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心理成长报告(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自我心理成长报告(精编3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个人心理成长报告1

不知不觉,“大学”已过去四分之一,从当初的懵懂,到现在的淡然,我发现我真的变了很多。怎么说呢,刚进大学那会儿,其实我是有点失望点,因为它和我初中、高中时候想的不太一样。那时候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可以一天到晚待在图书馆,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即使这些书不是讲的数理化生。或者可以去先进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去做一些以前只能在书上看看的理论知识。到了大学就发现,还是要学英语,数学也还在,而且还被分成了好几门课,还有物理,不过好在暂时还没发现头痛了高中三年的化学。考试也依旧没有离开,一个学期没有好好听课的下场就是期末累得半死,考一门复习一门,虽然现在这种做法还能应付考试,成绩也不算差,但在下去就不知道了,毕竟学得越多,落下的越多。每个学期励志下个学期好好学习那是必须的。

经历了高考这个人生重大的转折点,迈进高等学府之后,接触的人和事大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在如饥似渴的汲取丰富知识的同时,我开始学着用相对客观的态度去评价自己和他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上的人和事,也许这就是所谓成长吧!此后,我渐渐拥有了成人的感觉――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着某种责任,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去承担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今天,当自己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成长经历,发现过去所遭受的那些挫折、痛苦并非完全没有价值,相反它却隐含深远的意义。今天的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怀,而不再执迷于个人的得失。所以有人说“挫折、痛苦的背后才是成长的空间。”

我喜欢和数学打交道,爱好思考,乐于使用各种参考书,关注各种自然原理。在他人眼里,我绝对是最佳的实干家,当同学或朋友有东西(如电脑)需要修理、安装或是需要体力上的协助,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我,而我也会相当乐意帮忙。在生活中,我可能比较宅,不愿过多地参与人际互动的活动,宁愿一个人琢磨与数学有关的事情。我也爱好各种体育活动、户外运动,享受挥汗如雨的感觉。一般来讲,我情绪稳定、有耐性、坦诚直率,宁愿行动不喜多言,喜欢在讲求实际、需要动手环境中从事明确固定的工作,是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我特别钟爱的专业有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我不喜欢深入探究事务的本质和基础的原理。一些自然科学和理论研究的事情对于我而言,可能费时费力,并且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我需要避免那些需要追根究底、细致观察、深入探究的事情,需要分析事物的本质,并要求独立完成的工作我也会觉得不喜欢。这就是我对于自己的分析,希望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通过这半年时间的学习、观察、思考,不但我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也逐渐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重新审视周围学生和朋友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我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还有些人由于不堪忍受心理重负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切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和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将会消磨意志、降低自身感受生活乐趣的能力。我真心的希望我们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我认为我身上最好的品质是乐观,理性,执着,乐于助人,遇事不慌。在我的人生中需要增强的方面是以下几点,第一:因为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所以以前与人相谈,会表现的拘谨,特别是陌生人,这也使得我的社交圈比较小。第二:在自己所擅长的方面,我会变的很强势,听不进去他人的意见。第三:在别人指责我时,我会变得很愤怒,在不经意间伤害到他人。第四: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上,不能静下心来认真的学习,学习时容易受其他事情的诱惑。当然我还有很多的缺点,但我觉得这几个改起来著有成效。熟悉我的人都会说我为人热心但又有时会为一些小事言语伤害别人。我人生的奋斗目标是拥有自己的产业,有能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通过将近一年的大学学习,我渐渐明白了什么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

1、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性格要求。首相要对自己的性格特质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

2、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地接触、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持续完成工作的动力之一。积极了接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是十分重要的。

3、不断提高职业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认识社会的需求;学校可以提供各种咨询和讲座,如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当中如何发挥、知识转化能力如何培养等。

4、明确职业定位。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如果目标不确定,经常忽左忽右摇摆不定的话,则必然导致职业生涯之路不规则,出现很多的重合和交叉,而各种工作之间缺乏紧密联系,使职业生涯始终在低层次徘徊。

5、培育职业素养,进行角色转换。大学生往往会给用人单位以书生气十足的刻板印象,原因之一是学生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缺乏对社会的接触,只有临近毕业了,才“主动”出击/另一方面固守学生角色,难以适应职业需要,降低了就业概率。因此对在校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规范的职业素养培训,尽早实现角色转换是职业规划的任务。

具体要说心理成长,大概就是现在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很多缺点。一步步改正,不断完善自我,就是接下去这几年要做的了。

自我心理成长报告2

自弗洛伊德以后,“心理”逐渐成为民间可以忽视但是不可失去的词。越来越多的人也投身到心理学的研究中去,心理学在未来的世界里必将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对医学,理论研究,战争与和平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学习了4周的心理课以后,我对心理学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其中给我映像最深的就是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效应,定势效应,投射效应。然而这其中给我映像最深的就是光环效应和刻板效应。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光环效应,所谓光环效应,顾名思义,就是因其好(坏)的一面而断定这个人的好坏。网上给出的官方解释是这样的:所谓光环效应是指我们在对别人作评价的时候,常喜欢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月晕(或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有时也称为晕轮效应或月晕效应。

就我个人而言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光环效应于我而言还是很常见的。我的高中是市里的重点高中,虽然我不是实验班里的学生,但是周围任然是高手林立。我常常都会带着崇拜的目光去看这些在学习方面很优秀的人,他们经常是速度与准确率并存的人,我起初以为这些人应该是各方面都优秀的“三好学生”了吧,于是我也和他们交朋友,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会主动问他们,他们也都很乐意回答。

随着我思想意识的提高,我对学习的那股干劲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会花比他们更加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解决他们早已解决的问题,虽然过程很吃力,但是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的成绩也逐渐和他们旗鼓相当了。我以为他们也许会为我的进步感到高兴的时候,我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当我再去找他们的时候,他们总会以学习为由回避我的目光或者直接不理睬我,而且这种情况在我考试成绩超过他们的时候表现的尤其明显。正是在这个时候我理解到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句话的含义,一个人究竟是不是“完人”并不能通过一面来判断他,当然我在看到别人成绩超过我或者是别人受到表扬的时候也会产生嫉妒心理并渴求自己也能得到类似的成绩或待遇。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即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缺点,并且我们要能够从自身出发看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如果他人能够提出中肯的意见的话更是要虚心的接受它,防备光环效应的负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光环效应的影响增加自身的吸引力。与人交往时,可以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让对方了解我们的优势,以获得积极的评价。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刻板效应,对于刻板效应网上给出的含义是这样的:我们在认识和判断他人时,并不是把个体作为孤立的对象来认识,而总是把他看成是某一类人中的一员,使得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很容易认为他具有某一类所有的品质。因而当我们把人笼统地划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时,刻板印象就形成了。众所周知,《暴走大事件》是一档非常受青年人追捧的网络节目,它通过当下流行的话语来评价各时各地发生的稀奇古怪的事情。曾经这档节目曾报道过:“江苏的高考是全国的高考难度当中最高的,堪称地狱模式。”身为一个从江苏来的考生,我自然到了学校有种优越感,也就会自然而然的认为从其他地方来的考生水平是远远不如我们江苏考生的了。这种感觉在开学初的分班考试当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但是这也许就只是局限于英语吧。随着和他们的深入相处,我发现他们其实并不是社会上所说的“不如我们”,不如也许只是考试的难度,但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远远不能仅靠考试制度的不同来做出评价的。渐渐的我发现他们的个人的成熟度都远远的大于我们江苏的学生,而且他们中的人仿佛都很open,性格都很开朗,很阳光。相比之下,我们就显得“安静”太多了,我觉得江苏的考生已经显示出了2个极端----一种是只知道学习的,一种是只知道玩游戏的,对于这个社会,对于未来有明确的认识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也许这便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刻板效应了吧。只是根据外在的评价而来孤立的评价一个人,也许类有相似,但是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然而也不是刻板效应就真的是一无是处,凡事都应该客观地来看待。刻板效应可以让我们在认识之前有个整体的了解,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够想当然,更不能产生优越感。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有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绝对不能凭借一次考试就妄下决断的。

大学对我来说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在这里一切以往的失利也好,成功也罢,都不会有人在乎,除非自己在乎。我要做到的就是:认认真真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多学点知识来充实自己。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想法,或许有人想把以前没玩的游戏玩个遍,或许有人想在大学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是不管怎样,我觉得都需要坚持二字以及身边不曾离去的兄弟朋友。当然这就要求我做到在与舍友,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的客观地审视自己,看待他人。也许我不是最棒的,但是我一定要过的不留遗憾,不再像以前一样整天死气沉沉,以后要阳光积极的过好每一天。Fighting!

自我心理成长报告3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要经历许多许多的故事,我不知道自己经历的是悲伤还是快乐,但我也知道,每个殡仪学子,都有自己的故事。

首先,这可能是我的第一个身份,这个身份带给了我一些际遇,我是一个独生女,一个城市中的独生女,同时,我还是一个90后。

从小到大,我给人的感觉,永远是很洒脱,活得很自由,永远悠闲,从不在乎任何事和物,这种极端的不在乎,变成了一种极端的乐观。有些人非常羡慕我,因为当他们在努力的为高考分数拼搏的时候,只有我在一旁悠闲的睡觉,或是听音乐,但我知道,如果我的成绩不好的话,他们就会认为我在玩物丧志,他们之所以羡慕我,是因为我明明吧怎么学,什么都不在意,却能考到理想的分数。还有一些人,他们极度的排斥我,可能这种情绪在女生中体现得特别突出,但我永远不知道为什么。

我的成长经历并不复杂,可以说是非常简单,但却又充满着双面性。我清楚的知道我自己性格的两面,但是我不想去改变。从七岁起,我妈为了工作离开了我和爸爸所在的城市,这期间很奇迹的我没有出现什么叛逆期,也许是那时还不懂事,所以还不知道叛逆为何物。上了初中,爸爸也和妈妈一起去外地工作了,整个家里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十三岁的我开始了一个人的独居生活。

也许我天生就是一个独立而乐观的人,我的自制力比任何人都强,也许是我的思想仍旧被所谓的“规矩”束缚着,一个人住的我依旧是一个好学生,成绩优异,懂事,能担当大任,甚至连副班主任——我们的英语老师也在所有的英语课代表中特别的倚重我,对我信赖有佳。可是,也许是压抑得太久了,但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我潜在的那股叛逆劲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记得我初三的那一年,我度过了我人生中最叛逆的时期,也许直到现在,我的父母都无法想象,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那时的我完全变了一个人,在初三的关键时期,我逃学了,逃了整整一个月,一个月,我没有和老师和同学联系,也没有去上课,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浸在网络里。但那时的我无比清醒,又无比的迷惑,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知道自己从不沉迷网络,我只是想找个方式发泄一些,发泄一些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压抑,虽然我知道那种压抑的导火索,但我直到现在,也依然没有告诉任何人。而同时我又迷惑,我在迷惑自己的价值,也许那时我并没有察觉出自己为什么会突然变得迷茫,已经习惯了那种定期领生活费,当班干部的日子,让我短暂地忘却了亲情和友情的样子,而当我迷惑自己的价值时,却又难以发觉原因。现在的我已经知晓那些原因,那个原因,只是因为自己不受重视。记得有调查问卷问过是否想过自杀,而在那个时候的我,确实是想过自杀的,只是我没有这样做而已。当时的我,心理极度的脆弱,我似乎永远都想不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想着即使自己死了,应该也不会有人知道。但是,也许是那时的我虽然迷茫,却仍旧被规矩所束缚着,最后的我在爸妈的逼迫下屈服了,去上学了。但那又怎样呢,那时的我即使去上课了,也是每天睡觉,看小说,似乎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一直到我考上了一所很普通的高中,也没有改变。

上了高中以后,我开始是在普通班,但我开始了解自己了,我知道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了,虽然后来我进了尖子班,但一个学期,我又退下来了,因为成绩下降了。为什么下降?因为受不了那种压力。不知道为什么,我是一个特别排斥压力的人,很少有人能在我身上看到眉头紧皱的表情,我永远都很轻松,可能是初中的那段日子,养成了我那种什么都不在乎的个性,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在乎的人,又怎么会在乎高考的分数呢。高三那一年,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和叛逆期不同,那时的自己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即使因为当班干部没有朋友,也没太多感觉,而上了高中之后,没有再当班干部的我,却体会到了那种被孤立的痛苦,最重要的朋友被夺走,得到了又再失去。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们的冷笑和嘲讽是那么的刺眼,但渐渐的,我学会了不在乎它们,我本来就不会在乎任何东西,又何必去在乎自己讨厌的东西,当时的我抱着这个想法,继续独自一人生活着。

那一段时期,我无法去描绘它,在我学会彻底忽视她们那种把我当成玩物,随处想让我出丑的视线之前,我每一天都如坐针毡,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错,她们却那样的讨厌和鄙视我,这种鄙视中又带了嫉妒和不满,因为我是她们最讨厌的人,却又是成绩最好的人。也许每个班里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小团体,她们都是一群“讲义气”的小太妹,喜欢等着看人出丑,抓住他人的把柄,只是不巧,我正好成为了她们讽刺的对象而已。而当我忽视掉这些视线的时候,她们已经把所有在我身边的人全部夺走了,通过各种手段,把我从人群中隔离了。那时的我,与初中不同,初中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孤单,但在那个时候,在我意识到的时候,我已经一无所有了,父母的从不关心,每次领生活费都会对我发牢骚,甚至生病和过节也不会回来看一眼,一回来就抱怨我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做一个短暂的停留,就离开,那个时候的我,恐怕对这种一无所有的状态,已经有所预感了。

也许是已经习惯了,那时的我强迫自己忽略了这种痛苦,依然坚持着活下去,没有把自己逼上绝路,其实现在想想挺可悲的,那时自己最好的朋友,居然是一个在网上相识了三年,和我相距千里之外的干姐姐,她就像我唯一一颗救命的稻草,让我坚持了下来。

高考,也许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分水岭,但我却丝毫不在乎。高考之后,我取得了二本线以上的分数,听着父母的话,报了二本的大学。但也许是老天给我开了个玩笑,四个学校竟然都没有录取我。爸妈不敢相信,还期望着我复读,可那时我说了一句“好马不吃回头草”把他们堵了回去。我不会复读,我也没有任何的失望和伤心,对于这个结果,虽然意外,却也有心理准备,我重新翻开了高考指南,只不过这回的重点不在于本科,而是专科。不知道这一切是不是命运,当我看到长沙有殡仪专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勾选了,没有丝毫的动摇。我把这个志愿写在了第一个位子,我不确定我会不会录取,但我知道,它一定要放在第一志愿。结果,我录取了,在我对这个学校和这个专业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我来到了长沙民政殡仪学院,这个选择,知道现在,我依然没有后悔,只因为当我站在寝室窗前眺望罗马广场时,心中油然而生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一种曾经来过这里的熟悉感,让我感到,这一切,或许都是我脑中的“命运”安排的。

这里是大学,是我最爱的大学,我从不后悔自己选择殡仪,因为在这里,我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虽然我进了之后常会哭,但是至少比以前好,以前的自己,即使想哭,眼泪也掉不下来,现在我至少还能哭,有关心我的室友和同学,还有一些特别的感情,还有变得越来越关心我的老妈,我已经很满足了。我相信自己会快乐下去,至少在大学里,我会快乐下去。

35 1779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