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优秀10篇

荣誉 分享 时间:

【前瞻】此例由阿拉题库网友“荣誉”精心整理编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优秀10篇”优秀文档,以便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吧!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第一篇】

摘要新时代重庆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出现了较多问题,比如教育公平性、教育质量、教育模式、生源减少、学校撤并等方面,这些问题都是目前重庆部分地区基础教育情况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重庆 ;农村;基础教育; 改变; 新面貌

在这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解决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将成为衡量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全市教育有21个县级单位,每个县级分布有村小、中心小学、初中、高中、进修校、职业中学等各类教育单位,教育单位覆盖全面,总体情况良好。农村教育单位分布主要集中在村小、中心小学以及普通中学。

新时代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产生很多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先进教育设备的缺乏、书本资源在部分地方比较缺乏。下面根据不同级别的农村学校进行一个分析。

①目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出现的现象

新的时代当下,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状况,根据走访和查阅资料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1. 农村教育设施落后,部分地方住房简陋,安全性不是很好,需要改善。 2. 学生学习任务较重,作业量大,以理论性学习为主,缺乏运用知识的能

力,同时实践活动较少,主要原因是部分学校担心学生出现安全问题,从而一棒子打死,最终取消全部的课外活动,这个问题是中国教育的普遍现象,不仅仅在重庆基础教育当中出现。

3. 家长对学校充满信任,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缺乏,学校应该在家长会当中,

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努力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重的教育模式。

4. 课本内容设置还有不太合理的地方,比如部分习题过难,小学课本上有

所涉及初中知识;部分习题过偏,过怪。

5. 部分地方需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法律水平,存在打架斗殴现象。 6. 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培养学生兴趣的培养模式。 7. 小升初、中考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导致教育模式机械化,

从而产生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学业较重,学校和家庭重分数、重排名的现象严重存在,最终倍感压力的还是学生,这些导致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并且容易导致学生厌学逃学。

8.部分地方师资较弱,电脑办公化落后,部分老师缺乏制作WORD、EXCEL、

PPT的能力,导致教学模式单一。

9.部分地方教学班级过大,导致老师管理难度增加,从而对学生的关怀不

能达到相应水平。

10.体育教育力度不足,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学生课外活动安全教育不足,

应禁止拉帮结派、打架斗殴。

②重庆农村现阶段教学的新发展

1.村小(不包括偏远山区的个别例子)

村小是能体现农村实际教育情况的典型,几乎所有农村的孩子都会上村小,大概在十年前,重庆农村大部分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对外界了解的信息非常少,面对枯燥单一的教育模式,师资力量的缺乏,设备物资的短缺,使这部分孩子毕业后根本就跟不上这个社会的发展和同龄城市小学教育的步伐。但是近几年,在政府对教育进行了大改革,改善了大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情况,基本上的村小配备了电脑,校园环境也得到了很多改善。并且,现阶段的村小开设了更多有趣并且有用的课程,比如英语、自然科学等等,这让农村孩子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宽。

2. 中心小学

中心小学一般集中在乡镇,在十多年前,中心小学一直是大多数农村孩子

梦想的天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时候的小学生很单纯,就是想学习更多的知识,长大以后有所成就。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在农村学生的眼里,中心小学绝对是拥有最先进的教学。最好的师资力量,最大最美的校园!现阶段,农村孩子相对减少,并且很多家长都愿意花钱把孩子送进更好的学校接受教育,所以很多村小撤并,因此中心小学越来越靠近城市小学的进度,甚至有些中心小学还超越了少数城市小学。这对大多数农村乡镇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发展情况。

3.初中

初中现在基本集中在乡镇,农村几乎很少有初中了,很多曾经的农村初中基本上都与乡镇初中合并,乡镇初中的教育条件、教学设施比起以前的'农村初中肯定是要好很多的, 教学楼的安全性,教学设施的完备性,都是比较好的。但是比起城市中学的电子化教学,现在部分乡镇初中还是达不到,但是部分乡镇中学的方住房简陋,安全性不是很好,需要改善。不过现在农村中学越来越少,部分家长都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重点中学读书,所以很多生源较少的农村初中都被撤并了。

③农村现阶段基础教育三大教育新问题

随着“科教兴国”的策略出台,在新情况下怎么做到科教兴国,科教新农,这是当前教育的研究重点。

1.留守儿童教育

重庆市一直是一个劳务输出的大市,现在为止全市劳务输出的人数是780万,占了农村劳动力的53%,在西部来说比例算是高的。重庆是劳务输出大市,这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从沿海返乡的农民工应该说回来的人数还是不少,到12月底掌握的数据回到村里面的数据是47万多,但是47万改变不了780万的整体数据,导致现阶段重庆的留守儿童在130万左右,因此产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20xx年~20xx年数据)

随着外出农民工增加,出现留守儿童,学生教育的关键环节家庭教育缺失,势必导致学生素质、学习、健康出现问题,此时学生家庭教育出现空白,然而学校的教育却没有加强,广大留守儿童的教育面临着空前的难度。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第二篇】

大姚县三岔河乡荞苴村委会是州统计局的是 “四群”教育工作联系点,近年来,在州、县、乡三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村社会和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实情,摸清底数,掌握荞苴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困难,进一步做好扶贫帮困工作,近期,我通过入户走访、村领导班子座谈、自己驻村亲身体验等方式,重点围绕调整产业结构、理清发展思路、增加农民收入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荞苴村贫困的原因和如何脱贫致富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荞苴村隶属大姚县三岔河乡。地处三岔河乡南边,距三岔河乡政府驻地6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大姚县城58公里。东邻白泥田村委会,西邻背阴地村交界,北邻三岔河村委会。辖里村、河边、外一、外二、三龙树等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64户,有乡村人口610人,村党总支一个,村支部5个,其中党员有35人,女性党员5人。

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650-75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974亩,人均耕地亩,林地亩,共有经济林果地810亩。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37元。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适宜烤烟、核桃、花椒、水稻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状况

荞苴村主导产业农业,经济结构单一,由于自然条件和传统习惯所限,农户以烤烟,核桃、花椒、水稻种植为生,也是经济收入重要来源,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农民增收困难。 通过国家近年来对“三农”的大力扶持,村民基本上都已经达到温饱水平,但是村民普遍缺乏发展意识和市场观念。基础设施逐步加强。随着国家对三农加大投入,自然村道路硬化得到改善,饮水工程成效明显,保证了村民喝上安全的自来水,沼气和太阳能补助加大,农户用上清洁环保生活能源,针对荞苴村实际情况,我局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给予他们帮助。逐步改善了交通,卫生,教育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

(一)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全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导致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温饱无忧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在文化素质方面:目前,全村610人中,文盲有64人,占总人数的%,小学文化程度397人,占总人数的65%,初中文化程度110人,占总人数的18%,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27人,占总人数的%,大专文化程度仅有12人。由于知识匮乏,村民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二)精神文化建设匮乏,村民的物质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村民们的业余活动较少,没有的村文化活动场所,主要还是观看电视为主,农闲后相互的串门聊天,村民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体现“乐在其中”的创建思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仍须加强。荞苴村设党总支部1个,下辖村民小组党支部5个,共有党员35人。从调研情况看,基层党组织健全,村组党员干部吃苦精神强,在带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党员、干部在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上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多数党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当前,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当微薄,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正常发挥,村组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三)产业单一且培植新产业难度大。一是荞苴村的经济收入烤烟种植。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来源于烤烟,烤烟已成为全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其它的经济林果核桃,板栗,花椒,种植过程中科技含量低、科学的核桃嫁接技术掌握不够好、中耕管理不到位、集约化经营刚起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等问题还较为突出,壮大核桃产业任重道远;二是受地理环境的制约,除核桃种植外,还可种植花椒、板粟、华山松等,但受地势和水资源的制约,想形成规模难度非常大;三是缺乏养殖技术。近年来,县、乡党委政府均鼓励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荞苴村也有不少农户作过尝试,但由于养殖技术和品种改良等问题,养殖大户少。四是剩余劳动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受自身素质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村民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质差,缺乏竞争力,在非农领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加之一些人安于现状,外出务工怕吃亏,减少了增收的机会。

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近年来,三岔乡党委政府就全乡的发展提出了“一园四区”的工作思路,荞苴村委会烤烟、畜牧业、优质粮食种植的实际,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荞苴村的实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着力夯实基础,筑牢发展根基。

1、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村民素质。让“学习改变命运,教育决定未来、成就未来”的思想扎根群众。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在县、乡政府关心支持下,对学习好考上大学的农村家庭给予一定的助学补助,真正让学生安心读书。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村庄道路硬化,房屋亮化成效明显3、发展文体卫生事业,提高健康水平。建设村组文体活动中心,为群众提供文体活动场所。4、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谐新村。以为民解困为核心,以村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对象救助、教育救助、养老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为辅助,以捐赠扶贫为补充,建立健全覆盖全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

(二)壮大林果产业,实现“三棵树”富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荞苴村地处山区,“三棵树”种植已初具规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三:1、要提高科技种植含量,聘请专业人员为群众开办经济林果植培训班,力争每个村民小组有3-5名种植辅导员,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大力推广科学种植,育苗、移栽、嫁接、防病、施肥等环节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经济林果的生长环境,努力使经济林果种植产量增收、品质提高。2、要发动群众自建蓄水池(窖),解决经济林果灌溉难的问题,改变靠天吃饭的历史。3、要通过双向互动,促进产品流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成立荞组村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统一产品质量、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策划宣传,扩大销售渠道、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引导扶持经营能手带头组建联合销售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通过企业带动实现产业富村,同时,鼓励和倡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魔芋、反季节蔬菜、中草药的种植,在每个村民小组扶持培训1-2户黑山羊养殖专业示范户,特别是要大力推广种植花椒,把花椒作为具核桃之后的重要收入来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教育培训,实现人才强村。

1、开展校村合作,主动与大姚县职业学校联系,选送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的优秀青年参加果树、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学习,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村民致富带头人。2、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利用远程教育和现场教育相结合,开展科技培训入户、技术服务入户、农业信息入户等活动。每年有计划地邀请专家为村民开展培训50人次,使每个青壮年劳动力平均掌握1~2项农业实用新技术。

(四)完善组织机制,强化支部带村。

1、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善和落实《村民公约》,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责任。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2、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核心作用。建立完善“一制三化”(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工作机制。落实党员干部“两带三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造福、为民解困、为民排忧)责任,全面开展“三项培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的农村基层干部)活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村组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争力。

(五)整合各项资源,发挥群众集体智慧兴村。

1、充分相信群众的凝聚力,创造力,把资源转化为资产,把资产转化为资本,荞苴村林地多,随着林权制度改革后,各家各户都有一定的林木资源,可以采取用林权抵抵押贷款,化解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现实。2、运用金融杠杆作用,突破产业调整结构资金不足的瓶颈,上级对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少,加之群众对金融认识起点低,观念弱,不会运用现代融资工具,不会用别人的钱,用下代人的钱,用上代人的钱去发展自己的产业,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农民群众努力劳作,手里面也有大量的存款,只会存入到银行,获取利息,而急需发展调整产业的农户苦于不有钱,可以不出村在农户直接融资,适当高于银行利息,形成良性循环,解决农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现实。3、搞好土地流转,发挥土地使用效率,由于老龄化加快,“农转非”政策习贯彻执行,进城务工的增多,而造成土地闲闲置,而一些种植大户苦于没有土地,搞好土地流转,形成规模效应,就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产出效应就会增大,出租土地的人可以收获一定土地出让费,同时也可以到出租土地上打工增加收入。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第三篇】

乡镇镇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准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目标,走出一条具有三门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而迫切的课题。最近,县委政研室会同县农办对小雄镇“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具体做法进行了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项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载体。通过项目建设,对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更好地落实。期间乃至今后的一段时期,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尽可能多地争取上级的资金扶持是欠发达县市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当然还要争取其它渠道的帮助,形成全社会共建的局面),但上级的资金支持多是跟着项目走。因此通过项目建设,能够有效地争取支农资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大事、难事。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建设,能使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指标量化,有利于通过项目效绩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一些软指标进行了项目化,使其督有主体、查有内容、考有依据,并让农民群众看到新成效,感受到新气象。

(二)使新农村建设任务更加明确。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涵义深刻,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了目标。但长期以来,上级政府的政策有很强的城市偏向,公共投资的重点是城市,而占人口多数的广大农村地区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多少公共财政雨露的滋润。这也就导致我县农业弱质、农村落后、农民弱势的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变,与经济发达县市的差距逐步拉大。党的__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后,各种资源开始重新转向农村(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农村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这种背景下,经过长期自由化发展的'旧农村要回到有规划发展的新农村上来,自然地,建设“摊子”铺得就很大,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抓就成。这就启示我们,建设新农村要有一个切实有效的抓手,要合理分解目标、确定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向前推进。通过项目建设,能使建设新农村的宏大目标变成一项项具体的行动,也能使我们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轻重缓急,进行分步实施,明确当前和长远的建设任务,做到相互衔接、有机统一。

(三)使农民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农民最讲实际也最讲实惠,只有通过摸得见的工程、看得见的成效,才能激发他们巨大的创建热情。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能大而化之,搞形式主义,必须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着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扎实实地从实事做起,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真正的 “德政工程”。通过项目,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比如,小雄镇蜍下村“年内建成5座公厕”,“年内实现200米通村道路硬化”、“3年内解决老年公寓建设”等,使农民有一个具体可期的愿景去追求,为新农村工作集聚了人心,赢得了民心。同时,项目筛选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广泛征求、农民自愿、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选择适宜的项目和他们理解认同的项目进行投资建设,更有利于发挥其主体地位,自觉地为新农村建设投工投劳。

二、小雄镇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小雄镇地处县城东南,濒临浦坝港,下辖29个行政村,全镇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镇。镇域山林面积万亩,水田面积万亩,耕地面积万亩,旱地果园万亩,滩涂1200亩。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村民大部分以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年人均纯收入仅305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1796元。广大农民想富盼富、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迫切。全镇干部群众立足镇情,统一认识,在项目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一)深入调研,精心策划,是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环节。建立项目库是实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小雄镇积极借鉴“项目推进年”活动成功经验,树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化管理理念,结合上级有关政策资源,重视项目的策划和细化工作。做法上,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与上下互动转变,由主要为争取上级资金向落实工作目标转变。具体工作中着力抓好项目的排查、筛选和论证。小雄镇按照“群众需求定项目”的工作思路,向29个行政村下发了《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表》和《拟建项目调查表》,通过村民代表会议、上门征询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集众人智慧,排摸梳理出本村拟办实事,明确项目目标要求、具体措施、实施时间、投资概算和资金渠道,并落实项目相应责任人。进一步发挥所驻村工作指导员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思路比较开阔的优势,指导帮助村里解决项目编制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切实增强驻村指导员业务水平,镇里还先后5次邀请了相关部门科室的业务骨干,对全镇40个驻村指导员及驻村干部,就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和编制进行了专题培训辅导,使指导员指导水准有了新提高,使各村在项目安排上与新农村建设方向、上级政策与资金投向对口衔接。如岙底村在项目初排中,光整治村建设项目资金预算就达200多万元,而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到2万元,许多村干部把希望寄托在上级的资金补助上,在这样情况下建设整治村难度可想而知。该村指导员朱汉利到任后通过对项目工程量、相关费率等重新论证和精心预算,最后缩减了资金50多万元,并在来源渠道上提出了四条解决措施:一是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争取上级资金补助;二是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人均捐资300元;三是立足本村优势,发展长毛兔和茶叶产业;四是动员在外经商致富能人资助家乡新农村建设。以此进一步增强了整治村项目的可行性,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同时,镇里在汇集各村上报的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社会事业和民主政治等4大类58个小项进行逐一细化,组织专门人员将上报项目进行再次审核和论证,对那些百姓共同迫切要求解决的、一个村无法解决的而又事关全局、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筛选进《小雄镇镇级项目库》。然后根据轻重缓急,确定年内、届内和期间各村新农村重点建设项目,制订《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让各村明确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目前小雄镇各村初步确定的项目共678个,计划总投资5019万元,其中产业项目91个,投资2164万元;新村建设项目134个,投资2658万元;列入今年开始实施的项目共435个,投资1428万元。列入镇级项目45个,其中产业项目16个,新村建设项目8个,年内实施项目26个(其中年内需要完成的项目7个)。同时,积极抓住部门、企业结对帮建11个重点村的机遇,进一步做好与对口部门、帮建单位和企业的衔接和沟通,争取上级重视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二)加强宣传,深化认识,是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综合工程。只有科学、全面地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实质,才能使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更好地体现“20字目标”。小雄镇党委政府从干部群众对新农村的认识实际出发,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项目建设就是政府行为”的思维模式,整合各种宣教资源,加大对项目建设的意义、内容和相关政策的宣传,营造人人关心项目建设、支持项目建设的“大合唱”,真正让老百姓认识到新农村项目建设得益的主体是群众,是建设自己家园的善举,从而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充分利用第 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组织村干部参观学习示范村建设经验,通过典型引路,让农民看到新农村项目建设的具体成效,以点带面,激发农民积极性,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营造了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是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办法。小雄镇各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设新农村难度可想而知,但没钱办事,并不意味着无事可办。该镇积极立足现状,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努力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在项目建设层次上,结合各村建设现状、经济实力、资源优势,将全镇项目分为基础性项目、提高性项目和开发性项目。对于基础性项目,重点要解决群众目前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三清四改”、农业设施等基础项目。对于条件较好的村,鼓励其建设提高性项目,促进新农村建设标准向更高层次发展。如茂林村经过前几年的努力已达到整治村要求,今年该村又通过安排建设市级一类基层文化俱乐部、休闲健身绿地、四级通村主干公路等提高性项目,向示范村方向靠拢。同时,结合各村实际,注重项目的开发工作,培育农村新特色,凸现农村新亮点。如塔坑村在柑桔种植规模和技术上做文章,争创兴津柑桔品牌;胡家峙村实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扩大茶叶种植基地;岙底村利用自身山水地貌,发展多元化休闲农庄。在建设时序上,让干部积极性较高的村率先建设,让群众呼声强烈和群众广泛支持的项目率先建设。对那些意义重大、群众呼声强烈,但一时又囿于资金限制确实难以实施的项目,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列入项目建设长远规划或分阶段分批次逐步推进。由于各村发展的差距,项目建设必然也有进程的快慢,水平的高低。该镇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不图大求快,盲目攀比。对集体经济较强的村,多安排一些要求较高的项目,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选择一些投入少、搞得成的项目,分期分步实施,不求“齐步走”、“一个样”。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人力优势,鼓励引导村民就地取材,发动党员干部群众义务投工,用卵石铺路、筑花坛,用乡土苗木绿化……花小钱办大事,共建美好家园。

(四)建立机制,加强协调,是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为确保建设项目落实,小雄镇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项目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指挥协调和组织落实。建立了镇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做到每个项目定职责、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镇党委政府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将以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及时反馈新农村项目建设进度、存在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镇党委政府还建立镇村两级干部联席会议制度,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商讨,提出具体对策措施和解决办法。各村建立了项目公示制,公开承诺项目实施和完成时间及相应负责人,自觉接受村民代表和群众的监督。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第四篇】

近3年来,通过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县道路面硬化工程、乡道路面硬化工程,交通部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新农村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入,农民生活、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交通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又是一个新课题。

为此,我做了一些初步的调查研究,认为交通服务新农村建设要拓宽新视野、扩大新领域,今后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到“三转变一加强”,即:从注重“两率”(通村率、硬化率)转变为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从注重通路转变为路、站、运一体化建设,从注重建设转变为建、管、养并重,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一、从注重“两率”转变为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

1、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必要性。首先,农村公路多数是断头路,效益差,等级低。近年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只解决了公路通行政村的问题。目前,农村地区,多数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公路没有贯通联网,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等级较低。由于农村公路未联网贯通,使农村公路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客货运输受到制约,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路网的综合服务水平比较低,路网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据统计,金华市共有9203个自然村(不包括行政村所在地),人口在200人以上的自然村3041个,等级公路通达率为81,末通公路的有574个,其中平原地区有374个,山区有200个,需要新建路基公里、路面改造公里。人口在100人—200人(含200人)的自然村有2385个,等级公路通达率,未通公路的有744个,其中平原地区有302个,山区有442个,需要新改建路基公里,路面改造公里。其次,在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时,周边未通公路的大自然村也出过力、筹过资,还有的无偿或低成本出让了土地,为乡村康庄工程作过贡献。现在行政村所在地通了路,得到了实惠,大多数的农民兄弟都散居在一些大的自然村,这些自然村仍然没有通上公路,农民心里不平衡,有怨言。再次,有一部分自然村以前是行政村所在地,近几年“撤、扩、并”以后,成为自然村,这部分村庄的人口数量也比较大、居住也相对集中。据统计,20xx年金华市行政村是5877个,到20xx年底只有4828个,减少行政村1049个。

2、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基本思路。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提高网络化水平的重点是:农村公路网络化可先在平原地区有条件的乡镇引导实施。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使连接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的公路贯通成网,在联网公路建设中,把一些有条件的大自然村作为重要节点,使一些大自然村通过联网公路建设,也能建成水泥路和柏油马路。“量力而行”是指:一方面要加大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的建设,提升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等级,真正形成“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另一方面,山区农村公路由于联网所需建设的公路里程长、投资大、难度大,可以结合需求、建设能力加以考虑。

3、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实施途径。一是要坚持依靠党委政府、依靠群众,形成合力抓发展。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不能完全采取康庄工程建设模式,因为康庄工程建设任务集中、目标一致,合力很强,很少有矛盾。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的利益主体是不平等的,可能有“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实施的难度大、困难多。因此,必须始终依靠党委政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是抓好农村交通的关键。“两个依靠”说到底就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政府主导就是政府在政策上要制定出台相关的具体措施,扶持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在资金上,地方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群众参与就是像在实施康庄工程一样,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的政策,落实在农村公路联网、提升标准工程中的土地调剂、建筑物拆迁等,引导老百姓自愿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真正形成一个“上头补一点、财政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的合力办农村交通的良好局面。二是坚持规划控制为前提。我市早在20xx年就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金华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xx——20xx),在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时,就充分考虑到农村公路的等级、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选用上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适应,并有一定的前瞻性。三是坚持技术指导全过程。通自然村公路建设,交通部门关键是要加强技术指导,做到既加强管理,又不包办代替。特别是要严格控制线位走向,帮助把好公路技术标准,做好测量设计,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控制等方面的指导。土地调整、房屋拆迁、路基工程等由村自行实施,路面工程可由交通部门组织实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坚持计划调节定指标。今后农村联网公路建设要减少计划的刚性、增加计划的柔性,不一定要下达指令性的指标,但必须有一个指导性的计划,注重充分发挥乡镇、村的积极性。五是经

济补助待验收。通农村联网公路建设,要根据工程的进度、工程质量的优劣,通过质量验收后给予经济补助,下拔补助资金,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奖优罚劣”的工程质量保证制度。

二、从注重建设转变为建、管、养并重

1、实施建、管、养并重的必要性。由于乡村康庄工程是农民捐资捐款、出工出力,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养护跟不上,建设成果得不到保护,农民心痛、意见大。目前,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机制未完全建立健全,主要困难突出表现在,一是资金难以落实。据统计,全市农村公路养护每年所需日常养护经费经初步测算需要10485万元,当地政府安排的经费有限,日常养护经费缺口大。二是责任尚未落实。大量建好、修好的乡村道路无人管养,超载车辆对部分乡村道路破坏严重,公路红线控制无法可依;大部分乡村道路只采取间隙式养护,只能在出现严重影响通行时给予临时处理,乡村公路失管、失养的现象存在,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成果受到威胁。三是考核机制有待建立。干线公路养护从省到市有检查、考核、评比的制度,但是农村公路养护的这些制度尚未建立健全。

2、实施建、管、养并重的基本思路。实施建、管、养并重的基本思路是“重视养护、协调发展”。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在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要加强管理和养护,使建设、管理、养护三方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3、实施建、管、养并重的主要途径。一是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目前,县道负责管养的责任主体是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这个现在已经明确了。根据浦江县试点的经验,应明确乡镇(街道)、村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负有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并建立机构,设立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交通主管部门提供行业指导、监督的责任,定期组织检查、考核。由公路管理机构提供、审核养护工程的技术措施和方案。二是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经费。除了上级交通部门补助的以外,当地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的养护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支出,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农村公路管养的日常养护经费应列入财政专门预算,作为经常性经费的保证,其他经费可由交通规费解决。目前,金华市9个县市区政府,都已明确安排专项资金,保证农村公路养护的正常进行。农村的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主要应用于农村公路的管养经费。近几年省交通厅康庄工程的奖励资金,在目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尚不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发挥较明显的积极作用。许多县市区均以这一笔资金为基础,建立公路养护基金。每年财政安排专项预算充入这一基金。三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考核机制。一方面,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养护情况列入乡镇年度综合考核目标内容,年终综合评比。另一方面,交通主管部门要对乡村公路养护每月进行考评,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在媒体上公示,根据考核结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兑现养护经费。通过层层考核评比,奖优罚劣,促使各养护管理单位都能按职责做好,形成县、乡、村联动,部门支持的良好局面。四是要把路政管理延伸到乡、村公路。交通主管部门与行业管理机构要将乡、村公路的管理纳入其管理的范畴。乡镇应聘用路政协管员,行政村聘用路政信息员,对协管员和信息员应先培训后上岗。协管员的职责主要是宣传有关政策,提供信息、及时制止侵路、损路事件。信息员的职责主要是协助路政协管员宣传有关政策,提供信息。但协管员和信息员都没有行政处罚权。路政管理机构要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巡查力度,对一些交通流量大的重点路段或重要桥梁,应加强对超载、超限车辆的管理,设置必要的禁行标志,以确保农村公路达到设计要求的使用寿命。

三、从注重修通路转变为路、站、运一体

1、实现路、站、运一体化的必要性。首先,由于路网没有形成,偏远山区、农村支线客源少,开通班线经营效益差,加上现行班线客运公营比率低,难以实行班线客运以丰补歉,冷热捆绑经营,使得偏远山区、农村支线的村民的出行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其次,客运班线挂靠、承包经营比例较大,班车私下炒卖难以遏制。同时,城乡客运与城市公交二元割据,农民进城办事或市民下乡必须经过多次中转,加上运价上的差异,农民在运输方面难以得到城市居民的待遇。再次,农村客运站点的等级偏低。农村客运场站作为公路客运重要组成部分,已严重滞后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求。大多数乡镇的客运站点设施落后,甚至只有马路市场。

2、实现路、站、运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实现路、站、运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站场设施配套、客货运输便捷”。“站场设施配套”就是要抓好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改善农民出行时的候车条件。“客货运输便捷”就是要合理安排运力方便农民生活、生产资料的运输,方便农民出行,让农民有车坐,以尽可能使路、站、运同步发展。

3、实现路、站、运一体化的主要途径。一是要理顺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体制。理顺管理体制有利于城乡客运统一发展规划,统一资源配制,实现合理布局、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减少扯皮;有利于统一城乡运价标准、服务标准,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二是要改革运行机制。要鼓励、帮助规模客运企业采取法律、收购、股份制、适当补偿等多种方法化解现有矛盾,引导市场向集约化、公车公营方向发展。对一些偏远、人口稀少的山村,根据农民群众出行的要求,在经营方式上应灵活多样化,可以采取隔日班、周班、逢集班、电话预约、开通购物专线班车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的出行要求。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城乡客运与城市公交在规费政策、合理站位、运输价格等方面都有差异,客观上造成双方竞争、经营上的不平等。上级应该制定出台城乡客运的优惠政策,使城乡客运与城市公交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四是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运输方式,重点扶持一批物流骨干企业,把专业化货运服务延伸到农村。五是重视站场建设。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总体上要坚持因地制宜,按需建设的原则,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对于需求较大的乡镇建成一个四级标准的客运站,对于达不到四级站要求的乡镇建设简易型的客运站。班线通达的行政村建立港湾式旅客上下点,实现“一村一站点”。农村客运站的建设要向社会统一招标,统一设计,提高整体性、标志性,树立农村客运站独特的形象。

四、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1、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由于受技术、资金的制约,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等级偏低,如宽度偏窄、弯道半径过小、弯道数偏多等,山区农村公路陡坡、急弯、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的安全设施急需完善,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使农村公路的安全状况有所提升。由于安保设施没有完善,达不到通客车的要求,客车不能开通,造成农民出行难。

2、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基本思路是“逐步完善、逐年推进”。依据这个思路,加快完善农村公路一些危险路段的标志标线,对个别急弯、陡坡、视线差的路段进行改善。

3、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的主要途径。完善安保工程事关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思想重视,舍得投入。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实施,重点集中在山区公路;平原地区的农村公路主要任务是抓标志标线的设置和路肩的培植配套,有条件的地区进行绿化配套,优化农村环境。对陡坡、急弯,路基本身又不够宽的路段,设置必要的标线、护拦、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我们在农村公路交通的设计、施工阶段乃至后期养护,都要密切关注安保设施工程的完善。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交通部门将继续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根据建设新农村的新要求,不断赋予交通的新内涵,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第五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的发展和升华。粮食部门是主要涉农部门,是践行“三农”政策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工程中,必须主动融入,找准工作定位,做出应有贡献。

一、X年粮食部门在为农服务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1、继续贯彻落实粮食购销市场放开政策,通过粮食收购极力引导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指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市场趋向,本着“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积极开展各种市场粮食的购销业务活动。粮食市场、价格放开以来,国有粮食企业除经营小麦、玉米主要粮食品种外,还不适时机地开展大麦、茴香、油料等农作物购销业务活动。特别是在收购旺季,购销企业职工分组分片带秤、带钱、带车走村串户积极开展粮食收购活动,克服农发行收购贷款不能到位的实际困难,由职工垫资进行收购,既方便了农户售粮,又为企业开展经营活动争取了一定数量的粮源,全年共收购各种市场粮食1500万斤,做到应收尽收,体现优质优价。

2、开展积极有效的粮食销售活动,促进粮食流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展以购代销、边购边销、薄利多销、加工转销、兑换促销、推陈储新等形式多样的粮食促销活动,不断扩大优质畅销粮食品种的销售比例。在扩展粮食销售渠道上,准确把握粮食市场行情,随行就市,灵活销售,促进粮食销售,活跃粮食市场。全年共销售粮食2563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602万元。

3、做好粮食监测系统建设,准确分析粮食市场形势。粮食市场放开以来,粮食宏观调控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为确保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增强对全社会粮食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加强对区域内粮食生产、需求、库存、价格、质量状况、市场动态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启动构建全市粮食收购、加工、储备、运输、供应体系、市场监管和应急报告系统。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提出了全市重大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综合运用市场调解和各种调控手段,促进市场粮价在合理区间运行。适时开展本辖区内粮食供求总量和结构平衡的调查研究工作,为上级有关部门判断粮食形势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4、管理粮食市场,维护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市场秩序。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部门的职责,依法管理粮食市场。一是依法做好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组织落实粮食收购主体资格审核制度,为符合条件的12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了粮食收购许可证,并进行了年审。二是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甘肃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要求,对全市用粮涉粮企业进行了调查,最后确定全市近7家企业进入流通统计的范围,并督促按时报送统计报表,为做好粮食供需平衡预测做了一定的基础工作。三是认真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在夏粮收购季节,深入全市各乡镇,检查了各粮食经营企业的收购资格,督促落实了社会粮食统计制度、粮食收购许可制度,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粮食流通秩序依法履行了部门工作职责。

5、积极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充分为农户服务。一是开展了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粮食企业生产的“耕耘、口口香、陇上星”等面粉占领了部分农村市场,深得农户欢迎。二是开展代储、代加工和品种兑换为主的“两代一换”业务,这是粮食部门多年来传统的支农项目,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三是拓展经营业务,适时开展化肥、籽种、农户取暖用煤等项目的供应销售活动,方便了广大农户。

二、X年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设想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粮食部门应全力助推新农村建设工作。

1、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切实维护种粮农民利益。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粮食生产和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对社会经济发展会带来严重影响。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农业和粮食生产出问题,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说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既是确保粮食安全,也是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粮食产量过低,粮食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粮食供大于求,就会造成粮价下跌,影响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部门必须始终保持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把藏粮于地、藏粮于库、藏粮于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市场的优势,加大各项扶持粮食生产的粮食流通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通过收好粮、管好粮、用好粮,引导农民种好粮,努力做到粮食供求总量、品种、区域的基本平衡,使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能持续增加,粮食安全有可靠保障。具体要发挥好以下五个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是根据粮食生产、搞活粮食收购、加强重点贸易集散地辐射作用,确保城市和农村粮食供应的原则,在边远粮站退出国有的同时,做强做大保留的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继续发挥粮食主渠道作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二是引导粮食市场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坚持优质优价、市场定价、企业自主收购的原则,积极创新收购方式,扩大收购量,切实满足农民出售余粮的要求。三是充分利用省、市、县三级储备粮的吞吐保护农民的利益,保持粮食价格在合理价位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切实把握和控制好储备粮轮换销售出库的节奏和力度,引导农民适时出售余粮,形成合理稳定的价格预测,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四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精心组织实施,规范操作程序,落实直补资金,切实保护种粮农户利益。五是调查研究粮食市场,形成发现价格的'有效机制,不断完善保护粮农的长效机制。

2、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粮食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内容之一,也是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加快以粮食购销、加工为龙头的粮食产业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在深化改革中,以资产、技术为纽带,组建一批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大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搞活粮食购销、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中发挥骨干作用。通过龙头企业连结基地,带动农户,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企双赢。二是鼓励和发展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鼓励龙头企业向农民推广“生产者好销、经营者好卖、消费者好吃”的优质粮食品种,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种植技术等需求,>

引导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粮食的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鼓励农民为粮油加工提供优质原料,让农民分享加工增值的效益。三是大力发展“两代一换”。以代农储存、代农加工和品种兑换为主,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企联营模式,让民户从中得到方便和实惠。四是做好面向农村的粮食仓储服务工作。一方面加强粮食仓储设施的改造和维修,充分为方便农户售粮服务,加一方面为满足广大农户租借场地提供便利条件。

3、积极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促进农村粮食流通有序竞争。

放开粮食市场和加强管理是粮食流通管理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以来,粮食购销市场的主体明显增多,在粮食流通中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数量和经营规模都已占很大比重。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搞活粮食市场流通。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存在经营条件参差不齐,诚信度也有差异,给监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市场管理主体地位,为此粮食部门必须依据条例,依法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查处坑农害农行为,规范粮食市场秩序,维护种粮农户利益,为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宽松、和谐、公平的环境。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第六篇】

为进一步加快场镇建设,更好的推进xx镇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金沙村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调研组深入金沙村就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调研,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镇金沙村位于我镇场镇周围,是xx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该村地理位置优越,是我镇新农村规划集居点之一。该村有11个村民小组,农户450户,现有人口1386人,耕地725亩,是我镇茶叶产业示范村。近年以来,经过该村广大村民的积极努力,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该村有11个村民小组,村民居住分散,彻底改变该村村容、村貌的任务迫在眉睫,广大村民迫切要求尽快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使村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二、新农村建设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租土地收回未得到解决。新农村规划的土地现目前已出租给个体户发展产业,但个体户目前不同意解约,双方赔偿事宜未谈妥。

(二)部分村民不同意出让土地,导致整个土地征用进度缓慢。新农村建设采取统拆统建的方式,部分村民要求提高土地出让价该问题现未得到解决,致使整个征用土地赔偿未予以进行,部分村民未领取到土地款,意见很大。

(三)部分村民要求自建房屋。我镇新农村建设实行统拆统建的方式进行,而部分村民要求在自家土地上进行自我修建房屋,这与我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不符合。

三、对策及建议

一是成立新农村建设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组织金沙村村委会与承包个体户进行解约磋商,根据土地出租合同相关解约赔偿协定,对于合同解约赔偿问题进行磋商,达成赔偿协定。

二是组织调解小组,对于村民进行劝说,按照指定的价格进行土地出让,并同时准备土地款,对于签订了协议的'土地出让户进行先期的赔付,安抚村民,保证稳定。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把我镇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规划详情进行解释,并把统拆统建的长处告诉准备自建房屋的村民,劝解他们按照规划进行统拆统建。

四是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水平,对于出现的矛盾纠纷要坚决扼杀在萌芽阶段,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特大事不出县”的矛盾纠纷调解原则。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第七篇】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长期扎根农村这片热土上的农村信用社来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从当前现状看,农村信用社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使农村信用社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主要难点

一是农村信用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部分企业和个人缺乏信用意识。据调查,现在部分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合同到期自动履约率不足90%,一些企业和农户在借款时说的天花乱缀,左一个承诺,右一个保证,只要钱一借到手,“黄世仁”就成了“杨白劳”,贷款到期后,信贷人员三番五次催收不回来,致使不良贷款前清后增,就拿丰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为例,5月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为2435万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良152万元,占%;还有的贷户采取骗贷、赖贷、逃贷等多种方式,侵蚀和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极大地挫伤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积极性。

二是大量农村资金进城,信用社“一农难支三农”。从丰宁金融机构总体情况看,4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8882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78048万元,仅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2320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57379万元,占%,而农业贷款则占全县金融机构的90%以上。各商业银行及邮政储蓄以其结算、汇兑方便快捷等优势,吸收了农村大量资金上存,使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建设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是农村担保机制建设滞后,一些企业和农户不能获得贷款支持。目前,传统农业对于信贷资金需求越来越小,基本可以自给或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解决;而急需贷款支持的农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高效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产品开发等中小企业,却因缺少抵押、担保等,难以满足贷款条件,不能及时得到贷款支持,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四是贷款“流动性”,制约支农积极性。贷款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是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前提,可是一概地追求“三性”也会是得其反。当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四级分类管理办法还没有废止,“一逾两呆”仍是考核信贷管理的重要指标。贷款不允许逾期,发生呆滞要追究责任,使得信贷人员过多地考虑贷款流动性和安全性以及个人利益的得失,在贷款发放中产生了重生产轻生活,重富轻贫的倾向,致使风险大、周期长的农业贷款萎缩。

二、建议

(一)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要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支持培育农村新风尚。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诚信光荣、赖债可耻的宣传活动。建立失信企业和农户信息披露机制,对守信户实行优惠信贷支持,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司法部门要依法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等失信行为的处罚,支持农村信用社运用法律手段保全信贷资产,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二)修筑“截水工程”,让农村资金回流。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支农体系,形成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辖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业务上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协作,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农”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农村资金回流农村的机制;农村信用社要在改善服务方式和畅通结算渠道的同时,大力吸收农村闲散资金,减少农村资金跑、冒、滴、漏。与此同时,要积极争取人民银行再贷款,扩大支农资金力量,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建立多种形式担保机构,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当前贷款担保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和贫困户借贷的瓶颈。因此,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扶持各类基金组织发展,促成农村成立区域性担保基金组织;要培育和催生各类协会组织,引导成立各类行业协会,借助行业协会的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同时,要扩大抵押、担保的范围,在已开办的抵押、担保品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抵押、担保方式,开办所有权、仓单等抵押担保品种;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信贷政策,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四)积极推进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在保证贷款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同时,农村信用社在制定政策和兑现考核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调查不细或违规放贷等原因形成不良贷款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形成的不良贷款,要免除信贷人员的责任,消除部分信贷人员的惜贷、恐贷心理,发挥出农村信用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有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第八篇】

根据常委会工作安排,今年3—5月,市人大农经委、农经工作室会同研究室和政府有关部门围绕全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调研组召集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劳动局、畜牧办、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先后到长清、平阴、商河等5个县区听取政府部门工作汇报,并通过实地察看、调查问卷、走访交谈等形式,深入6个乡镇、14个村、30余户农户开展调查,广泛了解情况,认真听取意见;部分县(市)区人大根据市的统一安排,实行上下联动,在本区域内开展了调研活动,并提出调查报告。4月中旬,常委会领导和部分驻会委员也专门到章丘市和济阳县进行了调研察看,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现综合调研情况,提出如下报告:

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自去年来,我们xx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本乡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去年实施的道士塘、越溪、南庄、山上应村四个村中二个整治村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其余两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创建的大林、小林、下盘三个村,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创建工作。回顾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订规划。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越溪乡成立了由乡长马贤茂担任组长的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规划编制、协调指导等工作。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编制8个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二)宣传发动造氛围。我们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全乡共召开各类会议8次,张贴标语265张,宣传图片132张,刊出黑板报16期,乡宣传报道组进行跟踪报道,在全乡范围内营造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进了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

(三)分类指导定制度。为切实做好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的8个村针对各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全乡投入专项资金464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52间,拆除危房及断墙残壁45处,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装路灯116盏,新增绿化面积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标准,主要河道基本实现无杀草、无漂浮物,村庄面貌有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我乡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如下田村村干部积极充分护绿使者,花木的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他们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下田村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三、存在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4、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5、加大政府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为各村的经济发展起助推器作用。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第九篇】

按照市委的要求,今年xx市科技局继续选派干部下枫木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为了更明确今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工作要求:

理顺枫木村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突出重点,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总结经验,注重宣传,体现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任务

1、深入枫木村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形成工作计划。(4月5日以前完成)

2、积极推进新村建设。年内要完成新村第一、二期工程,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发挥共对周边村屯的带动辐射作用。重点是要加强与责任单位、帮扶单位、新村项目工程承包人的沟通联系,采取措施,强力推进新村建设,认真把关新村住户立面装饰工程,督促实施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及沼气室建设等配套工程。

3、抓好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科技信息服务站的软硬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把科技信息服务站加到第三层,配备电视机、vcd、电脑、课桌椅等,实现“三电合一”(电视机、电脑、电话),把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成为枫木村培训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农村种养科技知识,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服务平台。

4、组织举办科技培训班。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服务站的作用,组织举办3期以上农民培训班。一期党员学习党的xx大精神培训班,两期种养适用技术培训班,要围绕枫木村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桑蚕产业、畜禽水产等产业的发展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致富能力,使群众真正获得科技实惠。(12月底以前)

5、组织申报并实施《枫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科技示范》项目,要按要求,向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申报项目材料,项目立项申批后,要认真组织实施,推动枫木村资源产业的形成和科学发展。(4月30日以前完成项目申报材料)

6、策划包装枫木村部和科技信息服务站。室内各项规章制度要充实内容、重新策划、设计、上墙;制作枫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图片展板;科技信息服务站挂醒目的牌匾。

7、策划建造宣传窗。策划建造一个长10米,高米的宣传窗,主要用于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以及枫木村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8、配合河池镇党委、枫木村委抓两委换届选举及其他工作。

9、做好总结汇报和宣传。认真做好枫木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总结汇报工作,特别是总结好“1+1+1“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争取河池日报社和河池电视台有几篇报道。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局领导班子由韦乃伟副局长分管,具体由苏为民同志抓落实,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每月下村20天以上。

2、进一步争取枫木村新农村建设试点责任单位、帮扶单位的支持。

3、加强与自治区科技厅的沟通联系,着力推动“1+1+1“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开展。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第十篇】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资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健全机制,转变增长方式,深化结构调整,实施节约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发展特色经济,建设增收工程

1、把基地做大。全县要实施“43132”战略,即,种植高油、高糖、高蛋白玉米40万亩,30万亩疏菜,其中无公害蔬菜10万亩,优质大接李1万亩,高产奶牛达到3万头,优质牧草2万亩,逐步培育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区域。一是做到专业化。把全县12个乡镇、321个村都建成特色区域,专业村,引导玉米大乡、蔬菜大乡、奶牛大乡向专业大乡发展。培养更多的青椒村、豆角村、萝卜村、土豆村等一批蔬菜专业村和奶牛、肉牛、猪羊等养殖专业村,做到一乡一品,一村一色,一户一业,突出骨干产业,形成鲜明特色。二是做到规模化。全县要发展10个种植蔬菜3000亩以上的大村,20个2000亩以上大村,30个1000亩以上大村。1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1万户,使蔬菜种植走向工厂化种植,企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同时要发展10个养殖奶牛1000头以上的大村(园区),10个500头以上的大村?穴园区?雪,10个户均一亩经济林的大村。10个人均半亩经济林的大村。100个种植玉米2000亩以上的大村,1万个种植玉米20亩以上的大户,发挥本地优势,集中连片,形成规模。三是做到科技化。要以乡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区,一万个科技示范户,户户达到一个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带头人,搞好技术服务,带动基地建设科技水平的提高。四是做到标准化。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模式。大力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

2、把龙头做强。我们要“扶大龙、育新龙、兴小龙”,扶大龙,就是对规模大、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从资金、技术、市场上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其成为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的龙头;育新龙,就是对那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基础、有前景的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加大向国家争取资金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最近正在引进的广州雅仕利就是一个利县利民的好项目。我们应在土地、基础设施、软硬环境上大力扶持。兴小龙,就是对那些目前虽然规模较小,但特色明显,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小型龙头企业在税收优惠、管理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加以扶持,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3、把品牌叫响。我们要在整个农业产业化链条中树立名牌意识,创出科技含量高,品质优良,外形美观,经济适用,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的名牌产品,对具有我县特色的优质粮、精细菜、肉、乳产品、大接李、紫皮蒜等都要抓好产地、产品认证,注册品牌。还要搞好分等分级、改善包装,扩大精品生产规模。同时,要继续组建农民营销队伍,拓展市场领域,让我县的农畜产品占领全国,走向世界。

二、改善生产条件,建设基础工程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xx期间,要完成其余未开发区的建设,抓好一、二期工程项目的改造,每年以3万亩开发速度递增,xx期间完成新建改造工程30万亩,实现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大连网。

2、xx期间,水利工程的重点是抓节水工程的上档升级,在现有二大园区的基础上,每年以二万亩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全县高效节水面积达到15万亩,今年我县已列入全省节水型农业示范县,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逐步发展节水型农业,不断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3、xx期间,我们要抓好大、小石峪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这是首都水资源项目。工程总投资594万元,其中国补资金470万元。主要工程为防渗东、西、南干渠三条,全长公里;防渗支渠13条,全长16公里,新修改造建筑物59处,新建大石峪引清入渠工程130米,管理房一处、300平米。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改善我县大小石峪灌区的条件,提高峪口区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行洪能力,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4、xx期间,我们要抓住国家土地分享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优秀10篇”,加快对国土资源整理项目的实施步伐。现在正在进行申报的国家投资义井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已通过国土资源厅两次踏勘,于1月20日正式上报国土资源部。项目涉及义井乡九个行政村,是国家级的土地整理重点工程,预计总投资3912万元,开发整理土地3万亩,是全省目前国土整治中的重大项目区。我们计划从2006年秋季开始,用二年时间完成项目,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效益,为进一步争取国家xx期间的土地整理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改善生存环境,建设生态工程

xx期间,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继续抓好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进一步依托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首都水资源二期工程和山西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工程,围绕二山(南山、龙山)二河(桑干河、浑河)一梁(黄花梁),实施生存环境的治理工程。实现南坡建屏障,龙山上旅游,桑干披景秀,浑河换绿装。全县境内建设两个绿化圈:一是环县城周围绿化圈;二是环山坡县界绿化圈。

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安居工程

1、搞好规划

我们要结合全县实际,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一是整治100个行政村。要以村容村貌整治,整理废旧水坑、露天粪坑,清理闲置宅基地和私搭乱建的问题,打通县、乡村连通道路、硬化村内主要道路,配套建设供水设施、排水沟渠、垃圾集中堆放点,规范村委会与村民活动场所。做到五通五规范:五通是,户户通自来水、通排水、通水泥路,通路灯,通天然气努力实现骨干道路通乡村,村内道路连街巷,街巷道路到农户。五规范是,规范厕所、粪坑、污水场、垃圾点、农民活动场所。二是改造100个脏乱村,对于人口不足千人,村庄杂乱、房屋陈旧、街道不整、垃圾无序,环境荒凉的村庄宜拆并的拆并,不宜拆并的要按照规划逐步改造,按照全新的标准,实现住宅小区化,养畜园区化,饲草分散化;三是建设12个中心村。按照五通五规范的标准,将现有的乡镇所在地的12个村作为中心村建设,为其他自然村居民向中心村集聚提供各类条件;四是培养10个试点村,对于一些人口集中、住宅整齐、基础较好的大村,如石庄、罗庄、接马峪、北河种、龙泉、席家堡、北曹山、中曹山等村可以作为试点村,按照标准,先走一步,重点培养,带动全县。

2、人畜分居

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应首先解决人畜分居的问题。要规划居民住宅区、畜牧养殖区、饲草堆放区、粪便处理区,用革命性的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人畜共居,不讲卫生,有损健康,影响安全的传统恶习。

3、生态移民

在xx期间,计划对小石峪、北楼峪、茹越峪、大石峪除主峪部分条件较好的村在白马石建设村外,其余一律进行生态移民。对于一些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进行集中移民,民政统一供养,其余人员可分流到县城和其他乡村。

五、发展公益事业,建设保障工程

一是县、乡、村都要建立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和一块实验基地,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和村民转业转岗技能培训;二是加强文化建设,以村建立文化活动阵地,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每个村建设1个图书室;引导鼓励农民实现三个有:每户有一条信息通道(电话、电视、电脑),有图书架、有一个学科技会经营的明白人;三是改造村级小学,配置必要学习设备,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四是发展卫生社会事业,建设乡办医院、村卫生站,探索建立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办法,提高村级医疗站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加强疾病疫病防治,提高全村环境卫生水平;五是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政策,保持计划生育领先水平;配套完善多村计生站等社区服务体系;六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发生社会治安案件;七是以乡村建立敬老院,五保对象全部入院,村民养老保险率达到80%。

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我们要采取以下措施:

1、抓班子,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县委政府要联合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

2、抓发动,提高农民自主创业积极性。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和广泛宣传五中全会精神,使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成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发动,在全县形成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3、抓投入,加大争取上级投资的力度。农业、林业、水利、土地、畜牧、交通、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环保、消防等部门都要紧紧抓住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公益事业投资加大的大好机遇,自觉地把本行业本部门的发展目标、建设内容、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谁受益、谁负担”和“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充分发挥上级政府投入资金的“引子钱”作用,引导农户增加新农村建设投入,吸引民间资金。逐步建立以农户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农村集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民主协商、自主兴办的多元投入新机制。充分发挥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

4、抓机制,确保工程发挥长期效益。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坚持民投、民建、民营、民管的原则,建立产权明晰、利益直接的经营管理机制。项目建成后,属于集体投资建设的,可采取“组织引导、市场运作、农户自愿、公平竞争”的办法,实行经营权拍卖、转让、租赁、承包等,由农户经营管理养护,解决农民管不了、集体管不好、政府管不到的问题,确保所有建成基础设施发挥长期效益。

5、抓管理,提高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全面推行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办法,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进一步推行政策公开、村务公开、投入公开、补助公开和帐务公开等群众监督机制。

35 3375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