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实用3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实用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1
汽车是当代社会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人类工业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的制造技术和产业规模也不断提高。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汽车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xx年全球汽车产量为5,630万辆,20xx年上升到7,327万辆,20xx年至20xx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但产量总规模仍保持在较高水平。20xx年后世界汽车产量快速回升,20xx年增长到9,078万辆。近几年汽车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印度、俄罗斯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国家。伴随着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的成熟、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预计未来这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仍将是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中国的汽车市场将是以中级车为消费主力、高级轿车之间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型轿车保持温和态势的局面,随着自主品牌的实力逐渐壮大,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特别是在国内厂商蜂拥的经济型轿车领域,由此,市场的洗牌在所难免。
我国最近新的消费税调整办法开始实施以及《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的颁布为小排量轿车的发展迎来了春天。标准的出台使小排量轿车前景看好。微型轿车和经济型轿车都有很好的市场表现。
但国内轿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市场需求量的增长,市场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以及轿车企业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国内轿车市场的价格大战将越演越烈,竞争将更加残酷,这就让中国轿车行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目前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120辆,而美国的这一数字为800辆,日本为600辆,欧洲为550辆,世界千人平均保有量160辆。根据世界各主要国家汽车保有量的发展规律看,未来15年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将超过300辆,届时汽车将年产4200万辆,由此可见中国的汽车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目前中国车市的现状是一二线城市升级换购的需求仍较大,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潜力也在逐步释放,这些都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取消对20xx年的车市来说可谓是最致命的打击。在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刺激下,20xx年车市增速节节攀升,1-8月同比增速高达%,但高增速背后是被政策提前透支的中小排量市场。回顾历史,20xx年年底购置税减半政策取消后,20xx年汽车市场增速创出20xx年最低水平,根据过去的经验,如果没有其他替代政策20xx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会重现20xx年的车市。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增长,有能力购买车辆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必然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方便会选择买《·》车,但是不同品牌汽车的市场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大,但汽车的销量相信不会减少,而且会越来越多,毕竟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是汽车品牌之间的摩擦会越来越多,优胜劣汰,勇于创新的品牌注定走的更远,市场也会更加的眷顾他们,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长也快,未来势必有更多的人买车方便自己的生活,所以市场对汽车的需求应该是稳定上升的。
汽车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的需求应该会持续增长,汽车的市场竞争主要源于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也主要从价格,性能等几个来决定,在快速发展的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产品,而最主要的就是你如何去打动顾客,要想打动顾客就应该顺应顾客心理,制造出新颖,实惠,耐用的产品。而现在大多数人将购买汽车的用途作为交通工具和改变家庭生活质量,结合这一方面运用自身品牌优势和营销策略提高竞争力,让顾客得到更舒适的体验,在未来的时间里,汽车市场不说会持续快速增大,但是居高不下是肯定的,现在的人对汽车的需求已经达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没有汽车,就去不了很多地方,对于我们中国,未来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汽车市场这一块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2
摘要: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变,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为改善农民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外出务工人员从年龄结构上看都属于青壮年劳动力,也是学龄儿童青少年的父母。由于务工的地域跨度大,一般都采取长期或者阶段性务工,其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就出现了缺少父母关爱和亲情支持的留守学生。由于隔代或者其他形式的家庭教育管理本身具有它的弱点,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养成不利。因此对于越来越多的留守学生,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给教育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在不影响经济收入的情况下,给予留守学生适当关心和支持,并通过特有的手段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笔者针对柏林地域留守学生,关于留守认知问卷调查。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反映个体对于父母外出的自我认知、安全感、心理、行为评价、学习成就动机,以及态度和成因归属。对该校所有留守学生进行普查,发放问卷163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
结果:
1、对父母外出的情况个体认知处于中性评价,反映缺乏家庭依赖和真正意义的家庭教育。
2、自我认知处于中性或者低评价,个体有自卑和焦虑倾向。
3、对于行为心理问题的归属,倾向于父母外出因素。
4、应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留守学生认知问卷调查
前言:所谓留守学生,是指在特殊经济条件下农村学校学生中父母单方或者双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家庭,由祖父母、亲戚朋友监护或者无人监护的情况下经历教育的个体。在目前的农村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占到了1/3——1/4之间。已经成为一种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缺乏家庭教育支持,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各类报道中留守学生在心理、行为方面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成为教育的一个难点。那么怎样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是的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由于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正面教育和情感支持,在心理和行为上已经有别于非留守学生。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哪些是对教育是不利的,哪些是不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目前还缺乏相关的研究和报告。因此笔者对某柏林镇初级中留守学生进行了认知问卷调查。希望能够找到有关的数据,为留守学生的教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使留守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身心健全的个体。结果如下表:
表一:留守学生认知调查问卷统计表
项目选项(人%)
1,监护情况
祖辈监护75人(74%)亲戚朋友监护21人(20%)无人监护5人(6%)
2,探视情况
经常回家23人(23%)一年一次42人(41。5%)两年一次20人(19。8%)两年以上16人(15。8%)3,亲情认知
认为很关心83人(82。2%)一般关心13人(12。9%)不够关心5人(4。9%)
4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情感认知
快回来,很想你们70人(69。3%)有些想念22人(21。8%)没有感觉的9人(8。9%)
5,自我个性心理评价
很好21人(20。8%)一般71人(70。3%)不够好或者很差9人(8。9%)
6,行为自我评价
很好26人(25。7%)一般71人(70。3%)不够好5人(4。9%)
7,安全感
有保障92人(91。1%)没有保障9人(8。9%)
8,行为、心理障碍原因归属
因为父母59人(58。4%)其他原因42人(41。6%)
9,对父母的认知
满意61人(60。4%)一般32人(31。7%)不够好或者很差8人(7。9%)
10,期望认知
社会援助8人(7。9%)学校管理28人(27。7%)父母原因52人(51。5%)其他13人(12。9%)
结论:
一、对父母外出的情况个体认知处于中性评价,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够关心或者根本不关心的超过17。8%;69。3%的个体被亲情依赖困扰。由于对亲情的负性评价和中性评价,以及缺乏正常的家庭依赖,阻断留守个体家庭沟通和交流,使留守个体在社会认知上出现扭曲和偏差,造成个体适应社会障碍,对个体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形成负面影响。对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不利的,甚至会形成适应性心理障碍。
二、自我认知处于中性或者低评价,79。2%的个体对自己的性格认知为一般或者很差。行为评价只有25。7%的个体认为很好,8。9%的个体认为无安全保障,个体有自卑和焦虑倾向。自我认知的形成是在社会和家庭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良好的自我意识与家庭依赖和和情感支持分不开的。由于留守个体缺乏父母的正面教育和情感交流,使个体不能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有可能形成社交和沟通障碍,使个体在未来的社会交往中不能适应。自卑和焦虑也随之产生,形成抑郁认格。
三、监护现状和亲情支持不容乐观(见问题1、2)。
四、行为、心理障碍形成因素归属于父母外出和不够关心。性格、学习、生活等问题58。4%的个体认为是父母外出造成的。不良因素归属是个体行为动机基础,归属不当会对个体自我行为认知造成偏差,使个体不能正确认识原动力过程。使个体形成反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观念。
建议:
一:留守个体是一个特殊的个体群,有特殊的内在特点和外在行为。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特别的教育和引导。
二:留守学生将是负面人格和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通过学校的归属训练,和合群培养、以及教师的关怀和帮助是有效补偿个体亲情缺陷的有效途径。
四:通过激励,奖赏的积极教育方式使留守个体提高自我认识和评价。
五: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学生情况调查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留守学生是当前农村教育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心理、行为问题已经逐渐突现出来,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焦点,但是还缺乏系统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有以下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一: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与非留守学生是否有差异。
二: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是否高发,与父母外出是否有相关性。三:留守学生在成就动机和理想方面是否低于非留守学生。
四:留守学生的心理、身体健康状况。
五:留守学生的教育是否是学校教育能够完成的。
六:如果上述有相关性,当前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有效。
七:当前的学校教育对留守学生的关注程度。
留守学生的问题目前还是一个假设,如果我们上面工作完成应该有一个结论。但是要完成这样的工作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需要取得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发展学、统计学的相关支持。
因此本人将完成以下专业调查:
《学习适应性测量》
《精神症状测量》
《安全感——不安全感测量》
《情绪稳定性测量》
《16种个性因素问卷》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3
20__年三月十六日在对甘泉县初级中学七、八、九年级学生发放的有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的30份问卷调查分析表中,我获取了这样一个信息:我们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不容乐观。首先,对于英语的喜欢程度不够深,数据显示:20%的学生喜欢英语,同样有20%的学生不喜欢英语,而对于英语不喜欢也不讨厌,持一般态度的学生占60%。在“你是否喜欢英语”这个问题抛出之后所获取的答案中,我们要深思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个社会大调整大变革的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之一,为什么它的受欢迎程度是如此低下?”是学生们不懂得英语的重要性,还是另有其因?答案在下一个问题里九可见分晓。人文英语重要的学生占63%,二人文它不重要的学生仅占7%,剩余30%的'学生则选择“不清楚”。显然,上一个问题所得答案的数据之后潜伏的另一个问题的答案清晰可见。不是学生认为英语不重要,而是另有原因。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学生不喜欢英语或英语的受亲睐者如此之少呢?从下面的数据里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点什么。
23%的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看懂简单是生活中是指示或标志,而67%的学生偶尔能用所学英语去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又有10%的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60%的学生英语不能脱口而出,23%的学生视情况而定,仅17%的学生能够做到英语脱口而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词汇积累情况不够好,没有形成英语思维。因此,通过上述数据可见学生对英语的喜欢程度不深主要是他们不能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即使他们认为英语重要,但因为不能运用于生活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喜欢英语程度低下也是情理之中。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致使学生“学而无用”呢?
数据显示:上英语课时,学生的心情处于兴奋状态的占7%,愉悦者占50%,平静者占37%,烦躁者10%,毫无感觉者占27%(此问题可多选)。心理学上讲“人的心情只有处于平静状态下才能最大效益地获取知识”。而在这一问题的答案里我们发现,仅有17%的学生在上英语课时心情保持平静,也就是说只有少部分学生才能上课认真听讲,获取所学知识。由此,我们不难想象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对英语不能“学以致用”。而在对学生“现在的英语课是什么样”的问卷调查后发现:44%的英语课是教师讲、学生听;43%的英语课是死气沉沉,毫无乐趣,有的学生在英语课自娱自乐;又有3%的学生视英语课话题而定。由以上数据可见学生不喜欢英语,不能用所学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英语课堂叫足额毫无生机,学生不感兴趣。而在对“你期待的英语课是什么样”的问题之后,我看到的答案竟是惊人的一致。他们的回答集中体现为“气氛活跃,生动有趣,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因此,在这样的现状下,我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这一课堂研究的提出与实施是势在必行。不同的问题设置引发不同的回答,而对英语课堂的期待改革却是如出一辙。学生们对英语课堂改变的期待是那么符合他们的身心需求与发展。
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想好好学习英语吗啊?为什么?”。学生的答案也是千遍一律“想”,理由是“英语是一种语言,在现在的社会及社会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还写着“出国留学”,“国外旅游”等,可见学生尽管不能用英语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但是他们对英语课堂的变革,对未来想学好英语的梦想是那么的真实迫切。
通过对问卷调查分析之后,我们对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一目了然,对英语课堂教学了如指掌,对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迫在眉睫。
如何让英语课堂乐趣横生,怎样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课堂学习,又怎么将英语生活化、生活英语化,则是我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就业情况调查报告通用4篇
下一篇:自我陈述报告(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