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总结范文汇聚通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总结范文汇聚通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总结【第一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心和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都会以引进人才的方式为我校及时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此我想借今天发言的机会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尊敬的各位县领导表示忠心的感谢。
各位领导,经过多年的引进人才工作,目前所引进的很多新教师已成为各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中的很多人还走到了领导岗位。下面我就学校的引进人才工作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是县领导非常重视人才工作;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在引进人才工作的这几年,每年都抽调相关人员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去具体实施;我也参加了几年的招聘工作,工作中我们都能严格把关,本着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面试、试讲等环节,择优录用教师,从根源上保证了引进人才的质量。
二、是地区层面政策支持,县人事、编制等部门通力合作,使得每年新教师档案接收、工资手续办理、落户等工作都很及时顺利,这为新教师安心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学校克服经费紧张等种种困难,尽可能的为新教师创造更好的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有利的解决了新教师的后顾之忧。
四、是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培训及竞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如何成长为一线优秀的老师、优秀的班主任,靠的是自身的努力以及教育局、学校搭建的学习平台。
学校通过“师带徒”等传帮带系列活动,让这部分骨干老师、学科带头人“一带一”的帮教新老师,再通过“听、评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多种形式带动新教师发展自己业务,在我校开展的青蓝工程活动中。学校的骨干老师、学科带头人主动担任新引进教师的指导老师,通过指导老师的传、帮、带,手把手地传授给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尽快成为教学骨干、能手。这积极推动了学校新老师的更快发展。
五、是善于发现新老师长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俗话说“用人之长长更长,用人之短长变短”,“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人才”变“庸才”。在我校每年引入新教师不多的情况下,能重视“内才”的使用,就是细致分析原有教师各自的优缺点,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今后此项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注重过程管理,让人才动起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认为要多搭建教师深造提升的平台,让这些人才继续学习,开阔眼界,进一步使自己强大起来。对于人才可以建立人才档案,注重过程管理评价,实施人才发展性评价。要树立“早压重担早成才”观念,力争立起一个带起一片的效果。对各类人才可以进行跟踪管理,对于考核优秀的作为向上一级人才推荐的优先条件。千万不要让这个荣誉成为我们前进的阻拌,评上了就停止了了前进的方向动力。常言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我们要虚怀若谷,不断进取,播洒汗水,收获幸福。
二、给予温馨关怀,把人才留下来。
过去经常会发现好教师流失的现象,一些人才经常被挖走。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上级应多营造温馨氛围,多实施“人心工程”,多一些人文关怀,以心换心,坦诚相待,力求环境诱人,服务留人、真情感人。我想这样人才才会留住人才才会辈出。
各位领导,新引进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今后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做好此项工作,不辜你们的期望。
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总结【第二篇】
。
为了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到福州工作的力度,在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基础上,现提出以下措施。
(三)经认定符合《福州市创业创新人才住房保障办法(试行)》的a、b、c类人才,分别享受购买160平方米、120平方米、90平方米人才公寓和80万元、60万元、45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
“985工程”、“211工程”等高校、境外著名大学、国家级研究机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来榕工作,与企业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经认定符合福州市紧缺急需人才的,落地一年后分别按硕士每人3万元、博士每人5万元分期给予人才奖励。
经认定的企业各类高层次人才,其年缴纳工薪个人所得税不低于3万元的,按其上一年度所缴工薪个人所得税市级留成部分的50%予以奖励,奖励期5年。
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引荐境外高层次人才来榕创新创业,引荐人才落地后经认定为a、b、c类人才的,分别给予引荐机构或引荐人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
给予新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一次性建站补助100万元。
允许在经营性房地产用地出让中按照“限地价、竞配建?的模式配建人才公寓。经认定符合申购条件的人才可按照《福州市创业创新人才住房保障办法(试行)》申购。
允许各类园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前提下,申请利用自有土地以公共租赁房的形式建设人才公寓。对符合条件列入保障性住房项目清单的人才公寓、人才周转房建设,在用地、资金、税费上按规定享受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的优惠政策。
(一)以上措施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限至20xx年12月31日,由市人社局负责具体解释工作。
(二)a、b、c类人才认定和奖励办法按照《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闽委人才[2015]5号)执行。以往文件有关人才奖励标准与上述措施不一致的,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
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总结【第三篇】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是推动地方高校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大计.本文首先明确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要意义,分析地方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王海南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事处,浙江,杭州,310018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3)分类号:g64关键词: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
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总结【第四篇】
。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综合保障机制,吸引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来龙华创新创业,更好地服务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市、区人才政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高层次人才,是指经认定且在任期内的龙舞华章计划杰出人才、a类、b类、c类人才。
第三条高层次人才的综合保障工作,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区人力资源局会同区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四条高层次人才申请奖励补贴须同时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二)无不良学术记录、诚信记录,无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三)与区用人单位签订连续3年及以上的有效劳动(聘用)合同,且按合同约定在区用人单位全职创新创业。
(四)在区用人单位全职创新创业12个月以上,且申请奖励补贴时连续缴纳社保(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个社保险种,且不含补缴社保记录)满12个月以上。其中,龙舞华章计划杰出人才参照执行。
(五)本人及配偶在深圳市未购买过政策性住房且未拥有违反政策规定的建筑。
(一)龙舞华章计划杰出人才实行弹性奖励机制,对全职在龙华创新创业的,参照市相关规定,给予奖励补贴和工作经费资助。对非全职创新创业的,每年须在龙华服务3个月以上(含3个月),经综合评估其贡献后,给予相应奖励补贴。
(二)龙舞华章计划a类人才中,对深圳市海外高层次a类人才、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承诺在龙华全职工作5年以上的,最高可给予300万元配套奖励补贴;对深圳市海外高层次b类人才、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深圳市孔雀计划团队带头人,承诺在龙华全职工作5年以上的,最高可给予200万元配套奖励补贴。
(三)对龙舞华章计划b类人才,承诺在龙华全职工作5年以上的,最高可给予80万元奖励补贴。
(四)对龙舞华章计划c类人才(成长型高层次人才),承诺在龙华全职工作5年以上的,最高可给予64万元奖励补贴。
第六条申请人自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之日起,每12个月为一个任期年度,符合条件者可申领当期奖励补贴。逾期未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该年度奖励补贴,每人每一任期年度仅限申请一次。
第七条奖励补贴原则上每个任期年度发放一次,第一年发放奖励补贴总额的30%,第二、三、四年各发放20%,第五年发放10%。发放时间为申请获准后的次季度。
第八条高层次人才有配偶的,奖励补贴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申请,夫妻双方均为高层次人才的,可选择其中一方申请。夫妻双方不得同时享受奖励补贴。
第九条高层次人才层级发生变动的,其奖励补贴重新核算,已发金额合并计入变动后应发金额,并按照本办法第五条发放。
第十条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在享受相关奖励补贴的同时,可按规定享受市、区有关高层次人才安居政策,具体由区住房保障部门负责落实。
第十一条龙舞华章计划杰出人才,全职在龙华创新创业的可按市人才安居政策标准落实;非全职者在龙华工作期间,可由区住房保障部门协调解决住房问题。
第十二条龙舞华章计划a类人才可选择区最长3年、每月5000元的租房补贴,或免租入住最长3年的人才住房,面积标准按照市相关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十三条龙舞华章计划b类人才可选择区最长3年、每月3800元的租房补贴,或免租入住最长3年的人才住房,面积标准为80平方米左右。
第十四条龙舞华章计划c类人才可选择区最长3年、每月2600元的租房补贴,或免租入住最长3年的人才住房,面积标准为60平方米左右。
第十五条入住免租人才住房的承租人须为高层次人才本人,不得转租。已婚的,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申请免租住房,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应当作为共同申请人。
第十六条高层次人才及共同申请人享受本办法第十一条至第十四条的住房安居政策,须在深圳市未购买过政策性住房、未租住过免租金住房及未拥有一切形式的自有住房。具体按现行市、区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夫妻双方同为高层次人才的,按照就高原则给予租房补贴或安排免租住房,不可重复享受相关住房安居政策。
第十八条人才层级发生变动的,自层级变动的次月起,其按新的层级调整租房补贴标准,按月补发差额,最长不超过三年。
第十九条高层次人才在领取区租房补贴或入住免租住房期间离开区原用人单位的,原用人单位应当自其离职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区住房保障部门。区住房保障部门收到通知后应立即暂停发放其租房补贴。高层次人才被区新的用人单位录用后,可以通过新的用人单位申请继续发放租房补贴剩余部分。剩余部分与之前发放的补贴累计最长不超过三年。
入住免租住房的高层次人才已离开我区用人单位,区住房保障部门应按规定及时收回免租住房。
第二十条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问题,坚持双向选择为主、统筹调配为辅的原则,根据高层次人才配偶原就业情况及个人身份、任职能力等条件,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有重点、分层次落实,区各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各类用人单位,应积极协助解决。
第二十一条申请解决配偶就业的高层次人才,须已与区用人单位签订连续三年及以上有效劳动(聘用)合同,且在区用人单位全职创新创业和截至申请月份前连续缴纳社保一年以上(不含补缴)。
第二十二条龙舞华章计划杰出人才、a类人才配偶就业,符合条件的按照市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有关规定和程序执行。
第二十三条高层次人才配偶属市外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且本人要求到区工作,符合条件的按照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岗位需求、任职条件及有关规定,帮助协调解决;属其他单位工作或待业失业的,由区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个人情况,通过向企业重点推荐、网上匹配、举办现场招聘会等途径推荐就业。
第二十四条高层次人才配偶参加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招聘的,享受深圳户籍待遇,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
第二十五条鼓励高层次人才配偶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按区现行有关政策给予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补贴。
第二十六条鼓励各用人单位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帮助高层次人才配偶实现就业,对帮助高层次人才配偶实现就业且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用人单位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每成功1人给予5000元的奖励。
第二十七条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由区教育部门统筹协调解决,辖区各学校应积极配合落实。
第二十八条申请解决子女入学的高层次人才,须已与区用人单位签订连续三年及以上有效劳动(聘用)合同,且在区用人单位全职创新创业和截至申请月份前连续缴纳社保一年以上(不含补缴)。
第二十九条杰出人才、龙舞华章计划a类人才子女入学,符合条件的按照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有关规定和程序执行。
第三十条龙舞华章计划b类、c类人才子女申请就读区属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根据有关政策,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结合个人意愿和学位实际情况妥善解决。
第三十一条龙舞华章计划人才子女若为非深圳市户籍的,就读区属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享受深圳市户籍学生待遇。就读区属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减免书杂费、住宿费等费用。
第三十二条区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制定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计划,统筹落实医疗保障事宜,区各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
第三十三条在区属公立医院开辟医疗绿色通道,每年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次免费专业体检,其中龙舞华章计划a类人才享受市二级保健体检待遇,龙舞华章计划b类、c类人才享受市三级保健体检待遇。高层次人才根据保健定点医院安排,自行选择时间体检。
第三十四条建立高层次人才健康档案和顾问制度。指定的保健医疗机构免费为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康档案,推荐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作为健康顾问,提供免费的健康指导。
第三十五条高层次人才任期内享受社会医疗保险待遇后,属于个人负担的基本医疗费用,可申请报销50%。每年可报销的最高金额不超过5万元。
第三十六条高层次人才任期内每年可享受由区提供保额为50万元的健康保险。
第三十七条区行政服务大厅“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开设专门通道,在工作日受理高层次人才综合保障事项申请。
(一)申请。高层次人才向所在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填写相关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二)单位初审。所在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对申请人各项条件进行初核,符合条件的在其申请表中加具推荐意见后连同相关证明材料报送区或街道行政服务大厅“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
(三)审定。属于奖励补贴的资金申请,由区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审核后按程序办理;属于免租人才住房的申请,由区住房保障部门负责落实;属于住房安居补贴的申请,由区住房保障部门对申请人申报情况进行复核后按程序办理;属于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的申请,由区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统筹落实;属于子女入学事项的申请,由区教育部门负责落实;属于医疗保健有关事项的申请,由区卫生健康部门负责落实。
(四)公示和拨付。经审批决定予以资金补贴的项目,在区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按规定和程序进行资金拨付。
第三十九条任期内的高层次人才由区人力资源局负责统一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条综合保障待遇是高层次人才享有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干预或侵占。
第四十一条引进特殊高层次人才的综合保障事宜,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解决。
第四十二条党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不得享受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和住房安居政策(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三条如市给予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或住房安居等政策条件作出调整,本办法将视情况作出调整。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由区人力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自20xx年1月19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区其他人才政策中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之前已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标准按原办法执行。
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总结【第五篇】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院师资队伍结构,经学院研究决定公开考核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为确保人才引进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公开考核引进原则及程序。
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发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考核、体检、政审、公示、聘用审批的程序进行。学院成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人才引进工作。
二、考核引进的职位、人数及要求。
计划公开引进博士学历人员40名。
三、考核引进的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3.遵守纪律、品行端正,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5.年龄要求:45周岁以下,个别急需紧缺专业年龄可适当放宽;。
四、公开考核引进的程序。
(一)报名。
1.报名时间:5月30日前。
2.报名方式:采用网上报名或现场报名的方式进行。网上报名:将个人简历、身份证、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应届生凭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其它应聘材料(包含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等)扫描件发送至贵阳学院组织部邮箱。邮箱gyxyzzb@。现场报名:持个人简历以及身份证、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生凭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其它应聘材料(包含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等)。报名地点:贵阳学院组织部人才科(九思楼607室)(节假日不进行现场报名)。
3.报名联系电话:0851—85231868。
联系人:宋老师。
(二)资格审查。
根据报名情况,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学院(部)对报考人员是否符合报考职位所需资格条件进行审查,资格审查合格人员进入考核。
(三)考核。
主要采取试教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专业相关知识、授课的能力、以及是否能承担高校的教学工作。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录用。由引才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四)院党委研究讨论。
对经考核合格人员,提交院党委研究是否引进。
(五)体检与考察。
1.体检:体检的项目和标准依照国家、省招录公务员体检标准执行。体检在市级事业单位管理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由主检医生审核体检结果,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结论并签名,加盖医疗机构公章。体检费用由考生自理,体检时间另行通知。初次体检被确认不合格的,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复查一次。
2.考察:体检合格后进入考察。考察工作由组织部、人事处负责组织实施。
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引进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
考察组由两人以上组成,考察中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并据实写出考察材料。
(六)公示、审批与备案。
1.公示:根据考核、考察和体检结果,由校党委研究确定拟引进对象,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
2.审批:经公示无异议的,向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报送请示,并附拟引进对象考核、考察、体检和公示等有关材料,同时提供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学术证明材料及相关资料。经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定同意的,附引进批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请示、批复办理引进聘用手续。
3.备案:引进聘用工作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报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五、博士聘用后的待遇。
(3)校内享受副教授待遇(从试用期满起至应正常晋升副教授时止);。
(4)每月享受贵阳市现行人才津贴800元(5年);。
(5)住房面议;。
(6)学术带头人、科研业绩突出者、紧缺专业高层次人才待遇面议。
六、监督检查。
引进高层次人才到贵阳学院工作全过程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对违反聘用纪律的有关人员和引进对象,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贵阳学院。
203月1日。
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总结【第六篇】
昨日,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明确到,新增人才总量、地区人才密度、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科研成果转化率、人才贡献率等重要人才发展指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实施意见》明确,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分类优化设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规范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管理。支持在滇中新区,瑞丽、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昆明、玉溪高新技术开发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园区设立人才特区,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建立人才(学科)特区,在人才引进、岗位设置、经费使用、成果处置、职称评定、薪酬分配等方面探索自主管理的新模式。
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技工院校与职业院校同步建设发展,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建立省级博士后站和博士后科研基金,吸引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来滇从事博士后研究,鼓励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滇创新创业。将企业研发投入纳入收益绩效考核,力争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左右,全省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以上。
在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引才聚才机制方面,《设施意见》明确,鼓励用人主体设置特聘岗位引进海内外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可不受单位岗位、职称、结构比例和绩效工资总量限制。鼓励州市、部门和用人单位设立“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名(校、院、所)长”等引才项目,鼓励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用人主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引才。建立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以顾问指导、兼职服务、项目合作、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柔性汇聚海内外人才资源。
此外,“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所需必要经费予以保障,支持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业合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双推进。
云南信息报李婧。
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总结【第七篇】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个万物葱茏、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相聚在好人故里雷锋家乡,隆重举行“智汇潇湘才聚xx”人才引进活动。这是一场群英荟萃的人才盛宴,是一次梧桐引凤的诚挚邀约,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各位领导、各位青年才俊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xx亲历了建党百年的高光时刻,克服了疫情反复的困难挑战,实现了千年xx的华丽蝶变。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一千亿、社会存款突破一千亿、财税突破一百亿,管理人口突破一百万;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7年居全省首位;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区第51位。在长株潭城市群中,xx的实力越来越强,人才越聚越多。这些数字,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和动力,也让我们坚信,xx值得被看见、值得被期待。
今天,借着“人才引进活动”的契机,我想用五句话,让大家感受这座城市礼遇人才的底气和诚意。也希望通过你们,传达出厚爱人才、成就人才的“希望之声”,吸引更多的人才从天南地北相聚于此,成为xx发展的生力军、新力量。
这是一方红色热土,和你奋斗在一起。这里是工人运动领袖郭亮、独臂将军刘畴西、革命母亲陶承、时代楷模雷锋等英烈的家乡,有记载的xx籍革命烈士多达219人,现存湖南省委旧址、湖南和平解放秘密电台工作站旧址等红色资源60处,是一片英雄辈出的红土地。只要你来了这座城,秉持雷锋精神、开启探索旅程,我们愿和你一起奋斗人生。
这是一方人文厚土,和你成长在一起。千年陶都铜官窑开世界釉下多彩先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六大古镇交相辉映,享有“一处湘江古镇群、半部湖湘文化史”的美誉。代表华夏文明的汉长沙国考古遗址,是长沙“楚汉名城”的有力鉴证。只要你来了这座城,就能了解历史、学习人文,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我们愿和你一起茁壮成长。
这是一方创新沃土,和你相伴在一起。我们正在加快建设大泽湖·海归小镇研发中心,在优化人才生态上不设禁区、不设终点。只要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实现人才价值的事,我们都倾尽全力、排除万难,坚持到底。在这里,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人人尽展其才,绘就了一幅幅“人才强区”的生动图景。只要你来了这座城,怀揣科创梦想、就有阳光雨露,我们愿和你一起相伴永远。
这是一方发展乐土,和你奔跑在一起。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等国家战略平台的叠加优势,以拥抱世界的开放姿态、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先后吸引华为、比亚迪、中信戴卡、京东等一大批行业龙头进驻,构建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补充、以文化旅游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我区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市辖区综合实力、投资潜力百强,成功入选“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只要你来了这座城,就握住了发展的脉搏、和时代同频共振,我们愿和你一起逐梦奔跑。
这是一方山水净土,和你幸福在一起。全区水域面积达17%,是名副其实的“水窝子”。境内拥有一江五湖七水、六山八洲九垸,造就了山水洲城的独特景观,先后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只要你来了这座城,就能奔赴所爱、乐享生活,我们愿和你一起拥抱幸福。
伟大的时代召唤人才脱颖而出,奋进的xx渴望人才鼎力相助。当前,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主动抬高发展坐标,抢抓时代赋予的新一轮机遇,不遗余力推动“一江两岸”开发建设,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优势叠加期、潜能爆发期和发展黄金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盼人才、更能承载人才、更会成就人才。
人才朋友们,望者,兴也,最好的未来是“与你同行”。在此,我代表xx区委、区政府,向在座的各位青年才俊发出盛情邀请,我们真诚期盼大家了解xx、结缘xx、选择xx、筑梦xx、建功xx,与我们一道,共同书写雷锋家乡的崭新篇章,携手开创希望之城的美好未来。
最后,预祝“智汇潇湘才聚xx”人才引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各位领导、青年才俊们万事胜意、心想事成,在xx度过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总结【第八篇】
一年来,我局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全面灵便的教师队伍培养理念,采取长短结合全面与重点结合规范与灵便结合的形式,努力拓宽教师队伍培养工作的途径。
一是根据《黄山市“xxx”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安徽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xxx”规划》,制定《黄山市“xxx”教育干部培训计划》《黄山市“xxx”教师队伍培训规划》,并按照“规划”制定了《xx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和《黄山市教育干部培训计划》,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和干部培训工作,有效提高了教育人才队伍的素养。据不完成统计,xx年组织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共172人次,组织培训教师职工35344人(次)。
二是启动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和中小学教师第三轮继续教育工作,引领干部教师自觉学习,分层次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制度,形成了学校组织校本研修在岗教育年度验收的培训形式,并将继续教育与学校工作评估挂钩,与教师个人职务晋升相联系。
四是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定单式培养。xx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9800多人,普职招生比达到1:1的目标,在全省处于率先水平。xx年全市有8046名中职学生毕业,就业率达100%,其中在第一产业就业的有130人,在第二产业就业的有4828人,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有3088人。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据统计,全年阳光工程培训达800多人,各类短期培训达4000多人,职业学校加强了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合作,特殊是与工业园区的企业加强了联系和沟通,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技能型员工,缓解了企业招生难的问题。
五是借助远程教育丰富的资源,积极开展干部教师远程教育,通过黄山市“干部在线学习城”远程信息教育等多种方式,组织干部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自修和知识更新,为推进“做学习型职工创学习型组织”活动的深入开展,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崭新理念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是抓好高中新课程改革培训工作。组织全市新一轮高二教师高中教师参加省级新课改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组织不同类型学校进行新课程教育教学座谈交流活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七是继xxxx年开展高中初中教师全员业务考试之后,xx年组织了全市小学幼儿园教师5768人参加了全员业务考试,优秀良好合格率分别为和。重视考试结果的运用,将其与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职务晋升评优评选等密切联系,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有利于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八是继续抓好高校招生工作,通过扎实的教育教学,加强学生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工作,今年高考再创佳绩。
xx年高考我市文理科合计本科达线3064人,综合达线率为;艺术体育类文化课达线336人。全市文化课成绩达本科线的考生共计3400人,为历年之冠,综合达线率为,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位列全省前茅。同时今年我市高分考生比例高,其中文科600分以上考生比例高出全省平均数一倍,屯溪一中考生曹仂以622分的成绩名列全省第14名。理科除休宁中学吴羽菲以709分夺得全省状元外,还有两名屯溪一中的考生获得全省第7名和第9名。全市最后共录取各类高校新生5198人,录取率为。高出全省平均录取率11个百分点。
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总结【第九篇】
河南丰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睢县城南工业区,注册资本3000万元,占地面积95亩,资产总额22000万元,现有员工496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26人,专业技术人员57人。公司拥有16万吨/年玉米深加工生产线一条,自动化白酒灌装生产线四条,年产优质酒精5万吨,ddgs高蛋白饲料万吨,液体二氧化碳3万吨,高中低档“睢酒”十大系列四十多个品种。公司是河南省唯一拥有五塔差压蒸馏设备的酒精生产企业,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产品质量稳定,深受广大客户的信赖和欢迎。产品运销到江苏、山东、安徽、湖北及省内多家知名白酒生产和化工企业。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30923万元,利润1100万元,入库税金1070万元,为睢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今年来公司通过不断地强化管理,外拓市场,内部管理逐步完善,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员工素质大幅度提高,企业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了省、市、县政府的多项荣誉。2008年3月荣获商丘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10月荣获商丘市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3月荣获河南省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3月荣获商丘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4月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2009年5月荣获河南省高成长型民营企业称号2010年7月荣获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10年8月荣获河南省重点扶贫企业称号公司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全体员工的努力和奉献,几年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积极创造和谐、开放、平等、宽容的内部环境,为员工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良好平台。逐步建成以高层次管理、技术人员为核心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以高技能人才为骨干的技术人员队伍,员工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公司的具体做法有:
实行绩效考核工资制度。公司按照综合评价、个人能力评价等评价体系,采取个人自评、员工互评、部门考评、工作业绩量化考评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考核评定,使技术、业务骨干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晋升、晋级的机会,通过“多劳”,收获“多得”。
二、多渠道引进人才。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并相继出台了《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公司学历补助发放办法》等规章、制度。公司积极参加省市人才招聘会20余次,引进各地优秀人才50多名,高新聘请了多名技术、业务人才担任公司的关键岗位。同时,公司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双赢意义,先后与河南农业大学,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由公司提供平台,向学校提供人才需求,学校将公司作为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适宜人才。
三、全方位培养人才。公司每年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各类技术业务和岗位知识培训,培训结束举行考试和“技术比武”,将考核考试成绩作为上岗和奖惩的依据,对培训成绩突出且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优先安排进入关键岗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公司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先后聘请多名管理咨询专家来厂授课,同时,先后选派100余名管理、技术及业务人员分别到同行业先进企业或各种培训中心进行学习深造。
四、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空间。公司不拘泥于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技术操作熟练、经验丰富、在每年的绩效考核结果中,成绩突出的技能人才,选拔到重要技术操作岗位和技术管理岗位,并赋予更多的工作责任,使其享有较高的地位,有的甚至提拔到领导岗位。今后的工作中,我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生产工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工作,稳定职工队伍,促进全体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和人才储备。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1、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2012年是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效的一年,公司领导班子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保持及培养工作,公司领导的重视及全面开展人才工作的深入发展也为我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我们大力引进高技术人员力量;公司内部招聘新的大学毕业生血液;采取合作方式聘请专家人,充实公司技术人,为企业注入新鲜名做技术指导,为公司做技术服务等等措施,积极推进企业在管理、产品质量、销售上的长远发展,无形的为企业创造了经济价值。
2、人才队伍结构分析公司的经理层都是大专以上学历,不仅在管理上处于领导地位,而且在学历上也都处于“领导”地位,公司一位总经理,四位副总经理都是本科学历,并基本上都持有专业技术职称,其中有两位是外聘管理人才。公司的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外来引进人才,都是经过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并基本上都有专业技术职称。例如xxxx的人技术团队,基本上都是木材加工或机械专业,其中名是工程师。公司的中级及其他管理人员都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都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上从业多年的骨干分子,部分有技术职称。在此方面公司财务部最为突出,名财务人员具有会计师资格证,名具有助理会计师证,且都从事财务工作十年以上,可谓经验丰富。总之,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管辅人员,公司都有着严格的学历限制,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公司十分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公司无论在本地还是外地(技术人员主要是外地)多次召开招聘会或登招聘信息的形式,招聘专业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招聘回来的高级管理人才,如xxxx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及生产厂长,为企业规范管理及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巨大贡献,公司在管理上不断步入正轨,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招聘回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人技术团队,在企业生产技术上提供了极大帮助,为企业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促使公司产品无论在产量上还是质量是都有所提高。还采用柔性引进人才及合作方式引进人才的方式,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有些技术问题不需要跟踪处理或专门聘请此方面的人才费用过高,对于企业来说过于浪费,那么就需要用上述方式,来把人才在使用合理的费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使用人才。例如我企业与xxxx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检测中心建立了委托服务关系,该中心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我们提供必要的产品质量技术服务,这为我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保证。并积极兑现引才待遇,在表彰激励人才上大下工夫,尽可能的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引进人才不是最终目的,留住人才才是企业谋求长远发展之道。企业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在留才上大下工夫,人才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为企业尽心尽力,因此全力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谋利。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才也需要“高速发展”,这就需要一个媒介来促进人才发展,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参加培训。公司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来提高人才的技术水平及能力,反过来为公司服务,来促进企业“高速发展”。公司注重人才培训,不仅在企业内部多次展开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如安全生产培训、防火演练培训、生产技能培训、新员工入厂培训等培训班,基本上每位xxxx的员工都接受过企业内部自己组织的培训班,大大提高了员工的职业技能及安全生产素质。还积极为企业职工争取外部培训的机会,如安全培训、特种设备资格证培训、司炉工上岗证培训、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质检员培训等培训班,通过参加培训能够使员工获得资格证,给予员工在技术上的认可。
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受地理位置及薪金待遇等方面的影响,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困难,尤其是专家型人才。这在无形中就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明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打算结合我企业工作实际,明年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区人事工作会议的安排和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企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实现我公司人事人才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初步打算:继续深入推进人才工作向更好方向发展,不断总结和解决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研,务求实效;加强督查,提高工作效能;注重舆论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强对人事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为企业建立健全正确的人才引导机制做好充分准备。
近年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服务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力度,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导向,积极开展引进国外智力和技术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制度措施,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支持。
一、主要做法。
1.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研究制定引才政策,完善制度措施,为引进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先后制定出台了《酒泉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和《市直中学大中专院校和医院引进优秀人才工作实施细则》等指导性文件,从引进人才的待遇、形式、程序、考核管理、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出发,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把公务员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酒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人才引进、国外智力引进和人才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目标和任务。三是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每年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优秀人才到境内外学习考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人才发展和培养模式,为人才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2.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和公开招聘。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补充了教育、卫生、农牧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次不足的问题,2011年,在制定出台的《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中,对紧需紧缺人才的引进给与了充分考虑,对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以上的优秀人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符合市上有关引进高层次人才条件的人员,经审批同意可直接考核招聘。几年来,在全市进行的各类公开招聘中,为酒泉中学、职业学院、市医院、敦煌市、肃州区等事业单位考核引进硕士研究生95名,拟引进2012年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免费师范生15名。3.高度重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坚持“服务发展,注重实效”的引智工作思路,围绕“6+2”振兴工业行动计划和“一特四化”现代农业产业思路,积极为各类企业、科研单位引进国外专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解决我市优势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共执行引智项目68项,引进外国专家150多人次,建立了省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1个,组织实施出国(境)培训项目19项,培训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100多人次。利用国家引智资金,成功地为各类企事业单位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引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08年、2010年分别荣获省人社厅“全省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先进集体”。4.注重人才队伍发展的调研分析。加强对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和分布情况的比照分析,建立了各类专家、省市人才工程人选、机关公务员、企业军转干部、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信息库,为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决策依据。紧紧围绕市委“6+2”振兴工业行动计划,组织人员开展企业需求普查,建立了全市企业需求人才信息库,为引进和推荐各类人才到企业就业提供了依据。几年来,推荐到市内各类企业的急需紧缺专业毕业生236名。2011年,按照市委人才办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市直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摸底调查,从摸底调查的情况看,近期市直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数为65人。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市已出台了《酒泉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但在引进人才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上不够充分,尚未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在执行力度、财政投入比重和政策保障方面的力度还有待加大;二是引进的人才还是以教育、卫生、农牧等社会发展领域的硕士究生为主,从事前沿开发、高新技术领域的工作的人才极少,适合我市经济发展方向的新能源产业人才、经营管理型和科技人才更是严重短缺;三是人才引进主要还是以事业单位为主,企业人才引进工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是引进人才的政策宣传还不够到位。
三、工作打算下一步,我局将以认真贯彻落实《酒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为目标,以落实《关于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意见》及七个配套办法为重点,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紧紧围绕“两抓整推”总体部署和“6+2+3”振兴工业行动计划,与重点企业、接续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相对接,研究制定《酒泉市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认定办法》和《酒泉市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配偶就业安置办法》,引进一批领军型创业人才、一批高层次技术人才和一批优秀毕业生。重点加大对风光电、装备制造、节水材料等重点产业,啤酒原料、种子、洋葱等农产品深加工行业领域和教育、卫生、农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紧缺人才引进力度。二是以“6+2+3”现代产业体系为依托,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不断壮大专业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为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工贸中专等市内院校招聘引进一批新能源产业相关专业教师,培养和带市内重点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积极组织企业赴外招聘和举办各类专场人才招聘会,面向省内外招聘一批企业急需紧缺的优秀人才和理工类高校毕业生,组织实施“千名大学生企业就业计划”,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到我市新能源企业就业。三是坚持“服务发展、注重实效”的引智工作思路,继续加大制种、蔬菜、果品、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方面的引智项目,组织实施好引进的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对产业发展开展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今年,计划引进外国引智项目专家12人次,引进外籍教师13人次。围绕重点产业,加大2013年度引智项目的征集和申报力度。四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目前,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已牵头并协调成员单位研究制定了我市加快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和配套实施办法。我们要及时通过酒泉人才网、甘肃日报、酒泉日报等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和解读,积极动员各类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来酒干事创业。要联系部分重点高校宣传我市的引才政策,组团参加省内外高新人才招聘会,为我市引进人才做足做好政策宣传。通过《西部人才》杂志,及时宣传人才引进工作的最新动态,促进了各单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根据《黑江省农垦科学院关于引进人才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农垦科学院科学院倾力打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局直系统工作实际,努力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垦区现代化农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努力创造条件,搞好院科技人才研究努力创造条件,搞好院科技人才研究农垦科学院为重点了解人才队伍现状结构、学历、专业、年龄分布,找出下一步所缺人才的专业和特点,为下一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做好准备。通过几年来的工作,根据客观实际较全面地了解人才的现状,需求及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突出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稳定四个重点,为今后人才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优秀人才的积聚和培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根据科学院的发展需要,从其他企事业单位选派多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年轻的又有较高学历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为培养年轻干部,关心支持年轻干部成长,为他们的发展进步考虑为他们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
三、抓好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一是发挥综合优势,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积极与各大专院校联系,努力创造条件,本着“用好现有的、引进急需的、留住关健的、培养高层的、储备未来的”工作思路。努力争取从中选拔适合优秀人才。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搞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人才保障三是强化人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把人才开发工作提到重要位置,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在人才引进,人员逆行流动等方面出台一些可操作性的政策,以利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四是加强人才引进工资待遇等方面出台一些可操作的政策,使人才愿意到科学院工作。五是对新引进的大学毕业生采取人才代理的方式,解决其“五险一金”的缴纳的,同时也缓解了事业单位编制不够的难题,视其工作表现对优秀的、适合的人员优先落编,提高了人才引进的目的性。
近年来,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坚持“人才强局、科技兴局”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招聘工作,在院士、国内知名专家的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局人才队伍快速发展,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领军人才逐渐成长,为全局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宁夏地勘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人才引进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及收获总结如下:
一、立足我区地勘产业现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宁夏经济社会进入到跨越式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宁夏按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发展思路,建立起了以煤炭开发、电力生产和新能源开发竞相发展的能源格局,能源工业已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自治区煤田地质局承担了几十个国家级、自治区级煤炭勘查项目,共提交探明煤炭资源量381亿吨,“十二五”期间,还将加大“攻深找盲”力度,力争探明煤炭资源量50亿吨,为宁夏跨越式发展再立新功。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公益类、基金类、市场类项目日渐增多,加之地勘新理论、新手段、新方法的不断应用,人才缺乏成了制约地勘行业发展的最大的瓶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必然是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发展战略中长期坚持的中心工作。
二、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打造良好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环境结合地勘工作发展需要,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亲自担任,成员由分管人才工作的党委书记、副局长、人事部门主管等组成。领导小组协调和解决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人才工作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引进、聘用、薪酬、考核等激励政策和办法,积极打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生活环境,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申报、建立自治区煤田地质院士工作站2010年7月,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以自治区政府的名义柔性引进了中国科学院刘光鼎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武强教授、中国煤科院西安分院首席专家张新民教授,申请建立了自治区煤田地质院士工作站。
这一举措,对全区煤田地质勘查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煤田地质勘查理论研究水平,拓宽了地质服务领域,攻坚地质技术难题,为煤矿安全生产、提高全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2011年7月14日,自治区煤田地质局邀请“自治区煤田地质院士工作站”特聘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武强教授,在银川悦海宾馆举办了“煤矿顶板水害防治新方法研讨会”,与来自全区31家煤矿的矿长、总工就煤矿顶板水害防治这一世界性难题进行“问诊、把脉”。在研讨会上武强教授详细阐述他的科研成果“三图—双预测”法。通过自治区煤田地质局的多方努力这一方法在全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各煤矿的顶板水害防治这一世界性难题,为推动国家级煤炭基地的开发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级宁东能源基地的建设,各大煤矿对安全生产、水灾害治理、煤层气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依托院士工作站科研力量,成立了矿井地质灾害治理研究院,专门从事区内矿井水灾害治理、煤层气开发利用工作,将院士工作站研究成果向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转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四、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工作,不断壮大地勘人才队伍2008年以来,自治区煤田地质局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招聘工作,通过自治区“宁洽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校园招聘以及网上招聘活动,累计招聘到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185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3人,有效缓解了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
五、加强人才培养力度,选拔聘任技术带头人自治区煤田地质局高度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每年安排100多万元教育培训经费,开展各类人员培训教育活动,鼓励在职职工结合岗位需求参加工程硕士、mba的学历教育,加快宁夏地质勘查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于取得毕业证书的人员,给予报销全部学费。近年我局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邀请知名教授来宁开展高级研修班、专题报告会、项目评审会等研究、培训活动,提高了地质勘查领域的研究水平,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专业技术人员。2009年,自治区煤田地质局根据我区地质勘查技术发展需求,选拔聘任了4名专业技术带头人,加强了煤田地质、水工环地质、地质钻探等方面技术研究,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总结【第十篇】
据统计,2004年以来,辽宁省引进省外优秀人才万余人,引进海外留学人员万余人次。然而,面对人才紧缺现状,这样的引才力度却远远不能满足辽宁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需要,截至2006年底,辽宁省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有万人,仅占人才总量的%,高层次人才依然比较缺乏。从上述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到沈阳经济区调查的人才需求总量来看,辽宁省各行业高技能高层次才紧缺压力已成普遍现象,招才聚才已是迫在眉睫的发展必然。
随着日渐增加的人才压力,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怎么能缓解辽宁省的人才紧缺现状?当前人才引进的现状又是如何?辽宁省委、省政府为了缓解高层次高技术人才短缺的压力,致力于营造宽松的人才政策环境、成长环境、良好的工作和创业氛围,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政策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留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在制定各项规定的同时,还加强对人才工作分类指导,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人才专项政策。有相关报告称14个市也相继推出了316项促进人才与经济建设对接的政策规定,为全面推进人才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辽宁省还不断实施重大人才引进活动,精心打造辽宁聚财用才平台。先后举办了以“招才引智、振兴辽宁”为主题的引进国外专家项目洽谈会暨新技术展、海外学子创业周、“外国专家辽宁行”等活动。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出台,我省实施的“博士后培养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5520工程”、“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海外研发团队工程”为重点的辽宁省五大人才工程全面启动,招才聚才效果明显,为我省各大支柱性产业提高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为各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同时也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博士后培养工程”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辽宁本省高校、科研院所较多,我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创性地实施博士后培养工程,解决众多企事业单位、合资公司的高层次人才紧缺问题,尤其是在优秀青年的引进和培养上,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科技和人才的交流,增强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2004年,鼓励企业依托实际项目与国家博士后流动站单位联合招收博士后的博士后培养工程在辽宁省率先开始。2008年,辽宁省建立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博士后科研基地建在相关产业较集中,具备整体优势的经济区域。辽宁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向每位博士后提供6万元经费,市级财政同时配套3万元经费,几年来各级财政共提供博士后经费数千万元。
到2010年,辽宁省共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站81家,工作站77家,省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94家。累计招收博士后2001人,现在站750人。博士后出站留在辽宁的占出站人数60%,他们已是辽宁省各产业中的高层才人才,为各专业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其中“973”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博士生导师158人。这些专家学术在研究学术方面已是硕果累累,研究学术期间共承担3766个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占40%,共完成企业技术改造项目465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60项,累计新增产值亿元。
“百千万人才工程”增强老工业基地后劲。
在“百千万人才工程”上,辽宁省选拔出3700多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突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着力储备一批科技学术带头人,增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的后劲。
1996年辽宁省便开始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旨在选拔和培养上百名45岁左右的国际国内一流科学家;上千名40岁左右的省内各学科、专业领域成绩显著的拔尖人才;上万名3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骨干,建立起辽宁省的科技人才梯队。几十年风雨变迁,辽宁省已经发展为经济增长的第四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也已成为我省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人才的战略举措。这项举措的开创性、权威性、科学性和长效性在我省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中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已成为了辽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品牌工程。
近年来,“百千万人才工程”选拔工作以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沈阳经济区建设和突破辽西北战略实施为目标,加大对农村、企业生产一线以及装备制造、材料化工等重点产业人选的选拔力度,使更多科技创新能力强、创新成果多、创新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截止2010年9月,辽宁省共开展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评选,共选拔3710人,其中百人层次人选1393人,千人层次人选2317人。
“5520工程”为支柱产业稳根基。
“5520工程”,即用5年时间,在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五大领域,重点培训20万名中高层次创新人才。2006年辽宁启动5520工程,该工程采取举办高级研修班、专家论坛、特殊培养、学术研讨、国际交流、学习进修、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根据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发展需要,大力开展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成为大势所趋。到2010年底,辽宁省共举办各类高研班和师资班将达到3000多期,培训五大领域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多万人次。
“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引进576名紧缺高层次人才。
从辽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可以了解到,为满足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沈阳经济区建设、突破辽西北等三大战略快速增长的高层次人才需求,2008年下半年辽宁已开始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计划五年内,围绕我省优先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从海内外引进数十名科技顶尖人才,数百名科技领军人才,数千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即“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通过实施“十百千工程”,辽宁省逐渐形成完备的经济科技发展人才智力支撑体系的核心、主题及骨干。
“引进百个海外研发团队工程”显著提升科技研发水平。
2008年辽宁开始实施“引进百个海外研发团队工程”,即面向海外引进100个具有世界前沿技术水平的研发团队。把海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使海外研发团队带项目、技术、带资金来辽宁创业创新,引进开发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现代装备制造、高新科技产品。截止至2010年,已完成6批评审,确认了253个研发团队。研发团队引进效果开始显现,有的已经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海创周”
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一靠政策,二靠平台。政策优势创造了适合海外高级人才来辽宁创业的大气候,而既有连续10年举办的“海创周”,又有受理海外人员创业申请的“海创网”,以及赴欧美发达国家的现场招聘,多层次的平台造就了不断递增的海外引才规模。近年来,辽宁省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十百千工程”与“千人计划”并轨实施,整合了政策资源,提供了配套支持。
我省在第11届“海创周”,中拿出5000多个岗位招聘人才,有62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我省用人单位进行合作洽谈,其中签订招聘合同201个。已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海创周”不仅搭建了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的平台,也为我省落实“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提供了路径。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企业,对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可面向国内外多渠道、多形式引进。要加强技工教育培训资源整合。通过兼并联合、抓大扶强等方式,进一步整合技工教育资源,扩大技工院校培训规模,提高办学层次;要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技术先进、设备精良、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100家企业公共实训基地,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人才培训;要加快重点技师学院的建设步伐;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要实施“技工教育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要建立“技师工作站”和“首席技师”职位制度;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后备梯队建设。
辽宁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软环境。
进入21世纪,我国为了全面发展振兴,先后推出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重大人才工程,各省市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适时制定了符合本省市的发展策略。通过实施各类人才工程,引进并培养了一批缺失人才,壮大了高层次、高层次人才队伍,不仅提升了我省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辽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陆地海岸线占全国12%,14个地级市有6个在海边,全省三分之二面积在离海100公里内。拥有优良商港38处,大小港湾40余个。但非常遗憾的是,在很多辽宁人的潜意识里,辽宁是老工业基地,并将其看成是内陆省份,沿海优势一直被埋没。直到2005年,一直苦苦寻求振兴突破口的辽宁省委、省政府经过调研,重新审视了现状,提出了新的发展策略。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发展壮大辽宁中部城市群,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至今为止,“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已经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独占鳌头的大连长兴岛的装备制造业,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冶金矿山重型装备、精品钢材产业链日渐成形。而在辽西锦州湾,颇具特色的石油化工、大型专用船舶及配套、信息产业已打上了烙印。丹东依托自身多年积累的产业优势,汽车、造纸机械方兴未艾;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的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等产业项目也日渐强大。沈阳经济区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东北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中心的“名片”也越叫越响。据统计:“2007年,辽宁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2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2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地方财政收入超千亿,已经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辽宁省人事厅厅长赵国红在上海进行推介时进行的解说似乎蕴含着这样的潜台词:“辽宁经济超常规快速发展,到辽宁建功立业恰逢其时。”经济增长拉动高层次人才需求。随着一些重点企业与重大项目的落户,辽宁人才紧缺问题开始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的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我省已制定相关规定,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供了支持。
一、总政策支持。
辽宁省委、省政府为了缓解高层次高技术人才短缺的压力,致力于营造宽松的人才政策环境、成长环境、良好的工作和创业氛围,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政策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留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在制定各项规定的同时,还加强对人才工作分类指导,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人才专项政策。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海内外引进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享受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给予其工资10%的政府补贴。
《规定》指出,要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技能津贴制度,对在技术改造、技术革新中作出突出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高技能人才,企业要予以重奖。企业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建立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和奖励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技师考评制度。对在技能岗位工作并掌握高超技能、作出突出贡献的骨干技能人才,允许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
《意见》要求,省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要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高技能人才引进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高技能人才开发工作进行捐赠。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提取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其中60%以上用于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专项用于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设备购置和基本建设。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把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作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监督。
二、各项具体政策实施要点博士后聚焦工程支持策略。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薪酬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可由设站单位与本人协商确定,或者执行协议工资或者年薪制。积极研究,妥善解决博士后研究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尽快将博士后研究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后顾之忧。有关部门、设站单位要为博士后研究人员配偶的工作安排、落户及未成年子女入学(托)等提供便利和帮助。
切实解决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职称问题。
出站在(来)辽宁工作的博士后人员可直接认定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加强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合同制管理和目标考核。通过双方签订协议或者采取其他预定方式,博士后人员可以“全日制”在站从事研究工作,也可在保证完成研究项目的前提下,实行“弹性制”工作时间,兼职从事研究工作,也可以实行“项目申领制”,在站外从事研究工作。改进企业博士后评价机制,更加注重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对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贡献,更加注重技术创新。
鼓励和吸引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后在辽、来辽工作创业。
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博士后人员出站后在辽、来辽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创办企业等工作。在重大人才工程项目评选、项目资助、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人才评价、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后创办科技型企业的,优先申报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优先申请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扶持。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博士后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企业。对企业引进的博士后出站人员从事创新项目研究,可申请进二站或申报企业博士后项目资助。明确职责,全力推进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博士后相关政策,制定我省博士后政策、措施,具体实施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申报,创新实践基地的审批,博士后人员进、出站审核,博士后经费等管理服务、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工作;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做好配套政策的制定,企业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的推荐选拔,企业博士后项目收集,以及博士后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工作。设站单位和有关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加大投入,优化环境,充分借助博士后制度,集聚博士后人才。
“百千万人才工程”
辽宁省规定,百人层次人选聘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千人层次人选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年内不占用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数额。同时根据人选从事项目情况,省财政给予3-10万元的引导性资助。(软环境)。
“5520工程”
加强领导,层层落实。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知识更新培训后,其参加培训情况,由施教机构记入《辽宁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各级人事部门每年5月和11月对登记情况进行汇总统计。
开展质量评估,做好监督检查。
专业技术人才参加“5520工程”所需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各级财政部门对此项工作要高度重视,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未列入“5520工程”范围的行业领域要参照“5520工程”的要求,按照省人事厅关于开展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执行,做好本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工作。
“十百千工程”
经费资助。
1.对“十”层次的人才,一次性给予500万元的启动资金、50万元的安家补贴,5000元的月津贴,以及不少于150平方米的住房。
2.对“百”层次的人才,一次性提供100万元启动资金、100万元信贷资金担保,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公寓住房,并在3年内免收租金。其中,从事科技研发项目的,一次性提供300万元启动资金、300万元信贷资金担保。
3.对“千”层次的人才实施的项目一次性给予20万元的启动资金。
启动资金由各级政府按规定用科技或技改等专项资金给予扶持;其它引进人才创业创新资金,包括安家补贴、月津贴、住房、工作场所等,由用人单位承担;信贷资金担保由用人单位提供。用人单位为“十百千工程”人选实施项目提供仪器设备、工作场所、启动资金、风险投资的,由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研究评估后,对符合要求的各级政府应给予一次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补助。
引进人才可担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商业金融机构的领导职务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和产业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科研计划和国家标准制订、重点工程建设等。
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多元化人才引进投入体系。各级政府都要足额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创业启动、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以及重点区域、欠发达地区开展公共服务等项目的支持和补助,确保人才引进工作的需要。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增加人才引进的经费投入,政府按一定比例予以补助。
给予引进人才个人薪酬税收优惠。引进人才每月获得的津贴、补贴符合国家规定的,可给予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政策优惠。外籍或取得海外永久居留权的引进人才在辽期间取得的合法收入,可全部购买外汇汇出境外或按有关规定携带出境。
完善引进人才激励措施。对引进人才中的国外专家或团队从事的项目全部列入省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计划;符合在华永久居留条件的,可给予永久居留资格;可优先推荐国家“友谊奖”、直接获得“辽宁省友谊奖”或“辽宁外国专家荣誉奖”。对省“十百千工程”中“十”、“百”层次的中国专家,可直接入选“辽宁省优秀专家”,直接纳入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范围;可直接推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在事业单位的可直接确定为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提供落户、安排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便捷服务。引进人才可自由选择辽宁任何城市落户,户口不愿迁入辽宁的,发给“辽宁省引进人才工作证”;实行补充社会保险,享受用人单位所在市职工各项福利待遇;其配偶来辽工作的,由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予以安排;子女需入中小学、入托的,可一次性选择重点学校、幼儿园。
妥善解决引进人才聘用和保险、工龄接续等问题。引进人才在出国前已办理离职、辞职手续的,可办理复职或重新聘用手续;在国外学习、工作的年限可与国内的工作年限连续计算,由用人单位负责落实;需补交社会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的,除按政策应个人负担外,由用人单位补交;对因特殊情况不能调转人事关系的,由县级以上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办理重新建档手续,档案挂靠在人才交流机构,并确定工资标准和职称资格,工龄连续计算。
鼓励引进人才进行技术入股。引进人才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与专项技术均可作为股份,入股省内相关企业。智力投入为用人单位新增经济效益的,3年内可按新增利润的10%至30%给予奖励或一次性重奖。
“引进百个海外研发团队工程”
对每个研发团队,辽宁省财政给予100万元经费资助,各市财政配套100万。
据日前制定的《2010—2020年辽宁省人才发展规划》,为适应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需要,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培养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辽宁将实施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程,到2020年,通过团队形式引进海外高层次外国专家3000人。
《规划》称,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新兴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辽宁每年从海外引进100个研发团队,开发100个达到世界前沿技术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并能够形成产业化的工业新产品。
按照《规划》,辽宁用10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引进50个由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科学家、知名专家或学者担任领军人物的研发团队,引进100个拥有曾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过高级职务科研人员的研发团队,引进200个拥有在国外重大科技专项或工程建设中执行过重要任务的高级技术人才的研发团队。每个海外研发团队原则上由不少于3名外国专家组成。
到2020年,通过团队形式引进的海外高层次外国专家达到3000人,培养3000名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逐步确立辽宁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人才优势地位,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创造一批自有品牌、制定一批行业标准,全面提升辽宁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规划》指出,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辽宁工作、创业或开展技术咨询活动,将在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参加院士评选和政府奖励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如对入选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的海外人才,每人给予20万至50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
引进人才当有国际眼光。辽宁加速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力争在国际产业链中位次前移,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引进海外人才、尤其是海外高端人才是条捷径。
引进人才当有全国视野。我们的一些岗位,当面向全国选拔人才。辽宁正迈向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东南沿海等先发地区同时也是人才的高地,从全国范围内招揽人才,有利于遴选出更出色的人才,有利于汲取先发地区的成熟经验。同时,还当引进两院院士等尖端人才,请他们为辽宁的发展进行高水准谋划,提供深层次的智力支持,将其科研能力转化为辽宁发展的能量。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人才不只来自外部,要坚持人才引进与自主开发培养相结合,更多的可用人才就在辽宁,就在我们的城市和农村。不断地在辽宁省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我们就拥有全面振兴的中坚力量,就能得到支撑辽宁长期强势发展的人才队伍,我们就能既获得今天的人才,也能发掘出属于未来的人才。人才强省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就是要着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人才,抓紧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统筹兼顾就是要全面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构成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完整人才体系。
人才是兴辽之本,是发展之基。要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对辽宁振兴的支撑作用,就要靠人才推进事业、靠事业造就人才,就要以辽宁省三大区域聚集人才,围绕产业优化升级配置人才。近年来辽宁省已实现了沿海与腹地人才工作整体联动,相继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建立起覆盖三大区域的沈阳经济区人才工作一体化机制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合作机制,城市间加强人才深度合作。这样,就遵循了人才开发规律,关注人才资源开发全过程,激发了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的活力。
立足当下,放眼今后10年,我们还需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路径,促进引才、育才、聚才各环节的紧密衔接与良性互动,促成人才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形成各类人才各得其所、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态势,创造出辽宁跨越式发展的新优势。
上一篇:师徒结对徒弟总结下学期优秀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