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粽是情样例(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万水千山粽是情样例(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万水千山粽是情【第一篇】

在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有着印第安人居住的秘鲁和玻利维亚,也许是因为作者花了很多的笔墨去描写吧。那里的居民生活水平都不算很高,卫生情况也不怎么好,但文字里面透露出的热情与美好总是温暖着我,让人感受到一个中国人在他国受到了尊敬与爱护。这份待遇显然在较为发达的智利就不能够了。作者一路上遇到了很多的华侨同胞,受到了很多的爱护与照顾。移民在外的国人们,有成功的,居住在大草原上,有着自己的小洋房,每天照看农场,自由自在地生活;有不如意者,只能依靠他人的施舍和廉价的劳动力维持每日的温饱,过着赚一天算一天的生活。想来并不是生活把人分成三六久等,只是人们自己活着活着就区分出来了。三毛的文字本来是没有感情的,但读着读者自己心里就有了打算,我想这也是文字的魅力了。

曾经有很多次想过会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带目的地、沿途感受风景人情,却少了那份魄力。看到作者走到厄瓜多耳感受药师孙女的前生今世,听闻那美丽的传说、作者笔下的每一个地方特色,总觉得少点什么,就如同看一场盛大的晚会自己却总是融入不进去一样,读到的文字内容总是少了一份亲身体验的真实性感,是带着些许的羡慕,更多地憧憬去想象的,想着若有机会,一定要自己去感受一下不同国度的不同生活。

向往泰山的巍峨,喜爱黄山的灵气,中意九寨沟的野性,也倾心大峡谷的幽静……大自然尚有千变万化来吸引我们,更别提全世界各地的不同人民的风土人情了,种种种种,待有一天我也能将了,再来回味这本书吧。

万水千山粽是情【第二篇】

晓,你不知道,我们分开后,我曾一步步踱到你的门前,我数着脚步,一,二,三......不过十步,可是,我们之间,已经好似隔了万水千山。

我也会屏息聆听你经过窗前的足音,那是比蚊蝇更细微的声响,本应是听不到的,但我用了心,耳,及全身每一处纤维对空气振动的捕捉,所以这细如蚊蝇的声响遍扩大,渗透,直到我不得不站起身,急步到窗前,目光追随你经过的地方,为这渐弱的响动而久久伫立神伤。

看着你的背影,我说别了,亲爱的人。一切已过去了如此之久,久到我再如此痴傻时,不知道是一次顾影自怜,还是记忆重温。

当我们都有“我们变老了”的感叹时,时光正以睥睨一切的高傲神情一掠而过,当你索要一些过去的印记,再想找回一些记忆时,我也正义以一种心如止水的态度回应着你,我们是怎么了,如此清心寡欲。我想着,又兀自笑了。

那天小天说,两样东西给人灵感。一是黑暗,一是寂静。我说是否还有孤独。他说如果你能平静的忍受,那当然是。而事实是:我们都很难甘心孤独。

可是如果不是孤独,我们又怎会相遇?如果不是因为孤独,我们又怎会别离?它在完成对我们的成全时也预示了告诫,只是我们相遇,还是在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纪。

在三年的一千多个早晨,你每天慢慢推门进来,阳光自你头上投下金黄的光晕,我在这个时候总会敏锐的抬起头来,停下早读,看着你的微笑,那样的情景,总让我想到永恒。

你曾经带我到那个小镇最高的地方,你说因为它高,所以寂寥。而属于脱离了喧闹的地方的一切,都不会久长的。我于是看到那些高矮的坟堆,它们没有墓碑的静默存在着,没有人记得祭奠,没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当繁华在主导世界规律的时候,我们的逃遁显得那样可笑。我们把纸船放进河里,你说让方舟带着我们逃走吧!那刻,两个脑袋挤着紧张的看着小舟,唯恐它沉下去。后来暮色降临了,我很感激暮色,因为它让我挤进一个自欺的狭缝。我说看不见小舟了,它一定飘走了。你说它应该飘走了,也不看看谁折的。我们都有了些安慰,借着虚幻的安慰演绎着相濡以沫。

我们好像一直忽略了一点,你曾在整日整日的沉默后跟我说,我们也是这世界永远的客人。我怔后说,我陪你做客。其实这一生,我们只能遇见这样的一个人,和他在一起,我们愿意过任何清贫的生活。甘愿且乐在其中。而这以后,即使说着不离不弃,说着甘苦与共,有些东西也不一样了。那些不一样的东西似一张网,任时光奔流,它越来越紧,将欲求凝结成一个不容妥协的硬核。在忙碌里攥走我们的心力。

是我先离开,我不允许我们都不优秀。我在刻苦里慢慢忘了我们有过一直要在一起的誓言,我醉心于夸赞与梦想。我想的理所当然:我选择哪儿你一定会也来的。直到紧张逼近,你说,你还是喜欢小一点的人群,小一点的地方。我看着你的坚定目光,心里的期望沉到了底,我得所有变化都是为你,我变得那么那么优秀,结果我失去了你。

这种失去是我选择的,而就是重来,我还是会这样选择一次。这半年我慢慢明白,我们对彼此的依赖是一种病,生着幽怨。我们在不合时宜的时候相遇,而耽于爱情,将是我们后悔不起的'错误。

今天家乡的人又说下雪了,我穿着衬衫趴在窗台栏杆上,说了声,你在哪,还好吗。说完我转过头对舍友说,我想我学会珍惜了。我是真的懂得了,因为我没有你了。也有过回忆的时侯,“我们的曾经”这样说是否得当?因为我们的曾经,它的誓言是单薄的,它的过程是让人恍惚的。

我突然想喝酒,这种恰到好处的饮料,给人无助的那刻一点迷醉。我需要的只是这样一个短暂的迷醉,过后我又会素颜浅笑,继续完成一个人的路途。

1212。

万水千山粽是情【第三篇】

上学期,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万水千山》,《万水千山》主要是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书中记载了红军长征的整个过程,至今有几篇让我记忆犹新。

书里还有不少让我感动的故事,其中最令我难忘的1篇叫《丰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只冰坨,狂风像狼似地嗥叫着,想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们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在这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中,粮食供给不足,可能饿得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他们没有报怨之声,只是埋头艰难地前行。就这样大家走着,突然前面的队伍放慢了前进的速度,将军喊道:“不要停,快速前进!”警卫员回过头来告诉将军:“……前面……冻死了一个人。”将军惊呆了,他走到那位军人面前,呆呆的看着这位军人,然后大怒道:“把军需处长叫来,快!”不一会儿,警卫员回来报告,死者正是军需处长,他自己被冻死了。大家默默地在流泪,将军深深地向军需处长鞠了一躬…….

当我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如果胜利不属于这们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就是红军精神,从《万水千山》书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团队的合作不仅要有高度统一的目标,还要有不畏艰难、自我牺牲的精神。

这样的军队,才能是战无不胜的军队,这样的团队、班级才是最优秀的。

万水千山粽是情【第四篇】

这本书是上学期从同学那里借来的,因为之前跟她讲我在看《雨季不再来》,然后她说要借我。然后,然后就是复习周和考试周,然后它就默默地被一堆书掩盖了。

那天,是开学的前一天,我喉咙很不舒服好像是感冒了,尽管从家到学校一路奔波折腾了好几个小时,但当我在宿舍收拾书桌时看到埋在一沓书下的《》,才惊觉“原来你在这儿”。

开学的第二天,又发烧了,躺在床上,是这本书陪我渡过了那些只能躺着钻被窝的时间,就这样我稀里糊涂的跟着三毛的脚步在纸上把“”。

很早很早以前,我就想着以后要去很多很多的地方走走看看,可以是结伴而行的乐趣,也可以是独自流浪的自在。其实一直不喜欢游记这种文体,其中的乐趣是作者自己的,读者的体会是被附加条件的感受,毕竟看来的太容易了,感同身受太难了。我能想象三毛在中南美洲旅行时是痛并快乐着的,因为在异国他乡她总是可以遇见善良可爱的人儿,而且经常有中国人接待,或亲人、或朋友,或是因为那份单纯的同胞情怀,三毛总能被盛情款待。但她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遇见了不少危险,书中经常提到叶子,因为这种叶子能让在中南美洲得高原病而身体不适的三毛更好受点。因为我没经历过高原病这种东西,尽管我知道三毛当时是什么症状,但我只是知道却感受不到,我想我要切实去感受的话,就应该行动起来,自己去走过。就像你会觉得看过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一样,很多东西都是要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明白。

趁着现在一个人,想去哪就去哪吧~把是怎样一种体验,将来我替三毛跟你再细细说来。

万水千山粽是情【第五篇】

读《万水千山》有感范文适用于《万水千山》的读后感,从红军战士们的所有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是祖国最大的功臣,如果没有他们的血汗和付出,又怎么会有我们现在繁荣而又昌盛的祖国呢?在战争时期,他们吃的只是树皮和草根,穿着破旧的衣服,而鞋子,就更不堪了。

今天,老师叫我们写1篇关于红军长征故事的读后感,我听完后感觉非常有压力,怎么写呢?但是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完全被里面的内容感染了,顿时百感交集。

书讲述了红军叔叔们历经的许多战斗故事,其中《一块牛肉》最令我感动。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孩为了参加红军便去请求王指导员,但是王指导员觉得太苦了就没让他参加。在小孩的再三请求下,王指导员最终终于答应了。在一次战争中,这个孩子快饿死的时候,王指导员将自己仅有的一块牛肉给了他,自己却饿死了。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指导员有一颗仁爱、舍己为人的心。正因为他是指导员,所以他要保护小兵,更看得出他的尽责。

其实,从红军战士们的所有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是祖国最大的功臣,如果没有他们的血汗和付出,又怎么会有我们现在繁荣而又昌盛的祖国呢?在战争时期,他们吃的只是树皮和草根,穿着破旧的衣服,而鞋子,就更不堪了。

万水千山粽是情【第六篇】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万水千山》这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书,我知道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来得那么不容易,那是英雄的红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其中《飞夺泸定桥》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它使我知道了北上抗日的红军要夺取泸定桥,他们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要飞速赶到泸定桥,还要奋不顾身地攻下天险,才能夺取泸定桥,这样红军主力才能顺利渡过天险河,继续北上抗日。

你知道吗?当我读到第5段时,不禁为红四团英雄们捏了一把汗,因为他们的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但离泸定桥还有240里啊!经过我仔细一算,他们1个小时最少也要走12里啊,他们这12里不是在平路上走的,而是在有凹有凸的地方行进,我做梦都会梦见红军一颠一颇艰难地走着。哎!天空不做美,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本来就十分难走的路,现在还要和2个旅的敌人赛跑呀!这赛跑的规则可不一般,要求在时间紧、路遥远、路难行,天气恶劣的情况下,谁先到泸定桥谁赢的可能性就大。听到了老天爷下的这道圣旨,我开始发愁了:唉,那有这种规则,这种比赛,真稀奇,第一次听说啊!那就去看吧!

在遇到这么多的困难的时候,红四团的战士没有被吓倒,在碰到敌人的情况下,临危不惧,还与敌人高声对话,让敌人上了当。红四团呀红四团,我看你们大胆过头了吧!怎么可以与敌人对话呢,万一露出破绽怎么办呢?我真想劝你们还是小心为好!可事实证明,你们的这一举动多么机智,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是麻痹了敌人,二是照亮了道路不至于落在敌人后面。这时,雨越下越大,怎么办呀?瞧!对岸的敌人坚持不住,只好停下来宿营,而在我们红军战士眼里,这不算什么,还是快赶路吧!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说到饥饿和疲劳,你们知道吗?他们已经一整天没有吃饭、休息了,你能做得到吗?反正我是做不到,现在还想睡觉呢!

经过了路上的重重磨难,终于来到泸定桥,可桥上还是那样危险:它离水面几十丈高,听说3米等于1丈,那么几十丈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只有13根铁链组成的,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那是多么可怕呀!我又一次为你们捏了一把汗,我想,一些没有恐高症,平时很勇敢的人也一定不敢走吧!你们不仅艰难地走着,还要打对岸的敌人,可这些对你们,已不算什么。

你们又一次要登上胜利的辉煌舞台,你们又要让中国人骄傲和自豪。你们就是了不起的红四团!

万水千山粽是情【第七篇】

看了《》,不得不承认三毛是个旷世的奇女子,就连她的寂寞都是果敢的。迷惑苍凉的墨西哥之夜,寂静圣洁的厄瓜多尔心湖,风情万种的玻利维亚百合,狂野单纯的阿根廷牧场的天空……听三毛如痴如醉的倾诉。

一直觉得三毛最懂旅行的真谛:一个人,默默走过陌生的土地,边走边思考。直到自己被思维填满,在旅途中发现了一个未知的自我。

《》一书中,有对旅途中所见所闻的人物和事情的描写、叙述以及抒情,也有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想象描写,故事发展不仅依靠作者一路上的见闻而展开,还穿插有借历史故事而展开的联想叙述,如《药师的孙女——前世》一文。

作者对故事材料的处理丝毫不矫揉造作:一是把自己亲身经历一一展现,揭示了中南美洲人民的生活及风土人情、社会风貌及生活水平。也有对这些民族或热情或朴实、或纯厚或好客性情的描写,自然也有灰暗而苦难的一面;一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的世界:丧夫的苦闷、对人类苦难的悲痛、对故乡命运多舛的无奈和对前世今生的种种猜透,涉及跨越了爱情、生活及命运的范畴。将思想上升到了人的最高境界,其思想内涵和情感抒发透彻内心,令读者回味无穷。

读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秘鲁的玛丘比丘。那个荒废了几百年的只剩下断垣的印加城市,在三毛的笔下,显得那么迷幻。过了这么多年,读来仍让人心驰神往。其实三毛对这失落的城市并无太多具体描写,或许是三毛只是在用她的通灵在感受像迷宫一样的废墟带来的寂寞。那些过往的情愫,就像黏稠的南方的春雨,那一片芳草,湿湿的沾住了她旅行的裤管。

三毛曾通灵地认为自己的前世是药师的孙女,一个平凡的在十九岁就离世的印第安女子。相比这荒凉的废城,她更加向往的是澄净的蓝天下那一片明澈的心湖。当厄瓜多尔那片神秘草原和水湖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看了只是觉得归乡。我想,三毛坐在玛丘比丘的大石上时,脑子里看到的不是城市的空茫,而是那些需要祷告的轻如叹息的魂灵,安静的心湖和村落。唯有通灵能解释她感觉到得,召唤她抽身离去,逃离了玛丘比丘那一日突发的大水。

最爱的便是三毛遇见安妮一段: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女孩偶遇在南美高原,互相连名字都不清楚时便已注定两人是浪迹天涯是的灵魂伴侣。彼此是那样惊人的相似:“衣着打扮,谈吐礼貌,生病的狂烈,甚至藏东西的地方,都差不多一个样子”“安妮,难道我们以前真真认识过,为什么彼此那么熟悉呢?”说是不可信的缘分也罢,前世今生也罢,就在某时某刻地球某个角落,她们奇迹般地遇见。一直幻想自己能有一个如此的旅行伙伴,无需过多言语,便能读出内心的想法。忽然的相见,不需仪式的告别。能够相伴的时光,开心地认真走过;到了某个岔路口,微笑着转身离开,并不刻意挽留。这便是真正的友谊吧,不要永远粘在一起消磨时间,只要足够美丽的瞬间。

在《》里感受到了三毛对自然,对大地,对泥土,对人性与灵魂的深深迷恋与热情的沉醉。三毛对于自然的热爱,源自她对人性的仰求。她对人性,那种深掩在灵魂深处的生命,怀有崇敬的渴望,她把它定格在茫然深刻的难民的脸上,在彩霞满天的苍穹的深处,在魂牵梦萦的故乡的路上……三毛把“人性”刻画得美得像一个被上帝遗落的梦。

三毛用琉璃般质朴且华美的文字,叙写着万水千山的旅途乃心灵上的征程,谱写了一个平凡女子用生命写出的绮丽诗篇。她冷冷地看着这个老城般的世界中如逝如流的哀乐人间,眉目间流露出了红尘女子的自然之美。

万水千山粽是情【第八篇】

前不久,读了了一本《万水千山》的书,读后心中禁不住泛起一阵阵苦楚,红军战士在长征中途的的艰难日常生活真令我难过和怜悯。另外,我心中也泛起了一阵阵荣誉感,为摆脱了艰辛万险的红军战士引以为豪,为杰出高尚的我国引以为豪。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1934年至1936年,工农红军在人狼战争中创作出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了中央红军长征阶段,在不畏艰难的抗争状况下,一个个动人心弦的小故事,使我们年轻一代了解了那传奇式的放弃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从这当中因为我得到了无穷无尽精神能量。

你看看,有着开路先锋的红一团在旅长的指引下,一叶偏舟载着第一批9名战土冒着生死狙击,在汹涌澎湃中往岸边冲去,这激动人心的场景,仅有非凡的红军战士才有这般的胆量。小帆船总算靠到岸,玩家们攀到了险峻的堤岸,和快速抵达的第二批nba勇士强烈拼杀击退了敌人,操纵了渡头。那猛烈的场景多么的波澜起伏,多么的感人至深啊!红四团以强行军的速率,向泸定桥方位此篇来自是文墨星辰狂奔。新路泥泞不堪,从天而降暴雨,又持续遭受敌人围攻,但红四团以坚强不屈的信念,抢在敌援军抵达以前赶来了泸定桥。这时的泸定桥只剩余9根光着的铁索,敌人也早把黑洞洞的抢口指向泸定桥。但红军战士常常实现梦想,在慷慨激昂的军号声中,战土们冒着敌人的战火,义无反顾铺桥、冲峰,有些人击中掉下桥去,又有些人冲过来,她们冲过熊熊大火,快速解决了守桥之敌并援助事后军队占领了泸定城。飞夺泸定桥的取得成功又一次使中央红军化险为夷,解决了敌人的追捕,为长征的获胜确立了牢靠的基本。看后,我深深被中央红军大无畏的精神钦佩了。

再看,那雪无际,天连雪的大金山,红军战士在冰面滑跑,摔倒了,站起来,有的就始终躺在了雪山的怀里。而在人迹罕至的草坪,很多地区人陷看不到头,马陷看不到颌。红军战士更是凭借对革命事业的极其忠实,历经艰难险阻,不畏艰难:,圆满摆脱草坪。中央红军不害怕远征难,千山万水只等闲我轻吟着的古诗词,眼下好像出現了红军战士前仆后继的`勇敢场景,内心再一次遭受了震撼人心。

念完这本书,我的眼晴里噙满了泪珠,多么的感人小故事,多么的令人景仰的红军战士。她们为何在生死狙击、物资供应欠缺的状况下步行完长征?我觉得:她们凭的是统一而坚定的信念,凭一颗热情的热爱祖国的心,以便中华民族的释放与平静,以便人民大众的幸福快乐,她们一腔热血、勇往直前,承担重任,甘于奉献,这类精神真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培训呀!

平常,我一碰到困难就同意认输,不肯挑戰艰难。并且,我办事也缺乏信心,一碰到挫败就低下头妥协,沒有坚持不懈精神。因而,取得成功总和我檫肩而过,想一想简直愧疚。之后,我一定要学习培训中央红军精神,在学习培训、生活上也弘扬百折不屈、勇敢坚强不屈的工作作风,使自身越来越顽强、出色。

长征,你是人类的历史上坚定不移无所畏惧的永远的丰碑,你始终是牢记着中华文化不屈不挠精神的红飘带,是始终招唤年轻人学习培训、前行的红飘带。

万水千山粽是情【第九篇】

踏过万水千山,闯过艰难险阻。红军,以一个响亮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没有红军,就没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一个中国人都深知,红军长征的胜利,为我们拉开了改革的新局面的帷幕。感激,我们的精国英雄——中国工农红军。

万水千山,毫不过分。红军是为我们牺牲了太多太多了。红军为了我们——饿倒了,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挺身前进,迈开长征步伐;红军为了我们——累倒了,在草地中不分昼夜的不断行进,攻垮侵略的敌人;红军为了我们——真正地倒下了,翻雪山,爬草地,刻危机,反敌军……多少人,为之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却以此,来换回我们的现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伟大的毛泽东爷爷,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我们敬佩的红军,更是肯定了——红军的伟大。

历经2年,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横十四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万水千山粽是情【第十篇】

高晓津帅气在他那身军装。通信一年后,高晓津站在胡秀君面前时,1964年秋天的空气里弥漫着香甜。他向她伸出手说:“你好,胡秀君同志。”胡秀君僵在那里,身体被激动冻结。他固执地伸着手,直到她在家人提醒下飞快握了他一下才收回来。

现实中的高晓津跟照片不完全一致,现实中的他栗黑而健康,举止成熟。高晓津和胡秀君坐在同一个长板凳上,她的心疯狂跳跃,像铃铛那只小锤猛烈击打着铁片。“不,这不是我的心跳,是他的。”她安慰自己说。

今日高晓津跟胡秀君订婚,堂屋里挤满了前来祝贺的亲友。按这里的说法叫“看家”,就是女方父母带着大舅二舅等重要人物上男方家商议孩子的婚事。这“家”不能随便“看”,前提是大事定下来之后。举行这个“看家”仪式前,双方长辈已经有过多次接触,经过了许多次的商议,基本同意儿女的婚嫁。“看家”仪式是做给别人看的,但却是正式婚礼前极其重要的活动。每来一位亲友,高晓津就要站起来上前招呼。胡秀君跟着站起来,随高晓津称叔叫婶。亲友们大都没见过胡秀君,她是三友大队的,跟本村相隔好几公里,难得有机会见到。亲友们夸胡秀君长得漂亮懂事,夸高晓津聪明能干。高晓津当兵三年多,第一次回家探亲,三年过后,他有了很大变化。他长大了,他当排长了。这对年轻人,天造地设,亲友们齐夸介绍人有眼光。

高家的“看家”宴办得丰盛热闹,快开席时,介绍人许支声终于赶到。他骑着自行车,后面搭着他公社卫生院的护士老婆,稻草捆绑的那块猪肉在车头上晃荡。许支声是公社武装部部长,高晓津是从他手上当的兵,是他过手新兵中最满意的一个。高晓津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应变能力都是许支声见过的士兵中最棒的一位。许支声从营长职位转到地方武装部,带过兵打过硬仗,阅兵无数。送兵那天,许支声把已经上了火车的高晓津叫下来,再次叮嘱说:“好好干,你前途无量。”前天高晓津回家探亲经过公社,特意去武装部看望许支声,没看着,许支声到县武装部开会去了。高晓津在许支声家窗台上留下一条经济牌香烟。今天,许支声把香烟也带来了,他向亲友们炫耀,一支支散给大伙。

婚事初定在冬天。农村人喜欢冬天办喜事,农闲时节办喜事理由更充分。双方家长征求胡秀君意见,她双手赞成。高晓津不同意,他秋天刚回来,冬天又回,不便请假,冬天他们部队有一场军事比武,他不能缺席。大家就依了高晓津。“这只煮熟的鸭子不能飞了。”胡秀君大舅咬着她爸的耳朵说。婚事最后商定在来年五月,春节前后再选定出具体办喜事的好日子。

刨去来回时间,高晓津可以在家里待上五天。他要利用这些时间走亲访友,去胡秀君家里看看。第二天父母为他准备好礼物,即将出发去未来岳父家时,许支声的凤凰牌自行车又到村里了。许支声带来一封加急电报,部队命令高晓津火速赶回。闲话少说,许支声驮上高晓津去了公社,公社革委会书记派吉普车送去县城,搭乘南下列车。

胡秀君一家为高晓津的上门拜访做了充分准备,叔伯、三个舅舅会聚一起杀鸡剁肉。胡秀君将自己的房间尽量收拾得整齐干净,泥墙四周糊上了新报纸,妹妹被父母安排到别的房间。昨晚,在昏暗的电灯下她把高晓津写给她的信件找出来,一封封重读。她回忆写给高晓津的每一封信每一句话时的情景。因为当兵,高晓津写信不用邮票,他在信中给她夹了十几张八分钱的邮票,她不用到公社就可以将信通过邮递员发出去。午宴准备工作,她插不上手,她又回到房间看信。她发现妹妹正在偷看她的信,忍不住打了妹妹一巴掌。妹妹捂着疼痛的脸跑出去,胡秀君追上妹妹,想抚摸妹妹的脸,妹妹不让,妹妹的委屈还没过去。打了妹妹,自己的脸和心也特别痛。胡秀君过去告诉母亲,以求原谅。

“你怎么能打妹妹呢?你怎么下得了手?”母亲埋怨说。

“我当时疯了一样,伸手就打了。”

“妹妹干什么了?”

“她偷看高晓津给我写的信。”

“该打。妹妹在哪里?”母亲说,“我补两巴掌。”

胡秀君拦不住母亲,就大声叫妹妹的名字,提醒她快点躲开。母亲在房前屋后寻了一圈,没寻着妹妹,怒火随着体力的消耗逐渐熄灭。胡秀君回到房间,她改变了主意,她想现在写封信,等下亲手交给高晓津。她想象,高晓津接信后将会立即回信,明天就送过来。突然到来的设想让她甜蜜地笑出声来。

昨天见到真人,胡秀君有许多感触及感想,有像河水一样绵绵的话语想对他说。她摊开信纸,写下第一句话:亲爱的晓津。昨天亲友们见证订婚之后,我已然是你的妻子了。写信的称呼从原来的“亲爱的高晓津同志”去掉了三个字。夫妻间叫同志,没有错。但她更愿意去掉同志这个尾巴。她想说的话太多了,它们拥挤到她的脑中,相互干扰抵消,谁也冲不到最前面。十几分钟内,她一个字没写出来。

胡家没等来高晓津,只等来他的父母。胡家父亲看到跨进门槛开口叫亲家的高家父亲时,以为高晓津跟在后面,当确信没有高晓津的身影后,心突然收紧。

“回部队了,电报上两个字:火速。”高家父亲说。

像遭遇大雪,气氛骤然冷却。胡秀君得了消息,她说:“不,不可能。”胡秀君蹬上家里唯一的那辆自行车往县城赶。谁都劝不住。她要去追赶不可能发生的奇迹。火车站在县城西边,相距还有五六公里。赶到火车站她花费了许多时间,当她站在候车室里看到一列列火车经过时,心像搁在车轮之下,一遍接一遍被碾压。高晓津身上的味道都还没记住呢,他这就离开了。最后一趟列车开走后,候车室只剩她一个人。工作人员过来关心她说:“你准备上哪儿去呀?明天第一趟列车要早上八点呢。相隔时间太长。你到旅馆睡去吧。”胡秀君有气无力地回答:“哪儿也不去,我就在这里等他。今天那个人民解放军排长几点上的车?”工作人员笑笑,认为她問得幼稚无理而懒得回答。

高晓津这次执行的任务特别重大特别耗时吧,她给他寄去的长信,两个月才收到回复。回信内容字数不多,与她去信字数相比,不到五分之一。字迹潦草,行文匆忙,但情感倒还浓烈。他说了明年五月一定能赶回来结婚。她看信的时候,家里人默默陪着她。看完信,父母看她,期望得到些许内容。胡秀君将信递给身边的妹妹看,妹妹不敢接。她递给母亲,母亲不识字,递给父亲。父亲推回来说:“你的信我们不能看,你想让我们知道就念念吧。”她没念,告诉家里人来信的大致意思。父亲当即说,很好,五月回来结婚就好。

胡秀君来到高晓津家,高家还没收到来信。胡秀君当场念了她的信。高家人听了高兴不已。说着,邮递员进家,送来了高晓津给家里的来信。受高家委托,胡秀君给大家念信。信短得令大家喘不过气,他说:“我一切好,请家人不要挂念。明年五月一定回来结婚。”他给父母来信晚,字数少,胡秀君心里好受了些。她回家立即给他再写信,提到了去他家给家人念信的场景。写了她对他家里每一个人的印象。边写信边想着嫁给他后如何快速融入他家人的生活,如何当好一个媳妇,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军人家属。她的去信迟迟没有得到回复,她打听了,他家里去的信也还没回复。时间仿佛弯曲变形,每一秒都过得无比缓慢。待时间突破思念的屏障,走到春天时,终于等到了来信。

这是封噩耗之信。

部队以信函的形式通知到公社武装部,许支声第一个接到。另一封是写给家属的,也请武装部转交。高晓津牺牲了。许支声和妻子太悲伤,信函第二天才送给高家。与高晓津噩耗同时到达的是有关他的喜讯,他荣立一等功,部队给了一张大奖状,一份嘉奖令,一笔抚恤金。县里公社主要领导分批次来慰问,各单位分批次来慰问,家里像永远也不散场的集市。

部队已将高晓津的遗体火化就地安葬,家属可以去一两个人哀悼。高家人悲痛,身子像紧钉在大地上,移不动步子。胡秀君还能动,她去。县领导同意,他俩已订婚,胡秀君以妻子身份,代表全家,代表全县前往部队看望英雄。

县武装部领导送她上车,她第一次坐火车,还坐上了硬卧。公社武装部秦干事陪她前往。秦干事坐硬座,两人车厢正好相邻。胡秀君过意不去,要跟秦干事换座。秦干事说:“你是英雄妻子,必须享受这个待遇。”

列车“哐当”近三十个小时后,到达一个偏远小站,然后部队派来的吉普车将胡秀君接走。秦干事紧接着又坐下一趟回程列车。军营在山区里,不远就是大海。高晓津的坟茔周边有另外一些烈士墓。高晓津化作骨灰被掩埋在泥土里,以最残酷的方式接待胡秀君。简易墓碑上写着“高晓津同志之墓”。在两个战士的陪同下,她长跪在地上。她干哭,眼泪像被封闭在容器里,半滴也流不出来。随后,部队一位首长接待了她,首长做报告一样给她讲述高晓津的英雄事迹。他具体是怎么牺牲的?她没问出口,因为部队将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问也没用。“你是幸运的,嫁了一个为祖国献身的伟大战士。”首长说,“我代表部队感谢你!”

各种场合,胡秀君都以高晓津妻子的身份出现。县里召开英雄报告大会,胡秀君坐在主席台上被介绍给全体参会人员。县大礼堂挤得满满的,高音喇叭接到大礼堂外,满足不能入场的群众。这个报告会材料是县武装部从高晓津生前所在部队搞到的,比胡秀君那天从首长口中听到的更详细。县里的子弟兵不少,能立一等功的很少,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高晓津还是第一个。县里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五月里一个好日子,家族为高晓津胡秀君举行婚礼,这是一场没有笑脸的婚礼,所有人表情严肃。前来祝贺的亲友一拨接一拨,县里公社领导都到场了。没有酒席,只有简单的茶水。高家父母不愿办这场婚礼,但舆论迫使他们办。舆论也不是主要的,胡秀君父母才是最大的倡导者。胡炳志专程找高晓津父亲,强烈要求高家举办婚礼,将胡秀君娶进门。不娶,全县的口水都淹死人呢。胡秀君是个好媳妇,高家愿意,可高晓津已经牺牲,举办婚礼已经没有意义。高家父亲向公社汇报,公社领导不敢做主,建议向县领导请示汇报。县领导没有明确表示,给予模棱两可的回话。举办婚礼,没问题,他俩都订婚了,已成为名义上的夫妻。不办,理由也充足。高家禁不住胡炳志软磨硬泡,就答应了。想通了,觉得办有办的好,至少可以安慰高晓津的在天之灵。客人散尽,高家人围坐在一起。高家人开明,胡秀君可以随时解除“婚约”。胡秀君眼泪哗哗流,曾经流不出的眼泪,突然决堤,一泻千里。

胡秀君躺在新房彻夜难眠,在乡村死一般的寂静里翻看所有来信。一个人的新房布置得简陋。高家要按当地正常新房布置,胡家不同意,胡家不在乎物质在乎形式。第二天清早,胡秀君执行新媳妇的规矩,为每个家庭成员打洗脸水、做早餐。1965年5月的早餐跟去年和前年一样,仍是那么穷困潦倒。中午,许支声带着老婆过来,带上猪肉才有了点新婚的气氛。许支声带来两块肉,其中一块将当作胡秀君回娘家的礼物。高晓津立功,许支声脸上有光,上级多次表扬了他。第三天胡秀君带着这块猪肉回娘家时,猪肉微微有些发臭。但有的人就喜欢这种略微变质的味道。胡炳志为她的回门做了些准备,割了肉,叔伯大舅二舅都来迎接。胡炳志家成分不好,是地主,受够了人们的白眼和欺凌。自从胡秀君跟高晓津通信恋爱,人们对胡家态度就变了。胡家可以大口呼吸,大声说话。许支声当的介绍人,是胡家的恩人。许支声当初也不认识胡家人。那天胡秀君的奶奶到公社卫生院住院,胡秀君护理奶奶,许支声的爱人姚杏仁看中了胡秀君。她回到家跟许支声提起胡秀君,许支声灵感忽现,介绍给高晓津。高家有顾虑,怕沾惹地主家庭。许支声说:“这么好的姑娘就不要犹豫了,谁敢拿地主说事,老子一枪崩了他。”许支声带着两名干事携带手枪穿梭在两家之间,一来二去,高家就打消了顾虑。胡家求之不得,对许支声感恩戴德连磕响头。许支声趁着兴头,拔出手枪,朝天空连放三枪:“今后谁还敢欺负军人家属,我送他上西天!”枪未响,围观群众已后退几步;枪一响,围观群众再次后退几步。从娘家离开,胡秀君陪父亲去公社武装部看望许支声,他们把家里唯一那只母鸡送给许支声,许支声拒绝不了,叫姚杏仁到食品店割来两斤肉回送。许支声家里墙上镜框里搁着许多照片,最大那张是儿子许卫军的,黑白的照片人工涂上了色彩。许卫军早高晓津两年当兵,在东北的部队里,刚升为排长。许支声指着许卫军照片说:“比高晓津差远了。”姚杏仁拿出许卫军写给家里的信,胡秀君看了,里面錯别字多病句多,表达也没高晓津流畅。都是初中毕业的人,水平相差大。胡秀君读到初中毕业,公社不让读高中了。她家是地主,地主最多只能读到初中毕业。她的两个弟弟也只读到初中,成绩再好也没用。关于胡家,原本初中就不让上了,大队支书力挺,才进了大队办的初中。大队支书小时候被胡家收留,当过两年看牛娃,胡家对他好,现在终于有了机会报答。大队支书个人力量有限,他再也帮不了他们上高中。多年以后,恢复高考,两个弟弟都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看过许卫军给家里的信,胡秀君嘴上说:“卫军哥哥信写得很不错。”

不到八月,县里下达红头文件,破格录用胡秀君到公社革委会工作,具体从事妇联团委工作。通知下达到公社,革委会书记带领几个人,坐着武装部的吉普车敲锣打鼓去村里。胡秀君生活在婆家,高家人心里有愧,希望胡秀君尽早离开,重新恋爱嫁人。胡秀君两周左右回娘家一次,胡炳志不高兴,不让她回。“回来这么勤,别人还以为你给退回来了。”他说。胡炳志希望她一年只回来一次。敲锣打鼓到高家村,胡秀君正好回了娘家。高家父亲给报喜领导上了茶,拿出办喜事节余的糖果招待。革委会书记高兴,像家里遇上大喜事似的,恨不得立即把好消息告诉胡秀君。高晓津的弟弟骑着自行车打前站。许支声认为这个小伙子也是个当兵的好苗子,准备冬天送他去部队。胡炳志获得喜讯,蹿跳起来,叫着喊着,足有两分钟。冷静下来后,胡炳志叫胡秀君快点赶回婆家,不要让公社领导进入村里的地盘。“你是高家村人,不能在娘家接喜报。”他叫高晓津弟弟驮上她,到半路堵截。

胡秀君成为吃国家粮的人,高家松一口气,生活在公社,她渐渐就会与高家失去关系。但胡秀君每个星期都回高家村,肉票攒着,周末割了肉带回婆家全家享用。她还帮婆家干力所能及的活,早上早早来,晚上晚饭后才披星戴月回公社。每周为婆家买回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家里有个工作干部,一家人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胡秀君顾娘家不多,胡炳志不嫉妒。高家能让胡家地主的帽子虚戴,已是天大的好事。自从女儿到公社上班,胡炳志来公社也少了,圩日子卖点土货也不去看她,能卖掉土货的那天,他会买点小礼物送给许支声。许支声这人客气,你送他小礼,他必回大礼。胡炳志就不好意思再去了。

许支声两口子对胡秀君好,隔三岔五叫她来家里吃饭。周末晚上两口子总要等着胡秀君从婆家回来,请到家里喝茶吃糖果聊天。许支声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县电影院上班,放电影很忙,一两个月才能回来看父母一次。公社干部每天都在篮球场打球,在乒乓球台上比赛。胡秀君不会打球,上小学初中时,同学不给她摸球,她是地主崽,没资格碰球。许支声拉她加入自己的篮球联队,公社革委会书记也要拉她入自己的联队。公社机关是一个大联队,而镇上各职能部门组成一个联队,其中包括武装部、卫生院。为了争夺胡秀君,公社革委会书记与武装部部长起了冲突,话赶话的时候暴了粗,冲突到最后双方都抄起了枪。武装部是部队,所有人员都行伍出身,但公社革委会书记不怕,他领导的公社机关有武装力量。他还有十二个大队,每个大队有一个民兵营,他甚至想,民兵归他管,武装部的话民兵不会听。双方还算冷静,只是朝天开枪,枪口没有对准任何人。直到打光所有子弹,这才安静下来。

“实弹演习到此结束。”胡秀君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她无意中说出的话竟然化解了两方的矛盾和尴尬。公社革委会书记说:“我们的子弹陪你们打光了,你们得赔。”许支声说:“胡秀君归我们联队,我就赔,加倍赔。”

胡秀君篮球水平不是一般的臭,她时常帮倒忙,联队人宁可少一个队员。许支声不这么看,他安排秦干事训练她打篮球。秦干事嘴上老大不情愿,说这么差的基础,手脚那么笨,只有给他出洋相。心里却鲜花朵朵开。每个不下雨的晚上,秦干事在许支声监督下训练胡秀君。胡秀君无运动天分,技艺提高缓慢。公社革委会书记输了嘴巴仗,却赢了球。像传染似的,胡秀君能把差技传给场上的同伴,只要胡秀君上场,许支声队必输无疑。许支声固执,不听队员意见,坚持每场都用胡秀君。围观群众乐意胡秀君上场,不上不答应,胡秀君难看的打球动作能给分享的“万水千山粽是情样例(10篇)”,当年读卫校,还是校队队员。她教胡秀君打乒乓球,胡秀君学不会,姚杏仁乐意教。

工作上,胡秀君进步快,她理解能力强,捕捉信息能力强。公社办公区对面是学校,一所初中,一所高中。两所学校都有图书馆,她常借书看。有一次被高中校长逮着给学生做报告。胡秀君不知道怎么做,她跟高曉津只见过一面,没在一起生活过,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关于高晓津的事迹,县里编有资料,学校图书馆里能借阅。胡秀君征求公社革委会书记意见,公社革委会书记支持她去做报告,他要亲自陪同。她想征求许支声意见,后来作罢,怕两人观点相左,又得动枪。胡秀君向公社革委会书记讨教如何给学生做报告。书记口头给出一个框架,胡秀君心里觉得书记的这个框架比较空洞,思考了两三夜,高中校长追得紧,她来了灵感。对,从他两人的通信说起。高晓津在信中说了不少精彩的革命话语、革命道理。从来信看出他的灵魂。她花一个通宵写成文稿,第二天清早交给公社革委会书记修改。做报告那天,书记让全体干部职工去学校听,在学校操场上,一场盛大的英雄事迹报告会诞生了。台上台下泪水涟涟,哭声一片。当晚睡前,胡秀君回忆讲稿内容时,脸红如朝霞,心狂蹦乱跳。她报告中的事件细节都是自己推测想象的,几乎没有在现实中发生过,至少不是她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但是,第二天,她的脸红心跳很快被革命狂潮抚平。渐渐地,她对自己的报告内容深信不疑。公社别的大队初中相继请她去做报告,公社革委会书记次次陪同,最后做重要讲话。书记的讲话跟她的报告稿基本重复,但充满了斗志。做完报告的当晚,她会想念高晓津,想那个烟雾一般飘过,却又像刀子一般扎心的遥远的再也不可能相见的男人。

一群乌云被北风吹散,入冬以后即将到来的第一场雨没有下成。胡秀君跳过那个积水的小坑时,左肩被人拍了一下。胡秀君回头一看,借助院子里映照的微弱灯光,她花了两秒钟才想起他是谁。他对她亲切微笑,整齐的衣服给人好感。他是高晓津部队的,她见过他,那两天他天天跟在首长身后。对了,还是他到那个偏远小站接她去的部队。今天他一身便衣,仍然不减英气。她跟他握手,说:“你好,同志!你转业到地方了?”他摇头。“我叫申元,还在部队。”他说,“麻烦你跟我去一下,立即。”胡秀君跟在他后面,他步子快,当她加快步子时他步子更快,她始终没能赶上他的步伐,她问了他多个问题,他一概不答。“快点,别让人看见。”他催促道。

他们走出公社院子,夜色完全包裹这个地处南方丘陵的名叫锦荣的小镇。一辆吉普车停在公路边,无月亮和路灯的夜晚,吉普车似乎并不存在。申元拉开车门叫胡秀君坐上去。“我们要去哪儿?”她问。他回答说不去哪,就在车上说件事。车上黑麻麻的。

“这辈子我就守着高晓津了。”

“你的忠贞我们感动,但他是个牺牲了的英雄。所有人都支持你改嫁,高家反复表过态,高晓津刚牺牲那年就表过态。”

胡秀君略有所思地喝茶,以宽大的茶杯遮盖她思念高晓津的表情。她叹了口气。高晓津执行的是什么任务啊,如此三年,多漫长。

“你是个可怜的姑娘。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自己幸福的生活。”姚杏仁说,“你不要顾虑娘家,我这回给你介绍的还是军人。谁要是敢借地主崽之名欺负你家,他同样可以朝天开枪。”

胡秀君看着姚杏仁。

“他,你很熟,就是武装部的秦干事。”姚杏仁说。

胡秀君端着茶杯僵在那里,她不希望有男人注意她,看上她。她不能。姚杏仁接着说:“你对他也有好感吧?听说你偷看过他的胸膛。”胡秀君手中茶杯倾倒,茶水流在地上。

姚杏仁笑起来:“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喜欢一个男人,看看他的胸膛很正常。你有权喜欢别的男人,有权偷看别的男人的胸膛。”

胡秀君整理好茶杯,许支声拿来抹布和扫把。胡秀君道着歉并处理桌上地上的茶水时,许支声说:“你们两个般配,不妨接触一下。只是接触嘛,又不是马上定终身。”

胡秀君处理好茶水后,说:“我回去了。”她不征得同意向门外走去。整个公社只有两座楼房,一座是公社二层楼的办公室,一座是卫生院三层楼的门诊住院楼。余下的全是平房。胡秀君走出门后,好久都还没有消失在许支声夫妇的视线里。

第二天晚上许支声夫妇做了几个菜请胡秀君、秦干事来吃,当着双方的面挑明。胡秀君猜到许支声的目的,便说不参加。姚杏仁叫她多多接触秦干事,她的心结就能慢慢打开,走向新的征途。不管胡秀君同意不同意,许支声夫妇都决定了这个晚宴。秦干事来得早,手里拎着两瓶本县产的白酒和两包寸金糖。还有一个菜,姚杏仁正在犹豫交不交给他做。秦干事在四川当过兵,当过炊事兵,后升为班长,会做几个川菜。许支声夫妇喜欢。但许支声反对秦干事今天干活,今天情况特殊。秦干事却下厨了。

“胡秀君没说一定过来吃饭。”姚杏仁说。

“后来也没改变主意?”

“没有。”

“她是真的看不上秦干事还是还没走出对高晓津的感情?”许支声说。

“不知道。可能都有吧。”

“跟高晓津比,秦干事是差点儿。但她都是二婚了呀。”许支声说。

姚杏仁提醒他说话不要那么大声,当心厨房里的秦干事听见。秦干事的确一边干活,一边认真偷听许支声夫妇说话。许支声去胡秀君宿舍叫她,她刚从办公室回来,她说等下要加班,明天开大会材料还没完全弄好。许支声说:“你姚娘娘的话不听了?我的话你不听了?叫你去家里吃個饭,难死你啊。材料重要,吃饭同样重要。吃了饭再去加班,天塌不下来。公社革委会书记如果为难你,我几声枪响吓破他的胆。”他拉起她的手。

秦干事做好了一盘鱼香肉丝,一盘回锅肉,比姚杏仁计划的多出一个菜。秦干事了不起,能够利用废料做成上台面的菜。开了酒,两个男人各满上玻璃杯,两个女人各满上小杯。三口酒后,许支声宣布:“我们已将你俩牵好线,接下来的路你们自己走。下面继续正事,喝酒,吃肉。”

“知道了。”胡秀君说。

“遵命。”秦干事说。

“话说开了,我就说句不是正事的话,感谢许叔叔、姚娘娘对我的厚爱,感谢秦干事对我的信任,可是我这辈子只守着高晓津。”胡秀君说。她很快吃完饭,告辞去办公室加班了。

望着胡秀君的黑色背影,秦干事说:“我是不是没有希望了?”

“希望不大,但也不是没有希望。这要看你的真诚如何,能耐几何了。”

秦干事对胡秀君展开了攻势,想方设法接近她,照顾她。胡秀君不买账,公社机关里的人看不过去了,劝她。公社革委会书记叫她到办公室,做她思想工作。“秦干事挺好的,你该放下高晓津了。”书记说,“如果你同意跟秦干事相处,我每周批你一天假。”胡秀君脑子里全是高晓津,书记的话她一句没听进去。最后她表态说:“你们谁做工作都没用,我心里只有高晓津。”书记叹着气说:“你有选择的自由。只是可惜了你的人生。天堂里的高晓津不喜欢你这样。”

周末胡秀君回到高家村,到村口才发现秦干事跟在身后。秦干事追求胡秀君,传到了县城传到了高家村。县领导支持胡秀君改嫁,高家村人希望她改嫁有个好结果。高家父亲母亲站在胡秀君跟前,挥动双臂阻止她进村。

“你不属于我们村的人,不属于我家的人。高晓津牺牲后你就不是了。”高家父亲说,“你已经在高家待了好几年,现在到离开的时候了。”

“我是不是高家人,你们两位老人讲了不算,高晓津说了算。”胡秀君将自行车车头上的那块肉递给高家母亲,高家母亲不接。

高家村社员们从地里围过来,有人劝胡秀君改嫁,高家父母的情必须领,领了情高家父母才踏实,高晓津才能安息。好些人筑成人墙不让胡秀君进村。胡秀君支好自行车,坐在村头的古樟树下哇哇大哭。哭也没用,哭,谁不会,一些人就哭起来。对哭没意义,胡秀君止住哭声,那些一哭就止不住的人相当尴尬。

村里人提到秦干事,就是那个疯狂追求胡秀君的武装部军官。秦干事走进村民们的视野,他跟大家打招呼。高家父亲说:“秦干事快点把胡秀君领走。”

“你们没人拦得住我。”胡秀君冲破人群走入婆家。村民都散了,结队回到劳动现场。秦干事买来许多礼物,他提出两个请求:如果胡秀君是高家女儿,他要做高家女婿;如果胡秀君是高家媳妇,他要做高家儿子。高家父亲驳回他的两个请求:“你做不成我家女婿,我也不要你当我家儿子。看来你没本事,赢不了胡秀君的心。”

高家母亲接话说:“秦干事你来家就是客,但你是个特殊的客,胡秀君留不留你,她说了算。”

“不留。”胡秀君说。

“那就不要怪我不讲礼貌不懂规矩了,秦干事。”高家父亲说,“胡秀君暂时不答应与你处对象,你收起你的心吧。”

“可是我等了她三年多,错过了许多好姑娘。胡秀君我不能再错过。”秦干事说。

接下来的那个周末,她从万人批斗大会脱身后回到娘家。不多时,村里人陆续从公社回来,他们议论上午的批斗大会,商量如何将这个运动引入大队并燃得更旺。听说胡秀君回到村上,他们过来讨要主意。胡秀君长年泡在会议和运动中,身心疲惫,思念高晓津更让她疲惫不堪。她累,她烦,态度就不那么好。村里干部敏感,心生怒火。“你这个地主崽要反攻倒算,哪天我们把你全家批臭!”一位干部说。

“谁敢!”胡炳志取出鸟铳,村里一位干部是大队民兵营副营长,手头有杆半自动步枪,他今天背着步枪参加公社的万人大会,现在枪还背在身上。胡炳志掏鸟铳,副营长举步枪,大喊:不许动!副营长虚张声势,他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三声连发枪响了。人们闪开后朝枪声望去。秦干事枪口朝天的手枪还冒着青烟。无须多言,村里干部如鸟兽一般散了。

秦干事救场也没能赢得胡秀君的点头同意。当家里人要胡秀君对秦干事做中肯的评价时,她说:“他是个好男人。”她最后补了一句:“但他不属于我。”

申元在胡秀君毫无准备的这天来到公社,仍然是夜晚。他将她引到漆黑的公路上,走进吉普车。胡秀君看到还有三位持枪战士守卫在吉普车左右和前面。申元打亮手电筒,取出一封信。信没封口,信纸和一张照片倒了出来。胡秀君看到了高晓津的照片,他跟三年前不太一样,如果无人介绍猛然看照片,她认不出来了。但是仔细辨认还能看出是他。

“他什么时候回来跟我结婚?”胡秀君问。

“快了,等执行完这次任务我们接你去部队。”申元说。

“他的任务还没完成吗?”

“他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任务。这回他刚喘一口气时,又接到新的紧急任务。”

简短几句话后,申元护送胡秀君回去。“信件和照片看后立即销毁。”跟上次一样申元反复叮嘱她。虽然没见着人,总算见到了照片和他的亲笔信。高晓津在信里问她:“我父母还好吧?”胡秀君冲出屋子,要申元带话。申元的吉普车不见了。高晓津信里表现出对她对父母和兄弟姐妹特别的思念,他多想回来看看,可是他身不由己,他必须舍小家顾大家,为理想和信念战斗不息。从他的信里她捕捉不到他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哪里工作。他在信中提到院子里的那株桂花树开了又落了,明年还会如期开放。待到桂花树再开时,他就娶她回家。

公社大院里有好几棵桂花树,是四季桂,一年四季开花。因为每个季度都开,花不香也不艳,人们熟视无睹地忽略它们。她不知道他说的桂花是什么桂,桂树品种多着呢,在这个南方小镇,金桂八月盛开,香气扑鼻。假设高晓津说的是金桂,那么现在离明年桂花开放还有六个月。就是说,他写的信半年之后才到达她手上。多好啊,足足节约了半年。她自我安慰说。

她的生活安静了,秦干事追求她失败后,再无人追求她,无人给她当红娘。人们理解她,但又不能完全理解。感慨她对高晓津倾心,也善意嘲笑她患了花痴。

公社大院里没有一年一度开花的金桂银桂,她反复在小镇上寻找也没有发现。她寻找的脚步跑到乡下,仍然没找到。公社革委会书记告诉她,白宝公社院子里有金桂,开花季节十里飘香。胡秀君求书记联系弄一棵来。要弄就弄一大片,独独一棵,香气不足。白宝公社不同意送一大片桂花树,最多只能送一株。公社革委会书记到县里农业林业部门寻找,也没找到。有人告诉书记,市里有苗圃,有可能他们培育有桂花树。市里果真有桂花树苗,数量不多,但要达到当年开花要求,办不到。胡秀君回头要下白宝公社赠送的那棵金桂。白宝公社干部职工一致表示,这棵桂花树连年开花,开茂密的金色花儿,花香飘十里。

手扶拖拉机将桂花树驮到公社大院。胡秀君在公社革委会书记等人的帮助下,在她宿舍门前隆重地将桂树种下。胡秀君精心呵护桂花树,她想,当相距遥远的两棵桂花树同时开花时,她跟高晓津的喜事就到了。

白宝公社的桂花树对这里的水土不太服,桂花树叶掉了不少,人们诊断说它生病了。如何种植桂花树?周边的人都没经验。人们种树种下去就是了,活还是不活,任由它们自己。对于桂花树尤其如此。胡秀君按自己的理解给桂花树治病,公社里的干部闲了的时候围在桂花树边诊断,为她拿主意。有一个干部提出自己的看法:白宝公社离本公社并不远,土质气候条件没差别,不存在水土不适应问题。有可能人为破坏。比如秦干事,他追求胡秀君不成,怀恨在心,半夜过来对准桂花树撒尿,烧坏了树根。旁听者建议抓秦干事来审问审问。胡秀君不同意,她不认为人为破坏了桂花树,秦干事恨她,但绝不会搞破坏。秦干事的品行她懂。

胡秀君精心护理金桂,还是没能将它种活,树叶一天天掉落,到了秋天,树枝完全枯死。更不用说开花。这是不好的兆头。秋天到来,别处金桂花开,公社院子里的四季桂再度开放时,高晓津没有回来,申元也没有来。

这年春节,许卫军回来了。他立了大功,当上了营长,不久就能升为副团长。这都是板上钉钉的事。他那个高大白净讲道理的沈阳老婆没有回来。在许家压抑的气氛中,人们知道了不好的消息。许卫军老婆出了意外,难产去世了。小孩也没救活。这么高大的女人,死于难产,人们十分不解。光是她的屁股就能放满一张圆桌呢。

胡秀君来到许支声家,见到许卫军时叫他许营长,他摆摆手,说:“自己人就不要叫官职了,叫我哥吧。”许卫军比上次回来成熟许多,也没那么张狂了,性格开始变得像许支声那么温和可亲,容易接近。武装部的人都集中到许支声家,秦干事没来,他春节前调县武装部了,还娶了城关完小的一位算术老师。人们提起他时还是很舍不得的。话一下子被岔开了。许卫军死了老婆,许家气氛压抑,前来看望的人一个接一个借口离开。屋子里只剩下許支声一家三口跟胡秀君。许卫军的姐姐还在赶回来的路上。

“我爸说今天来看你。”胡秀君眼光落在许卫军脸上,打破沉默。

胡炳志念念不忘许支声这个恩人,一年中总要来探望两三回,特别是重要节日期间。今天既是来拜年,也是来看望回家探亲的许卫军。许卫军老婆不幸去世,胡家伤心,胡炳志老婆爱哭,他就没让她来。胡炳志带上老婆准备的年货礼品到公社来。自行车车头左右分别有一只鸡一只鸭,它们对一路风光好奇,脑袋左顾右盼。进入公社大院,鸭子叫起来,是只母鸭,它的叫声能传到很远。“我爸来了。”胡秀君判断出是娘家的鸭子发出的叫声,起身出来迎接。去年开始,这里的乡村允许社员养鸡养鸭,只要规模不大,公社就睁只眼闭只眼。以前每家只能养一只鸡一只鸭,农民一年到头吃不上肉。风声没那么紧后,公社革委会书记私下授意社员们养鸡养鸭,养十二只鸡十二只鸭都没问题。一个月能保证吃一只鸡和一只鸭,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不仅允许社员养,公社机关里的干部职工养鸡鸭,他也默许,甚至还有一位住在旮旯里的干部养了一头猪。为了养鸡养鸭的事,公社革委会书记被别的公社的人批斗过,县革委会书记因此事过来找他谈话。胡炳志家养殖有经验,以前家里就是因养鸡鸭养猪发家而成为地主的。现在又能偷偷养了,技术得以重新发挥。

许支声看着胡炳志带来肥壮的鸡鸭,低声说:“你太客气了。回头带回去吧,你们困难。”胡炳志手头有一挂鞭炮,正犹豫放还是不放,他用眼睛寻求胡秀君意见。要是在平时,一拢屋就点燃了。客人进门放鞭炮,主人迎客回礼鞭炮,都是很隆重的礼节。许家刚死了媳妇,这个喜庆的鞭炮就不知道怎么放了。许支声说:“放吧,去去晦气。”胡炳志点燃鞭炮,许卫军从屋里出来,也点燃一挂鞭炮,当作回应。

鞭炮一响,邻居们就过来看热闹了。看到是胡炳志,他们多少有些失望,没看多久就散了。最后一个看热闹的离开后,姚杏仁关上大门。

“儿媳不幸去世,带着我还没见面的孙子去了天堂。”许支声说。

“母子俩离开三个月了。”姚杏仁用低沉的声音接过话。

“卫军你要尽快走出痛苦,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许支声说。

“我会的,爸妈。”许卫军说。

“希望能不能重新燃起,就要看胡秀君的了。”许支声接着说。

在场者看着许支声,胡秀君跟胡炳志对视一眼,表示不明白。许支声说:“到头来,许卫军胡秀君才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

胡炳志脸上荡开笑容,表态说:“同意同意同意,我们全家同意。”

“可我是个有丈夫的人,不能一女嫁二夫啊。”胡秀君说。

“高晓津牺牲多少年了?五年有了吧?”许支声说,“从法律上,你们还不是真正的夫妻;从感情上,你们才见过一次面。你就跟他散了吧。自欺欺人没必要,我们都知道你很忠贞很认真对待感情、对待英雄了。”

“除了做别家媳妇,别的什么条件我都可以答应。”胡秀君说。

“我不是以前的许卫军了,我各方面都很优秀。你答应我吧。跟了我,你就可以随军,住在部队大院里。你文化水平高,在部队大院里你会有个好工作。”许卫军说。

“许叔叔姚娘娘,我真的办不到。请你们原谅。”胡秀君站起来给许家鞠躬,走出屋子。姐姐许卫萍带着丈夫孩子回来了。她拦住胡秀君,问胡秀君为什么流眼泪?胡秀君哭出声来,情绪稳定后回答许卫萍说:“你爸妈要我嫁给卫军。”

许卫萍大笑说这是好事啊,这是天大的好事。高晓津没有命娶你,孙兰凤没有命跟许卫军过一辈子,只有你跟许卫军的命相配。许卫萍把手中印着“上海”字样的提包递给丈夫,在原地劝说。看热闹的人围过来,他们弄清原因后一边倒地站在许家一边。

“你的命太好,一个接一个的军官把你当宝。”公社里一位干部说。

“要是我,半夜做梦都答应。”那个女干部也说。

“听到没有,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没有理由不答应。”许卫萍搂了搂胡秀君,胡秀君挣脱后,跑回宿舍,紧闭大门。回到宿舍,她眼泪停止了。她站在镜框下看高晓津的照片,叫他快点回来把她娶走。看过照片,她又回忆他两张最近的照片和他最近写给她的那封信,“最近”都过去好久了。照片和信件被无数次回忆过,无数次在她发呆的时候闪现在脑海。

胡炳志敲她的门,大年初三父女俩坐在宿舍里说话,火盆里的炭快要燃尽,她没添新的。她忘记了给炭火添炭。屋子里冷,父女俩各自抱着身子,抵抗寒气。胡炳志想知道她拒绝许家的真实原因。拒绝秦干事,他就既往不咎了。拒绝秦干事一度让胡炳志伤心不解,现在拒绝许卫军,一个条件好得多的男人,胡炳志更是无法理解。胡秀君回答父亲的只有一句话:“这辈子只守着高晓津。”

胡炳志怀疑胡秀君鬼魂缠身,悄悄捉了鸡去叫暗巫解卦。一天一次,连续解了三次,胡秀君还是那个态度。

姚杏仁与胡秀君彻夜长聊,试图解开胡秀君内心的疙瘩,寻找打开她内心的密码。胡秀君什么道理都懂,就是咬定一个主意。两个人睡在一张床上,聊困了睡,醒过来后接着聊。姚杏仁没聊出任何想要的结果。接连两个晚上都如此,姚杏仁最终失去了信心。

还有两天,许卫军假期就满了,必须回到部队。他跟胡秀君的事情还没定下,许家心急如焚。许支声出主意说,今晚你去睡了她。许卫军想了一下说,那不是强奸吗?许支声说,对她,就不算什么强奸,大胆去,出了事我担当。许卫军脱下军装,换上父亲的便装。他长得比父亲高大,父亲的衣服在他身上很不合身。许支声平时穿武装部配的军装,也穿老百姓衣服,穿什么衣服要看在什么场合。许卫军换下衣服时许支声不理解,认为穿上军装才有威严,才可以征服胡秀君。许卫军有自己的理解,他这是去强奸,穿着军装强奸妇女是对军装极大的亵渎。他可以有一颗肮脏的心,但不可以用军装包裹肮脏的心。

许卫军深呼吸着走到胡秀君门前,轻轻敲她的门。“是卫军哥吗?”胡秀君有透视眼似的,能看见他站在门外。“是我。”许卫军回答。胡秀君拉开门叫他进来,然后关上。许卫军希望她不开门,她却开了;希望她不关门,她却关了。

“过两天我就回部队了。我这次回来一事无成。”许卫军站着说。她叫他坐,他不听。半小时后他才坐下,他屁股也没完全落在板凳上,他緊张。

“不怪你,不怪你们全家,只怪我。”胡秀君说。

“你为什么看不上我呢?我是二婚,你也是二婚。”许卫军说,停了一会儿,他继续说,“当然,我跟女人睡过觉了,你还没跟男人睡过,这点不一样。”

“当初你爸为什么不把我介绍给你呢?”她说,然后笑了。

“现在不晚嘛。”

“晚了,太晚了。”

沉默了许久,她劝他回到部队找个更好的。他条件越来越好,找个好老婆的资本越来越足。等他生了孩子,一定要叫她姑姑。他说他不想找别的姑娘,只想找胡秀君,只希望孩子叫她妈妈。

又出现了沉默。许卫军看看手表,说:“我今晚来是有目的的。我睡了你,你就不敢不跟我了。”

胡秀君双手交叉抱紧自己的身子,说:“你是革命军人,你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即便我不告你,你也要遭天报应。”

“我早知道你是不会让我睡的。时间不早了,我回去了。我俩的事希望你再考虑,嫁给我利益很多。”许卫军起身,拉开大门,回过头说:“晚安!”

许卫军就要回部队,许多人都来送他。胡秀君也在送行的队伍里。公社大院里所有人都知道许卫军求爱没有成功。他们都说胡秀君是个抓不住幸福的笨蛋女人。许卫军回来的这些天,许多人请他去家里吃过饭,像对待自家亲戚一样。许卫军感激大家,他一个个给大家鞠躬,表示回到部队好好干,再立新功,以报答大家对他的关心。他鞠躬到胡秀君跟前时,许支声叫他停下。

“我再给你一次机会,嫁不嫁给许卫军?”许支声掏出手枪。

“不嫁。”她轻声说。

许支声朝天放了一枪:“嫁不嫁?”

“不嫁。”

许支声继续放枪,放完一弹夹:“嫁不嫁?”

“不嫁。”

许支声痛苦地蹲到地上,对许卫军挥挥手说:“快回部队吧,永远不要回到这个伤透人心的小镇。”

数个月后,许支声调到县武装部,姚杏仁安排到县人民医院。往后胡秀君到县城看望许支声两口子时,对方视她如路人。

所有误会必须由高晓津来解开。高晓津在哪里呢?何时回来呢?天上的彩云不回答,院子里的桂花树不言语。公社革委会书记调到县里了,新来了书记,从别的公社平调过来。公社里的干部也换了大半,各职能单位,比如卫生院的医生护士也有不少流动来去的。公社大院里时常出现陌生的面孔,但他们都认识胡秀君。好多年过去了,胡秀君名声仍然如雷贯耳。县里各地干部职工都愿意调到本公社来,这个叫锦荣公社的丘陵小镇一向在县里有名,高晓津又给锦荣锦上添花,全县人都喜欢锦荣。胡秀君二拒军官不改嫁,死守“牺牲”英雄高晓津,人们骂她扛着木头不懂转弯之余,更多的是对她的敬佩。要是在从前,这些干部职工愿意捐款给她建一座贞节牌坊。

公社干部没人不被批斗过,不管哪种形式,幸运者只有胡秀君。阶级斗争狂热者找不到批斗胡秀君的任何理由,不是她做得有多完美,而是当人们脑中闪过她时,敬佩和怜惜占据上风。胡秀君能躲开的批斗会尽量躲开,斗争狂们不会在混乱的人群中发现少了胡秀君,因此,从来无人计较她在不在场。她利用这些空出来的时间,安静地躲在自己房间,看书,在心里给高晓津写信。她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但不敢把对高晓津的思念写进去。她必须对他的事业负责,对他的生命负责。她对爱情的忠贞,无人能比,没有人再提出给她介绍对象。喜欢她的男人,只能爱在心底,默默地想念她。

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运动在锦荣公社开展,胡秀君本人没受到冲击,她娘家,作为一个地主家庭,也一次次化险为夷。胡家出了英雄女婿,出了个对英雄矢志不渝的烈女,这是不能批斗胡家的充分理由。想到这里时,胡秀君会联想到恩人许支声夫妇。她希望他们对她的误会不会太久,希望将来有报答他一家的机会。

一年多后,许卫军给胡秀君来了唯一的一封信。他告诉她,他已结婚,并生育一个健康的女儿。叫她不要回信,因为即便她回信他也不会打开,将立即烧掉。胡秀君还是给他写了信,只是没寄出去。许多年后,她搬家数次,这封未发出去的信,始终跟随着她。

公社干部职工敬佩她,却也远离她。在她面前他们无话可说,他们谁也进入不了她的世界,不愿进入她的世界。她清闲而孤独。她是高晓津所有亲人中唯一思念高晓津的人,他的家人,因为知道结果而慢慢放弃了对他的深度怀念,高晓津逐渐成为高家亲友的一个符号。对于她,高晓津是个未知数,是个变数很大的未知世界。她带着对他的强烈思念走过一年又一年。

高家给高晓津建过一座衣冠冢,坟里埋着那年胡秀君从部队取回来的他的衣物。每到清明节,高晓津弟妹们给高晓津扫墓,多年之后他们脸上已无悲伤。胡秀君自然是要去的,她一直找不到借口让弟妹们不要再来扫墓。给一个活着的人上坟,胡秀君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锦荣这地方有人给自己造阳坟,每年清明给空坟烧纸。香纸是烧给土地爷的,跟给高晓津空坟烧香目的和意义完全不同。最近两年,胡秀君不再给高晓津的空坟烧香,甚至借口不到坟前去。

申元终于来了。

这是白天的下午。一身便装的申元走进锦荣公社大院时,沒人注意到他。他跟多年前不一样了,相貌变了许多。他仔细看看胡秀君时,叹息说:“我们都老了。”胡秀君将他请到房间。这么多年过去了,公社没有任何变化,除了她家门前曾经种过一棵桂花树,别的都是老样子。那十几棵四季桂仍然按时开花,仍然被人忽略。

这是温暖的春末,公路边的集市上春笋蕨菜野藠头摆成行。今天正是圩日,聚集了许多买卖和闲逛的干部、社员。申元走过这长长的公路,穿过密集的人群,没人把他放在眼里。他的打扮太普通,与任何一个公社里的普通干部没有两样。

申元跟胡秀君面对面坐着,“从哪里说起呢?”他慢条斯理地说。

“高晓津在哪里?”她急切地问。

“高晓津在部队,他很好。他是正团级干部。但是他几乎是没有兵的光杆司令。这是特殊工作需要。”申元说。

她接过他递过来的几张照片,白天的春天里,光线充足,她能清晰地看到照片上的高晓津。照片有着军装的,有着便装的;有坐着的,有站着的。人俊,气质佳。

“你们有多少年没见了?”申元喝一口茶后,打断正看照片的胡秀君。

胡秀君一时算不清多少年,她泪眼模糊,照片上的高晓津变成一团水雾。高晓津像泡在海水里。“他不能回家探视我,我能去部队看他吗?”胡秀君说。

申元摇头:“关于你的问题,你和高晓津的问题,首长们研究过许多回。征求过高晓津本人许多次意见。但是因为他工作的特殊性,首长还是否定了让你们见面的方案。也有首长提出,接你到部队,让你俩在一起长期生活下去。可是,还是被更大的首长否定了。为了祖国安宁,为了祖国安全,你们小两口做出了巨大牺牲。”

“我能知道高晓津在哪儿工作吗?”胡秀君擦干眼泪说。

“这些年,高晓津工作过许多地方,我国的香港、台湾、澳门,甚至河内、东京、纽约、莫斯科等,主要还是在中国内地的一些重点城市。高晓津天生就是搞情报的料,部队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部队。每当他完成一项重要任务时,又自告奋勇加入另一项任务。一个接一个,无穷无尽。”申元说,“当然,他现在年轻,总有干不动的时候。也总有退到幕后的时候。”

“这是个遥遥无期的时间。”她说。

“是的,”申元说,“部队出一个天才情报员不容易,部队首长也很心疼高晓津的。”

“我明白你这次来的目的了。”她说,“请首长放心,我不会拖高晓津的后腿,不会拖祖国的后腿。”

“我想留你吃饭,集市上有许多新鲜特产出售。”她说。

申元同意。跟前两次一样,他不是一个人来,他带着两个人。申元跟带来的两个人留在她屋子里,胡秀君到集市上采买竹笋蕨菜野藠头等土货。她将买来的新鲜食材炒腊肉,炒酸辣椒。胡秀君离开后,申元仔细打量她的屋子。屋子简陋,但她收拾得整洁,以他们特殊的强劲的洞察力,胡秀君没有任何透露高晓津秘密的痕迹。胡秀君以担当和忠诚,积极配合遥远部队的各种计划。“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申元说。他们翻看她书架上的书,许多书申元没见过,特别是那些高深的哲学书。

申元替高晓津吃到了家乡的味道,回到部队他要好好描述给高晓津听。申元特批胡秀君一个星期内销毁高晓津的照片和来信。说到来信,申元此时才从公文包里取出来。胡秀君迫不及待地看信。高晓津只谈空泛的革命道理,只字不提他的工作,不提对她的思念。申元看出她的疑惑,帮腔说:“高晓津没有一刻不思念你的,在他放松下来后,不可能不想你。”信的最后,高晓津说他耽误她太多年,如果她愿意,可以“改嫁”,他虽然心痛但坚决支持。正如申元前面说到的,高晓津在信中说,他的归期遥遥无期,不知道娶她回家的日子尽头是哪天。当然,他笔锋一转,说,总有这一天的。这是和平年代,相比战火纷飞的年代,时间上容易控制得多了。归期遥遥,但也随时有可能。最后他还是劝她另找男人,把他这个对“妻子”无情无义一心为了工作的男人彻底忘记。

“高晓津能够娶我的时候,怎么向社会解释?”胡秀君说。

“你是个读书很多的聪明女人,”申元笑着说,“高晓津已经不叫高晓津了,高晓津已随着部队做的一场戏牺牲。将来嘛,部队会有很好的安排的,你不必担心。只是原则上高晓津不能再回家乡,至少在人们还记得他的时候不能。部队会接你到一个幸福安全的地方,跟高晓津永远在一起。”

“高晓津的意思也是部队上的意思,你可以选择另找男人。条件只有一个:严格保密高晓津的身世。”申元又说。

“我愿等,永远等。高晓津是我身体不可分割的部分。”胡秀君说。

“你随时可以改变主意。不会有人怪你。你放手,部队同意,你继续等待,部队欢迎。”申元以同志的名义握住她的手说。

望眼欲穿的日子一天接着一天,一年接着一年。当家中的两个弟弟在1977年恢复高考考上大学,妹妹考上中专后,胡秀君仍然没有等来高晓津。申元像忘记了她似的好多年没再出现。申元是否转业,她不得而知,是否有人替代申元联络她,她不得而知。弟弟妹妹上大学时,已经结婚生子,每家两个孩子。胡秀君高考报了名,但最后缺考,她想到两个弟弟的孩子。她如果也去上大学,谁来管弟弟的孩子们呢?她继续留在锦荣公社,所有人都看好她,她却没去参加考试。她不后悔,比起等待高晓津的苦,一切都不是事。果真,两个弟弟到省城上大学,孩子都送到胡秀君这个姑妈这里,胡秀君既要资助两个弟弟上大学,还要帮着抚养四个侄儿侄女。正当经济上感到十分吃力时,她意外地收到一笔巨款。这是来自遥远城市的汇款。胡秀君猜到钱是高晓津汇的,不论他如何伪装,她都知道。胡秀君将巨款分作两份,一份留下,一份送给高家。高家不收,高家每个月都有“抚恤金”,从没断过。胡秀君心里明白,那是高晓津的工资由部队转过来的。推不过高家,胡秀君将钱存到自己名下。好在,妹妹不用她负担,妹妹的孩子也不用她负担。

胡秀君看管四个孩子比较吃力,她父母到公社来帮忙,两个弟媳专心在家搞生产。几年后,两个能干的弟媳成为锦荣公社在大城市里的首批个体户,又数十年后成为村里首批搞农家乐乡村旅游的重要致富带头人。

1981年秋天,公社中学分来一位语文老师,他是1978年考上师专中文系的,毕业后主动要求回乡村当老师。他叫刘全刚,是锦荣当地人。他家也是地主,因為家庭成分不好,一直没有讨老婆。1977年高考时因为成分不好,尽管考分很高,政审不过关,仍然没被录取。1978年他继续考,成绩还是那么好,都是能进名校的分数。这年他碰上好人,名校不给上,本科不给上,给他上了个地区师专。这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锦荣镇巴掌点大,刘全刚胡秀君时常能碰面。刘全刚快四十岁了,他现在是人民教师,给他介绍对象的人一大把。只要他不嫌弃,年轻漂亮的村姑多的是。他不见。不是他看不起村姑,一些单身女干部也早瞧上他了,他机会多多。

刘全刚喜欢胡秀君。胡秀君的美名他深记在心里。那时,他用高不可及的心理暗恋她。考上大专,发现她仍然单身时,狂喜不已。大学期间,他多次借口走进公社大院,走到她身边。胡秀君对他视而不见。大专毕业,教育局分配他去县师范当老师,他主动把自己换到锦荣高中,目的很明显。

胡秀君生活很忙,四个侄儿侄女,弄得她焦头烂额。刘全刚接近她,她没时间理会。有一天,他发现她家书架上有一本外国哲学书,向她借。她头也不抬地说:“书在架上,你自己取吧。”他取了书,向她道谢,她没有回应,她正在辅导侄儿写作文。刘全刚站在旁边,想指出她的错误,却找不到错误。刘全刚暗自赞叹,这可是阅读了大量纯文学作品的人才有的思维。不过,这种时刻很快就结束了。胡秀君两个弟弟大学毕业,分配在大城市里,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带到身边。两个弟媳在大城市里干起了个体户。忙碌四年,突然清闲,胡秀君又变得空虚起来,她又有时间思念高晓津了。

胡炳志早看出刘全刚对胡秀君有意思,胡炳志提醒胡秀君注意身边的男人。胡秀君心无旁骛,胡炳志提了瓶白酒到刘全刚宿舍,请求他追求胡秀君。刘全刚没有信心,秦干事、许卫军都没攻下来。

刘全刚爱好写作,时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省报市报副刊上三天两头都能见到他的文章。夏天的傍晚,天黑得慢,刘全刚走出校门,穿过公路来到公社大院。他手头拿着两张样报一本省作协主办的文学杂志。上面有他的作品。他跟同时代许多文学青年找对象一样,玩着同一种套路。胡秀君吃过饭了。她坐在竹椅上发呆。他敲敲开着的大门,也没惊醒她。她变得疲惫而松懈,发呆的两只眼睛几乎没有光彩。

申元带着战虎及其两个随从,乘火车换汽车来到锦荣公社。胡秀君还住在那幢平房里,不过,已经换成了大套间。人们统计过,胡秀君是一直待在锦荣公社二十年不挪窝的一个,全公社二十年不挪窝儿的不到五个。公社机关干部来来往往,都按自己的目的由上面安排或者主动流动。胡秀君有过换岗的机会,县妇联曾向她递出橄榄枝。她婉言谢绝了。她随时等着高晓津回来,等着申元带来消息,担心他们找不到她。后来她分析自己的担心过头了,作为中国优秀的情报人员,不论她在地球的任何角落他们都能将她找到。问题不是在这里,在于她实在不想挪窝儿。她习惯了家乡的这个著名小镇,故乡情结深深扎根。胡秀君买来一台十四英寸黑白电视机,每到晚上七点半,邻居们就集中到她家。信号时常不好,公社大院里电视机普及率不到三分之一。电视机太贵了,即便两口子有工作,工资得攒两三年才够呢。胡秀君有钱,高晓津一年中总要给她汇来一两笔钱。每次汇款地点不同,署名不同,留的地址也不同。她与他达成默契,她知道汇款的是他,知道他留的地址是假的。但是他给了她继续等待的理由和信号。接到他的汇款,就像跟他完成了一次约会,完成了一次难得的深深的情感交流。汇款单她要留一周才去兑换,那个跟她熟识的邮电所职员催她,她才去。汇款单像他给她写来的信,那里面海绵一样贮存着他的情感。她用他汇来的钱买电视,买书,买别的能长久使用的物件,仿佛他就在身边,无言地陪伴着她。她喜欢邻居们来家里看电视,邻居们就像家人,每晚到来,与她完成家庭聚会。

改革开放数年了,公社圩场聚集许多外来商贩,带来许多新鲜玩意儿。最明显的是皮包服装和录音机磁带。一条街上流行歌曲不断,歌曲录满一盘磁带一元钱。已录好的或者空白磁带堆在正在欢唱的录音机两旁。围在这里的以青年人居多,像胡秀君这种接近中年的不多。每个圩日,她都要在录音机前面看看,希望能找到喜欢的新歌。连续两个圩日找不到,她就会在周末到县城,去磁带一条街寻找。有时也在县武装部的街对面站立一会儿,想看看许支声姚杏仁的身影。但大部分时间她看不到他俩。偶尔看到许支声或者姚杏仁,她的心跳加快,无声地使劲呼喊许叔叔姚娘娘。许支声姚杏仁通常都是冷漠的,他們宁可对着过往的陌生人笑也不朝她看过来。

申元领着战虎等人站在申元熟悉的门前。门开着,里面好久才有人答应并出来。来人指着相邻的第三号房说:“秀君住那里,搬过去好几年了。”申元敲胡秀君家门,没有响应,一个看热闹的小孩跑过来说:“我去叫胡秀君娘娘!”

今天圩日,胡秀君在摊点上挑歌曲。她听了能听到的所有流行歌曲,但她从不大声唱,只在喉咙里哼。而大声唱流行歌曲的人多了去了,都是些自以为是的高度跑调者。小孩一找一个准,“秀君娘娘,你家来人了。”小孩扯住她的衣角说。

“什么人?”她本能地问。

“说普通话的。”

胡秀君拨开人群走向公社大院。

面貌上,申元已经很老了,胡秀君没有认出来。胡秀君走过来时,申元也没认出她。后来通过仔细辨认才互相认出对方。

“十年没来,不是我的错。”申元说,“我离开部队十年了。你能理解吗?”

胡秀君说:“能理解。”

“我是第三任,也不完全是我的错。”战虎说,“我没得到命令啊。”

“高晓津的错。”胡秀君平静地说,“是他没给你们提供机会。也是我的错,是我没有主动去见他。”

“可是,你上哪儿见他去?”申元说,“事业就是这么残酷,人生就是这么残酷。站在任何人的角度,都没有错。”

“带来了他的信件和照片吗?”胡秀君说。

“没有,”战虎说,“我们来是接你到部队的。信和照片没有意义了。”

申元、战虎这些一辈子跟情报打交道的人,总是那么冷静、面无表情。他们默默看着收拾行李的胡秀君。收拾完,胡秀君说:“今天是星期天,我没法跟领导请假。我能待多少天?”申元说:“你不用请假,上级有密令,你们公社书记马上就能知道。”“能待多少天呢?”战虎自问。

“她想待多少天就待多少天!”申元说,“我替她请假做主。”

外面散圩了,热闹的圩场变成冷清孤寂的公路。那辆军用吉普车很显眼。到了县城的火车站,他们从特别通道进站,然后进到了软卧包厢。包厢门一关,就又成了他们的世界。他们的话语不多,胡秀君的话题刚出来,就被他们聊死。他们不愿多说话,他们总是闭着眼睛假装睡觉。胡秀君有先见之明,她带来两本书。当她翻开书本,包厢里完全安静下来。

35 2113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