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活动总结通用4篇
【导言】此例“立德树人活动总结通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习立德树人的心得体会【第一篇】
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解决我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扬教师立德树人、以身作则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学校自今年9月起深入开展了以“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参加动员学习,提高认识;对照检查,**评议。使我对开展这次活动,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将个人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热爱教育事业是为师之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对我们自己而言,也许就是一个职业,一种谋生的**,但是,我们为此付出了宝贵的青春,还将继续付出我们一生的心血。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也许,和社会上的所谓“金领”、“白领”相比,我们的工资不够多;也许,和***、经理老板相比,我们的地位也不够高。但教书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别无选择,愿我们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延续我们的生命,快乐的工作,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爱岗敬业,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停留在口头上,更要把它熔铸在我们的生命里。
二、关爱学生是为师之魂
现代***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培养。曾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就喜欢你教我们。“为什么呢?”我问她。她欣喜地说:你对我们多好啊!从来没有歧视我们。说实话,我做了些什么呢?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从不放任自流,尊重他们,公*公正。你也会因此得到他们的尊重。每次从校园走过,学生发自肺腑一声声“老师”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不要抱怨学生不懂感情,不要抱怨一代不如一代,而要问问,我们付出了多少情感。浙江大学教授郑强有个理论:*学生小时候太拼命,长大后就失去拼搏的欲望。**孩子则相反。这也许可以解释有些差生最后发展很好的原因。爱学生吧,不要有条件。一个人的能力也许有限,影响力有限,但无数能力有限的人行动起来,这个世界就有了改变的希望。
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关爱学生的行动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的那些班**老师,在实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坚持跟班作业,严爱结合,恩威并施,从心灵深处教育学生,确实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有了新的特点,爱学生有了更深的内涵。我们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假想中醒悟出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公*公正、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伙伴,成为学生的朋友,引导他们走进社会。杨林柯精辟地论述:“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就是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目的是要学生学会**思考、**判断,进而达到**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一个好老师,会让学生一生受益。
三、努力学习提升素质是为师之本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学高为师。俗话也说,要想给别人一瓢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都在强调,作为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素质。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立德树人活动总结【第二篇】
近日,我学习了xx市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读本——《立教为民立德树人》。特别是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占良老师的先进事迹后,对我启发很大,一个山区平凡岗位上的教师竟有这么不平凡的历程与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扎根山村、无怨无悔、奉献教育、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奉献者;学习他严于律己、扶贫助困、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做社会主义教育教学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学习他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高尚品格,做奋发有为的积极者。
通过学习,使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需要淡泊与坚持,教育需要博爱与信任,教学需要学习与创新,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带着灿烂的笑脸接受教育”。下面是我的一些学习感悟:
教师岗位是一种辛苦,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教师的工作艰辛又繁琐,平凡又伟大,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们艰辛的付出,不屑的努力,持之以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在普通的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我也要做有心人,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并正确引导,做学生的朋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
在做人方面我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在工作中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扎实工作,认真阅读教育类杂志,不仅给与自己正确引导,而且能使自己对教学各方面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搭建的平台,准时参加课题组学习,积极参与学习与讨论,时常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总结,取长补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将学习和教育活动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作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到自己所热爱、做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积极追求。俗话说“热爱是的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会觉得其乐无穷,热爱自己的事业,就会多了更多的激情,少了许多牢骚和抱怨,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不会去计较得失。作为教师,应该有一颗博大的责任心,爱教育事业,最终落脚点在爱学生爱孩子。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师爱是每一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教师要有无私的爱,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拥有自己的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满腔的热忱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从而不负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学习立德树人的心得体会【第三篇】
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被赋予神圣的使命,绝大多数教师工作认真,兢兢业业,责任感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师的内在涵义。但是,现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的音符,如教师体罚学生,校园冷暴力等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范跑跑事件在社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也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的。师德建设顺应潮流,势在必行。通过几个月的深入学习,我认为教育者应该做到:立德树人,以德立教。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指向,“育人”是要通过人(教师)去进行的,但在教师自身的“灵魂”遭到社会普遍质疑、“补课经济”盛行的今天,“立德”:要先立教师之‘德’、立“人类的灵魂”之‘德’,立作为教育主体之‘德’。即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也即要——以‘德’立教。只有做到立德树人,以德为本,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才能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立德树人【第四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系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所在。为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可见,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教育成效的终极追求。
立德树人,是一个内修外炼的实践过程,需要从事者知行合一地用心于教育事业。以自身的综合成长树立德业,给受教者做榜样,为社会培育出人才。从事立德树人教学实践工作,既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有值得在当下实践中探索的新路径。教育部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尊重基层首创”的基本原则,尊重基层一线从切身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创造,鼓励试验,大胆突破,切实增强“立德树人”的教育成效。对此,笔者认为,落实“立德树人”应把教育实践的着眼点放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校本文化为内核,提高立德树人的觉悟意识
校本文化是一个学校历史和群体精神的沉淀和凝聚,是师生浸润其间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领地。笔者供职的河北安新县安新小学。学校的历史远可溯源至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渥城义学”(后改称“渥城书院”),1978年改名为安新小学,算起来学校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文化即历史,教育贵传承。学校前身书院曾高悬院训匾额“广育作人”四字,大门两侧书“敦行”、“懋学”,还有一室有“退密”二字,存留有时人“思得贤者而立其盟,将合远近俊秀面肄业其中”的期许语句,足可窥见当时的教风和学风,以及当地助学贤达的期愿。为此,学校在尊重历史、传承提炼校本文化上,将“示教济众,广育作人”确定为学校的办学宗旨。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作为师资团队,只有在深入理解和把握学校办学宗旨基础上,才能从思想的深层觉知自身和团队的责任和使命。“示教济众”是为师之责任,德高为师,学高为范,为师之道,首先要在道德、学问上为社会、为学生做示范,以此身教、言教才能支持和帮助每一有缘于就学之人:“广育作人”是从教之目标,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培养有益社会、有益他人的有为之人。此为学校的使命,也是教师的责任,也是“立德树人”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校训“读书明理,做人成材”则是道出读书当求“先做人,后做事”的常理。儒家经典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在告诫后人,学问之道,贵在涵育做人的功夫,为人治学的根本点在于修身明理,能够“日新其德”,道德修养和学问每天才会有新的进步和提高。
二、以圣贤经典为教范,坚定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念
中国古圣先贤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辨大道至简,直接结论式的独特表述,处处闪烁着历久弥新的智慧光芒。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而愈发显得生机勃勃。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文脉承继不断使然。其传承方法,一方面靠仕宦贤达饱读圣贤经典;一方面在市井民间口传心授,百姓日用而不知。
中华文化最大的特性,就是开启民智,教人“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进则行其道而兼济天下,退则志于学而独善其身”。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从教者思考如何走出一条“直入法门”的便捷路径,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中同人自古就讲究“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养成教育,勤渎圣贤经典,中国人固有的价值观念就自然而然地被植入,无论对于“立德”,还是“树人”,都会自然归到宋代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诸言必付诸于行,作为从教者和家长只需静观其行,乐见其成。为此,将古代蒙学经典,诸如《弟子规》《三字经》;儒家经典,诸如《大学》《论语》等导入课堂内外,坚持每天诵读20分钟,以师生共同参与诵读、家庭亲子共读的形式,倡导诵读与体悟相结合,相信日积月累必见成效。
三、以切身躬行为示范,增强立德树人的带动力量
立德树人,贵在“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子也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作为从教者,胜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永远怀着一颗利他主义的心,正如北宋程颐所言:“临事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遇事肯替他人想,不只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境界,也是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从教者就是起带头作用的“干部”,为学者就是追随的“群众”,“打铁还需自身硬”,身教重于说教,立德树人尤应如此。教育是一项需要双方共同参与互动的心灵成长过程。心理健康、灵魂高尚,体现于工作、学习、生活的点滴行为之中,而不是美言低行的拙劣表演。一个有教育家梦想的人,若不树立“修己以安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思想观念,是不可能对受教者起到正向带动作用的。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从教者践行职业道德,潜心教书育人,需要发自内心的热情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因为富有激情的人,其内在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是带动一切正向力量的助推器,是走向教育成就、事业成功的动力系统。
以人为师,以己为范,贵在力行实现自我完美。对于学校而言,每一个从教者都要有志于追求完美,养成一个追求完美的心理趋向,并以此形成团队的合力,这样就会使学校在不经意间变得完美起来:对于一个从教者来讲,追求完美,当视为一种素养、一种崇高的思想追求,更是一种对自我生命质量的全面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的示范效果。
四、以家校互动为纽带,确保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
受教者在求学励志阶段其活动的空间相对固定,基本上都是处于家庭、学校及师长安排的集体活动场所。对此,无论是从教者,还是家长,都不应忽视自身的教育使命和责任。尤其是作为家长,绝不可认为,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和生活享受,就胜任了做家长的角色。家庭是孩子心智成长的温床,家庭对孩子成人成长担负着主要责任,学校的知识教育与家庭的成人教育理应对等并相得益彰。孩子在学龄时期,每日腾挪在家校之间,假期则基本处于家长监护下进行学习生活,家长必须予以重视。
中国中小学生假期时间究竟有多少?以2012年为例,国家法定节假日11天,儿童节1天,此外,每周两天休息,全年按52周计,约有104天,另外,寒假一般在25天以上,暑假一般有50天,合计有186天,减去中间叠加,还足有170多天,约占一年时间的47%,如果再算上学期间不可预料的休息,家长若不参与到教育中来。孩子在校外几乎处于自主散漫状态。
对于校外时间的管理。学校应予以关注,积极同家长进行沟通,使家校保持不间断的密切互动,将优化校内校外育人环境作为手段,积极为立德树人创造全时空的条件。学校要有意识地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将学校、家庭、社会协调起来,创建相互配合的德育机制,为孩子创造多维的成长环境。在立德树人的具体举措上。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和家长的参与下,让学生本着一颗爱心去体验国情社情民情,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培养自立自强意识。
事实上,“中国梦”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教育中,在学校中。是为办出特色学校、办出教育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的“强校梦”;在家庭中,是富裕家庭、老中青健康、子女成才的“旺家梦”。“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就教育而言。一定要把让学生的个人梦想和民族梦想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体现在尊师孝亲的德育上来,体现在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提高上来。
五、以真人实事为案例,宣扬立德树人的鲜活典范
真善美的偶像应该可亲可近。可亲,在于情感的触手可及和真实可信;可近,在于就在身边,也许是师长、同学、邻里及当地涌现出的道德模范。德育成效在于切实的道德行为的感化和带动,生活化的体验教育更能让孩子受到触动,进而自觉参与其中。
在校园内,从教者首先应把爱生行动与行为教育日常化、习惯化,将率先垂范落实到工作生活的点滴之中,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学生。同时,校方在此基础上,还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其为主体成立爱心小组、学雷锋小组或小小志愿者团队。引导和放手其自主开展爱心行动,让他们在爱心行为中学会做人做事,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习性养成。对此,来自成人的支持和激励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孩子同样需要成就感,希望付出得到肯定和相互的分享。
在家庭中,长辈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无不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德育的“主战场”。人们常说,一夜可以产生一个暴发户,三代却很难培养出一个贵族。贵族,贵在信仰、气质和精神,在中国人很多的思想观念里,“出人头地”无外乎做大官、赚大钱和奢华享受,可“老子挣钱,儿子花,老子创业,儿子败家”的“因果律”,成了“富不过三代”的中国式家庭宿命,而跳出这个周期律,责任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自身。
事实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成长环境。有了好的师长和共育德才的良性互动环境,孩子的正向成长是水到渠成之事。为此,传递正能量,消除负效应,恰当地运用好激励和赏识,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原则的举措,也是家校共同致力于的方向。
上一篇:转正工作总结范文(精编3篇)
下一篇:事业单位人才工作总结范文参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