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发展中村干部的培训与提升汇聚优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乡村振兴发展中村干部的培训与提升汇聚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乡村振兴发展中村干部的培训与提升【第一篇】
这次学习使我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既宏观了解党组织建设的概况,又纵向学习了党的'发展史,既从战略高度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又为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的问题提供现实指导,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强了为民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提升了干事创业的能力。目前花元村根据规划已确立“三场一园一带”的发展目标,围绕做实做优做强这些目标。做为花元村主要负责同志,我将直面现实,全力抓好下面六件事:一是继续加大力度抓班子作风建设,抓好问题整改和人才储备,干部作风优,责任意识就强,就会积极主动作为。这方面我将以身作则,同时更加团结带班子。团结就是力量,将班子拧成一股绳,人才储备关系花元振兴的大事,人才兴,花元兴。二是继续通过自治、法治走上德治、善治之路,以党建+n为抓手,充分发挥法官工作室、法律顾问、党员、五老、乡贤等在民事调解、社会治理方面的引领作用,多元化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形成系统完备、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继续改善花元的政治生态,创建和谐花元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围绕“三场一园一带”主题,结合书记项目大力发展农业品牌经济,做实落细各项举措,践行“两强一增”行动要求,促进花元村由农业大村向农业强村、品牌村转型。四是继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巩固南岭市级美丽乡村、袁老屋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成果,同时向周边村民组及整村推进环境安全工作。五是加大力度促进文化振兴,促非遗发展传承,为申报国家级非遗打基础,并藉此聚民心、汇民智、集民力,使花元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出坚定步伐,我们有信心、决心,“以花元之干赢得罗岭之赞”。六是精心准备认真谋划,切实提前做好后期的民生和产业项目谋划。
乡村振兴发展中村干部的培训与提升【第二篇】
我参加了“***专题培训班”。培训班上,***做了重要讲话,相关单位做了乡村振兴授课。通过培训学习,自己对乡村振兴及驻村帮扶有了新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中央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驻村帮扶干部,我们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解决好长期稳定脱贫问题,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这样才能有序接续乡村振兴。
实现乡村振兴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驻村帮扶干部要在村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政策,通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化文明村和文明家庭创建,引导村民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配合村委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形成农村发展进步新风尚。
实现乡村振兴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解决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脏乱差”问题。
实现乡村振兴要壮大发展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根据本地自然条件、气候特点、资源禀赋等优势,发挥优势,坚持整体联动,集中精力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可持续的产业。
作为驻村帮扶干部,在村工作要紧紧依靠村两委干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了解村民所思所想,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乡村振兴可以说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做好各项政策工作的落实,在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前提下,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发展中村干部的培训与提升【第三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迅速掀起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潮。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到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地处黄河之畔、黄海之滨、泰山脚下,山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农业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大省,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既是山东开创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支撑,也是带动全国“三农”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1篇需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的大文章,应时时按照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的立体标准来对照我们的工作,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1篇大文章”。挥毫运笔、布局谋篇,关键在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构筑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固支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这些战斗堡垒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篇大文章必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展现出新时代的风貌与气魄。
驻村以来,我严格按照组织部的要求,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群众信访调解、富民强村服务、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等自身职责工作,收获很大,感触很多。
必须把好态度关,驻村干部不能摆架子,不能让领导架子成为与农民间的障碍,一定要做到有三心即爱心、诚心、耐心。在农村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孤儿等贫困弱势群体比较多。要想方设法帮助发展生产,积极开展贫困生、贫困户结对帮扶等工作,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所以农村指导员要怀有爱民之心,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再者,要有诚心,群众才会真诚地对待你、支持你,相信党和政府的政策都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工作中,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做到以诚相待,以理服人。
最后,还要有耐心。农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群众对一些政策往往会不够理解不够透彻,或理解有偏差,从而导致少数群众不支持、抵触现象,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所以驻村干部要在宣传有关政策中、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思想做通,工作做好为止。在镇区扩建征地工作中,群众普遍认为补偿款过低,抵触情绪较大,工作进展缓慢。通过邀请老党员、老干部、村内致富能手等威望较高人士与全体党员干部一起召开多次会议,充分沟通,共同协商后,决定分包村组、亲属做群众思想工作,耐心讲解国家的政策、镇区扩建的意义,详细了解群众后顾之忧,共同想对策,解决群众失地后的收入问题,征地工作逐渐得要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并得以顺利开展。
干农村工作不仅要了解村情民意,还要了解国家的相关农村政策,否则就不会取得其他干部和群众的信任,没有公信力,工作也就到处碰壁。所以,我在工作之余,自觉学习国家的有关三农的政策、法律法规,比如《农村工作手册》《农村医疗保险》《计生工作条例》《村委会组织法》以及村内制定的相关制度等。
协调好村委与村支部的关系,搞好团结,不能搞帮派。驻村干部就像是一支润滑剂,在村委与村支部之间不能偏听或偏帮一方,这在许多农村是有先例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队伍不团结,就没有凝聚力,就发动不了群众,就干不成工作。搞好干部队伍的团结,关键在于制度的落实,干部各司其职,民主决策,按原则办事,自然消除了工作上的不必要冲突。
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取得群众信赖的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充分利用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个载体,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打折扣地贯彻到农村。并通过实地调查总结,了解到村民所思所想所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村里申报落实项目,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扶贫帮困,为本村寻找发展出路,积极汇报,并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所以要做群众的知心人,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保护他们的最大权益,始终以让群众满意来要求自己。
虽说做农村工作,一定要扑下身子,多干事少浮夸,讲求默默奉献,但驻村干部还是要掌握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好吃懒做,但也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事事全揽下。一是指导而不要领导。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针对工作中的实际,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协助村两委当好参谋和助手,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二是到位而不要越位。要按照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做好工作,帮助村两委理清工作思路,不做超越职权范围内的事。三是参与而不要干预。农村工作指导员既要当好民情民意的调查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组织建设的督导员,全方位地参与到农村基层建设中去,同时要把握好一个度,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村班子集体,多做沟通、协商的工作,以自己的真心和诚意赢得村两委组织和群众的信赖。
驻村干部在村里开展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很多工作最终还是要依靠村干部、全体党员、全村人民群众来组织开展和实施,而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村两委干部。例如,召开会议要依靠他们去召集,上项目要依靠他们去实施,开展活动要依靠他们去组织等等。依靠村干部开展工作,要对他们信任、支持和尊重。当然,依靠不是依赖。驻村干部肩负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在驻村期间要加强村级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在依靠他们开展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任地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战斗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党委交给的任务。
最后,一定要加强学习,陶冶情操,锤炼品格,以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在艰苦的磨炼中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驻村以来,我严格按照组织部的要求,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群众信访调解、富民强村服务、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等自身职责工作,收获很大,感触很多。
必须把好态度关,驻村干部不能摆架子,不能让领导架子成为与农民间的障碍,一定要做到有三心即爱心、诚心、耐心。在农村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孤儿等贫困弱势群体比较多。要想方设法帮助发展生产,积极开展贫困生、贫困户结对帮扶等工作,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所以农村指导员要怀有爱民之心,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再者,要有诚心,群众才会真诚地对待你、支持你,相信党和政府的政策都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工作中,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做到以诚相待,以理服人。
最后,还要有耐心。农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群众对一些政策往往会不够理解不够透彻,或理解有偏差,从而导致少数群众不支持、抵触现象,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所以驻村干部要在宣传有关政策中、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思想做通,工作做好为止。在镇区扩建征地工作中,群众普遍认为补偿款过低,抵触情绪较大,工作进展缓慢。通过邀请老党员、老干部、村内致富能手等威望较高人士与全体党员干部一起召开多次会议,充分沟通,共同协商后,决定分包村组、亲属做群众思想工作,耐心讲解国家的政策、镇区扩建的意义,详细了解群众后顾之忧,共同想对策,解决群众失地后的收入问题,征地工作逐渐得要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并得以顺利开展。
干农村工作不仅要了解村情民意,还要了解国家的相关农村政策,否则就不会取得其他干部和群众的信任,没有公信力,工作也就到处碰壁。所以,我在工作之余,自觉学习国家的有关三农的政策、法律法规,比如《农村工作手册》《农村医疗保险》《计生工作条例》《村委会组织法》以及村内制定的相关制度等。
协调好村委与村支部的关系,搞好团结,不能搞帮派。驻村干部就像是一支润滑剂,在村委与村支部之间不能偏听或偏帮一方,这在许多农村是有先例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队伍不团结,就没有凝聚力,就发动不了群众,就干不成工作。搞好干部队伍的团结,关键在于制度的落实,干部各司其职,民主决策,按原则办事,自然消除了工作上的不必要冲突。
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取得群众信赖的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充分利用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个载体,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打折扣地贯彻到农村。并通过实地调查总结,了解到村民所思所想所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村里申报落实项目,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扶贫帮困,为本村寻找发展出路,积极汇报,并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所以要做群众的知心人,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保护他们的最大权益,始终以让群众满意来要求自己。
虽说做农村工作,一定要扑下身子,多干事少浮夸,讲求默默奉献,但驻村干部还是要掌握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好吃懒做,但也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事事全揽下。一是指导而不要领导。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针对工作中的实际,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协助村两委当好参谋和助手,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二是到位而不要越位。要按照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做好工作,帮助村两委理清工作思路,不做超越职权范围内的事。三是参与而不要干预。农村工作指导员既要当好民情民意的调查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组织建设的督导员,全方位地参与到农村基层建设中去,同时要把握好一个度,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村班子集体,多做沟通、协商的工作,以自己的真心和诚意赢得村两委组织和群众的信赖。
驻村干部在村里开展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很多工作最终还是要依靠村干部、全体党员、全村人民群众来组织开展和实施,而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村两委干部。例如,召开会议要依靠他们去召集,上项目要依靠他们去实施,开展活动要依靠他们去组织等等。依靠村干部开展工作,要对他们信任、支持和尊重。当然,依靠不是依赖。驻村干部肩负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在驻村期间要加强村级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在依靠他们开展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任地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战斗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党委交给的任务。
最后,一定要加强学习,陶冶情操,锤炼品格,以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在艰苦的磨炼中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为期7天的培训,主要学习了农村基层工作实务知识、浅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模式探究、美丽乡村与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小镇xx经验等,参观了梦想小镇、桐庐、现代农业创新园等地。
学习培训期间,本人结合自己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带着疑惑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深刻理解内涵,提高了认识。在平时工作当中,我们经常听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等一些词语表述,但对美丽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特色小镇特在哪里、包含哪些要素、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有几种模式等等,认识上不清,概念上模糊,似懂非懂,通过本次系统的学习培训,让我们对特色小镇的基本定义、乡村振兴的工作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明晰工作思路,找到了抓手。在培训期间,通过课堂学、点上看、互动问等多种方式,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一切以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为目标,在特色小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中要以产业为抓手,以旅游为带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结合本地优势,创出了特色。从参观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几个点来看,各地都能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增加活力,打出了品牌。结合我们乡镇实际,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也将充分发挥苗木、生态养殖等本地产业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作用,建设真正的人文特色乡镇。
承载着学校的社会实践任务,我们很充实的度过了__年暑假。我们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作为主题,赴__县、__县,进行了农村经济社会调查、支教活动。我们活动共进行了4天,受益人数达到千余人,并且通过相关地方的媒体进行了报道。在各地团委中引起一致好评。作为一支大学生实践团队,在各个实践地都受到了热情地接待。
我在本次社会实践中主要负责摄影、访谈内容的记录以及辅助其他队友工作。社会实践过重我们不仅仅增加了友谊,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也看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社会现象。
在__县初级中学、一所高级中学进行大学生涯宣讲,让我们自己重温大学生活两年的收获。我从进入学校是一个内向,对自己人生目标迷茫的学生,已经转变为在各项活动中积极向上,在学生工作中认真严禁的新时代大学生。同时以在__大学生活、学习、工作,作为演讲实例,也一次次让我们热血沸腾,看到熟悉的一步部宣传片,我们讲解着美丽的校园,更增添几份爱校之情。而在座的弟弟妹妹们正在经历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程,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他们看到大学生活的美好,他们能够在梦想中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其实这样的互动,给我们是一次重温自己历程,同时又能锻炼自己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对他们来讲是一次放飞梦想的机会,脑海中的大学不再那么抽象,变压力为动力,对学校来讲丰富了在书海中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够为学校的教育任务作出一点点贡献,我们希望家乡有更队的人才辈出。对农村义务教育状况实施问卷调查,我们在宣讲过程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化发展的调查。通过这个匿名调查,结果反映能够更客观真实,我们可以对结果分析,了解到当今农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程度。我们的文化建设需要农村的大力支持。
在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村庄进行参观,调查其乡村经济、民风、教育发展以及医疗卫生状况,并进行采访。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x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同时,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更好的发挥大学生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做到学以致用,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参观西台村我们看到了村委在大力发展精神文明方面的努力,村民也有丰富的的文化活动。在物质发展的今天,狠抓精神文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方面。如今的农村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民也不只是追求农田带来的温饱之欲,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三农”政策带领他进入了科技耕种的天地,更享受到了当代农民的巨大利益。作为第一产业的支柱力量,我们已经看到光明的一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决胜期来看,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荣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在内容、内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转变。同时,乡村文明的内涵要求也不一样。
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这个战略部署实际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时候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导向就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领头人,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乡村振兴发展中村干部的培训与提升【第四篇】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__年9月25日—30日在市委党校举办理论学习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为期六天乡村振兴培训。感触颇深,尤其是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乡人大主席兼村党支部书记林青远讲述全村发展历程,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前景,经济发展之快,全靠有个领路人。通过学习,体会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结合自身资源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投身于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决胜期来看,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荣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在内容、内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转变。同时,乡村文明的内涵要求也不一样。
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这个战略部署实际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时候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导向就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领头人,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发展中村干部的培训与提升【第五篇】
亲爱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年的暑期体育教师业务技能培训班,现在开班了,近年来,老师们觉得我们体育教师的培训比较频繁,年年搞培训,这是有背景的,从宏观上讲,这是新课改所赋予我们教师的义务,也是领导的要求,让我们紧跟教育时代发展的步伐;从微观上讲,这是我们教师自身充电,相互交流的一次机会,同进也能为自己积累继续教育课时。所以老师们要珍惜这次培训。
今年体育培训人数多达126人,人员分布全市45所中小学校,参加培训人员职务高低不同(有校长、有教师)、专业领域不同(各学科都有)、年龄参差不齐(从20-50多岁都有),不管怎样我们能在一起培训就是缘分,有缘分就要讲团结、讲和谐、相互尊重、平等相处。从现在起我们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是团体就要讲凝聚力、讲荣辱感,所以每个人都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遵守纪律。这次我有幸能为大家服务,感到高兴,大家学习得不好,是我失职,如果你不服从指挥,不捧场,违规违纪,那就是你的不对,就是失礼,这就打破了我们大家开创的良好局面,有损自己的形象。因此,我想给大家提个要求,就是既来之,则安之,平等相处,虚心学、互尊重,和谐进步。
借此机会,我将一年来xx的学校体育工作给大家汇报一下:
1、今年焦作市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荣获六县(市)第一名,并打破了高中男子100米(10秒9)和4x400米两项纪录,初中组荣获六县(市)第五名。有九人次达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2、焦作“晨光、曙光”体育比赛:
一小获小学“曙光”男子篮球第二名;实验小学获女子篮球第四名。
中学“晨光”篮球:一中获男子乒乓球第二名,男子篮球第四名;永威学校获男子传统项目学校篮球第三名。
3、今年体育教师参加焦作裁判员培训班,有16人获国家田径、篮球二级裁判员资格,有6人获焦作市优秀教练员称号。
4、今年我市选送2节体育与健康优质课参加焦作市的评选活动,荣获优胜奖,并选送参加河南省体育与健康优质课评选。
乡村振兴发展中村干部的培训与提升【第六篇】
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平时在乡镇工作,很难有时间和机会来专业学和系统学,县委高度重视并精心组织这次学习,就乡村振兴这一主题进行培训。我们将倍加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把心静下来,把心专进去,争取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希望通过学习,让自身在思想上和能力上更加适应遂昌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这次学习内容很有指导性。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这一发展战略,不仅有理论上的系统梳理,也有美丽乡村的实地参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和拓展视野,而且对今后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所以带着思考学,带着问题学,以学促干,以学促成,让这次学习成为今后推动遂昌“一城五区”生产力布局落地的强劲动力。
乡村振兴发展中村干部的培训与提升【第七篇】
小鹏,男,1976年12月9日出生,中共党员,现任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小鹏是一名退伍军人,在部队期间多次受到嘉奖,还被评为优秀士兵,由于表现突出,1996年3月在部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退役后,回到家乡,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梨果储藏销售业,并创办赵县鹏承梨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带领群众探索梨果科学种植方法,打开销售市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20xx年,小鹏开始担任xx村支部委员兼村委会副主任,他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铭记于心,热心村内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xx年换届当选为xx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后,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人作风,带领村“两委”干部,敢干事、干实事,凡事都争先进、创一流。小鹏深知,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村“两委”干部不仅要在田间地头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群众所需所想,还要有知识、有能力、有眼界,才能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他带领村“两委”干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政治敏感性,注重学习政策文件,借鉴先进经验,确保每一项任务落实有力、方向准确。xx村“两委”班子已经成为了一支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坚强队伍。
xx村地理位置优越,定浚线(g515)和回新线穿村而过,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乡村创建中,针对村内私搭乱建这一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小鹏迎难而上,带领村“两委”干部认真筹谋,同群众摆事实、讲道理、宣政策、解难题,共拆除村内私搭乱建30余处,拆除断壁残垣3处,拆除广告牌80余个,清理墙体广告1300平方,绘制宣传画130平方,宣传标语14条,安装、维修路灯300余根,原本拥挤杂乱的街道变得宽敞、整洁、明亮,大大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村内老百姓无不竖起大拇指。
xx村在90年代是全县的富裕村,现在已经大不如前。看着那些发展快的村庄越来越好,小鹏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为此,带领群众致富成了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小鹏响应号召,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赵县鹏承梨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带领群众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拓展销售市场、创建特有品牌,提高农户收益,同时激活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另外,通过组织召开乡贤议事会,广开思路,向上问计,依托xx村2800亩千年古树群,逐步开展古梨树品牌打造,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内容,进一步拓展群众增收渠道。现有古梨树承包到户合同2023年到期,村“两委”班子成员超前谋划,积极征求承包户意见,为下一步加快发展争取力量支持。
在小鹏眼里,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引领,有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支持,只要踏踏实实,认准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打赢翻身仗,帮助xx村重现昔日辉煌。
乡村振兴发展中村干部的培训与提升【第八篇】
我参加了市党校组织的“乡村振兴战略”培训会。本次培训会分为两个内容,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课程及现场教学考察。兰德培训中心为这次培训作了精心准备,结合乡村振兴主题,贵州省委党校罗副校长做了“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主题教学,讲述乡村振兴之“新”与“兴”,罗校长围绕为什么要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新”和“兴”以及精准脱贫的“塘约经验”案例三部分内容展开讲解。
通过考察学习,我深刻感受到贵州省“三变”改革适应了当前发展的大趋势,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效益为一体,走出了一条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为我们贫困县创造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经验。
一路走来,在贵州看得最多、感触最多的就是乡村。贵州农村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首先是生态好,到处是青山绿水,很少看到垃圾和污水。其次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村部、学校、卫生所建设标准都比较高。农村老百姓的房子多数改建成了楼房,特别是湄潭县对全县民居进行了统一的风格设计,保留了传统的民居特点。“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七大元素合为一体,白墙灰瓦的民居镶嵌在黔北的青山绿水之间,好像一幅幅山水画,美不胜收!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贵州通过“三变”,把农民的土地通过合作社集中起来,发展经济作物和旅游等产业,尤其是茶叶、花卉、猕猴桃、野刺梨等产业发展的非常好,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我很荣幸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通过党校领导、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本人受益匪浅,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红色瀑布小镇”与众不同的魅力。
为了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打造极具文化特色的“红色瀑布小镇”,加强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几点:
一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在各村建文化体育广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组建舞蹈队等,让“乡村舞台”真正为村民的“精神乐园”。
二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村广播、宣传画、公众微信号等,营造深厚的文明宣传氛围,让大家真正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讲文明、树新风,顺利完成由“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
三是创新活动载体,让文化发展多元化。我乡通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风家训”等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并通过“道德讲堂”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引领文化建设方向,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为乡村振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丰厚滋养、文化沃土和创造源泉。
在具体推动中还需要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组织为支撑,着力在“强帮带、配班子”上下功夫,通过机关干部会、三会一课等方式,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并在乡村发展、助力增收、社会治理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同时,统筹推进三农队伍建设,形成更具人性化的用人策略。
一是创新用人机制。引进一批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优化和提升机关干部整体素质。
二是加强已有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系统完备的培训计划,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以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精神紧跟成都、高新发展的脚步。
三是培养一批“土专家”,有本底、有办法、接地气;特聘一批“大专家”,有视野、有技术、接天线;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人员,我们应该理清思路,和村两委一起找准思路谋发展,为把村建设成为业强、民富、村美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关于食品自检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