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心得案例【范例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心得案例【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心得【第一篇】

近年来,淮北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始终把创业培训工作摆在就业工作首要位置,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政策引导,完善服务机制,搭建创业平台,构建培训网络,打造培训品牌,鼓励自主创业,引导返乡创业,积极构建“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淮北市创业培训工作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情况调查报告范文。20xx年以来,开展创业培训5278人,其中有2538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0189人;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240人,成功创业89人,带动就业442人。

(一)完善工作制度,注重政策引导。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创业培训工作的新政策新精神,积极适应就业形势发展新需求,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潜在就业群体向产业工人转化,淮北市大力实施“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工程,不断健全完善创业培训政策体系,并结合市情实情,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培训学员组织报名和建立健全后续服务工作体系的通知》、《关于对创业培训教学点教学及后续服务工作督查考核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促进淮北市农民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关于成立淮北市创业培训服务指导中心的通知》等文件,在推广创业培训目的、参加培训对象、创业培训工作及后续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逐步形成了以培训促创业带就业的政策体系。/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创业培训组织机构。为对加强创业培训工作组织领导,淮北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市劳动保障、财政、农委、工商、税务等14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淮北市创业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业培训组织机构建设,先后成立了淮北市创业培训中心、淮北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同时,淮北市在创业培训工作中,严格按照省厅“六个统一”模式组织培训,要求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和创业能力,坚持做到每天由学员对当天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调查报告《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制定了规范的业务流程,包括组织报名、实施培训、后续服务等“一条龙”服务措施。坚持不定期、不定时进行巡查,强化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创业培训质量。通过以上科学管理、指导与努力,淮北市创业培训工作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和省政府的肯定与认可,20xx年淮北市劳动就业管理局被国家劳动保障部、syb创业培训国家项目部评为全国创业培训先进单位;20xx年淮北市被列入全国一百个创业培训重点联系城市之一;20xx年淮北市被列入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城市。

(三)完善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创业培训服务功能。近年来,淮北市创业培训工作逐步将培训对象从下岗失业人员进一步扩大到城市新生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各类城乡劳动者。并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要求,建立了淮北市职业技术学院、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干校、濉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等6个syb创业培训教学网点。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强化培训服务功能、提高培训服务信息化水平、构筑社会化培训服务体系,建立了围绕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等“八位一体”的创业服务机制。同时,为积极满足市场培训需求,淮北市启动实施了“创业扶持工程”,不断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和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积极组织引导培训后的学员入驻创业园区。目前淮北市建成3个创业园区和5条再就业一条街,并对入驻创业者给予“开业不登记、经营免四税、管理不收费、房租给优惠”扶持政策;相山区凤凰山工业园的市级创业基地和濉溪县临涣镇的农民工创业园已正式投入使用;濉溪县刘桥镇、南坪镇的农民工创业园区正在筹建中,预计下半年能正式投入使用。

(四)搭建创业平台,不断畅通全民创业渠道。一是广泛收集了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项目,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和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分别建立了创业项目推介园和创业项目推介室,为创业培训学员搭建创业项目推荐平台,及时为学员提供创业项目。二是将培训后学员的信息及时反馈到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采取上门咨询等多种形式,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强化社区跟踪服务,全面开展创业培训学员情况回访和跟踪服务。三是成立了淮北市创业者协会,举办创业成果展示、创业企业联谊会、创业项目大赛及创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为创业学员搭建一个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的平台。四是聘请工商、税务、财政、企业管理、法律以及劳动保障等部门的专家和教授,建立了淮北市创业培训后续服务专家志愿团,并坚持每月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2次创业咨询服务活动,及时为创业者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服务。

最新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心得【第二篇】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特殊人群的大学生,其就业更是我国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本调查报告基于对河南高校本专科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现况的调查,首先对调查时间、目的、对象、问卷设置及调查方式等调查基本情况作简要概述,然后依据问卷内容设置开展细致论述,对问卷调查结果做详细深刻地分析,透过现状深入,发现问题,并适时提出一些建议,最后总结突出问题,综合意见和建议,尝试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为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完善提供依据,为更多的文秘专业学生的学习及求职工作提供切实的帮助。

(一)调查时间:3月到4月。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河南高校本专科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当今就业形势,对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的具体情况及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思路与建议。

(三)调查对象。

2012届河南高校本专科院校文秘专业毕业生。

(四)关于调查问卷。

问卷的题目设置共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为选择题,共设置19道,内容涉及当今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其择业就业观、专业课程与技能要求、择业与就业的考虑因素、求职途径与职业规划等方。

第二类为简答题,共设置2道,内容涉及文秘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把握及其对下届毕业生关于就业择业方面的建议方面。

(五)调查方式。

本调查通过向2012届河南高校本专科文秘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走访企业等形式进行。

问卷调查的途径及此次调查问卷发放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网络邮寄问卷,二是通过走访的方式,直接到调查对象所在地走访调查,进行问卷记录,与企业管理者及毕业生进行面谈交流。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电子问卷94份,走访问卷6份,收回率为100%。

(一)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报告中指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同比增长个百分点。”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力度,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就业压力大。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据调查发现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稳定,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二)问卷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分析。

第一题:您的性别是什么。

数据显示女性占88%,男性占12%。文秘毕业生女生占绝大多数,不仅仅是文秘专业特有现象,也在一定层面上显示出女性作为人力资源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二题:作为文秘专业的学生,您是否有攻读或者自学其他专业。

中有60%以上的学生同时学习两项以上,甚至有2位同学同时自主学习管理、会计、法律、文学、营销等多项专业课程,只有一人无意愿自学其他任何科目,只修本专业。

2、就业现状分析。

第十题:您目前就职的工作月薪是多少。

23%月薪水平在1000-1300元/月,58%在1300-1600元/月,14%月薪在1300-1600元范围内,极少数的5%在2000以上。其中本科毕业生月薪稍高点,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初期工资较低,只供维持日常生活。

第十三题:您落实就业岗位是否与你所学专业对口。

参与问卷调查的文秘专业毕业生中87%对口,13%不对口,其中不对口的现在从事有销售、金融、会计、保险、服务业等工作。

第十六题:您对您现在单位的满意程度如何。

其中非常满意的有7人,一般满意的有75人,不满意的有17人,很不满意的有1人,正在考虑换工作。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一般,就业压力较大。

2、专业设置与技能要求。

第三题:您认为文秘工作的性质是什么。

数据统计显示选择“a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的学生比例高达87%,有5位学生选择“b为老板服务”,有6位选择“c能说会写的人”,有2位同学选择“d为公司打杂的人”,“e其他”无人选择。

毕业生普遍认同文秘工作性质或文秘专业培养目标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也因毕业生就业现状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由于多数学生选在河南省会郑州市就业,且多为中小型企业,公司制度尚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公司职能划分和任务范围并不是十分明确,引起毕业生的就业态度各有不同,对其工作性质的认定也是不同。

第五题:您认为在就业过程中,企业招文秘人员最看重的是什么。

数据中单选“a在校学习成绩,奖学金等荣誉”的有2人,单选“b专业技能,技能证书”的有37人,单选“c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的有26人,单选“d实战经验与其实习经历”的有35人。其中同时选择“b专业技能,技能证书”和“c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的有13人,同时选择“b专业技能,技能证书”和“d实战经验与其实习经历”的有25人。在较多比例的b项选择中,毕业生认为在招聘中专业技能方面占大部分影响,而技能证书影响很小。

据就业现状来看,在校生应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自身社交与实战能力,只有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更顺利就业。

第六题:您认为在校期间哪些环节将会对您专业就业帮助最大。

其中56位选择“a专业课程”和“b教学实践”,有34位表示“c专业实习”很必要,其中参与调查的身为校学生干部的5位学生都选择了“e社会实践活动”和“f担任学生干部”,其他的选择了“d就业指导”及“g其他”。

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仍是专业根基必须打扎实,能力方面需要加强;毕业生在校锻炼经历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毕业生的能力层次;大多数学生也渴望通过在校担任职务、通过实践活动或实习来提升,针对此问题学校可以加强这方面的文化与实践活动建设。

第七道题:您认为当前秘书专业的课程欠缺哪些因素。在数据中73%的学生选择了“b实践性”和“c专业性”,有42%选择了“d职业性”,有少部分选择“a人文性”。文秘本属文科类专业人文性表现明显,而实践性最为缺乏,专业性并不强。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结合不紧密,缺乏一定的职业性教育,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部分学生已觉悟到提升职业性素养十分必要,很多企业招聘时开始倾向于职业要求,而非只是职务能力方面的要求。对此,建议校方和学生都要适时完善课程设置,增加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弹性。

第十四题:您在工作中是否有运用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选择“有”和“基本有”的共占86%,“很少”占14%。毕业生在校学习课程基本看到运用,只有少数不对口就业学生运用较少。

第十五题:您在工作中觉得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调查数据中,各选项能力都有所涉及,文书撰写、会务工作、人际关系、外语能力与电脑技能、接待处理来访来信工作等能力均需要加强,其数据更倾向于表明其对下一届毕业生的指导建议。

3、就业形势方面。

第四题:您认为文秘专业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调查显示,参与问卷调查者100%选择“a形势严峻,就业难”,其他三项均无一人选择。可见在毕业生看来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与毕业生交流中发现,即使大多数学生已经稳定就业,他们仍坚持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据此现象表明,学校对应届毕业生进行职前教育十分必要。

4、就业观。

第八题:您的基本就业观是什么。

结果显示,50%以上选择“a注重专业对口”,目前希望先从事本专业工作;21%选“b发挥个人特长”和“c工资高”,看重工作兴趣,在“d先就业再择业”和“e先择业再就业”问题上,学生观点基本持平,其想法各异。

第九题:您在求职与择业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哪些。选项包括a所在城市、b专业对口、c工资与福利待遇、d工作与兴趣相投、e企业规模与知名度、f个人发展前景和g家庭期望。其中选择结果有abc、cd、acdf、acf、bcdf等十种答案,其中选择了c项的占99%,对工资与福利方面期望较多,选择a和f的比例也在67%以上,其他比例较均衡,毕业生普遍在多项考虑因素下选择就业。

第十一题:作为一名文秘人员,您愿意到哪里工作。

毕业生大多都愿意到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其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选择较少,只有一人选择自主创业。调查表明,毕业生就业现实状况与其意愿差距较大,80%以上都在中小型企业任职,其中民营企业居多,极少数选择深造和自主就业。

第十二题:您会选择到哪些地区发展。

毕业生选择一线大城市有11人,意愿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工作,选择在学校所在城市就业的有70人,选择在出生所在城市的有18人,选择到农村基层只有1人。

5、就业途径。

第十七题:您是通过何种途径找到这份工作的。

选择“a人才市场招聘”和“b网上招聘”的高达占90%,选择“熟人介绍“和寄发自荐材料”的占3%,其中自主创业只有1人,其余的选择其他选项。可见毕业生就业途径单一,其中自主应聘占较大比例,只有少数选择通过实习或熟人介绍就业。对比,高校应坚持适时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招毕业生应聘指导工作,构建并不断完善信息发布平台。

6、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第十八题:您对自己的职业是否有规划。

调查结果中,23%学生表示“有且十分明确”,69%的学生“有但不太明确”,8%的学生称“没有”。

虽然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但并不是十分明确,毕业生对职业规划认识不够深刻全面,需要学校加强指导与教育。

及应聘技巧、用人单位信用、求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辅导和专业出路,选择自主就业的学生关注政策法规介绍和自主创业扶持方面的信息。

7、简答部分。

题目涉及文秘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内容以及对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与择业方面的建议,毕业生对此问题的回答形样各异。

总结来看,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与期望有三个方面:

(1)在校期间珍惜校园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本专业课程学习,并加强练习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2)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社交与实践能力。

(3)坚持外语学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

(4)就业与择业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不可眼高手低,也不可盲目求职,一定要认真领会学校和老师们的教育和指导,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并不断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是受诸多因素综合影响,我们根据数据分析和调查过程中与各方面(用人单位,就业指导老师,应届毕业生)的交流,总结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存在盲目心理,不主动搜集就业信息或就业观念陈旧,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主动性差,对自己的前途缺乏合理规划,坐失机遇。

2、毕业生自身专业素质不高,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就业信息缺乏,面试技巧有待提高。

3、学校方面在课程方面注重系统性、理论性,课程设置陈旧,缺乏实践性和技能性,有关职业性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综合本次对文秘专业就业情况及对各高校毕业生各方面素质的深入考察,通过对调查反馈的材料的综合与分析,我们有以下的认识和建议:

1、高校方面:

(1)健全、完善秘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优化课程内容,聘请在职的有经验的秘书作实训指导师,加强案例教学,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需要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向秘书专业学生传授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

(2)作好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指导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扩大就业空间,多途径、多渠道、多层次为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秘书人才。组织尚未签约的同学召开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就业情况,当好毕业生的就业参谋,建立完善就业指导咨询中心,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3)培养中文功底、秘书技能、经济业务、外语水平“四合一”复合型专业的通才,加强对英语及计算机教学,尤其是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和办公自动化。

(4)完善文秘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有的放矢,精心设计一系列职业认识,业务实习等实践活动。

2、学生方面:

(1)增强信心,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要树立“是金子就会发光”信念,不断充实自我,历练自己,伺机而动。

(2)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各方面能力。关注时政要闻,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培养谋略和辅助参与决策意识;培养兴趣特长,扩大交往范围,增强处事能力;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增强沟通表达能力,为就业增加砝码;注重自身形象气质,提高亲和力。

(3)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求职观和价值观。认清形势,稳定心态,先就业再择业,考虑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继续深造,考研提升自身的含金量;自力更生,依靠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开拓自主创业之路。

高校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中的宝贵资源,其就业问题十分重要。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我拓宽了视野,启发了思维,收获了思路。同时,我也深刻地了解了我们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问题,通过努力改进仍可以描绘出就业发展的美好蓝图。就此调查,以报告形式总结分析,希望可以给予下届毕业生以及文秘专业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建议措施,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支持性推动高校专业课程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积极就业。

最新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心得【第三篇】

文秘专业在云南省已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由于企事业单位对文秘专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文秘专业毕业生因综合素质与企业要求相差一定程度,导致就业岗位有限,给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严峻挑战。下面是网友为您分享的“实用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心得案例【范例8篇】”,欢迎阅读!

为掌握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就业形势严峻下的文秘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本小组成员于4月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活动。此次调研以文秘专业学生、昆明市地区各级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调查对象,了解毕业生的实习就业情况以及各单位对文秘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主要采取走访面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发放了《文秘专业就业前景调查问卷》30份,共计收回26份,具体做法是:以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主,通过网络传送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同时,采取向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访问的方法,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对文秘专业学生职位定位以及相应单位的用人需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一、被调查学生基本背景的分析。

被调查的26人中,从性别来看,90%均是女性,另外90%的学生在高中学习的都是文科;在对“你对报考文秘专业的原因有哪些?”的选择题回答中,只有10%左右的学生选“就业前景广,就业容易”,而与之相悖的是超半比例的学生选“不知道”,这明显体现学生对文秘岗位认识的不到位,也说明学生没有自己清晰的择业观。

二、被调查学生对文秘专业课程设计及教学的分析。

展,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避免空洞的说教;40%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要多样化;26%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更需要具有趣味性;10%的学生认为要加强师资建设。由此可见,教师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认为要加强的。

三、被调查学生对秘书所具备的能力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分析出计算机、外语、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团队协作是学生普遍看重的秘书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能够知道自己所欠缺的秘书职业技能,其次比较看重的就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可见,秘书这一岗位需要的是全能的人才。但是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秘书技能的学生却少之又少。在“求职和工作中最困扰您的因素是”的选择题回答中,70%的学生认为盲目,缺乏就业指导,缺乏人际交往、沟通能力;65%的学生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自身优势难以发挥;30%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由此,我们应该为自己对秘书岗位这一评价付出实际的努力,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四、被调查单位基本背景的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获取了学生所在单位基本信息,从单位的性质来看:有7家是私营企业,1家国企,2家是事业单位,无外资企业;从单位规模来看:50人以下的有4家,50——100人之间的有7家,100——200人之间的有2家,200人以上的有1家。从调查单位的规模来看90%的用人单位都是中小型企业,这就要求文秘专业培养目标以各级各类中小型企业为主,以满足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用人单位需要的秘书人才分析。

对用人单位我们采用的是实地访问,在访问中,我们获得的结果在下图中有所体现。从下图我们看到,90%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是秘书人员的个人能力,这秘书的能力是指秘书工作能力,能够有效完成事情的效率;其次我校应该努力培养具有性格特点的秘书人才,学校培养的秘书应该是具备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光好看的“花瓶”,要具有内容。另外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就是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比如获奖情况,学习情况,个人社会实践情况等等,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应该更加努力丰富自己学习和社会生活,这对他们以后就业非常有帮助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性质的单位数量不断增加,每个企业因为工作需要或多或少都会引进文秘专业人才,但是,相对于其他一些专业,需求量不是很大,这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稳定的数量需求空间。至于学历层次,98%的企业认为需要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一般不会选择中职生。中职生和大专、本科生相比,个人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还是有很大差距。目前,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高学历人才是本专业努力的方向。

六、用人单位需求秘书能力分析。

在知识面上,为了适应企业对复合型文秘人才的需求,文秘专业必须拓宽专业口径,在课程体系中融入相关专业知识,或者使其成为文秘专业的一个方向。同时,要注重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跨专业学习相关课程,以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在能力上,与人交往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文秘人员的行业特定能力,属于职业素质范畴;工作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每一位从业者都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属于综合素质范畴。

从访谈用人单位中,76%的单位将人际沟通协调能力放在文秘人员能力要求的第一位,说明了用人单位对秘书这一职位协调能力的重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探索多证多能的教学模式。按照“双证融通”思想,将秘书职业资格标准引入专业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事秘书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获得进入秘书职业所需的秘书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在此基础之上,提倡多证多能,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砝码。学生如持有多种能力证书,包括专业核心证书如普通话证书,外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等,以及能力拓展证书如会计上岗证、人力资源证、物流师、跟单员资格证书等,就业竞争力就会大大增强。

七、用人单位对秘书职业道德的分析。

业、奉献、诚实、可靠,耐心、细心,善于与他人合作,有吃苦耐劳精神等。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独立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地贯彻领导意图,为领导者提供最佳工作服务的能力。这些基本素养远比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重要。

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专业教学深入挖掘职业精神要素,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训教学、课外指导和学生生活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八、用人单位对文秘专业建设的意见。

(一)在文秘专业基础上增加非本专业知识,如管理、财会、营销、国贸等知识,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将学校的触角延伸到企业中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三)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要注重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要利用寒暑假,多参加用人单位的实习,增加自己的经验。

可见,用人单位对文秘专业学生的要求和希望是知识面更广、能力更强和实践性更突出。这三点建议和意见适用于任何专业,为我们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指明了方向。而在文秘专业教学中,注重的是文秘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切合实际让学生去参加用人单位的实习活动。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调查结果对文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启示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人才的多元化、多层次立体需求趋势越来越明显和强烈,即从掌握的知识面上说要多元化,从拥有的能力上说要多层次,包括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从具备的素质上说要立体化,包括综合素质以及在此平台基础上的职业素质。

九、对文秘专业教学的启示。

(一)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培养适用性人才。面向各类所有制企业办学,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向企业的需求看齐,建立鲜明的企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围绕现代企业所需的财经、商务秘书类型来组织教学改革。强化企业秘书的综合职业技能训练,将职业资格标准引入到教学中来,将学生培养成为深受现代企业欢迎的适用性人才。

(二)以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整合文秘专业课程内容,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企业文秘岗位群的特点和工作流程,分析提炼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能力,依此进行课程设置。

(三)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注意:

(1)适当精简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以实用、够用为宜。增强课程的应用性,减少课程的理论性;适当增加课程门数,减少每门课的课时数。

(2)适当增加专业方向课程比重。开设“秘书+商务”、“秘书+财会”、“秘书+管理”、等秘书方向,走复合化培养道路。复合化培养模式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3)突显现代文秘特色。应通过开设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演讲与口才、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用和汽车驾驶技术等课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增设选修课程。选修课的内容可以涵盖人文、社会、经济、管理等学科,如企业文化学、企业管理学、形体、书法等,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的了解。

(四)学生在学习课程应注意:

(2)注重课余时间的实践练习,增强实际工作经验与水平;

(3)积极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技能与知识,例如外语知识,驾驶技能,计算机技能;

(4)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能够做到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够很好地、全面地展现自己。

(5)丰富自己的课余爱好,提升自身文化修养。

本次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问卷与实地走访的统计分析,从数据、方式、内容等方面描述了文秘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了用人单位对文秘人才的建议,分析调查的数据及调查过程中获取了信息。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特殊人群的大学生,其就业更是我国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本调查报告基于对河南高校本专科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现况的调查,首先对调查时间、目的、对象、问卷设置及调查方式等调查基本情况作简要概述,然后依据问卷内容设置开展细致论述,对问卷调查结果做详细深刻地分析,透过现状深入,发现问题,并适时提出一些建议,最后总结突出问题,综合意见和建议,尝试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为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完善提供依据,为更多的文秘专业学生的学习及求职工作提供切实的帮助。

(一)调查时间:3月到4月。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河南高校本专科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当今就业形势,对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的具体情况及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思路与建议。

(三)调查对象。

20xx届河南高校本专科院校文秘专业毕业生。

(四)关于调查问卷。

问卷的题目设置共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为选择题,共设置19道,内容涉及当今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其择业就业观、专业课程与技能要求、择业与就业的考虑因素、求职途径与职业规划等方。

第二类为简答题,共设置2道,内容涉及文秘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把握及其对下届毕业生关于就业择业方面的建议方面。

(五)调查方式。

本调查通过向20xx届河南高校本专科文秘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走访企业等形式进行。

问卷调查的途径及此次调查问卷发放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网络邮寄问卷,二是通过走访的方式,直接到调查对象所在地走访调查,进行问卷记录,与企业管理者及毕业生进行面谈交流。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电子问卷94份,走访问卷6份,收回率为100%。

(一)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的。

工作报告。

中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报告中指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同比增长个百分点。”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力度,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就业压力大。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据调查发现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稳定,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二)问卷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分析。

第一题:您的性别是什么。

数据显示女性占88%,男性占12%。文秘毕业生女生占绝大多数,不仅仅是文秘专业特有现象,也在一定层面上显示出女性作为人力资源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二题:作为文秘专业的学生,您是否有攻读或者自学其他专业。

中有60%以上的学生同时学习两项以上,甚至有2位同学同时自主学习管理、会计、法律、文学、营销等多项专业课程,只有一人无意愿自学其他任何科目,只修本专业。

2、就业现状分析。

第十题:您目前就职的工作月薪是多少。

23%月薪水平在1000-1300元/月,58%在1300-1600元/月,14%月薪在1300-1600元范围内,极少数的5%在20xx以上。其中本科毕业生月薪稍高点,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初期工资较低,只供维持日常生活。

第十三题:您落实就业岗位是否与你所学专业对口。

参与问卷调查的文秘专业毕业生中87%对口,13%不对口,其中不对口的现在从事有销售、金融、会计、保险、服务业等工作。

第十六题:您对您现在单位的满意程度如何。

其中非常满意的有7人,一般满意的有75人,不满意的有17人,很不满意的有1人,正在考虑换工作。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一般,就业压力较大。

2、专业设置与技能要求。

第三题:您认为文秘工作的性质是什么。

数据统计显示选择“a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的学生比例高达87%,有5位学生选择“b为老板服务”,有6位选择“c能说会写的人”,有2位同学选择“d为公司打杂的人”,“e其他”无人选择。

毕业生普遍认同文秘工作性质或文秘专业培养目标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也因毕业生就业现状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由于多数学生选在河南省会郑州市就业,且多为中小型企业,公司制度尚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公司职能划分和任务范围并不是十分明确,引起毕业生的就业态度各有不同,对其工作性质的认定也是不同。

第五题:您认为在就业过程中,企业招文秘人员最看重的是什么。

数据中单选“a在校学习成绩,奖学金等荣誉”的有2人,单选“b专业技能,技能证书”的有37人,单选“c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的有26人,单选“d实战经验与其实习经历”的有35人。其中同时选择“b专业技能,技能证书”和“c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的有13人,同时选择“b专业技能,技能证书”和“d实战经验与其实习经历”的有25人。在较多比例的b项选择中,毕业生认为在招聘中专业技能方面占大部分影响,而技能证书影响很小。

据就业现状来看,在校生应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自身社交与实战能力,只有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更顺利就业。

第六题:您认为在校期间哪些环节将会对您专业就业帮助最大。

其中56位选择“a专业课程”和“b教学实践”,有34位表示“c专业实习”很必要,其中参与调查的身为校学生干部的5位学生都选择了“e社会实践活动”和“f担任学生干部”,其他的选择了“d就业指导”及“g其他”。

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仍是专业根基必须打扎实,能力方面需要加强;毕业生在校锻炼经历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毕业生的能力层次;大多数学生也渴望通过在校担任职务、通过实践活动或实习来提升,针对此问题学校可以加强这方面的文化与实践活动建设。

第七道题:您认为当前秘书专业的课程欠缺哪些因素。在数据中73%的学生选择了“b实践性”和“c专业性”,有42%选择了“d职业性”,有少部分选择“a人文性”。文秘本属文科类专业人文性表现明显,而实践性最为缺乏,专业性并不强。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结合不紧密,缺乏一定的职业性教育,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部分学生已觉悟到提升职业性素养十分必要,很多企业招聘时开始倾向于职业要求,而非只是职务能力方面的要求。对此,建议校方和学生都要适时完善课程设置,增加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弹性。

第十四题:您在工作中是否有运用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选择“有”和“基本有”的共占86%,“很少”占14%。毕业生在校学习课程基本看到运用,只有少数不对口就业学生运用较少。

第十五题:您在工作中觉得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调查数据中,各选项能力都有所涉及,文书撰写、会务工作、人际关系、外语能力与电脑技能、接待处理来访来信工作等能力均需要加强,其数据更倾向于表明其对下一届毕业生的指导建议。

3、就业形势方面。

第四题:您认为文秘专业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调查显示,参与问卷调查者100%选择“a形势严峻,就业难”,其他三项均无一人选择。可见在毕业生看来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与毕业生交流中发现,即使大多数学生已经稳定就业,他们仍坚持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据此现象表明,学校对应届毕业生进行职前教育十分必要。

4、就业观。

第八题:您的基本就业观是什么。

结果显示,50%以上选择“a注重专业对口”,目前希望先从事本专业工作;21%选“b发挥个人特长”和“c工资高”,看重工作兴趣,在“d先就业再择业”和“e先择业再就业”问题上,学生观点基本持平,其想法各异。

第九题:您在求职与择业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哪些。选项包括a所在城市、b专业对口、c工资与福利待遇、d工作与兴趣相投、e企业规模与知名度、f个人发展前景和g家庭期望。其中选择结果有abc、cd、acdf、acf、bcdf等十种答案,其中选择了c项的占99%,对工资与福利方面期望较多,选择a和f的比例也在67%以上,其他比例较均衡,毕业生普遍在多项考虑因素下选择就业。

第十一题:作为一名文秘人员,您愿意到哪里工作。

毕业生大多都愿意到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其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选择较少,只有一人选择自主创业。调查表明,毕业生就业现实状况与其意愿差距较大,80%以上都在中小型企业任职,其中民营企业居多,极少数选择深造和自主就业。

第十二题:您会选择到哪些地区发展。

毕业生选择一线大城市有11人,意愿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工作,选择在学校所在城市就业的有70人,选择在出生所在城市的有18人,选择到农村基层只有1人。

5、就业途径。

第十七题:您是通过何种途径找到这份工作的。

选择“a人才市场招聘”和“b网上招聘”的高达占90%,选择“熟人介绍“和寄发自荐材料”的占3%,其中自主创业只有1人,其余的选择其他选项。可见毕业生就业途径单一,其中自主应聘占较大比例,只有少数选择通过实习或熟人介绍就业。对比,高校应坚持适时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招毕业生应聘指导工作,构建并不断完善信息发布平台。

6、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第十八题:您对自己的职业是否有规划。

调查结果中,23%学生表示“有且十分明确”,69%的学生“有但不太明确”,8%的学生称“没有”。

虽然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但并不是十分明确,毕业生对职业规划认识不够深刻全面,需要学校加强指导与教育。

及应聘技巧、用人单位信用、求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辅导和专业出路,选择自主就业的学生关注政策法规介绍和自主创业扶持方面的信息。

7、简答部分。

题目涉及文秘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内容以及对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与择业方面的建议,毕业生对此问题的回答形样各异。

总结来看,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与期望有三个方面:

(1)在校期间珍惜校园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本专业课程学习,并加强练习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2)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社交与实践能力。

(3)坚持外语学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

(4)就业与择业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不可眼高手低,也不可盲目求职,一定要认真领会学校和老师们的教育和指导,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并不断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是受诸多因素综合影响,我们根据数据分析和调查过程中与各方面(用人单位,就业指导老师,应届毕业生)的交流,总结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存在盲目心理,不主动搜集就业信息或就业观念陈旧,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主动性差,对自己的前途缺乏合理规划,坐失机遇。

2、毕业生自身专业素质不高,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就业信息缺乏,面试技巧有待提高。

3、学校方面在课程方面注重系统性、理论性,课程设置陈旧,缺乏实践性和技能性,有关职业性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综合本次对文秘专业就业情况及对各高校毕业生各方面素质的深入考察,通过对调查反馈的材料的综合与分析,我们有以下的认识和建议:

1、高校方面:

(1)健全、完善秘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优化课程内容,聘请在职的有经验的秘书作实训指导师,加强案例教学,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需要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向秘书专业学生传授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

(2)作好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指导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扩大就业空间,多途径、多渠道、多层次为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秘书人才。组织尚未签约的同学召开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就业情况,当好毕业生的就业参谋,建立完善就业指导咨询中心,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3)培养中文功底、秘书技能、经济业务、外语水平“四合一”复合型专业的通才,加强对英语及计算机教学,尤其是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和办公自动化。

(4)完善文秘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有的放矢,精心设计一系列职业认识,业务实习等实践活动。

2、学生方面:

(1)增强信心,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要树立“是金子就会发光”信念,不断充实自我,历练自己,伺机而动。

(2)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各方面能力。关注时政要闻,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培养谋略和辅助参与决策意识;培养兴趣特长,扩大交往范围,增强处事能力;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增强沟通表达能力,为就业增加砝码;注重自身形象气质,提高亲和力。

(3)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求职观和价值观。认清形势,稳定心态,先就业再择业,考虑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继续深造,考研提升自身的含金量;自力更生,依靠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开拓自主创业之路。

高校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中的宝贵资源,其就业问题十分重要。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我拓宽了视野,启发了思维,收获了思路。同时,我也深刻地了解了我们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问题,通过努力改进仍可以描绘出就业发展的美好蓝图。就此调查,以报告形式总结分析,希望可以给予下届毕业生以及文秘专业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建议措施,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支持性推动高校专业课程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积极就业。

最新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心得【第四篇】

为了了解我市就业问题,促进就业工作,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王世英副主席带领下,于3月中旬深入米脂、横山、府谷等县,采取实地走访查看企业、职业学校、培训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和听取汇报、座谈等方法,就我市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力资源状况。

截止20xx年底,我市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万人,占%;农村人口万人,占%。

按照我国法定劳动力男性16―60周岁、女性16―55周岁的规定,全市劳动适龄人口为218万人,占总人口的%。其中城镇万人,占%;农村万人,占%。

劳动适龄人口中,在校学生万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万人,实际劳动力为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万人,占%。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下万人,占%,高中及中专万人,占%,大专以上万人,占%。

劳动力技能水平为:初级以下技能(含初级职称)万人,占%;中等技能(含中级职称)万人,占%;高等技能(含高级职称)万人,占%;没有技能等级的万人,占%。

(二)劳动力就业状况。

至20xx年底,城乡劳动力就业总数为万人,未就业人员为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为万人,占%;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为万人,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为万人,占%。从近几年三个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总体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呈略微下降之势,第二次产业呈略微上升之势,第三产业基本持平。

第二、三产业从业的人员在几个重点行业的分布是:采矿业万人,制造业万人,电力、燃气业万人,建筑业万人,交通运输业万人,批发零售业万人,金融业万人,七个行业合计万人,占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

在国家单位就业的有万人,其中,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万人,占%;教育单位万人,占%;其他国有单位就业万人,占51%。

我市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事、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持续保持着较为平稳的态势,为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就业长效机制初步建立。20xx年以来,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城乡统筹就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实施意见》和《xx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9个政策性文件,对政府促进就业作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各级政府把促进就业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了促进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促进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突出矛盾,初步形成了我市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格局。

2、就业总量整体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市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拓展三产服务业、能源化工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从20xx年的万个,增加到20xx年的万个,累计增加就业岗位15万多个,为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和进城务工农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以内,全市的就业局势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

3、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各级政府坚持把扩大劳务输出作为推动统筹城乡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市劳务输出人数由20xx年的28万人增加到20xx年的万人,劳务收入由20xx年的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亿元。为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多措并举实施就业援助。近年来,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开展党政领导交友帮扶促就业活动等措施,全市在治安、环卫、社区老年服务等方面开发公益性岗位3100多个,对4100多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的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就业困难下岗失业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实施了就业援助。

5、就业服务框架基本形成。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劳务派遣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等多项就业服务工作,20xx年以来,累计开展免费职业指导万人,有万人通过专场招聘活动实现了就业,较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6、就业技能培训初见成效。目前,全市有14所职教中心,在校学生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万人;民办培训机构30所,每年培训学员近万人。20xx年以来,累计考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万份。同时,劳动保障部门结合形势需要积极开展了创业培训活动,20xx年以来累计培训35期,1200余人实现成功创业,带动4800多人实现就业。

(一)劳动力供给情况。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进入劳动适龄人口万人,适龄人口中继续上学的大约万人,不再上学需就业的万人,高中毕业不再升学和各类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其中大学毕业生回榆林求职的按50%计算)万人,“十一五”期间企业新增劳动力供给总量约为4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万人。退出劳动年龄的19万人,年均万人,年净增劳动力万人。

1、根据市、县(区)两级“十一五”规划,全市“十一五”期间计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0户,据测算,平均每户企业可新增就业岗位140个,共可新增就业岗位万个。

2、“十一五”期间新增规模以下工业企业460户,据测算,平均每户企业可新增就业岗位30个,共可新增就业岗位万个。

3、“十一五”期间净增其它各类企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社区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3500户,平均每户企业可新增就业岗位5个,共可新增就业岗位万个。

4、“十一五”期间净增个体工商万户,平均每户可新增就业岗位个,共可新增就业岗位万个。

5、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十一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预计投入2313亿元,据测算,可为灵活就业人员和非正规就业人员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

6、党政事业单位补充退休减员可新增岗位3万个。

以上六项共计新增就业岗位万个,年均万个。

(三)综合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增劳动力供给总量为40万人,新增劳动就业岗位万个,年均万个,年劳动就业岗位供需缺口为万个。加上外省市每年来榆务工人员约万人,预计每年劳动就业岗位缺口为万人。

当前,是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也会大幅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相对比较稳定。但是由于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大、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以及择业观念陈旧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就业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从劳动力的供给来看,一是我市劳动适龄人口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每年新增劳动力约3万人;二是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有约15万富余劳动力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转移就业;三是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有4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就业;四是大中专毕业生求职的人数每年以5000人左右逐年增加,累计有近3万名未实现稳定就业;五是外省市来榆务工人员每年约万人,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劳动力的需求增长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就业弹性降低,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逐步低于经济本身的增长速度。因此,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

(二)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日益突出。工业结构中,原有传统工业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新上的能源化工项目大多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高,吸纳劳动力的空间小,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小。同时,在企业结构中,随着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和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进,“十一五”期间,我市绝大多数国有、集体企业将会逐步退出市场。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普通劳动者选择就业的机会减少,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区域差异方面,由于我市南北经济发展不均衡,南北差距越拉越大,使区域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北六县基本可以就地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7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实现就地转移。如xx县,恒源煤焦电化有限公司拥有员工1928人,其中85%都是本地人;矿区的井下作业和冶炼工厂、建筑工地以及宾馆、饭店等行业里的艰苦工种几乎全是外地人,本地人不愿干;外来务工人员达2万多人,涉及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而南六县就业岗位少,80%以上的劳动力需要通过异地转移就业。

(三)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突出。由于劳动力供给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形成了就业困难群体。这部分人员大多只能从事一般的劳动,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要求相差甚远,离开政府的援助很难实现再就业。

(四)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矛盾突出。我市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素质偏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相对滞后,培训机构不足、规模不大、层次较低,而非农产业就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力型劳动者就业空间越来越小,致使一般劳动力数量严重过剩。劳动力素质和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不相适应,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造成“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并存,“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同在,既影响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又制约着劳动力的就业和就业稳定率的提高。

(五)就业服务滞后于就业多元化的要求。当前就业工作呈现用工单位多元化和就业渠道、就业方式多元化的特点。但我市时至今日还没有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市与省xx县区之间的信息至今没有实现联网,劳动力网上市场即无形市场尚未形成;人力资源市场也大都处于场地不足、设施不全、设备简陋的尴尬境地;基层工作所站普遍工作条件差、经费紧缺、手段落后,与当前促进就业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稳定。据调查测算,剩余劳动力输出人员中,稳定输出的仅占20%左右,80%以上的人员大多数处于不稳定状态,从事简单的、季节性劳务。劳动力输出受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缺乏长期性、持久性,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偏低,缺乏劳动技能,给城乡就业造成压力。

(七)择业观念陈旧严重阻碍就业。在未就业的人群中,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和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把就业仅仅理解为只有在国家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才算就业,因此存在着就业靠政府,依恋“铁饭碗”、重国有轻民营、不愿干个体的心理,认为“就业就是吃公饭”或者“吃公饭才算就业”,缺乏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同时,有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去就业,怕吃苦丢面子,只想在城里谋份工作。去年我市在实施农村人才队伍振兴计划时,原计划招聘512名,实际报名参加考试的只有167人,最终招聘的仅有73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市综合执法局计划招聘30名工作人员,结果报名参加考试的竟有1606人。巨大的反差不能不引人深思。

四、应对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我市的就业工作尽管存在许多困难,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中央、省上近年来对促进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另一方面市上提出加大我市能源化工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力度,并把“就业再就业工程”列入了“民生八大工程”之一,这必将带来新的更多的就业需求。通过调研,委员们认为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认识就业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将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来抓,深入开展《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在促进就业、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方面的责任,完善配套政策,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操作办法,使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逐步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二)大力倡导择业新观念。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陈旧择业观念给就业造成的思想羁绊,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不正确择业观念尤为令人忧虑。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倡导适应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择业新观念,在全社会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理念,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正视现实社会,适应市场需求,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科学就业理念和不怕吃苦、从基层干起、在实践中逐步锻炼成长的正确人生观。同时,要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尽量安置大学生就业;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促进毕业生跨地区就业;充分发挥人才网络建设优势,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三)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是扩大就业的重要保证,要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大型企业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就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服务范围广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者的主渠道。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也意味着服务业在提供岗位方面有着巨大的空间。一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能源化工产品物流为主,其他(购物、餐饮等)为辅的现代物流服务业;大力发展以金融业、信息服务、边塞文化、旅游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将我市建设成为重要区域商贸服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旅游中心,辐射行业就业。二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做好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托老托幼等便民的社区服务,增加就业岗位。三是大力发展非全日制就业、非正规就业,拓宽就业途径。四是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提升就业空间。五是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要把吸纳本地人力资源作为入驻企业的一个硬性准入条件,强化各类入驻企业安置本地劳动力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积极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十七大提出的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因此,要把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和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尽快出台我市关于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有关文件。在开发区开辟创办小企业园区,并组建专家自愿咨询服务指导团,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通过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环境,凝聚和激活全民的创业热情和创业能量,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谋创办企业、人人投入经济建设、人人千方百计创造财富的社会氛围,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

(五)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城乡就业的必然要求。当前,要在加快榆林职业学院建设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整合现有培训资源,组建榆林技术学院集团的可行性,充分发挥各县区职业中学、就业训练中心以及乡镇培训机构的作用。职业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一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职业学校要围绕市场需求尤其是榆林工业发展的需求这一中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整合重复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开发新专业,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二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学校要不断调整服务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增加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造老专业,使新旧专业相辅相成、合理搭配,以提高就业率作为职业教育的第一要务。三是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学校要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将学生培养成适应就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最终都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六)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我市劳动力的82%是农村劳动力,而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各级政府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要实施青年农民技能培训工程,打造劳务品牌,全面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要鼓励偏远贫困山区农村的居民向城镇集中,鼓励学到一技之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带动当地城镇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新途径。

(七)加快人才资源市场建设步伐。实施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着力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省、市、县(区)三级联网,达到基本服务功能完善。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切实规范各类职业介绍中介行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八)继续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是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针对我市就业困难群众的实际,各级政府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产生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的动态管理原则,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税费减免、培训补贴、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手段,帮助下岗职工中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就业困难的大中专生实现就业。

(九)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构。按照同志关于就业服务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要求和劳动力市场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原则,建立健全市、县乡(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一是设立市县两级就业服务局;二是加强市县两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建设,服务项目从单纯的职业介绍扩大到职业指导、招聘录用、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劳务派遣、劳务培训等多方面;三是加强乡镇、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建设。通过基层所(站)准确掌握全市城乡就业状况,成为政府最基层的服务就业的单位。

(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规范企业行为,认真实施工时、休息休假、最低工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标准。继续完善和落实对农民工的政策。国家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已制订的平等就业、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政策,要切实落到实处,还要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要加强劳动执法监督,特别是解决好非法用工、超时加班、劳动条件差等问题。这样,既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扩大就业。

最新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心得【第五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人们的物质文明不断提高,人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同时,由于人们没有较强的环保意识,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环保问题。为了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为了使抚松美好形象永远留传,就此,我们对县城环保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范围。

各街道,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

三、调查的方法。

实地调查。

民意调查采访有关部门。

四、调查情况。

五、调查结果。

通过以上调查,可见城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大气污染,工厂不加节制地把浓烟排放到清新的空气中,不仅严重污染了空气,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次就是固体废弃物污染,“一次性饭盒”、“塑料袋之类的”白色污染都给城市的美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人们随地吐痰、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等现象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一个方面。另外,水土流失方面也占一定比例。

六、结果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已认识到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危害性,我们将对以上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大气污染:据有关部门反映,乡镇工业的排放量为2146万吨,占排放总量的%。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995万吨,烟尘排放总量达1165万吨。可见大气污染给国家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企业的废物污染了农田、灌溉用水和饮用水,企业的废气污染了空气了。居民常感到窒息和喉头剧痛,气管炎和肺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达500亿元。仅1990年全国发生的污染事故就有3462起。据1994年统计,全国一年排放废水360亿吨,废气82413亿产方米,工业固体废物4545万吨。

环境污染与破坏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非重视不可、非防治不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七、结论与建议。

结论: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作用,生态平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要充分认识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严重危害,要深刻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紧迫性,更要在头脑中牢牢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观念,积极地参与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中去。

经讨论,我们得出以下几个建议:

(1)对于工厂的烟炊应建高,有条件的应用现代化高科技技术的机器生产,装置消声器。

(2)防止和治理空气污染。

(3)依法管理环境,每个公民都应遵循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制度,从我做起。

(4)提高公民的环保观念、环保素质。

(5)大家积极动手植树,多种些绿色植物,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最新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心得【第六篇】

本文目录。

进入大学后,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一学期过去了,大一已经过了一半。大学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前的任何一个阶段,考的是自主学习,每一个目标,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都需要自己摸索和努力的。少了父母在一旁的叮咛唠叨,怀念老师们在耳边的谆谆教诲,进入大学的我们,要学会自立了。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社会栋梁之才,需要的是综合的才能。而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时刻为锻炼提高我们的能力而努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大学生能顺利地走向社会和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这个寒假,我们班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认真的做了社会实践。

我们班围绕这个主题,结合实际确定了采访的主是“英语专业在无锡就业情况的调查”。每三个人组成一组,负责采访两个人。

任务已经落实了,现在就要行动了。联系的工作还是很顺利的,听到是江大的学弟学妹们,学长学姐们还是很热心的,很快就把见面的时间地点确定下来了。我们第一个采访的是一位英语专业的学姐,现在在无锡一家经营外贸的私企当英语翻译。其实,刚开始接到这样任务的时候,我就担心我们采访的要求会被拒绝,因为这毕竟是占有别人的私人时间,而且他们也没这个义务啊。但事实证明是我多想了,特别是听到她说前几个星期已经有人走访过她了,她还是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心里还是有那么点小感动。

采访的过程还是很愉快轻松的,也聊了蛮多题外话的,应该说收益不少吧。我们提了很多的问题,学姐也都耐心回答。采访的时间虽然短暂,但采访过后,我发现还是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今年英语师范的签约率就是个警钟,年年走低的数据,不得不让我们有危机感。原先选择英语专业,也不仅仅是从兴趣考虑,也有从就业空间考虑。但事实证明,光光兴趣是不够的,有了兴趣,还需要更大的动力牵引你。专业没难易之分,到了社会就如行业没有贵贱之分。学好专业真的不是件易事,而你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恰恰决定了你今后就业空间的大小。当然这是针对大多数常人来说,因为社会上也有那些另辟蹊径而成功的人士。我并不热衷于那种形式,人固然要自信,但切记还需实际。所以还是谈些实际的吧。英语专业的就业方向,宽泛得说还是很广的,有英语教师,英语翻译,涉外导游,报关员等。每一种大类里还有小的分类,这儿就不详细说了。看似还是很乐观的,当年年走低的就业率作何解释呢?我是这样理解的:这归根结底有主要的两点原因决定,一是毕业大学生的素质问题;二是毕业大学生的态度问题。大学生素质问题主要就是专业技能。作为一名英语师范的学生,在我看来,毕业时最起码要有专四,专八,教师证,普通话等级证书和计算机二级证书。但又有多少人能全部拿到呢?即使你这些证书都拿到了,只能说明你是个合格的大学生罢了。

要想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还差得远了,不是吗?就拿英语教师来说,有了专八证书,当个高中老师还是可以的,可现在高中教师都要达到研究生学历,大学更是要求博士。更不用提英语翻译和涉外导游了,光英语专业毕业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做到出色才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仅用四年的时间,要做到出色,又是何等艰巨的任务。所以,别看大学生活表面自由惬意,但承又受的压力却是前所未有的,但又有多少人意识到了。时间,机会,就在电脑当影碟机,图书馆当网吧,教室当茶馆的生活中消逝。当然社会不是只需要那些只会钻研的科学家,大学生也要拓展综合素质。

还有就业的心态问题。当今是一个凭能力说话的时代,名牌大学并不意味着就有高薪的工作。大学生算什么,如今人才市场应聘,人山人海的是“天之骄子”。也许是因为是生活在农村的缘故,大家都为自家出个大学生为傲。没当我听到别人跟我爸妈谈到我时,几句话离不开“大学生”。我的内心却不是滋味,因为我不确定自己的未来在哪.所以我并没有把自己抬得多高,以低姿态面对就业吧。不会有惊喜但也不至于失望甚至绝望啊。作为一名大学生,从我的角度看,当今大学生们,要不是毕业后急于找工作,找了份高不成低不就的或是不对口的工作,就是以不对口等种种理由待业在家的。这两种就业心态都是不可取的。但又如何避免这两种心态呢?我想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得做好职业规划了。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脚踏实地,调整心态。

以上这些是我经过这次走访校友的些许体会,也许有些悲观。我只想借此作为警示,时刻提醒自己—任重而道远,居安而思危。

返回目录。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二、横向比较。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返回目录。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了解我市就业问题,促进就业工作,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王世英副主席带领下,于3月中旬深入米脂、横山、府谷等县,采取实地走访查看企业、职业学校、培训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和听取汇报、座谈等方法,就我市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截止xx年底,我市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万人,占%;农村人口万人,占%。

按照我国法定劳动力男性16—60周岁、女性16—55周岁的规定,全市劳动适龄人口为218万人,占总人口的%。其中城镇万人,占%;农村万人,占%。

劳动适龄人口中,在校学生万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万人,实际劳动力为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万人,占%。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下万人,占%,高中及中专万人,占%,大专以上万人,占%。

劳动力技能水平为:初级以下技能(含初级职称)万人,占%;中等技能(含中级职称)万人,占%;高等技能(含高级职称)万人,占%;没有技能等级的万人,占%。

至xx年底,城乡劳动力就业总数为万人,未就业人员为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为万人,占%;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为万人,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为万人,占%。从近几年三个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总体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呈略微下降之势,第二次产业呈略微上升之势,第三产业基本持平。

第二、三产业从业的人员在几个重点行业的分布是:采矿业万人,制造业万人,电力、燃气业万人,建筑业万人,交通运输业万人,批发零售业万人,金融业万人,七个行业合计万人,占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

在国家单位就业的有万人,其中,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万人,占%;教育单位万人,占%;其他国有单位就业万人,占51%。

我市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事、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持续保持着较为平稳的态势,为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就业长效机制初步建立。xx年以来,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城乡统筹就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实施意见》和《xx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9个政策性文件,对政府促进就业作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各级政府把促进就业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了促进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促进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突出矛盾,初步形成了我市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格局。

2、就业总量整体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市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拓展三产服务业、能源化工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从xx年的万个,增加到xx年的万个,累计增加就业岗位15万多个,为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和进城务工农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以内,全市的就业局势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

3、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各级政府坚持把扩大劳务输出作为推动统筹城乡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市劳务输出人数由xx年的28万人增加到xx年的万人,劳务收入由xx年的亿元增加到xx年的亿元。为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多措并举实施就业援助。近年来,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开展党政领导交友帮扶促就业活动等措施,全市在治安、环卫、社区老年服务等方面开发公益性岗位3100多个,对4100多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的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就业困难下岗失业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实施了就业援助。

5、就业服务框架基本形成。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劳务派遣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等多项就业服务工作,xx年以来,累计开展免费职业指导万人,有万人通过专场招聘活动实现了就业,较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6、就业技能培训初见成效。目前,全市有14所职教中心,在校学生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万人;民办培训机构30所,每年培训学员近万人。xx年以来,累计考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万份。同时,劳动保障部门结合形势需要积极开展了创业培训活动,xx年以来累计培训35期,1200余人实现成功创业,带动4800多人实现就业。

据统计,“”期间全市进入劳动适龄人口万人,适龄人口中继续上学的大约万人,不再上学需就业的万人,高中毕业不再升学和各类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其中大学毕业生回榆林求职的按50%计算)万人,“”期间企业新增劳动力供给总量约为4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万人。退出劳动年龄的19万人,年均万人,年净增劳动力万人。

1、根据市、县(区)两级“”规划,全市“”期间计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0户,据测算,平均每户企业可新增就业岗位140个,共可新增就业岗位万个。

2、“”期间新增规模以下工业企业460户,据测算,平均每户企业可新增就业岗位30个,共可新增就业岗位万个。

3、“”期间净增其它各类企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社区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3500户,平均每户企业可新增就业岗位5个,共可新增就业岗位万个。

4、“”期间净增个体工商万户,平均每户可新增就业岗位个,共可新增就业岗位万个。

5、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期间,全市固定资产预计投入2313亿元,据测算,可为灵活就业人员和非正规就业人员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

6、党政事业单位补充退休减员可新增岗位3万个。

以上六项共计新增就业岗位万个,年均万个。

“”期间我市新增劳动力供给总量为40万人,新增劳动就业岗位万个,年均万个,年劳动就业岗位供需缺口为万个。加上外省市每年来榆务工人员约万人,预计每年劳动就业岗位缺口为万人。

当前,是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也会大幅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相对比较稳定。但是由于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大、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以及择业观念陈旧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就业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从劳动力的供给来看,一是我市劳动适龄人口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每年新增劳动力约3万人;二是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有约15万富余劳动力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转移就业;三是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有4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就业;四是大中专毕业生求职的人数每年以5000人左右逐年增加,累计有近3万名未实现稳定就业;五是外省市来榆务工人员每年约万人,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劳动力的需求增长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就业弹性降低,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逐步低于经济本身的增长速度。因此,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

工业结构中,原有传统工业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新上的能源化工项目大多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高,吸纳劳动力的空间小,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小。同时,在企业结构中,随着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和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进,“”期间,我市绝大多数国有、集体企业将会逐步退出市场。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普通劳动者选择就业的机会减少,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区域差异方面,由于我市南北经济发展不均衡,南北差距越拉越大,使区域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北六县基本可以就地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7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实现就地转移。如xx县,恒源煤焦电化有限公司拥有员工1928人,其中85%都是本地人;矿区的井下作业和冶炼工厂、建筑工地以及宾馆、饭店等行业里的艰苦工种几乎全是外地人,本地人不愿干;外来务工人员达2万多人,涉及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而南六县就业岗位少,80%以上的劳动力需要通过异地转移就业。

由于劳动力供给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形成了就业困难群体这部分人员大多只能从事一般的劳动,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要求相差甚远,离开政府的援助很难实现再就业。

我市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素质偏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相对滞后,培训机构不足、规模不大、层次较低,而非农产业就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力型劳动者就业空间越来越小,致使一般劳动力数量严重过剩。劳动力素质和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不相适应,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造成“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并存,“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同在,既影响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又制约着劳动力的就业和就业稳定率的提高。

当前就业工作呈现用工单位多元化和就业渠道、就业方式多元化的特点。但我市时至今日还没有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市与省xx县区之间的信息至今没有实现联网,劳动力网上市场即无形市场尚未形成;人力资源市场也大都处于场地不足、设施不全、设备简陋的尴尬境地;基层工作所站普遍工作条件差、经费紧缺、手段落后,与当前促进就业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据调查测算,剩余劳动力输出人员中,稳定输出的仅占20%左右,80%以上的人员大多数处于不稳定状态,从事简单的、季节性劳务。劳动力输出受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缺乏长期性、持久性,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偏低,缺乏劳动技能,给城乡就业造成压力。

在未就业的人群中,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和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把就业仅仅理解为只有在国家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才算就业,因此存在着就业靠政府,依恋“铁饭碗”、重国有轻民营、不愿干个体的心理,认为“就业就是吃公饭”或者“吃公饭才算就业”,缺乏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同时,有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去就业,怕吃苦丢面子,只想在城里谋份工作去年我市在实施农村人才队伍振兴计划时,原计划招聘512名,实际报名参加考试的只有167人,最终招聘的仅有73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市综合执法局计划招聘30名工作人员,结果报名参加考试的竟有1606人巨大的反差不能不引人深思。

我市的就业工作尽管存在许多困难,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中央、省上近年来对促进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另一方面市上提出加大我市能源化工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力度,并把“就业再就业工程”列入了“民生八大工程”之一,这必将带来新的更多的就业需求。通过调研,委员们认为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认识就业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将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来抓,深入开展《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在促进就业、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方面的责任,完善配套政策,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操作办法,使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逐步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陈旧择业观念给就业造成的思想羁绊,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不正确择业观念尤为令人忧虑。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倡导适应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择业新观念,在全社会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理念,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正视现实社会,适应市场需求,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科学就业理念和不怕吃苦、从基层干起、在实践中逐步锻炼成长的正确人生观。同时,要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尽量安置大学生就业;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促进毕业生跨地区就业;充分发挥人才网络建设优势,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经济快速发展是扩大就业的重要保证,要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大型企业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就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服务范围广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者的主渠道。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也意味着服务业在提供岗位方面有着巨大的空间。一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能源化工产品物流为主,其他(购物、餐饮等)为辅的现代物流服务业;大力发展以金融业、信息服务、边塞文化、旅游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将我市建设成为重要区域商贸服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旅游中心,辐射行业就业。二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做好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托老托幼等便民的社区服务,增加就业岗位。三是大力发展非全日制就业、非正规就业,拓宽就业途径。四是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提升就业空间。五是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要把吸纳本地人力资源作为入驻企业的一个硬性准入条件,强化各类入驻企业安置本地劳动力的社会责任意识。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xx大提出的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因此,要把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和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尽快出台我市关于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有关文件。在开发区开辟创办小企业园区,并组建专家自愿咨询服务指导团,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通过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环境,凝聚和激活全民的创业热情和创业能量,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谋创办企业、人人投入经济建设、人人千方百计创造财富的社会氛围,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

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城乡就业的必然要求。当前,要在加快榆林职业学院建设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整合现有培训资源,组建榆林技术学院集团的可行性,充分发挥各县区职业中学、就业训练中心以及乡镇培训机构的作用。职业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一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职业学校要围绕市场需求尤其是榆林工业发展的需求这一中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整合重复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开发新专业,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二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学校要不断调整服务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增加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造老专业,使新旧专业相辅相成、合理搭配,以提高就业率作为职业教育的第一要务。三是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学校要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将学生培养成适应就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最终都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我市劳动力的82%是农村劳动力,而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各级政府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要实施青年农民技能培训工程,打造劳务品牌,全面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要鼓励偏远贫困山区农村的居民向城镇集中,鼓励学到一技之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带动当地城镇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新途径。

实施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着力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省、市、县(区)三级联网,达到基本服务功能完善。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切实规范各类职业介绍中介行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是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针对我市就业困难群众的实际,各级政府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产生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的动态管理原则,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税费减免、培训补贴、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手段,帮助下岗职工中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就业困难的大中专生实现就业。

按照关于就业服务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要求和劳动力市场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原则,建立健全市、县乡(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一是设立市县两级就业服务局;二是加强市县两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建设,服务项目从单纯的职业介绍扩大到职业指导、招聘录用、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劳务派遣、劳务培训等多方面;三是加强乡镇、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建设。通过基层所(站)准确掌握全市城乡就业状况,成为政府最基层的服务就业的单位。

认真贯彻落实《。

劳动合同。

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规范企业行为,认真实施工时、休息休假、最低工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标准。继续完善和落实对农民工的政策。国家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已制订的平等就业、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政策,要切实落到实处,还要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要加强劳动执法监督,特别是解决好非法用工、超时加班、劳动条件差等问题。这样,既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扩大就业。

返回目录。

据农民工年度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xx年我市700个农村居民调查户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农民工[1]920人,占家庭人口的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平均每户拥有农民工人。我市农民工呈现出男性多于女性、已婚多于未婚、31-50岁年龄者多、初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参加过技能培训者多等基本群体特征;本地就业者多、制造业从业者多、生产或运输设备操作者多等分布特征;从业时间增加、收入显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缩小等就业特征。

从性别看,男性占%,女性占%。男女比例为:1,比xx年的: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趋势没有改变,但近年来呈现出男性务工比重逐年上升趋势。

从婚姻状况看,已婚人员占%,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别为%和%;未婚人员占%,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别为%和%;离异或丧偶的人员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xx年我市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岁,其中男性为岁,女性为岁。

从年龄构成看,30周岁及以下的占%,比上年降低个百分点;31-40周岁的占%,比上年降低个百分点;41-50周岁的占%,比上年增加个百分点;50周岁以上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31-50周岁的接近六成,是农村居民家庭中非农就业的主体。

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占%、初中占%、高中及以上占%。我市农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初中为主。

从年龄看,年轻人群文化程度相对更高,30周岁及以下年龄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30周岁以上年龄组高个百分点。

从性别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占%,男性占%,女性比男性高个百分点。农村女性劳动力要付出更多努力,拥有更高学历才能胜过男性,在竞争中获得从业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xx年我市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其中只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只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同时接受过农业技术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

从性别看,男性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为%,明显高于女性的%。

从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过培训的比重越高。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分别占%、%和%。尤其是参加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过的比重分别占%、%和%,显著高于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比重%、%和%。

由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岗位,一直以来都是外地农民工务工的流入地。对我市农村劳动力来说,基本上无需外出就可实现充分就业。调查显示,在乡内从业的占%,是我市农民工最主要的从业地区;在乡外县内、县外市内及国内其他省市从业的农民工分别占%、%和%。

从年龄和婚姻状况看,30岁以上农民工更倾向于在乡内从业,比重比30岁及以下的农民工高个百分点;已婚人员选择在乡内从业的比例比未婚人员高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占%;从事第二产业的占%,比上年增加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占%,比上年减少个百分点。

从行业分布看,超过五成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占%,是吸纳农民工就业最多的行业;其次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再次是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各占%;随后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五个行业一共吸纳了%的农民工,比上年增加个百分点。

从职业分布看,经营类、管理类、技术类的从事人员比重较低。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等工作的人员比重最高,占%;服务业人员占%;个体经营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占%;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占%;商业人员占%;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占%;私营企业主占%;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从事其他工作种类的人员占%。

xx年我市农民工人均从业时间为个月,比上年增加个月,其中本地务工、本地非农自营、本地非农务工和外出从业时间分别为个月、个月、个月和个月。调查显示,有%的农民在从事非农活动的同时兼顾自家的农业生产,务工务农两不误。

调查结果显示,xx年我市农民工月均非农收入为2535元,比上年增长%,其中月均收入在600元及以下的占%;601-800元的占%;801-1200元的占%;1201-1600元的占%;1601-2400元的占%,2400元以上的占%。月均收入在1600元以上的农民工占到了%,比上年增加了个百分点,呈现出收入大幅增长,低收入者比重减少的趋势。

从性别看,xx年我市男性农民工月均收入2774元,女性农民工月均收入1993元。男女收入比是:1,比上年的:1有所降低。

从年龄组看,41-50周岁年龄组农民工月均收入最高,为2823元;其次是31-40周岁年龄组,为2662元;排在第三位的是50周岁以上年龄组,为2224元;最低的是30周岁及以下年龄组,为2205元。70后、80后是月均收入最高的人群,他们从业多年,拥有较多的工作经验,且年富力强,收入水平最高。

从收入涨幅看,涨幅最快的是30周岁及以下年龄组,增长%;其次是50周岁以上年龄组,增长%;第三是31-40周岁年龄组,增长%;第四是31-40周岁年龄组,增长%。增长幅度的高低正好与绝对收入的高低相反,收入越高增幅越小,呈现出差距缩小的趋势。

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2215元、2616元和2472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收入最高,增速最小。

从就业方式看,本地非农务工、本地非农自营和外出从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2155元、4667元和260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和%,本地非农务工农民工收入最低,自营农民工收入增幅最小。

从农民工从事的五大行业看,收入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和居民服务业,月均收入水平分别为3313元、3241元、2798元、2434元和2047元。收入增速由高到低分别是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分别为%、%、%、%和%。

[1]本文中的农民工是指本市农村居民家庭中主要从事非农劳动的就业人员,但不包括乡村教师、乡村干部、行政事业单位等财政供养人员。

最新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心得【第七篇】

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从艺术设计的大方向之中细分化的具体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设计理论基础,掌握使用各种计算机设计应用软件与独特的设计理念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主要从事外部场景设置,园林景观设计,各种场所的功能分区的设计工作。本专业是为适应目前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培养具有现代设计理念人才的专业。

本专业面向人们的生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整体把握的能力、对环境有独到的见解,收集时代信息、整理、存储、应用的设计人才。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与职业道德,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精神。毕业生应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设计原理、创新设计的基本内容、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基础设计能力和设计应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

20xx年青岛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本科生就业率为%,高职高专生就业率为%。

社会转型时期,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开始侵袭大学生的思想。面对社会上一些诚信缺失、自私自利的现象,他们茫然无奈。凡此种种,直接导致极个别大学生以追求个人享乐作为人生目的。自五四以来大学生曾一直保持着的那种不平则鸣、甘作社会栋梁、不屈不挠的精神,已难得一见。更由于一些学生缺乏辨别善恶、好坏、美丑的道德能力,一旦遇到挫折,便会失去自信,出现孤独、压抑、精神麻木等现象。尽管这是大学校园中的极个别现象,但也折射出学校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严重问题。

大学生求职时,通常会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是管理能力、外语或计算机水平,但广东省教育厅的一项毕业生选聘现状调查显示,这些在用人单位看来并非占择才、用才的主导地位,甚至是比较次要的地位,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才是最令用人单位担心和不满的。另外,大学生的诚信也是比较令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参加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每次批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到岗率不足70%的占了将近一半,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学生毁约现象比较严重。

高技能人才比重不到5%。尽管规模比起20xx年大有长足,但相对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我省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差距还较大。

最新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心得【第八篇】

为了反映消费者对商品房市场的意见和呼声,加强对商品房市场的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搞好商品房市场的监督管理,推进房地产行业的诚信建设,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于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住宅商品房消费者满意度调查。

二、调查问卷回收的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针对消费者对当前住宅商品房市场满意度的评价,内容涉及:消费者对国家有关住房消费政策的了解程度;消费者对房地产行业诚信情况的评价;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住房过程中对销售服务、规划设计、工程质量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和评价;消费者的住房需求及对住宅商品房价格走势的预期;消费者对商品房消费领域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采用“判断抽样”法选取商品房项目,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选取住户。

本次调查随机抽查了15个楼盘,这些楼盘分布在全市六个区,调查采用入户的形式“一对一”进行访问,调查回收的问卷共1236份。其中有效问卷1220份,无效问卷16份,有效率为%。

三、调查对象的特征。

说明:调查问卷采用0-5分的打分标准来执行,4分和5分表示为满意,3分表示为一般,0分、1分和2分表示为不满意。

1、调查对象的性别。

调查样本中,男性占%,女性占%。

接收调查的消费者年龄在31-40岁的占多数,为%,其次是26-30岁的占%,41-50岁的占%;此外,50岁以上的占%,25岁以下的占%。(如图2)。

3、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以大专、本科和高中为主。

接受调查的消费者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大专、本科和高中(职高),分别占%、%和%,初中和硕士分别占%和%。(如图3)。

4、调查对象的职业。

5、调查对象的收入。

接受调查的消费者,收入主要集中在5001-10000元、-3000元和元以下,分别所占%、%和%;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仅占%。

6、五成多接受调查的消费者居住的房屋使用面积在80-120平米之间,六成多接受调查的消费者认为适合的房屋使用面积在80-120平米之间调查的结果显示,有%的消费者居住的房屋使用面积在81-100平米,30%的消费者居住的房屋使用面积在51-80平米,其次,有%的消费者居住的房屋使用面积在101-120平米,仅有%的消费者居住的房屋使用面积在180平米以上。

调查的结果显示,有%的消费者认为最适合的房屋使用面积在101-120平米,%的消费者认为最适合的房屋使用面积在81-100平米,仅有%的消费者认为最适合的房屋使用面积在50平米以下。

35 1120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