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20届三中全会资料整理心得体会范文发言总结报告学习材料
二十届三中全会资料汇编(心得体会、发言、总结报告、学习材料)(6篇)
目录
1、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2、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2
3、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3
4、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言稿
5、XX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结报告
6、庆祝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心组学习材料
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
江河奔流,不舍昼夜。改革开放事业浩浩荡荡,书写着当代世界的中国奇迹。我们取得的成就如此厚实,能否成为停步休憩的“靠垫”、安睡的“枕头”?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振聋发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就是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改革开放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不能固步自封、食古不化。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没有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就不会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必须始终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为利益固化藩篱所阻,不受思想观念障碍所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对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历史自觉。面对“两个大局”,时代这个“出卷人”不断把新问题、新挑战摆到我们面前,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对人民立场的牢牢坚守。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全面深化改革,要跟得上人民的殷切期待,要与转型期的风险赛跑、与解决问题的时间窗口赛跑,让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让国家获得更快发展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闯关夺隘、纵深推进,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坚持科学的方法论是关键一环。在一系列指导改革的方针和原则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要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求既有大刀阔斧、一往无前的勇气,又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智慧,展现出日拱一卒的果敢和恒心。这是总结我们党40多年改革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更是对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的规律性认识和解题抓手。
胆子要大,就是要有那么一股“闯”的劲头、“冒”的精神,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全面深化改革,要敢想、多想,在战略上藐视“拦路虎”。我们的改革前无古人,必须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只要是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利的事情,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于一切妨碍高质量发展、阻碍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思想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坚决地破、坚决地改。
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不该改的坚决不改。再大的胆子,都需要稳健的步子,必须有勇有谋、稳中求进地推进改革,在战术上重视“拦路虎”。深水区的改革更须讲究策略方法,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要走稳。务必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论证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推进改革落实;务必强化底线思维,做到改革有秩序、稳定有支撑、措施有实效。
任何改革事业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决心勇气,更需要实干苦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抓改革促落实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程告诉我们,推进改革重在“知行合一”,不仅需要为改革鼓劲加油、拥护改革、支持改革的促进派,更需要为改革动真碰硬、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的实干家。
凝聚共识是深化改革的前提。步入改革攻坚期、深水区后,暗礁增多,阻力变大,思想观念差异夹杂着不同利益考量,取得“改不改”“怎么改”的共识变得越发困难。要打破原有格局,就必须突破特殊利益群体束缚,敢于触碰既得利益,善于进行利益调整,化解利益调整中的层层阻力,把改革的共识变成攻坚的行动,凝聚起勇闯险滩的力量。
狠抓落实是深化改革的保障。许多重大改革举措,无不是通过把共识3和实干结合起来,而后全面开花。要全面深化改革,不仅需要激活和集聚改革力量,还需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亲自抓、带头干,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理最复杂的线头。
坚持亲自谋划改革思路、部署改革措施、督查改革落实,以想抓落实的自觉、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能力,抓实问题、开实药方、兴利除弊,促进各项改革措施有序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2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使命担当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
10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行程万里走遍大江南北,从城市到乡村,从车间到田间……在问计于民中,探寻破题关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70多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每一领域都亲力亲为,每一稿重大改革方案都认真审阅、亲笔修改。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坚定向前:经济体制改革紧锣密鼓,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春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履铿锵,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带领14亿中国人民,共同谱写新时代改革更加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伟大的事业,在接续奋斗中掀开新的一页。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将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号召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2展现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
历史的江河奔腾向前,有静水深流,亦有波澜壮阔。
从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到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为“伟大觉醒”,改革开放孕育了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作为“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
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是划时代的。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这是对昨天的总结,是对今天的启迪,也是对明天的昭示。
新征程,再扬帆。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更加富有力量。
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持续跃升。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正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全国一盘棋”,从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五级书记抓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改革扬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今天的中国,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良法保障善治,制度优势正在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资本、技术、数据等高效配置……从破除体制机制束缚到激发创业创新创造热情,以改革添活力,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今天的中国,发展活力更为充沛。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于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所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以发展强底气,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从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实现小康“千年梦想”,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念、以民生为大,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4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今天,中国道路越来越宽广,中国理论越来越彰显,中国制度越来越成熟,中国精神越来越雄健,中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来解答。中国人民坚定“道不变、志不改”的决心,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斗争扬志气,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强。中华大地上不仅有高楼大厦遍地林立,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已经巍然耸立。抵御极限施压,经受疫情大考,防洪抗震救灾,除霾减污降碳……面对重大风险挑战,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充分彰显“不信邪、不怕压、不避难”的精气神。
“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逆行出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亿万人民感悟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激发改革的旺盛活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书写下发愤图强的动人篇章。
从“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在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以“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展现出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着优势。”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进程的深刻总结。
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接续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新时代不断增强。
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
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从把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党章和宪法,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把党的领导融入各类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有力解决了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推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成功走出一条依靠制度优势、法治优势反腐败之路。
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到修订出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规范,再到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党找到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增强。
“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将始终赢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3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新时代以来,以对世界经济增长30%左右的年平均贡献率,成为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不断增长,有力助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国的绿色产能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贡献。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不断以自身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作出新贡献。
今天,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来自中国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开创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
“光明之路”“正义之路”,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有力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共行天下之大道。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这是影响深远的变革。
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才能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目标一以贯之,实践要求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因就在于我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新征程上,锚定总目标,把牢实践要求,写好改革的“实践续篇”,定能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征程上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帜。面对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只有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才能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新征程上,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写好改革的“时代新篇”,定能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道出了新时代改革者的坚定:“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尤需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格、敢碰硬,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要坚持守正创新,激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干劲闯劲,看准了就坚定不3移抓,奋力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
穿云破海、踏浪伶仃。前不久,深中通道建成开通。历时7年建设,这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多项世界纪录,书写了世界桥隧建设史上的新奇迹。
“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鼓舞人心,激励亿万人民聚力奋进。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促进派、实干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学习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重要讲话把握好“九个以”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中需要把握好九个问题,这“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是我们党新时代推进自我革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九个以”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世界观,标志着我们党对“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有了新高度。比如,从世界观层面来说,马克思在强调经济基础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中国,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把准政治方向、统领政治体系、主导社会治理、决策重大问题等方面。所以,“九个以”的第一个“以”就是“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又如,就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来说,恩格斯指出:“社会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政治的和哲学的革命必定通向社会革命”。恩格斯为什么把社会革命作为政治革命的基础呢?
马克思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革命“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再如,自我革命的主体和客体都指向中国共产党,简而言之,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就是作为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对作为客体的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基础是党员和党组织,所以,自我革命包括“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九个以”中的每个“以”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自我革命问题认识水平的提升,建构起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自我革命的世界观。
“九个以”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方法论,标志着我们党对“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的实践有了新路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这就要求我们“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自我革命到底革什么呢?马克思曾经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方法论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以正风肃纪反腐为重要抓手”。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这就要求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我们“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就要求我们“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为战略目标”。同样,“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也都是方法论。可以说,“九个以”中的每个“以”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自我革命问题实践水平的提升,建构起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自我革命的方法论。
“九个以”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既是战略部署,也是工作安排;为在新征程上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在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要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作为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战略部署的重要方面,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条件,深化反腐败斗争指明方向。对行贿行为决不纵容,对屡教不改者从严处置,才能推动实现腐败问题的标本兼治。
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是我们党惩治腐败的鲜明立场,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原则。必须看到,行贿和受贿是一体两面。行贿作为贿赂犯罪发生的主要源头,行贿不禁,受贿不止。一些行贿人不择手段腐蚀拉拢党员干部,是当前仍存在腐败增量的重要原因,是政治生态的突出“污染源”。相关行为损害政府形象,败坏社会风气,有的还破坏营商环境,导致资源错配,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保持惩治受贿高压态势的同时,严肃查处行贿行为,有助于切断贿赂犯罪因果链,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利益链,破除权钱交易关系网。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行贿人员1.2万人,取得积极成效。
也要看到,实践中存在对行贿惩处偏弱的情况,同期行贿受贿案件查处数量差距较大。这一方面与行贿客观证据较少有关,隐蔽行贿、变相行贿等情况制约了证据的获取;另一方面,有人认为行贿者处于被动弱势地位,主观恶性相对较小,有人认为查办案件依赖行贿人口供,应以从宽处理换取积极配合,有人对加大行贿打击力度与保护民营企业发展的关系把握不准,存在不愿处置、不能处置甚至不敢处置的问题。行贿收益高、成本低,行贿重调查、轻处置,会使行贿者有恃无恐,在社会上形成负面激励。系统治理腐败,就要补齐短板,将行贿受贿一起查落到实处。
受贿行贿一起查不等于同等处理。对于行贿人具有法律规定的重大立功表现等情形,纪检监察机关可依法向司法机关提出从宽处罚建议。但对于那些老是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的行贿人,必须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这也说明:把握重点、分类施治,才能更好查处惩治行贿行为。对于那些多次行贿、巨额行贿、向多人行贿,严重破坏政治生态、法治环境的行为,对于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知纪违纪、知法犯法的行为,对于在国家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行贿,在重要行业及领域行贿,严重危害国计民生的行为,必须加大查处惩治力度,形成“不敢”的震慑,强化“不能”的约束,增强“不想”的自觉。当前,行贿方式呈隐蔽化、多样化、长线化和组织化等特点。一些人铤而走险,正是因为所获回报远远超出行贿投入。加大惩治力度,就要完善对重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使之付出沉重代价。从完善法律法规,对于严重行贿情形从重处罚,到推行行贿人“黑名单”,限制市场准入及招投标活动,从加大对行贿所获不正当利益的追缴和纠正力度,到公开曝光典型案例,以正视听、以儆效尤,综合运用纪律、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打出联合惩戒“组合拳”,才能有效提高违法成本,让行贿者无利可图、得不偿失。
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行贿犯罪案件办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二),为精准查办受贿行贿案件提供指引……近年来,一系列法律法规密集出台,彰显了中央查处行贿犯罪的坚决态度和决心。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社会人员,都应树立法治意识,不要心存侥幸、以身试法。随着制度笼子不断织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行贿必惩戒、伸手必被捉”定会成为常态。驰而不息清除行贿土壤,法治秩序才能得到维护,公平正义才能得到扞卫,反腐败斗争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学习遵循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全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调“突出铲除土壤条件深化反腐败斗争”,要求“强化正反两方面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想”是根本,侧重于教育和引导,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持续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深入清除滋生腐败的思想病毒。法规制度建设更加注重夯基固本,提高党性觉悟。《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坚持正面倡导,明确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筑牢反腐倡廉家庭防线;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新征程上,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要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构建清廉社会生态。
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坚强的政治定力反对腐败、杜绝腐败,从思想上增强党员干部“不想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加强纪律教育,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不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强化正反两方面教育,坚持激浊和扬清并举。新时代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牢记重托、不辱使命,经受住重大考验,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要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崇尚先进、见贤思齐,激励全社会自觉向身边榜样对标学习,进一步凝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警示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一环。要把警示教育做深做实做细,创新警示教育方式,持续释放震慑效应。运用典型案例和身边人身边事深刻剖析,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不断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机制,见人见事见思想,起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厚植廉洁文化土壤,让崇廉尚洁的时代新风不断充盈。近年来,各地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比如,积极挖掘廉洁文化资源,梳理其中蕴含的廉洁元素,打造平台、打造特色、打造品牌,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教育、引导、浸润和约束功能。要持续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用革命文化淬炼廉洁奉公的崇高品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清正廉洁、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天下之本在家”。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从严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廉洁家风涵养清风正气。
学习践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习主席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反腐败是一场只能进绝不能退、只能赢绝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具有很强的顽固性、传染性和危害性。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关系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评价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是否廉洁,要从这个政党、政权的性质来看,从这个政党政权对待腐败的立场来看。我们党同腐败水火不容,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一仗接着一仗打,坚决消除腐败这个最大危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主席旗帜鲜明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新时代十年力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成效卓着、举世瞩目,但对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绝不能低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反腐败斗争如挽上滩之舟,停一棹则退千寻。开弓没有回头箭。
在反腐败问题上,决不是打几个冲锋就能万事大吉的,决不能有差不多、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决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念头。因为一旦有回头的思想、松懈的情绪、慈悲的想法,尺度上松一松、行动上退一退、态度上让一让,不正之风和腐败就会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压倒性胜利的成果就会前功尽弃。历史和现实都深刻昭示,反腐败斗争任重而道远,必须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
腐败腐败,一腐就败。古今中外一切强师劲旅,无不视腐败为侵蚀军队肌体的最大毒瘤、影响军队凝聚力的最大因素。一位学者曾对近百年中国旧军队的衰败规律作过统计分析,结论是“从组建到丧失战斗力大抵30年左右”。衰败的一个共同原因,是腐败埋葬了自己。我军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绝对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更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力。军队是拿枪杆子的,腐败问题在党内不能存身,尤其在我们军队不能存身。
强国必先强军,强军必先反腐。习主席强调,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决破除“军队特殊论”,反腐没有禁区,执法没有特例。这告诫我们,虽然军队是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但在反腐上绝对不能特殊,不能成为“真空地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强力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有效解决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突出问题,彻底扭转积重难返的局面,我军好传统好作风逐步回归。实践充分证明,军队越反腐越坚强、越纯洁、越有战斗力。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永远在路上。我们应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态度不松,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健全防止腐败滋生蔓延的体制机制,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载体和实践途径,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和军地交叉地带整肃治理,深入纠治官兵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使人民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言稿
7月15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始举行。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图卷,铺展在气象万千的神州大地上,恰逢“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我们要在“守正创新”中迈出坚实的步伐,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挥笔执墨续写好“春天的故事”。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开启新发展阶段的“光辉一页”,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指引”,下好新质生产力“先手棋”,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擘画中华民族的“崭新前景”,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
勇当时代“弄潮儿”,以“红旗所指”越“险滩暗礁激流巨浪”,用“如椽巨笔”描绘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从建党伟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翻天覆地,到时至今日取得伟大成就的经天纬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奔赴中国式现代化“星辰大海”的进程中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悟、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正确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守正”与“创新”、“应变”与“不变”、“固本培元”与“修枝剪叶”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甘当改革“拓荒牛”,以“民心所盼”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为民初心”挑起坚毅笃行的“责任担当”。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越是任务艰巨、越是挑战严峻,越要洞察时与势、把握稳与进、参透破与立,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恒心、积极担当作为,推动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识变”之知、“应变”之能、“求变”之志,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中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澎湃伟力”,点燃新质生产力的“不灭引擎”,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迈向新胜利的“不竭动力”,凝聚改革共识,激发社会活力,为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动力。
争当强国“急先锋”,以“伟业所向”奋“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用“恒心伟业”磨砺勇于突破的“非凡魄力”。改革征程有艰险,开放之路不平坦,但认定的路就要毫不动摇地走下去。二十届三中全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变迁,从“小岗破冰”“浦东闯关”“雄安起航”的“摸着石头过河”蹚水试路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步步为营,我们将扬高质量发展之“帆”、把新发展理念之“舵”、奋新质生产力之“楫”、立守正创新之“标”、乘全面深化改革之“风”,以“非凡的魄力”激荡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以涌动的“新”潮来回应“时代之音”“强国之声”和“人民之盼”。
庆祝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心组学习材料——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
(一)
伟大的事业,在接续奋斗中掀开新的一页。
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将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号召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展现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
历史的江河奔腾向前,有静水深流,亦有波澜壮阔。
从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到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为“伟大觉醒”,改革开放孕育了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作为“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
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是划时代的。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这是对昨天的总结,是对今天的启迪,也是对明天的昭示。
新征程,再扬帆。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更加富有力量。
(二)
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向着民族复兴澎湃而去,改革开放潮涌东方,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
“史诗般的进步”,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新时代以来的这些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书写了“两大奇迹”新篇章。
重庆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一分钟下线两台新能源汽车。这家全球标杆级数字化工厂,超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同,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运用质量自动化测试技术,实现100%质量监测追溯。
中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见证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坚实步伐。2023年,我国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出京考察来到广东深圳,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放眼今日之中国,日均诞生企业超过2.7万家、授权发明专利2500多件,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高质量推进,22个自贸试验区覆盖东西南北中、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兴起……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成为当代中国最显着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高速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生物育种助力粮食安全,新药创制护航“健康中国”,绿色低碳技术托举“美丽中国”……从创新引领到绿色转型,以改革增动力,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持续跃升。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正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全国一盘棋”,从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五级书记抓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改革扬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今天的中国,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良法保障善治,制度优势正在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资本、技术、数据等高效配置……从破除体制机制束缚到激发创业创新创造热情,以改革添活力,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今天的中国,发展活力更为充沛。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于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
(三)
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根本的利益归于人,最强大的动力源于人。新时代中国人民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住进新房子,圆了“安居梦”;走好绿色路,“生态饭”吃得香;秀出民族风,“农文旅”魅力足……浙江景宁畲乡人民把大变化写进新时代,在“好风景”里奔向“好光景”。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建县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该县各族干部群众回信,对景宁发展提出殷切希望。畲乡群众的生活之变、精神之变,是新时代中国人民更加奋发向上的生动写照。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所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以发展强底气,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
从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实现小康“千年梦想”,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念、以民生为大,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今天,中国道路越来越宽广,中国理论越来越彰显,中国制度越来越成熟,中国精神越来越雄健,中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以奋进壮骨气,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立。
“人民群众不仅是浩瀚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到科技创新实施“揭榜挂帅”,从推广林长制、河长制到民法典草案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得到最大限度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得到充分尊重。
40多年前,美国《时代周刊》曾质疑:让全球1/4的人口迅速摆脱孤立、与世界接轨,有过这样的先例吗?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奋斗实践把“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能”——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创新,开辟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来解答。中国人民坚定“道不变、志不改”的决心,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斗争扬志气,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强。
中华大地上不仅有高楼大厦遍地林立,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已经巍然耸立。抵御极限施压,经受疫情大考,防洪抗震救灾,除霾减污降碳……面对重大风险挑战,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充分彰显“不信邪、不怕压、不避难”的精气神。
“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逆行出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亿万人民感悟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激发改革的旺盛活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书写下发愤图强的动人篇章。
从“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在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以“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展现出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四)
“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着优势。”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进程的深刻总结。
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接续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新时代不断增强。
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
河北平山县里庄村。2019年全国开展医联体建设,次年平山建设县域医共体。在村卫生室享受体检、理疗等健康服务的乡亲,10年前不足1000人次,2023年增至近7000人次。2021年国家“双减”政策落地,村小学也有了课后服务,从瑜伽、跳绳,到书法、腰鼓,目前已扩充到9类。
里庄村的变迁,是新时代中国深刻变化的缩影。从政策制定到落地见效,一个个百姓之盼变成民生之利,离不开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备的强大优势。
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从把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党章和宪法,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把党的领导融入各类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有力解决了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推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我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回顾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提出的过程:“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2020年4月,在中央财经委会议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论断首次提出,成为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年10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新时代以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品质,我们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打开了理论和制度创新的新空间。以“两个结合”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夯实制度的中华文化根基,形成了众多熔铸古今的崭新制度成果。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我们党坚持推进理论创新,续写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成功走出一条依靠制度优势、法治优势反腐败之路。
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到修订出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规范,再到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党找到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增强。
“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将始终赢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五)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一片叶子兴绿富民——老挝占巴塞省巴松县,野生古茶树一度面临被砍伐的命运。依托进博会,古树茶以年均20%的增速出口到中国,在生机盎然中带动老挝当地民众增收。
进博会,被誉为通往中国市场的“金色大门”。迄今已连续举办六届,来自1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精彩亮相,累计意向成交额超亿美元。
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新时代以来,以对世界经济增长30%左右的年平均贡献率,成为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不断增长,有力助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国的绿色产能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贡献。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不断以自身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作出新贡献。
历史的进程有多么激越浩荡,它产生的影响就有多么广泛深远。
“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今年6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塔读者会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成功举办,与会嘉宾这样表示。
“为什么中国式现代化对巴西如此重要?因为中国的成功经验对巴西来说可资借鉴。”2023年3月,在巴西举行的一场“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研讨会上,巴西总统府机构关系部国务秘书佩雷拉总结说。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认为:“中国的改革促成了当代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转型,甚至也堪称是迄今全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转型。”
今天,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来自中国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开创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
“光明之路”“正义之路”,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2023年10月17日,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一首中印尼双语歌曲唱出当地民众的心声:“手牵手,肩并肩,只要我们团结,没有什么不可能。”
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依托这一平台,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涅盘重生,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据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
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有力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共行天下之大道。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这是影响深远的变革。
(六)
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南海之滨,改革逐浪。今年3月1日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运行。从2015年正式启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到2021年公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再到深入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横琴开发开放按下“快进键”。从中,能够读懂“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才能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目标一以贯之,实践要求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因就在于我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新征程上,锚定总目标,把牢实践要求,写好改革的“实践续篇”,定能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征程上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帜。面对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只有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才能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新征程上,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写好改革的“时代新篇”,定能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道出了新时代改革者的坚定:“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尤需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格、敢碰硬,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
要坚持守正创新,激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干劲闯劲,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奋力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
穿云破海、踏浪伶仃。前不久,深中通道建成开通。历时7年建设,这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多项世界纪录,书写了世界桥隧建设史上的新奇迹。
“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鼓舞人心,激励亿万人民聚力奋进。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促进派、实干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上一篇:六个强不强对照查摆汇报材料
下一篇:2024党组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