况。从问卷中可以看出湖北省特校教师中具有较好教育科研能力和学术探究精神,有约42%的学校成功地主持过或参与过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累计约有600多篇目论文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或获奖,人均论文发表或获奖约0、5。这是我省特校不断深入开展教育改革的良好基础。

2、“十五”期间政府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投入不断增加。“十五”期间湖北省累计投入特殊教育专款400多万元,各市州投入总额达1000多万元,各县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总额也达1000万元。肖北省大多特殊教育学校摇篮有基本能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用房和生活用户诼活动场地,约2/5的学校有了语训机等特殊教育专用设备,大部分学校设有微机、电视机等教学设备。有60%以上的学校校园面积在50%以上。

3、湖北省特教学校,大多存在办学经费困难的问题,目前解决的渠道许多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会捐助。据有效问卷统计:xx年,61所特校共收到社会各界捐资达300多万元。社会各界对特校的资助为特殊教育学校解决了一定的办学经费上的困难,为特教事业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从问卷中还反映出,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有6。8%的教师为市区县学科带头人,有15。3%的教师曾受过各级各类表彰,这既说明了湖北省特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也说明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特校教师的深切关怀和重视。

5、自xx年湖北省出台“湖北省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以来,湖北省县市级特殊教育学校大多对残疾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据调查统计,90。1%的特殊教育学校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但各地落实程度有差异,其中有18%左右的学校仅落实了“两免”,而“一补”没有到位,同时有11%左右的学校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对残疾学生衽了全免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逐步落实为提高全省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6、湖北省一部分特殊教育学校育残教育学校育残成才,办学具有特色。办学成果比较突出。以武汉市第一聋校、武汉市指点二聋校和武汉盲校等为骨干的武汉市三所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特校在全国特教界享有较高声誉。武汉一聋校在后来出步入了全国信息技术实验校的行列。宜昌市聋哑学校办学突出了艺术教育特色。一部分县市级特殊教育学校在教好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能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有的学校还开设了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主的劳技课,对高年级学生开设了美容美发、毛线编织和种植养殖等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毕业时能掌握一到二门实用劳动技能,有10多名毕业生毕业后办起理发店和缝纫机店,自主创业。石首市特殊教育学校采取送学生出去培训和请人才进来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发、缝纫、烹饪等技术培训。当阳市聋哑学校以校办工厂为职教基地,教授历届高年级学生学习缝纫技术,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有的成为校办工厂的骨干,有的则以自己拥有了手世创业。

7、相当一部分特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重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注重特殊教育专用设施和现代教育设施的建高和应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市教育局和市特教学会的组织下,“十五”期间成功的开展了“三类残疾獐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型课题实践研究。县市级特殊教育学校大多规模小、教师少、经费缺,仅管如此,相当一部分特校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的学校还建立了较高朝夕相处的微机室,接入了英特网。有40%的聋校拥有语训设备。特殊教育专用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建设和应用是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湖北省特教学校在这一方面整体上步入了起步发展阶段。

1、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不平衡,薄弱学校数量较多。湖北省特教学校整体数量较多,但既小、又破又简陋,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低的学校也比较多,有的学校10名教师、50名学生靠租用四间教室、二间寝室办校,且房屋陈旧不堪,墙壁脱落,楼顶漏水。据调查统计,湖北省特校中教职工人数不足10人的小型号学校占到10%,另外还有23%的特校,教职工人数在15人以下,有的学校有名无实。

2、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经费严重欠缺,湖北省特教学校中大部分没有明确的公用经查帐,有的学校虽然有,但也是杯水车薪,根本难以维持开支。有的学校仅每生15元/年的公用经费,也就是一个学生每天仅5分钱的费用,连喝水的费用恐怕都不够。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住校学生高达97%以上。特校学生需要的教学专用设备辅助教学,如助听设备、视听设备等也有所欠缺。

3、特校教师编制过紧,教师待遇较低。每个班级配备的老师只有1个多一点的人,这样编制配备显然是很紧张的。

岁婴幼儿教育学报告【第三篇】

作者:西南大学。

一、开题报告的结构(开题报告的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顺序)。

开题报告又名研究方案,是实施研究前写成的关于整个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以及对研究内容和整个过程的构思、策划和安排。一般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应该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研究的主要方式方法、主要参考文献、时间进度安排、预计的成果形式、经费预算、研究的组织管理等组成部分。

学位论文的写作,实际就是一项课题研究,但是由于学位论文研究的课题成果形式就是1篇论文、一般也没有研究经费、时间短并且是个人完成,因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就没有或者没必要写时间进度安排、预计的成果形式、经费预算、研究的组织管理等部分。

具体说,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和每部分的要求如下:

首先就是题目了,把拟写的论文题目写上,题目后用括号写明“开题报告”,或者在题目的左上角用小字写上“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下要写上专业(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研究生(姓名及学号)。

然后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开题报告不需要开篇语,直接按照下列顺序写各部分(每部分内可根据需要再加小标题):

(一)问题的提出。

这个部分主要要说明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是怎么样的一个问题,必要时顺便把题目中有关概念解释一下;然后阐述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或者在实践上,或者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上是如何重要;再后在文献综述基础上,阐述这样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研究如何如何不够;再简略谈谈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意义,特别注意与前面关于问题重要性的阐述要照应起来,不要重复,两者不同在于,前面谈重要性是比较宽泛地谈,而后面的意义或价值是具体到自己的研究达到预期目的后的意义或价值。最后,根据需要,可简单谈谈谈研究的可行性,即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这个部分是开题报告的一个重点,注意论证的严密性、说服力,让人看了觉得你的问题确实重要、也很有研究的必要、你也有条件研究这个问题,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

这个部分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次是基本思路,不要颠倒了,因为没内容,还不知道要研究那些方面是无法谈思路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你要研究的这个问题包括的主要方面,简略地介绍一下;基本思路,就是对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关系、联系、层次、顺序的考虑,先简略地把写出来,然后再通过论文提纲写出来,提纲最好附在整个开题报告最后,此处写个“附提纲:见后”。提纲最好稍微详细点,写到3级标题比较合适。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计的创新点。

这部分注意要谨慎地写创新,字数不多,但要谨慎下笔,注意结合前面文献综述中了解的已有研究情况,照应起来,但是不要再重复文献综述,只谈自己的可能创新之处。

(四)研究的主要方式、方法。

这个部分又是一个重点,不可轻易地随便写上几个方法完事。要弄清自己的研究类型,然后根据你的研究类型,把研究设计搞明白,把那些可能影响研究效度、信度的因素以及你如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的措施简略交代清楚。比如说实验研究,就要把采用的基本实验设计说明白,然后说明可能的干扰因素及其消除办法等;再如调查研究,要重点说明对象的设计(如如何获得样本等)和工具的设计(如问卷)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弥补措施等。顺便也就交代了研究的具体方法。特别注意不要随便写“文献法”、“观察法”、“比较法”,任何研究都要查阅文献、都要观察、都要用比较,一定要弄清这几个方法的独特含义。

(五)主要参考文献。

这个部分罗列的参考文献,不是你写开题报告的参考文献,而是你要写的论文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体现出你是不是具备了研究该问题的基础条件,是不是全面深刻把握了该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不可随便罗列一些了事。要体现不同学科、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国家的已有研究情况。文献要尽量是重要的、经典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另外还要注意文献的排列顺序。现在有的人主张按照字母或者姓氏笔画排列顺序,其实这是欠考虑的'一种主张,因为这种排序对于毕业论文来说毫无意义,空填读者查阅的麻烦。我们主张,先按照中外文文献分(不需要标明,别人一看就晓得中文还是外文;还要注意,是中外文,不是中国人写的还是外国人写的,翻译过来的就是是中文的)、再按学科分大类排序(也不需要标明,因为有些文献很难说属于哪个学科,只是相对区分),最后在各学科内再按照时间排序。所有文献可一个序号排下来。参考文献可以用所谓“国家统一标准格式”,也可以用传统的格式(传统格式可参阅《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征稿启示的要求)。

总之,开题报告也是1篇完整的论文,有自己的逻辑结构,不是可以随意编排的。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科研缺少规范,很多人对开题报告的结构各有说辞,不少人凭经验办事或者模仿上届同学的。别人的、上届同学的,可以参考,不同人的不同说法也可以参考,但是要看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合乎逻辑。

以上所述,期望对朋友们写开题报告有所帮助,不当处可一起讨论、完善。

二、关于“理论支撑”问题。

问题研究要以已有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任何问题的研究都必须有个具体的“某人某理论”为支撑。有些学者,甚至是一些科研成果颇丰、教学颇有经验的研究生导师,经常要求学生在开题报告里要有个专门部分明确写出“理论支撑”。我觉得这种做法和主张是十分值得商榷的。我们做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某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固守一个理论视角、找出个对问题的“视角形象”。研究要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理论中心、学科中心、方法中心。因此,凡是有利于解决我们的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我们的“理论支撑”或者“方法支撑”。要不要在开题报告或者论文里专门交代“理论支撑”,这要看研究的类型、问题的性质。对于那些“应用型”课题,它的研究本身就是要运用某个或者某几个理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自然要交代这个理论。这种情况的前提是,研究者认为这些具体理论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有效、甚至是无此理论则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更多的课题并不是这样的,对它们的研究当然也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基础,然而这些理论基础不是解决问题的“模板”,而是以指导、渗透、规范等多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整个研究。并且这些理论基础很广泛,可能是博采了已有相关研究的一切积极成果,也可能只采用了其中的基本理念。这样,就不好具体说研究的具体“理论支撑”。对于大部分研究来说,局限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具体“理论支撑”反倒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是一种违反研究方法论的做法。

需要再次强调,不是任何课题研究都有个明确具体的“理论支撑”,但是任何课题研究都要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很多时候,是我们一些同学误解了导师的意思。或许导师要求你弄清自己研究的“理论支撑”,本意是要你的研究有自己的理论基础,要建立在已有研究和有关理论基础上。这并不是要求你一定写出具体哪个理论是你这个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或“理论模型”。这种要求是针对我们一些同学的研究过于“就事论事”,没有理论知识积累为基础,没有理论思考。那么,对于大部分有理论基础却无具体“理论支撑”的研究,我们如何体现自己的理论指导或理论基础呢?很简单,这些理论基础体现在你对问题的阐述和分析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些文章或者开题报告,在有些段落这样写道:“本研究以教育与社会的辨证关系原理为基础…”、“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批判吸收了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合理主张…”、“本研究以知识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为依据,…”、“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的经济效益…”等等,这就是在体现自己的理论指导或者“理论支撑”。这些仍然还是显性地体现自己的理论基础。还有的,看上去没有文字专门体现理论基础,而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辩证法观点、用科学哲学观点、用人力资本理论、用统计学原理、用人类学理论等等,这就是有理论基础或“理论支撑”了。完全不必要机械地、死板地、不分课题类型和课题需要地去专门阐述“理论支撑”。学位论文属于“互文式”的文章,对于那些众所周知(至少行内人知道)的理论,是完全不需要你再去费笔墨偏离主题烦琐赘述的。至于那些专门应用某个或某几个理论(尤其那些鲜为人知的理论)解决某个问题的研究,则另当别论。

岁婴幼儿教育学报告【第四篇】

在为期两个星期的见习时间里,我主要从事初中思品课和历史课的听课以及助理班主任工作,以下是我对本次见习的感想。

一、专业课见习方面。

在第一个星期见习期间以及以后的日子,有时间就会在指导老师的推荐下,听不同年级(初一到初二各个年级)有经验的老师的课,认真学习各种不同的风格,各种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并与指导老师探讨,认真领悟,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活动中。收获良多,不仅懂得了应该怎么去听课,去听些什么方面的,不能只是很肤浅的看内容,看教态,看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看课堂环节的设计的紧凑,看她的教案所设置的目标是否落实在课堂的实际活动中,有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课堂的学习,哪一些的课堂内容讲解的不够充实,能否换一个方式引导学生,看学生的反应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到深层次的方面,让自己学习到了很多课堂上宝贵的实战经验。

教育见习中我也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特别是在如何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中深有体会。在新课标下,如何开展有声有色的思政课教学活动,并持久下去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那么怎么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我有一下几点看法。

第一、教学过程中“设疑”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标、课程教学目的,教材内容作有预见性的工作,给学生“设疑”。“设疑”不可太简单,也不要太难,“设疑”要能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拓展了思维。由此我们想到,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发散学生思维的空间,而且答案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通过老师慢慢引导,可以自主解答问题,达到不错的效果。这种疑问的设计能激发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自主、合作、探究式地进行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思考中进行学与练。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作品的肯定和表扬,多给学生肯定和表扬学生会有一种被夸奖的喜悦和成就感。

教师生动形象的解说,示范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水平。语言是交流情感的纽带,幽默的语言使人快乐,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如果教师再用呆板、空洞的语言平铺直叙,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厌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够通过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语言,来降低坡度,增强记忆。

第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第四、课堂活动的设计。

设计课堂时,我们要适当的给课堂加入一些活动。像知识小竞赛、谈论环节、小游戏、表演环节等。也可结合别的学科知识,融入课堂让上课内容更丰富。怎么样来评价一堂课,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看过程可以从老师的角度看也可以在学生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所以在课堂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是关键。新课标改革后,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要关注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以及学生认知的投入和情感的投入。这样的有效课堂教学是我们老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课题。

第五、协调好课本知识与课外拓展的关系。

如今的学生很多对课本知识都不感兴趣,但是一旦涉及课外知识,他们又会相当认真的听讲,因此一定要注意协调好课本知识与课外拓展的关系,让他们能在课外拓展的兴趣上也能学好课本知识。

岁婴幼儿教育学报告【第五篇】

一课题释义。

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201x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新量体裁衣,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综上研究(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表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比较差异,深刻挖掘差异形成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尊重和利用这些因素上好各个学段的英语课。

岁婴幼儿教育学报告【第六篇】

在实习期间,我既是学生,又是教师。作为学生,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作为人师,我兢兢业业,倍感骄傲。我付出了很多,收获了更多。下面我将这两个多月的实习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加强学习,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自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我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精神,仔细体会“三个代表”渗透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并系统的了解和学习了体育新课标。在课余时间,我阅读教育书籍,学习教育战线中先进人物的事迹,时刻鞭策激励自己。

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的学生。在工作中能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乐于奉献,努力教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次训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我能够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学生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此外,我还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二、深钻教材,认真教学。

体育课教、学、练三者之间的统一。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引导水平的体现。只有教师正确而巧妙的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引爆”作用,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教学最佳效果。

就是想舒散一下禁锢着的筋骨,放松一下绷紧的大脑。有那位学生想一来到操场就“立正、稍息”,面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等,学生能喜欢这样的教学法组织形式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实习期间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岁婴幼儿教育学报告【第七篇】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访谈和实证研究等方法,设计了“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在学生中展开了调查,并就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本研究能够对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决策提供支撑。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学生满意度,调查报告

学习支持服务是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提高,对远程学习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评价是远程教育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在市场营销领域,对各种服务的测评转向“以顾客为中心”,以追寻其满意度作为评价服务的重要依据。在远程教育中,学生的满意度是评价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从远程教育服务的主体——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广州电大校本部和三个分校的学生进行了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我校学习支持服务工作方面的特点、优势、存在问题和有待改进的方面有了较全面、系统、清晰的认识,对进一步改善和促进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有一定意义。

(一)研究假设

现代教育的内涵已经从“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远程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延伸,以实践需要和个人发展为重点。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学习的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和保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对学习支持服务过程以及对服务结果的具体体验、感知和满意程度,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现有的学生支持服务系统的质量。

(二)核心概念

1、学习支持服务

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学习支持服务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学习过程中的扩展,是远程教育院校及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旨在支持其学习的理念和服务的总和,从两个维度进行理解,一是远程教育院校及教师的理念和主张,二是学习支持服务的实际功能和种类。它不仅仅是各种设备、资源和人员的服务集合,更反应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观、学习观,突出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2、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学生满意度

本文所说的学生满意度,是学生顾客对所期望的学习支持服务质量与学生实际体验到的服务之间的差距。

本研究以学习者为核心,既关注学习者对某项服务的期望和绩效感知,也关注对学习支持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从学术、资源、设施、管理和咨询等五个维度对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1、问卷设计

在问卷调查编制的过程中,笔者走访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在读的电大学生,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现有学习支持服务的评价,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希望得到的学习支持服务。

问卷采用自填式,通过学生对事先设计好的问卷的回答,获取学生对研究问题的具体评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测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被测者对学习支持服务的需求,第三部分是对实际的学习支持服务的感知评价,问项采用莱克特等级制(likertratingscale)计分,即从5分=“非常满意”到1分=“不满意”。初步制定形成后先在学生中进行了试用,并邀请相关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形成最终问卷。

2、样本选择与抽样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广州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具体样本中确定选取校本部、番禺分校、海珠分校和侨光分校等作为研究本。广州电大在专业建设、资源建设、招生数量等方面均走在全国电大的前列,在20xx年教育部对开放教育试点的总结性评估中别评为优秀,是广播电视大学首批进行远程接待系统、远程教育资源库及国家数字化学习中心的试点单位。而选取的几个分校,前两个教学单位为广播电视大学示范性基层电大,第三个教学单位则在招生数方面位居广州电大系统分校的前茅。选取广州电大校本部及其有代表性的分校,作为研究样本,获取第一手资料,便于了解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进展和真实情况,进而提出存在问题并加以解决。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问卷的发放于20xx年4月6日,5月15日回收。共发出学生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4份,有效率为80、7%。

4、数据统计

本文利用spss14、0软件,对所分享的“岁婴幼儿教育学报告【推荐10篇】”,并使用朱祖林(20xx)所提出的dlssq(distancelearningsupportservicesquality)远程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测评模型,测评学生对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期望和感知,以便了解现在的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找出差距,提出建议。

(二)学生访谈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访谈,进一步验证和深化测评结果,了解学生的愿望、需求和建议等。

(一)、对各维度的实际需求和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总体来讲,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各方面支持服务都是比较满意的,这说明广州电大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肯定。学习支持服务的高效、到位,将会大大提升远程学习的效果,也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1.对管理支持的评价

管理服务是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对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控制、管理与服务。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管理方面的支持服务评价最高,他们认为,学校在对入学咨询和注册、教学管理、实践安排、对远程成功学习的方式、实践管理等方面的介绍讲座等感到非常满意,但是学术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访谈中,学生希望导学教师能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对学校、专业、课程和远程成功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给予更详细的介绍和指导,学生对于学校的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资源、各类教师的职能不清晰,不知道在学习过程发现问题的时候如何在第一时间找到对口的部门和教师进行咨询和解决,这需要引起关注。

2、对学术支持的评价

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认为除了通过“重难点讲解”和“网上答疑”方式给予指导,还需要“系统地讲授”课程的内容,对于“学习方法指导”的需求也高达63、98%。

从表5可以看出,对面授辅导教学的满意度最高,选择满意以上的学生达95、96%,对作业满意的学生占93、53%,对教师提供的个别化指导达到92、23%,对网上辅导答疑表示满意的学生达83%,这表明,学生对学习支持的认可度很高,也表明教师能够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做出有效的反馈,面授辅导、个性化指导等都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但对于网上的辅导答疑,学生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他们希望网上答疑主题能够更突出,更有针对性。

3、对情感支持的评价

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分离的状态,学习中的孤独感一直是困扰大多数远程学习者的普遍问题,也是远程教育研究者一直试图探讨解决的问题。情感支持包括学习小组的组织、学习社区的创建、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组织优秀学生评比、学校文化介绍等学生活动。在对学生的座谈中,学生认为聊天室、论坛和学习小组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超过70%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中感到孤独,希望学校能够在解决各种心理和情感、就业管理和职业促进等问题方面提供多种途径的帮助,可以看出,对学生的情感支持服务缺失比较严重。

4、对资源支持的评价

从表6可以看出,学生92、80%对于及时拿到学习材料感到满意,88、80%对网上教学资源的及时更新和数量表示满意。我校除向学习者发放纸质教材外,还向学习者提供了包括网上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指南、教学计划、网上课表查询、多媒体课件等)、视频点播、数字图书资源(包括学术期刊、专业文献、素材、案例等素材库和拓展资源)等类型多样的丰富资源,使学生在远离校园的时候,身边也有可以利用的实际资源。

(二)、学生对学习支持服务总体“感知—期望”分析

根据dlssq计算方法,笔者用spss14、0软件得出的被测者对问题的感受方面的平均数值和期望方面的平均数值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维度在被测者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及其感知差异、偏好。以下为作为数据统计分析所使用的三个公式:

其中,dlssq分数=学校总体支持服务的数量指标;n=问题差距项总数;pi=对第i个问题的感受方面的平均数值;ei=对第i个问题的期望平均数值;wi=第i个问题的“感知—期望”差距的权重。通过不同权重求的评价结果,能够动态地反应各测评指标、各维度在学习者心中的重要程度及其感知差异、偏好,可以为学校改进服务质量提供指导。

当dlssq分数〈0时,表明pi〈ei,学校提供的支持服务质量低于学习者的期望,学习着感到不满意,学校应该在后续的工作中加以改善。

通过问卷得出的学生感受和期望方面的平均数值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州电大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五个维度的dlssq分数均值均〉0,表明学校提供的支持服务质量超过学习者的期望水平,服务质量水平较高,师生满意。

2、学习支持服务总体“感知—期望”的差距

根据公式二和三,各维度权重w学术=0、26,w资源=0、22,w管理=0、20,w设施=0、16,w咨询=0、14,广州电大学习支持服务的dlssqp=95、34,与等权重服务质量dlssq值相比,两者之间的cv=0、40%,存在较小差异,这表明,学生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导学最为重要,其次是资源、管理、设施和咨询服务,而数据也表明,学生对广州电大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总体来讲比较满意。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1、校园文化的营造

在访谈中,学生表达了他们的希望和感受,他们希望能够更多地和其他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多参加体现校园文化的活动。然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大多是在职学生,他们除了学习还担负着家庭、工作以及社会的种种压力,精力和时间都有限,如何营造一种适当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集体,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专业环境下学习文化为目的的网上学科频道,建立校园文化部、校外学习中心、校园文化建设组织等,促进学习热情的同时,营造文明、健康、高品味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充分展示其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2、情感需要

从问卷和座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情感支持的评价是最低的,也是他们最希冀学校改进的。远程教育的学生面对工作、家庭的压力,还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更多的情感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因此,除了学习论坛外,建议在网上平台开设例如“学习管家”、“情感交流”的交互平台,通过心理引导和咨询,疏导不良情绪,提供各种心理帮助,使学生在学习情感和学习方法上的普遍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建立良好健康的学习心理。

同时,针对情感有其自身独特的活动规律,不易量化,难以精确控制的特点,建议定期开展学生学习情况跟踪和困难调查等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特征和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和心理上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组讨论、论坛等学习社区互动,加强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排除学习孤独感,增强学习动机和持续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强烈的受服务意识

在日常工作和调查的过程中,笔者也收到学生对学校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一些投诉,虽然有些问题是由于学生误解而造成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由于某些方面沟通不到位造成的,从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远程教育学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受服务意识。

应对这种接受服务的意识,笔者认为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相对稳定的导学教师队伍,选聘的导学教师应该熟悉远程教育特点、掌握远程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大学学历的老师,定期进行培训,帮助导学教师提高服务理念、态度和服务水平,将导学教师工作渗透到每一个细节。同时构建完善的促学、导学、助学体系,实行全过程管理,以制度建设和激励措施为抓手,构建有效的促学体系,保证多数学生受益,完善促学体系,激励并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构建个性化导学体系,以满足学习者不同需求,构建完善的助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保证网络资源对学习的实用性,确保学生在丰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现代远程教育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远程教育也从单纯的“关注技术,关注名气,关注成本”向“关注大众,关注规律,关注教学”转变。要把支持和服务作为电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把提升学习者的满意度、用人单位的赞誉度和社会的认可度作为打造开放教育品牌的关键要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和有支持的服务。

岁婴幼儿教育学报告【第八篇】

构建学习型社会,最终要由终身教育的体系来提供支撑,成人教育的任务任重道远。因此,我校抓住机遇,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的积极性,科学地发展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成人教育,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一、明确目标任务。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不断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巩固和扩大扫盲工作成果。

2、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分期分批组织扫盲,寓学于乐,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动员、鼓励、引导50周岁以上的文盲接受扫盲教育。

3、力争做到“脱盲”与“脱贫”相结合,学文化与学科技相促进,向育人、智力开发、科技致富方面转化,实现扫盲与初、中级技术培训接轨,巩固和扩大扫盲工作取得的成果。

二、工作措施得力。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克服扫盲可以随意的思想,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制订扫盲计划和实施办法,协调与有关部门的联系,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对扫盲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2、明确职责。建立相应机构,确立工作职责,实行专人负责,把扫盲工作作为一项正常的、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好。做好文盲人口核对、登记造册工作,制定实施扫盲对象的脱盲计划。鼓励中小学教师和在校学生积极投身扫盲工作。

3、明确重点,整体推进。

(1)多种形式开展扫盲教育,为方便更多的文盲参加学习。主要采取以夜校形式集中面授开展扫盲,尽量不耽误学员的.务农時间。扫盲教师可巡回指导,也可动员子女教父母,丈夫教妻子等不同形式开展扫盲工作。

(2)加强管理。建立扫盲档案,制订扫盲学习计划和实施方案,使扫盲对象、扫盲時间、扫盲地点、扫盲教师一一到位。并提出要求。实行脱盲考试制度,学员完成扫盲学习后,参加统一考试。

岁婴幼儿教育学报告【第九篇】

目前,“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人类社会似乎正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我们相信,一个新的时代会使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回顾教育的过去,对话教学是存在的,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也是存在的。然而,由于处在非对话时代,对话仅仅成了一种教学的艺术,而未成为教学的理念。这样看来,我们提出“对话教学”,是对当代社会对话精神呼唤的回应。

2.学校变革呼唤对话教学。

(1)以往语文教学中对话缺失问题的反思与批判。

(2)教学总目标的功利性导致阅读教学定位偏低。

(3)学校教育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教育家提出了“合作学习”即“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认为:教师的主要功能不是传授知识,传递信息,而是激励思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大胆表现自我,学会对话交流互助合作,它特别重视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本世纪初,“探究交往合作观”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和传播。“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被列入中学课程计划,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说明我国已在课程教育改革中对学生资源价值进行重新确认和开发。不少有识之士积极致力于语文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建设活动。其中,在吸取融合主体性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观,特别是西方解释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话理论”,已成为本次语文课程改革引进的阅读和教学的新理念。该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指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二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我认为对话理论必将在构建新的教育体系中发挥巨大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目前,对如何用该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的研究案例还较少,在实际的教学中缺少可供借鉴的案例。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理论依据:

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培养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主体性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

合作教学: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艺术,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的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和评价观。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实践是课程的根本特性,自组织过程是一种教学的佳境,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隐喻与描述的教学方式更易于引发对话参与体验,要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规划活动。

2.语言学理论:

语感论: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语感培养的过程是学生作为言语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在语感外化和言语作品内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

3.哲学依据:接受美学和解释学。

接受美学是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最大的理论之一,它认为:面对文本,读者的地位和作用与作者相当,二者均为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它强调读者的能动创造,并给这种创造以充分而广阔的自由天地,即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

解释学与接受美学有某种相通。解释学所理解的创造性阅读包括:用自己的前理解去阅读,同时又借助于别人的理解;努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作品的其他含义;对理解到的意义作出自己独到价值判断而不仅仅停留于理解本身或人云亦云;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产生联想而生成新的意义和塑造新的形象;将阅读与生活联系,用阅读去影响生活。

意义:本课题试图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所突破,一方面,用对话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寻求对话理论下的语文对话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以实践来丰富、发展、完善对话理论。

三、语文对话教学实践探究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

1.寻求对话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策略并付诸实践。

2.使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如何合适地倾听、合适地言说,即学会“对话”―与文本的“对话”。

3.使学生初步掌握自我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学会合作竞争。

4.通过对话教学策略的探索,争取在“对话理论”上有所发展。

研究的重难点:

语文对话教学的实际案例及分析。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学生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看法的调查以及在“对话理论”实施前后学生对语文学习和教学的看法的调查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2、实践法:把相关的理论积极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3.经验总结法:通过撰写专题教案分析和随笔的形式,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4.文献资料法:通过掌握大量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用以了解有关课题的最新知识信息和情报信息,既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又可避免重复别人的无价值的劳动。

基本原则:

人本原则、过程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四、论文写作计划。

1、11月-12月:搜集、阅读文献资料;。

2、1月-2月:分析研究资料并撰写详细写作提纲;。

3、203月-7月:进行论文写作并完成论文初稿;。

4、年8月-10月:修改并定稿。

五、论文写作提纲。

引言:

对话教学提出的背景。

对话教学研究的现状。

对话教学研究的意义。

正文:

对话及对话教学概念分析及理解。

1.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中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成为伙伴式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具有人性,它自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2.对话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现。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似乎有一面无形的墙,人们也因此各自独立地存在着。但参与社会活动时,人就不得不暂时放弃独立,走进关系世界。要想在关系世界中获得肯定的情绪,人就需要与他人沟通,若有共同的任务,还要与他人进行合作。这看来顺理成章的道理,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最根本的原因,应是对话时代虽然已向我们走来,但“非对话的传统”远远没有结束。然而,教育者应该是先行者,即使处在非对话的时代,他也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现代教学是合作的艺术,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成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这对话的发生和存在都依赖于情感合作的持续发展。”

3.对话教学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但是,互动和交往显然是在沟通、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的行为。互动与交往决不只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对话教学中的存在状态,而且是对话的基本手段。且不说社会化起源于交往,起源于主体与主体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还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对话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长的内在机制,它指向更深迭、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的对话。

4.对话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建立在对话性沟通基础上,教学当然会超越传递信息的功能。因为“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是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它某种程度上揭示出了对话教学的独到之处。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与传话式的教学相比教,整个教学过程是充满创造色彩的。对话教学借助创造性的、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还是知识的发生器,对于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形成也是大有神益的。

5.对话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如果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第一目的,那么,教师无疑会沦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无疑会沦为接受知识的工具。师生成了知识的奴隶,知识成了教学过程中的统治者,课堂无论如何焕发不出生命的活力。对话的教学则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知识则退居到“谈资”的位置。贯彻对话精神的教学,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知识的掌握成为教学的一种副产品,教学的最终产品是具有对话理性的,具有社会交往、沟通的对话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会有健康的理性,还会有健康的人生。他将成为民主社会、对话时代中最合格的公民。

对话教学实践案例进程及分析。

结束语。

六、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出版社.。

2、王尚文《对话:语文教学的新观念》浙江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5。

3.董汀丰《试论语文教学的对话状态》《课程教材教法》.8。

4.刘云生《对话式学习简论》《陕西教育(教学)》.8。

5.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教育研究》。

6王荣生《〈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理论”》,《语文学习》。

7.吴伟星《对话:新课程语文教学之核》《语文教学与研究》。

8.郑国民黄显涵《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学通讯》。

9.郑菲《语文教学中对话与阅读》《宁夏教育》。

10.徐芳《现代对话理论浸润阅读教学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

11.曹兴弋《“倾听”的丧失与“对话”的误会》《江苏教育》。

12.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全球教育展望》。

13.范冬梅《“对话式”语文教学的架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14.李斌易武《浅谈语文教学过程的对话关系》《语文学刊》。

15.王旭兰《“对话”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通讯》。

16.李建军《走向“对话”的语文阅读教学》《湖南教育》。

17.杨生春《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构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8.王向东《“对话型”语文教学浅探》《小学教学设计》。

19.胡国军《阅读对话教学的特征与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

20.顾丽娟陈平《在“对话”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

21yaohopperlaboaccepttheaestheticsandtheory,\“zhouningjinandyuanputranslationliaoningpeople'spublishinghouse1987.

岁婴幼儿教育学报告【第十篇】

为人师的滋味,真正体会到处于教育第一线的酸甜苦辣。很难说,我能做出怎样的成绩。不过,我收获很多。这对于我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来说十分的重要。我们的实习主要包含班主任实习和语文教学实习这两项,在这两个方面我都获益良多。我就这两方面谈谈本身的感受。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想我已经不是“菜鸟”。以前拿到1篇课文都不知道如何处理,总是一脸的茫然。因为我不知道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我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而这些都是语文教学工作中最忌讳的。现在,我拿到1篇课文,先认真的看一看,然后在决定如何上。举个实例,斯特林堡的《半张纸》。这篇课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文章结构的讲解和文章主旨的领悟,而难点是文章结构的分析。

在讲解时可适当的提升文本的情感分量,让它成为一节人文关怀课,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在写教案时,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最好是有一个大的框架结构,再把各个问题放置到其中。切记本身要清楚本身接下来要讲什么,不要到后来本身也糊涂了。备课备的充分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备学生。我们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说出来要让他们能懂,让他们容易接受。同时要做好接受各种挑战的准备,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毕竟跟一个班的思想有很大差距,所以心理上做好接受各种挑战是必要的。最后一点,就是要时时刻刻紧记“我是一个老师”。

在班主任实习方面,我也学到了很多。高中阶段是人们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恰当的管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我觉得和他们相处,在做好老师的同时,也要做好朋友。简单说就是让他们爱你又怕你。只有在他们心里有你的位置,在管理时他们才会尊重你,敬重你,配合你。但是和他们不能太过亲近,否则他们会和你没大没小,你就显得没有威严。在班级里还要慎怒,不要总是发火,让他们对你产生厌恶。当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十分有必要的,班干部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些时候我们的管理会有盲区,而班干部的存在恰好能弥补这点。一套本身班级科学的奖罚体系应该存在,在制定这个体系时,你是主导,而学生也要参与进来,让他们明白这都是为他们好。同时应该关心学生的家庭情况,可能的话应该尽量多的家访。只有对他们深入的了解,我们的管理才会更有效。最后一点,也是要时时刻刻紧记“我是一个老师”。

总之,通过实习的两个月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觉到本身的不足。可以说我们的实习只不过是是我们以后教育工作的一种开端。它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35 1203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