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调研报告

冠军 分享 时间:

【导读】此篇优秀范例“关于农业调研报告”是由网友“冠军”整理分享的,便您参考学习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 篇1:

一、当前促进消费的潜力分析

(一)主要收入分析

就我县农村来讲,收入主要有经济作物收入、外出打工收入两大块。单纯靠农业收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民不到总数的一半。经济作物发展起来的镇(街道),农民收入主要是靠销售苹果、樱桃、葡萄等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没有发展起来的镇(街道),农民收入主要靠在当地或外地企业打工工资。

我县是山区县,也是农业大县,农民在人口中占比达到70%,增加农民收入是增加我县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举措。

全面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还是增加农民从土地上的收入。就我县来说种植经济作物,经济效益不错,有部分农民依靠勤劳吃苦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是从整个面上来说,农民整体收入不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县是山区县,人均土地少;二是机械化程度低,农民生产效率低,经济作物效益还好,种植粮食基本是亏本;三是土地流转规模小,没有规模化生产优势。目前我县种植小麦不到5000亩,在没有发展经济作物的镇(街道),大批良田闲置或者荒废。

我县是山区县,通过近十几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我县人均耕地少,土地分散,种植农艺粗放,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并不高,作用也仅仅是替代了原来的镢头和锄头。

土地流转是改变土地分散的办法,但是目前由于土地种植效率不高、农民固有观念、流转政策等因素影响,土地流转规模并不大。

以上情况都影响了农民收入,进而影响农民消费能力。

(二)农业机械方面拉动消费的亮点

目前来说,我县农机购置补贴供需基本稳定,历年上级农机部门下达的资金任务基本完成,拉动资金投入约在*****万元/年,其中,20xx年剩余补贴资金****万元,应补未补的现象没再出现。

近两年,农机方面一个新的消费拉动点主要出现在无人机的购买和使用上。

从20xx年农机化统计年报上来看,我县无人机保有量仅为***台,自20xx年省里印发《**省20xx-2020年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后,一年的时间,我县无人机保有量已增至***台,上涨幅度达到了***%,而且20xx年数字会继续攀升。

20xx年,已经先后有**家合作社、农机大户来县农机部门咨询无人机购买及补贴事宜,其中,位于**街道**村的**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购入益佳品牌YJNF―F16型号无人机***台,价格**万元/台,根据“先购机、后补贴”的政策,预计可享受农机补贴***万元/台,补贴比例在40%,可节省资金**万元,大大减轻了购买农业合作组织的经济压力。

在我县之所以会出现无人机购买积极性大涨的现象,除了国家出台了补贴政策之外,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归功于我县对现代农业的扶持,2月份,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县现代农业扶持办法的通知》,里面第五条明确规定了农用无人机飞防作业扶持条件及补助标准,即“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植保无人机,在县域内进行农作物飞防作业的,按照**元/亩次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县此项无人机飞防作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在全市、乃至全省尚属首次。补贴的政策出台实施将进一步推进全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助力农药零增长行动,使广大农户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农用无人飞机植保飞防作业的实施将会为全县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县域林果增产、农业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为了确保我县飞防作业的顺利进行,我县农机部门将专业合作社确定为我县的`无人机试点合作社,目前,已先后为***名社员***余亩果园进行了飞防作业,为我县规模化开展飞防作业积累了经验,为推进山区飞防作业奠定了基础。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无人机方面。一是增加无人机补贴额度。20xx年,上级农机部门对我县无人机数量补贴上限为***台,尽管有多家合作社或者农机大户咨询购机情况,但因补贴额度已经用完,购买意愿大减。植保无人机的出现以其高质量、高效率、高环保的作业方式,得到许多农户的青睐,但由于价格高,对农户来说,购买成本过高,建议增加补贴额度。二是加大研发力度。随着农业植保无人机的普及和应用,建议国家引导各大农药生产厂家研发、出品与无人机植保结合的专用低毒低残留低污染药剂,通过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降低农药使用量,既能解决农药企业未来的市场转型问题,又能有效降低农作物农药残留和污染。三是严肃行业标准。我国植保无人机产业已经起步,但是目前业内并无明确的行业标准,包括无人机自身技术、性能标准和植保标准等,这不仅使得无人机企业鱼目混杂,同时也不利于政府出台确切的支持和扶持政策,阻碍植保无人机作业的发展。

(二)其他方面。一是增加农业补贴。增加农业补贴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粮食产量、助力农村扶贫的重要举措,整合农业项目资金,规范地增加农业补贴,是改变种植粮食不赚钱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的重要措施之一。二是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制定计划,完善政策,多管齐下,逐步增加土地流转,建立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服务组织,形成规模化经营,增加农业机械的使用率。流转土地的农民也可以成为合作社的员工,可以通过在合作社打工获得收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 篇2: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衡东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近期,衡东县档案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乡镇及部分涉农单位,采取现场查看、会议交流等方式,对全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衡东县是革命老区、农业大县,辖24个乡(镇),561个行政村,7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0%。目前,全县建有23个乡镇档案室,1个乡镇档案馆(霞流镇),4个村级档案室。

我局一直重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领导分管,有工作措施,有业务指导工作班子。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每年对农村医保、社保,农村低保、计生、户籍及新农村建设等档案进行上门指导,尤其是全县林权制度改革档案,我们更是把它当作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6月下旬,我局派出6名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县林改办进行业务指导,至目前,时间持续3个多月未间断,帮助指导整理林改档案5万多户,极大是促进了全县林改档案的规范整理,得到了市、县林改部门的高度评价。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客观条件等诸多原因,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相对于档案工作的其他领域而言,仍然显得较为薄弱,尤其是村级建档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要搞好这一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如何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民生,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人员、经费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农村档案工作才能巩固成果,稳步发展。

二、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总的来讲,就是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和业务规范,概括起来,大体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忽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部分乡镇没有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有的即使有分管领导,也是挂个名,心里不想档案工作,眼里没有档案工作,嘴里不讲档案工作,更谈不上把档案档案工作列入乡镇工作议程、写入乡镇发展规划,造成档案工作没有经费保障,没有专职人员管理,没有可靠的保管保护设备设施,不能发挥对村级档案的`监督指导作用等等。

2、档案管理不规范。当前,尽管加大了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部分乡镇、村干部和农民的档案意识有了一定提高,开始收集、保管一些重要资料,然而,由于多种因素,档案工作还是相当滞后,无论硬性设施还是软性条件都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具体表现在,一是档案管理不集中,文件材料往往是谁办理谁留存。二是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欠规范,也不向县综合档案馆移交档案。据了解,我县各乡镇89年以后形成的档案,目前全部存在各乡镇档案室,没有向县综合档案馆移交。三是档案保管条件差,保管保护基础设施十分简陋,根本谈不上防火、防潮、防盗等“九防”,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四是人员变动不交接,造成责任不明,档案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3、档案形成难,留存少,利用率低。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档案意识严重缺失:一些村干部一是把工作看得过于简单,会议上作“口头报告”,矛盾调处搞“口说为凭”,没有书面材料和记录;二是形成的文字材料不归档,如一些上报材料、村务公开材料、工程建设材料等,工作一完,档案不管,使得村里各类档案存留相对较少;三是虽然保存有部分档案资料,但只是在处理重要事件,或者解决切身利益和矛盾冲突时才想起来利用,平时很少有人问津。

4、档案人员多为兼职且业务素质不高又斢动频繁。一方面,乡镇、村一级的档案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身兼数职,很少进行岗位培训和系统的业务学习,缺乏基本的档案业务知识。如乡镇多是办公室秘书等兼任,村委会则是会计兼任。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只能完成本职工作,完全无暇顾及档案工作,履行的只是一个资料保管员的职责。另一方面,乡镇档案员斢动频繁,有的甚至是一年一换。由于新手不懂档案业务,想整理档案也无从下手,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造成档案工作滞后的重要原因。

从调查中看到,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村级建档用档意识不强。当前,对于农村档案工作重要性,不仅广大农民认识不够,就连很大一部分乡镇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也认为可有可无的。村干部和有关人员缺乏基本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知识,不能做到安全有序科学地保管和利用。

二是没有专项档案管理资金。现阶段,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但是,其财力主要用于农业的再生产,真正用于档案工作的几乎为零。这是造成一些乡镇和行政村没有档案管理必要的设备设施,没有培训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要原因。

三是制度不落实,监管难到位。一方面,村级档案工作制度不完善,村会计对有关制度不了解,因此档案工作制度得不到落实。另一方面,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由于人员少、经费少、没有工作用车等原因,开展档案监督指导一般也只是到乡镇一级打止,村一级档案监督指导目前都是由机乡(镇)政府档案部门进行,而乡政府具体从事档案工作的一般是乡秘书,其对村级档案工作的监管或没有措施,或没有时间,或自己也是个“门外汉”根本谈不上指导和监管。造成即使有很完善的制度也不能督促落实的局面。

三、加强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为切实解决农村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用好档案服务“三农”,落实好市局《关于开展“新农村档案工作基础业务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精神,我们认为,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解决现实问题

一是成立工作机构:

⑴县级人民政府成立“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级党委或政府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担任,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⑵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工作班子,负责农业农村档案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⑶乡镇要明确一名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与县级人民政府签订农村档案工作责任状。乡镇和行政村要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制定工作措施:

⑴县级人民政府要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工作计划与建设内容之中,使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同步发展;

⑵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工作部门要把各乡镇和各涉农单位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并确定一个考核分值;

⑶明确年度档案工作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单位,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解决实际问题:

⑴县级人民政府每年按村平1000元的标准,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解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农业农村档案业务经费,并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⑵各涉农单位、乡(镇)、村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保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要保证档案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保护以及办公、培训、购置相应设施设备等所需资金;

⑶配备一台工作用车,确保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积极作为,多管齐下,大力搞好农村档案宣传工作。宣传是农村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增强基层乡、村、组干部和广大村民群众的档案意识就成为农村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是可通过开会,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档案巡回展,利用农村赶集开展档案下乡等形式大力宣传。

二是利用档案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通过有关人员现身说法,开展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

三是要充分发挥农村“五老”(即离任的老村干部、退休在村里居住的老职工、老退伍军人、老党员、老模范或致富能手)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档案工作义务宣传员。多管齐下,多种形式,有目的地宣传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的意义和档案有关法规知识,达到增强群众档案意识的目的。

第三,完善机制,加强监管,切实抓好业务指导工作。

首先,要逐步建立乡镇一级档案馆,配备2名以上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并归口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从体制上、根本上解决对农村档案工作长期监管和指导的问题。

其次,要健全制度,做到农村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保管、档案人员变动后的交接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再次,建立“村档乡管村用”的村级档案工作机制。除条件特别好的村外,其他各村需要分享的“关于农业调研报告”,由乡镇人民政府安排时间、经费、人员进行整理,并建立专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最后,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配备工作用车,把村级档案工作纳入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和行政执法检查范畴,与县直单位、乡镇机关同等对待。

第四,加大投入,改善档案保管保护条件。

农村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富贵财富,保护好这部分档案利于国家,惠及子孙,否则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那些保管条件差,不能确保档案安全的单位,要根据档案法的精神,令其整改。县、乡镇、村都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相应增加档案工作的投入,逐步配置、改善档案设备设施,使档案处于安全、良好的环境之中。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 篇3:

今年入夏以来雨水普遍不足,尤其是自7月份以来持续高温,降雨低于往年同期降雨量,对双庙镇农业造成了不良影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形式不容乐观,根据县统计局要求,我镇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旱情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调研,经调查双浮镇45035亩粮食作物全部受灾,3621亩经济作物也受灾严重,具体情况入下:

1,由于持续连日干旱无雨,导致农作物严重缺水,全镇农作物大面积受旱情影响,生产迟缓、减产已成定局,不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我镇大豆面积种植较大,目前正是其结荚期,长期无雨干旱,再加上水源有限,直接影响了生长,玉米和红薯等季节性作物也由于干旱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经济作物中,部分蔬菜品种由于高温提前结束生长,影响了产量和质量,其它经济作物如棉花、瓜果、油类作物也受到严重影响;

2,为尽快缓解旱情,双庙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镇村两级全体干部专题会议,并成立了以镇长王玉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抗旱领导小组,发动全镇广大干群全力抗旱,但天气长期干旱,水源有限,给抗旱带来一定困难,加上前期旱灾已成定势,导致我镇农作物受灾严重,大豆有荚无粒,玉米有棒无仁,大面积绝收。

通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调研,双庙镇对此次旱情造成农作物生长受损十分重视,分派农业综合服务站专人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尽最大努力减少旱情给我镇农业收入带来的损失。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 篇4:

县农业基点调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及我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及县、乡、村全体调查员的共同努力,按时、按量准确及时地完成了农业部、厅下达的全年各项调查任务。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点工作业绩

xx年,我们继续在中选的镇六个乡(镇),每个基点乡镇抽查五个村民小组,全县共抽查三十个村民小组开展各项调查工作。全年按照农业部、厅布署的各项调查任务,认真做好调查和汇总上报。主要工作内容:

(1)农作物意向调查、早稻产量预计调查、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调查、夏收农作物产量预计调查、全年粮食及主要经济作物产量预计调查、全年粮、油产量预计调查、秋冬播农作物面积预计调查等任务。在开展各项调查的工作中,力求数据准确度,汇报及时。

(2)扎扎实实开展各项调查,认真审核和分析各项调查数据,及时上报各项报表,全年报表上报及时率达100%。因此各项调查报表质量大大提高。例如:8月8日报送的农业基点调查早稻查穗数粒情况表中,我们基点调查统计的平均亩产为公斤,与统计局的统计年报数亩产399公斤相比,只相差%。

二、农业基点工作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是搞好农业基点调查工作的关健。

今年以来,我县农业基点调查工作取得成效,这是与领导的重视分不开的。年我县农业基点调查工作继续由一名副职领导兼管,正职领导也经常过问农业基点调查工作开展情况。在人力方面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在进行农业基点调查工作期间,尽量不抽或少抽基点调查员参加其他中心工作,从而使我县的农业基点调查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全年调查任务。

2、认真定好调查员,确保农业基点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业基点调查工作能否按时、按质完成部厅下达的全年各项调查任务,与局领导的重视和乡村级调查员的.通力合作是分不开的。今年,局领导在多次的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都强调了农业基点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要求中选的乡镇及乡村级调查员一定要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及时准确的搞好各项调查任务,从而使我县的农业基点调查工作能顺利地进行。

3、加强调查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通过参加农业部基点培训会议回来以后,我们及时组织基点调查员进行培训,要求每个调查员弄通弄清基点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基点调查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各种数据的准确计算方法和各种报表的填报,从而使基点调查工作准确及时,按质按量完成。

4、对基点调查工作做到早布置、早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完成

在各项基点调查工作开展之前,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调查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每一项基调工作做到早安排、早布置、有计划地去进行,从而使工作主动,完成任务保障性大大提高。

三、明年工作打算:

年我县基点工作顺利完成,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更要再接再励,把基点工作搞得更好。主要是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调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争取把明年的工作搞得更好。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 篇5:

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做好基层农村档案工作更是刻不容缓。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领导分管,有工作措施,有业务指导工作班子。近几年来,县、镇、村坚持每年对农村医保、社保、农村低保、计生、户籍及新农村建设等档案进行上门指导。以双路村为例,20xx年双路村办理农民自愿转让土地协议书及经营权证16户,填补资料64份,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591人,参合比例达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合人数1746人,参合比例达95%。办理全村房屋确权登记1084户,提供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填报工作及211名低保、五保、优抚、残疾人农合免费服务工作,为已满60岁退休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共计48人次。但资料归档和档案管理工作滞后,很多之前收集过的资料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而遗失。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相对于档案工作的其他领域而言,仍然显得较为薄弱,尤其是村级建档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要搞好这一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如何做好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民生,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人员、经费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基层农村档案工作才能巩固成果,稳步发展。

二、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基层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总的来讲,就是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和业务规范,概括起来,大体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忽视对档案工作的管理。部分村没有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专员,有的.即使有分管专员,也是挂名。心里不想档案工作,眼里没有档案工作,嘴里不讲档案工作,更谈不上把档案工作列入工作议程、写入发展规划,没有专职人员管理,没有可靠的管护设备设施,不能发挥对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护。

2、硬件不齐,管理欠规范。当前,尽管加大了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档案意识有了一定提高,开始收集、保管一些重要资料。然而,由于多种因素,档案工作还是相当滞后,无论硬性设施还是软性条件都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具体表现在,一是档案管理不集中,文件材料往往是谁办理谁留存。二是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欠规范。三是档案保管条件差,保管保护基础设施不齐全。四是人员变动不交接,造成责任不明,档案处于一种“断片”的状态。

3、档案形成难,留存少,利用率低。当前,部分村干部一是把工作“化简”,会议上作“口头报告”,矛盾调处搞“口说为凭”,书面材料和记录不齐全或是没有,影像资料更是少至又少;二是形成的文字材料不归档或是归档不及时,如一些上报材料、村务公开材料、工程建设材料等,工作一完,档案不管,使得村里各类档案存留相对较少,而且缺乏规范;三是虽然保存有部分档案资料,但是能够有效利用或是长效践行的不多,档案利用率偏低。

4、村级档案人员多为身兼多职,业务素质不高又斢动频繁。一方面,村一级的档案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身兼数职,很少进行岗位培训和系统的业务学习,缺乏基本的档案业务知识。如村委会一般是副书记或是会计担任。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只能完成本职工作,完全无暇顾及档案工作,履行的只是一个资料保管员的职责。另一方面,档案专员斢动频繁,交接程序不规范,使得新手想整理档案也无从下手,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造成档案工作“断片”、滞后的重要原因。

从调查中看到,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村级建档用档意识不强。当前,对于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广大农民认识不够,就连一部分基层干部也没有高度重视。村干部和有关人员缺乏基本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知识,不能做到有序科学地收集、管护和利用。

二是没有专项档案管理资金。现阶段,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村级收入逐年提高,但是,其财力主要用于发展、致富,真正用于档案工作的不多。这是造成一些行政村没有档案管理必要的设备设施,没有培训档案工作人员的重要原因。

三是制度不落实,监管难到位。一方面,村级档案工作制度不完善,村级干部大多年长,不熟悉电脑,靠的仅仅是手写口传,造成即使有很完善的制度也不能督促落实的局面。

三、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请保为切实解决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用好档案服务“三农”,我认为,要努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工作机构:明确村书记或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并落实专人专职负责村级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制定工作措施:把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工作计划之中,并将年度考核与工资绩效挂钩,使档案工作与基层的各项事业同步发展。三是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开展村级档案工作,保证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管护以及办公、培训、购置相应设施设备等所需资金。

第二,积极作为,多管齐下。宣传是农村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可以通过开会、发放宣传资料、宣讲典型事例等形式开展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农村离任老村干部、退休老职工、老退伍军人、老党员、老模范或致富能手的作用,让他们成为档案工作义务宣传员。多管齐下,多种形式,有目的地宣传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的意义和档案有关知识,达到增强档案意识的目的。

第三,完善机制,加强监管。要健全制度,做到基层农村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保管、档案人员变动后的交接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第四,加大投入,改善档案保管保护条件。基层农业农村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保护好这部分档案利于国家,惠及子孙。行政村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基层档案工作,相应增加档案工作的投入,逐步配置、改善档案设备设施,使档案处于安全、良好的环境之中。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 篇6:

xx是一个农业大市,是湖南省粮、油、棉、麻、菜、蔗、水产品等主要产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商品率较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xx市农产品加工现状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xx的农产品加工业以部分农民自行开设家庭作坊(主要从粮食、白酒粗加工)开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苎麻热使我市的苎麻加工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经过近几年来的产业资源整合,产业链条延伸,产品国际、国内质量认证意识加强,国内、省内知名品牌增多,xx农产品加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涌现出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据调查,我市现有大大小小农产品加工企业3030家,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有1066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9家,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共83家,涉及到粮食、蔬菜、肉类、水产品、油脂、水果、茶叶、甘蔗、木材、竹业、棉花、苎麻、芦苇等多个产业。个体加工有13436户,从业人员123752人,农产品加工年总产值达33亿多元。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品牌,其中有全国名牌“益鑫泰”,湖南名牌“粒粒晶”、“油中王”等。“粒粒晶”米业的三个品牌取得了国家农业部的绿色认证,同时申报成为国家免检产品,至20xx年底全市已取得认证的产品达285个。在第八届省农博会上,口口香大米、粒粒晶大米、克明面条、松花皮蛋等一些名牌产品参展吸引了很多客商,林结巴坛子菜、乡里乡土菜等一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倍受客商青睐,短短几天时间内,共获产品销售收入1125万元,签定产品销售合同亿元。随着农产品加工的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也渐成气候。

一是优质农产品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近几年来,加强对原有农产品基地的改造与管理,根据市场需求扩建了一批新基地。优质稻基地达200万亩,年产80万吨以上;优质麻基地40万亩,年产量达6万吨以上;优质棉基地30万亩,年产量5万吨以上;优质双低油菜面积100万亩,年产优质菜籽10万吨;优质茶叶、水果、竹业、畜牧水产等产业基地规模和产量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是通过外引内联、招商引资扩大了规模,增强了竞争势力。湖南辣妹子公司与湖南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集资金、品牌、资产、信息、商贸、管理、技术优势于一体,使各项指标逐年攀升;xx泰升果汁公司与香港迎溢公司合作,既解决了产品出口问题,又增强了企业的经济势力;南县顺祥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与江苏淮阳市进出口公司合作,资产扩张到近3000万元,产品远销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国,创汇100多万美元。

三是产品出口创汇有好势头。xx泰升果汁、湖南建玲竹业、xx三益茶叶、南县顺祥水产食品、沅江市湘中木业等公司的优质产品陆续打入国际市场,年创汇在3000万美元以上。

四是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各农产品加工企业非常重视科技投入。湖南油中王实业公司、xx粒粒晶粮食购销公司、xx泰升果汁公司、湖南建玲竹业公司、沅江湘中木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引进了国外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如湖南建玲竹业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分别从德国和台湾进口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自动生产线和两条紫外固化生产线,确保了产品质量标准。

五是公司带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致辞富农民。湖南辣妹子食品公司年产值亿元,消化桔子2万吨,水产品1000吨,辣椒、豆角、大豆等蔬菜3000吨,带动农户3万户,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3000万元,带动相关乡、镇企业增收3000万元。南且顺祥水产食品公司带动农民建龙虾基地万亩,按合同年收购水产品4000多吨,带动农户2万多户,仅龙虾一项就帮助农民增收800多万元。

二、xx市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对策

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产业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没有农产品加工环节,就根本谈不上农业产业化,更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产品经过精深加工后,其价值可以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1左右,美国高达5﹕1左右,而我国仅为﹕1,相差6—10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会成为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虽说xx的农产品加工业在近几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等原因,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着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快xx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实现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产业化经营,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手:

(一)高起点谋划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首先,培育好主导产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传统产业,在已具备的粮、猪、禽、蛋、油、棉、麻、茶、果、菜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基础上,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业系列;分作物建立优势产业区域,重点培育南县的棉花、沅江的苎麻、赫山的水稻、资阳的“三薯”、桃江的竹业、安化的水果等,使之逐步形成区域主导产业;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开发,安化的山野菜、大通湖的水产品、赫山的莲藕、杨树产业等。其次,拓展加工领域。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要放在食品工业、饲料加工、精深加工方面。进一步扩大米业、油料、柑桔、苎麻、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加工规模,提高主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拓展副产品加工升值领域,通过挖潜改造,开拓新产品,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第三,把农产品加工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起来。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工业化的重点之一,进行合理布局,防止新的雷同。结合城镇发展规划,避免分散、低效的“乡村工业”格局。分行业集中优势建立并逐步形成产业园区,如米业加工的兰溪米市。

(二)大力培植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在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是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他们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不仅是生产加工中心,而且是信息中心、科研中心和服务中心;不仅要搞好自身的经营管理,而且上要开拓市场、下要组织带动农户搞好原料基地建设。因此,对于已有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和各地认定的龙头企业,一是在财税政策上予以扶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对龙头企业和新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一定年限税费的减免。二是在信贷政策上予以扶持。由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安排专项贷款用于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三是在投资政策上予以扶持。各级农业、林业、水利开发资金,商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等重点向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支柱产业、农产品基地投放。四是在外经外贸政策上予以扶持。加大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发展“三资”企业龙头。五是在科技政策上予以扶持。对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和加工制品的生产技术,给予科研攻关支持和技术推广服务。

(三)加强基地建设,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足量、优质的原料。生产基地是主导产业在地域上的表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当前,我市农产品品种结构与现代农产品加工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虽然几个大宗农产品在全国名列前茅,但真正用于精深加工的并不多。加工企业要注意培育自己的优质原料基地。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建立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有条件的话,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据市场和加工业的需要,建立高度专业化、优质化的大型原料基地和健全的储藏流通体系。政府要引导农民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种植大户、专业村、专业乡等群体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乡一品”或“一县一品”的连片生产格局。并积极发展订单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标准,最终形成稳定的生产基地。

(四)加强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是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全过程以及操作环境和安全控制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逐步形成与国际、国家和行业相配套的标准体系,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二是实施体系。通过贯彻实施体系中的标准指导农业生产,降低农业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正确采购和使用生产资料,科学规范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生产出符合标准规定的合格产品。三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地方合作经济组织、农民技术协会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开展指导和服务,及时为农民提供各种必要的技术标准咨询,为创汇农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排忧解难。四是监测体系。积极加大对动植物病虫害和残留物的监测力度,达到防患于未然。五是认证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开展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力度,以更好地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扶持和培育优质产品,使一批品质好、规模大、效益高的名牌农产品成为国际名牌,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五)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积极为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大户)提供优质服务,时刻注重经济发展环境的宏观治理和微观治理;对于确立的重点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大户),着手试行并逐步健全推广“绿色110”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大户)公布报警电话及责任人姓名,实行重点保护。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 篇7:

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县人大年度工作的安排,农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王三毛的带领下,近期先后深入县农办、冈上、向塘、三江等部门和乡镇,就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x、龙头企业不断扩大。xxxx年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xx家,xxxx年达xx家,xxxx年达xx家,占全市的%,其中国家级x家,省级xx家,市级xx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xxx亿元,出口创汇xxxx多万美元,实现税收亿元,带动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xxxx元。

x、农产品基地得到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联系广大农民的主要纽带。近几年,政府每年投入资金xxxx万元左右,扶持龙头企业在“两带”建设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了粮食、生猪两个主导产业和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四个特色产业的格局。至xxxx年底,已形成xxx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基地xx家,xx棚以上的规模养殖基地xx家,全县生猪饲养达万头,家禽饲养达万羽,水产品起水量万吨,蔬菜种植万亩,产量xx万吨,苗木x万亩。

x、农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每年投入资金xx万元,引导扶持农业服务组织成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有序流通。至xxxx年底,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多家,其中省级示范社x家,市级示范社x家,组建了生猪、蔬菜、水产、粮油等协会x家,各类中介组织xx多个,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xxxx多人。

x、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培育和发展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xx个,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品牌xx个,产品xxx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xx个,注册商标xxx件,拥有“汇仁”、“皇禽”x个驰名商标和“国鸿”、“昌碧”、“稻香园”、“九木堂”等x个著名商标,绿色品牌和商标数量均为全省县(区)之首。

x、“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基本形成。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挖掘各乡(镇)、村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如冈上万舍的蔬菜和东潭的蛋鸭、三江村的蔬菜、蒋巷的粮食、黄马的茶叶和花卉苗木、塔城的水产、向塘的蔬菜等。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x、部分企业质量不高,行业分布不均匀。我县龙头企业总体水平还不高,生产规模偏小,大多为初级加工,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较弱。如蔬菜传统方式种植偏多,像采用塔城青岚无土栽培、武阳鑫和源蔬菜基地生物物理杀虫等新技术种植的较少。而且,企业所属行业分布不平衡,多数集中在粮食加工、生猪养殖和禽蛋加工领域,不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发展。

x、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瓶颈制约发展。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正处在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但多数企业用地为租赁土地或农业用地,不具备担保和抵押功能,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x、企业土地流转不易,规模扩张空间狭窄。传统自给自足的种养模式导致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现在受国家xx年土地承包期限政策的限制,企业不能长期租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入热情,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难以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x、市场营销路子不广,销售渠道不稳定。农业生产容易受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市场经济的风险又较大,而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还不强,规避风险能力较弱,亟需增强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x、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影响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受资金投入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较为滞后,主要包括农田水利设施较为薄弱,道路交通不够发达,电力线路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防灾抗灾能力不够强。

x、面源污染不容乐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粪便和废水,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极易造成空气和地下水污染,附近人居环境也受到直接影响。如八一乡涂埠村生猪养殖导致环境恶化,甚至出现“猪赶人走”现象;冈上镇孵化厂孵完蛋后的蛋壳直接丢弃和放养蛋鸭,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三、意见和建议

x、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择优选择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重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增强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x、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道路,着力发掘民间资本,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x、进一步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除了企业应该支付给农户的土地流转费,建议再由政府拿出一定财政资金补贴给农户,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大力鼓励规模成片地流转土地。

x、进一步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加大知识技能专业培训,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农产品营销队伍。积极为农产品搭建流通平台,开辟市场销售渠道,为经纪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x、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可随财力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快改善基地农田、水利、电力线路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企业招商引资方面,要认真考察,避免出现钻国家政策漏洞的现象,尽可能地多扶持本地企业。

x、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做到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对一些地方规模化生猪养殖造成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污染的问题,要加强治理,大力推广伟瑞菜养殖有限公司的沼气发电、污水循环沉淀后排放及八一乡涂埠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生物发酵厂(零排放)的养殖新技术,防止面源污染,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 篇8:

为促使xx生态由小变大,xx农产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一行先后深入到xx区“xxx镇万亩无公害红薯高产示范片”、“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基地”,xx区“湖北xxx生态农业创业园”,xx区“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这个目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的现状

我市有丰富的山水资源、特有地理位置,素有鄂东聚宝盆、江南鱼米乡之美誉。全市现有耕地面积xxx万亩,水面xxx万亩,林地xx万亩。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六有”。

(一)有生态农业示范片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开展生态农业建设以来,先后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和代表性的生态农业示范片。如梁子湖生态农业示范区,百里长港线、樊寺线生态农业示范带和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等,对我市生态农业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有生态标志农产品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建立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4个,示范基地面积63万亩,通过以点带面带动了全市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形成了遐迩闻名的武昌鱼、河蟹、珍珠、茭头、莲藕等一批“原字号”和“土字号”特产。武昌鱼不仅成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咏物绝句,而且成了美国连续几届总统的首选中国菜。xx生产的螃蟹曾“横行”香港,销量占市场份额六成以上,“梁心”牌有机番茄在武汉超市上架,“梁道”牌稻米正在加工生产。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为我市生态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先后荣获多个“国字号”、“省字号”名片。

(三)有生态农业模式

立足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行区域化布局,大力示范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了红润池湖农业生态园“良心种植、有机营养”的种植模式,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喝”山泉水、“吃”有机肥、“戴”生态圈、“当”健康神的“全产业链”模式,泽林镇万亩湖农场水稻种植推行的“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收购”“五统一”管理模式,东港大丰循环牧业示范园的“猪─沼—菜”循环牧业种养模式,峒山生态园“宜居、宜业、宜游”模式等一批相对集中连片、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基地。

(四)有土地流转创新

目前我市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有:“土地股份式流转”、“土地托管式流转”、“土地转让性流转”、“土地季节性流转”等流转方式,建立了土地流转保证金制度,开展了确权确地试点工作,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保障机制。

(五)有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近几年以来,加大农业投入品管理,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肥料利用率。全市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复播面积达xxx万亩,举办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样板xx万亩。积极开展农业环境污染事故调处工作,近年来查处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十余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xxxx万元。

(六)有生物能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大力推广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近xx%。积极推进沼气工程建设。如东港沼气供应站采用国内领先的搪瓷钢板升流式固体床中温发酵工艺,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实现了燃料、饲料、肥料有机转化,有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生态农业发展上取的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群众的期盼相差较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距离。主要存在“六强、六弱”:

一是扩大发展规模意识较强,打造精品意识较弱;

二是创立“品牌”意识较强,提升“品牌”意识较弱;

三是注重短期效益观念较强,忽视环境保护意识较弱;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 篇9:

按照市农业局渝农法[20xx]2号文件要求,,我局组织有关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在本区中心集镇龙沙镇、移民大镇大周镇、产粮大镇太安镇三个镇共选取30户农户,按照文件提出的提纲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于后:

一、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情况

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在我区上上下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普遍认为继1982至1986年中央为农业发了五个一号文件的十八年后,今年中央又为农业发出了一号文件,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区委、区政府对一号文件的宣传贯彻非常重视,对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时进行了布署。区委宣传部、区农办、区农业局和区林业局等单位联合组织了“万州区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宣讲团” ,从2月中旬开始到乡镇对基层干部和群众进行宣传讲解。区委、区政府决定在3月中旬召开全区农村工作会议,重点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重庆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龙宝、天城、五桥和江南新区四个开发区对贯彻中央1号文件都作出了具体安排,各乡镇、街道都已陆续行动起来。我们调研所到的三个镇都召开了“三干会”,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并通过他们传达到农村的家家户户。

二、粮食生产方面的情况

1、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调查的30个农户20xx年粮食播种面积亩,比20xx年减少了亩,减%。今年计划粮食播种面积为亩,比20xx年又减少了亩,减%,基本与全区农业统计情况一致。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截止20xx年底,全区共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8万亩;二是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由于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部分耕地改种了柑桔、桃等经济林木;三是三峡水库淹没了一部分耕地;四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征用了一些耕地;五是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种田的老人和妇女多数体力较差,无力耕种造成弃耕。20xx年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和第二条。

粮食产量总体上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调查的30个农户20xx年粮食产量合计为81070斤,比20xx年减少了3950斤,下降了%;20xx年预计产粮食77730斤,与20xx年相比,又将下降%。粮食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粮食播种面积下降。

2、粮食单产。调查结果,30个农户20xx年粮食平均亩产为898斤,比20xx年高14斤,20xx年预计粮食平均亩产为881斤,比20xx又低17斤,可见整体上有增有减。影响粮食单产主要是气候影响,20xx年农业自然灾害较20xx年轻,粮食单产就高一些;其次是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

就单个作物看,玉米生产方面,由于近年来临奥一号等高产品种的大量推广,玉米单产提高较快;而水稻生产方面,由于没有显著高于当前推广的d优、岗优系列的高产品种,因而单产水平基本保持原有水平。

3、农户存粮情况。调查发现,20xx年农户存粮人均只327斤,不够一年的食用。三个镇中,农户存粮情况不均衡,龙沙镇调查的农户存粮不多,大周镇调查的农户均无存粮。只有太安镇调查的农户存粮较多,一般农户存粮均够一年以上食用。平常面上了解的情况大致是,20%农户存粮够一年以上食用,50%的农户存粮只够一家人大半年(6—10个月)食用,20%的农户基本无余粮,近10%的农户要买粮食才能满足食用。从增减趋势上看,今年以来多数农户存粮数量有所下降。

今年存粮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一是去年国家放开粮食流通渠道后,粮食的加工户和贩运户增多,许多加工户和贩运户主动下村、下社、上门收购粮食,加上去年以来粮价持续攀升至现在稻谷元/kg,一些种粮农户借机纷纷出售存粮;二是近年来我区畜牧业快速发展,消耗了一部分存粮;三是粮食总产逐年下降,存粮来源减少。

此外,农民对贮藏粮食的认识也有变化。调查的三个镇中,龙沙镇农户存粮明显较其他两个镇少,其主要原因是该镇农田水利设施较好,水田基本能旱涝保收,整体经济水平也好于其他两镇,农民认为一般不用存太多的粮食防止灾荒。

4、粮食生产的投入情况。总的情况是,现金投入逐年增加,种粮劳动力投入减少。调查的30个农户20xx、20xx年粮食生产投入分别为15520元和16371元,20xx年预计要增加到16852元。

现金投入增加主要是源于肥料、种子等农资产品涨价。调查发现,今年尿素零售价达到1675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元/吨;碳铵零售价达到52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元/吨;优质稻种子价格达到15元/斤,比前两年和目前普通杂交稻种子高一倍,需25斤稻谷才能换1斤,而过去换1斤杂交稻种子只需10斤稻谷。高产玉米种子价格7元/斤,一般杂交玉米种子只2元/斤左右。当前,农资产品的涨价已抵销了农产品价格提高的增收效益。

劳动力投入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二是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种田的多数系体力较差的`老人和妇女,因此,多用化肥少用农家肥,耕作也相对粗放;三是抛秧栽培、稻田稻草履盖洋芋等节劳技术的推广面积增加。

5、农民对国家重视粮食生产的看法。接受调查的农民普遍认为,我区是一个农业大区,粮猪型农业生产模式仍然占农户经营的绝大部分,虽然不是国家的粮食主产区,但粮食却是大多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和重要饲料来源,一旦粮食大量减产,势必造成粮价上涨,农民又无能力购买。同时,由于人多地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存粮不多的现实,我区粮食安全问题也不容乐观。国家重视粮食生产,对我区来说无疑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对增加我区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肯定会有很大帮助。

国家对粮食生产的保护和扶持,农民们有许多意见和建议,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国家直补政策要尽快到位,补贴金额要大一点,小了起不到预期的作用。

⑵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目前万州区各地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的问题非常突出,村社、群众无力整修,这对保护全区粮食生产能力威胁极大。

⑶希望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多采取直接补助到种粮食农户头上的办法,现在国家成百上千万的补助资金投给了农业开发的“业主”,一些业主(龙头)又没有很好起到龙头的作用,老百姓没有真正得到多少实惠。

⑷希望政府对种粮大户要实行特殊保护政策,一要制定最低保护价,二要保证收购,三要严格控制农资价格。

⑸国家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一是要加大农技推广力度,保证农技推广经费,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无钱办事的问题;二是对增产增收效果好的粮食作物新品种,可实行良种补贴,解决新品种种子价格高令农民望而生畏的问题,尽快扩大良种推广应用面积。

三、农民收入方面的情况

1、农民收入水平。万州区是集中连片的国家级贫困山区,目前尚有20个特困乡、220个特困村,绝对贫困人口达万人。20xx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农经统计口径),比全市平均少元,在全市39个区(县)中排倒数15名。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元,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差距很大。农民收入虽然逐年上升,但增长速度非常缓慢,20xx年和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只比上年增加了元和123元。而且实物比重大,现金收入少。

调查的30个农户20xx、20xx年人均纯收入平均为1762元和20xx元,今年预计可达2205元,在本区农村属中等偏上水平。

2、农民收入来源。调查结果,30个调查户20xx年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外出务工收入(166100元),占总收入的%;其次是种植业收入(51360元),占总收入的%;再次是养殖业收入(29860元),占总收入的%。

从全区统计情况看,种养殖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45%以上,接近收入总额的一半。占第二位的是外出劳务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30%,超过了种植业的收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收入只占农民收入的20%。“种粮饱肚子,喂猪供孩子,打工盖房子”是万州区多数农户经营收入来源的形象总结。

3、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的增加来自于多个方面,但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外出务工收入。20xx年全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万元,比20xx年增加了万元,占当年农民收入增长额的一半。粮食收入的增长是20xx年农民增收的第二大项目,由于粮食涨价,全区农民增加收入近5000万元。养殖业也是近年来万州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xx年全区畜牧业收入比20xx年增长了7929. 6万元,农民从中增加收入近4000万元。

从30个调查户20xx年的收入增长结构看,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比20xx年增长34050元,人均增长268元,占当年农民收入增长总额的%,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种植业收入,其比20xx年增加了2655元,占当年农民收入增长额的%。

总结各调查户生产经营计划,预期20xx年农民收入比20xx年增长%左右。增收的最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今年农民外出务工人数比20xx年又多3人,外出务工收入预计可达185800元,比20xx年增长近12%;二是从目前农产品的行情看,我区农民收入的支柱产品——粮食和毛猪的价格依然走高,同时优质高效的优质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大幅度增加,农民从种养殖业中将会增加一部分收入。

4、农民增收的困难。座谈中,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纷纷反映,目前农民增收的最大困难,一是外出务工找工作难,找到报酬较高的工作更难;二是分户经营应对市场的能力较差,信息不灵、销售价格偏低、销售成本高等;三是土地分散在各农户,难以形成种植规模,阻碍了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规模效益的发挥;四是农业基础设施不足,80%以上的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制约了农村各产业的发展;五是发展新的生产项目缺乏技术储备和技术保证。

5、解决增收难,农民有四盼

一盼国家要给农民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让外出务工农民同样享受到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子女入学、贫困救助等各方面的好处,农村的生产公益设施建设同样得到政府的支持;

二盼国家在农民转岗就业培训、种养殖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农民教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素质;

三盼政府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对小型水利设施维修的投入;

四盼加大农民权益保障力度,尽快出台《农民权益保障法》,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的恶劣行为,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要切实为农民撑腰,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1、各级党委、政府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非常重视。万州区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近70%,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劳动力严重过剩。近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去年八月,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重庆市万州区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见》(万州府发[20xx]74号),对今后5年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作出了规划,对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清理和规范相关的办证收费行为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区里还组建了培训职能机构,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实行组织、发动、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目前已开展服装艺术、农产品加工、家政服务、保安等8个岗位1790多人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在调查的3个乡镇中,大周、龙沙两个乡镇已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基本做到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支持、外出务工手续随到随办、帮助务工人员催要工资、开展务工前培训等方面服务。龙沙镇举办了两期(家政服务、农产品加工)劳动力转移培训班。

2、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的30个农户中, 20xx年外出务工3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0xx年外出务工39人,比20xx年多3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平均1户有1个多劳动力在外务工。

外出务工人员遍及全国各地,70%以上都是由包工头带领和务工者相互邀约、串联而外出,靠政府部门和劳务中介机构组织外出的大约占22%,盲目外出占8%。

外出务工人员中,89%以上能找到比较稳定的工作,有11%的无固定工作,收入较少。外出务工人员中能顺利取得工资占80%,大约20%的务工人员遭遇过拖欠、克扣工资的情况。

外出务工民工中,10%的有一定的技能,主要是驾驶、厨师、缝纫、砖瓦工、木工、电工、焊接等,主要学习渠道是民办培训学校和跟师学艺。

3、目前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的困难以及他们的愿望、要求。

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的困难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组织,信息不灵,民工外出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二是缺乏能适应劳务市场需求的劳动技能,难以提高务工收入水平,难以保证务工收入的长期稳定;三是部分民工务工期间缺乏安全保障;四是缺乏自身权益保护的知识和司法帮助。

他们强烈要求:一是希望司法部门要大力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二是希望政府要给进城务工农民与当地城镇居民在各个方面以平等对待;三是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专门机构,外出务工人数在3000以上的乡镇,建议政府要配备1—2名专职人员,加大力度在用工信息、劳动技能培训、外出务工管理等方面给予长期、有效的帮助。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 篇10: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设施农业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进,目前在数量、产量、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突破。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总体目标,按照“继续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定位和建立“绿色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功能定位,重点开展以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为重点的现代农牧业建设,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呼包鄂经济圈”食品加工业的优质原料基地、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和休闲度假的绿色生态旅游区,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规模大、产品层次高、知名品牌多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推进“塞外粮仓”到“西部厨房”的现代农牧业转型。

截至____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万亩,其中日光温室万亩,塑料大棚万亩。全市100亩左右的设施农业园区已发展到63个,200~400亩的'有33个,500亩左右的有9个,1000亩左右的有15个。全市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企业共32家,企业建设设施农业面积共万亩,其中温室万亩。

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面积万亩,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5%,其中农业部认定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216万亩。绿色食品生产企业45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产品116个;有机食品生产企业8家,获得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的产品47个。“河套番茄”、“河套向日葵”等特色产品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河套牌雪花粉、河套白酒、维信羊绒制品、金川牌保健啤酒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二、存在问题

(一)资金短缺制约设施农业发展。一是设施农业的投入非常大,目前我市建一亩砖钢结构温室投入14万元左右,建一亩土钢结构温室投入9万元左右,对收入相对较少的农民来讲,还没有能力完全承担建设资金;二是设施农业贷款门槛较高,贷款期限短,额度小,加上不能抵押,农民联户担保能力弱,信贷风险大,因而银信部门放贷积极性不高;三是设施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短缺,许多成熟生产技术不能推广应用,影响了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

(二)农民对设施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设施农业生产需要一年四季劳作,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有嫌麻烦的思想。部分农民对设施农业缺乏正确认识,参与意识不强,顾虑较多,政府推动与农民自愿差距较大,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三)技术力量薄弱。我市设施发展迅速,生产基地点多面广,技术指导服务任务繁重,缺乏设施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带头人,现有技术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满足设施农牧业发展需求。

(四)市场体系不健全。各旗县尚未形成大型农产品物流园,无市场带动能力,组织化程度较低,蔬菜销售相对困难,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因而未能形成完善的市场流通服务体系。

按照全市“十二五”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30万亩以上,设施农产品总量达到60亿斤,总产值达到50亿元,农民人均来自设施农业的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吸纳农村劳动力20万人。积极稳妥推进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土地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集中,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到“十二五”末,全市土地流转累计达到500万亩。就目前的发展状况实现上述目标还有一定难度,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三、建议

一是政策扶持——抓投入。针对发展设施农牧业资金匮乏的实际,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企业投资、社会融资和农民筹资,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设施农牧业的投入力度,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积极协调银信部门想方设法解决贷款资金,特别是对于建设规模大的农户,酌情放低贷款门槛,增加贷款额度。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发展设施农业项目。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宣传补贴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宣传及舆论环境。依托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精心组织、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到我市投资设施农业建设,从而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二是拓宽渠道——抓市场。抓生产,必须抓流通,没有市场流通,设施农牧业难以做大做强。应坚持两手抓,生产与流通要同步进行,各乡镇要转变政府职能,主动出击抓销售。一是率先培育销售经纪人队伍,培养营销大户,拓展外销市场。二是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统一管理、经营,提高设施农业组织化程度。三是抓好批发市场建设,创造良好的农产品交易流通平台,保证农产品货畅其流。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使设施农业建设、生产、流通融为一体,以拉动全市设施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品牌经营——抓质量。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坚持品牌战略,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加快新品种的引进,重点培植一批农产品品牌和商标,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积极做好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扩大蔬菜生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知名品牌。引导有实力的合作社和企业建温室、建保鲜库,培养和发动一批经纪人积极参与生产、收储、保鲜、调运和销售,提高设施农业组织化水平。

四是依靠科技——抓服务。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科技人员配备,充实设施农业技术力量,尽快培养一批能进棚实践指导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要整合全市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实行跟踪负责,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二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筹措专项经费,聘请外地有经验、懂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指导,增强技术支持。三是加强对现有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四是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设施农牧业是一项资金、技术、劳力密集型产业,而农民又是设施农牧业的主体,必须抓好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尽快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五是集中力量建设先进的试验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科学经营——抓管理。高度重视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真正实现生产环节和市场的对接及连通。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搞好市场信息服务,组织专门人员长年在周边城市和地区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和研究,与国内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信息联网,建立以信息和市场指导蔬菜生产的服务机制,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供需见面、产品洽谈等方式,促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与销售商签订购销意向协议,使蔬菜生产、销售更具有稳定性,减少产品产销的盲目性。积极研究供求关系和消费路径,为农超对接提供相关服务。重视行业协会建设,提升行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做好防疫监督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建立完善市、旗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检测站,重点开展农药、化肥、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和药物残留监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5 3346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