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调研报告(通用8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调研报告(通用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调研报告【第一篇】
村级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监督机制力度不够,在芦草沟村调研时,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纷纷提出,随着自然村的区划调整,小村变成了大村,干部职数减少,而工作职责和权力范围也有了相应的变化,而村级制度都没有跟上,诸如工作制度,生活制度上有些村就没有,工作就带很大的随意性,给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村划调整后,原有村民议事领导小组,村民代表监督小组等与现在的村域规范有不少的变动,而机构又没能及时调整,就谈不上监督的问题,制度的不健全,监督的不力,给个别村干部的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村个别干部工作效率不高,存在官僚作风,在调研时,群众代表反映在一些职能部门和涉农部门中,个别工作人员存在懒、散现象,对群众不够热情,对工作不够热心,对涉农工作不够深入,个别同志、个别部门存在门难进,话难说,脸难看,事难办,没有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工作效率不高,官僚作风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农村信息不够畅通,部分劳动力有置闲现象,村集体公益性事业建设缓慢,与百姓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后,孩子上学路远,且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给教育带来诸多不便因素,这是调研时,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机械化耕作的普及,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信息的不畅,导致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盲目外流,与此同时,农村出现了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加之学校的布局调整,教育资源得以整合,而农村的道路建设,都没有及地跟上,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在这次为期一周的调研中,所涉及的还有集镇规划,农村养老、医保等问题,为更好服务百姓,让我们的各项工作让群众满意,我们认为今后基层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都要按规矩办事,按制度办事,村级政权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让村干部有规可依,有制可行,始终有制度做保障,制度约束,在监督机制上,完善来自基层村民代表的监督和上层部门的监督。可采取定期述职和不定期检查制,及重大事情村民代表议事制和问责制,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现象的产生。
围绕农字,抓住实字,解决百姓难事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诚心务农,真心干实事,就能很好解决问题,新村规划结合农村实际,一旦方案定下来,只要农民拥护和需要就应立即实施,从实从快解决百姓所需,学校布局调整,给学生造成的不便,应加快村级道路的建设和个别偏远学校建设,加大地方的配套投入,使得百姓受益,乡镇要科学指导农民针对农作物秸秆还田,建沼气池,变废为宝,综合利用,针对农村文化活动单一,要加强村级文化中心的建设,挖掘民间艺术,加以传承和发扬,以达到自娱自乐的之目的。
只要想百姓,为百姓,就能帮百姓办实事。
这只是我们在主题教育中调研的一些浅见,希望多为百姓,为政府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调研报告【第二篇】
相当一部分人不清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职责职能,有人甚至认为综治部门是一个临时机构,个别地区对综治工作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怪现象。
说起社会上对综治工作的种种“怪现状”,贵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有些“心焦”。
他告诉记者,事实上,近些年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发挥了非比寻常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新路子。
崔亚东建议,国家应尽快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立法工作提上议事日程,通过立法,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体制创新,破解制约工作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综合治理是解决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提出的正确方针,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崔亚东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对社会治安很重视。1981年,中央政法委召开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五大城市治安座谈会,在会上提出:“搞好社会治安,必须各级党委来抓,全党动手,实行全面综合治理。”这次会议首次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个概念。
此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个字眼在一系列文件中频频出现。199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党的十四大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党的会议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进一步明确“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保持社会长期稳定。”
“党章和一系列文件多次强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尽快立法,从而推动综合治理更好地发挥作用。”崔亚东表示。
综治单位地位虚任务实亟需法律“撑腰”
近些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平安建设任重道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重在整治向重在建设转变,由侧重于治安领域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延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
“乡镇(街道)综治办现在不仅是一个组织、协调部门,而且已成为一个具有具体工作业务、不可替代的实战部门。”崔亚东告诉记者,目前,贵州省的乡镇(街道)综治办有十多项任务,任务比较实,但地位相对虚。
崔亚东举了一个例子,20xx年贵州省乡镇(街道)机构进行新一轮改革后,乡镇(街道)按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一、二、三类,一类乡镇(街道)设综治办,二类乡镇(街道)选设综治办,三类乡镇(街道)不设综治办。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综治部门尤其是基层综治人员少,队伍不稳定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各地对于重点解决乡镇(街道)的专职副主任和专职工作人员问题呼声较高。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贵州省1545个乡镇(街道)仅有477个乡镇(街道)配备了综治办副主任,全省平均每个乡镇(街道)综治干部仅人。
崔亚东认为,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编制序列中,计划生育、财政等岗位都有专门编制,而综治办没有落实专门编制,不能从组织上保证综治队伍的稳定。
综治经费缺口大立法需解决保障机制。
“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增加综治经费的投入,但从目前来看,治安防范经费、群防群治经费等缺口仍然较大。”崔亚东说。
中央多次强调,各地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贵州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四个五年规范及实施方案》规定:市(州、地)按人均不低于元的标准,县(区)按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尽管如此,据20xx年统计。贵州省仍有5个地(州)、24个县(区)没有列入财政预算,有的虽然纳入预算,但标准很低。
“我们现在85%的乡镇(街道)综治办没有配备电脑、传真机,95%以上的乡镇(街道)无交通工具。”崔亚东认为,这些都需要立法来解决群防群治的性质,活动方式,人力、财力、物力的保障机制。
“这么多年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完善,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有必要进行归纳总结,上升为法律规范。”崔亚东表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当从政策实施为主向法律实施为主转变,建议国家尽快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立法提上日程,通过立法破解制约综治工作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动综治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调研报告【第三篇】
基层工商所处于工商行政管理的前沿阵地的战略地位,在监管和维护经济秩序中起决定作用,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保护广大消费者利益,管理各类市场主体的主力军、生力军,是托起我们整个系统这个“金字塔”的一块奠基石,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战斗实体。基层基础建设是工商工作中基础性最强的一项建设,是整个工商机关的“窗口”建设。如果没有基层基础建设,工商机关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工商工作也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监管维权便无从谈起;只有基层基础建设搞好了,才能切实有效地承担起管理和维护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由此显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使工商基层基础建设在市场经济管理中的主力军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各级领导机关必须加以重视的。
近几年来,虽然各级工商机关在基层基础建设上做了不少努力,也花费了不少心血和精力,但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工商部门行政执法的需求相比,与发达地区工商部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当然,基层基础建设的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能解决的。
(一)就基层基础建设的硬件而言:一是办公场所基础建设标准不高,功能不全;二是装备设施陈旧,老化,不能满足工商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信息化建设的装备太少,不能适应拓展执法监管领域的需要。
(二)队伍建设问题。由于受传统体制影响,基层人员整体素质低下和结构不合理现象成为当今工商部门走不出去的怪圈。一是主要表现是文化层次低,专业人才极其匮乏。第一学历全日制的大学生凤毛麟角,在职后获得大学文凭的人数虽多,可实际水平教人实在不敢恭维,系统上下写不来,说不出,办不好的人可以说比比皆是。而我们对干部的持续教育培训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干代学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特别在当前市场监管领域范围扩大、监管手段措施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基层教育培训方法简单,内容单调,重形式、轻效果的培训教育弊端就格外突出和明显。二是年龄偏大,无论基层,还是整个系统呈现青黄不接,比例失衡现象严重。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工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导致执法水平低下,态度粗暴、蛮横,管理漏洞百出,丧失了服务与管理并重的执法宗旨。
(三)职能发挥问题。执法内容片面强调市场主体准入行为的把关,淡化培养、扶持、引导等管理服务内容。同时,强化收费、创收行为,只要缴费,一切条件都可以放宽。这种简单的、矛盾的管理方式一直是工商管理执法中难以逾越的鸿沟。另外,在保护名牌、商业欺诈、打击传销、治理商业贿赂、网络营销等工作中,缺少有效手段,辨假识假能力较差,假货长期泛滥,致使不法行为长期存在,从而形成社会对我们工商部门怨声载道,使我们有口难辩。
(四)人手不够的问题。按照《工商所管理条例》来要求,基层人手都不够。而基层所看起来机构不大,可工作量不小。又要执行上级机关的专项工作的开展、汇报总结,还要对自己辖区监管对象进行巡查、办案,还要协调当地党委、政府等相关单位的外部环境,包括地区精神文明、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党建工作、爱国卫生诸多工作全部落实到基层,使基层工作压力加大。
(五)办公经费问题。这个问题也是老生长谈的问题,也是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来我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就受地域限制,基层工商部门经费严重不足。虽然各级机关都在动脑筋,想办法,可按每个人头经费下拨的数额仍逐年递减,而工作量逐年递增。两费的收缴和经费的开销正好成倒置的“金字塔”,基层创收最多,花销却最少,头重脚轻。基层领导只好和地区各大企业周旋,讨好,以解燃油、招待、取暖、供电、通讯、网络维护等燃眉之急。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样一来,可想而知我们的公平、公正、严格执法在人情面前何从谈起。可以说,不论基层还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经费一天不解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力度、强度、广度必然会打个折扣。
首先,要不断提高认识,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一是认清基层基础建设是工商机关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本性建设,把基层基础建设当作我们工商工作永恒的主题,不受任何干扰,始终咬住不放、长抓不懈。二是认清基层基础建设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始终坚持中心工作依赖基础建设,基础建设为中心工作服务。正确把握整顿与发展的关系,科学安排服务于管理工作,做到寓管理于服务,寓服务与管理。三是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思想。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自觉剔出形式主义,扎扎实实地抓基层基础建设,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把基层基础建设纳入健康轨道,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
其次,要坚持战斗力标准,围绕最大限度挖掘和开发战斗力要素强化基础建设。提高战斗力的首要因素是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队伍素质。新的监管形势必将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特别是一线监管人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要实现责任区监管,要求干部个个能充当多面手、通才、全才。
客观上,基层工商机关的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不解决这个“瓶颈”,就会造成工商监管中更多的缺位、错位现象。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一要加强学习,着力加强思想道德、业务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二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靠实践积累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三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推行领导职位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聘制、一般干部的双向选择制,以切实增加竞争压力,保持队伍活力;四要加强如业务能手、执法办案等级等专业队伍的培养与利用;五要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基层工商所个体与整体的两个提高。在现有绩效目标考核办法的基础上,重点增加如何有效激发基层工商所实现职能转变的激励机制。总之,要采取一切措施提高工商干部队伍素质,为“小局大所、合理分工、科学监管”的有效实施提供根本保障。
再次,要坚持改革创新,使基层基础建设不断走向新的成长期。改革创新是基层基础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后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
一是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努力实现工商所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标准化。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发展趋势,宜从建构“大所”、“强所”的目标出发,进一步提高工商所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明确基层监管的职责任务、工作方式、力量配置、必要的办公设施建设、绩效考核、组织领导等等。按照监管实际与监管规律,宜把由“所”承担监管责任的相应事权下放或授权给“所”,如广告监管、商标监管、一般企业登记及对各类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等。同时,加强工商所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完善,逐步实现工商所工作的标准化。工商所干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怎么干,必须有明确的标准。从监管行为入手,要建立综合监管、分类管理标准化。比如,巡查中查什么,专项检查又查什么,查到后走什么程序,后续操作怎么进行等等,必须建立一套如重点热点行业监管流程、无照经营户监管流程、处罚监管流程、专项检查流程等规范;面对同一检查行为、同一检查结果,要建立统一的检查表式;制发相关法律文书时,应当有统一规范的格式和文字表述;从规范内务管理、队伍建设入手使基层建设标准化。可以适当建立对内流程、对外流程、队伍管理规范类流程等。如对内流程,可以建立信息发布流程、人员请假审核流程、通知转发提示流程、车辆使用管理流程等等。
二是创新系统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把“精局强所”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新形势要求工商系统以“以块为主、块线结合、综合监管、责任到人”的新理念来进行机构和岗位设置,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综合监管方法。要实现“强所”目标必须“精局”!首先,坚持效率优先,科学配置资源,从体制上落实“小局大所”,进一步优化工商所监管区域和布局,进一步“下沉”人力(包括职数)、物力、财力、权力。上级机关则应当改变按业务条线设置的机构格局,而以为“大所”提供全方位的有效服务为目标,进一步精简、整合机关部门,建议按“小局”要求仅设内部管理类综合服务科室、执法业务类综合服务科室(类似于大法制科)、行政指导业务类综合服务类科室和登记业务类窗口服务科室,确有必要的还可设置专业办案部门(类似于现在的经检队)。坚持以政策下倾为导向,实行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重点向基层倾斜,按照基层高于机关的原则,适当安排各类津补贴标准,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干部到基层工作。还可以参考以聘用文职人员为手段,将非执法岗位的编制有效置换出来,充实到基层一线。第二,坚持以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加快从体制上的“小局大所”向职能上的“精局强所”转变,使局机关真正从“大局”管理机关转变为“小局”服务机关、指导机关、协调机关。要切实建立起适应“大所”特点的内部运行机制,即“权随事走”的事权责任运行机制。做到有事就有权,有权就有责,权责统一,权责一致。应注意完善“市局决策、县(市)局执行、工商所落实”的三级管理体制。市局主要负责宏观决策和检查指导,县(市)局负责上传下达、贯彻执行,工商所则通过强化属地监管,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还要适应以12315的指挥中心为平台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基层的监管执法体系。根据三级职能定位,科学合理划分事权,切实下放职权,尽量取消或缩小因层级划分而对“所”带来的不应有的制约与束缚,扩大“所”的职能,提高“所”的效能。将系统内部当前的“漏斗式”条线管理状态优化为适应责任区监管模式的“树根状”体系。使“市局决策、县(市)局执行、工商所落实”的三级管理体制在实践中运转起来更加协调、高效。
总之,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的目标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各级机关、各个部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来完成。让我们在期待中前进,在前进中建设,在建设中强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调研报告【第四篇】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因利益调整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治安问题逐步增多,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下,本人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对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此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近年来,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党委和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综治委的指导下,紧紧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断推进“平安xx局”建设,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综治方针,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综治领导机构、综治办事机构与林场(所)社区协管站和社区管委会相结合的优势,努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为全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维护全局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初步形成了专群结合、齐抓共管,集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管理格局。具体措施是:以创建“平安xx局”活动为载体,从加强组织体系、管理体系、防范体系入手,把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和居民区防撬防盗作为工作重点,突出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两条主线,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二是社会治安的防范控制能力得到增强。近年来,因社会矛盾增多而导致治安问题的增多,局通过强化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群防群治活动,充分利用基层综治工作机构、社区协管站和群防群治队伍进行排查稳控,使治安形势有较大好转,群众安全感大大增强。三是大力加强校园安保和技防建设。在全国、全省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我局对拓宽警务工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重点人员和高危人员的管控、提高校园的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力量、加强校园技防设施投入六项工作进行了有效的落实。对校园技防建设工作中,我局党委政法委组织有关部门并请专业人员到全局5所中小学校实地进行了研究和测算,划定了监控区域,购置了先进的技防设备,在林业局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近15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校园技防建设。
通过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全局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虽然目前我局的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还相应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淡薄。一方面是个别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对综治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视综治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表现为综治责任追究制执行的不够好,影响了领导干部抓综治工作的责任意识。二是工作思路陈旧。个别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在抓综治工作上,创新精神不够,仍然沿袭过去的老办法、老套路,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创新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基层群防群治工作主观能动性不强。三是技防体系还不完善。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原因,技防覆盖面还不完善,特别是林场(所)、矿区、旅游景点的监控设施还没有与公安局达到同步联网。根据新时期防范工作的要求,技防设施覆盖网络还需进一步增强。四是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虽然各基层单位都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但一些基层单位因人员编制的问题,还没有配备专职的综治工作人员,大部分为兼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就必须实现工作思路上的转变,既实现由“以打为主”向“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转变;集中整治为主向强化日常管理转变;“以警为主”向“警民结合、以民为本”转变。要从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入手,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才能不断提高全社会整体防控能力,有效维护好社会稳定。
(一)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必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
新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已从过去单纯解决治安问题,延伸和发展为巩固基层政权组织、排查调处社会矛盾、服务人民群众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要特别重视加强工作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依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建立起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责任的责任体系,层层抓落实,切实负起责任,避免形式主义。党委组织部门要把领导干部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绩,列为对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升降奖惩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奖惩直接挂钩。要严格执行责任查究制度,对责任不落实,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不力而导致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问题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坚决实施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必须深入贯彻综治工作方针,实现综治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
一方面要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防范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政法、综治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重打轻防”的观念,改变工作方式,在防范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防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按照《全市安全技术防范三年规划》要求,进一步在主要街区、繁华地段、交通干线、旅游景点、矿区和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安装适宜的技防设施并与公安局实现同步联网。要多方筹集资金,提高技防网络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技防在社会管理、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的作用,达到有效遏制犯罪的目的。
一是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其管理和控制能力。适时掌握各基层单位组织建设情况,对战斗力不强、工作不适应、把握不好工作局面、治安形势不好的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对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要坚决进行整顿。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专职综治工作人员,确保综治工作在基层的工作实效。二是要加强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建设,发挥其特殊的防范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群防群治队伍在治安防范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认真抓好专兼职治安员队伍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群众自愿、自觉地参与到治安防范中来,通过扩大治安防控面,缩小违法犯罪的可实施空间。
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费保障力度,确保综治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落实到位,杜绝出现有政策不落实的现象。一方面对基层单位、特别是林场(所)的综治工作经费,要给予适当补助,要真正关心基层综治工作干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另一方面要多方筹集资金,提高对专兼职治安员和综治信息员工资待遇,配备适当的工作设备,从根本上解决“有条件办事”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调研报告【第五篇】
同志们:
在春节假期之后的第一天,我们召开这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视频会议,目的是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彰显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引导换届后的县乡领导班子和各级党组织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强化主业意识,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建工作高度重视,把全面从严治党列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战略部署。深刻指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基层党建在党的各项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重大责任,用心用力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我市有万个基层党组织、30多万名党员,这是我们各项事业最坚实的基础、最可靠的力量。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分层次、分领域制定出台了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管党职责的意见,层层传导压力,抓紧党建责任落实;坚持党的建设与科学发展同步考核,创新性地实行“一票肯定”,树立起重视党建、抓好基层的工作导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提高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水平和村干部待遇,加强基层组织服务场所建设,基层党建工作短板逐渐补齐;扎实推进县乡换届工作,一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走上干事创业的新舞台。各级基层党组织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党建工作牢牢扛在肩上,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提升,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持续转变作风,扎实苦干、默默奉献,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有的党组织书记主业意识、责任意识不强,抓党建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有的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基层党建在许多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有的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不强,个别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后进基层班子整顿工作成效不明显;多数村缺乏集体经济,服务群众力不从心;村级办公服务场所差距较大,“两新”组织有效覆盖不够,缺乏务实管用的推进措施,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各项工作的进展。
实践证明,凡是发展好、干劲足的地方,无一例外都是党建工作扎实的地方;反过来,如果一个地方基层组织不过硬,发展就上不去,局面就打不开,风气也好不了。当前,我市正处在重大机遇密集叠加、政策效应集中释放、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新常态和政治新生态,工作任务比任何时候都要重,工作要求比任何时候都要高,工作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归根到底,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都要落实到基层,都要靠基层来落实。基层党组织作为落实上级部署、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一线指挥部,承担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必须把基层党建摆上更重要的位置。不仅是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工作都要通过加强基层党建来推动。可以说,抓基层党建就是抓发展、抓民心、抓稳定、抓改革,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关键,坚持一点用力、多点受益,相互融合、整体推进,努力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总之,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定地扛起管党治党责任,切实把基层党建工作抓紧抓好。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基层党建工作涉及农村、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各个领域,无论哪个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都要抓住重点、聚焦难点、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关于农村党建。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大市,农村党建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选好用好农村党支部书记。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农村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选好用好村党支部书记。在本村现有党员中选拔村支部书记是首先选择。如果没有合适人选,就要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地域、单位、身份、资历等限制,从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等群体中,培养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无论是选哪种类型的人,首要标准是公道正派,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要在党性强、作风好的基础上,努力选愿意为群众服务、能够带群众致富、公私分明,为群众办事、办好事的热心人。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机关干部可以担任农村支部书记,但必须变“兼职”为“专职”,在身份不变、保留原职级待遇的同时,与原工作岗位脱钩。对于那些勇于担任农村支部书记,并在一定时期改变面貌的机关干部,要坚决支持,大胆提拔使用,建立激励机制,支持机关干部深入到农村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干事创业。今年5月,我市第二轮第一书记工作就要期满,按照省委要求,要总结第二轮第一书记工作,抓好第三轮第一书记选派,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选派范围,向城市社区、“两新”组织等领域拓展。同时,继续选派大学生村官到贫困村任职,确保建设一个好班子,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这是补齐农村短板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市还存在一些年龄老化、素质较低、维持守摊、无所作为、明显不胜任的软弱涣散村级班子。实践证明,在没有急难险重任务的情况下,这样的村级班子还能维持现状,一旦接手像脱贫攻坚这样的硬任务,问题就暴露出来。有的往后躲不敢担当、有的嫌麻烦不想干事、有的能力弱办不成事、有的优亲厚友乱办事,必须下决心予以整顿。乡镇党委要成立软弱涣散村整顿专项工作组,切实抓好这项工作。要把调整不称职村干部作为衡量整顿成果和农村班子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县乡党委书记要带头帮包最薄弱的村,对整顿不力的乡镇党委书记要进行问责。
三要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六项标准对村级组织和基层干部进行考核衡量,一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是否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党员培养发展和教育管理是否严格规范;三是民生政策落实和为民服务是否到位;四是村容村貌是否得到有效整治;五是社会稳定和乡村文明建设是否有力有效;六是抓党建促脱贫、促发展成效是否显著。这六个方面工作做得好的村级党组织书记,要给予一定的政治、物质奖励。莘县、茌平每年评比表彰一定数量的优秀党支部书记,让他们享受副科级干部的经济待遇,实行动态管理,这个经验很好,值得推广。对在这六个方面工作落后、消极被动、不作为、乱作为的村干部要实行末位淘汰,进行果断调整。我们要注重新时期村级组织典型的发现和培养,特别要注重后进变先进、具有时代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要全面开展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和村级工作督查,促进干部严格用权、履职尽责。要开展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及时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要继续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千人培训工程”,优化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方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县两级每年分别对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和基层党支部书记至少集中轮训一次;基层党委每年要对基层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集中轮训一次。
四要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农村干部的工作定位应该着眼政治引领和强化服务,实现从单纯行政管理向综合服务的转变。关键要解决好“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农村人口目前有两种主要趋势,一部分是外出打工人员,这些人员又分两类,一类是长期在外的,一类是短期打工或者本身就在农村居住的。打工者群体日益年轻化,这些人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另一部分是留守人员,包括老人、妇女、儿童、贫困户等,这些人无法从农村走出去,将成为农村的主流人群。认清这个形势,那么“打工者”和“留守者”就是农村干部服务的对象。为此,市委提出建设农村服务型党组织,“为打工者打工、为留守者留守”的要求,一方面,引导农村“两委”干部、有能力的党员创办项目、领办协会、流转土地、依托供销社推行大田托管等模式,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帮助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发展致富。另一方面,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全程代理制,切实为留守群众搞好服务,做好供水供电、道路建设、生产设施的管理维护、矛盾化解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今年,市级财政每村列支1万元的为民服务经费,要合理使用这笔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
开展服务,一方面要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今年,省委组织部、省财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标准,县域范围内不低于9万元,我们一定要确保落实。城市社区运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也要充分保障,省、市将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对落实力度大的,财政奖补资金给予倾斜;对落实不到位的,约谈有关责任人,并按规定扣减转移支付。另一方面也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要用好脱贫攻坚期政策、资金、项目集中投放的机遇,抓住推进新农村建设、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引导村党组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带领和服务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省财政厅制定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意见》,我市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积极探索资源利用、有偿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多种实现形式。下一步,市委将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县乡党委要不等不靠,认真谋划,主动作为,力争在这方面实现大的突破。这种服务可以是市场化的,也可以是互助式的,就是要让农村群众有了需求、有了困难,第一时间想到党支部和村干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五要超前谋划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20**年要进行村“两委”换届选举。农村情况复杂,不能一个单子吃药。对这项工作,县乡党委要提前谋划,从现在起就要对村级班子逐个分析评价。由乡镇党委书记牵头,对每个村谁能当选“两委”干部进行预判,这个预判名单要报到县级组织部门审核抽检,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要按照“两推”(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的程序要求,重点摸清支部书记合适人选。本村确无合适人选的,要放宽视野、及早物色,争取工作主动权。换届后要前后对比,作为乡镇党委对村级班子掌控能力的评价,作为党委书记抓农村党建能力的“试金石”。在预判的基础上,精心做好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将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力争村党组织、村委会换届成功率均达到100%。
(二)关于城市社区党建。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的加剧为城市社区党建带来很多新的挑战。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社区党建工作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要围绕推进城镇化建设,以服务居民群众为重点,帮助进城农民和其他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教育引导驻区居民争做文明市民,社区党组织要成为维护居民权益的“代言人”,把社区真正打造成党员之家、群众之家。
一要构建服务体系。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整合各类资源开展服务,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壮大社区的服务群众力量。城市社区规划建设要与党的建设同谋划、同推进,对新建社区要预留公共资源,高标准建设党群活动和服务中心,向社区党员群众和流动人口提供全方位、开放式的教育管理和社会服务,社区环境治理、托儿所、幼儿园及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等也要及时跟进。去年以来,省市县加大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我市新建办公用房51处,应该说在硬件上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城市社区党建不能单纯用场所的好坏来衡量。有些问题靠加大投入来解决,有些问题要靠用心服务来解决。比如高唐县鱼邱湖社区书记王萍同志,从20**年开始,利用社区为民服务专项经费,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辖区内79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这就是用心干工作的一个典型。城市社区党组织要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切实发挥好团结凝聚群众的作用。
二要理顺体制机制。继续推行街道“大工委”制、社区“大党委”制,健全“网格化”基层党组织体系。整合区域内党建工作,拓宽选拔渠道,采取多种方式选拔社区党组织书记,着力提升整体素质。要整合区域内各类组织、各种资源,规范提升现有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高党组织在统筹社会发展、组织公共管理、服务居民群众等方面的能力。要有效组织和调动社区党员力量、社区社会组织力量、驻区单位力量以及各领域党建力量,共同做好社区工作。要做好村转社区过程的党建工作,逐步调整组织设置,同步理顺隶属关系,同步规范三资管理,同步跟进社区服务,尤其要做好流动人员、拆迁、安置、失业、待岗、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以及生活困难人群的工作,把村转社区建设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三)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随着形势发展,这个领域党建工作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关键是抓住园区和社区这两个主体,重点要抓好“两个覆盖”。
一是扩大“有形”覆盖。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和完善好“兼合式”党组织设置模式,同时,依托街道社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和行业协会,建立区域性党组织,扩大党的组织覆盖,把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及时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把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管理,把党的基层组织覆盖到每个单位。要以县(市区)为单位,设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研究制定管理使用办法,确保发挥最大效益。
二是增强“有效”覆盖。把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紧密结合,围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及从业人员需求,积极探索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有效载体和方式,通过政治引领、有效服务,把广大党员职工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四)关于国有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党建。国有企业改革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宽,任务艰巨复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和各领域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切实抓好关于市属学校和医疗机构党组织书记管党职责两个《意见》的落地落实,为改革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一是坚持党建与改革同步规划。要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明确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使党组织成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阶段性目标要求,厘清党组织功能定位,健全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党的工作不间断、党组织作用不削弱。
二是坚持党建与改革同步推进。要根据改革进程,同步设置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配备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力量,同步开展党的工作,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确保改革推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很多事业单位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要把党建渗透到业务工作的各领域,做到有机结合,不能因为业务单纯,就把人员和工作孤立起来。比如,医疗单位在加强对党员职工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同时,可以动员党员医务工作者结合本职工作,到贫困村结对帮扶,向贫困户提供一对一“保姆式”的救助,既能减轻贫困户的就医负担,增强救治的针对性,也能让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在服务中心、服务群众中实现人生价值,传播社会正能量。
(五)关于机关党建。各级党政机关肩负着服务领导决策、制定各项政策、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职责。落实中央提出的机关党建“走在前列”的要求,关键做到“四个带头”。
一要带头抓好思想政治建设。要按照党章要求,抓好党员的政治学习、理论武装和思想建党,健全完善党员培训制度,市、县机关党委每年都要组织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方式,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要带头严格党内生活。以严肃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为基本要求,切实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坚持好、运用好。把健全落实党内生活制度与加强队伍管理有机融合,着力增强机关党员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
三要带头转变作风。持续巩固和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建设形成常态化机制。深入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双联系”工作,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引导机关干部走出机关、走入基层、走进群众,把作风建设良好态势保持和发展下去。
四要带头推动改革发展。要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学习研究、把握工作规律,找准本部门本单位业务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形式多样的有效载体,不断增强党建工作活力。机关党组织必须支持第一书记开展工作,为他们在村里抓党建促脱贫提供条件,对表现优秀的要给予表彰奖励、提拨重用,对工作不在状态的,要坚决予以撤换。
(六)关于党员队伍管理。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从严管理党员是基层党建的经常性工作,必须严在日常、管在平时、抓在要害。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切实增强党组织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基层党组织要通过“三会一课”制度、开好年度组织生活会,切实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要认真实施党员教育培训规划,确保每年对基层党员普遍进行一次轮训。建立健全党员活动日制度,党支部要做到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党的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实质性内容。要破解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市县要加强统筹,健全流出地、流入地有效对接的机制,创新党组织设置,探索实行多重组织生活。要建立疏通党员出口的工作机制,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开展组织关系排查,核查党员在册情况,摸清党员缴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等情况,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根据不同类型党员实际,分类确定民主评议具体内容,发挥民主评议制度在日常管理党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源头治理,严把党员入口关,严格发展党员标准和程序,扎实做好纳新管理、党费收缴等基础性工作,稳妥慎重处置不合格党员,要注意把握政策界限,严格组织程序,防止简单化,通过处置少数,达到警醒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总之,不管哪个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都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要下大力气抓紧抓好。要紧密地与大局相融合,以从严治党的新成效为做好中心工作、促进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需要各级高度重视、各个方面付诸行动。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要切实增强管党治党意识,牢固树立重视基层、强基固本的思想,守好“主阵地”、种好“责任田”,以更严格的标准、更务实的作风抓好基层党建各项任务落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在做好分管领域业务工作的同时,要坚持抓好分管领域党的建设,确保实现“双赢”。
一要切实增强主业意识。大量事实证明,抓党建和抓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抓好党建能够更好地促进发展,发展的成果直接检验抓党建的成效。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深入贯彻市委关于落实管党职责的文件精神,把党建工作放到更高位置、更重份量上来抓,真正把“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各级书记要亲自搞调研,真正把情况摸准吃透;亲自出思路、交任务,针对本地实际精准发力;亲自把脉问诊,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亲自抓调度,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落实的责任链条。目前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是“上热中温下冷”。从去年市委巡察的情况看,乡镇一级还存在很多问题。今年市委将加大对乡镇党委书记管党职责的管控力度,建立党组织书记管党职责评估机制,结合例行巡察和明察暗访,对出现问题的乡镇,及时约谈乡镇党委书记,及时问责追责。今后凡涉及乡镇党委书记提拔、重用,首先要对管党职责情况进行评估,评估达不到要求的要暂停动议。对查出问题乡镇较多的县(市区)和市属开发区,要约谈县(市区)委书记和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二要强化督导考核。县(市区)、市属开发区要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通过日常督查、随机督查、集中督查等方式,定期对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党员集中轮训、经费落实、城市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党务政务财务公开、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等情况进行重点督查考核。县(市区)委书记和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每月要直接深入基层明察暗访或现场办公1次,强化对重点任务、具体环节的调度、督导。要对党政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适时进行评估检查,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地见效。
三要统筹各方力量。要注重发挥党的建设领导小组、基层党建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议大事、谋大事,要把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把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但要分解任务,还要抓问责问效,传导工作压力,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要进一步充实基层党务工作力量,按照省里要求,要适当增加组织员数量。市县要配齐配强组织员,乡镇街道要配齐配强组织委员和党务工作者,组织委员必须专职专设,专门培训,确保聚焦主业、聚精会神抓好党建工作。要选配好乡镇(街道)党建办、园区综合党委、社区党总支专职工作人员,统筹抓好国有企业、医院、学校等各领域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广大基层干部工作条件艰苦,工作辛苦,很不容易。对他们既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更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关爱。要为他们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拓展成长进步空间。要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鼓励、支持、保护担当者,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干事创业环境。要进一步规范各类检查考核、评比达标活动,为基层减负减压。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基层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基层、重视基层、支持基层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为推动聊城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调研报告【第六篇】
一 从信息化应用入手打牢基础。
(一)夯实硬件基础。过去公安基础工作大都停留在档案簿册上,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信息,大都靠人脑储存记忆,依靠纸介记录保留,既又易丢失,又无法共享,更使民警不堪重负。当前公安四级网已全面开通,合肥所以实战为导向,以普及应用为核心,购买了 11 台高配置的电脑,对以前的 8 台电脑进行了全面的升级,使所有的电脑都适应四级网络的运行要求,每 2 台电脑配备 1 台打印机, 1 台扫描仪。在不断推进设备更新升级,同时派出所还不遗余力的抓好派出所信息网站的开发和应用。网站建立了 16 个栏目, 5 个信息库(工作信息库,行业场所库,内部单位基本情况库,辖区重点人口库,工作信息库)。这使地派出所信息网体现配置强,容量大,反应快等优良性能,形成了纵向横通,横向密集的警务化网络体系。既便于和交流信息,公安宣传,更重要的是发挥了服务实战的效能。
二 抓队伍,强素质,提高整体战斗力 。
合肥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严抓队伍建设与管理 。
三完善派出所基础设施,加强派出所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
四以打造平安环境为主导,不断提高驾御治安局势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
五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安全生产生活能力。 。
合肥所克服单纯的公安业务观念,营造出“两个环境”,确保公安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一是营造安全生产的治安环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责任机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大力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狠抓车站,广场的秩序和安全,营造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二是营造廉政高效的法制环境。合肥所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大力推进警务公开,不断提出便民利民措施,实行阳光作业,打造“透明公安”,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安行政工作机制。
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年消防基层基础建设。
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调研报告【第七篇】
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是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措施、进而维护社会稳定的首要前提和中心环节,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群众在能拥有一个治安秩序良好的社会环境方面得实惠的具体体现。那么我旗的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现状如何、新形势下我旗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如何发挥其维稳第一道防线作用。带着这些问题,结合当前我旗实际,深入到各个乡镇、旗直各部门,重点是政法各部门和基层政法组织,通过采取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进行了深入调研,从调研的结果看,我旗的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总体上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旗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情况我旗目前的基层综治组织由综治办、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调委会、治保会、联防队等基层组织构成。全旗有公安派出所26个,司法所25个,调委会282个,治保会282个,专职治安员150人,联防队员4万人。
多年来,我旗一直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建设,积极探索,常抓不懈,使我旗的基层基础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在人民调解、信息上报、治安防范、平安创建、流动人口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我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综治中心、村委会(社区)综治室、警务室、调解室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是政法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的关键。基层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基础。党和国家所有方针政策和工作措施,所有先进理论的贯彻和宣传都离不开基层组织,否则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得到真正落实。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有利于促进党和国家的政权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利于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三、我旗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开展工作情况我旗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旗委历次全委会(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和“平安前旗”建设为载体,以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群众安全感和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思路,抓实各级基层综治维稳组织、治保会、调解会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突破了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瓶颈,建立了多层面、覆盖全社会的治安防控网络和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格局。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群体性的事件、信访案件、安全生产事故等保持平稳态势,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安全感普遍增强。各阶层、各行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氛围基本形成。xx年1月,被自治区命名为“平安旗县”。
四、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总体情况目前,全旗基本建立了综治工作专业队伍,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治保、调解、巡逻联防具体抓,党政、警民齐抓共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但调解机构的调解场所、人员选任、规章制度、物质保障等条件也还不够完善,造成综治人员流动性大。调委会、治保会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调委会、治保会都是由村委会成员兼任,没有报酬,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另外,由于乡村两级财政困难,缺乏综治经费,联防队员工资相对较低,造成队伍稳定性较差。第三,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仍在增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待加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各种利益冲突表现越加激烈,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各种犯罪活动仍呈多发态势,特别是侵财类案件多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第四,成立机构较多,一些工作措施的落实还缺乏组织、机制、物质等方面的有效保障。如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成立后,要求综治办、司法所、计生办、林业、土地、武装部各抽调一人合署办公,由于各单位都有上级下达的各项达标工作任务,因此,难以形成集中办公的长效管理模式,工作机制很难协调。目前成立流动人口管理中心,由于人员经费问题,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工作仍然由派出所、综治办具体承担。
2、嘎查(村)委会综治维稳组织嘎查(村)委会都成立了由党总支(支部)书记兼任主任、嘎查(村)委会主任兼任副主任,治保、调解、民兵、村民小组、共青团、妇女等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明确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制度、纪律,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犯罪、信访接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保和禁毒、调解工作等多个规范性工作台帐或档案。排查调解了大量的水事、赡养、合同、山林、土地等民商事纠纷,疏导了许多矛盾,理顺了多数村民的情绪,为广大村民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制保障。部分嘎查(村)综治维稳办,特别是村级组织换届时总支(支部)书记更换的嘎查(村),有些综治维稳工作衔接不到位,该调整的班子成员没有调整,该规范的工作还没有完全规范,维护社会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还没有完全搞清,重经济发展,轻治安防范、矛盾纠纷调处的思想,还没有彻底清除,仍认为维护社会稳定是政法部门,治保、调解主任的工作。综治维稳工作经费偏紧,组织群防群治工作的办法、方式不够,“等、靠、要”的思想明显。
3、治保会、调解会的组织建设状况。各嘎查(村)成立了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任治保主任、调解主任或治保、调解主任“一肩挑”,各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治安保卫委员会(简称治保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调解会)。治保会、调解会在嘎查(村)党政组织领导下,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为己任,在政法各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努力开展社会治安防范、法制宣传、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帮教吸毒人员和安置帮教劳改、劳教回籍人员,带领组织嘎查(村)干部群众开展义务巡防和邻里守护工作,适时协助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确保一方平安,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尽职尽责。部分治保、调解主任维护基层政权意识淡薄,政治敏锐感不够,对一些危及政权建设的隐患和带苗头性的问题不敏感,如对非法宗教活动、宗族势力、宗派势力和“小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不闻不问,熟视无睹,不敢理直气壮与之斗争和大胆管理,丧失了原则性;部分治保、调解主任进取心不强,爱岗不敬业,拿钱时气正,理事时气短,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关心不够,“善于”推上了事,滑下完事;部分治保、调解主任工作能力弱,他们主动加强学习滞后,认知的法律法规少,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多,工作效果捉襟见肘;还有部分治保、调解主任有法不依和依法办事的意识淡化,过分强调灵活性、老经验,依法、依规考虑问题、办事少;少数治保、调解主任兼任职务过多,精力难以集中,工作质量不高;此外,治保、调解主任的工作条件与所面临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补贴偏少,事务偏多,工作任务、要求较高,工作经费微乎其微。4、义务巡防组织建设状况。建立健全了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或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团支书和村民代表、部分村民参加负责的,不少于7人的嘎查(村)义务巡防队,在重大节日活动、农忙时节或根据特殊情况、实际任务需要,随时按岗位调动义务巡防队员参与巡逻防范,处置“急、难、险”重大事件,积极维护本辖区社会治安秩序,切实保障集体、村民生命财产免受损害。
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受自身条件和精力、补贴等限制不能长期组织嘎查(村)开展义务巡防工作。义务巡防队和村民小组护村受经费、人员制约不能经常开展巡逻防范工作,造成一些治安防范间隙、漏洞。部分巡防人员怕误事、得罪人,不愿长期参与巡逻防范工作。五、加强村级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是综治各项工作措施落实的关键,同时对提升“平安前旗”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继续把加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战略性、根本性的任务常抓不懈,确保基层综治维稳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落实、有人负责督促。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政组织对综治维稳工作的领导,在强化基层综治领导责任制上取得新突破。始终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综治维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注重抓好“一把手”领导责任、综治目标管理考核奖惩、综治工作机构和人员保障、督查督办、责任追究制等“六个落实”。将党委、政府及综治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的综治维稳工作情况纳入组织、人事部门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中,作为选拔任用、晋职晋级、管理监督和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旗到乡镇党委书记再到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层层签订综治维稳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一把手作为综治维稳工作的第一责任。
(二)进一步明确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总体思路,在创新综治基层工作模式上取得新突破。以属地管理为依据,理顺基层综合治理工作体制,按照“抓新址、保乡镇、稳牧区”的总体工作思路,突出新址,抓实乡镇,稳固牧区,健全“两级三层多样化”的基层平安建设机制;以领导责任制为龙头,量化考核标准,层层分解,落实基层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狠抓确定目标、落实措施、考核奖惩三个环节,实施以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为基础载体的全过程管理。
(三)进一步规范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在提升综治基础建设水平上取得新突破。要以创建无本地人在当地和外地犯罪;无刑事案件;无吸毒人员;无参加、组织、传播xx活动;无重大以上交通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其它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无人参与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活动九项工作为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综治维稳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和治安形势分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来访接待、承办督办、领导包办、联席、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工作制度,切实规范好基层基础工作台帐。要以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和基层企事业单位为基本阵地,以“排查调处、打击整治、防范控制、教育服务、安全管理、平安创建”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调整举措、狠抓落实。坚持集中排查与滚动排查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基层治安信息收集网络,形成“四位一体、三调联动”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综合采取区域行动、专项打击、分级整治等方法,提高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摸索建立基层经常性严打长效机制。
(四)进一步整合加强基层政法综治及信访组织,在充分发挥综治平台作用上取得新突破。在全旗25个苏木乡镇(办事处)统一设立综治维稳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并建立“三合一”、“一站式”群众诉求服务平台——综治维稳工作中心,282个嘎查(村)统一规范设立综治维稳工作站。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综治委、中央编办《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上级相关贯彻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领导和工作力量建设,明确村级综治维稳组织的职责任务,解决好综治专干不到位、缺位或专干不专职、不干事,精力集中不够的问题,解决好综治专干加强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工作能力、执法水平和领导、指导监督嘎查(村)落实综治维稳责任的问题。
法院、公安、司法、综治维稳办要进一步加大对治保、调解组织和嘎查(村)综治办的指导、管理和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法制宣传、治安防范、禁毒防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涉及民生利益的基层基础工作,尤其要创新法制宣传形式、方法,从多个视点落实制定制法宣传措施,努力理顺广大人民群众情绪,预防矛盾纠纷发生,减少刑事、民商、治安发案,最大限度地增加平安和谐氛围。各级综治维稳成员单位和旗直各单位,要按照综治维稳工作责任要求,每季度至少深入基层一次,指导、联系、督促好治安责任单位和村的综治维稳工作,努力把基层综治维稳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出实效。
(五)进一步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在构建群防群治新格局上取得新突破。广大人民群众是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保障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基层综治维稳和治保、调解工作源于群众,寓于群众。要认真分析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好其创造性。旗、乡镇综治办和派出所、司法所要注意总结群防群治工作的模式、成效,探索“我为人人保平安,人人为我保安全”的邻里互助、守望、巡视或承包治安防范责任的动态防范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自防、自治、自卫能力,纺织起维护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的防控网络。
(六)进一步加大基层综治工作经费投入,在健全平安建设保障机制上取得突破。一是在认真落实好上级确定的嘎查(村)干部岗位补贴基础上,由嘎查(村)或村民小组按年从集体经济中,出资部分资金,作为基层综治维稳办和治保、调解会的工作经费,作为义务巡防工作及义务巡防人员的误工或误餐补助;二是在各级财政给予一定补助的基础上,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自愿、适度、资金定向”的原则,向社会各界筹集部分经费,解决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三是以嘎查(村)为主体,扶持治保、调解会、义务巡防队发展第三产业,从收入中解决部分工作经费;四是实行工作任务考核奖励制,解决平均分配,奖罚不够分明的问题。每月或每季度由业务主管部门和村党总支(支部)和村委会对治保、调解会、义务巡防工作成效进行评比认定,按完成工作进度,进行数量、质量的定性、定量考核,依次兑现补贴或奖励金;五是积极探索治保、调解主任完成治安防范任务,调处重大民间纠纷,特别是化解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奖励机制,可由旗级公安、司法机关统一制定规范的工作奖励、操作标准,由派出所、司法所据实核实认定后,按化解防范、疏导调处矛盾纠纷层次实行以奖代补,切实调动基层治保、调解人员的工作热情,奠实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工作。
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调研报告【第八篇】
响应上级组织号召,我校自6月份开展“下基层、访民情、听民意、解难题、促和谐、保发展”活动动以来,根据市县各级组织的意见,由校长廖善星、书记郭惠勇等5人组成调研小组,在组长的率领下,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就拟定的相关内容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走访了割畲村、慈悲村、朱地村等五个自然村。本次调研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我们主要通过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各类典型对象、到田间地头并进村入户与农民交谈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村情村况。
一、走访挂点帮扶对象概况。
割畲村距离宁化县城区60多公里,与所在的安远乡政府所在地相距15公里,与江西广昌县塘坊乡毗邻的偏远山村。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牙梳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村共6个自然村,400余住户,1600名村民;耕地面积2500亩;山林面积27000亩,其中14000亩划归“牙梳山”国家自然生态保护林。人均年纯收入约4500元。收入主要是种植烤烟、冰蓝芋、莲子和水稻,自然保护区补助款,300余人在外打工工资。村财年收入不足0元,收入主要是自然生态林的一小部分补助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穷山村。村级两委组织今年完成换届工作,机构健全,共有30党员,党员老龄化突出,支委人员年龄结构较合理,两委主要干部对摆脱目前较为落后的.经济现状和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满信心。
二、调研基本情况。
1、走访主要对象。这一次下基层调研,我们走访慰问了三类对象,一是困难老共产党员;二是慰问特困户;三是慰问孤寡五保人员。在朱地村,我们走访了1974年入伍,1978年入党的老党员谢启州同志,他早年丧偶,又患有较严重的支气管炎,与独子谢世雄相伴生存,35岁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由于家庭贫困至今没有娶上媳妇。但谢启州同志始终不忘党的教诲,保持着党员军人的气质,能大力支持村两委工作,并能力所能及地做些村里修桥补路的善事,在调解村民矛盾方面有较高威信。在朱地村我们还走访了87岁高龄左眼失明的五保人员谢太荣;体弱多病生活困难的王立兄村民。在割畲村我们走访了特困户谢学桂一家,家里共五口人,但只有其妻黄水秀是正常人,谢学桂本人有腿疾干不了重活,儿子和媳妇均为聋哑人,唯一的9岁孙子又患有癫痫病,至今没有上学。还有因公致残且被丈夫遗弃的的张连香、还有因中风导致下肢糜烂性溃疡常年无法行走的王启良。同时还走访了一些发展经济的带头人等。每到一处,工作组都能与村干部和群众深入交谈,或与群众一起参加劳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对困难户嘘寒问暖,亲切询问他们生活、身体情况,了解其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以及子女教育就业情况等,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并给每户送上300元慰问金,鼓励他们要有生活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在党的帮扶下走出生活困境,创造新生活。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群众对党的政策是拥护的,对“大走访”活动是肯定和支持的。
2、村级财务运行紧张。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割畲村的村财比较紧张,缺少村级企业的支撑,从以往来看,整个村财年收入有时还不足20000元,今年换届以来各种欠费达3000多元。
3、两委班子有一定战斗力。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村村干部的配置比较合理,班子运作情况正常,村干部之间能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主动,工作热情较高,能较好的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能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制订富民帮扶工程计划,经常上门开展活动,通过帮助了解市场信息、提供致富信息、介绍就业门路,与农民接对交朋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来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示范户发展壮大,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出了较强的活力。但也有个别村干部有时对集体决策理解不够,在工作中出现分力情况,造成工作较被动。
转载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割畲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村里超过一半的山林被划为自然生态保护林,农民失去了靠山吃山的大部分根基,政府补助款较少,每亩每年补助元,其中35%还要用于保护区的管理费用,到村到户钱不多,村里、村民得到实惠有限,对政府的意见也比较大。
二是拆点并校后,造成100多小学生上学困难。全村小学生甚至是学前学员都要到5公里远的营上学校上学。路程较远,没有校车。学生早去晚归靠租用私人运营的面包车。私营面包车一是不安全,二是费用很高,一学年每个学生要支付租车费用900-1000元,高年级学生只好在没有大人监管安全情况下骑自行车上学。
三是村部借用原来的小学校舍办公,建构不配套,功能不齐全,且年久失修,条件简陋,不利于工作开展,急需筹措资金对村部进行一次整修。
四是用水困难。大部分自然村没有修自来水,个别村子修了自来水,因资金问题基本上是半拉子工程,没法用或不好用。
五是有4个自然村没有闭路电视,大部分村庄手机通信信号不强。
六是村里因难户较多,其中残疾人家庭和五保户等特困户就有5户。村财收入低,增收潜力不足。
七是年青党员基本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老党员大多卧病在床或基本失去劳动力,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带领乡亲致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八是基础设施需要加强。村里还有约公里的泥巴路没有硬化;人口密集居住区的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影响村民生活质量,现急需装置约30个垃圾箱和添置一辆垃圾转运车等。
九是机关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有群众向我们反映,现在政府机关干部下基层次数比较少,和群众直接面对面的机会更少,无形中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不利于干群关系。
十是农户负担尤其是隐性负担加重,降低了农户实际收入。比如说撤点并校后无形中加重了农民负担;高昂的非义务教育开支;人情交往、封建迷信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支出负担重等。
十一是村务公开要进一步做实做好。村务公开,农民最想了解什么?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有侧重点的向群众进行了了解,调研结果显示:被访的群众都赞成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农户对村务公开的普遍看法是:通过公开村务,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防范了部分村干部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使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增强。从调研可以发现,村务公开中农民关心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财务公开的相关内容。因此,做好财务公开工作,保证公开内容的全面与真实,才能真正给村民一个明白。十二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处于空白,需要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挖掘生态资源,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四、几点思考。
通过调研,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做好帮扶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觉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要进一步做好“身到心到”的调查走访工作。要抓住关键,全面掌握基本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割畲村存在的矛盾和突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准工作的突破口。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帮助群众克服自然生态保护林给自己带来的暂时困难,理解生态保护的宜居环境的长远利益。帮助群众正确理解政策。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协助解决拆点并校带来的孩子上学难的暂时困难。呼吁有关部门给予相关政策的倾斜和适当的优惠措施。引导家长、学生重视交通安全和理解集中学习有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处。帮助化解群众与政府间矛盾。
四是要进一步协同安远乡挂村领导和挂村部门共商共订割畲村的发展规划。共同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开展和完善项目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共同争取技术扶持,利用生态保护林带来自然环境尝试珍希动植物的特种养植;扩大冰蓝芋、莲子、烤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改善农业产业结构,适当引导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村办企业,大力做好生态旅游这篇文章,努力帮助群众增产增收。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和充分利用职校的优势,引导挂钩村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接受技能培训,逐步让家长和孩子形成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事业的理念。特别是困难家庭,学校可给予全免费接受特色专业、强势专业和企业订单专业学习教育的优惠政策。让群众确确实实享受到帮扶益处。同时有重点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六是要对困难群众实行结对帮扶。动员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等形式,一个支部联系一个困难家庭,引导一个或几个干部、党员、老师联系一个困难学生或残疾、五保户农民进行实实在在帮扶活动,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七是学校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挂钩村所在地的实际困难,为割畲村的公益事业给予适当的物质和资金帮助,力所能及办些实事。学校争取能办到的及时办理,不能办到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加强对割畲村的扶持力度。
八是要帮助村两委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