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的调研报告实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才市场的调研报告实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才市场调研报告1
医院人才工作调研报告7月2日,乌达区政协组织部分专委会成员、部分政协委员,对乌达区中心医院近年来的医疗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的调研。参加调研的人员对中心医院在医疗服务工作中的服务质量、药品价格以及其托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诸多的问题,听取了医院领导的答复和解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乌达区中心医院原系乌达矿务局总医院,始建于1959年5月1日。医院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疗机构。2008年3月,按照《乌达区医疗卫生机构委托管理协议书》约定,在“体制不变、公益性不变、现有人员身份不变”的基础上,交由乌海市樱花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管理。
医院现编制床位320张,职工354人(其中原乌达矿务局总医院留用人员209人,区人民医院留用人员13人,外聘卫生技术人员132人),设有职能科室8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7个。管辖巴音赛、三道坎、五虎山、梁家沟、苏海图、滨海(正在兴建)、新达(医院预防保健科兼)乌兰淖尔8个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
目前,医院年收入约为5000万元,年出入院病人约为5000人次,日门诊量约为300人次,承担着为乌达地区14万常住及流动人口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重任。按照《乌达区医疗卫生机构委托管理协议》约定,5年内乌达区中心医院将建成三级综合医院,并达到自治区西部地区同行业中的先进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调研人员从调研中了解到,中心医院从成立以来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但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问题,主要为以下问题:
(一)医疗设备、设施问题
现有的大型医疗设备陈旧、老化,对重大、疑难病患者由于缺乏先进的检查和诊断手段,不得不将患者转到外地医院诊治,从而加大了患者与家人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患者就医困难的现状。
缺乏必要的急救设备,现中心医院共有2辆救护车,其中1辆行驶已近20万公里,车况较差,难以满足医疗急救和突发卫生事件任务的需要,需要尽快配置3辆救护车以及车上所配备的急救设备。
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和焚烧炉,目前,中心医院还没有污水处理系统和医疗废弃物焚烧炉,因此医院的污水处理和医疗垃圾的处理,已成为制约医院正常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由于这个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以政府应对医院污水处理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给予投入。
急需建设感染性疾病科室,继2003年非典之后,到今年的甲型流感的传播,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而乌达区中心医院作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室已成为形势和现实的需要。
(二)医务人员的培养问题
没有形成医院发展所需的人才梯队,现有的医疗工作人员均为以前培养出来的,而且,由于待遇问题,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因此,随着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需要不断的选派卫生技术人员出去培训学习,而经费的缺乏,成了制约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
人才引进工作受限,在急需的人才引进上遭遇编制问题,即事业编制问题。因为政府在医院引进人才上,没有实行与其他事业单位同等的待遇和条件,如事业编制、工资待遇、购房补贴等,使人才不能够引得进、留得注用得上。
(三)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严重不足,乌达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基础条件差、技术力量匮乏,且又属于公益服务的性质,因此,根据现在的条件,很难做到自负盈亏和自收自支。所以社区卫生服务还需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以及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承担起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
急需建设120急救站,乌达区中心医院120急救站,隶属于乌海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也是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缺乏经费的原因,所需急救设施设备难以购置,已严重制约了120急救站功能的发挥。
(四)落实非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相关政策的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相关规定,对非公立非营利医疗机构给予投资和补助,给予中心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发展学科、公共卫生服务等经费上的投资或补贴,以及由政策原因造成的经营性亏损。
三、对策与建议
1、针对中心医院设备陈旧、老化,影响了诊断与治疗的问题,急救设备、设施不足问题,污水处理和焚烧炉问题,感染性疾病科室的建设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2、对于影响医院后续发展的医务人员的培养问题,给与政策性扶持,切实解决引进人员的障碍,如事业编制、工资待遇、购房补贴等政策性待遇,使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注用得上。
3、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在保证其公益性质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其医务人员和设备、设施问题,使其真正成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加大对医疗服务事业的投入,使其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和处置突发卫生事件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切实落实好非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相关政策的问题,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的相关政策规定,对非公立非营利医疗机构给予投资和补助,解决其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发展学科、公共卫生服务等经费上的投资或补贴,以及由政策原因造成的经营性亏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人才市场的调研报告》,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人才市场调研报告2
前不久,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奋斗目标,这为我们更好更快地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刚刚结束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重点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的特殊扶持政策,这为我们实现新的跨越提供了条件和增强了信心。宿迁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工业化进程上的落后,因此,宿迁自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工业突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方略,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作为首要工作任务,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这一工作重心开展。新时期人事部门要想实现更大突破,就必须围绕这一中心,转变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工作运行机制,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任务。
一、更新观念,逐步树立适应企业需求的服务意识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探索如何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的问题,必须按照市场的原则、顺应市场的规律、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在为企业提供服务中,要树立落实三种意识。
一是责任意识。立足新时期发展要求,摒弃传统的人事部门只对机关事业单位服务的狭隘意识,树立大人事、大人才观念,把人事人才工作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想、去定位、去把握。宿迁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工业和第三产业上的落后。因此,人事部门要把为企业服务作为人事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将服务意识、服务思想变成自觉地行动,积极为企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比如,杨树和花木产业是宿迁的传统产业,今后,要积极为这两个产业提供人才、智力服务,使传统产业成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二是效益意识。效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为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服务中,要以能否促进企业产生效益作为是否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标尺。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事,我们就做,反之则不做。20xx年,我们为苏华达玻璃有限公司引进了德国公司,成功邀请了德国专家到我市苏华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解决技术难题,对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微调配料成份降低硫污染等问题进行了调整,使玻璃板内的微气泡数量由每平方40~50个降至10个左右,建筑级以上比率提高了个百分点,有效地提高了玻璃质量,使企业看到了人事人才服务工作的成效,从而赢得了他们的信任。通过此例可以看出,企业人事人才服务一定要以促进企业产业效益为基本准则,做到“帮忙不添乱,服务出效益”
三是竞争意识。企业是一个广阔的市场,目前,各类市场中介很多,企业选择的范围较广。对于人事部门来说,要想去服务企业这个市场,就必须主动去占领这个市场。而要想去占领这个市场,就必须要有竞争意识,寻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追求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近年来,我们先后实施了定点联系企业制度,采取订单式服务、一站式服务等方式,积极开展企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业务,逐步赢得了企业的信任。今后,要再接再厉,在这方面继续下大功夫,为做好企业人事人才服务工作争得了主动权。
二、落实措施,积极开展满足企业发展的服务项目
根据企业发展要求,我们要从人事人才工作职能出发,从搭建政策平台、人才智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等方面入手,努力为企业提供务实服务。
1.加大企业人才智力开发力度。一是多渠道为企业引进人才。要通过定期举办企业专场人才交流会、周六人才集市等活动,为企业引才提供便利。要进一步完善宿迁人才网企业引才专栏,根据企业需求及时组团外出招聘,积极为企业引进人才。二是多形式为企业培养人才。要将企业人才纳入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大力实施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通过与省内外高校合作举办企业经营管理高研班、利用专家来宿开展知识讲座等形式,对我市企业家进行培训。对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要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举办高研班、组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组织的“百万科技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百名教授育英才”活动,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素质。三是多方面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内外智力支持,加大引智政策宣传,引导、帮助企业申报智力需求,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申报“六大人才高峰”项目中重点向企业倾斜,确保企业申报率不低于60。组织落实省人事厅组织的“百名专家兴百企”计划,组织企业申报技术难题。
2.致力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首先,要将“专项事业编制”人才派遣向企业扩展。“专项事业编制”是降低欠发达地区引才门槛,解决企业引才难、留才难问题的重要探索,今后要向企业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向企业阐明采用这种方式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积极引导企业利用人才派遣制度引进人才。其次,畅通企业服务“绿色通道”。要实施定点联系企业制度,深入开展“走访百家企业,服务千名人才”活动,宣传服务政策,调查服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把人事人才服务送上门,实行对企业的“零距离、无障碍”服务。再次,建立企业人才信息服务体系。每季度定期发布全市企业人才需求目录和市场行情分析,为民营企业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提供服务。以淮海人才评价中心为依托,为企业提供科学规范的人才测评服务。针对社会技能人才较为缺乏的现状,我们还将建立启动“企业技能人才预警机制”,为企业尽早引进、培养自身所需人才提供及时、准确信息。
3.进一步创优企业人才环境。做好企业人才优秀专家推荐选拔表彰工作。要将各类专家选拔向企业倾斜,确保推荐企业人才享受政府特贴人选、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数占推荐总数的比例。在市级优秀专家评选、市“135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选拔中,向企业人才倾斜。大力宣传表彰企业人才的先进事迹,苏北引进急需人才专项资金补助要重点面向企业工作人才。要联合劳动保障部门定期评选表彰企业技能人才标兵。加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要认真做好《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函》中提出的六条具体服务措施,积极为企业技术人员评审专业技术职称,发挥职称评审的激励作用,为企业资质升级创造条件。完善人事代理服务。要为企业人才提供组织挂靠、档案保管、职称申报、缴纳保险等一整套服务,发挥政府所属人才市场公益性功能,减免收取企业人事代理费用。
三、形成合力,建立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的服务机制
在开展企业人事人才服务工作中,要立足宿迁企业发展现状和人事人才实际需求,采取部门齐动、上下联动、双向互动工作机制,形成服务企业的合力。一是建立部门齐动的工作机制。要积极主动地与组织部门沟通,与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协调,发挥为企业服务的部门连动效应。二是建立市、县(区)人事部门上下联动机制。在为企业提供服务中,对于省人事厅组织的各项人才服务,重点向企业倾斜。联合县(区)人事部门一起,开展企业人才招聘会,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省、市、县(区)联动的服务机制。三是建立人事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机制。通过与企业建立联系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将企业人事人才需求信息与人事部门的人才供给信息与服务措施实现互动。通过加强企业人事人才服务,赢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逐步形成企业有人事人才需求主动找人事部门,人事部门主动为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服务的良性互动机制。
企业是各级各类人才的载体,是新时期人事部门服务的重要对象。人事部门要抢抓发展机遇,就必须围绕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在企业人事人才服务上做文章,加大力度,创新方式,拓展内容,不断开创企业人事人才服务新局面,在实现人事人才工作大突破中,为宿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人事部门更大贡献。
人才市场调研报告3
为加强全市粮食系统人才建设,促进粮食经济发展,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日前,我局对全市粮食行业人才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及有关建议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至20xx年底,全市粮食行业现有机构总数142个,其中行政单位5个,事业单位8个,粮食企业129个。全市粮食系统人员总数3294人,其中中共党员人数641人,占%,女性职工824人,占%,少数民族职工78人,占%。
(一)从职位分类看:公务员71人,占%;企业管理人员36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342人,占%;工人2520人,占%,其中技术工人663人(其中,中级工以上人员为398人),占%,普通工人1857人占%。
(二)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人员1003人,占%;36—45岁人员1375人,占%;46—54岁人员863人,占%;55岁及以上人员53人,占%。
(三)从知识层次看:研究生学历2人,占%;大学本科学历80人,占%;大学专科学历250人,占%;中专、高中学历2354人,占%;初中及以下学历608人,占%。
(四)从人才培训情况看:粮食购销市场化以来,各级粮食部门通过大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精简了企业人员,加大了企业人才管理的力度,并克服资金困难,在人才培训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投入。20xx年,全市粮食系统组织参加培训371人次。培训知识类型,主要为企事业管理人员培训,特殊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等;培训渠道,主要是通过粮食系统教育培训机构(353人次,占%),其他渠道为党校和行政院校。
二、存在问题
(一)知识层次偏低。全系统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比例仅为%,而在系统主体单位粮食经营企业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比例仅为%,且有相当比例的学历不是第一学历,为从业后通过函授或其他途径取得,所学专业中,真正系统的学习经济管理、粮食工程等专业的偏少,学习信息技术、工商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
(二)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全市粮食系统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以36—54岁人员为主,占%,而45岁以上人员47人,占%,35岁以下人员明显偏少。
(三)人才使用环境亟需改善。由于当前粮食系统处于比较困难阶段,人才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是引进人才难。多数粮食企业的处境是求生存阶段,在市场竞争中如履薄冰,真正的人才不愿到粮食企业工作。2是留住人才难。企业内部各项机制不完善,也难以为人才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即使引进人才,由于待遇及企业环境等原因,也难以留住人才。3是培养人才难。企业历史负担沉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经济效益差,近2年虽略有好转,但企业难以在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投入到位,培养自有人才存在困难。
三、关于加快粮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人才走进企业。xx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要实现向农业强市的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副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目前xx市粮食加工业已成为皖西北粮食加工集散地,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企业亟需引进人才开展自主研发,实现产品升级。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树立以工作业绩用人的导向,出台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引进人才,人才走进企业。如可结合全民创业,进一步出台干部到企业挂职,帮助企业发展的措施;对应届毕业大学生,可参照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的优惠政策,出台应届毕业大学生到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包括其他类型民营企业)工作的,可享受同等优惠待遇等。
(二)企业应为人才发挥作用,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企业应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政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为人才提供好的企业环境。首先要为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使人才能够人尽其才;其次要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使真正有能力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人才,能够通过工作实绩,走上管理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要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才,要给以一定的物质激励。企业只有积极创造条件,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三)要加大人才队伍的培训力度。要在全行业,尤其是各级粮食企业负责人中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推进人才兴粮战略,逐步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积极提高广大职工队伍素质,尤其要重点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法人的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也要加大特殊工种技术培训力度,使之不断更新、充实知识,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四)要进一步优化机关公务员队伍。要通过交流、公开招考等办法,补充年轻公务员,切实改变当前公务员队伍中人员年龄偏大的矛盾;要通过轮岗、挂职等措施,积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要结合效能建设,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增强机关干部的压力感、责任感,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形成人人干事业,人人谋发展的氛围,从而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业务过硬、充满生机的公务员队伍。
人才市场调查报告4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国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以优厚的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加紧吸引人才,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争夺人才的重要战场,而且现在有急剧蔓延到欠发达地区的倾向,这对我们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从国内看,我国加入WTO后,人才问题引起各地普遍重视,从欠发达地区看,人才资源特别是高中级人才和专门人才的大量外流,以及现有人才的年龄老化、素质滑坡,已使传统的人才优势逐步丧失,而新的人才优势尚未培育起来,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作为欠发达地区,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如果不加大力度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工作,那么,在当今和未来的竞争中,我们就将处处被动挨打,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一定要在人才问题上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充分认识人才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人才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上来研究和部署。
长期看来,虽然中国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进程已展开,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人才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户籍制度的制约。因为现行的户籍制度,很多毕业的大学生考虑到落实户口,很多人不愿意到私营企业里找自己合适的工作,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落户仍然受到严格限制,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人才的跨地域流动,成为影响人才要素市场的重要因素。
二、人事档案制度改革的滞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单一的国有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不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并存的新形势;现行的“人档分离,收费管理”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不符合建立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的需求;而且传统人事档案的采集利用制度也不符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三、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但是由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辞退、辞职的暂行规定与公务员辞职、辞退的暂行规定的不完善之处,影响了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人员的出口,造成了想出去的人出不去,不胜任的人该走却走不了的局面,这些都导致了人才市场供需主体难以完全到位,人才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市场供求、价格、竞争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四、人才市场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就全国范围而言,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起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活动的执法检查制度,未对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活动实行日常即时性的监督管理,人才市场的就业歧视、职业安全、权益保护问题突出,影响了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相关内容得知,我国人才总量每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专业技术人才至少缺1746万报告统计分析表明,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从年均增长速度方面考察,1978年至,人才总量的增长速度年均为%,实际经济总量GDP的增长速度年均为%,经济增长对人才总量增长的弹性系数为,即人才总量每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
特别在假日期间,人才网站的招聘活动却热火朝天。长假正好成为那些准备跳槽者的绝好机会,不仅可以事先在网上搜寻好“东家”,还能在网上学习应聘、面试的技巧,既省却了奔波之苦,又能获得许多免费学习的机会。八方人才等人才网站在假期中均安排了不同类型的网上招聘活动。
此次人才市场走势有三个特点:
一、招聘单位和求职人数大幅增加。上周进场招聘单位是948个,进场求职人数达45868人,仅10月8日和9日平均进场人数就在万人以上,招聘单位和进场人数分别比前周增长64·9%和40·2%。
二、招聘岗位超过1·8万。上周到深圳人才大市场投放的招聘位岗位有18169个,比前周增加98·8%,是市场同期投放招聘岗位较多的一周。但招聘岗位需求有所侧重,各岗位需求增加的幅度也不一样。需求量比较大的岗位是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工程等岗位。
三、高科技和经济类专业受青睐。在众多的招聘专业中最受欢迎的专业是电子专业,占岗位需求的48%,比前一周增加22%。其次是经济管理岗位,此岗位需求量也比较大,占岗位需求的20%。
在人才市场,你也许会听到:“找工作,我痛苦!”的呻吟,但事事兴衰沉浮,喜忧参半。作为我们大学生而言,也是如履薄冰啊,根据自己的亲身社会实践,也结合现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是经济形势,我们青年要把丰富的只是武装自己,把自己融入于社会潮流,从而锻炼自己。
为了搞好人才队伍建设,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发人才资源。主要措施有:
一是制定了积极的人才政策。徐州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先后出台了40多项人才政策,尤其是“九五”以来,分别制定了《徐州市“九五”期间人才工程规划》、《徐州市**-**年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及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并建立了人才发展资金。各项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指导和保证了人才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积极搞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建市以来,人事部门共引进各类高层欢和急需人才 5000多名,引进国外智力70余项,通过各种形式培养高中等人才4000多名,并开展了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出国留学工作;近年开展的各类培训达3万人次。
三是加强了人才市场建设。 现初步形成了以市县(区)人事部门为主,行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为辅的人才市场体系。市场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以来,到人才市场求职人数达 万人次;入场招聘单位2400家次,有5000多人通过人才市场实现了就业。
下一篇:培训学习总结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