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调研报告如何评价锦集3篇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主题教育调研报告如何评价锦集3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如何评价篇1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政策方面问题按照《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x,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粮食,暂一律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事实上如果购货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将少抵扣进项税额,所以多数购货企业要求粮食企业开具普通发票或不索取发票而有自己开具收购发票。
(二)粮食企业营销不规范,上门收购、现金交易,收购价格不稳定,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其经营情况,这就给国税部门税收征收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收购发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对粮食企业税收征管现状的几点建议
(一)取消国有粮食企业免税的税收政策,粮食经销企业销售差价小和进项税按收购价低扣的原因,所有经营粮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都是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认定国有粮食企业免税已无实际意义。
(二)加强对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日常管理
1、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发放必须从严。根据企业经营规模实行按月限量发放,验旧购新。
2、严格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粮食收购发票管理问题的通知》规定:“凡从事粮食收购业务的企业,在与卖粮人进行粮款结算时,必须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粮食收购发票。不得以其他凭证代替粮食收购发票使用,或作为会计入账凭证。”对会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一律不得领用收购发票,由税务机关负责开票。严禁跨地区使用收购发票,既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
(三)加大对农副产品收购企业的纳税评估力度。
一是要从收购渠道上严格把关。要坚持必须是从农业生产者手中直接收购的农业初级产品,方可开具收购发票;其余通过其他渠道收购的农产品一律不得使用收购发票;必须严格控制企业跨地区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严格核查收购金额较大且同一销售者多次销售的情况。
二是要从收购的数量及价格上进行核查。对于收购的数量,要通过实地查验核实库存数量与实际收购数量是否一致。
三是要通过资金往来情况查找问题。农产品收购一般以现金支付为主要方式,对于企业的收购资金运动情况,可通过原始凭据和企业账目核实企业资金往来的真实性。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如何评价篇2
按照通知要求。9月8日我们实际到企业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现将我县农业产业化企业用工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化企业用工现状
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企业1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近50家,实际用工人数1200人左右。
1、从企业用工需求来看,目前最缺工的企业是几户大的种植企业(旺民长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长白山宇农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等)。他们是种植加工企业,一个是蓝莓种植加工,另外一家是绿色有机大米加工企业,在种植和栽培原材料方面用工需求大。
2、从企业用工环境来看,我县产业化企业用工并不规范,没有实行标准工作时间制,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也很低,现在生产和技术工人月薪1500-2000元,其它员工月薪1100-1500元,并且工作时间较长,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条件较差,普遍存在“招工难”问题。
3、从企业用工结构来看,在年龄结构方面,大多数企业愿意招聘25—35岁年龄阶段的人员;文化程度方面,企业对工人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性别方面,主要与需求工种有关,如车工、缝纫工偏向女性,电工、机械工则需要男性等。
二、企业用工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企业用工难(主要包括招工难和留人难),既有劳动力供求失调造成部分企业缺工的客观因素,也有企业劳资关系不和谐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
1.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力供求失调),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招工难”其实并非无人可招,而是难招到具备一定素质和技能的工人难招。一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种植企业在种植及采收作物时用工量急剧增加,并且此时也基本是农忙季节。加工企业招工要求具备一定素质。二是劳动力资源外流现象严重。我县向外劳务输出比较多,大量年轻的农村劳动力流转到国外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很多村屯基本都是老人小孩留守,又以朝族村最严重,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占70%是45岁以上的,而且是没有技能的劳动力。三是每年大中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基本不回安图就业,而本地的职(技)校毕业生60%倾向到外地就业,导致本地年轻、有一定文化、懂技术的劳动力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使我县企业用工供求矛盾愈显突出。
2.劳动环境较差,用工缺乏吸引力。
一是工资待遇偏低。近几年来,我县物价消费总体水平已大幅上升,特别是我县物价消费总体水平与周边县城对比偏高,而我县各个企业工资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按日工作10小时和月工资1000元计算,平均工资每小时不到4元,加上劳动强度大,没有加班工资和节假日,造成企业难以招收工人或留住工人。有一定技能和熟练工人,或者通过在企业实践掌握一定技术的员工,一旦有更好的去处,往往是马上跳槽。工资待遇偏低成为招工难和员工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一方面,有些企业存在短期行为,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和做优做强企业文化内涵的经营观;另一方面,有的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认识到员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资源,没有从根本上做到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导致无法充分发挥(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调研情况看,劳动用工规范、工作环境优、工资及时兑现、福利待遇好、人本意识强的企业不存在“招工难”问题。
3.用工不够和谐,职工权益难以保障。
一是部分企业存在“四无现象”。即无劳动合同、无用工手续、无社会保障、无休息休假,部分企业存在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劳动者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等(问题),使企业从开始能招到人,到最后留不住人。
二是缺乏人性化管理。有的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一味追求高额利润,除了支付基本薪酬外,任意延长劳动时间,没有(甚至不)支付加班工资;有的企业靠压低工价来赚取利润,有的企业靠随意拖欠员工工资的方式来周转资金,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工人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工人离岗或跳槽,对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劳动力宁愿在家休息也不就业。
三、解决企业用工难的对策建议
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互动,全社会共同努力,劳动、人事、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形成合力,提供政策帮扶。为确保我县企业用工需求,积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用工环境,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关心关爱、部门协调帮助,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本县转移,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发展。为此建议:
1.加强宏观管理,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随着县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外来企业的不断增多,我县经济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各项产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企业用工需求势必迅速增加,若不未雨绸谬,储备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届时企业用工矛盾将进一步显露,成为制约我县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一要立足本地劳动力资源,培植企业储备用工。一方面,劳动部门要深入企业,对我县企业全年用工计划进行调查摸底,并做好全县劳动力资源调查,充分挖掘现有劳动力潜力,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和本县劳动力档案库;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尽快将更多的普通劳动力转化为技术技能劳动力。人事部门要制定我县(生源)大中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到(返回我县企业)就业的优惠措施,并将其纳入用人管理计划,防止我县技术人才资源的流失,为经济发展储备丰富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二要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确立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主体地位,为劳动者提供便捷有效的就业服务。职能部门要积极拓展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招聘、代理、测评等功能,加快建立一个集信息收集、就业指导、职业介绍、交流协作、职业培训、社会保险于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强化就业跟踪服务,为劳动力的多层次、多渠道合理流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要加强跨县、跨地区劳务联系,科学引进劳动力资源,缓解企业缺工矛盾。要引导企业依法依规用工,切实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要积极鼓励企业使用本地居民就业,鼓励劳动力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三要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的资金投入。就业是民生之本,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城乡统筹的要求,围绕我县持续做强产业、持续改善民生的工作目标,政府应加大培训转移,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的资金投入。如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给就业困难对象,兑现国家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补贴等,资金来源可从失业保险金的节余和财政预算安排的方式来筹集。使之更好用来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推动我县就业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解决企业用工不足问题。
2.改善用工环境,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主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强化“善待打工者就是善待自己”的理念,增强企业自身的吸引力。一要营造“筑巢引凤”的良好企业环境。家有梧桐树,引来凤凰住,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优美的工作环境是企业规范管理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立规范有序的人性化管理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学习培训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是提高企业吸引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经。二要为员工发展搭建良好的舞台。企业要帮助员工开发各种知识与技能,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在目前技工普遍难寻的情况下,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在职职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提升技能就业,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问题。三要适当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对大多数劳动力而言,劳动收益仍是其选择就业的首要因素,只要本地和外地的收入相差不是太大,他们肯定会考虑在本地就业。应适时公开企业经营方针、成本核算、企业效益等,增加工人工资透明度,作为企业主合理地确定和兑现用工待遇应该是明智之举。政府要引导企业按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吸引本地区和外来的劳动力到清流就业。四要构建良好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加深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增进员工对企业的依靠,保持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因此,作为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关爱员工、赏识部下等人性化的管理,要依法用工,对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都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照章办事,努力改善工人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努力营造奋发向上、争优创先的用工氛围,创造有利于员工发展的企业人文环境;要培育员工“企业兴我也兴”的理念,使员工溶入企业的生产、生活、文化的各项活动中,努力构建良好的劳动环境,激发他们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归宿感、成就感、荣誉感,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
3.保障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劳动保障制度落到实处。一要加强对企业用工环境的监管。建立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协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重大情况随时报,常规情况定时报”,建立应急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用工,依法全面履行劳动合同;切实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及时纠正企业强迫性劳动、压低工资、拖欠工资、忽视职工劳动安全等不良行为,要保障落实进城务工人员享有《工会法》赋予的权利,把他们及时吸收到工会组织中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二要实施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企业职工的养老、失业、工伤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将企业员工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并注意向生产、服务一线人才倾斜,重点解决各类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流动的社会保障关系的转移和接续问题,为企业留人、吸引人营造良好环境。三要切实解决外来工的后顾之忧。进一步跟踪落实政府制定的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企业务工的优惠政策,广开招工渠道,吸引外县富余劳动力来我县就业,以解决企业用工不足问题,教育、公安、计生等部门和乡镇要主动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服务,解决好其子女入学、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外来务工人员在清流能放下包袱安心工作,为建设长白山最美、产业最优、旅游最旺、环境最好的生态经济强县添砖加瓦,尽一份力。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如何评价篇3
1.篇名:一般不超过15个汉字(副标题除外)。
2.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全称、所在省、城市、邮政编码。
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为主语),不超过200字。
4.关键词:3~8个,以分号相隔。
5.文内标题:要简洁、明确、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1)。
7.数字用法: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并以圆括号加注公元纪年;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采用汉字。
8.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内序号一律为阿拉伯数字,表序与表题居中置于表格上方。
9.参考文献:对引文作者、出处、版本等详细情况的注明。格式与:
(1)专著格式:[序号]主要负责者.题名.文集名.地: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示例:[1]方松华.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上海:学林出版社,。
(2)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题名.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示例:[3]傅斯年.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关鸿,魏凭.人生问题发端——斯年学术散论.上海:学林出版社,。
(3)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负责者.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1]季广茂.隐喻视野中的政治修辞学.文学评论,1998,(6):98-107.
(4)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负责人.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1]陈九如.抗战胜利的启示.光明日报,1995-07-17(5).
10.注释: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列号为:①、②、③。
11.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省、市或县),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专业或研究方向。
上一篇:教育调研报告锦集3篇
下一篇:领导主题教育调研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