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优选最新10篇

奥运 分享 时间:

【引言】下面是由阿拉网友“奥运”整理分享的“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优选最新10篇”,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1:

一、在思考与实践中逐步完善理论建构

本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郭思乐“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杜郎口学校“高效课堂”等改革经验,结合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明确提出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二三四五”工程,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形成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较完整的指导性意见。

一个目标:教会学生学习。

两个转变: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个环节:自主学习;充分展示;当堂评价。

四项要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教学手段先进多样;教学效果当堂反馈。

五个原则:自主学习原则;合作学习原则;探究学习原则;快乐学习原则和成功学习原则。

上述改革指导性意见的理论基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改革的起点和归宿是努力改善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生活质量(不仅限于学习质量),改变学生课堂上的生命状态,激发生命成长的活力。改革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自由与自觉,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不仅是学习效果),关键是把课堂最大化的还给学生,并通过教师的教育智慧,为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最佳课堂环境和条件。

二、在实验与探索中稳步推进课堂结构的改变

为探索课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老师们进行课改的信心,学校每学期举行“广雅杯生本活力课堂大赛”。在第一届“生本活力大赛”的基础上,派出课改积极分子,由校长亲自带队,到全国多所课改先进学校取经学习,带回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为了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学校不惜巨资强化了硬件建设,先后按新课堂要求改建了两个多媒体大教室,精心设计了专门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合桌椅,供校级大赛课和展示课使用;配备了高清摄像机,提升了校园网带宽,保证每个老师都能及时观摩校级课改公开课。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组织了三届“广雅杯生本活力课堂”大赛,每次组织形式都有所不同,由最初学校指定个别有课改热情的中青年教师典型引路,到科组推荐,再到全员参与初赛,科组选拔优秀者参加校级决赛,从点到面,逐步扩大参与范围。本学期即将进行的第四届大赛,决定采用四级推门听课的方式进行,目的是实现赛课的常态化,将通过前期试验探索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推广应用到常态课堂,至此,参与新模式改革实验的教师逐步达到了100%。从参与课改的学生来讲,由最初的组建实验班,扩展形成实验年级,到初中和高中的基础年级全部参加,学生参与率也越来越高。参与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表明我校围绕课题进行的课改实验正在实践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向常态化。

三、在总结与反思中提炼形成新模式

初中年级的“三四五”导学式教学模式解读。“三”即为课堂教学结构的三个基本板块:预习(自学)、展示、反馈。“四”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循环程序:第一循环为独立预习、交流展示、评价反馈;第二循环为合作探究、联动展示、评价反馈;第三循环为迁移训练、拓展展示、评价反馈;第四循环为自我诊断、穿插巩固、评价小结。“五”为课堂教学原则的“五项要求”:一是自学预习要充分,二是学生展示要精彩,三是小组互动联动要有质量内涵,四是教师指导要个性化,五是评价要有激励性。

高中年级的.“三个基于”自主学习模式,即“基于教的学,基于做的学,基于研的学”,通过引导学生为教会同伴而学,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为完成某一课题的研究而学,真正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把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研究中学。高中青年历史教师李娜在大赛课上将自己定位为“导演”的角色,让平时一个不太起眼的学生做“主演”,进行了“小先生制”的尝试,其他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在课前预习时广泛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了精彩的重演历史性的角色化展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

四、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校领导层逐步由管理型向学习型转化,整个行政团队向“专家治校”方向发展,骆校长关于课改的阶段性总结论文《用情感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获得省级一等奖,多名中层干部的论文也相继获得各项省级奖励。一部分中老年教师迅速转变了观念,从原本观望转为积极参与,努力触摸教改最前沿。一大批青年教师通过参加课改,接受着最新的教育理论的洗礼,迅速站稳讲台,成为教学改革的急先锋。

课堂教学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座位由传统的秧田式转变为马蹄式,强化了小组合作学习。孩子明显的进步,得到了家长的赞许;课堂形式的转变,得到了广雅本部教学督导团专家的赞誉;逐步走向常态化的教改,也得到了周边地区兄弟学校的关注,对周边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推进课题实验研究的基本经验

1. 行政推动是保障。学校行政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学校教改的走向,在多考察、多思考的基础上,找准改革的切入点。既然认准了改革的方向,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从校长、副校长,到中层领导,到科组长,自上而下,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形成机制,层层推进。

2. 转变观念是根本。新的学校就应该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全体教师,只有转变了全体教师,乃至学生家长旧的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才能够顺利推进。

3. 集体性反思是动力。课堂教学改革只有正确的方向,没有固定的模式,加上各个学校实际情况各异,如果照搬他人的成功经验,胶柱鼓瑟,只能处处碰壁,损伤改革的热情和决心,只有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迅速推广成功的经验,及时纠正改革的偏差,这样,课改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2:

一、课题研究背景

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崔峦曾指出:“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xx年订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拨款充实学校图书,促成在上野公园内的“国际儿童图书馆”于今年5月启用。在大陆,1997年,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发出“知识工程”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通知。

我们学校位于丘陵地带,家乡的孩子们在闲暇时光往往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电视节目,这些娱乐方式大多是毫无意义和收益的。由于孩子们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照料,老一辈的家长对他们十分溺爱,总是认为只要让孩子开心、吃得好,一切就都好了。在学校里,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许多孩子对课外阅读兴趣缺缺,导致他们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有些孩子手中的书籍常常是《阿衰》、《乌龙院》等搞笑类图书,而另一些孩子甚至完全不读课外书籍。这种课外阅读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升,也直接影响了学校语文教学水平以及孩子们的作文水平。这种现状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们未来的人生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综合国力。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景,高年级学生有必须的阅读本事,加上孩子有必须的自制本事,并且此刻学校的高年段的语文教师相对整个学校来说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他们有新颖的观念、执着的研究热情,勇于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基于这样的问题认识,我们课题组成员提出本课题《小学语文高段课内外有效整合》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说与研究目标

整合,按照《辞海》中相关解释就是经过把不一样的事物与物质,使他们相互渗透相互交互,资源共享结合在一齐,也叫交融在一齐,让他们经过结合发挥最大的价值。在那里课内外整合,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的实际,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年龄心理特点和兴趣特点出发,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经过组织和协调,把课堂内外影响学生阅读的各种因素,有效的相互渗透、相互交互,整合成一个为学生阅读服务的系统,以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互动,创设良好的阅读和氛围,培养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本事的阅读习惯,到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让阅读有意义,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为学生良好的人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研究目标:

1、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将着重探讨如何在课内外阅读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与联系。通过在课堂上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发现更多的知识和乐趣。我们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能力,让他们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2、培养一批掌握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方法,能有效实施课内外阅读整合的骨干教师。

3、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唤起他们对探索课外读物的渴望,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和习惯。通过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丰富语文知识,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研究方法

这一研究领域以其丰富的资料、综合性的特点以及强调实践性而著称。由于该领域的资料十分广泛且多样,因此必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⑴调查研究法经过问卷调查分析现行语文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兴趣及本事。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行为观察和调查等辅助手段,探讨并总结适合高年级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⑶文献研究法学习相关书籍,为课题开展研究起辅助和指导的作用。

在教学研究中,通过经验总结法,结合研究的关键点,寻求有效的整合方式,分析其利弊,探索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1、问卷调查,统计本校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完成调查报告。

2、成立课题组,开题论证。

3、加强理论学习,为课题开展起理论指导,并组织课题组成员专题学习。

(二)实施阶段()

1、为了促进有效的'课外阅读,我们需要营造一个有益的阅读环境。通过精心布置,利用各种资源和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2、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将教师自我学习与外出学习相融合。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3、在课堂中,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致力于发掘如何有效整合课内外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我们不断探索出必要的有效方式和策略,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4、结合课题相关活动,开展一系列的课内外阅读评比活动,营造“书香班级”、“书香学校”的活动。

(三)小结阶段

1、全面就课题阶段性研究作相关总结。

2、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等原始材料。

3、对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展开研讨。

五、研究措施

这个课题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都扎实地展开了研究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一)调查问卷,开题论证

本课题组成员在开题前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景,就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4份,收回问卷124份。采用无记名调查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不要有后顾之忧,将自我在课外阅读这一方面有关的情景真实地填写,以便获得最真实、最有效的调查数据,获得学生现有的藏书量,了解课外阅读的现状、阅读习惯、阅读环境等,以便产生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方法,更好地解决我们学校现有高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针对学生现有的情景,发现我们同学在校时间很少看课外书,就是看好多同学喜欢看《阿衰》、《爆笑学校》《乌龙院》等搞笑漫画,很多学生回家基本上看电视比较多,制定出调查报告,为课题开题论证供给一个正确的方向与导向。

(二)环境布置,营造书香

孩子爱上阅读,好的阅读环境很重要。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为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课外阅读调查显示,学生无心阅读有很大程度是没有好的阅读环境。为此课题组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学生的阅读环境:

1、学校成立“书香学校”领导小组,开展活动启动仪式。要求全校每个学生要求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我的阅读积累。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及评比方法。让高年级同学做好表率作用。在高教楼上的每个走廊的黑板能够宣传读书的作用,让走廊上的每块黑板都会说话,都向学生传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香味儿。

2、我们决定创立一个“读书角”。高年级学生们的教室现在都摆放着一组全新的六层书架,这就是我们班级的“读书角”。书籍的来源包括同学们的捐赠以及老师们的捐赠,同时我们还定期从图书馆借阅整个班级需要的书籍,这成为同学们获取阅读材料的主要途径。此外,当一些书籍被阅读完毕后,我们会考虑与其他班级进行整班调换,以促进图书的流通,让更多同学有机会阅读到更多不同的书籍。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成功解决了书籍来源的问题。

图书的问题解决之后便是管理的问题。每个班级都有专任图书管理员,他们采用图书馆的形式把每本书号,整理成图书。借阅时都有借阅手册,每个同学只允许每次只允许借一本,且有时间限制。管理员做好详细的借阅登记。每隔一段时间3个管理员都会清点班级图书,发现有破损、涂改、撕毁等现象必须以3倍价格赔偿。

3、利用板报,营造氛围

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一块大黑板。这片黑板并不简单,而是学生们展现才华的舞台。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定期利用班级宣传栏或者类似的展示空间,将我们一段时间内的阅读成果、阅读之星等内容展示出来。通过黑板上生动的图文结合,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更是被激发了起来。

(三)立足课堂,探索方法

学生优秀的阅读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密不可分于教师的阅读指导。就如同“1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一样,我认为“一个善于阅读的孩子是教师培养出来的。”这里的善于阅读不仅仅意味着热爱阅读,更体现在具备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1、以疑激趣课堂教学中任何1篇文本有许多的疑惑补白之处,在教学中这疑惑点可能是课题,能够是文章的开头,或中间空白之处,也可能是文章的结尾。采用疑惑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例如教学《小草和大树》一文中对课题的质疑,“小草和大树本是大自然中两种截然不一样的植物,可在这儿为何以它为题呢?”很多孩子自然想到文中的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她创作了《简爱》,这是一部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夏洛蒂勃朗特以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敢于拼搏、敢于追求自我幸福的坚强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3:

课题研究中期工作报告篇1:课题中期工作报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一五”委托资助课题“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工作报告

尊敬的教科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区教委领导: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莅临我区指导工作。

我受课题组委托,在这里就北京教科院委托课题“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前一阶段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一次汇报。

这个课题是门头沟区教育学会、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申请立项的一个委托研究课题。自20xx年10月25日开题以来,得到了教科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也得到了门头沟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按照研究计划安排,今天在这里做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前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和我们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二是就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希望能得到各位的中肯的批评和具体的指导。

下面我首先汇报课题组已经作了的工作。

一、已经开展的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先期基础性工作

此课题全部完成跨三个年度,课题组成员分布在全区十几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先期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统筹做好。

1.为了便于联系和沟通,课题组建立专用公共信箱和QQ群组,及时交流信息;

2.为使课题经费专款专用,且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确保课题保质保量准时完成,为此专门制定了课题经费使用办法;

3.便于本课题的各项工作开展和进一步研究,一开始就要求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包括培训信息、图片,培训的讲义、课件,以及影像资料等,这一条我们作为工作制度一直坚持;

4.面对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委托专人做好课题组大事记,使各项工作有案可查,便于总结提高。

(二)组织课题研究方法培训和前期基本数据调研

20xx年11月7日和19日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一次是由李四平主讲的“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构想及任务”,另一次是“课题研究的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

之后,我们制定三套调查问卷,采取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由九个镇四个街道的教育专干于20xx年11月28日至20xx年1月25日,历时近60天,就村民基本情况、自然村基本情况、镇基本情况进行了情况调查,内容涉及到村民的基本情况、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及收入的关系、接受培训的内容和程度与职业及收入的关系以及就业意向和培训需求等。共发放调查问卷3540份,回收3340份,抽样覆盖了全区六个镇121个行政村,覆盖率65%。

经过我们对各项资料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形成了四个调研报告和对策及建议,并重新修改了四个子课题的研究方案。

子课题研究方案:

1.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旅游服务培训的研究

2.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研究

3.实施三教统筹,开展适合城镇化建设的培训研究;

4.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学历教育的研究

调研报告:

1.总报告:门头沟六镇农村教育及相关问题基本情况分析

2.农民家庭收入、就业岗位的现状分析

3.门头沟区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查

4.门头沟区农村学习资源运用的思考

最后形成课题的《对策及建议》

(三)指导实施培训,及时了解各种培训信息,收集整理培训资料

08年4月10日,区教委召开了由各镇主管镇长、文教办主任、教育专干参加的农村教育工作会,王东生副主任在会上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协调和沟通各乡镇支持此项工作。课题秘书、职成教研室主任李四平在大会上通报了课题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这个协调会为课题培训阶段的有效实施及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各乡镇教育专干积极组织各项培训活动,并协调乡镇

其他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课题组也组织有关人员及时下乡调研,随时了解并指导培训工作。

1.据初步调查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九个镇开展各类培训163场3万人次,中等以上学历教育在读925人。

2.课题组成员数十次深入到乡镇、农村了解培训情况,其中于8月19日至20日和9月11日课题组两次集中到雁翅、清水、斋堂三镇及潭拓寺镇调研:调研主要内容是两个,一是三教统筹实施情况;二是各种培训进展情况。

(四)分析培训情况,积极准备中期汇报

课题组根据研究进展和工作需要,自8月14日开始着手准备中期汇报,召开多次研讨会、情况交流会和工作研究会,课题研究主要责任部门——进校职成教研室给每个子课题确定了具体的联系人,负责收集整理有关材料、撰写子课题中期汇报研究报告。9月23日课题组会同区教科所有关人员就中期汇报的工作安排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国庆期间的10月5日,课题组又对中期汇报的材料进行了研讨。国庆节前夕电话请示时院长中期汇报时间安排,节后再次与院长联系最终确定今天的活动。在此,我代表课题组再一次地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门头沟指导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课题研究对于区县基层单位来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有许多欠缺,尽管我们努力地想做好,但肯定与专家的要求有一段很大的距离,因此衷心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中肯的批评。下面我简单汇报一下我们下一步的打算。

(一)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

在前一阶段,我们主要是结合镇域经济发展重点,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直到乡镇开展针对性项目培训,并整理、总结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成功经验。下一步我们计划围绕农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课题成果与经验的普遍性这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1.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实施培训前后农民素质、农村面貌、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进一步挖掘山区教育资源,通过开发、整合辖区之内以及更大领域的各

级各类教育资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二)最后,形成可推广和交流的经验和成果

1.总结统筹与培训经验,形成课题的结题报告和若干研究报告

2.整理培训资料,围绕特色种养殖业,尤其是像京白梨、香白杏、薄皮核桃等唯一性产品汇编农民培训教材。

以上,就是我做的工作汇报,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中期阶段总结

洋梓中学课题组

在这半年多的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实验经验,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现就我校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做中期阶段总结:

一、我们课题组研究的进展过程

回顾我们所走过的路程,我们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①课题准备阶段:主要以个人理论研究为基础,组成课题组,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②课题实施阶段: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后,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课题组开展了各种形式、各种层次、各个方面、各种内容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③总结整理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资料、数据及各种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在前两个阶段我们修订方案措施,开展研究,初步发挥课题研究作用,并开展校课题研究公开课观摩活动,解决课题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发挥课题研究作用,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撰写出中期课题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二、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习相关理论,增强科研能力,调查收集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立项申请书,制定研究

方案和实施计划;确定试验班级。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课堂教学善于捕捉课题实验过程中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形式,定期了解学生、家长、社会对实验实施的反应或评价。 (4)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题教学观摩及论文的形式展示阶段性成果。

(5)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不断调整和改进。

三、在实施中的问题和思考

我们在组织老师学习课题计划时就很坦率地指出计划并非一成不变的,欢迎老师随时提出修改意见。在实施中,我们又深入课堂,倾听老师的意见,定时与顾问、老师一起检讨计划的得失,及时地修改、调整和发展。在实施中不断地培训、提高教师帮助老师解决具体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以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综合素质。引导老师端正思想;帮助老师掌握方法;加强课堂实践的研究和反思总结,着重研究学生在读题、审题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督促课题级成员认真作好平时的资料积累工作,做好课题组活动的记录。

四、在实施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交流

课题组要善于随时发现教师的新鲜经验,不能到了学期结束才想起总结。要努力帮助教师知道自己创造的经验的价值,要帮助教师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条理化,要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丰

富充实。要鼓励教师解放思想大胆地形成文章,互通课题进展情况。我们课题组自课题研究以来,教师已积极撰写数篇论文,设计数篇教案,通过实验,教师们尝到了付出辛劳后成功的喜悦;通过总结,教师思考了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对不少教育理论也有了新的认识,实施课题的自觉性更加强了。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并由课题负责人亲自撰写经验论文,这样容易从全局考虑。这样的文章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实验教师工作的评价,收集、整理、核实材料,构思提纲,最终形成文章的过程,实际上成了课题组对工作的回顾和小结。

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我课题组教师对“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 研究方向正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新的模式研究教学正在深入人心,研究课的教学更接近教学实际,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教他们在读题时怎样抓住关键字词,快速理解题意,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好的审题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所以我们再研究中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审题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4: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非常热衷于与全组教师一起开展“古诗词研究”课题。我在网上查阅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相关资料,并开始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我明确了赏析古诗词的概念、基本原则和方法,夯实了理论基础,以确保课题研究内容充实实用。

利用语文课,我在教学中着重关注诗词模块的语文课堂,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以及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我亲自上了两节公开课,并写了1篇论文,以掌握最真实的实际资料。同时,我听了本校其他语文教师的课,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启示。

在平时的古诗词教学中,我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采取“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以古诗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古诗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我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古诗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五千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组织学生参与每天诵读一首古诗的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诵读,我制定了具体计划,包括集体背诵和单独背诵、必背篇目和自选篇目背诵相结合等。在学期初,我还开展了“班级诵读比赛”、“诗词配画”、“诗词配文”、“诗词配乐”等活动,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

成绩:1、《渔家傲》教学课件获得第二届年会一等奖;《渔家傲》教学设计获得第二届年会二等奖。

2、根据我不完全调查,学生阅读的书籍涉及了“四大古典名著”、唐诗宋词、成语故事、寓言传说、文言经典等,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从竞赛情况观察,绝大多数学生能背诵50句以上的名言警句和50多首古诗文。阅读层次不断提高。许多学生在阅读中改变了对阅读的一些认识上的不足,舍弃了对于漫画、流行小说的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更有利于其丰富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的书目上。

反思:我深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仅凭个人的努力难以窥探其全貌。我的文化底蕴和领悟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的课题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同时,学校工作繁忙,我的精力和时间也受到了限制,参与课题研究的投入还没有达到深入的程度。因此,我意识到自己在本课题研究方面经验有限,需要不断摸索和探究,开阔自己的视野。为此,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努力提升研究水平,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做出积极贡献。

在我进行本课题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经费上,他们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扶持,让我们充满了干劲。正是这种支持让我们顺利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农村初中教学中存在了很多问题,客观上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大部分到了城区学校,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因此农村物理教学面临学生怕学、老师难教的现状,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学懂物理,乐于学习物理。“快乐物理”课题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标

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勇于质疑、提问,从而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2、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监督下逐渐的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大教育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也落后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前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当然也难指望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也无法使他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针对社会经济以及各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那么我们对教育的方式和对学生的培养也应该转变观念,把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改为传授学习方法和知识并重,既重视知识培养又重视技能的培养,更不能忽略情感的培养。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开放系统,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引和强制,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其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他就会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他就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从现代学习方式的方面来讲,通过快乐物理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过程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发现快乐。

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只要自己喜欢的学科,我就一定能把它学好。但是也有不少学生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的确很喜欢物理,可物理成绩老是上不去,这是什么原因呢?也有部分学生虽然不太喜欢物理,但是学习起来还比较顺利。我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碰到过。经过调查持有第一种说法的学生,他们喜欢物理并且能学习好物理的主要原因有:

1、教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教学水平高;

2、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良好;

3、受到家庭中他所信赖的某个成员的职业行为与物理有关、相关或相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较大;

4、受到某位科学家的影响;

5、物理本身的趣味性,以及它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应用实际联系的紧密性,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持有第二种看法的同学,他们喜欢物理主要原因是物理本身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强烈吸地引着他们。他们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原因主要有:

1、缺乏正确的方法;

2、教师的教学存在某些缺陷;

3、过高的要求与学生自己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距较大。

持有第三种说法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各学科的成绩均不错,只是他们的兴趣不在物理这门学科上而已。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教师必须从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讲课不能只照本宣科,应当反复讲学习物理的意义,平时突出讲解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用途,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习物理的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兴趣和爱好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会有意或无意地记住大量的东西。同时还要指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有个思想准备,有准备就能提高对重点的注意力,有准备就能克服困难,攻克难关。

其次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易到难,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培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学生要有足够的毅力和恒心。

再次,教师要从生活生产中帮助学生发现物理的美,要帮助学生发现学好物理的巨大益处。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是有用的,从内心上要求自己必须学好物理。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回家后查看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先看电器的说明书,自己能看懂多少,再与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这个作业要求不高,学生也有兴趣,在看似简单的问题中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其实与我们的生活结合的非常紧密。我们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在日常生活用品中举出一样,并说出其中用到的物理知识,如果你认为有什么不足,在利用你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加以改进。这个问题比前一个问题要求高了很多,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举出一样,并有少部分学生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意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复习了物理知识,而且主动地去提出问题。

(二)、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投其所好,得到快乐。

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不仅不能提出问题,就是教师请他们说说自己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他们也是含糊不清,这样连教师辅导也难以下手。因此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喜欢无边无际地想,教师要鼓励他们海阔天空地想,更要积极鼓励他们要合乎逻辑的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想像逐步步入科学思维的轨道,以避免胡思乱想。

如何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呢?

1、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2、创设有利于提问的最佳情境--让学生乐问(引导提问的一般模式)

提问的最佳情境主要有2种,一是新奇,二是怀疑。

(1)在新奇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意设计一些新颖的,充满悬念的或与生活经验冲突的情景,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根索源的欲望,此时学生很自然的全身心投入其中,思维一下子就展开,老师稍加点拨,同学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怀疑方面,“疑则思,思则问”,在教学中,对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研究某个课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其他学生提出他们的怀疑。

3、教给学生提问的常见方法--让学生善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

(1)模仿提问法

(2)阅读提问法

(3)比较提问法

(4)反问提问法

(5)推广提问法

(三)、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竞争性,感受快乐。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磁感线、电流、电压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讨论,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乐趣。

目前,我们总体的物理教学质量虽然在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也有了飞跃发展,但是我们现在农村教育的物质条件在提高的情况下,成绩却不见长,造成了优质生源不断进入市区中学,大部分农村中学只留下了三流的生源,也使大部分教师感到课越来越难上,学生的思想工作越来越做,城区学生竞争激烈,农村中学学生竞争意识落后,城乡差别拉大了。因此在农村中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尤为重要。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丰裕,不少学生在生活中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感觉生活非常轻松,毫无负担和压力,因此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就很弱。在学习上不求进取的思想比较严重,因此培养他们的竞争心理非常重要。我们认为:第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为谁而学,要明确学习是谁的责任,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要确立每个人各阶段的学习目标,每天要有任务,每周要有计划,每月要有计划,每学期要有自己的目标。第二,在班级中、在年级中,确定自己的竞争对手。例如班级与班级之间签订竞争协议,班级中各人确定自己的赶超对象,可以确定自己期中目标和期末目标,并且张榜公布,在班会中公布,以起到监督作用。通过这样的形式很多学生的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了,学习也有了明确的目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

课题组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书籍和有关文献资料,寻求更直接的理论支撑并完善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借鉴有关理论进行模式建构的初步的理论研究并进行模式假设和雏形模式建构,用理论指导实践,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相近或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和正确指导。

(二)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在实验班中抽取部分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他们对课堂学习情况以及如何处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态度情况进行调查,测试后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看法,并从学生角度找出什么样的物理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

六、研究的初步成效

1、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1)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初步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

本课题的研究,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枯燥的知识变为主动快乐的探究知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为学生能主动的融入物理课堂中,学习气氛很浓,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在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中,主动提问,乐于探究,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学习质量得到提高。在我校生源比较差的情况下,物理平均成绩仍稳中有升。

2、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1)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学行为有了改善

课题组成员确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实行平等教学和民主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课题组成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有了提高,有力推动了我校的课改工作。

(2)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组成员在优秀课评比及素质大赛等方面取得显着的成绩,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意识有了增强,研究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多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七、问题与反思

存在的问题:1、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相对比较差,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所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尤其对双差生;2、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改观,但是如果我们监督不严的话,部分学生很容易又回到以前的状态;3、我们还不能争取到所有家长的配合,学生在节假日的情况还不能得到保证,

反思: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和家长联系,多和学生谈心,找出学生不愿学习的真正的原因,在课内课外全方位的监督。我们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态度不仅仅在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中培养。以后的工作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我们在理论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6:

——小学高年级男生纪律管理调查研究报告xx年12月至xx年12月,我在全校开展了《小学高年级男生课堂纪律管理的研究》调查问卷及课堂调研活动,发现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已经逐步改变,老师们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尤其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课堂上出现的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互教互学的学习场面,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有效的激发,课堂是生动的、积极的,活跃的。

一、在课改中虽然有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课改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很多课堂表面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学生表现的愉悦、快乐,但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使课堂成了少数人活跃的舞台。

2、学生们看似积极的发言,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地、安静的思考,给人以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的感觉;还有的课堂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3、新课堂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张扬个性,于是,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手平放、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了把小手举得高高,随便下位,且伴着“我、我”的声音,迫不及待地抢答,课堂秩序混乱,学习效果不高。

4、学生不懂得尊重与倾听,当别人发言时,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随便插嘴打断,嘲笑讥讽,言论自由了,良好的品格却逐渐埋没了。

5、课堂上高年级男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当老师在提问其他同学时,主张“事不关己”的学生就开始“开小差”,有的摆弄书本、文具,有的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形散神又散。诚然,新课程倡导构建宽松民主的活力课堂,但这种“活”中也需要有新的纪律规则。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严格遵纪,是对课程改革的误解。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题研究计划研究目标:

(1)研究出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操作方案

(2)理论上探索小学生自律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

研究措施:

(1)从个体到集体的原则。小学生只有正确对待自己,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才能较好地协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养成与他人、社会协调的能力。

(2)从他律到自律的原则。小学生是从遵守已有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权威作用很强,而在中年级则又会出现缺乏外在权威约束、自己又不能很好约束的特殊时期,高年级则开始学会了自我约束。应该说整个小学阶段都是从他律学会自律的阶段。

(3)从学校、家庭到社会的原则。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最主要的地方,学校和家庭中的实践也是社会实践问题的基础。

(4)及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5)做好课题的总结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宽泛的行动研究方法。

三、已经实施的活动及调查

1、教师对课堂纪律的重视程度

调查统计显示,65.3%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经常在课堂上强调要遵守课堂纪律,27.2%认为班主任很少强调,2.7%认为班主任没有强调, 4.8%的学生对于班主任是否强调遵守课堂纪律表示不知道。

由数据可知,超过60%的小学教师重视课堂纪律,从中反映课堂纪律在小学教师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这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有关。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是很难保证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另一方面,说明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课堂违纪多,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大多数教师的重视。

四、收获一些学生课堂纪律很差,且屡教不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以下一些细节,把握一些教学中的尺度,从而更好掌控课堂纪律,改变并完善一些课堂纪律较差且屡教不改的学生的行为。

1.从学生们有兴趣的话题开始讲。有兴趣是最好的保持课堂纪律的方法。

2.让学生多讲,自己少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不要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也有思想也想表达,也想交流,也想通过自己与别人的'交流来长进,来知道什么地方是对的,什么地方是错的,怎么错了,下次应该怎么办。

3.试着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学生是会感受到的。

4.不要用敲打讲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声或提醒学生集中精神。因为硬邦邦的敲打声冷酷、刺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5.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教师的离开会令个别学生幸灾乐祸,却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冤屈。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是规范学生行为,而不是丢下学生不管。

6.不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吼叫不仅不能增强批评的力度和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无奈、无能。让学生服气的不是大嗓门,而是大胸怀大气度,是透彻感人的说理和亲切平和的人文关怀。

7.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轻易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学生在同学中被孤立,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从而抵触老师的教学。

8.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通知家长。一旦将学生所犯的错误告知家长,学生的心理底线往往就被冲破了。一般来说,通知家长的频率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差。9.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账。成长中的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教师的“账本”上老是记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时不时地翻出来,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10.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过分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会让学生把握不准自己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意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批评才最有说服力。

11.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老师是学生的精神依靠,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把标尺。轻蔑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12.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单凭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不恰当地分等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抑制学生的发展。

13.不要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4.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更不要因工作或生活上不顺心而把怨气迁怒到学生身上。学生不是教师的出气筒,而是需要教师关心、爱护的对象。

15.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同时也能激励学生改正缺点。

16.不要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在教学中要一视同仁。因为品质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迁就不仅不利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还容易助长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17.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反复。只有在不断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中不断的改进错误,呈螺旋式改变趋势,从而督促学生慢慢地改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

我们教师在注意以上一些细节的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反复地思考和实践,不断地改变方式方法,不断总结,从而更好进行教学。

五、经验与问题

本课题难点在于:影响学生动因及其的研究实验。

人的因素第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自动,固然与教师的主导由重要的关系,但就其学生个体而言,与他们的动因有关。这些动因涉及多方面,有思想、情绪、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社会背景,尤其是动因关联着的学生个性有千差万别,思想心理也是处于动态的,且各个动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制约,这就为研究和实验增大难度。

不过,我们有过去实施过省教育厅科研课题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准备从下面两点突破:

1.通过对实验班学生现有的思想、情趣、爱好、心理、品质及其背景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微机整理、归纳、建档。

2.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调查、了解和分析,选择其中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个性因素,按课题有关要求,具体运作予以突破。

课题研究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尊重、平等教育也好,师生互动也好,关键在于教师,首先和重要的,在实施本课题全过程中,自始自终组织参加研实的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观摩师生互动的优质课,随时了解所在班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使其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得到超越,理论上得到完善和丰富,学生实际得到不断了解。

其次,对参加研究的教师进行课题培训,通过对本课题方案和细则的宣讲、解说相关理论和学习,使其了解本课题的界定、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及难点的突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等,使其明确各时段的目的、要求,增强参加研究实验教师对具体行为自觉性,提高有效性。

第三,具体运作,要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配合。

1.课内,各任课教师按本课题对教师具体行为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规范;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科兴趣活动小组,丰富学生生活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学生生活的兴趣和依恋感。

2.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责任更重大了,内容增多了,组织各种主体班会,广泛开展兴趣小组,实行干部轮换制,当好生活指导教师,落实《师生对话卡》。

第四,将研究实验内容,分解为若干微课题和微微课题,划分若干时段,每个时段重点研实一个微课题或几个微微课题,有利于目标集中。除了对整个方案拟定出细则外,每个时段都要列出行事历,这个行事历包括目的、内容,负责人以及相关要求,使之能更好更具体操作。

第五.每月定期召开两个会,一是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二是参加研实教师小结会。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反映,在教与学方面,师生相互沟通;教师小结会,一是按时段要求和学生反馈信息,不断修正教师按课题要求的教育教学行为。

六、今后研究方向

1、明确学科规矩与要求,并经常性提醒。数学课有数学课的规矩,英语课有英语课的要求,“先说断,后不乱”。否则

,就无序。而且对于要求和规矩不能朝令夕改,并要经常性强化、提醒,让学生形成习惯。

2、教学中做到“心有余而力要足”。“心有余”,就是除了教学要管课堂,不能只专注其一,而忽略课堂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特别是学生反应情况。要做到“心有余”,前提是充分备好课。“力要足”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管理上的坚持力要足,不要忽紧忽松、虎头蛇尾。

3、不要吝啬关爱、喜欢、期望与赞赏的语言,加强正面引导。想赞美就说出来、写下来,有期望就提出来、递过去。学生渴望被关爱被喜欢被赞美,我们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褒奖语言、热情掌声、欣赏眼神和期待目光。4、师生共同管理,培养“规则”意识课堂管理光靠教师太势单力薄,需要学生在提高认识、强化纪律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集体活动没有规则是无法有序顺畅进行的, “规则”成为了学生的内在需要,以实现师生共同管理。5、运用丰富的体态语暗示和控制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体态语,举首投足、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目光眼神等等都各不一样。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熟悉自己的体态语,老师的体态语一出现,学生立即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配合默契,心照不宣。6、分层次管理,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对于违纪学生群体要注意长期观察、分析,哪些是“跟班儿”,要心中有数,分而治之,区别对待,努力瓦解同盟,做到“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7、走到学生中间去教学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教学,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大,心理距离也大,而教师的影响力也就小了,学生熟悉了你的特点,后面的学生就可胡作非为了:睡觉的、看课外书的、听音乐的就司空见惯了。8、以任务或课堂练习调控纪律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全面总结课题实验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并积极进行课题成果推广工作。课题研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与装点门面的,课题研究必须来源于学生并服务于学生。本学期一定本着这个原则,潜心研究、服务教学。

课题主持人:

课题组成员: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而小学低年级,是学生真正面对学习的开始,面临着独立思考,独立作业,自主审题的开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具备良好的'审题能力极其重要。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孩子在看到自己的错题时,抱怨自己太粗心、后悔自己做题的时候审题不清;低段老师也常常苦恼于学生不能在正确理解题目意思后再做题,我们认为这都源于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审题障碍,由此可见,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更是迫在眉睫。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

二、审题不清的归因分析

低年级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仅凭“经验”审题的现象比比皆是:读题不完整,没读完就急于动笔;对相似题型较易混淆;对题目中的

关键词视而不见;对题目中数量关系缺乏思考等等。分析这些现象,发现低段学生中出现的审题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受学生自身特点的制约:一是生活经验,二是认知特点。

1、受生活经验影响

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形形色色的生活现象时时刻刻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儿童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

而现今,在丰富、拓宽着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有时生活经验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些负迁移。例如,学生接触以下这类练习,由于生活中表达的习惯使然,往往发生理解上的错误,看到“多”便先用加法来求女生人数。当然,小学低段学生,尽管生活经验有一定程度的拓宽,但毕竟只有7、8岁的孩子,生活经验还是相对缺乏的,像解决有些实际的问题,想当然的列式非常普遍。这是一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而不少学生对锯6段其实只需要锯5次这一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无法展开,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2、受认知特点制约

小学儿童感知觉尚处于初步发展水平,他们对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的感知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研究者针对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观察品质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小学低段儿童在观察的精确性方面,他们只关注事物的大致轮廓与整体特征,不能作精细分析和细节把握。在审题中,主要表现为对相似题型较易混淆和对题目中关键字

词句的忽视等。像这样填写的同学占了一大半,原因主要是看到有些练习,学生就想当然地认为是自己“经验”中的题目,比如接龙练习,学生只要认为大致形式很接近,而并未关注到前者是用等号连接的连等练习,而后者是用箭头连接的接龙练习。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来说,解决有些问题是没有困难的,而真正从练习情况来看,正确率还是比较低的,正如图中所显示的,计算完成后,学生习惯性地将得数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而忽略了其中最关键的字眼“算式”,真正要进行排队的是“算式”而非“得数”。另外,在观察目的性方面,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随意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差,无法保证长时间的持续观察,他们感知事物常常跟着兴趣走,所以显得凌乱、跳跃、不系统,缺乏完整性。在审题中表现为:审题不完整,如不看范例、只看一半就动笔、漏做等等。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8:

研究时限:

20xx年9月-20xx年12月

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高二年级理科班(共9个班)研究的主要方法:

1、问题研究法

2、调查问卷法

3、成果展示法

从确定课题至今,我小组课题研究已完成过半,现将所做工作进行汇报。

确立课题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进行课题研究。

首先,我小组成员先查询有关高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得到以下理论知识。传统作业观将作业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新课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平台,成为教育的又一平台。作业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着重体现以下原则:

1、趣味性

趣味性设计原则是指: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业设计要求生动、有趣,能使学生在作业时,自始至终保持高兴趣。许多学生对作业应付、马虎,很大程度上因为作业枯燥,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完成,而且知识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

2、层次性

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做到分层设计。例如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选做”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完成。我们也可以把班级学生按层次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科学明确地制定分层目标,设计分层作业。另外,层次性也可体现为同一作业设问由易及难,层层递进。

3、合作性

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的效率有更多提高。对于习题性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是利大于弊,但有些作业如“家庭作业与活动”、“课题研究”、“实验探究”、“实践活动”等等,则需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在广泛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与人合作、交流、共享及组织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知识经济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

4、实践性

学生在校接受知识一般由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间接的途径获得,另一条是通过直接的途径获得,传统的学科课程更多地强调知识的间接性获得,以至于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到的知识纯粹为了应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结合物理学科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作业这个平台,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常见的实践性作业有:课题研究,小制作和小实验,参观调查,解析现象等。

5、探究性

“问题的结论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这就是探究性。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提倡“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其次,我组教室在所带班级就作业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作业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作业的“无设计”现象突出作业模式单一、内容同一,缺乏层次,让全班学生做相同的作业。

2、作业设计的系统性较差,能力递增层次、程度、侧重点的研究较少,作业的量和内容设计带随意性。

以上问题造成的弊端主要为:囿于书本、拘泥算练、限于室内的作业,一方面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与个体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适合学生个体的发展,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物理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的需求体现在:实验班、重点班的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反映较好,很多学生支持。在平行班只有极少数同学希望作业分层,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有很大部分的学生希望老师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希望作业可以有选择性。还有很多学生希望作业的多样性,不要只是在作业本上完成。

针对调查反馈的情况,下一阶段,我组将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提出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少数班级中进行试点,经过分析总结得出具体措施、结论。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9:

一、认真努力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20xx年11月,我校申报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负责人:郑旺吉),于20xx年1月被批准立项(项目编号:D-06),课题组教师围绕该课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课题于20xx11月经评审结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该课题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教研中,在汕尾市各高中学校加以推广;同时,组织我校语文科骨干教师蔡赞生、郑昌适、陈兆慈、周瑞超、张远志、吴振涛深入学习《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xx―20xx)》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等专著,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于20xx年12月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把研究的突破口瞄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希图探索、寻求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20xx年5月,该课题经评审正式立项后,课题组于20xx年7月8日在学校行政会议室举行了开题报告会。会上,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充分论证了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核心概念与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阶段及成果预测;与会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勤奋扎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一)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寻求课题研究支撑点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积极搜集相关资料。首先是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解读《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xx―20xx)》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其次,利用网络的便利,搜集资料,下发学习。如认真学习我校业已结题的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学习全国各地有关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群策群力,整理编辑了《课题理论学习资源包》,作为课题组教师培训和学习的必备资料。该资源包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名师“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课堂实录、名著导读讲座、普通高中文学作品教学的相关论文、名家谈读书等。

(二)创设各种教研载体,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为与课题研究相配合,课题申报以来,所有全校性的语文教研活动均和本课题研究整合起来,教学研讨的内容有意识地增加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比例。让每一次常态性的语文教研活动都成为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一次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均安排课题组教师作专题发言,如课题负责人郑旺吉老师先后作了“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古诗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情境的创设”等主题发言,蔡赞生老师作了“现代诗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等主题发言,张远志老师作了“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主题发言。这些主题发言各有见地,给老师们以很好的启迪。课题组还确定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教以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思想,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相应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研讨课,如郑旺吉的“《花非花》诗意探究”、郑昌适的“《寒风吹彻》意蕴探究”、吴振涛的“《项链》人物性格探究”、张远志的“《祝福》春节文化探究”和陈兆慈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等研讨课均体现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影响。

这些专题发言和研讨课,将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全校语文教师中加以验证、推广,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及研讨活动中及时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加以方法指导。

(三)参加各种交流活动,提高研究能力水平

课题研究启动后,我们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20xx年3月16日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和教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xx、xx中学教务处主任xx、xx市教育局教研室xx、xx市xx区教育局教研室xx等专家的精彩报告,回校后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研读研修班资料《教研芳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xx年3月出版)。20xx年6月12至21日笔者又参加了广东省高中语文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xx教授《教师怎样做行动研究》、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梁文宁教授《文学鉴赏与中学语文教学》、谭海生教授《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等主题讲座,获益匪浅,回校后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认真研讨、学习,将其观点、做法应用于课题研究中,使课题研究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通过阅读相关研究书报和上网搜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充实了高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教学资源。

(二)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指导方法,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逐步加以改进和推广。首先,我们认识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要求教师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学生,组织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落实自主、探究学习。

具体到散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我们吸收了课题组负责人郑旺吉分别于20xx年1月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9809,国内统一刊号:CN11-2644/1)上的教学论文《浅谈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20xx年4月发表在《师道(教研版)》(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265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99/C4)上的教学论文《浅谈古诗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阐述的指导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开放教学内容”“正确评价探究结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散文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利用古诗的“空白艺术”“丰富意蕴”和“意象的多义性”来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至于小说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和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我们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推广。目前,课题组已组织精干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在选编之传记文学文本中专门设计了“思考与探究”,用以检测学生对传记文学鉴赏评价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通过研究实验,课题组教师初步掌握了对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的`指导方法,积极指导学生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20xx届高三年级xx同学主持的“短篇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获陆丰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一等奖。课题组教师将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论文,参加xx市20xx年度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获得优良成绩,其中xx的《浅谈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探究》、xx的《小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荣获二等奖;xx的《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发表在《xx教育》杂志(20xx年第6期)上。这些获奖、发表的论文观点务实,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教学、教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如:xx的《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中指出,“(现代诗歌)教学中我们通过阅读梳理出不同的理解,并借助这些问题的解析和共同探究,努力让学生去拥有个性化的解读。”同时,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发、制作体现“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教学课件,参加xx市20xx年度中小学教学辅助课件评选获得优秀成绩,如xx的“《滕王阁序》网络课件”获一等奖,xx“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获二等奖。

四、实验的反思及今后安排

该课题研究实验,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基本达到了预定目的,对原计划中预计突破的难点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实验是成功的。同时,本实验是在没有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前提下取得较好效果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没有什么阶段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评价习惯应从小训练和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如何构建新的学习机制,是本实验将继续深化研究的问题。本课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

在前一阶段中,我们认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内容上按照课题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方法上力求创新,努力探索研究的新路子,因此,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许多工作还不够完善甚至没有做好。

(一)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考察普通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功能,指明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误区,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探索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对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是还无法“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尚未“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二)我们原定于本学期要开发出一本适合我校高二学生使用的校本文学选修教材(阅读文本后设计“自主、探究”思考题),但由于行政规划和经费等因素而暂时不能付诸实施,只开发了一本《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校本选修教材。挖掘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整理编写文学选修教材,形成一门或几门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选修课,是我们研究工作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三)我们在《课题实施方案》中确立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理论演绎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其它两种方法运用较少,在下阶段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更多地运用其它两种研究方法,以使研究更加有成效。

(四)“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其中的相关性有时并不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一工作也还需假以时日。

应该说,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基本达到了课题方案制定的阶段目标。有了前期工作积累的经验,有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和汕尾市教育局教研室专家的直接指导,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说明:“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11—207,立项时间:20xx年5月),课题于20xx年8月接受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期检查、验收。本文作者系该课题主持人。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10:

海原三中申报的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自批准立项至今已经历了两年的研究历程,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实践,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研究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反思

两年来,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检验,此课题研究对改进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研究教学的能力,加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课题研究意义深远。

二、基于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反思 课题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以探索品德教学中初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的策略为主要内容,按照预定研究思路进行了教学调研和课堂观察,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方式所产生的积极的、消极的影响;以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为主,就分析、把握教材、活动目标制定、活动内容选择等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指导;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学生活动有效指导策略;课题研究与专题教研活动相结合,通过活动研讨交流,总结调动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策略,并不断验证完善,形成成果。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附之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在行动研究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的活动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重行动研究的交流与反思,通过案例研究、案例反思,不断总结方法,不断验证完善。实践证明,预设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三、基于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结果反思

课题批准立项后,及时成立了课题组,并认真研究分析,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撰写开题报告,隆重召开了开题论证会,在不断修改完善中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

在实施阶段,各项研究工作,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及时总结经验,了解和掌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找准研究的切入点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立足教学实践,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

一是校本研究,课堂实践。校本研究是课题研究得以落实的有效途径。我们把此课题研究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本着教学即研究的校本研究思路,由教科室牵头,以专题研究的形式,采取理论学习、研究教材、设计教学、课堂实践、总结交流的方法,将课题研究任务落实到各项教学教研工作之中。

教科室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共同研读教材,进行集体备课,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开展教学评比,进行教学观摩;学期末进行总结反思,经验交流。教师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切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二是集中教研,共同探讨。

开展集中教研是落实好本课题研究的又一有效做法。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及时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和活动安排,以教研活动为抓手,以专题为研究内容,以课例为载体,开展理论探讨、课例研究、专题讲座等课题研究活动。

三是搭建平台,交流展示。

为了提高学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展示课题组课题研究成果,我们把教学评优和成果展示交流紧密结合。在评比中,渗透课题,关注学生的活动设计和活动实效,开展了教师优质课评比,录像课评比,论文评比等活动。展示交流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大大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很好地展示了教学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初步探索出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策略,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收到良好实效。

1、合理选择切合活动主题的主体活动内容。主题鲜明,贴近生活;积极向上,意义深刻;延伸生活,体现开放。

2、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体活动。明确目标,找准落脚点;形式多样,体现特点;注意梯度,关注主体;保证时间,注重实效。

3、充分发挥教师有效的指导作用。创设活动情境,引发活动主题;拓宽学习资源,搭建生活平台;指导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拓展活动空间,强化品德意识;关注学生发展。

在两年的实践研究中,预设结果得到有效验证。课题研究使师生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学过程发生了改变,教学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转变为师生共同发现、提出问题,共同体验、探究的过程;促进了师生发展,学生生活体验更加丰富,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也不断提升。

四、基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课题研究虽说按预定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了预期阶段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课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由于研究力量不足,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

2、由于兼职教师居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不能及时反思总结,研究资料的积累和科学分析还有待加强。

3、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研究能力欠缺,研究缺乏深度,不能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下一步研究设想

1、进一步分析、总结经验,加强研究成果的验证和推广。

2、系统整理研究资料,梳理归纳,分类汇编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

35 33787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