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社扶贫工作的情况汇报2篇
关于人社扶贫工作的情况汇报1
近年来,区人社系统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扶贫开发、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就业先行”,实现扶贫培训和保障就业“全覆盖”;坚持“民生为本,保障为重”,积极推进贫困户全员参保,确保“应保尽保”,实现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全覆盖”,助力脱贫攻坚,为实现“精准扶贫、保障脱贫”总体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工作成效及措施
(一)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力促贫困户稳定就业。2020年区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共计57317人,比2019年的55955人增加了2%;截至目前,认定扶贫车间共计143个,带动劳动力就业5957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达到30%以上119个,占扶贫车间总数的%,共计带动贫困劳动力3186人;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期共计201人,带动贫困户1322人;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7310人,就读技工院校1285人,参加过招聘会或得到过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信息推荐等就业帮扶48456 人,享受创业扶持9750人,全区外出务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7120人享受了交通补贴。
1.搭建两个平台,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一是搭建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通过“以户为单位,一户一表、入户调查”的方式,全面收集农村劳动力基本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有力夯实精准帮扶基础。截至7月底,经管理信息系统共录入57317条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信息。二是搭建村级就业社保服务平台。按照“有人员、有场地、有设备、有流程、有网络、有经费”的“六有”标准建设300多个村级就业社保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区、乡镇、村”三级联通的公共就业社保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劳动力信息登记录入、企业用工信息发布、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求职登记等服务,打通服务群众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2.创新工作模式,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一是对有培训和转移就业意愿的易地搬迁农户,通过“师带徒”“订单式”“定向式”等方式开展培训,帮助其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提高其就业能力。二是对难以外出就业的群众,为其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就近安排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或附近的扶贫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工作。三是对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群众,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开业指导、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后续跟踪等就业创业服务,在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场地租金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
3.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一是发展就业扶贫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近年来,全区充分利用乡镇(村)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乡村旅游式扶贫车间,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实现托底安置就业。全区遵循“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岗定人、因岗定责、属地管理、就近安置”的原则,倾力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通过托底安置,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三是鼓励扶持返乡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及时兑现企业吸纳就业奖补、务工人员就业奖补、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者可享受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四是深化劳务协作,实现有组织转移就业。深度挖掘区内企业、扶贫车间和项目建设用工需求空间,对已经返乡外出务工人员49750人进行分类统计,其中有意愿到区内就业2712人和未明确求职企业2248人,把人员名单精准推送给企业,推广网络远程面试,确保农民工“求职有门、就业有路”,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推进区域间和区域内劳务协作,开展有序劳务用工,扩大就业渠道。今年疫情期间,开展“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开通省外输送“直通车”10余批次输送务工人员7905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1721人。
4.科学开发岗位,实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施兜底安置就业。开发一批护村、护路、护林、保洁、养老护理、村(社区)劳动保障信息员等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不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截止目前,针对就业困难贫困家庭已开发安置公益性岗位4159个。
5.组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一是以农村未就业贫困劳动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就业技能培训。对全区农村劳动力、贫困劳动力进行了培训意愿摸底,针对不同培训意愿与乡镇积极联系对接,对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采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在原有焊工培训、烹调师培训、汽车驾驶C1培训、电动缝纫工培训、香菇种植培训等专业基础上,又与社区和社会培训力量合作,创新拓宽了美容化妆、美甲纹绣、西点烘焙、月嫂育婴师、叉车等培训专业。自2014年组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至今,共计培训40561 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培训12481人。二是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及贫困家庭子女为重点,实施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区2017-2019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1006人,其中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有898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有54人,44人已参加了岗前培训入职工作,4人因病无法培训,6人无培训意愿,培训率为100%。三是以已就业劳动力为重点,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020年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共计7523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人员培训2213人次,非贫困劳动力人员培训5209人次;易地搬迁安置人员培训246人次。2020年公共卫生辅助服务员培训共报名9001人,现先后正在进行线上培训中。
(二)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确保贫困户老有所养。区紧紧立足“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目标,结合“全民参保”计划,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扶贫政策宣传和参保登记服务,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应保尽保”、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代缴保费“应缴尽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应发尽发”。截止目前,区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231户162904人。其中:16周岁以下(2004年7月以后出生)30685人;60周岁以上(1906年6月以前出生)35584人;16至59周岁96635人。区16周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3011人中,剔除全日制在校生7658人、现役军人46人、死亡42人、动态新增1人因精神障碍户籍正在办理共计7747人,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5264人,已参保125264人,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全覆盖。
1.“新增一个,纳入一个”,确保“应保尽保”全覆盖。严格立足部门职能职责,严格“全民参保”计划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扶贫政策宣传和参保登记服务,认真做到“新增一个,纳入一个”。截止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中符合参保条件人员125270人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全覆盖。
2.“符合一个,代缴一个”,确保“应代尽代”不遗漏。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要求,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保实行“扶上马送一程”,“符合一个,代缴一个”,积极落实社保扶贫代缴政策。截止目前,区累计分3批次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中符合代缴条件的90485人代缴最低档次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万元已全部代缴到位(其中:由税务部门代缴90149人万元,由社保部门建立临时帐户代缴336人万元),代缴率达100%。对因动态调整新增符合代缴人员将做到适时跟进并及时代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应代尽代”不遗漏。
3.“到龄一个,发放一个”,确保“应发尽发”无死角。针对全区60周岁以上特殊困难群体,主动提升政治站位,积极优化经办服务,身体力行将“23℃人社服务”融入社保扶贫工作,并坚决做到“到龄一人,发放一人”。截止目前,全区年满60周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35584人中,除2人因现在还在服刑期不符合发放条件、9人因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但缴费年限不够需延迟退休、1人属近期更改个人信息(原67年出生现更改为57年)、35人死亡共计47人外,符合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共有35537人,发放人数35537人(其中外地发放待遇26人),月发放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万元,人均月发放养老金元,待遇发放率100%,实现全区60周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应发尽发”无死角。
4.“发现一例,处理一例”,确保“应核尽核”全清零。根据2019年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及“动态清零”工作落实要求,在“扶贫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问题线索”征集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问题线索疑点数据共计47例。区积极逐项核实信息,组织工作专班,“发现一例,处理一例”,全部疑点数据已全部“动态清零”,实现“应核尽核”全清零。其中,41例在2020年6月前为 16周岁以下人员,不符合参保条件; 1例参加其它养老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不能办理参保登记及缴费;1例目前尚属在校生,不符合参保条件;3例在2019年度问题线索征集工作时段内为在校生,不符合参保条件,目前均已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例属2004年6月出生人员,当时不符合参保条件,现已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企业招聘需求与求职者需求不匹配,“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库数据显示,留守在家的大龄贫困劳动力占贫困劳动力总数的15%,且大多为超过退休年龄的人员,而在市内区内企业或服务业就业(包括灵活就业)的占30%左右,省外异地转移就业的占55%左右。在家的剩余贫困劳动力数量少、年龄大,不在企业招聘需求范围,无法外出就业或培训,导致一边“就业难”一边“用工荒”,区内招聘就业率和签约率不高。
(二)贫困劳动力普遍老龄化,组织培训落实培训补贴政策难。全区现留守在村的劳动力主要为50周岁到60周岁的女性和60周岁到70周岁的男性,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基本已在企业就业或转移输出到外地就业,在本地组织培训不现实;留守在家的劳动力年龄又偏大,不在兑现培训补贴范畴,无法激发老龄劳动力培训积极性。
(三)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困难。受文化学历和综合素质局限,农村劳动力培训意识不强,参加技能提升鉴定考试积极性不高,取得的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证书少。大多数劳动力只想着能就业,从未规划提高自己就业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并以此来增加收入。
(四)社保信息共享渠道不畅通,参保信息核实比对难。目前全区社保信息共享平台尚不健全,信息共享渠道不广,导致参保信息核实比对难,耗时耗力又不准,不能一次性精准掌握在校生情况、在区域外参加其它养老保险情况、在押服刑人员情况等,无法适时跟踪核实比对。
三、下一步工作
(一)进一步搭建政策扶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三大平台”,推进全民就业创业。一是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完善就业资金管理、创业担保贷款、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保补贴政策,狠抓政策落地,将政策用好用足。二是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推进创业公共平台建设,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多层次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努力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三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援企稳岗,化解结构性失业风险。完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推进失业监测预警工作。
(二)进一步突出劳务协作、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三个重点”,大力提高就业水平。一是积极联系区内外,强化劳务协作,“一对一”组织劳务输出,科学开发岗位,力争有劳动力的家庭实现1人以上稳定就业。二是组织区内企业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从事农产品加工、手工工艺、种植养殖等,引导其在就近的农家果蔬示范园、综合农贸市场等自主就业,特别抓好易迁安置贫困户后续帮扶就业,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三是加大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宣传,营造共同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浓厚氛围,强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两后生”专项培训,及时落实培训补贴,实施“一户一人一技”计划,提升贫困人员就业能力,普遍提高就业质量,促进稳定就业。
关于人社扶贫工作的情况汇报2
2019年以来,市人社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始终将促进就业与精准脱贫相结合,以促进贫困劳动者就业创业为抓手,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突出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开发就业岗位、实施技能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等切实帮扶举措,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
一、近三年来扶贫工作情况
就业扶贫方面,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新增就业6096人,举办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6场,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奖补9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就业创业培训2569人;扶贫专岗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累计1457人次,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457人次。在社保扶贫上,全市累计为35378人次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代缴金额累计万元。在技能扶贫上,全市建档立卡“两后生”33人(其中实现就业20人、继续升学2人、无培训意愿3人、剩余8人),接受职业教育技能培训8人,比例达100%。
二、2019年扶贫工作情况
(一)就业扶贫落到实处
一是积极开展就业转移扶贫工作。加强岗位信息收集整理,对本地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扶贫对象就业的工作岗位,鼓励企业招收贫困人员就业加强就业信息的宣传对接。结合每年开展的“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扶贫对象搭建用工对接平台。2019年,举办扶贫专场招聘会6场,提供岗位1468个,组织贫困人员1193人次参会,现场达成意向人数1083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新增就业1803人。
二是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就业创业培训。联系就业训练中心,汽车运输公司汽运驾驶员培训学校,万通职业培训学校,以及汇泉家政培训学校,组织并实施,根据精准扶贫户情况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同时根据赤壁市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建设指挥部要求,在全市各乡镇办事处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农村实用培训,并落实培训政策补贴。全年组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就业创业培训1456人,发放补贴49万元。
三是扎实开展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安置工作。 根据市政府批示,为解决精准扶贫劳动力就业困难的问题。年初我们计划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未就业劳动力1705人,纳入就业援助,实施公益性岗位安置;截止目前已安置1457人(异地搬迁8人),其余未安置人员主要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已实现再就业。
四是积极开展就业奖补工作。为鼓励企业吸纳精准扶贫对象实现就业,根据鄂财社发[2017]102号文件关于印发《湖北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我局对全市吸纳了精准扶贫对象实现就业的企业进行奖补,受理资料119份,经初审复核其中有22人不符合补贴条件,对剩余的97人,按每人补贴2000元计算,发放194000元。
(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应保尽保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根据部、省、市多级部门对养老保险扶贫工作的多次动员部署,我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增强责任担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如何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展开讨论。
二是把握节点,逐一销号。根据省相关文件精神,按照我局10月份扶贫工作专题会议安排,为确保12月20日前全面梳理全年代缴情况,完成最后兜底,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分别明确了分管领导、责任人和工作期限。
三是分类复查,全面复审。为迎接2020年的扶贫工作全面验收,我局决定开展扶贫工作“回头看”,分年度、分类别进行数据重新比对和清查,按照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的总体要求,进行全面复审。
2019年,我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34680人,除不符合参保条件(在校生、16周岁以下等)6621人外,28059人已全部参加社保,代缴15843人(含42名外地参保人员),代缴金额万元。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享受社保待遇达8724人。
(三)扎实推进“两后生”培训工作
我市2019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两后生”共26人,前期已组织专班,采取下乡入户,走访调查了解详细情况。综合各“两后生”的培训需求和意愿。26名“两后生”中,实现就业20人、继续升学2人、无培训意愿3人、有培训意愿1人,目前该名“两后生”正在赤壁市就业训练中心学习中式烹调师,培训率达到100%。
(四)做好驻村扶贫工作
2019年,我局严格贯彻落实全市精准扶贫工作部署, 结合我局职能,紧紧围绕“精准识别”、“就业扶贫”、“基础扶贫”的宗旨,做好驻村的扶贫工作。
一是落实就业扶贫政策。①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就业创业培训 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术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结合我市产业结构及用工需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②积极开展就业转移扶贫工作。结合每年开展的“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扶贫对象搭建用工对接平台,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赴企业就业 。
二是加强贫困人员产业帮扶。针对各村具体情况,组织贫困人员开展小龙虾养殖、水稻再生技术、科学养鸡等方面培训,达到授人予渔的目的。目前已帮助驻村兴办楠竹拉丝厂一家、鳝鱼养殖基地500个网箱、优质水果基地200亩。
三是夯实基础脱贫致富。通过完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解决村民自来水管老化、道路建设、灌溉明渠、翻建晒谷场、安置工程等基础建设,解决驻村饮水难、出行难、灌溉难等问题,为做好“两不愁、三保障”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科普工作总结(优推8篇)
下一篇:幼儿园安全检查的自查报告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