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总结【汇编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教育随笔总结【汇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教育随笔【第一篇】
幼儿发脾气的原因
发脾气是每个孩子外在行为的表现方式,受到挫折、不满足、冷落、等等后哭叫吵闹的现象,常常令家长们束手无策。
幼儿发脾气的成因有许多,该行为的发生与儿童自身的成长、生活环境、缺乏有效的指导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关。
一、幼儿自身原因:
1、孩子为了吸引家人对自己的关注与注意,当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会借故哭闹发脾气引起妈妈的关注。比如上幼儿园粘妈妈,将安全感移交在妈妈身上,注意力也不能集中自我发展上,拒绝参加活动,封闭自己的行为。
2、用发脾气的方式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对抗,对自己看到的不文明现象、不平等现象还没有能力纠正,内心渴望平等与规则,就用自己的内心作斗争,用发脾气表现出来。
3、、当孩子得不到正确的方法或指导时,就会胡闹、破坏,一些让成人困惑的行为就产生了。如案例所说妈妈将孩子关起来,当成人不能以最好的习惯、举止、语言面对孩子时,他也会反过来关小朋友。孩子在不明辨好坏时,会吸收模仿成人。当孩子混乱时、做错事情时,不能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孩子就会以发脾气的方式待人待事。
4、为了一些小事情逃避责任,怕受到家长的责罚,就以哭闹来转移注意力。孩子很多时候不能面对自己做的事情并将责任推向家长,如果家长追究,就会发脾气逃避责任。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
1、家长缺乏耐心,善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以至于发脾气行为影响孩子。不难看出,孩子有暴力倾向与家长的行为方式有关,通过调查了解到,家长遇事着急通常会大喊大叫并说些粗野的话,孩子也会如此。孩子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里,成人对他的态度忽好忽坏,所以孩子会遇事时发脾气,使用诅咒的语言,暴力的行为,在成人不断地训斥中,孩子反复使用这样的语言、行为,让周围人感受到威慑力。
2、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有些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当孩子兴奋地向家长讲述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回应,孩子会十分恼火的。
3、有的家庭过度溺爱孩子,做事的态度不够坚定,溺爱造成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对某些物品占有欲,他们用哭闹威胁家长以达到目的。
4、家庭成员教育态度不一致,一方管教,一方坦护,使孩子觉得有了“靠山”,就会出现无所顾忌、动辄哭闹的现象来满足自己无理要求,并威胁成人。
三、“规则”帮助孩子
遵守规则的生活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给孩子的基本规则,必须符合人性、符合社会文明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什么文化中都要遵守。
在孩子有能力做到的情况下,逐步实施。
1、需要让孩子们知道并遵守以下规则:
a、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孩子们自己判断是非善恶,自发地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与和谐的氛围。
b、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坚定地告诉孩子并执行。
c、争抢时告诉幼儿规则:谁先看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
d、面对幼儿发脾气是的暴力行为,告诉他:粗野的事情不可以做,用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
e、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f、不可以打扰别人。
2、在基本规则的问题上是不能商量的,要非常清晰而坚定地传达给孩子,这样他就会非常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哭是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这就是哭的意义。所以,不要害怕孩子哭,也不要被孩子的哭所控制。一段时期过去就会好的。
3、规则是具有弹性的。比如看电视这件事,成人很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引起孩子发脾气。和自己孩子商量好一个小时或固定的时间,成为相互之间的一个约定,它就是一个规则,在这个时间里看电视的自由由孩子自己把握,家人不可以打扰与破坏,一个小时之后孩子并没有离开电视,因为孩子没有看到结尾,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掌握弹性的规则,让孩子看完结尾,保持孩子对一个故事的完整性。
假如规定的时间到了到了,故事也结束了,孩子没有遵守规则,家长要提醒孩子,坚定而亲切的语气告诉孩子,孩子也许会大哭大闹,没关系,这是他调整的一个机会,让孩子哭一会,给他空间,让他慢慢调整,因为我们制定规则的目的是让孩子接纳,这是和他的约定好的,他需要从现在开始遵守自己的约定。
4、购物、买物品、去超市,和孩子商量一个规则:只能挑三样东西,满足孩子的愿望同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年龄小一些的孩子这样做,对大一点的孩子,给孩子5元钱,让孩子选择适合的商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满足孩子内心需要,满足孩子愿望。
5、在交往中让孩子们先制定游戏规则,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是非常必要的,在游戏中教师要作为一个观察者,培养幼儿逐渐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
教育随笔【第二篇】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其间,她要历经多少风雨,园丁要付出多少心血。土壤、阳光、空气、水分、养料,哪一样少得了?大风来了,你得帮她直起腰干;虫害来了,你得帮她防虫治病;长大些了,还得修枝、剪枝和整形等等。只有这样,小树苗才有希望长成一棵健康、挺拔的树。那么,一个孩子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需要父母、老师、长辈,乃至社会中的有德之人、有识之士,付出多少关爱和心血呢?得为孩子们创造怎样的教育环境呢?作为一名教师,我从心里呼吁:生活中应处处都是育人的课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家庭、社区、电视传媒等。因为,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孩子是社会的财富。
学校是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而老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德育的实施者,为孩子们适应时代竞争的需要,老师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育课堂,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优化及提高。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下面的几个方面有一些想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众所都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首先,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带领学生大扫除,保持室内卫生,节约使用粉笔。锻炼时,我与学生一同做游戏。升国旗时我首先自己严肃认真,站在队伍里端端正正。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觉得要学生守的规矩,我们自己要做到,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版权所有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例如在计算一道复杂的计算题时,我一步一步认真细致,不怕挫折,一个小地方都不放过进行讲解,培养学生这种认真仔细,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穿插数学家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并在讲述中国数学家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
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
教育教学随笔【第三篇】
2007年秋天,笔者在进行“书法教育缺失问题的研究与对策”(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时,曾在500余名新入学大学生中就实用文字书写问题做过专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优秀率不超过10%,中档偏下的学生占到50%以上,较差的约占10%。也就是说,多数学生还没有完全达到2002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写字教学问题的若干意见》所给出的小学高年级写字要达到规范、流利的程度。
大学生的年龄在19至24岁之间,笔龄都在12年以上,虽然如此,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还都不会合理地使用钢笔,主要表现为握笔姿势不规范,用力方法不当等等,所以,写出的字要么显得十分局促,具体表现为行笔过重、线质僵硬、笔画局促、字形过小、结体幼稚等等;要么就是过于荒率,具体表现为行笔匆忙、笔质浮滑、笔画无序、长短失控、结构松散、随意连带,有信马由缰之感。写字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对于一个具有10年以上笔龄的人来说,如果还写不好字就不是能力问题,而应该是书写习惯(包括执笔姿势、坐位姿势、用力方法、节奏速度等等)的问题了。笔者在课堂调查中发现,有70%以上的学生书写姿势不规范,其中,男生书写姿势略好,坐姿和执笔的正确率在70%至80%之间;女生的坐姿正确率在60%左右,执笔正确率在20%至30%之间;有40%的学生承认执笔不规范影响了写字速度;大部分学生都反映写字时手指及腕部容易出现疲劳感。“拇指包食指式执笔法”是典型的不规范执笔姿势,多数学生都用这种方式执笔,而且是以女生居多,这种姿势食指离笔尖较近,视线不畅,坐姿也多不正确;拇指握笔过紧,指腕运转不灵,笔画多僵直局促。男生执笔姿势略好,但控笔能力普遍较弱,写字信马由缰,笔画和结构多有失控之处。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学生写字出现问题的原因,笔者多次深入到幼儿园、中小学进行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教师家长座谈、课堂写字观摩、作业作品分析等多种调查形式。查阅学生作品和作业近万份,能够达到“正确、端正、整洁”的标准者不超过50%;回收调查问卷1000余份,有90%的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写字情况表示不满意,有70%的学生表示写字时会有明显疲劳感;课堂观摩中发现,95%的小学生在坐姿、执笔、笔顺等方面存在着问题。这些结果说明,在基础教育阶段写字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最大问题的是没有给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一个人经过长期学习、反复训练,逐渐形成并巩固下来的文字书写的运动定式)。笔者认为,学生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以下几个直接原因:其一是写字时间过早。有的幼儿园在上学前两年就开始教孩子写铅笔字,孩子的手部小肌肉正处在初步的发育阶段,力量与灵活性都差,这时就进行铅笔字训练既不利于幼儿手部肌肉的发育,也极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良书写习惯,“拇指包食指执笔法”这种不良执笔习惯多是在幼儿及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的。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进入中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们的手部力量迅速增大,对钢笔的把控能力也随之增强,不良执笔姿势可能会自然而然地被纠正过来。女孩则不然,有很多女孩的手部力量发于可能会停留在一定的水平上,如果不经过训练就很难把不良执笔姿势纠正过来。其二是学习压力过大。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基本呈萎缩状态,问卷调查显示,有27%的小学家长认为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无暇顾及写字问题。在座谈中,有的家长表示由于作业太繁重,孩子本来写得很好的字反而一天比一天差了。其三是缺乏写字指导。为了纸面洁净,有很多教师错误地要求手部肌肉正处在发育时期的学生使用色度较轻、铅质较硬的H类铅笔和硬质垫板,这种做法很不科学,除了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以外还容易养成用笨力写字的不良习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是学生写字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但是,在这一阶段很多学生却得不到写字指导,以至于已经养成的书写习惯一直被延续到大学阶段,在大学生中间,有很多学生的写字水平就是初中学生水平。其四是电脑的普及问题。由于大学生使用电脑的频率较大,电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写字问题已经带来了较为明显影响,而中小学生使用电恼写作业的几率较少,所以, 电脑的普及对中小学生的写字问题基本不会带来什么影响。
教育随笔【第四篇】
张晓华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
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教育教学随笔【第五篇】
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不再是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认为化学这门学科难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没有所谓的求知欲,而很多老师还是没有转变教学思想,为了考试而教学,在课堂上没有利用好化学的优势――实验。实验能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例如,讲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火焰是苍白色”,如果学生没有看过,老师只是告诉学生,记住这个苍白色火焰,学生头脑中很难形成这种直观的现象,不知道苍白色的火焰是什么样的,很难形成记忆。而我们学习化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能够实际应用,而不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纸上谈兵”。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告诉学生理论知识,讲授一堂课,可以通过一些神奇的魔术引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自己产生探究原理的欲望,再展开课堂教学,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真相。比如,在讲授金属钠的氧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时,我们可以这样开始,根据我们的常规思想,水能灭火,然后再抛出一个魔术,水能生火,这样会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真相的愿望。所以,我们作为老师,是一个引导者,应当充分利用化学的优势――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让学生看魔术,做实验就看个热闹,要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把自己弄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的听课最关键,要一边听、一边做好笔记,要会记、快记。课上不断地与学生交流讨论,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抓紧学生的注意力。课后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并巩固上课学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鼓励学生看一些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上一篇:初中数学工作总结范文(优推4篇)
下一篇:中学教务处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