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灵的故乡汇聚【优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写心灵的故乡汇聚【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写心灵的故乡【第一篇】

我的老家在杨凌,十八岁离开故乡,至今三十余年。常常在梦中,我又回到故乡,一切还是那么亲切而美好,当梦醒后,却索然无味,很是伤怀。我想,我是思念故乡了。

当我风尘仆仆地回到故乡,一切又令我那么失望。站在生我养我的故土,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流落外乡的陌生人,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故乡,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没有了我童年的记忆。

在我离开家乡前,全家人居住的那个土坯房如今已没了踪影,整个村庄变成了一座座楼房。我曾经走过的那些飞舞着彩蝶、开着各色野花的泥土小路,如今被青黑色的柏油路面所覆盖,再也闻不到儿时的芳香。

街面上,儿时的牛拉车、马拉车消失了,就连农家人最为便捷的人力架子车也难觅踪迹,换成了一辆辆豪华骄车和大型运输车排着黑色的尾气疾驶而过。路两边的农田,被水泥砌成了一个个圈起来的园子。里面到底是何面目,门口站着的保安说,外人不得入内。看那个园子的大门修建得高大辉煌,门牌上写着:农家乐、果园、花圃、蔬菜基地、育苗基地等等。

转了一个上午,我竟迷失在故乡的巷道里找不到回家的路,幸好遇到了发小杨红选。我说:“带我去看看儿时走过的上学路,再看一眼儿时的校园。”他一脸不屑地说:“儿时上学的路早就建成了楼房,学校也搬迁了,你看那干啥。”

这么大还从未买过如此多的花炮,心想侄儿看到一定会高兴得跳起来。付了钱准备离开,侄儿却来了,看了一眼花炮说,就这么一点,我再买些。于是,侄儿又买了一些,我连忙去付钱,却被侄儿拦住。那一刻,我感觉很尴尬,并意识到自己彻底成了一个回到家乡的陌生人,已经容纳不到家乡人的圈子里了。

去发小家串门,刚坐在院落的凳子上,发小的妻子出来对丈夫说:“勋,家里怎么没买过年用的羊肉呀,多买点羊肉回来。”发小没有理我,自顾自的出门了,我悻悻地回到家。母亲跟我说,如今农家人都不串门,门对门都不知道别人家里有几口人。

儿时的友谊没了,交流的话题没了,我甚至连个能说话聊天的人都找不到。抬头望望蔚蓝的天空,依然有漂泊的白云,和煦的微风依然从脸上拂过,这一切仿佛又是那么亲切。

我说,故乡变了,变得我找不到儿时的影子。母亲说,你也变了,变得包容不下变化了的故乡。我恍然大悟,家乡是变了,可我也变得世故了。原来,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只是留存童年心灵里那纯真的记忆。

一、怀念马车。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可以说我童年最为深刻的记忆算是马房了,因为父亲是生产队马的饲养员,儿时跟着父亲经常在马房里玩,有时夜里还睡在马房的大土炕上过夜。

生产队的马房里有马也有骡子和驴。马算是最有灵性的,而且很有趣。在夜里,马不睡觉,一直站立着。父亲说,如果哪匹马要躺下了,那么这匹马就病得无药可救了,只要马有一丝力气,绝对不会躺下。每个夜里,父亲都要给马槽里添三四次食料,保证马在夜里吃饱,第二天有体力驾着马车跑运输或拉着犁去耕地。

每天清晨,父亲会将每一匹马牵出马房拴在木桩上。等不了多久,就会有农民牵着它们去拉车或去犁地。有趣的是,每一匹马只要出得大门,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躺下身子四脚朝天就地打几个滚,然后站起来,嘶鸣两声后又伸个懒腰。父亲说,这是马在舒展筋骨活动身体,为后面的体力劳动热身呢。

在那个年代,农村没有公路,看不到汽车,农用拖拉机一个公社也仅有一辆,平日里根本忙不过来,犁地和运输,还是要靠马来完成。可以说,马就是农家人的命根子。

早上太阳刚刚露出个笑脸,驾马车的车夫会牵着最高大的四匹马和一匹骡子去拉马车。因为骡子比马身材略高大些,而且力气足,加之脾气温顺,所以放在最中间让骡子驾辕。马车的前进、后退以及转弯,车夫用鞭子指挥着这匹骡子控制方向。其他四匹马,只负责出力气拉就行。

那时马车的用处是非常广泛的,农民给田地里上的大都是猪圈里的土粪,高坡地人力很难将土粪拉运上去,就得用马车拉。每年收获的粮食以及秸秆也要用马车拉,去十多公里的县城交公粮依然要用马车拉,从县城里购回化肥也要用马车拉,等等。可以说,马车是农家人离不开的大型运输工具。

农家人最早用的马车是硬轮车。所谓硬轮车,就是整个车身包括车的左右两个轮子全部是用硬木头做的。在我小时候村里还有几辆硬轮车,后来就换成了胶轮车。胶轮车的两个车轮是橡胶轮胎,而且还要经常给内胎打气。父亲说,这种硬轮马车马拉着很吃力,而且走起来车身很不稳,摇摇晃晃,没有胶轮车走起来平稳和省力。

硬轮马车和胶轮马车的形状大小一致,而且车身都是木头做的,车厢长约有三米,车辕长两米,车厢宽两米。车厢下方的正中间位置有一根轮轴,左右各安一个车轮。这就是马车。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农村包产到户,这让农村人的生活迅速富裕起来。拖拉机、汽车在农家已是寻常之物。农业机械的大量涌入,马车便淡出了农家人的视线。

虽然马拉车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是我至今怀念那个时代。每当我看到街头拥堵的车辆和排放出的黑色尾气时,我便想,什么时候能够让我再听到屋后传来那“隔得、隔得”亲切而清脆的马蹄声。

二、怀念竹篮。

在我儿时记忆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竹篮,人们不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去医院看病人,都会将礼品装在竹篮里提着去。

北方不生长竹子,竹篮都是从南方贩运过来的,北方人对竹篮看得格外珍贵,一个竹篮要用几代人。那时的竹篮做工非常精细,竹篮的提手上甚至还雕刻着花鸟及人物图案。竹篮形状各异,有元宝篮、四角篮,最常见的是一种长方形的由几层叠合在一起的篮子。

我家的竹篮,就是这种长方形的。听母亲说,她嫁给父亲后第一次回娘家,她的婆婆将回娘家的礼物就装在这个竹篮里,婆婆对她说,爱惜竹篮,轻取轻放,这个竹篮可是她婆婆的婆婆传下来的。母亲说,到了我见到这个竹篮时,它已经用了近百年了。

其实,那时各家各户用的竹篮都是有了年代的。由于时间久远,好多竹篮漆得锃亮,但朱色外表已开始剥落,包角的铜皮也蒙上一层铜绿。不论怎样,只要竹篮破了修补后还能使用,都会去修补,轻易是不会被人丢弃的。

竹篮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通风透气,装上食品能够存放较长时间不会霉烂。如果在竹篮里装上桃子、杏子、葡萄、西红柿、鸡蛋等怕挤压的食品,只要摆放整齐,不论你走多远的路,都不会被挤烂。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超市里买任何礼品,都有了色彩鲜艳的豪华包装盒,盒上印有精美的`图案,有的甚至还将价格印刷在包装盒的明显位置。即便是去普通的菜市场或早市买点家常蔬菜,商家也会给你一个一次性塑料袋。于是,竹篮被彻底淘汰了。

说实话,我曾讨厌将礼品装在豪华包装盒里,不是因为它浪费,而是因为我第一次提着它就遭遇了尴尬。那年我十七岁,去一个远房亲戚家,母亲交给我一个巨大的红色礼盒,起初提着它我还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很有面子,可当我将礼盒提到亲戚家时,却看到其他客人提的礼盒比我的更洋气更大方,而且上面印着的价格高出我提的礼盒价格的两倍还要多。于是,我脸红心跳,感觉自己一下子矮了许多。

如今,我们生活中早已习惯了包装盒和一次性塑料袋,觉得确实很方便,空着手出门,想买什么,礼品就装在包装盒里。买水果蔬菜类虽然没有包装盒,但卖家会随手装进一次性塑料袋里。这些看似方便,却也常常给我们带来尴尬。包装盒里的礼品,很少有人去享用,而是东家提着走西家,西家提着走南家,南家再提着走到东家,成了一次完美的礼品旅行。有时,礼盒里的食品变质了,也不易被人发现。再说说一次性塑料袋吧,如果将熟透了的桃子、杏子等怕挤压的物品装进塑料袋,恐怕提着走不了多远的路,就会被挤破。

至今,我依然怀念竹篮时代。竹篮虽然笨重,但却环保,提着它购物或走亲访友,让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感,更分不出贫穷贵贱,最可贵的是,竹篮装上物品不易坏。

三、戥秤匠和木杆秤。

秤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我们看到的秤大都是台秤、托盘秤、电子秤,已经很难见到木杆秤。

木杆秤在我国历史上可谓发展久远,据史书记载,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各地均有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秤的度量衡标准统一为十六两为一斤。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秤统一改为十两为一市斤。进入上世纪90年代,秤又取消市制单位,改为公斤制,二市斤为一公斤。

在我儿时,不论是走街叫卖的商贩,还是国营商店里,看到的都是木杆秤。我还记得国营商店卖盐专柜前,是将木杆秤的提手环用绳索绑在房梁上,遇有人来买盐,售货员一手给秤盘添盐一手拨弄秤砣,看起来很是繁琐。

在那个年代,经常能够听到走街串巷戥秤匠的吆喝声:“戥秤了,谁家戥秤呀。”戥秤匠一般挑着担子,担子里放着不同长度的秤杆以及戥秤用的秤砣、秤钩、提手环等配件。

制作木杆秤可是一门精细的手艺活,工序多,道道工序都需要精细,稍有不慎,制作出来的秤就会出现偏差。

木杆秤一般由秤杆、秤钩、提手环以及秤砣组成。秤钩和秤砣一般都是从铁匠铺里拿来现成的。戥秤匠主要是制作秤杆。秤杆的选材要用纹路细腻且木质坚硬的木材,大都选用栎木或红木。

据戥秤匠说,木头采回来后,要晾晒一年,等木材彻底干燥后,用刨刀将杆身刨圆,再用碱水浸泡后晾放几天,再用磨刀石打磨,然后在头尾套上铜皮套,至此木杆秤才成雏形。

戥秤匠带着制作出来的杆子走街串巷时,遇有哪户人家需要制作一杆秤时,会根据所需秤称量的大小来选择适合的秤杆。

木杆秤一般按照称量的大小可分为大秤、中秤和小秤。大秤可称重50公斤,杆长2米左右;中秤可称重30公斤,杆长米左右;小秤可称重15公斤,杆长米左右。

最难的是戥秤星,先用步弓按标准在秤杆上等分距离进行标记,然后在标记上用手工小木钻子锤洞。锤好洞眼,用细铁丝栽进约两毫米后用刀子将铁丝割断,然后敲打几下,以固定秤星。

全部秤星戥好后,再进行校正无误后,一支木杆秤就算完成了。

写心灵的故乡【第二篇】

故乡征文。

许多时候,我会把自己遗落在别处。只是当清凉的月光照进梦里的时候,依然会有温暖的意象漫上心头。那温暖的一抹一定与家乡、与童年有关。

家乡很平常,就像月光照过的每一个地方。在一望无际的平原,家乡是散落在一条无名小河边的村庄,村子不大,平凡得如同天幕上任意一颗星子。这个河汊上的村庄曾经因为河流的冲刷而有些低矮。但是在家乡度过的童年时光里,我并没有觉得她任何的矮小平常,我们一样在低矮的地平线上望星空,天空还因为高远而更加澄明了一般。正是在那片养育了我童年的土地上,我学会了憧憬纯净而高的天空,敬重那些平凡而有尊严的生命,珍视炊烟里的温暖和矮过屋檐的幸福。

童年记忆里浸润了太多的月光。

无数次躺进窗边的月光里,乡间安宁的夜是蛐蛐、青蛙、娃娃鱼和蝉的,偶尔还有各家的鸡鸭牲畜发出来的音响。这种时候,一切声音都沾了露水,湿湿地慵懒,惺忪了眼一般。如果是霜雪过后的时刻,连鸟鹊的叫声都是亮晶晶的。于是,无数个想象放飞出去,传说混淆了童话,神话和现实分不清家。这一切又似乎全都因了月亮:在云里藏猫猫的月亮,在水里照镜子的月亮。上弦月、下弦月,满月……每一种形态里都装了各种式样的故事和等待,伴着童年,伴着梦的月亮。

那样的月夜,会有多少诗歌埋进心里等待发芽?

记得是小学的最后一年,家里的老房子要拆了,怎么也想不通,那么高大的老房子为什么要拆掉?那些细鳞一样的`青青瓦片在月光里就是水墨画一样弯弯曲曲的线条,像河流的水纹。粗粗的房梁,雕花的门和窗。大门楼上方的木雕就更精致,百年的风雨虫蛀多多少少侵蚀了它,可依然是秀眉一样让人觉得细腻清爽。那时候谁也想不到要在原貌上修缮,拆掉的老屋那么伤痛地留在我少年的心上。后来,我趁着月光把拆下来的门楣雕花偷偷藏在了房间隐蔽处。可是那藏品依然没能逃脱被毁的命运。那以后好多个夜晚,仿佛我的月亮里有了小小的灰影,不知道月亮会不会因此老掉。现在想来,少年的清愁在回忆里也像月影般朦胧而美了。

月光下捉迷藏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童年时大都有过的经历,那是何等单纯的快乐!用围巾或者一根红领巾蒙上了眼睛,等到规定时间一到,先是屏了气息听动静,然后仔仔细细地探寻每一个最隐蔽的墙角、草堆间隙,一不留意,那个要找的人却从大树的影子里“哧溜”闪出,再也憋不住声响,于是跑的人嘻嘻哈哈得意地笑着跑,追的人毫不放弃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紧跟着追,()只要还没回到规定的那个“家”,就要继续……如此反复一轮轮进行,非要等到家长们无数次喊着回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这等简单的游戏里没有现在电子游戏里的抢滩登陆,没有血腥的枪战,没有穿越火线的残酷激烈,可是哪一个孩子会因此而厌倦!奔跑中炼壮了身体,也练就了智慧和耐力。从咿呀学语时我们就已经懂得了这种可以换来快乐的藏匿和找寻。简简单单的游戏,对应着苍穹中的阴晴圆缺,也对应着不断探寻中的人生。回望的那一刻,心里再一次印上了月光下小小的光亮的影子,清辉再一次沐浴着滞重的灵魂。我知道自己永远也走不出这心的家园。

在尘世间度过半生,身上早已是尘埃遍布。可依然会在或喜或悲的泪光里仰望那一轮清月。我尘世的家乡早已改变了模样,可心的家乡依然铺满任我飞翔的月光。满架的书,爱不释手的诗卷,气韵袅袅的一杯清茶……让自己局促于安静的一角,静看浮华的机运流云般离去。我知道,这是月光里的家乡赋予我的,童真、拙稚,却也恬然、安适。

夜深了,月光里的家乡依然清雅、淡定,却弥足温暖。

写心灵的故乡【第三篇】

有人喜爱春天,有人热爱秋天,我却偏爱冬天,尤其是家乡的冬天。北方的冬天太冷,不能到户外尽情玩耍,而南方的冬天又太暖,见不到一点雪花。只有家乡的冬天,既能见到阳光,又能看到雪景,这才是我想要的冬天!

在寒冷的冬天,路上的行人都穿着厚厚的衣服,围着围巾,带着棉帽,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早上,起雾了,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看不见远处的房子和行人,汽车都开着灯光,车尾处一闪一闪的。夜晚,遥望着醒目的天空,数着满天的繁星,就像汽车尾灯一样闪闪发亮。

在这样的冬日,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多美呀!

我爱冬天,我爱家乡的冬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写心灵的故乡【第四篇】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是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心灵的故乡,每每是曾经得到学术滋养与人生启迪的母校。大学情结植根于心,永远是一个挥不去、抹不去的记忆。

大学虽然不是花园,但是蜂拥般的中学生,朝圣一般膝行,向着心中的麦加。然而只有坚韧的慧者,才能实现夙愿。当他们修成正果般走出大学校门时,已不再蜂拥,蓦然回首庄容默语:母校,我永远的心灵的故乡!

告别母校的学子,内心深处都有一方隐秘的精神源泉,永不干涸;脑海纵深都有一根定海神针,镇着思想关隘。支撑他在现实里正确思考生活,特别是在世事纷扰之际。

在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也是各个微小因素运动的最后结合。

生存第一,没有生存就没有发展,没有生存就没有未来。真理朴素。

我怀着深深的眷念,重回诗意葱茏的校园。心怦怦然,往日的记忆复苏。可哪里去寻找我的昨日和我的学友?哪里去追回那逝去的时光?我真想在这里好好痛哭一场!我真想在这里好好忏悔一场!我真想在这里好好沉思一场!

我曾用美丽的诗行抒情校园,我曾用眷恋的校园抒情诗行。校园充盈诗意与青春,小路爬过弯弯曲曲的.心事,蝉声和树影,一起撒落在我年华和生命的夏季。

鲜血和历史,在我捧读的书册中,猩红地滴落,浸润了我的情感。抗日的壮士,只要祖国不要生命,一个个夕阳般悲壮地倒成了僵冷,血光扑闪着我的泪光,抗日的旗帜飘着民族的血腥。我辈不会忘!

岁月在书本上奔流,潺潺的脚步和韧性的手臂,镂空了冬,镂空了春秋,我日日像读着忧伤的小诗,读着寥寥可数的夏日黄昏。

母校啊,我永远的心灵的故乡,永远惠我人文关怀!

写心灵的故乡【第五篇】

我的家乡在美丽富饶的萧山。来到萧山,不得不提我最爱的湘湖。

湘湖,风景如画,幽静迷人,湖面很大,一眼望去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偶尔有水鸟经过,蜻蜓点水,正如一位羞涩的姑娘,时不时宛然一笑。湘湖四周群山环绕,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倒映在湘湖里显得更加安静和翠绿。

远看湘湖,那长长的湘堤越堤横卧在湘湖湖面之上,那古色古香的石拱桥、亭阁楼台,还有远处的湘湖城山之颠的越王城遗址,把历史推前了2500多年,见证了当年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风云。

徒步走在湘湖周围的林荫小道,无论你有多么的烦恼,多么的不快,听着林间的小鸟叽叽喳喳,看着鱼儿不时地从湖面蹦出来,迎面吹着暖暖的风,闻着风中夹带泥土的气息,你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心中只有那份宁静和快乐!

湘湖,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湘湖!

写心灵的故乡【第六篇】

今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寒冷,阴雨天多,很少能看到日出。可是今天,当我爬上故乡的山顶,在被白雪覆盖的世界里,亲眼目睹了这种奇观,那时我的感受简直无法诉说。

早上六点,天没亮我就起床了。天空还是一片浅蓝。爬上屋后的山顶,周围是一片积雪,我驻足东望。这时,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它的范围慢慢扩大。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我又一次望了一下东边的日出,看了看故乡的房屋,房屋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突然,一种灵动在胸中涌起,我在故乡的山头,在阳光和冰雪的世界里潸然泪下了。我发誓:为了贫困的故乡,我要好好学习,让故乡的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婶婶以及小伙伴们的生活像日出这般美丽!

写心灵的故乡【第七篇】

新鲜空气,绿树红花像是只存在于那名叫“乡村”的地方。到处是用钢筋与混凝土建造出的“现代化”,空气中充斥着紧张与繁忙,人们的脚步总是飞快……。这就是城市。

然而这样的地方却是很多人的向往-那些最纯朴的人啊!他们所知道的只有城市的发达与便利,熟不知这儿并没有肥沃的心灵牧场。

很多人在城市中迷失自我,任心灵在城市黑暗的一面流放。他们的知觉已麻木,心已无坚不摧,眼泪被他们认为是懦弱的表现,他们或许早已成为利益所操纵的躯壳。

有的人学会了不用付出而获得想要的种种。他们学会了把手伸向他人,伸向那些体态臃肿荷包满满的人,这个动作或许是偷或许是乞讨。

这样的人都是可怜的。当他们大胆地偷时,魔鬼则大胆地偷走了他们的良知。无论是真乞丐或是假乞丐,他们也都是可怜的,因为当他们把手伸向人们时,他们的心灵都已成为真正的乞丐。

去偷的,去乞讨的是如此可怜,那么那些被偷,被人眼巴巴的乞求的人又是怎样的呢?

前几年,大街上突然出现一种令人苦恼的孩子。他们会死死的抱住你的腿,然后眼巴巴地望着你。有次在我仓皇逃避时看见一位“绅土”竟不顾形象地踹了那孩子一脚,之后便扬长而去,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他那“绅士”的打扮特别刺眼。

这些人连人最基本的同情都没了,他们的心灵是走进哪个迷宫了呢?其实他们是可怕的。

怎样才能让人找回迷失的方向呢?

其实人们只要坚持就能在向阳的地方找到让心灵回归故乡的方向。

停止在黑暗底部无边的流放,让心灵向着阳光的方向回到属于自己的故乡。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写心灵的故乡【第八篇】

现代社会的发展,数字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开阔了视野,却也产生了更多的欲望,人们追求利益、物质,不断想要攀登到更高处。而这过程中,人们与自己的初心渐行渐远,于是人们又开始悲春伤秋,叹息良辰美景虚设。可是他们又何曾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荡?不断地追求高度,却忘记了宽度的拓展,导致根基不稳,结局终是轰然塌陷;涉猎于各个领域,却在任何方面都无所建树,不甚悲乎!

反观那些能够淡泊于世、不为高度所困的人,大多能达其所欲。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就是这样的人,无数个夜晚的冥思苦想,甚至深居避世,只为潜心研究,最终证明出了庞加莱猜想。然而,当人们将镜头聚焦于他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淡出人们的视野。他拒绝了学术荣誉,因为他所追求的并不是高度,而是出于对数学的热爱,只想证明自己。他选择了继续深居避世的生活,潜心一志完成他所热爱的工作,他是意气虔诚的守护者,拒绝高度的大智者。

纳兰容若,从他降生在王府便注定了极不平凡的一生,可是他所追求的并不是名利。他享山珍海味,却思粗茶淡饭;他处红墙绿瓦,却慕竹篱茅舍,他始终保持淡泊心境,一首《饮水词》更是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感动。他在人群中享受着天真,坚守心灵的纯粹,在诗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生的意义不只是在高处才能得以显现。孔子在杏坛讲学,李时珍在山间品药,苏格拉底在闹市讨论,他们都不处于让世人仰望、难以企及的高度,却能名垂青史,原因是他们都在既有的高度避免了倾轧,释放了精彩。

攀高,是对自身的超越,而非欲望的化身,邪恶的附丽。前者指向光明,后者则通往万劫不复的深渊。一味地追逐高度会让人遗失初心,在有限的高度将生命绽放到极致才应是我们的追求。寻找心灵的南山,停下追名逐利的脚步,如杨绛先生所说,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35 2242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