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社团活动总结【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音乐社团活动总结【通用5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音乐社团活动总结 【第一篇】

我校音乐社团组建以来,坚持每周五下午活动时间训练,通过循序渐进。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活跃了身心,锻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将本期音乐社活动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进行了简单的识谱教学,学生很想自己能够识谱唱歌,学习时积极性较高;教学了四二拍的节奏,教学时,选用了低年级教材上的一些旋律节奏来进行教学,经过多次训练,他们基本上都能正确掌握四二拍的节奏;教学了休止符、装饰音等音乐术语和记号。

加强科学发声训练,激发合唱兴趣。歌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的。训练学生唱歌要统一的姿势,训练队员正确、统一的呼吸,在练习中向学生时时提及气息的控制,掌握了气息的控制后,进行发声的练习,发声练习曲由浅至深,简单到复杂。在训练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息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我采用了他们能够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比如像“闻花香”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另外,让学生将白声(大本嗓)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比较、分析、鉴别,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特别是唱高音时,要求学生用假声带真声的方法来歌唱,切忌大喊大叫,因为这样会损坏声带,而且会破坏声音的美感。在轻声歌唱时,要求注意音色、节奏、声部的和谐,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的歌唱。练习优秀合唱歌曲,作品的选择由易渐难。

本学期我们的竖笛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形成了我校的一大特色。学生在练习指法的同时,加入了一些儿歌,以及一些耳熟能详的优秀乐曲,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知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通过这一学期的训练,小组成员大有收获,掌握了一些术语和记号,懂得了音的强弱规律,能识简单乐谱,在发声技巧和表演方面也有很大进步。我深信,有领导的正确指导,有小组成员的不懈努力,我们的音乐社团越办越好。

音乐社团活动总结 【第二篇】

为调动师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推动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我们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成立了以音乐活动为主的音乐社团。

通过参加课外社团活动,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一批批特长生不断涌现。社团活动,为许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又一个平台,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来,我校社团活动始终坚持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因势利导,活动经常化、多样化,艺术2+1活动蓬勃开展。如小歌手比赛、校园集体舞展示,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而一年一度的庆六一文艺演出活动,涉及项目多达30来个,更在多种社团中脱颖而出。

学校社团舞蹈队的表现总是让人耳目一新,多次荣获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市里的各种文艺汇演。如20xx年的群舞《小小航模队》,参加了江苏省首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丰富多彩的特色社团活动,为学校增添了活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经过老师和队员的努力、合作,社团的.训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我们的表演受到大家的好评,在下个阶段的训练工作里,我们将会投入更大的热情,把社团的训练工作做得更好,把社团的水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积极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演出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以发展更多的队员,壮大我们的社团队伍!

音乐社团活动总结 【第三篇】

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阎惠昌在演出开始前提示说:让我们在六位作曲家不同风格的音乐引领下,以听觉去神游五彩斑斓、历史悠久的神州大地,领略中国文化的永恒魅力。的确,六部风格与技法各具特色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神奇画卷:韩兰魁的音诗《丝路断想》,以深情、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昔日令人神往的古丝绸之路朝圣之旅。以此赞美生命,赞美爱情。程大兆的《云岗印象》则以粗犷、浓烈的音响,回想千年前那鬼斧神工般的凿击之声。而卢森堡作曲家马赛温格勒则以他有趣神秘充满动感的密集音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外国友人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和感受。朱践耳的《悲调》源自南海的渔歌,他从渔民的内心歌唱中引发出对苦难的深思。音乐质朴、简洁而感情浓烈,显示出大作曲家的老辣和深厚。唐建平的笛子协奏曲《飞歌》,以苗族飞歌和彝族海菜腔等多种民歌为主要音乐元素,把人们带进中国西南云贵高原的欢乐节日中,音乐隽永、流畅而热烈。唐俊乔的笛子演奏音色圆润,技巧娴熟,极富表现力。最后演出的温德青的唢呐协奏曲《痕迹之四》是应约将现代风格的管弦乐总谱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演奏的,演奏难度极大。作曲家表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感受,他把唢呐视作一支毛笔,乐队视作一张宣纸,技法上挑战唢呐的极限,同时又让听众自己去领略中国书法的神韵。郭雅志的唢呐演奏非常出色,难度极大的音乐在他的驾驭下,成为让你如痴如狂的一种大挥洒,真令人叫绝。

这样一个民族管弦乐精品专场,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的,既体现出开阔的视野,又透露出一种远见和追求的大目标。从曲目的选择就颇具匠心,有古韵新解的;有以民歌为主题展开的;也有以现代风格写成只传神而不重形的;特别有趣的是西方人笔下的中国音乐和我们的感觉相交织,赋予一种新的美学空间。过去我们东方人总是借助西方管弦乐团这一平台来展示我们较为宏大的乐思,而今天西方人可以借助东方的管弦乐团来创造他们心中的东方音乐,这样一种交流的深远意义是不可忽视的。音乐会的另一面则是充分展示了乐团的风采,在阎惠昌的指挥和训练下,乐团既发挥出民族管弦乐队很不易达到的一种融合的音色和音质,同时又能适应各种风格和技法,克服演奏难度,阐释出作曲家的个性和独特的音乐语言。看到指挥家和乐团如此高的艺术造诣,想到这些年来艺术家们为了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所做的努力,禁不住油然产生一种感动、激动和敬佩。

阎惠昌不仅是位出色的指挥家,同时又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艺术总监。他首先致力于把乐团锻造成高水准的、艺术品质最佳的、民族特色鲜明的一流乐团。但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极大地发挥了乐团立体的、全方位的功能,使乐团贴近民众的生活,跨进社会的进步,置于世界的目光中,他们发出的声音是“立体声”的,而不是“单声道”的。为了使乐团达到既定的目标,阎惠昌从几方面下手,提高乐团的素质和品质。

首先是演出、创作和排练。演出是乐团最主要的服务社会方式,香港中乐团每年的演出新曲目至少25套(50场),这样的演出数量就促进了乐团的排练日常化、有序化。同时,乐团面向全世界,向各种不同流派的.作曲家委约作品。建团30年来,一共委约创作和委编了1600多部作品。这一笔巨大的财富不仅大大充实了乐团的宝库,同时,不同风格、不同要求、不同难度的作品又给演奏家们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提高的空间,使乐团的演奏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乐团对于不同流派的作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但又是有选择的,他们在每次演出之后,乐团都会请各独立声部演奏家及声部助理首席以上的同事对本次音乐会从艺术到行政支援作全方位的总结回顾。在演出内容上,乐团辟出多种“专栏”,如“名家名曲”,这是为艺术地位已受肯定和受乐迷欢迎的出色音乐家及其名作而设的;“纵乐世界”是为了拓展观众的国际音乐视野;“亲亲子女”则是寓音乐教育于趣味与生活之中;“心乐集”是为团员释放不同音乐才华,为作曲家提供更大创作空间的艺术园地。

乐团还把自己融入社会,树立起亲民的形象。他们除了正常的舞台演出之外,还在群众活动场所举办经常性的免费音乐会,为普通的民众服务。多年来,他们举办多种形式的《与民同乐》的音乐活动,如“千弦齐鸣”的一千多人的二胡演奏会;三千多人参加的“鼓乐节”和“香港24式活力鼓令比赛”等;数百人参加的“笛箫节”;最盛大的是去年12月一万多人的维港两岸齐击鼓活动。乐团还把音乐送到老人院、儿童院和单亲家庭中心等慈善机构,关怀社会弱势群体。这些活动不但建立起乐团与市民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培养起大批听众群和民族音乐爱好者,使乐团这条“鱼”永远在民众的“水”中悠游自在。

在全方位的发展中,乐团的教育功能也不断拓展,附设了“香港儿童中乐团”和“香港少年中乐团”,成立了教育部,有专职的教育主任,乐团有固定的乐器班,指派了最好的乐手来担任导师,培养出一大批青少年优秀民族管弦乐人才。乐团还成立乐器改革小组,阎惠昌亲任组长,有专职的乐器研究改革主任。乐器改革既注意提高乐器的性能和质量,还注意到乐器的环保意义。在推广和出版方面,乐团近年来不断推出各种类型的CD、DVD和普及性的民族音乐欣赏等方面的书籍。

香港中乐团的发展,既有“天时地利”,更重要的是“人和”。 乐团从上到下,大家互相尊重,团结一心,从艺术到行政,每个人都严格要求自己。艺术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行政上支援到位,发现疏漏立即改进。全团的这种责任心、进取心、事业心,使乐团焕发出一种富有青春气息的、昂奋有为的精神面貌。阎惠昌作为艺术总监,更是做出了榜样,他像乐团一样有一股亲和力和凝聚力,而且不管取得任何成功,总是虚怀若谷。

他对我们说:“乐团所有取得的些小成绩都是领导及同事上下齐心才取得的,离开他们我什么也做不到。特别是乐团公司化后,有一个非常好的理事会,这个理事会曾获得香港董事学会“2005年最佳非牟利董事会”大奖,他们对我的工作给予极大的支持和指导。乐团还有一个很好的行政部门支持,有一套在世界乐团管理体制基础上,历任艺术行政领导不断完善的科学有序的艺术管理制度。正因为有以上保障,相信我能做到的,其他人照样可以做到。”这既是阎惠昌的心里话,也是乐团成功的秘诀。

音乐社团活动总结 【第四篇】

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音乐课外教学的延伸。音乐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启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并有助于青少年美化心灵,扩大知识视野,陶冶情操和身心健康发展。

本期的音乐社团教学工作有以下收获:

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良好的音乐素养。

2.合唱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被广人民群众喜爱并可直接参与的群众性艺术形式,同时也是同学们所最喜爱的科目。

3.通过舞蹈形体训练锻炼孩子们的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4.通过小乐队的训练,使乐队的全体成员都能产生一种自豪感、集体荣誉感。

5.我校首届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二.训练模式:

1.保证了训练时间,保证人员到位;

2.采取老队员带新队员,小组与全体相结合训练的模式;

3.训练了学生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4.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音乐表现力,促进创造性的发挥。

5.树立了精品意识,争取到了家长支持,做好了安全工作。

三.教学反思:

1.教师要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四.主要收获:

1.狠抓了教学常规管理,重点放在纪律的管理上。

2.以实践为主,对重点、难点多启发、多示范、多引导。

3.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音乐习惯。

4.培养了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音乐社团活动总结 【第五篇】

音乐社团活动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在中小学中的,属于新兴形式。因此学者们对音乐社团活动的研究较少。通过笔者对中国知网收录的学术论文及期刊杂志进行搜索和整理,可以看出,与音乐社团活动相关的学术性论文少之又少;而且研究者大多是中小学一线教师,少有教育专家学者。经整理,发现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研究分别是从现状、音乐社团与课堂教学以及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的。

一、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现状研究

中小学音乐社团自开展至今,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出于希望音乐社团能够更好开展的意图,笔者在整理资料时,着重于现状中做的不太完美的地方进行综述,更加客观、直接地让后续研究者了解音乐社团活动现状。除了对中小学音乐社团大框的综述,笔者还总结了一部分中小学民乐团、中小学戏曲社团的相关研究。

(一)对社团活动教师的研究

在高文丽的《区域性中小学音乐社团“事业伙伴”协作组的构建与实施》中指出教师只是在追求表面荣誉。这一观点与李宝红《如何将古筝社团活动与音乐课堂有机结合》一文中论述音乐社团只顾及面子工程,主次不分,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相一致。此外,李宝红还指出教师不能将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说明音乐社团活动教师迫于各种压力,难以将音乐社团活动“单纯”的开展。另外,在赵文静《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中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指出教师普遍对新课标的掌握较弱;且多媒体这样的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也比较生疏;教师团队质量无法提高是由于没有很好的培训体系。这些观点均说明音乐社团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又不能得到相关支持,导致音乐社团活动不能按理想模式开展。

(二)对社团活动学生的研究

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中学生的研究,在笔者搜集的资料中郭越怡的硕士论文《小学课外音乐社团活动的调查研究》最为全面,有说服力。文章从学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进行论述。学生普遍喜欢音乐,这是内部原因;学生参与音乐社团活动往往受家庭环境影响,属于外部原因。文中还明确指出“动机”是学生学习音乐,参加音乐社团活动的心理动因,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想要使学生积极参加音乐社团活动,从其内心激发学习音乐兴趣是首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喜欢音乐,才能解决其他外部原因对学生的影响。

(三)对音乐社团活动本身的研究

综合文献,发现各学者对音乐社团活动本身的现状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社团活动方案不完善;2.教育资源严重匮乏;3.没有合理、统一的课后培养体系;4.部分学校对于音乐社团不重视;5.学校间音乐社团发展不均衡;6.招生考核标准不合理,学生处于“被选择”状态。以上均为音乐社团活动的不足之处。但其本身所具有的优点也不容忽视。例如温爱霞在《课外活动推动高校音乐课堂》中指出社团可以使学生更加喜欢音乐;使师生惯性更融洽;使课堂关系更高效;“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四)对民乐社团活动研究

中小学民乐社团活动开展对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合作精神;与传统课堂结合是必要的。赵婧伊在《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民乐社团中的实践研究》中学生指出学习民族音乐可以增强民族情感意识,提高欣赏民族音乐的能力。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民乐,学习民族器乐,是很有必要的。民乐社团活动是一个群体的活动。学生不仅仅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还需要与别人配合,共同完成作品演绎。这就显露出了民乐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一特点。吴伟华在文章《初中生民乐活动中合作精神的培养》中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培养合作精神的设施办法,其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值得借鉴采用。梅玮在《音乐课程与民乐社团“伙伴协作”的构建与实施》中指出了民乐社团活动、传统课堂各自的不足之处。随后,他提出传统音乐课要与民乐社团建立一种“协作”的伙伴关系,使二者优势互补,并在文中给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对于协作的影响,他认为能够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学生民族意识”。

中小学民乐社团活动的发展虽前景一片大好,但现实状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王直在《如何建设学生乐团_从北京35中金帆民乐团成功访谈记》中提出民乐团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排练、训练的问题;2.预备队员问题;3.演出问题;4.曲目问题。这些问题在整理过程中也找到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由于篇幅就不一一论述。但是关于演出问题,从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研究者们只浅显的提出要鼓励积极参加演出,参加竞赛。但具体的方式方法却无人涉及,这会导致一线教师空有想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心,却无计可施。笔者呼吁教育相关工作者能够多关注演出平台的问题。

(五)对戏曲社团活动研究

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时发现,与中小学戏曲社团相关的文章几乎没有。但戏曲是中国国粹,音乐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弘扬戏曲文化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呼吁戏曲进校园。因此对中小学戏曲社团的发展研究迫在眉睫。笔者将搜集到的有关高中、大学开设戏曲社团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望对日后中小学戏曲社团的开展及研究有所帮助。

关于戏曲社团活动的学生的研究,熊秋玲的文章《大学生对河南戏曲的认知状况调查研究》中指出学生对戏曲喜欢的不多,但是并不排斥,认知层面也只停留在戏曲的基本知识。且文中也分析了原因,“听不懂”“流行音乐冲击”。对于教师的研究,基本是一致的。指出教师素质普遍不高。且戏曲社团活动开展对教师另有要求,正如房宁的《民办高校戏曲社团发展及京剧文化普及问题思考――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中论述“懂戏曲,会唱戏”的教师不多。无疑会对社团活动开展造成影响。对于戏曲社团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与其他社团一样,最主要是由于有关部门没能高度重视。戏曲社团活动不能很好的开展,与戏曲本身也存在很大关系。熊秋玲的文章《大学生对河南戏曲的认知状况调查研究》中就明确表示戏曲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对学生的影响较小。由此可见,发展戏曲社团活动,对于戏曲本身也要有改善和提升。戏曲社团活动开展的意义,笔者对相关资料整理、归纳,总结为对学生的意义;对戏曲文化的意义。关于戏曲社团活动的开展对策研究观点较为统一。房宁的《民办高校戏曲社团发展及京剧文化普及问题思考――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中指出曲目方面可以引进新曲目,也可引进其他剧中的经典曲目。谭兴芳《戏曲走进大学校园的若干思考》指出可以举办讲座、研讨会;举办戏曲表演;建立戏曲网站。

综上所述,中小学音乐社团有效开展的条件可以概括为管理部门重视、保质保量的专业教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校外有效资源以及社团自身的管理等等。总的来说,中小学的音乐社团的开展是有现实意义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音乐文化传承的。希望像戏曲社团这样的“冷门”社团也能大步赶上,早日走进中小学生的生活。

二、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研究

中小学音乐社团与课堂的联系,是社团有无开展必要的重中之重。因此,许多研究者将研究重心放在了社团与课堂的联系上。通过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学习音乐,表现音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研究

薛琪《以音乐社团形式开展高中音乐课选修模块》与郭越怡《小学课外音乐社团活动的调查研究》中均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二者观点一致课堂音乐社团活动的基础;社团实践是课堂的更高阶段。课堂是音乐教育发展之根本;音乐社团活动是补充与延伸。在传统音乐课堂中,学生的行为是聆听、模唱,是吸收音乐的过程,但不能给他们一个自由学习音乐的空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xx)》中,将表演和创造也纳入美育教育的领域。音乐社团活动应运而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环境,让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将课堂所学的音乐知识自我吸收后升华出新,延伸课堂。

(二)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原因、意义的研究

胡菁华在文章《关于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初探》中对二者结合的原因进行了说明:

1教学目标一致;

2教学内容相似;

3教学方式互补。这三点使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优势互补。

王婷在《“里”应“外”合德艺并进――课堂教学与学生音乐社团训练关系初探》一文中罗列了二者结合的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在音乐社团活动中得到再现、运用、创造;

2促进社团成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不仅有独唱、独奏,而且有合唱、合奏,使学生自身音乐技能及合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3保障人才培养,音乐社团活动给学生了一个展现音乐才能,激发音乐兴趣的舞台,这样不仅让课堂教学优势最大化,且最大限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音乐人才。

综上可得,正是由于将音乐社团的表现性、空间性、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欣赏性、知识性、以教师为引导者的优势相结合,才能将二者共同发展。才能够推动中小学音乐学科的更高追求。

三、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发展对策研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受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喜爱。它的发展问题自然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在笔者搜集到的资料中,涉及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发展对策的文献很多,或作为核心阐述,或对此问题的分析思考作结。均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可供一线教师参考。

(一)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管理、开展方面

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发展至今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管理不足成为首要原因。对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管理,主要是要尽快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其次,音乐社团活动要想取得成绩,就要将制定的先进管理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位社团学生。更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不单单可以自上而下开展,亦可自下而上,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将音乐社团活动开展起来。因此,笔者总结资料得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参考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完善教育相关政策,建立先进管理理念;制定素质教育整体规划,落实常规活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抓好素质教育两支队伍――师资队伍与社团文化队伍。

此外,社团开展什么活动,如何开展,成了各位学者研究的重点。例如李雷《浅析校内音乐社团的发展》中论述可以“引入优秀的课外音乐”“进行音乐的对比”“积极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也有学者将创新列入,提出要创新社团活动,创新学生自主的社团体系。

(二)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师资方面

在笔者搜集到的资料中,涉及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发展对策的文献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王静的学位论文《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和中央音乐学院硕士郭越怡《小学课外音乐社团活动的调查研究》。现今的音乐社团活动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师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将这一问题解决,音乐社团活动才有继续开展的可行性。对音乐社团活动教师的发展,可从数量、质量两方面着手。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文献中提到的发展对策都是针对现状研究中涉及的,音乐社团现状中的确存在的问题的对策。由此可知,研究者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通过实地调研后给出的指导性意见。笔者相信,只要根据实际中的问题,合理借鉴,音乐社团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通过笔者对文献的搜集整理发现,有些观点存在重复研究的现象,例如民乐团的排练问题,音乐社团的发展对策问题等等。而有些问题则急需研究解决,却无人涉及。例如戏曲社团在中小学的开展问题,民乐团成果展示途径问题等等。为避免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相关研究出现重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笔者呼吁研究者能够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35 3262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