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精选5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一

根据《xx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营商环境评议工作的实施方案》,现将我院xx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我院是“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三项评价指标的牵头单位,同时是“法治环境”“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不动产登记”“获得信贷”四项评价指标的主要配合单位,承担着繁重的任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xx年以来,我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狠抓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落实,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切实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营商环境各项政策制度落到实处。充分认清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提升政治站位,党组牵头抓总、统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市两级法院均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动员教育,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先后组织人员到xx、xx、xx等一线城市考察学习,开拓思路、创新思维,汲取借鉴先进法院好的经验做法。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提升思路。今年3月,我院在全市深入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今年4月,组织召开全市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对年度重点工作进行详细任务分工,确保营商环境各项政策制度得到不折不扣落实。

(二)认真办好每一个涉企案件,努力让企业感受到公平正义,切实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对于企业来讲,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商机。为此,我院在办理涉企案件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企业司法解纷成本。一是突出一个“快”字。即建立涉企案件“五个优先”工作机制,对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我院审判、执行效率指标连续多年均位居全省前2名。二是突出一个“严”字。即严格诉讼流程管理,严格案件繁简分流,严格控制发回重审,全面压缩涉企案件审限,认真清理长期未结及隐性超审限案件,我院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长期未结案件清零的办案目标。三是突出一个“善”字。即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市场前景较好、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原则上采取活封、活扣、执行和解等柔性执行方式,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根据2021年度营商环境数据填报数据自评情况(正式评价结果尚未出炉),我市商业纠纷平均审理用时降至天,平均执行用时降至天,解决商业纠纷费用占索赔比降至6%左右,企业破产重整时间降至375天左右,主要评价指标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三)积极推进府院联动机制,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为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发挥法院的专业优势和政府的行政优势,我院与市政府联合出台了《xx市建立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实施方案》,有效推动府院联动机制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一是积极推进网络信息资料共享与业务协同,“一府两院”联合研发“xx市府院通平台”,建立企业纾困360平台网上法院专区,实现诉讼服务、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先后打造了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xx市医调委等一批特色品牌,设立了4个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中心、1个金融纠纷诉调对接中心、6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的解纷方式。三是积极推进执行协作联动,先后与住房公积金、不动产、医保、社保等部门联合建立了“点对点”执行信息网络查控系统,与市公安局联合签署了《执行联动战略合作协议》,由公安机关协助查找、临控被执行人和被执行车辆,有效提高了查人找物精准度,使涉企执行工作迎来了“加速度”的新篇章。

(四)持续提升服务企业意识,积极护航小微企业发展,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企业满意为落脚点,积极打造集约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准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让企业“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xx年全省法院共确定15家一站式示范法院,我市有5家法院入选。深入开展“助力小微企业、护航xx发展”专项活动,开通企业涉诉案件“直通车”,建立“法院联企微信群”,通过实地走访、交流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积极开展公益性宣讲及普法宣传,为企业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协助企业防范、化解经营风险。利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和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全面宣传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做法新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对xx城市的认同感。今年4月,我院与市公安局、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等在市会议中心联合举行xx市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新闻发布会,帮助市场主体塑造法治信仰,不断筑牢产权保护司法堡垒。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部分法官受贯彻落实“三个规定”、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影响,对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存在顾虑,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服务企业的意识和水平还需要提升,服务措施还不够精准、高效。

二是受限于当地社会发展水平,部分领导干部的思维比较保守、不够超前,改革的魄力不足、动作不大,不能创造性地解决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三是涉企案件执法办案质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民商事案件的审理周期仍然较长,实际执行到位率仍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是“办理破产”府院联动还需要加强,法院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还不够高效顺畅,破产成本、破产用时距离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三、下步工作及目标

一是坚持全市上下一盘棋,积极参与“万人助万企”、法治政府示范市建设等活动,不断树牢服务企业意识,用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广泛邀请企业家旁听庭审、见证执行、参观法院,切实提升企业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是狠抓办案质效,采取加强审限管理、加强案件评查、强化院庭长监督、统一裁判尺度等措施,不断提高涉企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持续改进司法作风,扎实开展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建立涉企案件违纪线索举报处置机制,严肃查处办事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优、对涉诉企业主冷横硬推等行为,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即将公布的《xx年xx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加强研究,分析漏洞,有的放矢,靶向施策,迅速补齐短板,扎实整改提升,确保我市营商环境工作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五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评议,充分发挥“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优势,紧紧围绕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持续提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健全推进机制,建立高效有力的工作体系。一是领导重视,专班负责。“一把手”牵头抓总,班子成员分工协作,依法治市办秘书科牵头协调,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力推进,业务科室分工履职尽责。二是四个纳入,全面推进。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年度工作要点、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指标、“八五”普法规划、司法行政年度工作重点,做到有领导指挥、有机制保障、有目标推进、有考核督导,公开选聘70名法治督察员,对工作情况进行日常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保障有力。

(二)依法治市牵头,统筹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牵头完成省级评价工作。今年3-6月份,市委依法治市办牵头组织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9家单位,高标准开展全省xx年营商环境评价企业权益保护指标的梳理、填报和整改工作,圆满完成迎检任务。二是法治政府建设平台持续推进。将“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大板块列入我市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体系,重点加强行政指导、行政调解、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等工作。搜狐、网易、人民法治网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先后刊载我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典型事例20余篇次,为营商环境提升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创新府院联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品牌。认真履行市府院联动小组办公室职责,参与起草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对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府院联动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导,着力在市场主体联动服务、企业破产联动处置、行业监管联动执法、知识产权联动保护、执行难题联动破解等方面发力,推动全市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落实落地。温县试点探索建立“执行+公证”工作机制,依法及时有效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对我市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委深改办对我市深化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前移司法服务职能,探索多元化行政争议诉源治理,构建“大复议、小诉讼”模式通报表扬。

(四)整合系统资源,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资源优势,在全系统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六大专项行动。一是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惠民生专项行动。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个,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0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07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999个,选聘法律顾问442名。截止到7月底,xx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听量9713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7%,办理法律援助(法律帮助)案件6015件,接受群众法律咨询7386人次,为299名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万元。二是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全市成立52个律师服务团,参与服务民营企业公益法治体检活动564人次,体检企业282家,开展政策宣讲239次,提出法律意见200余条,为企业审查合同870余份。三是法治宣传入企入户专项行动。在全系统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助力小微企业、护航xx发展”等专项活动,有效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法律援助等资源,就产权保护、税费负担、企业融资等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开展政策法律法规解读宣传。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40余次。四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专项行动。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职能,向社会公布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电话,受理涉企行政执法投诉等问题。指导市生态环境局等六个部门完成我市7部地方性法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制定、修订和公示工作。组织对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水利、文化广电和旅游等系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191个问题得到反馈整改。通过扎紧监督的“篱笆”,倒逼执法部门拧紧执法的“螺栓”。五是减证减负便企利企专项行动。实行一次性告知、电话预约制度,对简易公证事项,推行公证办理“最多跑一次”、变“当事人跑”为“公证人员代查”,法律服务前延后伸,知识产权保全“私人定制”服务已成为我市公证行业一大亮点。六是涉企矛盾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扎实开展“千名干警进万家 为民服务护安宁”专项活动,建立“诉讼与仲裁有机衔接机制”,鼓励和引导商事主体当事人优先选择仲裁调解、仲裁等非诉讼途径解决纠纷,满足广大群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需求。截止目前,全市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124起,调解成功6537起。

(五)对标教育整顿,深化提升服务企业效能。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专项活动为契机,促进服务企业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一是坚持问计于民,突出一个“实”字。广泛收集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集中推出了十项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二是回应群众期盼,突出一个“便”字。完善“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工作制度,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通道更加通畅。三是满足群众需求,突出一个“贴”字。先后赴xx千年冷冻设备有限公司、xx力创制动器有限公司、xx多氟多化工有限公司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搜集各类意见和建议10余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服务企业的形式内容还需要不断改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面宽点多,既涉及政府和人大的立法、行政单位的执法、政法部门的司法,还涉及社会面的普法教育和面对企业的法律服务。同时,全市各类企业数量众多,需求千差万别。目前我们的工作覆盖面还不够全,服务形式还不够多样,服务内容还不够精准,督察指导的力度举措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强。

2、服务企业的方式方法还需要探索优化。企业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有自己内部的工作管理机制。部分企业管理者在面对劳资关系等企业内部事务时,不大情愿外力介入,个别时候会觉得是给他们添乱。多数企业实行三班倒工作制,深入企业开展普法中个别企业怕影响工人休息、影响内部关系。司法行政机关主动上门服务,还需要不断研究企业规律、企业心理,在服务的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不断研究探索差异化服务方式方法,力争让每一个企业都满意。

三、下步工作及目标

一是以这次监督评议为契机,坚持营商环境优化行动中心工作的定位不动摇。持续在创新服务方式上发力,在拓展服务内容上发力,以真情对待企业,以真心服务企业,把职责工作做实,督导工作做细,法律服务做优。

二是持续开展好司法行政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六大行动。整合资源系统资源,着力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放管服”服务改革、涉企法治宣传、行政执法监督、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创新方式方法、服务手段、服务内容,切实取得工作实效。

三是继续发挥“两个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助力全市营商环境发展。充分发挥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市法治政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作用,着力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和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等方面,统筹协调,督导推进,助力全市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六

xx年以来,市住建局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目标导向,转作风强服务,勇担当提效能,重民生办实事,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努力提升城市颜值,持续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

(一)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充分。住建局党组严格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推动全局上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职责,把加快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带领全局党员干部群众率先垂范、躬身入局、亲力亲为,紧盯重要工作、重大问题、关键环节,坚持“一线工作法”,坚持一线破疑解难,确保上级和市委各项决策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近几年,成功化解原建筑二公司改制遗留问题,创新破解城区河道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瓶颈等重大问题。在抗疫、防汛等重大问题上充当急先锋,在提升城市容貌、增强民生福祉上勇当主力军。

(二)百城建设提质成效显著。率先开展全域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成功举办全省百城建设提质现场会,完成投资796亿元,556个项目建成运行,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居住品质。牵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56亿元。全长公里、唯一贯穿南北的大通道中原路全线通车;全省第一家全面消除城区15条黑臭水体,被住建部认定为“长制久清”;南水北调两座配套水厂投入运行,80万市民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完成了48条城市主次干道的改造提升,120余条道路的“白改黑”、12座桥梁加固维修等重点任务,助力城市创建,成功创建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和省级节水型城市。

(三)城乡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59个,全省第二,惠及居民9万户,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十四五期间谋划改造项目696个,今年205个已全部开工建设。近三年实施棚户区项目49个,安置房52375套,交付21717套,在建项目主体封顶15386套;争取各类资金亿元,是前10年的总和。六县市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列入全国台账的36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部完成整治销号。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907户,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目标(3253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万平方米,万户居民住进了冬暖夏凉的节能房。

(四)建筑业转型发展稳步推进。xx年建筑业完成产值亿、税收亿,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亿元,税收亿元。13家本地重点培育企业产值税收增幅明显,其中中安集团、xx征信年产值突破15亿元,税收突破5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开辟中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三年来评授中级职称1892名;致力营造优商、敬商、稳商环境,宙宏公司等40余家外地企业总部迁入我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已建成投产5家,其中国隆科技、永威安防被认定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五)工改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牵头全市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全流程审批流程图+豁免清单”,全面推广电子证照,全流程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5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最长65个、最短5个工作日,申请材料由220余份精简为32份,实施数据共享,所有材料只需提供一次。市住建局14项行政审批事项、25份材料实行告知承诺;推行联合辅导,服务关口前移,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监管和处罚所有事项、内容、要点、易错点和禁止性内容。领先全省实行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仓储项目极简审批,率先引入工程质量缺陷保险;社会投资项目推行分步办理施工许可,企业可提前2-6个月开工建设,真正实现了拿地即开工。2021年上半年,市政公用服务办件数1113个,全省第1;并联审批办件数2263个,全省第4;全流程并联审批率%,全省第4。

(六)城乡建设运行安全平稳。今年以来,通过加大不良行为记录、黑名单等信用惩戒力度,深化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治理整顿,重点抓好在建工地、城乡房屋和城区防汛安全。排查建筑施工隐患608处,整改到位556处,未整改到位的一律停工;排查中心城区住宅类房屋建筑10474栋,发现安全隐患43处,排查农村房屋建筑765257座,发现问题房屋6391座,生产经营性房屋、公共用房已全部整治到位,非经营自建房整治完成4971座;排查城区防汛隐患40处,整改到位23处,采取临时措施17处。全面落实省、市防汛应急响应要求,以“硬核”作风落实落细各项举措,筑牢城区防汛堤坝,确保了“一地一域、一户一人”的平安。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市住建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同规划、城管、房管等部门的职能交叉需要理顺,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还不够广泛、充分。二是老城区雨污合流、断头路瓶颈路、铁路桥下雨后积水等短板依然存在,资金、征迁、向上手续审批(穿越铁路、南水北调)等难题严重制约城市建设发展。三是本地龙头建筑企业示范引领作用较弱,因企业资质低、经济实力弱、融资能力差,参与全市重点项目少;设立过多分公司也使企业管理难度增大、管理成本增高,亟需各有关部门强化协作、共同解决。

三、下步工作及目标

下步工作中,市住建局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紧盯任务目标,加强统筹协调,深入开展住建领域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一是提高效率,做好行政审批减法。推行“极简审批”“不见面审批”,减环节、优流程、压时效、提效率,做深做细“一张蓝图、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监督管理机制,防止体外循环。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实施全流程网上办理,建筑业企业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办理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

二是履职尽责,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执行《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两场”联动管理机制,提高企业诚信经营意识。

三是主动靠前,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积极解决“企业纾困360”平台反映问题,主动靠前、担当作为,引导支持企业攻坚克难、健康发展。“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积极扶持本地建筑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做优本地企业。

四是克难攻坚,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借助灾后重建契机,加大向上沟通和部门间协调力度,积极解决资金和征迁难题。积极推进城市更新,争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加强沿线道路建设改造及周边街巷系统整治,加快老旧小区和在建棚户区项目进度,为企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创造良好城市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七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全体人大代表的关心支持下,我局加快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强化保资源、保生态、保发展,提升优化营商服务,先后获得全国自然资源系统“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依法行政考核第一名、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服务型十佳单位”第一名和xx市有重大影响的十件大事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现将xx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标谋划推进。作为全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遴选清华同衡规划院为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团队,先后开展了“双评价”、城市体检评估等13项专题研究,市委、市政府多次听取情况汇报。结合xx北依太行、南邻黄河的自然地理格局,统筹“三线划定”。目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万亩,占国土面积的%。强化粮食安全,对稳定耕地进行认定,永久基本农田试划成果向省自然资源厅提交。根据xx市城镇人口和建设规模预测以及依水定城要求,结合xx依山傍水、煤矿塌陷区突出的实际,试划城镇开发边界,拟定集中建设区、弹性发展区和特色用途区,既满足发展需求,又确保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构建发展格局。市域规划形成“北山南水、一心六组团、三廊三带”集聚开发、协同保护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中心城区围绕“半城山水半城林”构建蓝绿空间格局,编制竖向规划、综合防灾规划、通风廊道规划,建设韧性城市,提高城市应急防灾能力。主动向上对接,“两山两拳”战略、南部产业新城谋划、南水北调调蓄设施等重大项目纳入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多次与xx、xx就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进行对接,做到一体谋划。6县(市)规划编制全面启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三生发展”的大格局正在形成。统筹专规和详规编制。推进《黄xx岸生态文化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郑焦一体化综合交通专项规划》《xx市城市通风廊道规划》《中原路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等18项规划编制,为郑焦一体化、大沙河、中原路等区域开发提供规划指引。编制城市色彩规划,出台《xx市城市建筑色彩管理办法》,设计改造30个城市微空间,市、县两级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61个,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542个,审批建筑面积1599万平方米、市政管线道路230公里,推动城市规划提标、改造提质、管理提优、品质提升。

(二)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做优机制政策保障。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组建了综合协调、土地报批、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等7个专班,建立了研判交办、专班承办、调度通报等5项制度,畅通企业反映问题及解决问题渠道。迅速出台关于“万人助万企”和支持灾后重建的“双八条”政策,按照不低于25%的比例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保障每个县(市)500亩“先建后拆”周转指标用于各类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实地走访企业,针对38个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积极研究解决路径,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等,市长李亦博在工作简报上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发挥一线群测群防员作用,组织540名干部职工参加地灾防治工作,7月份以来,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自然资源报分别进行报道。做实土地高效利用。以“零增地”建设竖起来的产业园,探索“高位推动、府院联动、载体驱动、龙头带动”的“百园增效”新路子,盘活存量土地3000余亩,助推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7月8日省政府“百园增效”行动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做强用地服务保障。把国土空间规划审批前240个重大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纳入规划进行保障。用足用活用好增减挂钩、增存挂钩等政策,获批土地万亩,供应土地万亩,有力支持了小浪底北岸灌区、西霞院水利枢纽工程、南太行高速xx段、东海大道等200余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

(三)“三位一体”助力乡村振兴。落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三位一体”工作。构筑“乡镇政府、设计团队、驻村规划设计师及村民共同参与”的协同平台,联合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评选美丽乡村规划师20名,完成村庄规划编制1198个,引领乡村产业兴、生态美。率先在全省完成集体土地基准地价全覆盖,全省首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点状供地在修武县挂牌成交,全市出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0宗,土地出让金亿元。加快武陟县嘉应观乡8个村、沁阳市紫陵镇13个村两个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设,推动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用地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路径。

(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坚持便利服务。继续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和创新,深入实施“互联网+”,全面启用“电子证照”服务,生成不动产登记、规划许可证等8类电子证照30余万个,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点对点”不动产网络查控系统,让政务服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中国自然资源报》8月12日头版介绍了我市不动产登记的做法。作为全省“多测合一”改革试点,实现“一次委托,多测合一,成果共享”;搭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机制,做到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办理,土地出让和用地规划许可同步办理。坚持全程服务。围绕企业用地保障、规划审批和不动产登记,强化协同联动,提供咨询引导、政策宣传、诉求解决等“一站式”服务,xx年以来我们开展上

门服务100余次、延时和加时服务500多次,办理各类不动产业务36万件,服务企业和群众贷款397亿元。同时把“好差评”制度落实与回访紧密衔接,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坚持精准服务。疫情期间和灾后重建及时出台49条惠民惠企政策,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答疑解惑。针对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出台6个政策文件,稳妥化解18个问题楼盘,为企业纾困解忧;解决5480户历史遗留产权问题,有力维护群众权益和市场秩序,先后在全市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局去年以来,承办市人大建议23件,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不动产登记等问题,通过积极答复和解决,获得了认可和肯定。但自然资源和规划职责较多、任务较重,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框架和体系已基本搭建完毕,配套政策和审批平台趋于完善,但部分县(市)区工改工作尚处起步阶段。如不动产登记在探索推进“刷脸办”“掌上办”等各项改革工作中,虽然已经与12家单位构建了信息共享平台,但各部门信息共享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下步工作及目标

下一步,我局将以此次评议工作为契机,多方征求人大代表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坚持“一线工作法”,落实“13710”工作制度,抓好问题整改,继续做好规划用地服务保障,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提速增效,积极助力全市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八

xx年以来,xx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市人大常委会营商环境评议工作部署,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六稳”“六保”22条政策措施,推行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万人助万企”24项服务举措,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攻坚行动,稳步推动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创新出彩。xx年通报的《xx省xx年度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中,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的“开办企业”指标排名全省第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指标排名全省第五,“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率高出全省平均值17个百分点。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坚持线下“一窗”与线上“一网”齐发力,市场准入的环境更加优化。一是破解“准入难”。线下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企业开办服务专区,推动新开办企业印章刻制和营业执照邮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开启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企业开办线下“一窗通办”服务模式;线上通过“一网通办”网上服务专区,整合设立登记、印章制作、申领发票、社保登记、银行开户等企业开办事项和网上服务资源,“一表申请”所有事项,“一窗领取”全部凭证,开办企业仅需一个环节、一天时间,不需要任何费用,改变了以往企业开办多部门间来回跑、费用多的问题。二是破解“准营难”。从2021年7月1日起,523项涉企许可事项逐步实现“证照分离”,企业前置审批事项压缩至35项。牵头推动市场监管领域1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举措落实,进一步推动“照后减证”,助力企业“快入准赢”。三是破解“退出难”。依托xx政务服务网搭建企业注销“一网通”网上服务专区,整合有关部门的注销业务资源和企业简易注销功能,落实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举措,为企业提供注销一站式服务和业务办理进度实时查询,实现企业注销各环节一网通办。目前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到万户,同比增长%,为稳住经济和就业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坚持质量提升和保护创新齐加强,质量强市战略的实施更加深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市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一是做优服务。围绕疫情防控出台实施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复工达产27条超常举措,确保防疫用品、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质量安全、供应充足。统筹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和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活动。发挥标准化引领作用,xx市公积金中心被国标委确认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多氟多被确认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全市拥有国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两个国家级中心。二是做强品牌。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全市商标注册总量达到43136件,同比增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514件,同比增长%。xx年专利质押融资达亿元、居全省第4位;万人有效发明件,居全省第3位。超威电源“铅蓄电池极板及其关键技术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被列入《xx年度xx省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通过名单》(全省6家),多氟多荣获xx年度省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全省2家)。三是做好保护。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府院联动机制。联合市中院积极引导xx市知识产权保护商会规范发展,配合公安部门出台《xx市知识产权案件联合执法工作暂行规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联合市中院、市司法局积极引导在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设立xx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探索建立案件快速受理和科学分流机制,推广利用调解方式快速解决纠纷。

(三)坚持包容审慎与智慧监管齐推进,市场监管的效能稳步提升。一是统筹规范和公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探索行政指导、行政约谈、行政调解等非强制性手段的运用,从严把关裁量标准适用,市局被命名为xx省首批服务型行政执法标兵和xx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组织开展《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涉及规范性文件清理,大力查处涉企违规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xx年督促银行退费让利4140万元。二是统筹秩序和创新。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切实减少重复检查、多头检查。xx年共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1639次,是xx年的倍,居全省首位,全市27家单位实现了行政检查事项全覆盖。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检查195次,抽查检查数量全省最多。积极探索“区块链+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新路径,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学校食堂和中型以上餐饮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6S”管理改造完成率均达到100%。三是统筹作风和担当。持续做好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暨深化“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常态长效工作,扎实开展以案促改,抓实“廉洁从家出发”,市纪委命名我局为xx市“廉洁从家出发”示范点。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服务走访,结合“万人助万企”工作部署,认真落实联系企业制度,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做好8项省交办营商环境问题顺利整改,推动5项包联企业反映问题协调解决。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经过广泛的意见征询及深刻的自查自纠,我们发现自身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企业开办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二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部门联合抽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三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转移转化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我们一定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分析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三、下步工作及目标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评议为契机,切实扛起优化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的政治责任,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以深化改革为抓手,进一步营造便捷市场准入环境。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将审批改为备案的事项更多地纳入“多证合一”范畴,推动“照后减证”,助力企业“快入准营”。深入推进“企业开办+N项服务”,将员工参保登记、银行开户等更多事项纳入“一网通办”平台。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应用,提高全程电子化登记率。

(二)以优化服务为引领,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运用效益。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和地理标志促进运用工程,激发知识产权内生发展动力。积极对接企业知识产权交易运营需求,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三)以强化监管为重点,进一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市场监管领域全覆盖、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进一步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提升信用监管水平。全面加强涉企收费规范和治理,持续深化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统筹做好市场监管领域各项工作,努力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便利化、信息化、法治化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为奋力谱写xx高质量发展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九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及各位市人大代表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下,xx市金融工作局积极依法履职、依法行政,将营商环境作为全局的中心工作来抓,并结合当前开展的“万人助万企”活动,切实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去年以来,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数、新增数、保费收入等多项金融数据创下历史佳绩;金融机构为全市企业、个体工商户、城乡居民等减费让利2亿余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指标屡创新高;以智慧金服为核心成功申报xx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建立全省首家不良贷款清收中心;继虞城签约后,长垣市又与智慧金服开展深度合作,“xx模式”的复制推广再次迈出重要步伐;发挥智慧金服平台特色,打造我市金融纠纷诉调对接中心;积极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安排,荣获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比赛一等奖。截至7月底,全市金融业实现税收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的%,全市新增融资达到亿元(其中,直接融资114亿元,间接融资亿元),环比增长53%。

抓好工作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联合人行xx中支、xx银保监分局等单位共同做好获得信贷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成立合法权利度指数、企业融资便利度、信用信息深度指数、征信机构覆盖面等4个专题组,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落细。

存贷规模恢复性增长。截至7月底,全市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较年初新增亿元,增速%。全市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新增亿元,增速%。全市本外币余额存贷比、新增存贷比分别为%、%,其中,余额存贷比位居全省第6位,信贷资金利用效率提升明显。

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发展。通过上市专班、市级领导分包联系企业制度,企业挂牌上市“绿色”通道等方式,“一站式”解决企业存在问题。截至目前,龙蟒佰利已启动H股上市筹备工作,有望成为我市第一家“A+H”股上市企业;皓泽电子上市申请材料已获深交所受理;江河纸业计划9月份通过辅导验收并递交上市申请材料;科瑞森计划2022年4月份提出上市申请;云台山旅游正加快推进辅导备案。

直接融资水平再上新台阶。市投资集团已成功发行两期共计10亿元的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总规模20亿元的创新基金债已递交发改委,总规模30亿元的焦投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已完成工商注册;市建投集团总规模40亿元的私募债首期10亿元已成功募集;xx城市发展投资集团21亿元的公司债首期亿元已成功募集。上市公司龙蟒佰利、风神轮胎、多氟多分别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亿元、亿元、亿元。截至7月底,全市直接融资较年初增加114亿元,环比增长%。

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壮大。2021年,xx中小担保公司在全市融资担保行业中率先开展工程履约担保项目,首笔保函金额万元,此次非融业务的顺利落地,为我市担保行业拓展新业务奠定了基础。7月底,我市已成功新设1家注册资本约1亿元的小贷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地方金融组织的行业结构、提升了资本规模。

企业获得感不断提升。结合“万人助万企”金融服务活动,建立“首席金融官”机制,确保每家企业配备一名金融干部,专项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已先后帮助皓泽电子等企业解决难题十余件。印发《万人助万企融资服务手册》和《防汛救灾专项金融产品手册》千余册,进一步便捷企业获知更多金融产品。暴雨灾情发生以来,及时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排涝泵和不间断电源两项服务,切实保障金融机构稳定运转、帮助企业快速恢复生产。协调金融机构为我市累计捐赠防汛救灾资金408万元。全市银行业机构已发放汛情贷款13亿余元,全市保险公司预计将赔付亿元。

企业办事成本全面压解。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我市地方金融组织年审工作由每年一次全覆盖调整为每年选取1/3、三年内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度,今年以来,地方金融组织审批、备案等业务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至天,切实实现了让企业少跑腿、不跑腿的目标,推动了管理与服务综合质效的显著提高。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项目和企业规模制约信贷投放力度。一方面,我市存在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少、大型招商引资项目少、大型技改项目少等情况,影响了银行业机构的信贷投放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市信贷资源的外流。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存在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意识淡薄等问题,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同时受当前灾情和疫情的叠加影响,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偏高,资产质量整体承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企业的扶持。

二是企业上市进程面临“瓶颈”。部分县(市)区没有充分发挥属地责任,对企业上市工作重视不够,企业上市新增数量停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的经济活跃度。我市新三板、四板、辅导备案企业挂牌奖励资金(xx—xx年)近1200万元尚未兑现,涉及企业近四百家,严重影响企业上市挂牌积极性(去年以来,全市未新增一家三板、四板企业),同时也影响企业对全市营商环境满意度的评价。

三是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受限。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新增数量有限,部分机构担保能力不足。县域多数机构注册资本金不足,难以达到1亿元的省定考核要求。因资本金补充机制缺失,担保机构缺乏持续降低担保费率的基础,无法很好发挥支小支农普惠金融作用。另外,我市尚未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型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

三、下步工作及目标

(一)强化信贷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引导银行机构主动对接省、市重点项目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提高贷款投放效率。指导银行机构加大信用贷、无还本续贷投放力度,确保实现应延尽延,对受灾情影响暂不能营业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支持银行机构围绕灾后重建,开发创新金融产品,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政金企对接会,便捷企业获取资金支持。确保年底新增贷款200亿元,余额超过1940亿元,增速达到12%;继续组织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力争全年银企对接会不少于30场。

(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增强内生发展能力。抓住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新三板创新层转板上市等利好政策机遇,集聚各方力量推动江河纸业早日完成辅导验收并递交上市材料,加快科瑞森上市工作进程和云台山旅游、鑫诚耐火辅导备案步伐。积极引进外地上市企业,设立上市孵化基金,构建良好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全力助推20亿元的基金债和3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早日落地。

(三)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协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大对担保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强力补齐短板,确保今年年底县域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提升至1亿元。积极拓展非融新业务,维持担保机构较低费率,推动地方金融组织进一步聚焦支小支农主业,积极参与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融资。积极与中原再担保集团对接沟通,加大合作力度,争取尽快建立一支市场化运作、规模约10亿元的融资担保基金,整合全市融资担保资源,彻底化解逾期担保问题,提升全行业的担保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十

xx年以来,市商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我市首次获批“国”字号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被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等六部委列为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省级经开区新获批4家、达到6家,新批数量和总数均居全省第一;中集物流、武钢物流“xx—xx”铁海快线开通运营;全市商务工作两次赢得省分管商务工作的副省长何金平批示表扬。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履职尽责,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坚持把人大指导监督作为提升工作水平、改进工作作风、促进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一是高度重视人大工作。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李坤承为组长的深入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xx市商务局深入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不断创新思路,把人大代表提出的各项建议落到实处。加强对人大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全局上下对人大工作地位、职权、作用的认识,形成了尊重代表、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的良好环境。二是办理议案不打折扣。xx年以来,共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案10件。对于每一件建议案,我局都高度重视,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实行办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具体承办的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办理程序、办理方法、办理要求和办理时间,确保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即办复率100%,见面率100%,满意率100%。三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我局把联系和沟通人大代表的工作日常化、制度化,采取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以及邀请人大代表视察等多种形式,积极争取各级人大代表的监督指导,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解决我局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二)争先创优,营商环境评价各项指标稳步增长

一是各项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xx年,全市外贸进出口139亿元、居全省第5位。新引进省外资金项目461个、居全省第3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亿元、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家,同比增长居全省第1位;实际吸收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居全省第5位;合同外资亿美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亿美元、居全省第1位。今年1—7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亿元、居全省第6位。新引进省外资金项目294个、居全省第3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亿元、居全省第6位。全市商务部口径实际到位外资1460万美元,同比增加1383万美元、增速居全省第2位;省口径实际吸收外资亿美元、居全省第11位,同比增长%、居全省第8位。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相继起草并以市委或市政府文件出台《xx市招商引资优惠支持办法》《xx市促进外资增长的实施意见》《xx市“7+X”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等文件。今年以来,先后举办百名浙商、湘商、苏商进xx系列活动,总投资50亿元的东旭·孟州光电显示材料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顺利签约。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暨“三个一批”推进会,我市上报33个拟签约项目,总投资247亿元,经省商务厅筛选,最终确定会上集中签约项目18个,均为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亿元,个数和签约金额均居全省第3位。三是外贸外资平稳发展。严格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深入研究并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坚持内外资一致原则,切实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xx年以来,共为全市外经贸企业争取各类资金近7000万元,尤其是今年,面对灾情和疫情双重影响,我局共争取国家级和省级资金万元。其中,城乡小商户帮扶救助资金xx万元;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580万元;农产品供应链资金470万元;外贸发展专项资金447万元;帮助科瑞森和武陟对外劳务平台争取万元;帮助宝武综合物流园争取100万元。

(三)强化担当,坚持依法行政

市商务局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工作生命线,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大事项办理提质提效力度,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一是商务执法务求规范高效。健全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制度,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检查人员信息库,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和系统工作会议,组织开展成品油质量专项整治,严格成品油进货登记、“进销存”台帐管理,累计出动执法车辆92台次,出动执法人员309余人次,检查加油站95家次。二是政务服务务求精简便利。按照国务院“四级四同”要求,全面排查商务领域在事项办理、行政执法等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清理了2项中介服务,取消了3个证明事项,实现了“事项办理时限压减2/3以上、行政许可类事项即办件占比达到30%以上、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50%以上、监管事项主项覆盖率达到80%以上”等目标。三是进一步办事指南规范。对所有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并制定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理规程,对经常办理的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对外贸易备案登记、二手车交易市场备案等事项进行明确,并将办事指南及地址做成二维码,在窗口展示,让企业办理一看即知。

二、存在问题

一是政策宣讲力度需进一步加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全国“放管服”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市场准入条件逐步放宽放开,许多政策变化更新较快,政策宣讲渠道不够广泛,企业了解政策存在滞后现象。二是招商引资力量在全省偏弱。市级层面未设立专门的招商机构,招商引资工作队伍力量较其他兄弟地市偏弱。

三、下步工作及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营商环境评议为契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指导,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开展好“万人助万企”“入户访民情、我来办实事”“懂业务、守规矩、真落实”等活动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商务的出彩,成就xx的更加出彩。一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大项工作、重大活动,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主动邀请人大领导视察、监督和指导。加强与人大代表沟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把商务局工作置于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的监督之下。对于人大有关商务工作的决定和议案,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认真办理,切实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简化办事流程,进一步压缩办事时限。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通关建设,全面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三是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制定“四图四拜访”招商工作机制,根据“四张图谱”确定“四个拜访”重点方向和路线图,重点实施小分队招商、产业招商等。坚持周动态、月通报、季排名、1/3时间外出招商等制度,切实提高招商实效。四是加强商务领域企业服务。大力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切实承担起“万人助万企”第三工作组组长单位职责,做好温县、博爱以及所分包的沁阳3家企业帮扶工作。同时,发挥企业融资与招商功能服务专班作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研究制定支持外贸企业发展措施,尽快出台全市商贸服务业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着力引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重点筹办好首届易物大会,联合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举办首届中国羊剪绒博览会。适时重启因汛情和疫情中断的“钜惠夏季•火热xx”促消费活动,尽快开展汽车促消活动。重点跟踪指导孟州申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指导xx经开区申报国家级经开区。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二

xx年以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紧紧围绕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的工作目标,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部署,积极配合、按时完成市营商办各项工作任务,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先后荣获xx省服务企业先进单位、全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数据归集共享应用先进单位、xx市改革创新一等奖,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以“放管服”改革为主线,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一是线上“进一网”。市级218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应上尽上、一网汇聚”,事项流程、内容详实率均居全省第1位。

二是线下“进一窗”。1982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窗口,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证”的模式,实现了“一窗”无差别受理。

三是办事“跑一次”。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市级2184项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可办,市级不见面审批事项从xx年245项增加至2156项,大幅提升了办事效率和便捷度。

(二)以线上线下融合为抓手,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

一是城市服务“掌上办”。建成上线xx城市门户APP“焦我办”,设置了公积金、不动产等9类专区服务,推出服务大厅预约叫号、一键挪车等一批亮点服务,涵盖在线城市服务130项。

二是政务服务“异地办”。积极融入xx都市圈、xx都市圈,强化统一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支撑能力,首批27项事项实现与xx市“异地通办”,推出60项事项xx都市圈5市通办、21项事项与晋城“跨省通办”清单。

三是基层服务“就近办”。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开展乡镇(街道)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推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机构编制配备到位,办理事项集中到位,服务机制建立到位。全面提升村级便民服务站服务能力,确保全市村级便民服务站实现103个帮办、代办事项不出村(社区)办理。

四是关联事项“集成办”。以高频民生事项和涉企事项为重点,通过梳理事项清单,再造审批业务流程等方式,确定了包括“企业开办”、“我要开小餐馆”等在内的51件“一件事”集成服务。

五是简单事项“一证办”。协调公安、教育、人社、公积金等18家部门,整合材料、共享数据,首批推出社会保障卡申领等“一证通办”民生事项161项,数量居全省第2位。

(三)以大数据建设为统领,提高政务数据共享水平

我局始终将大数据建设作为先导工程和基础工程,提升能力,拓展应用。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不符合共建共享要求的信息化项目不予审批立项、不安排建设资金,从制度层面为全市数据共享打通了梗阻、提供了依据。同时,建成了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截至目前,已归集72个单位801个数据资源目录,总量达23亿条,基本覆盖全市各部门和单位;发布共享数据接口137个,累计调用万余次。制作完成56个电子证照模板,向省库推送数据万余条;制作完成885个电子印章,部门覆盖度100%,居全省第1位。

(四)以大厅管理为抓手,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

1、提升一门进驻率。严格事项管理,优化窗口设置,不断提升一门进驻率,截止目前,全市2184项政务服务事项中,2009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和分大厅。

2、提升大厅服务水平。依托“焦我办”APP上线了手机预约无声叫号功能,有效减少了企业和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改善了大厅的办事环境。先后引进了人社局、不动产中心等部门的自助终端机10台,91项政务服务事项可以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开展免费复印和免费邮服务,预计全年可为办事群众节省复印费用约10万余元、节省邮寄费用6万余元。开展适老化服务,为老年人开辟了“老年人绿色通道”,开设了“老年人服务窗口”,保留了现金缴费方式,并为老年人提供帮办代办等便捷服务。

(五)以群众企业办事满意为目的,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

1、持续做好“企业纾困”360工作。xx年7月,我局牵头,全省首家建成“企业纾困360”平台。近期,结合省里正在开展的“万人助万企”活动,以360平台为基础,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万人助万企”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受理事项4603件,办结4599件。省大数据局、省财政厅先后到平台进行调研,菏泽、平顶山、濮阳市先后到平台参观交流。平台被中央电视台、xx日报、学习强国APP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2、开展“百人进百企”服务零距离活动。在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开展“百人进百企服务零距离”活动,先后共召开10余场政企沟通座谈会,涉及200多家企业,及时收集汇总企业问题,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工作人员每月通过电话、微信、走访调研等方式与企业沟通,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为企业纾困解惑80余次。

3、持续做好“好差评”及政务服务咨询投诉工作。xx年以来,收到办事群众企业有效评价数4422472条,好评率为%,共收到差评17条,已全部按期整改到位,差评按期整改率100%。累计群众企业咨询365件、投诉194件,咨询投诉按期办结率100%。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放管服”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6月2日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对下步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我市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需对各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深入梳理优化政务服务方面的堵点,采取有力措施,持续将“放管服”改革引向深入。

(二)数据归集共享水平还需提升。全市大数据建设工作暨培训会议后,市直部门和县(市)区总体上认识到位,行动积极,但在具体工作中,对有关政策要求的把握还不够准确,技术层面共享数据的水平还需加强。

(三)乡村便民服务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进度不均衡,需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工作指导和进度督导,持续提升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能力。

三、下步工作及目标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优服务。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依托“企业纾困360”平台,发挥政企联系桥梁作用,健全闭环式工作机制,打造成集“指挥、调度、督办”等功能为一体的“领导驾驶舱”。二是减审批。协调推进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证照分离”改革等重点工作,推动所有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的30%。三是提效能。大力推行“一件事”主题集成,实现50件跨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联办“一件事”落地。四是延触角。依托党建综合体,开展基层便民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现首批103个事项不出村(社区)办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促进汇聚共享,加快大数据建设。一是做优平台。持续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大数据平台、业务中台等平台功能,进一步做优数据基础底座,实现更高水平的“一网通办”。二是汇通数据。健全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清理编制我市数据共享需求清单、责任清单,简化共享交换流程,推动全市数据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快速申请、便捷应用。三是促进应用。加快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系统和电子证照系统对接融合,实现电子证照应用线上自动关联、线下一码授权,减少纸质文件提交,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四是保障安全。加强数据采集、交换、处理、分析、治理、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让数据在“安全可控、可信认证”体系下安全流转,守牢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的底线。

(三)推进政务服务异地通办。一是根据xx都市圈5市共同签订的政务服务“全豫通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制定通办业务规则和标准规范,编制标准统一、流程一致的业务办理手册和办事指南,推动5市通办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二是完成xx、晋城“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工作,不断拓展“跨省通办”事项覆盖领域,切实解决群众办事“折返跑”“多地跑”的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三

xx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聚焦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倾力打造更好的政务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和服务环境,受到了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褒奖。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统筹推进防汛抗疫,为企业发展营造担当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防汛救灾冲在最前,守在最险。今年,我市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启动防汛工作应急预案,共投入警力4万余人次,参与解救受灾群众3000余人次,排查处置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2000余起。7月21日晚,受强降雨影响,中国移动xx分公司积水严重,副市长、公安局长鲁文明亲自带队赶到现场,组织消防、特警、治安等部门人员迅速抢救物资,及时将重要设备转移到安全地带,保障了全市通信畅通。二是疫情当前,公安不退。今年,全市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全市公安机关启动高等级勤务,组织专班筛查涉疫重点人员数据14余万条,落实防控、隔离措施23004人(实时数据);配合交通、卫健部门设立防控检查卡点31个,向全市113个核酸采集点、124个疫苗接种点、7个定点医疗单位全部派驻警力值守,确保安全稳定有序。三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开足马力。出台《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八条举措》,在紧急特殊证照办理、农民工外出务工运输等方面出实招、下真功,为我市实现全省第二家“三清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商超全部复工复产打下坚实基础;今年防汛抗疫,出台不限行、非停车位有序停放不处罚、受损企业备案通行等措施,有效保障企业汛情期间正常运输经营;创新搭建重点企业安全体检“全科团队”,对企业安全状况“体检”,帮助企业排查隐患、堵塞漏洞,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二)全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为企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龙头,严打各类突出犯罪。一方面,针对阻挠施工、封门堵路、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等涉企犯罪,从重从严、快侦快破;另一方面注重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重拳打击恶意逃废债务犯罪行为,共追缴、冻结现金亿元,盘活资产亿元,查封扣押各类资产初步评估亿元;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一个月内为农信系统追缴清收不良贷款6219万元;成功打掉利用虚假破产实施的特大虚假诉讼案,依法保护10余家企业的合法债权。

(三)全面开展突出问题整治,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一是严格落实少捕慎押慎诉司法政策。建立涉企重大案件集中研判、重点案件统一经营机制和企业主体涉嫌犯罪上提审核的“3+1”工作机制,有效清除执法活动不规范引发的隐患风险;建立上提审核权限、市局法制部门随案作战工作模式,严格分级审核把关制度,对企业负责人依法审慎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执法活动对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二是深入开展“挂案”清理。针对涉企案件久拖不决的问题,持续开展“清挂案”专项行动。去年53起“挂案”全部清理;今年新排查的13起“挂案”正在清理,对“挂案”企业,辖区公安机关分包联系企业,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定期进行走访,限期清理完结。三是全力消除企业风险隐患。滚动排查化解因企业转制、征地、用工等引发的矛盾纠纷150余起;依托经侦预警管理模块,对我市隐藏型经济犯罪进行精准预判预警,搜集各类风险信息150余条,对12家非法集资风险型企业予以提前预警、分类处置、严格管控,最大限度防范集中崩盘引发的连锁反应。

(四)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难题,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一是深化公安行政事项“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走访、大整治、大服务、大保障、大宣传“五大行动”,进一步简化行政事项办理程序,通过“一网通办”和“一门通办”,持续开展惠民利企活动。今年先后推出十六项便民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十条措施和八项交管便民利民举措,党委政府、人民群众、企事业单位反映强烈,一致认可。二是深入开展万警助万企活动。全面落实重点企业“警务专员”制度,通过常态走访、问题征集、风险评估、矛盾化解、上门服务,提供“当场解决、限期解决、移交解决”三套方案,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全市565名民警分包了586家企业。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轮走访,梳理解决各类问题31条。三是全面开展“送法进企”服务。精心组织开展“6·26禁毒日”、网络安全宣传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小微企业集中宣传等,把法律进企业与日常公安基础工作结合,为企业讲授法制课100余场次,制作宣传版面300余块,图片展览宣传200余场次,播放普法音像180余场次,沿街悬挂横幅160余条,发放各类法律法规宣传资料上万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法治认同和法治意识。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们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认为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仅仅是搞好服务、审批等,其他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等都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内容。二是在安全稳定上,一些工作做的还不够到位,特别是在对企业反诈骗防范宣传方面还没有做到全覆盖,企业被诈骗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在工作措施上,我们提出了“无事不扰、有事必到”,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走访企业过频过多的情况,无形中对企业有一定的打扰。四是在贯彻落实上,虽然围绕上级精神,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但是一些基层单位还存在工作部署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三、下步工作及目标

下一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企业发展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让公安工作成效更多、更好、更直接地体现在促进和护航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一是紧盯网上网下,全力维护政治安全。严防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抗洪抗疫进行各种形式的捣乱破坏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二是进一步强化街头布警、显性用警,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提升见警率、管事率。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最可靠的安全保障。三是认真贯彻落实《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刑事执法、行政管理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四是坚决全力以赴,做实疫情防控。加强安全检查,落实防疫责任,坚决不发生疫情反弹,减少疫情防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影响。

全市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强化服务意识、狠抓落实,以扎实、务实的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高效服务群众贡献更大的公安力量!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四

去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定好位、干好事、出好彩”,积极发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牵头部门作用,以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目标,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职能为核心,建机制、抓改革、促创新、求实效,重大规划编制、重点项目谋划、政策性资金争取、清洁取暖试点市建设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创新推出的“首席服务员”、投资项目“容缺办理”“多评合一”、“信易贷”等品牌叫响全省,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抬高政治站位,“统”字当头抓谋划。高规格强化组织引领,重新调整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双组长”制,成员单位拓展到56个,并成立22个专项领导小组,建立了市领导分包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机制,召开全市深入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大会,为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高站位擘画工作蓝图,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构建“1+21”指标体系,并细化任务清单共计272项内容,组织47个相关市直单位共梳理短板弱项143处,制定整改措施145条,全力打造xx优化营商环境版本。高质量推进宣传报道,建立营商环境宣传积分制度,定期进行排名通报。连续召开9场新闻发布会,累计在省级及以上媒体报道1000余篇,推动形成“人人参与营商环境、人人提升xx形象”的浓厚氛围。高标准开展督导检查,推动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纳入“五位一体”督查,定期对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窗口工作情况等进行督导,对服务企业进行满意度回访,及时下发情况通报。聘请40名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分大厅、重点企业设立营商环境意见箱,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二)加快灾后重建,“进”字为纲稳发展。一是统筹能源保障。坚持日报告、日监测、日调度制度,加快能源设施恢复,协调外省市700余名电力专家骨干人员支援,妥善化解博济线管道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等多处险情,截至目前全市121条10千伏以上主干线路基本修复,20个受损电力设施项目已恢复19个,有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建设高质量推动灾后重建高成效,我市共储备灾后重建项目1317个,截至目前,588个损毁项目中,107个项目已建成,完成投资9740万元;729个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项目中,91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三是加大向上争取。加强对上沟通衔接,积极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已争取灾后重建资金6000万元,额度位居全省第3位;21个项目得到农发行支持,已发放贷款亿元。四是全力稳价保供。及时启动物价日监测报告机制,从生产和流通两端发力,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配合加大价格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维护市场秩序,确保群众日常生活需要。

(三)聚焦企业需求,“服”字为本激活力。一是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成立委“万人助万企”活动领导小组,专题召开大会部署,积极发挥第一工作组职能,认真做好对口联系的孟州、沁阳及包联企业走访,建立企业情况、项目建设、存在问题等三本工作台账,截至目前共收集问题33个,已解决6个,其余正按程序协调解决。二是全面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坚持项目为王,强化要素保障,大力推进投资项目“申报端集成化管理链”“审批端一站式服务链”,形成贯穿项目投资决策期、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运营期四个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完整闭环,全面构建起“两端两链一闭环”的高效项目服务体系。三是持续降低企业成本。研究制定《关于做好2021年xx市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全面清理规范城镇水电气暖行业收费,大力推进阶段性降低企业用气成本,实现城区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效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四)紧盯关键重点,“干”字为要促实效。一是着力提升审批效能。纵深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制定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服务指南、办理规程,全面推广“容缺办理”“多评合一”,积极探索“告知承诺+信易批”“并联办理+多评合一”等创新型审批模式,制作完成全市首家且唯一的批文类电子证照,全流程审批时间由95个工作日压缩至65个工作日。二是深化价格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清理规范城镇水电气暖行业不合理收费,落实差别化电价政策、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差别化污水处理费收费机制,推动绿色价格政策落地签见效。三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职能,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信用信息归集数据突破亿条,2个信用案例入选xx省十大典型案例,荣获省标准化平台网站称号。积极探索“信易+”应用场景,我市“信易贷”平台在全省观摩评比中获一等奖,并将代表xx省参加全国比赛。四是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深化法治机关建设科学统筹,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积极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合法性审查、风险防控等机制,在全委营造了人人学法、事事依法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委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先进地市,对表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及企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市县(市、区)联动还需进一步推进,部分领域优化力度还不够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三、下步工作及目标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发挥好营商环境牵头部门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凝心聚力、久久为功,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一)全面做好中期检查评估准备。根据全省工作安排,组织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全力抓好工作落实,高标准完成全省营商环境中期评估、省人大“两条例”贯彻落实执法检查各项工作。

(二)扎实开展对标优化提升行动。持续深化“1+21”指标体系,组织第三方机构和相关市直单位制定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任务清单。围绕省下步发布的市、县(市)区(含功能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结合问题短板、实际需求,高标准制定整改提升方案,推动各领域营商环境突破升级。

(三)全力打造便企利民服务体系。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大力创新服务企业模式,加快“企业纾困360”、智慧金服等平台功能拓展和智能化升级,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定期梳理、发布惠企政策清单,加大动态跟踪力度,确保各项政策直达末端、落地见效。

(四)持续加大督导宣传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常态化督导机制,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作用,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问题处理机制,加大对损害和破坏营商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加大对最新政策、改革典型、经验成效、先进人物等宣传报道力度,高标准组织好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作风建设热线等活动,推动形成人人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35 2370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