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丰富的活动和讨论,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最新5篇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第一篇】

本学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浓厚,这次考查成绩很好,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知识理解较深,识记较好,对小学六年的生活也有全面回顾,对时下的社会热点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母校和老师同学的留恋也诉诸于笔端。回顾自己这一个学期的社会教学,总结如下:

一、品德与社会科目的外延非常丰富,教师备课的时候需要找许多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学生特别喜欢听一些与课本中联系密切的小故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如教学“合作”和“双赢”这个道理时,教师用“龟兔四次赛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白“合作”与“双赢”的道理。这样,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来学习。如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小组汇报活动,团队心理游戏活动等,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尤其喜爱团队心理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三、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本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我们热爱和平》、第三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第四单元《走进生活的舞台》的内容网络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收集和课堂上能够展示的都还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在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来交流,课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本期研究的对象,形成一个专题,期末的时候再将同一专题的同学集合起来召开发布交流会。这样,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学生兴趣浓,教学效果好。

四、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许多资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寻与教授的过程中,教师也受益匪浅。

品德与社会教学,力求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同时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调适,要教好这一门课程,任重而又道远。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第二篇】

这个学年,本人承担了六(4)班《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当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第三篇】

1.由于国家衰败,多少年来,中国人抬不起头,被外国人讥笑为东亚病夫。

2.衣、食、住、行是我们最基本的需要。

3.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

4.第23届奥运会,许海峰首夺奥运会金牌。

5.第28届奥运会刘翔在田径赛场上获得了第一枚金牌。

,清政府与十一国列强在北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7.亚洲论坛设在我国海南博鳌。

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11月10日。

月3日,上海申办年世界博览会获得成功。

10.现在我们用占全世界不到10%的耕地解决了占全世界约21%人口的吃饭问题。

11.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12.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不仅食物的品种多,还讲究营养和环保。

13.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出厂,从此,中国结束了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15.年10月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

16.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现在我们生产的商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而且走向了世界。

17.第28届奥运会上,刘翔打破了110米栏纪录,平了世界纪录,这是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奥运会田径赛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18.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19.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现在我们生产的商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走向了世界。

20.我国与国外的交流在不断扩大,这不仅加深了相互间的理解,而且标志着中国已经融入了国际社会。

21.为让中西部人民过上富裕生活,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这将带动中部地区的发展。

22.旧中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在奥运会上得到的是令人痛苦的屈辱和讥讽。

23.第23届奥运会上,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一声清脆的枪响,实现了中国金牌“零”的突破。这次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共赢得15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四位。

24.为了进一步方便和丰富人们的生活,有关部门于1988年提出菜篮子工程工程,建立了很多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菜吃。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并为我们描绘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

年,刘长春作为第一名中国选手独自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52年后,1984年在中国体育代表团再次出现在洛杉矶第23届奥运赛场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奥运赛场后首次全面参加奥运会。此次奥运会上,许海峰一声清脆的枪响,实现了中国金牌“零”的突破。这次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共赢得15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四位。

27.在第28届奥运会上,刘翔打破了110米栏纪录,并平了世界纪录。这是中国男运动员在奥运会田径赛场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28.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冠军。

29.邓亚萍当选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月21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身穿唐装聚集上海。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

年清政府与十一国列强在北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2.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参与国际各项重大事务的讨论。

33.亚洲论坛设在我国海南博鳌,它是亚洲各国共同商讨和解决亚洲重要事务的场所。

34.截止到,中国已同世界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二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35.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它标志着中国被世界最大的经济贸易组织正式接纳为成员,中国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之中。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第四篇】

本人承担了六(3)班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我主要实施的措施有: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我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1、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3、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4、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5、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6、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第五篇】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历史名人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历史名人之情。

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辩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学生争论很激烈,最后教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35 3601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