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1

摘要:社会实践是现代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及自主创业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对实践方式的规范性从几个方面社会进行了提议。本项研究对于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实践规范意义

社会实践是在校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实践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他踏上工作岗位之后的工作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使实践内容落实到实处,不但对于使社会实践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大学生尽快的适应工作及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实践现状分析

1、积极创建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大环境

现我系与烟台市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联系,其中舒朗时装、山东省家家悦集团、喜旺食品、氨纶集团等八家企业已正式挂牌确定为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我们一方面积极创办培训班,如“家家悦储备干部班”、“舒朗时装班”等,定期邀请企业领导或老师来校进行讲座或培训;另一方面,团总支积极与系教学科、招生就业科联系,送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及实习。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发现,一方面由于企业提前对学生进行了培训,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实践时,能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学生提前对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进入企业实习时,他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观察和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

2、充分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并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类活动

根据有关部门的工作安排结合我系专业实际情况,除组织一些实践团队和实践个人进行实地实践外,我们还确定一些社会调查项目,如:三农建设、专业人才需求、市场情况调研等项目利用寒暑假组队进行社会调研,并撰写实践报告。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队通过调查问卷、查阅资料、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调查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并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不但锻炼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其写作能力,而且使学生对相关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其以后的就业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学生撰写的实践报告有多篇发表在学院学报上,给其他同学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激发了大家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创业激情,鼓励大学生创业

学院团委一直很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在团市委的支持下,与烟台市创业者协会及部分青年企业家联系密切,每年定期给学生进行创业培训,举办了三届企业家论坛。

我系专业较多,例如:营销、物流、食品、服装、高分子材料加工等,有想法的同学也很多,利用这一优势,团总支积极发动辅导员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对有创业想法的同学进行分析指导,鼓励大学生创业。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选拔优秀的创业项目推荐到学院大学生青春创业孵化园进行实地操作。20xx年11月24日,我院大学生青春创业孵化园正式开业,通过创业大赛选拔出来的涉及到我系的营销类、服务类等的三个项目也开始了实际运作。我系杨巧丽同学经营的“葱爱软陶”店,由于其独具的风格和创新的思路,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在烟台的畅销报纸“今晨六点”进行了重点报道。创业社各个项目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多实际的困难,我系团总支将继续做好指导服务工作。

二、社会实践中的'收获

1、结合实践实际,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缺点,有目的加强专业课的学习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同学们的岗位都能跟其所学专业吻合,大多数同学能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实践中去,并根据实际情况,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缺点,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2、出于实践需要,增强了个人人际交往能力

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面临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却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同学、工作伙伴、专职和兼职指导老师以及社会公众等。新的人际关系环境“ 逼迫” 大学生必须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人际交往能力。

3、通过积极实践,启发创业意识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理论上的一些知识,他与社会实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完成了其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对于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1、部分学生思想不稳定,容易半途而废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的实践中,部分学生容易半途而废,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市,在实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家庭因素影响,例如家人给联系当地的单位等原因,致使其不能坚持在就业创业基地认真实践;二是思想不稳定,这山看着那山高,总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埋怨工作累、工资少等。

2、假期实习中的个人实习具有盲目性、应付性,达不到实习的效果。

在假期实习的个人实习中,由于个人态度及社会因素影响,容易形成应付心理,不能很好的按照计划做好实习,达不到预计的效果。

3、实践中缺少资金支持,使实践过程不能深入

特别是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中,由于缺少资金支持,使实践内容较为单调,实习形式简单,不能深入。

4、实习考核机制不健全,需进一步完善。

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形式多样,涉及到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致使部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受到影响。

四、解决方案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我们认为要想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实处,一是要加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指导学生设计好职业规划;二是要完善各项考核机制,将社会实践与各项评优相结合,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三是增加资金投入,使社会实践更加深入,达到多样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2

一、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培养良好综合素质及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高校的大学生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将自身所学专业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专业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与提高。

(一)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进取

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直接进入社会展示自我专业技能、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基础平台。在思想政治方面,大学生更直接的对教育方针基本路线进行深入的学习,巩固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方向。大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人们自然生活,从而使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人们工作生活的学习与了解。通过社会实践与社会人民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培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的理念,使学生了解社会各单位对实用性艺术人才的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为教育事业服务的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教育部教育改革的基本路线,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个人情操,提高主动维护社会稳定性与自觉性的思想觉悟。

(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在校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自身所学专业水平得以展示,在教学与表演的过程中,发现不足之处,取长补短,不断进取。社会实践活动能激发大学生的专业乐感、表现力及技能水平提高,培养其将艺术作品及艺术教育不断创新的服务理念。

(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角色转变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转变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缩短其从学生转变为演员或教师从业者的进程,培养其尽完善的适应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促使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心理素质、组织、协调、沟通等能力的提高,同时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消除择业误区,为寻找到适合自身专业特点及理想的职业目标提供有效保障。

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社会实践活动强化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并改善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艺术教育事业做贡献的服务理念,为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教改工作提供了创新理念。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结构设置、教学管理工作等相关情况与社会需求中所提出的要求及待解决问题,积极推动艺术教育改革进程,为高等艺术院校定位培养目标、强化办学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一方面接受教育,锻炼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运用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地方和实践单位做出贡献,对“两个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作用进行充分学习与了解,有助于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研究。同时,作为从事高等艺术教育的教师,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教学基础,让优秀的艺术人才走向社会为教育理念,促进在校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服务宗旨,进而促进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加快“两个文明”建设工作的进程。

四、结语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最直接、最能展示与锻炼其专业特长的实践形式。随着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更体现出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与深刻内涵,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培养与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正确树立其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自身专业技能提高与培养良好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对应用型艺术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应局限于是寒假、暑假,应该主动与社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机构、公益事业服务平台、困难农民工子弟所在中小学、社区共建等社会真正所需的单位建立联系,树立良好的广义社会实践艺术教育服务意识,培养其全心全意为国家教育事业衔沙填海的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要结合自身思想实际和客观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宗旨,正确树立培养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观,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上,彻底根除重理论知识、轻专业技能实践的思想,树立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实践相结合的精神,主观上使自身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实效——学有所展、学有所用。因此,高等艺术院校的大学生积极参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3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履行的义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是现代社会对各大院校提出的全新要求,应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受到良好熏陶以此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总结出其具体表现在缺乏人文教育、追求功利主义以及道德精神匮乏等方面,据此,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网络中加强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突显出传统文化三个维度,提出了以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路径,旨在全方位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人文素养;现状;提升路径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有着显著的民族性特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蕴藏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并在不断继承发展中,衍生出更多全新的思想文化,始终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充分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以不同的方式及形态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甚至主宰着世界文明,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高尚的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个人修养,对于教育方面,则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高校应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借此来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一)缺乏人文教育

自国家建立以来,高等教育逐渐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思想政治及道德水平教育,在建国初期,所培养出的优秀人才都相继成为了国家的有用之才,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学识,在良好的品质基础上,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创新,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在那一时期的大学生是社会人人尊重、崇拜的人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转变,进而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及价值观也发生的相应的变化,各大院校将自身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变成为专项人才的组织,从某种程度上,即将高等教育同化成职业教育,特别是在课程体系构建及具体安排上,更加充分验证这一点。

当前许多院校均以专业课程教育为主,过于重视专业基础理论及能力的教育,这种片面化的课程体系,导致当代大学生并未真正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也让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观念,忽视人文教育、重视科技的科恒编,让各大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许多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进而致使当代大学生整体人文素养较低。

(二)追求功利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有效改善,充足的物质生活满足了人们心中的物质需求,进而对金钱较为看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功利主义,且逐渐出持续恶化的趋势,而社会的这种不良思想浪潮对当代大学生也造成了负面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在专业的选择上,许多大学生并不是从自身的兴趣爱好上出发,而更多考虑的是所选专业的实用性,甚至有些学生在高考填写志愿时,就已开始想到将来的就业问题,这样过于现实、急于求成、操之过急的`思想,让当前的大学生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与短暂利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将学习的重点全部放在将来良好的工作岗位上,进而严重忽视了个人道德建设,品质及素养的发展,造成价值观取向偏离正常轨道,个人主义愈发明显,价值观也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个人理想或是目标也更加短期,失去坚定信念,青春活力、心怀梦想等这些大学生应具备的特质正逐渐消失,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没有从日常行为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人文素养更成为了无稽之谈。若长时间维持这种现状,必然对大学生将来的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无法挽回的事件发生,影响整体社会的发展。

(三)道德精神匮乏

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教育革新对个性的过分追求,在这样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也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转型,因而就需要对其进行重建及改善。但并不能为了推动改革而失去原则与理智,否定社会道德水平较低的事实,更不能逃避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现状。虽然在学校中存在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却不能因成绩出色而忽视学生道德素养下降的情况,应正视当前学校中各种不道德行为、不文明语言、随意逃作弊小抄、打架斗殴、思想极端等现象,都是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而缺少团结协作精神、独来独往、嘲笑他人、缺乏信任、待人冷漠、没有社会责任感等,则是大学生过于注重个人感受的表现。突显个性并不意味着要我行我素、不考虑集体感受,更不能代表舍弃传统美德及优秀品质。学生的素质主要包含道德及能力两方面,其中道德可以将其视为责任,对社会及其他人的责任,若当代大学生缺乏责任心,将来便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故此,在追求个性、与众不同的现代社会中,各大院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素养及道德建设,培养集体意识,强化人文素养。

二、以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路径

(一)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当前,只有少数院校建立了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大学生的中文能力存在严重不足。

许多学生可以运用熟练的英语进行交流,但却无法利用成语及华丽的辞藻写出优秀的中文作文,对文言文更是没有任何兴趣可言。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基础,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积极努力学习传统文化,勇于承担自身的责任,主动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髓,院校应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的发展建设有机结合。大学生应充分掌握传统文化,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热爱本国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期发展下的产物,不仅包含实物方面的汉字的具象化的载体,同时也含有许多思想上、精神上的抽象化载体,比如气氛、环境、心理情绪等。

作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精髓,在各大院校中,大学生应主动弘扬传统文化,而学校在课程编排上,也应增加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将其作为选修与必修课,并加强管理,规定适当的学分,并安排专业的教师,采取有效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全方位的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真正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地位。此外,也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去,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二)在网络中加强传统文化

虽然大学生人文素养不足、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对他们未来的额就业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但在工作过程中,将会阻碍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各大院校在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时,也应积极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最大化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地区教育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提供一定的人力与物力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网络化发展,以传统教育体系为平台,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力度,让学生在自由、舒适的氛围下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在计算机刊物中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当前在网络信息的整体输入量仅占世界的0.2%,其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输入更是寥寥无几。而美国却高达90%以上,这些西方国家有效利用了网络优势,并不断加快本土文化及思想形态在网络中的宣传,外来文化这样迅猛的涌来,各大院校应深刻意识到网络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因而应全面加强网络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其网络化发展。此外,这样的教育模式也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面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应注重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创新性,加强师生网络交流,真正实现依托于网络,潜移默化的不断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体系,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进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在社会中突显传统文化

目前,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展开了深入探究,国外许多高校还为此专门成立了孔子学院,主要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而相比西方国家的热情,我国大学生却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认为其枯燥乏味,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在社会当中也没有较好的外部环境加以熏陶,导致当代大学生只关注新潮的事物,追求物质享受。社会文化环境对于适应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而言,到处都充满了神奇与未知,他们渴望亲自去探索,主动去了解这个社会、感受一切他们为止好奇的事物,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除了学校的努力,同时更需要社会的支持与配合,社会各种有效资源也应积极加入到传统文化教育当中,共同育人。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底蕴、特色服饰、饮食以及值得赞扬的精神,无时无刻的不围绕在每个人身上。我国大量的历史著作也同样蕴藏着鲜明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及思想。因此,可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具体作品有机结合,利用文字进一步感染更多的学生,转变他们的思想形态,充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三、结语

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充分加强并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培养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继承中华传美德、增强传统文化内涵、提高我国世界竞争力以及和社会的建设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只有学校真正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从中汲取文化精髓,不断丰富及完善我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他们的文化累积,为民族的繁荣、祖国的伟大复兴培养有效人才。

35 539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