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市委书记在市委党校基层党员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
强调党的理论学习,提升党员素养,增强服务意识,推动基层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委书记在市委党校基层党员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市委书记在市委党校基层党员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
同志们: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到X市工作后,我一直高度关注基层治理工作,走遍了全市56个乡镇和一半以上的村社区,就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进行调查研究。这次主题教育,我把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专题,通过走下去、请上来等多种方式同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探讨,并结合平时思考和工作了解掌握的情况,梳理形成了这个辅导报告。今天,借此机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基层干部在忙什么、想什么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村委会是最基层的村民自治组织。基层治理成效如何,关键看基层干部的"前哨"作用发挥得怎么样,有没有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服务群众质效上。
从职能职责看,基层干部工作比较繁杂,点多、线长、面广。根据自治区有关文件要求,乡镇承担着党的建设、城乡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五个类别152项职责事项,与县直部门共同承担城乡管理、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农牧、林草、生态等六个领域221项共担事项,还有行政执法等99项行政权力事项;从村社区层面看,承担着党务、村务、日常、民生、示范创建、乡村振兴等6类99项工作。这些事项,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镇村干部承担的工作任务很庞杂、很琐碎,确实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从精力分配看,基层干部负担比较繁重,面临多重压力和矛盾。一是会议多。有乡镇党委副书记做过统计,自己一年内光是参加旗里的调度会、培训会、工作会就达50多次,这还不算乡镇内部会议和视频会议,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跟会、陪会。二是报表多。基层干部普遍反映,上级单位需要基层提供的表格资料各式各样,有的是系统内的制式表格需要定期填报,有的是上级自制的工作表格需要限时填报,有时上级单位各部门之间不沟通跟基层重复要、或另制表格反复要。三是检查多。有的乡镇(X镇)做过统计,2022年全镇共迎接市旗两级督查督导、检查验收30余次。有的检查验收执行机械,过于强调留痕,基层干部常常夜以继日补资料、做档案。此外,对于信访矛盾突出的地方,基层干部把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信访维稳上,尤其是每逢重大会议、节庆等活动,稳控信访成了基层既费精力又费财力的"老大难"问题。
从工作状态看,基层干部管理亟待优化,人浮于事和结构性短缺并存。总体而言,全市56个乡镇工作力量是比较充足的,在编人员平均73人(最少47人、最多168人),这还不包括分流返岗人员、工勤人员、"三支一扶"项目人员、临时聘用人员,但运行中普遍存在"人事不均"的问题,除了党政办等主要业务部门和窗口单位外,能够"稳定坐班"的通常不超过20人。有的干部因为能力、年龄等原因,往往是干半天休半天,经常脱岗早退、找不到人。组织不愿也不敢给这些人压担子,因为既干不了更干不好。相反那些工作踏实、能干肯干的则越干活越多,经常加班加点。"关键岗位很缺人"、"一般岗位养闲人"、鞭打"快牛"的现象在乡镇普遍存在。
从制度机制看,基层干群矛盾较为突出,容错纠错机制有待完善。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问题,有时还会面对一些不合理诉求,协调处理不好或者群众不满意,轻则会被批评、重则会被问责,甚至会被群众向纪检监察机关投诉举报,使得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放不开手脚,"因为怕碎碗,就干脆不洗碗"。2022年,全市纪检监察部门共接到群众投诉基层干部违纪违法信访举报472件次,经核实立案的39件,个别核实查证不属实的也没能及时给干部澄清正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从自身发展看,基层干部成长进步空间有限,亟需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近年来,随着工资收入、乡镇补贴等方面向基层倾斜,一定程度提高了乡镇工作岗位的吸引力。但这种普惠性的激励手段,并不能真正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多数基层干部认为晋升空间小,一些年龄稍大的干部认为自己已经到了"天花板","躺平"心态明显。同时,一些新招录的年轻干部不能适应基层较为艰苦的环境,既不想也不愿意扎根基层,只要有机会就谋求调转、遴选等途径离开基层,这种情况在各旗县市均有所表现,最突出的是X市,2020年以来X市招录乡镇街道干部138名,其中42名满服务期人员还在基层的只剩17人。
二、群众在盼什么、怨什么
群众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受益者。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做到共建共治共享。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了解问题,梳理调研中群众反映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群众最关心的是如何增收致富。虽然最近几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全区最高,但由于基数较低,增幅并不明显,群众普遍感觉"不解渴"。特别是受疫情、农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部分群众收入增长难度较大。2022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373元,分别较全区、全国低1422元、6076元,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影响全社会用工需求不振,另一方面是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多数没有专业技能,主要从事建筑、餐饮、加工等产业中的简单工作、体力劳动,工资性收入增长提升空间狭窄。经营净收入同样如此,这两年虽然粮食丰产丰收,但种子、化肥等生资成本逐年上涨,耕地租金亦是水涨船高。肉牛肉羊则市场低迷,肉牛价格从去年底的18元/斤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6元/斤左右(最低谷13元/斤),肉羊价格从去年底的13元/斤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0元/斤左右,即使刨除人工成本,大部分养殖户也基本没有赚到钱,规模化养殖的还会赔钱。如何能致富、快致富,成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群众最期盼的是如何享受更好的社会服务。根据调研和平时掌握的情况看,除了就业增收,群众对于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关注最多、期盼最多。但就目前而言,我市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城乡分配不均衡,农村牧区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留人难"情况比较突出。基层公共医疗保障条件有限,专业技术力量供给不足,一些偏远地区群众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愿望难以有效满足。农村牧区养老服务大部分以居家养老为主,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人养老压力较大,养老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急服务覆盖率不高,特殊群体老有所养、老有优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此之外,还有群众反映,村社区集体经济实力不足,没有能力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村社区垃圾清运、环境治理有时都不能及时开展,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不足,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不强。
群众最反感的是发生在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一些群众反映,虽然开展了基层"微腐败"大清扫行动,但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问题仍然存在。仅今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49起、69人,深入分析发现"存量依然不少、增量仍有发生"。同时,基层干部特别村社区干部能力不强、作风不优问题群众反响也比较突出。部分新换届上来的基层党组织书记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热情有余能力不足,处理日常工作被动应付,发展集体经济和带富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导致在群众中威信不高,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群众意见大。还有群众和村社区干部反映,一些驻村干部责任心和存在感不强,实际工作成效与"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服务办事"的要求相去甚远。根据签到情况和实地督查看,全市驻村干部中约有30%存在"驻村不住村"现象,甚至有10%的驻村干部全年出勤率不足30%,约有三分之一的驻村干部对村情概况不熟悉,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不掌握,对如何干好驻村工作不研究,工作抓不到点上。
三、基层社会治理重点抓什么、做什么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如何在千头万绪中下好"绣花功夫",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当下而言,须抓实重点、扭住关键,以重点突破之功获整体推进之效。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基层社会治理纳入"三本清单"季度述职评议强力推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优势、工作优势。实施"创模范、抓提升、树品牌"强基固本行动,分领域开展以"亮职责任务、晒工作成效、比担当作为"为主要内容的"亮晒比"活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治保调解和群防群治等功能弱化、志愿服务组织活动形式化等问题。抓实基层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加强党员民主评议,将评议结果与党员先锋指数、村两委干部待遇挂钩,作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重要参考依据。建立面向优秀社区干部和村社区"两委"成员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化机制,注重从乡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中选拔"两委"成员,选好乡村带头人,建强基层党组织。
二是保障基层力量,着力提升为民服务办事质效。坚持人财物向基层倾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拨配专项资金、筹集社会公益资金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及团委、妇联、相关行业协会等其他组织承接基层治理工作和服务职能,积极参与和服务基层治理。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发挥"兴X""蒙速办"APP在沟通、掌握社情民意方面的积极作用,让群众更便捷参与社会治理。将网格化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全面整合党建、综治、民政、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部门下沉在基层的服务职能,构建"全科网格"模式,建强充实基层网格员队伍,组织网格员常态化入户开展问需问计问策、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全面梳理基层高频报表,建立部门间信息数据互通机制,推进基层数据资源综合采集、一表通用、多方共享,真正把基层干部从名目繁多的传统报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做实服务群众工作。
三是组织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健全完善基层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良性互动机制,群众有困难及时出现,群众正常生活不打扰,群众自己的事不越俎代庖,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不做费力不讨好的事。规范落实村级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增强村民自我管理、服务、教育、监督的意识与能力,保障农牧民主动参与、自主决策的权利。积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新模式,建立以工代赈"项目清单"、鼓励参与"机会清单",通过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机制,引导农牧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防沙治沙、人居环境整治等公共事业,增强群众自主发展能力,履行应尽义务。
四是提振发展活力,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深入实施强化市场主体带动、鼓励引导农牧民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发展代耕代种社会化服务、开展牲畜品种改良、务工就业"六大举措",帮助农牧民"农忙种地、农闲务工",千方百计提高收入水平。全力培育壮大富民产业,积极争创大食物观理论实践基地,做大做强"两米"、"两牛"、草原肉羊、生猪家禽、生态林果、杂粮杂豆、中草药、饲草等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一主五辅"设施农业、庭院经济,努力让农牧民获得更多产业收益。树立"农业+"的理念,推进农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依托乡村生态、土地等资源优势,做好土地指标交易和碳汇指标交易两笔"好买卖",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乡镇公共服务中心能级水平,促进县域内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使农牧民不离乡甚至不出村就能享受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牧区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推进"四进两出"(自来水管网、瓜果蔬菜、排污管道、水冲厕所入户,牛羊、垃圾出院),充分满足农牧民对高质量生产、高品质生活的现实需要。
五是强化法治保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分层级开展"法治示范村"创建,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法治宣传教育月"等活动,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作用,让群众便捷享受法律服务。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积极推进"无信访村社区(社区)"创建,做细做实信访代办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多种方式,全力推动"事要解决"。加强基层警力投入,健全完善"一村一辅警"制度,强化对治安力量薄弱地区的巡防巡控和排查力度,发挥人民调解员、民间警务信息员、网格员、行业专业性调解组织等队伍作用,加大家庭感情矛盾、邻里积怨、土地经济纠纷等常态排查和源头防控力度。充分发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慧平台作用,深化"互联网+基层治理"在社会稳定、打击犯罪、治安联动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
四、当前几项亟待破题解决的工作
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思考、形成了初步对策,但有些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是着力破解"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基层治理没有旁观者、更不会有局外人,只有最大程度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其中,基层治理才会有不竭动力,治理措施才能得到最广泛认可、取得最好效果。但是我们现在往往出现政府、干部开展什么工作都"大包大揽",群众基本上是不知情、不了解、不参与的问题。全市各地各部门都要深入研究破题的办法,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在落实基层各项工作时都要让群众尽可能地参与进来,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成果共享,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是着力破解基层留不住人的问题。基层干部任务重、压力大,不少年轻干部把基层作为进入体制、参加遴选的跳板,不愿意留在基层,从"来"的时候就想着怎么"走",刚满服务年限甚至刚参加工作就到处寻求机会"跳槽"。近年来,虽然增发了每月1000多元乡镇工作补贴,但年轻干部"人心思走"问题还是比较普遍。组织部门要重视这一现象,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激励机制,加大年轻干部选配力度,开展借调干部专项清理,着力解决"干部不履行服务期约定"、"上级部门长期借调干部"等问题,进一步充实保障基层工作力量。
三是着力破解集体经济发展不优的问题。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集体经济好,基层党组织就有了工作的抓手,就有了依靠,就有了可以施展的舞台。从实践上看,凡是大兴集体经济的乡村,都较好地实现了农牧民收入水平、居住条件、乡村基础设施的大提升。组织部门要研究推动村社区集体经济提质升级,组织实施好中央、自治区扶持发展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项目,充分利用行业部门有项目、有资金、有技术、有政策的优势,发动各方力量,集中解决村社区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不强、造血功能不足等问题,尽快实现自治区提出的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工作目标。
四是着力破解驻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当前正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衔接期,新一轮驻村干部选派时,一些部门缺乏责任感,选派的干部缺乏事业心,干部驻村帮扶往往是"身在心不在",出现了衔接不好、工作不实、选派不准等问题。组织部门和乡村振兴局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用好考核成果,对不安心工作、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及时做出调整,情况严重要依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同时,要认真研究调动驻村干部积极性、保障驻村干部生产生活条件的制度机制,让干部没有后顾之忧,踏踏实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五是着力破解土地承包经营方面的突出问题。土地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发展壮大农业经济必不可少的资源。二轮土地承包后,私开滥垦违法圈地、拱地头拓地边占地、整户消亡后亲属续耕、超期签合同非法流转土地、村民返乡要地等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影响社会公平,也成为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农牧、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尽早研究谋划三轮土地承包工作,把底数摸清,针对娶进嫁出、整户消亡、非法流转、占大确小、返乡要地等情况探索解决办法。同时,要大力发展代耕代种社会化服务模式,在保障农民收益基础上,更好促进耕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集约节约利用。
六是着力破解城乡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农民离开乡土谋生,导致农村"空心化"严重、宅基地闲置浪费,乡村发展缺少活力。乡村振兴、自然资源等部门要结合乌兰浩特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三个转变"做法,研究破题之策,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建设用地,畅通市民下乡渠道,鼓励引导城镇居民到乡村发展产业、投资兴业,把资金项目、文明风尚带到农村牧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上一篇:学校安全隐患自检自查报告通用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