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发改委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江西省发改委总结了经济发展成就,提出优化结构、推动创新、强化服务的工作思路,致力于高质量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江西省发改委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江西省发改委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生成日期:2020-04-09
2019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发改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方针,主动作为、担当实干,为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全省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预计,全省GDP增长%左右,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并有望实现"一个保持、四个新突破":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人均GDP突破5万元,三产占比超过二产占比,财政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高速铁路突破1000公里,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突出体现在"一二三四":"一个走前列、两个创新高、三个大提升、四个新成效"。
"一个走前列",即:抓党建强作风树形象走在前列。一是从严治党迈出新步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答好"时代之问",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省委财办作用,协助省委对一系列重大经济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把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实施"1+N"权力运行监管办法和细则,开展委内巡察,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干部队伍呈现新气象。坚持干部选拔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积极向组织推荐干部,大胆提拔重用担当作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业绩优良、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着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干部选任规模和力度明显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三是攻坚克难展现新作为。落实省委加强作风建设和省政府"五型"政府建设的要求,以服务发展的新成效体现作风建设的新成果。在全省梳理的449项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困难问题中,我委负责90项、列省直单位第一,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敢于直面难题,牵头破解制约重大项目建设的生态红线、砂石保障等问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承办"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江西专题宣介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西专场展览,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形象。一年来的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在今年全省及时奖励中,省发改委荣获集体一等奖、集体三等奖和个人三等奖各1次;在省委年度干部考核中,省发改委班子位列同类单位第一名,被评为优秀班子;在省直单位绩效考核中,省发改委位列同类单位第二名,被评为优秀等次。
"两个创新高",即:
一是重大资金争取规模创新高。全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亿元、同比增长40%,总量、增幅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发行企业债亿元、同比增长%。建立专项债项目安排协调机制,争取国家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债券额度527亿元,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争取国家两批救灾应急专项补助亿元,占两批次资金的54%,有力支持了灾后重建。
二是平台和试点争取数量创新高。创新升级方面,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方案成功获批,积极创建中药大科学装置,新增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萍乡市获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开放合作方面,国家级内陆双向开放试验区创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赣州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商贸型物流枢纽,全面启动赣浙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级赣湘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有力推进一批省际合作平台建设。生态文明方面,江西列为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省,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成功获批。城乡发展融合方面,鹰潭被列为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大余丫山运动休闲小镇列入全国十大优秀特色小镇推广典型。公共服务方面,成功创建南昌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新余和吉安国家普惠学前教育试点、景德镇国家产教融合试点。一系列功能性平台的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个大提升",即:
一是项目建设实现大提升。深入实施"大干项目年"活动、重大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项目开工,建立委领导包片联系地市制度,坚持按月调度、按季通报,预计省大中型项目、省重点工程分别完成投资7000亿元、2060亿元,全面完成年度计划。昌吉赣客专建成投运,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329公里、实现设区市全覆盖,浩吉铁路、赣州黄金机场改扩建、井冈山机场二期扩建、昌九高速四改八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目前,全省在建铁路有4条(兴泉铁路、赣深客专、安九客专、昌景黄铁路),在建电厂项目有4个(其中分宜电厂、瑞金电厂在建,信丰电厂正在开展施工准备,丰城电厂移出停工名单),昌北机场三期扩建正式开工建设,形成了重大项目接续不断的格局。
二是战略谋划实现大提升。聚焦长远全局发展,制定出台加快建设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制定我省数字经济战略实施意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善消费体制机制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意见等一批重大政策文件。聚焦区域协调发展,出台实施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赣江新区"三统一分"管理体制改革落地实施;出台实施全省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和赣东北、赣西高质量发展意见,积极争取国家出台新一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牵头制定并推进落实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实施我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意见。
三是环境优化实现大提升。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实施五大领域专项整治,在全国率先启动对所有设区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116个省级"信息孤岛"全面打通。"赣服通"实现市、县全覆盖,掌上服务事项和证照种类均居全国首位,得到李克强总理充分肯定,国办予以通报表扬。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出台第五批30条降成本举措,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1450亿元,受到国家发改委充分肯定并作为典型推广。同时,围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我委职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清理规范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电力直接交易规模、用户分别增长%、%,建立设区市、省直单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评估指标,扩大电子化交易品种范围,粮食市场化收购新格局加快形成。
"四个新成效",即:
一是在综合施策稳增长上取得新成效。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持续跟踪中美经贸摩擦走势,建立工作专班,提出政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强化煤电油气保障,成功应对电力迎峰度夏考验。牵头打好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经济领域风险总体可控。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建立我省促消费联席会议机制,把发展旅游、养老、健康、文化等幸福产业与促进消费升级结合起来,联合金融机构设立"幸福贷",成功组织召开全国乡村旅游发展会、大健康产业发展推介会,牵头组织省产汽车产销协调,推动消费平稳增长。加大帮扶实体力度。建立新一轮省领导挂点帮扶开发区和企业机制,帮助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为全省2059个补短板项目融资牵线搭桥。
二是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新成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培育"2+6+N"产业体系和六大优势产业,支持一批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技术改造、新动能培育平台等项目建设。超额完成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关闭煤矿34处,退出产能161万吨,累计交易煤炭产能置换指标1220万吨,切实做好"僵尸企业"摸底和处置工作。促进服务业提质升级。实施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围绕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一批平台建设,开展"亩均论英雄"试点,继续实施标准厂房建设工程,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省新动能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会同相关部门"一产一策"推动VR、物联网、大数据、5G等数字产业发展,深化与阿里巴巴等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一批"互联网+"公共服务项目加速落地。成功举办13场"双创"对接会,共达成合作意向80多项、总金额100多亿元。做强做优产业园区。大力实施开发区"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等行动,开发区首位产业集聚度达54%。推动我省开发区条例颁布实施,加快推进井冈山经开区"一区四园"等改革试点,鹰潭下一代信息网络、赣州新型功能材料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取得新成效。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建立"四级三类"空间规划格局,抚州市率先形成生态产品与资产核算成果,开展武宁、井冈山、浮梁、靖安等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以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为统领,加强"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保护与治理,狠抓国家反馈突出问题整改,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节能减排达到时序进度。
四是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打好脱贫攻坚战。切实抓好我委承担的脱贫攻坚任务,"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面竣工,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万个、装机万千瓦、惠及万户贫困户,遂川、乐安、上犹、莲花生态扶贫试验区成功"摘帽"。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批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公共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省属医院五所新院试运行,省文化中心基本建成。持续做好就业监测工作,协调金融机构支持一批返乡创业项目建设和股权融资。推动24个国有重点景区门票平均降价18%。强化保供稳价。制定实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系列举措,有力推动物价总体平稳。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亿元,惠及万人次。同时,切实做好援疆工作,实施援疆项目46个、援建资金亿元。
二、2020年工作思路
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全省发改系统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实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坚持"11345"发改工作思路不动摇,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2020年发展改革工作中,重点是"紧扣一个中心、强化三个支撑、突出五个重点"。
"紧扣一个中心",即: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扣我省"十三五"规划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全面建成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强化三个支撑",即:
(一)强化重大项目支撑。项目是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举全系统之力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行动,以抓项目扩投资的良好成效支撑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聚焦目标抓推进。2020年省级层面初步计划安排2822个省大中型项目,同比增加556个、增长%;总投资万亿元左右,同比增加3200亿元、增长%;当年完成投资7480亿元左右,同比增加1022亿元、增长%。开工建设昌九客专、瑞金机场、信丰电厂、南昌绕城高速西二环等项目,建成兴赣高速公路北延、南昌轨道交通3号线、分宜电厂扩建、赣州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力争开工长赣铁路、瑞梅铁路等项目。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2万个。特别是推动一批水利、航运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南昌龙头岗码头二期、新余大岗山水利枢纽等项目,全面建成信江三级航道。同时,推进一批产业升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重大项目。二是聚焦重点抓谋划。针对我省综合交通、铁路、电力、天然气管网、信息通信、公共服务、生态环保、水利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以及国家高度重视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新型基础设施等相关领域的建设,聚焦这些领域抓好项目谋划。同时,抓实前期工作,健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机制,想方设法增加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协调有关部门提高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办理效率,为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项目"报得上、争得到"。三是聚焦问题抓破解。重点是解决好资金和要素保障两大难题。加强向当地党委、政府的汇报,强化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推动财政性资金、预算内投资、专项债资金与重大项目相匹配,土地、能耗等要素资源优先向重大项目倾斜。抓住机遇,做好专项债项目申报争取和发行使用工作,确保专项债统筹集中用于一些重大项目建设。抓紧建立我省生态红线调整完善机制,支持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加快推动保障砂石供应的各项政策落地实施,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需求。
(二)强化重大产业支撑。实体经济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根基。一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2+6+N"产业培育计划,"一产一策"发展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优势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资金支持,努力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发展航空、军民两用电子信息、北斗应用等军民融合产业,着力推动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昌景)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同时,深入研究分析,审慎谋划推进产业项目,防止新的产能过剩。二是促进服务业提质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工建设南昌传化智能公路港、赣州顺丰物流创新产业园等项目,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选择有条件的市县、开发区与企业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把发展幸福产业与促进消费升级结合起来,会同有关部门推进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园等建设,推动消费提质扩容。三是抢抓机遇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我省数字经济倍增计划、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推动与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的战略合作项目加快落地。着力打造一批"物联网+"示范项目,探索5G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区块链创新应用生态。统筹推进南昌VR科创城、上饶大数据中心、鹰潭物联网研究中心等项目建设,抓好第一批省级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和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筹办好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大会。
(三)强化重大平台支撑。重大功能性平台是要素资源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争创创新平台。扎实推进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梯度培育计划,争创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平台,力争新增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建10家左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0家左右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创建陶溪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筹办好我省"双创"活动周。二是做强产业平台。针对全省开发区面临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产业层次不高、综合效益不强等突出问题,坚持项目支撑,深入推进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力争更多"5020"项目落地;支持建立一批共性技术平台和检验检测平台,加快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坚持改革推动,扎实开展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评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建设运营机制及人事薪酬制度等领域改革,完善开发区综合考评办法,增强开发区活力;坚持绿色转型,落实"亩产论英雄"导向,大力实施"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督促落实"标准地"要求,明确产业准入范围、能耗、环境、亩均税收等指标,促进集约高效发展。三是提升开放合作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级内陆双向开放试验区尽早获批,完善提升南昌港、九江港、赣州港等功能,着力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高水平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重大项目和试点示范落地,着力争取国家方案中明确的政策尽快落实,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出台一批支持性政策。着力打造对接国家战略的开放合作平台,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布局行动,推进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建设。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做实做优省际合作平台,力争赣京合作签署事项更多落地,争取开发性金融更多支持我省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全面推进赣浙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推广吉安和深圳"三个对接、两大基地"合作模式,加快建设共青城-上海产业合作园,争创国家赣湘边区域合作示范区。
"突出五个重点",即:
(一)着力抓调节稳运行。发挥好经济监测预警部门联席会议、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工作专班等的作用,用好大数据手段,及时研判分析经济走势,强化政策预研储备。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与有关经济部门、智库"外脑"合作,充分发挥委属单位作用,形成一批可操作、能落地的研究成果。加强煤电油气运行调节,确保电力迎峰度夏度冬和天然气供应"保量稳价"。牵头打好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会同有关部门防范化解金融、债务、房地产市场等方面重大风险,推动更多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制定出台我省"僵尸企业"处置政策意见。
(二)着力抓改革优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打通政务信息资源"信息孤岛",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技术支撑,完善提升"赣服通"功能,建成以诚信安全为前提、可追溯为手段、简化便捷公平公正公开为目标的"赣服通"升级版。抓紧启动建设"赣政通"系统。深入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加快对各设区市及赣江新区营商环境统一评价,及时发布评价结果。把降成本与扶实体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好国家和省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切实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和获得感。完善"发改部门筛选项目、银保监部门转交、商业银行自主审贷"的政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深入实施新一轮领导挂点联企活动,着力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方案。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牵头推进好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立足发改职能深化改革。深化价格改革,认真落实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推进水电、农业用水等价格改革。深化能源改革,完成电力交易机构股份制改造,力争电力直接交易规模达500亿千瓦时以上,支持省属天然气管网合成"省级一张网"。深化信用体系改革,着力推广"信易贷"模式,加快打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最后一公里"。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逐步将适合市场化配置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股权、环境权等公共资源纳入统一平台交易。深化粮食储备改革,推动省级储备粮集中管理,完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机制。
(三)着力强板块促协调。一是做强做优区域板块。把握好国家政策重点和方向,争取中央在用地规模、生态红线、能源双控,以及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点产业布局、重大创新中心、重大开放平台等方面,给予江西更大支持。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两个国家级增长极,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向大南昌都市圈、赣州等中心城市集聚,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和核心增长极。全面落实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快编制实施5个专项规划,推动与周边市县的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作互补、公共服务一体化,增强都市圈的辐射带动能级;支持赣江新区在科技、财税等方面加快先行先试,推动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落地,打造引领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五区联动、一体化发展",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全面落实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一批高铁新城、高铁试验区,努力打造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沪昆生物医药产业带等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纵深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尽快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加快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赣东北、赣西协同发展,加快上饶、宜春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景德镇通用航空综合示范区、鹰潭智慧科创城、萍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深化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牵头协调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配合抓好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确保粮食稳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井冈山农科园等国家农村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推广一批示范试点经验。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农村水电路气改造、"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总结推广赣州等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深入实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工程。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推进鹰潭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启动建设一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四)着力优生态建样板。一是筑牢绿色屏障。以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为统领,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实施"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建设,深化"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生态环境警示片、长江经济带环保专项审计等反馈突出问题整改,确保我省各项生态环境指标达到考核要求。深入推进南昌、赣州、吉安(千烟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区建设,形成一批示范亮点工程。二是创新绿色制度。全面完成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的38项制度改革任务。实施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行动,创建5个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市,加快与广东省签署东江流域新一轮生态补偿协议。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控、主体功能区制度等重点改革精准落地。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考评追责意见,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总结推广一批我省制度创新成果,加快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三是壮大绿色经济。着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大健康等绿色产业,健全环保收费价格形成机制,培育壮大一批省内骨干环保企业。全面推进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及独立工矿区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等建设。依托省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建设用能权、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区域性交易平台,努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四是繁荣绿色文化。持续开展节能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形成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五)着力惠民生办实事。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发改部门实际,全面完成有关脱贫攻坚任务。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后续就业、产业等扶持,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加强光伏扶贫项目运营维护,提高光伏扶贫效果。推广生态扶贫试验区经验,力争新增更多生态公益岗位。强化挂点扶贫村突出问题整改,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全面完成挂点扶贫任务。二是强化社会事业建设。深入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全民健康保障、社会服务兜底、公共体育普及、文化旅游提升工程,着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依托移动运营商数据,积极开展就业大数据监测国家试点,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更多返乡创业项目,推进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三是狠抓保供稳价。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密切关注猪肉等"菜篮子"产品价格走势,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充实和投放冻猪肉储备,加快推进生猪复产增养行动,确保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
同时,围绕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我委将做好以下三点。一是确保方向明重点清。认真领会国家"十四五"规划总的目标、总的要求、重点战略任务,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差距不足,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重大课题研究,明确"十四五"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的方向和重点,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二是确保节奏准质量优。坚持进度与质量相统一,加快推进,做到省、市、县协调同步,确保按时交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规划质量。坚持依靠自身和借助外脑相结合,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集中力量推进,牢牢把握规划编制主导权。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统一,提出大思路、大战略,确定大项目、大平台、大政策,确保规划可实施、能落地、有支撑。三是确保系统化成体系。加强与国家、省规划的衔接,实事求是确定发展目标。把握国家规划编制"窗口期",力争本地更多"三个重大"纳入国家规划"盘子"。做好规划纲要与党委规划建议、地方规划与省级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衔接统筹,使之成为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
做好2020年发展改革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感恩奋进,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全力以赴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圆满收官、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转自江西省人民政府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