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考察报告专业8篇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旅游考察报告专业8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旅游考察报告(专业19篇)【第一篇】
旅游考察报告(专业19篇)【第二篇】
张玉钧。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
2004年5月下旬,笔者利用去云南丽江参加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研讨会的机会,取道昆明、杭州和上海,对我国旅游教育起步较早的几所南方高等院校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并与相关单位旅游专业的负责人和旅游专家进行了广泛地交流。
5月21日下午,笔者首先会晤了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田卫民教授,田教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云大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科研和师资建设方面的情况。据田教授讲,云大的旅游管理专业现在是云南省省重点专业,该专业正式成立于1992年,当初发韧于原外语系的旅游英语专业。1996年有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硕士点,并于2003年开始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云南大学旅游专业的师资力量很强,从业人员共有27人。在教师编制上,他们注意吸收具不同专业背景的各类人才,学科交叉上的有时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如历史学、民族学、生态学、工程学、英语以及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上,并且强调相同专业背景的人数不得超过两人。在科研方面,突出旅游经济分析、生态旅游、旅游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最早出版了《旅游经济分析》、《生态旅游》、《旅游人类学》(翻译)的教材和专著,并利用自身的优势,注重所谓实战性研究,即积极参与旅游业的规划、设计或相关的策划。基于旅游学作为新兴学科的特点,鼓励教师“舍弃”原来的专业,在编写教材中向旅游学“靠拢”,并提高和锻炼自己。具体做法是走特色之路,教师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熟悉过程是通过置身于产业当中来完成的。田教授向笔者强调,他们倡导的理念是:学者既是批评者,更重要的也是参与者和建设者,而决不是旁观者。在与国外交往方面,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夏威夷大学,英国的萨利福大学,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与世界旅游组织(wto)、亚洲开发银行及福特基金会有着广泛的业务联系。另外,笔者还拜访了著名生态旅游专家杨桂华女士,杨女士现任旅游管理系的系主任,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这位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教授就她们在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的研究实践,向笔者详细解释了她所理解的生态旅游模式。在和杨教授的交谈中了解到,云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要求必须过六级,否则拿不到本科学位。当然,保留补考资格。在昆明逗留期间,笔者还与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博士、云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王世丽女士就旅游文化方面的话题进行了交谈,让笔者受益匪浅。
5月23日,在浙江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章小云同学的帮助下,笔者首先拜见了管理学院高级管理培训中心主任助理郭毅博士,在与郭博士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下属有四个系,即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旅游管理系及农业经济与管理系,其中旅游管理系下设旅游研究所和饭店管理研究所,现有师资23人。据郭博士介绍,他们系的强项是旅游饭店管理,因而经常接待和培训来自全国著名饭店特别是旅游饭店的从业人员。鉴于他们的发展势头,大学领导层特别为旅游管理系制定了优惠政策,即在对外交往中把旅游管理系提升为旅游学院,所谓“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在郭博士的引见下,5月24日笔者拜见了浙大旅游学院副院长、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玲强博士,周博士详细向笔者介绍了旅游管理系的发展概况。据周副院长讲,浙大旅游管理系是于1980年在国家旅游局首批投资布点的我国第一个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早在1990年就拥有了我国第一个旅游管理硕士点。旅游管理系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中高级旅游业管理人才、教育人才和科研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业管理、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现有专业教师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讲师13人;主要学术骨干中有博士2人,硕士12人。在交谈中,周副院长高度评价了北京林业大学,特别对园林学院给予了肯定。他说:“我们相信你们北林大的水平,所以接受了贵校园林学院推荐来的学生”。笔者知道他指的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免试推荐的郑聪辉同学。5月25日,笔者还在浙江日报社大楼拜见了浙大旅游研究所副所长、旅游地理学专家周进步教授。虽然此次相见是笔者与周先生第一次谋面,但两人就旅游学的话题谈得非常投机。听说笔者第二天还要去上海考察,他热情地向笔者推荐了去上海应该会面的几个旅游学人士。
5月27日,在上海,笔者拜见了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刘玲女士。在此之前,笔者知道刘教授是旅游环境学专家,著有《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2000)一书。通过刘女士的介绍,笔者认识了该校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的旅游gis专家李山博士,并就有关话题展开了讨论。交谈中笔者该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设在商学院,于是笔者又到商学院找到他们的负责人,了解到的情况是: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创立旅游教育专业,1992年9月正式建立旅游学系,按国家教委专业目录的统一规定,专业名称改为旅游管理。1994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增设旅游经济硕士点,1998年按新修订的统一专业目录,专业名称改为旅游管理。目前全系有教师15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7名,讲师6名。本科和研究生均设有旅游管理专业。
5月28日,笔者到复旦大学了解情况,早知道他们的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历史系。有意思的是虽属于历史系,但也被称为旅游学系。目前有教师9人,同时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但规模不大。交谈中了解到他们的强项是旅游文化。计划准备约见的夏林根教授,也是上海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担任上海茶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和《发现》杂志副理事长,是中国文化和旅游学方面的专家,可惜赶上出差,未能谋面。
通过本次考察,对笔者来说,感觉收获很大。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现粗略总结以下几点,以就正于识者。
1.旅游管理专业大都是在原有的优势背景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大学均有各自的特色。比如云南大学最初是在英语专业基础上成立的,后来又和工商管理合并(现在学院名称为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强强结合,达到了快速发展的效果。
2.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招生规模受学校总体发展的制约,人数均不是很多。比如浙大,一届只能招收50人左右。
3.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原来的背景专业课占据1/3,旅游方面占1/3,公共课占1/3。
4.师资力量普遍比较强,考察的5所大学,人数上最少的也达到9人,最多的达29人。
5.云南大学已经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博士点。
本次考察得到园林学院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笔者在此表示感谢!
旅游管理教研室????张玉钧。
2004年6月12日。
旅游考察报告(专业19篇)【第三篇】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
5月下旬,笔者利用去云南丽江参加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研讨会的机会,取道昆明、杭州和上海,对我国旅游教育起步较早的几所南方高等院校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并与相关单位旅游专业的负责人和旅游专家进行了广泛地交流。5月23日,在浙江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章小云同学的帮助下,笔者首先拜见了管理学院高级管理培训中心主任助理郭毅博士,在与郭博士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下属有四个系,即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旅游管理系及农业经济与管理系,其中旅游管理系下设旅游研究所和饭店管理研究所,现有师资23人。据郭博士介绍,他们系的强项是旅游饭店管理,因而经常接待和培训来自全国著名饭店特别是旅游饭店的从业人员。鉴于他们的发展势头,大学领导层特别为旅游管理系制定了优惠政策,即在对外交往中把旅游管理系提升为旅游学院,所谓“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在郭博士的引见下,5月24日笔者拜见了浙大旅游学院副院长、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玲强博士,周博士详细向笔者介绍了旅游管理系的发展概况。据周副院长讲,浙大旅游管理系是于1980年在国家旅游局首批投资布点的我国第一个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早在1990年就拥有了我国第一个旅游管理硕士点。旅游管理系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中高级旅游业管理人才、教育人才和科研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业管理、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现有专业教师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讲师13人;主要学术骨干中有博士2人,硕士12人。在交谈中,周副院长高度评价了北京林业大学,特别对园林学院给予了肯定。他说:“我们相信你们北林大的水平,所以接受了贵校园林学院推荐来的学生”。笔者知道他指的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免试推荐的'郑聪辉同学。5月25日,笔者还在浙江日报社大楼拜见了浙大旅游研究所副所长、旅游地理学专家周进步教授。虽然此次相见是笔者与周先生第一次谋面,但两人就旅游学的话题谈得非常投机。听说笔者第二天还要去上海考察,他热情地向笔者推荐了去上海应该会面的几个旅游学人士。5月28日,笔者到复旦大学了解情况,早知道他们的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历史系。有意思的是虽属于历史系,但也被称为旅游学系。目前有教师9人,同时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但规模不大。交谈中了解到他们的强项是旅游文化。计划准备约见的夏林根教授,也是上海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担任上海茶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和《发现》杂志副理事长,是中国文化和旅游学方面的专家,可惜赶上出差,未能谋面。
通过本次考察,对笔者来说,感觉收获很大。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现粗略总结以下几点,以就正于识者。
1.旅游管理专业大都是在原有的优势背景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大学均有各自的特色。比如云南大学最初是在英语专业基础上成立的,后来又和工商管理合并(现在学院名称为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强强结合,达到了快速发展的效果。
2.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招生规模受学校总体发展的制约,人数均不是很多。比如浙大,一届只能招收50人左右。
3.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原来的背景专业课占据1/3,旅游方面占1/3,公共课占1/3。
4.师资力量普遍比较强,考察的5所大学,人数上最少的也达到9人,最多的达29人。
5.云南大学已经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博士点。
本次考察得到园林学院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笔者在此表示感谢!
旅游管理教研室。
206月12日。
旅游考察报告(专业19篇)【第四篇】
全球第二大旅游国——美国,旅游业总收入已高于法国,排名第一。然而,如此一个旅游强国竟然并不存在一个实体的国家旅游行政机关(nto—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这在全球199个国家当中可说是唯一无二的特例。在城市旅游管理上,政府权力下放的程度非常高,仅在州一级政府设旅游局(departement of tourism),而全国的旅游工作则划分归属于国家商务部的“旅游产业功能组”(tourism industries division)负责。而且实质上这个功能组的工作更倾向于研究调查,几乎没有任何的旅游市场推广工作。那么,又是什么推动了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创出了如此佳绩呢?我们在对美国旅游推广的考察中发现,美国遍布各地的1000多家旅游问询中心(cvb—convention and visitors bureau ),在城市旅游推广和旅客服务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为了借鉴美国了旅游推广的经验,我们重点考察了美国旅游问询中心的建设情况。我们发现,美国旅游问询中心有如下特点:
1896年,美国第一个旅游问询中心建于密歇根州东南部的底特律市,最初的动机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商务会议。刚开始,这种民间组织发展得并不迅速,至1920年全国才只有28个中心。
它的高速成长期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明显受到1954年颁布的《国内收入法》(internal revenue code)的影响。该法令的第501条第三(c)款明确定义了“非赢利性组织”及其设立目的、业务范围、和所对应的税率,统称为501(c)groups。绝大部分的旅游问询中心被界定为501(c)(3) 和501(c)(6),“其使命是致力于推进其免税区域的经济发展,不能进行以赢利为目的的普通商业活动,其所有赢利应用于机构运作和业务发展上”。
旅游问询中心的法律定位明确了它的工作宗旨和原则。这种以参与公共事务、推进社会服务为宗旨的非盈利性组织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它在社会公共事务责任分担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旅游企业以赢利为目标,是不能成为承担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的主体的。政府有责任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公共综合服务,然而,政府不可能单独地承担全部的旅游公共服务任务。因为受到政府行政的职权限制、人员编制及政府财政开支的制约等,政府不可能也难以投入大量的行政资源来应付这种必须的社会服务。非赢利组织性质的旅游问询中心具有运作成本低、活动开展多样性和易受社会认可等优势,因而它能有效与各种社会团体加强交流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带来旅游公共服务的多样化。它在政府和企业两者之间,灵活自主地参与承担某些旅游公共服务的职能,与政府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时至今日,美国的旅游问询中心已发展完善,为政府分担了在旅游推广和旅游配套服务方面的责任,成为美国旅游发展的“推动器”,是美国各地旅游形象宣传的主要机构。它们分布在各城市的机场、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及重要的旅游景点,以综合性服务的模式,成功地充当了各地区内各式各样旅游产业相关机构的“汇集点”。
比如,费城旅游问询中心位于该市最重要的旅游景点独立公园的附近,占地近千平方米。中心内有该市的经济、文化、艺术等展览室,还有音像演播厅,服务台可提供咨询、订房、订机票、安排旅游线路等为散客服务的功能。它已成为当地针对各类会议、旅游团和散客市场推广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和重要窗口。
美国没有全国性的旅游问询中心行政管理机构。但是,美国在各个州都有完善的对旅游问询中心的管理系统。一般来说,在州政府里,有一个指定的部门(如旅游办公室里的旅游发展部)负责全州的旅游问询中心的管理,州下面的各市政府具体负责本市的旅游中心的建设,而各地、各景点的旅游问询中心主要依靠商会、民间团体、甚至个人建立,依照有关法规取得经费支持和独立经营运作。
由于有政府的系统管理,各地问询中心便不仅能在本地的旅游推广和服务中发挥作用,而且能协调合作,为整个地区的旅游推广和服务发挥作用。比如,在每一个问询中心,不仅摆放本地的旅游宣传资料,还会摆放邻近城市的旅游宣传资料,工作人员不仅向客人推介当地的景点,还会推介邻近城市的旅游线路,并提供交通住宿等服务。
值得重视的是州政府在旅游问询中心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它的职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审定设点。负责制定本州旅游中心的建设标准,对各地由政府或民间举办的中心进行资格审定。同时,对重点地点的.旅游中心建设直接参与,还负责为全州的旅游中心在高速公路上设置指示路牌。比如,亚利桑那州政府在全州审定设置了61个旅游中心,其中在州的东部和西部的两个重点旅游城市,州政府直接管理各一个中心,工作重点侧重在休闲旅游的推广;其余的中心由各市政府或民间团体自己举办,工作重点则在商务旅游的推广。这种架构有利与全州旅游推广工作的协调,有利于树立全州的旅游整体形象。
(二) 经费支持。州政府有专门的基金支持州内旅游中心的建设。一般是每年由各地中心做项目申请计划,报州政府审定。比如,04年亚利桑那州政府预算中,规定用于 资助旅游中心建设项目的经费有$115万。全州旅游中心申请资助的项目有66个,经审查批准资助的是63个,项目内容有印制宣传资料、制作展示品、组织推广活动等。这笔基金数目不算很大,但对各地中心的工作方向有较大的诱导作用。
(三) 培训指导。州政府旅游管理部门负责对各市旅游中心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工作的提高。比如,亚利桑那州政府委托亚利桑那州大学编写了一套系统的旅游问询中心培训教材,从管理人员到一般工作人员,从如何做计划到如何组织推广活动,都给以详细 的指引。州政府旅游发展部有专职的培训人员,为了针对本州印地安原地居民的旅游中心的培训,政府还专门聘请了印地安族的工作人员负责培训工作。
作为“非赢利性组织”的旅游问询中心的发展,其经费来源是关键的问题。美国旅游问询中心的经费来源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财政资助。如上面所述,州政府一般会有专项经费支持问询中心的建设,但数量不会大。但各地市政府有当地旅游推广活动的专项经费,也可以拨给承担活动任务的旅游问询中心作经费。根据美国国际会议组织对美国278个旅游问询中心的调查,属于政府财政支持的经费占了中心总经费的24%。
图2
同样,从餐饮业营业所得税中也提取一定份额,规定用于当地旅游问询中心的经费。
(三)、收会员费。旅游问询中心一般有会员制机构,全国有48%旅游问询中心每年向下属的会员征收一定会费,不过,此费用数额很小,一般只占旅游问询中心经费的5%左右。
(四)、免税的自主经营收入及社会捐款。法例规定对非赢利性组织的经营实行免税优惠,问询中心利用优惠政策可低成本地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各项服务性的经营活动。
可见,美国旅游问询中心的经费主要来自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专项经费。
例如,亚利桑那州tempe市的旅游问询中心2004年的总经费为$2,143,996。其中,来自tempe市床位税总额50%的有$1,501,904,占总经费的70%;市政府旅游推动项目资助金有三项:302计划$298,310、aot成员拨款$130,045、旅游发展活动经费$74,748,共$503203,占总经费的%,以上两项属于政策支持的和政府直接资助的就占了%;其余为:广告收入$52,957;会员费$20,812;社会团体或个人捐款$58,298;利息收入和其他$6,704。
美国旅游问询中心所能筹得的经费总数跟它所处的城市或地区的旅游地位有关,也与其自身营业规模的大小和营业历史直接相关。比如,拥有45年经验的较大型问询中心每年经费超过$5,000,000,而8年左右营业历史的中心则低于$200,000。
在非赢利性组织的性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董事会管理模式和会员制合作方式是美国旅游问询中心的基本管理和运作机制。
大型的旅游问询中心一般都吸收当地的商务和旅游企业成为中心的下属会员。只收取少量的会费,但能使中心与当地的旅游企业有广泛的沟通,有利于搭建中心开展服务活动的平台。例如,亚利桑那州tempe市的旅游问询中心会员机构共有161个。其构成有:饭店33个、商店商场28个、会展企业19个、酒吧舞厅40个、景点13个、运动消闲企业13个、旅行社及交通企业15个。可见中心与企业的联系是十分广泛的。
问询中心由义务性质的经理人队伍组成董事会,对中心进行监管。例如,亚利桑那州tempe市的旅游问询中心,董事会共24人,从中心下属的会员企业和合作机构主要负责人中选举得出。其成员包括有来自州议会议员,学生联合会负责人,商会负责人,姊妹城市、下属镇的代表,饭店、机场、餐馆、航空公司、咨询公司、速递公司等企业代表……这些董事都有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和一定的社会声望,虽是无偿任职,但能较好地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进行社会监督。
美国的旅游问询中心由于得到社会公众力量的广泛支撑,所以社会义工参与中心工作广泛,全职员工的比例就十分低,通常不超过10%。这样,便能大大降低人员成本,显示了非赢利性组织的优势。以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属下的格兰地市旅游问询中心为例。该市是州的第四大城市,人口25万,设问询中心一个,是亚利桑那州政府审定的61个问询中心之一。全职工作人员只有3人,一个主任,二个职工。但每天来帮忙的义工就有12个,大部分是退休人员和旅游专业的学生,有一个还是盲人,带着导盲犬来上班。这个中心每年接待的来访游客超过一万人,每年还举办至少七个节庆的大型旅游活动,还要开展大量的宣传推广工作,工作效率非常高。
专职的工作人员要求有高素质的专业水平,他们充当机构的核心行政人员,收入也比较高。
旅游考察报告(专业19篇)【第五篇】
20xx年5月下旬,笔者利用去云南丽江参加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研讨会的机会,取道昆明、杭州和上海,对我国旅游教育起步较早的几所南方高等院校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并与相关单位旅游专业的负责人和旅游专家进行了广泛地交流。
5月21日下午,笔者首先会晤了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田卫民教授,田教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云大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科研和师资建设方面的情况。据田教授讲,云大的旅游管理专业现在是云南省省重点专业,该专业正式成立于1992年,当初发韧于原外语系的旅游英语专业。有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硕士点,并于20xx年开始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云南大学旅游专业的师资力量很强,从业人员共有27人。在教师编制上,他们注意吸收具不同专业背景的各类人才,学科交叉上的有时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如历史学、民族学、生态学、工程学、英语以及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上,并且强调相同专业背景的人数不得超过两人。在科研方面,突出旅游经济分析、生态旅游、旅游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最早出版了《旅游经济分析》、《生态旅游》、《旅游人类学》(翻译)的教材和专著,并利用自身的优势,注重所谓实战性研究,即积极参与旅游业的规划、设计或相关的策划。基于旅游学作为新兴学科的特点,鼓励教师“舍弃”原来的专业,在编写教材中向旅游学“靠拢”,并提高和锻炼自己。具体做法是走特色之路,教师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熟悉过程是通过置身于产业当中来完成的。田教授向笔者强调,他们倡导的理念是:学者既是批评者,更重要的也是参与者和建设者,而决不是旁观者。在与国外交往方面,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夏威夷大学,英国的萨利福大学,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与世界旅游组织(wto)、亚洲开发银行及福特基金会有着广泛的业务联系。另外,笔者还拜访了生态旅游专家杨桂华女士,杨女士现任旅游管理系的系主任,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这位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教授就她们在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的研究实践,向笔者详细解释了她所理解的生态旅游模式。在和杨教授的交谈中了解到,云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要求必须过六级,否则拿不到本科学位。当然,保留补考资格。在昆明逗留期间,笔者还与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博士、云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王世丽女士就旅游文化方面的话题进行了交谈,让笔者受益匪浅。
5月23日,在浙江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章小云同学的帮助下,笔者首先拜见了管理学院高级管理培训中心主任助理郭毅博士,在与郭博士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下属有四个系,即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旅游管理系及农业经济与管理系,其中旅游管理系下设旅游研究所和饭店管理研究所,现有师资23人。据郭博士介绍,他们系的强项是旅游饭店管理,因而经常接待和培训来自全国饭店特别是旅游饭店的从业人员。鉴于他们的发展势头,大学领导层特别为旅游管理系制定了优惠政策,即在对外交往中把旅游管理系提升为旅游学院,所谓“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在郭博士的引见下,5月24日笔者拜见了浙大旅游学院副院长、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玲强博士,周博士详细向笔者介绍了旅游管理系的发展概况。据周副院长讲,浙大旅游管理系是于1980年在国家旅游局首批投资布点的我国第一个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早在1990年就拥有了我国第一个旅游管理硕士点。旅游管理系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中高级旅游业管理人才、教育人才和科研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业管理、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现有专业教师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讲师13人;主要学术骨干中有博士2人,硕士12人。在交谈中,周副院长高度评价了北京林业大学,特别对园林学院给予了肯定。他说:“我们相信你们北林大的水平,所以接受了贵校园林学院推荐来的学生”。笔者知道他指的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免试推荐的郑聪辉同学。5月25日,笔者还在浙江日报社大楼拜见了浙大旅游研究所副所长、旅游地理学专家周进步教授。虽然此次相见是笔者与周先生第一次谋面,但两人就旅游学的话题谈得非常投机。听说笔者第二天还要去上海考察,他热情地向笔者推荐了去上海应该会面的几个旅游学人士。
5月27日,在上海,笔者拜见了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刘玲女士。在此之前,笔者知道刘教授是旅游环境学专家,著有《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20xx)一书。通过刘女士的介绍,笔者认识了该校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的旅游gis专家李山博士,并就有关话题展开了讨论。交谈中笔者该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设在商学院,于是笔者又到商学院找到他们的负责人,了解到的情况是: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创立旅游教育专业,1992年9月正式建立旅游学系,按国家教委专业目录的统一规定,专业名称改为旅游管理。1994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增设旅游经济硕士点,按新修订的统一专业目录,专业名称改为旅游管理。目前全系有教师15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7名,讲师6名。本科和研究生均设有旅游管理专业。
5月28日,笔者到复旦大学了解情况,早知道他们的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历史系。有意思的是虽属于历史系,但也被称为旅游学系。目前有教师9人,同时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但规模不大。交谈中了解到他们的强项是旅游文化。计划准备约见的夏林根教授,也是上海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担任上海茶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和《发现》杂志副理事长,是中国文化和旅游学方面的专家,可惜赶上出差,未能谋面。
通过本次考察,对笔者来说,感觉收获很大。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现粗略总结以下几点,以就正于识者。
1.旅游管理专业大都是在原有的优势背景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大学均有各自的特色。比如云南大学最初是在英语专业基础上成立的,后来又和工商管理合并(现在学院名称为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强强结合,达到了快速发展的效果。
2.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招生规模受学校总体发展的制约,人数均不是很多。比如浙大,一届只能招收50人左右。
3.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原来的背景专业课占据1/3,旅游方面占1/3,公共课占1/3。
4.师资力量普遍比较强,考察的5所大学,人数上最少的也达到9人,最多的达29人。
5.云南大学已经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博士点。
本次考察得到园林学院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笔者在此表示感谢!
旅游管理教研室张玉钧。
20xx年6月12日。
旅游考察报告(专业19篇)【第六篇】
旅游考察报告(专业19篇)【第七篇】
7、启动了西沙湿地二期改造工程规划;
8、完成我县旅游管理体制调研报告和“关于杭州公共自行车租赁运营情况的考察报告”;
9、积极推动“规范设置我县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工作;
10、旅游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景点三维展示、内部办公系统正有序推进之中。
(二)旅游节庆活动。
2、形成**年**森林旅游节总体方案(讨论稿)。
(三)旅游宣传促销。
1、起草了**年**生态岛建设和旅游业宣传促销总体方案;
3、《**旅游指南》再版小样已完成,正在进行小样修改工作;
4、设计制作了旅游促销用环保袋并启用;
5、联系分众传媒和框架传媒宣传国际女子自行车赛和**农产品;
6、策划并启动了**年度**社区宣传促销。
(四)旅游行业管理。
1、完成了旅行社和导游年审工作;
2、布置了三个小黄金周的旅游安全工作,并在春节前和五一前分别对景点进行了检查;
3、与县文化执法大队联合举办新版《旅行社条例》培训;
4、办理了新开办的东文旅行社以及两家二星级宾馆申报的相关审批手续;
5、新评定了两家“规范达标”社会旅馆;
6、召开了绿色饭店创建协调会;
7、重新聘请了10名旅游行风监督员。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旅游项目建设。
1、完成3a级景区创建及旅游景点道路交通标志牌规范工作。
2、年底前基本完成花桥主体工程、明珠**大门停车场及道路一期工程等。
3、明珠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争取年底之前完成30%。
4、启动地质公园**年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总结及申报**年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等工作。
5、完成西沙湿地二期改造规划,启动并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6、旅游信息平台年底前进行部分试运行。
(二)旅游节庆。
1、进一步做好**年****森林旅游节庆活动方案的调整、完善、推进等相关工作;
2、配合做好******柑桔节举办的相关工作。
(三)旅游宣传促销。
1、全面完成**社区促销、大众媒体、户外广告、分众传媒和框架传媒的宣传工作;
2、组团参加第四届海峡旅游博览会;
4、做好旅游5号线与隧桥同步开通工作;
5、启动旅游纪念小礼品的设计、制作工作。
(四)旅游行业管理。
5、组织旅游政风行风监督员开展2次检查活动;
6、抓好50家旅游企业统计工作;
7、指导宝岛、顺利、锦绣的绿色饭店完成创建工作;
8、推荐前卫村申报全国特色旅游名村(镇)称号;
9、会同旅游协会继续做好达标旅馆的评定工作。
旅游考察报告(专业19篇)【第八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