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调查报告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校园暴力调查报告实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背景考究与分析1

2008年,云南大学的学生再以骇人听闻的暴行震惊全国: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系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张超,于2007年12月19日,手持DV,将残害,分尸全过程拍摄下来,如果说谋财害命,杀人、分尸,是犯罪分子发泄仇恨、增加警方侦破难度,尚可“理喻”的话,张超为何要用DV纪录血腥的分尸过程,留下犯罪的铁证呢?究竟是什么让这个19岁的少女愤怒到如此冷血和疯狂的境地?19岁,是不少女孩在父母面前撒娇的花样年华,张超却已经犯下让好莱坞的编剧都想象不出的罪行!梳理张超的家境和人生轨迹,不难发现她走向深渊的罪魁祸首:贫困、制度缺陷,以及整个社会愚昧、下流的拜金氛围。

也许,一些生活上的小冲突,点燃了张超长期以来郁积在内心的对富人利用金钱玩弄女性的愤恨,而用DV纪录整个犯罪过程,不过是失去理智之后,一种变态的自我心理上的满足。

如果,张超事件之后,年轻人依旧还在混沌着上大学,大学依旧混沌着给学生发文凭;众多的歌厅依旧热闹繁华,更多的贫困家庭依旧供不起一个大学生;有钱男人依旧在寻找各种刺激,没钱的`女生依旧在出卖着自己。那么,象牙塔里的那些学子,将会加速堕落,加速走向极端。

据报道,“张超的家庭有些特殊情况,她父母所在煤矿没有煤可挖了,处于倒闭破产状态,父母都下岗,经济不太好。”而马加爵也是家庭贫困,自己生活艰苦,“常常两个馒头,一杯水就过一天”,

而校园里的俊男美女们或是身着名牌,或是出手阔绰,至少也不会如他一样地拮据。他们生活在这样的群体里,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自卑心理。

为了平衡这种自卑心理,马加爵选择了用另外的一种自尊来平衡那份自卑,他总是率先答出报纸上的游戏的答案,打牌时他总赢;而张超选择了被人养,选择了出卖自己而获得灯红酒绿。

然而,他们的自尊又是极度脆弱的,当马加爵仅有的优势被人怀疑的时候,他抬起了沉重的锤子;当木鸿章炫耀300万存款的时候,张超心中起了愤恨和欲望的邪念。

那么,造成他们极度自卑又自尊的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的家境贫困,还是社会道德的沦丧?

其实,高校不断出现性质极为恶劣的事件,不单是某几个人心理扭曲后造成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就的。

当不少民众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他拥有多少金钱,做多大的官,而不是看他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当许多人都患有一种精神缺钙病,缺乏信仰,把所有的东西都看成谋取利益的工具;当一些人为固守传统美德而抛弃利益,却受人嘲笑,甚至怀疑其智商是否正常;当精神荒芜成了一种必然,人们都疯狂地追逐着金钱和利益,却对种种不公和丑恶现象视若无睹;当经济高度发展,文化娱乐消遣方式丰富,人们却依然摆脱不了内心的焦虑不安时,我们的大学生又如何能够心里安定呢?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他们又如何能够不放纵欲望,互相攀比,心理扭曲,甚至做出极端行为呢?

其实,在每一个血腥的悲剧里,我们都看到一个个扭曲的心灵,一个个不正常的心理状况。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大部分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成功化解了自己的低落情绪,迅速呈现出积极的精神面貌;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却“在泥潭里越陷越深”,甚至走向极端,杀人的还是少数,更普遍的是自杀。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重视政教有之,强化智力有之,推崇体育有之,心理健康课常常受到忽视,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的“要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呐喊也常常湮没于“考高分”、“上名校”的声浪中。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随着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聚集,我们大家都会遇到一个心理健康问题。假如没有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作引导,人的心理就极易在社会压力下扭曲、变形直至崩溃,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向社会渲泄不满,以缓解内心的矛盾冲突。

我国高校尽管建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仍然是看重学生成绩是否优秀,能否发表论文,最后能否找到工作等,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还比较薄弱。有些高校由于缺乏专职人员或相关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心理辅导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怎样建立更有效的心理咨询,让学生在遭遇精神苦闷时,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大胆讲述自己的精神障碍?这个问题值得教育界深思。

同样是贫困出身,古今中外都有些人却能走上光明的道路,为什么一样的境地,结局差别如此之大呢?原因主要在于接受的教育和自我认知的差距。当前,我们不仅要提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更要鼓励树立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需要对每一个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公民教育,心理教育,让他们成为有着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让他们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金钱的看法也不会那么极端,心态积极、健康。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无法仅仅以占有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他的存在价值,亦无法以此来羞辱他。而在社会逐渐形成的疏导机制下,他们的心理压力能够得到释放,让他们在“不断学习、了解自己、适应环境、控制情绪、适度发泄”过程中,找到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撑点。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校园暴力调查报告》,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校园欺凌自查报告2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专项督导的通知》相关精神,根据区教育局相关要求,我校制定校园欺凌相关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举行多种形式法制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按照要求全面自查自纠,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会精神,明确目标

我校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领导,科学部署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组及具体工作小组,责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安稳办备好“三防”等相应防范器械;保安员做好门卫出入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园巡查监督工作;班主任等做好对学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传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

三、多措并举、专项治理

(一)完善制度。学校制定了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建立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二)开展活动、加强教育

一是邀请法制副校长、镇派出所民警来我校开展法制安全报告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防范能力,预防、避免、抵制校园欺凌暴力行为的发生。动员学校师生及家长携起手来,加大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专项治理,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奉献爱心和力量,共同营造关爱学生的社会氛围。

二是通过国旗下讲话为学生做校园安全专题演讲,结合校园内一些案例进行了剖析。警示并教育学生要洁身自好,不通过言语侮辱别人,不与社会闲杂青年交往,不参与学生打架,敢于与来自校园外的欺凌行为进行灵活机智的斗争,学会自我防范、自我保护,保障生命安全的一些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并强调学校在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及时发现校园欺凌隐患,对有欺凌倾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使校园欺凌事件能够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是各班召开校园欺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各班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教师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校园欺凌及其危害,校园周边哪些地方是校园欺凌的多发地点,知道了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欺凌,并懂得了实施校园暴力欺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四、制度齐全,措施得力。

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防校园欺凌制度及措施。

1、相关岗位教职工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行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制,对玩忽职守,对学校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责任。

2、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建设。

3、班主任要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多观察、勤关心,发现学生有异常情绪及时询问调查。

4、当天值班教师要认真负责,对学生厕所、运动场等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段要做好巡查工作。

5、学校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6、如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安全四定人员要及时到位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

7、对特殊学生(留守儿童、好打架斗殴学生、体质差异生等)进行心理辅导,做了记录。

经过校园欺凌专项工作治理整顿,校风又有了新的提升,校园内没有出现一例欺凌现象。在今年后的工作中,学校要将校园欺凌工作继续融入到课堂教学、德育、安全教育等常规活动中,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校园暴力调研报告3300字3

校园欺凌的调查报告

学生安全健康快乐成长,同时让家长正确认识校园暴力,识别孩子是否遭遇校园暴力及教育孩子如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结合前一阶段开展的常被欺负”,比例为。具体数据如图1:图1

从有效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市中小学中校园欺凌现象确实存在,但并不突出。

2、我市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

我们罗列了常见的10项校园暴力主要行为,被选择最多的选项是依次是:使用文具、棍棒、刀子等攻击同学,选择人数:29786人,占比;同学间发生肢体冲突,如故意冲撞、打架和威胁、恐吓同学等两项,选择人数分别为29407人和28907人,占比和。具体数据见图2和表2。

图2校园暴力行为比例前5项

从表3中可以看出,各年级段同学在进行“你认为的校园暴力行为”中选择一致,选择最多的3项分别为威胁、恐吓同学(1-3年级学生中占,4-6年级学生中占,初中学生中占,高中学生中占);同学间发生肢体冲突,如故意冲撞、打架(1-3年级学生中占,4-6年级学生中占,初中学生中占,高中学生中占);使用文具、棍棒、刀子等攻击同学(1-3年级学生中占,4-6年级学生中占,初中学生中占,高中学生中占)。其中不同点在于,1-6年级及初中同学选择最多的选项为“使用文具、棍棒、刀子等攻击同学”,高中同学选择最多的选项为“威胁、恐吓同学”。要注意的是,出现了新情况:

校园欺凌也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欺凌经自媒体的传播,会造成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而且

3、我市校园欺凌的主要特点

(1)校园欺凌中同伴欺凌的比例较高。

被欺负学生群体对“你被什么样的人欺负?(多选)”的回答中,有6324人选择“同年级学生”,占比;有1929人选择“高年级学生”,占比。具体数据见图4及表4。

图4欺凌来源柱状统计

图5欺凌者选择对象统计

从欺凌者角度看,选择“同年级同学”的有2985人,占比,远高于选择“低年级同学”的603人和。

从图4、表4与图5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校园欺凌在同年级学生中发生的比例要远高于不同年级间的学生发生的比例。

(2)校园欺凌有相对密集的年级段。

在选择“经常被欺负”的各年级人群中,4-6年级人数最多,有489人,占比;其次是1-3年级,有340人,占比。在选择“偶尔被欺负”的各类人群中,是1-3年级最多,有2691人,占比;其次4-6年级,有2398人,占比。具体数据见表4。

从表5和表6中可以看出,小学阶段属于欺凌现象高发期,尤其是4-6年级阶段,无论是受欺凌还是欺凌,相关数据都处于高位。

(3)校园欺凌有较明显的性别差别。

在回答“在学校经常被欺负”的选项时,有的男

生选择,高于女生的;选择“偶尔被欺负”的男生占比,女生占比;选择“经常欺负同学”的男生占比,女生占比;选择“偶尔欺负同学”的男生占比,女生占比。具体数据见表7。

从表7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男生中发生的校园欺凌比例要明显高于女生。但是,女生“经常欺负同学”和“偶尔欺负同学”两项比例相加,达到,说明女生的攻击性也不容忽视。这一现象也要引起注意。

(4)校园欺凌与学生生活环境的熟悉程度有一定联系。

生活环境熟悉与否,与校园欺凌现象存在着较为密集的关联。经过调查,因为父母外出而成为留守学生与跟随父母而外迁就读的学生遭遇到的校园欺凌现象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具体调查数据见表8。

表8的数据表明,无论是被动受欺负,还是主动欺负他

人,随迁学生的各项数值都比留守学生要高。这说明,随迁学生融入新环境的难度较大,受到的挑战也更多(经常被欺负和偶尔被欺负分别比留守学生高出和);面对困境,他们也采取了更为攻击性的行为(经常欺负同学和偶尔欺负同学分别比留守学生高出和)。

(5)我市学生对校园欺凌的态度较为正面。

在回答“如果你自己受到欺负,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时,全市有34118人、占比的学生选择“告诉老师、家长或报警”;在回答“如果你遇到他人正在实施校园暴力,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时,全市有320xx人、占比的学生选择“立即报告老师、找保安或报警”,有2298人、占比的学生选择“目前制止”;在回答“如果你的同学让你去参加校园暴力事件,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时,有19738人、占比的学生选择“不去参加并告知老师”,有15310人、占比的学生选择“不去参加并劝说同学也不要去”。具体统计数据见表9。

表10、表11则显示,无论是从男生与女生的性别差异调查数据来看,还是从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地区差异调查数据来看,我市中小学学生对校园欺凌的容忍度都较低,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校园欺凌虽然发生在校园中,但校园因素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在调查中,学生认为产生原因中涉及校园的最高排

校园欺凌大体可以梳理出以下原因:

1、家庭的负面影响。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叛逆期,而在学校教育期间要经历两次,分别是小学低年级段(7-9岁)和初中阶段(13-15岁)。叛逆期的学生自我意识特别强,往往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反感各方面对自己的约束,自控能力较弱;二是常常将自己与约束自己的力量对立起来,甚至为了突出自己的主体性而故意忽视和挑战规则。所以,那些通过自己的暴力反抗而获得所谓“成功”的暴力型影视作品,能让叛逆期的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对他们有天然的吸引力。特别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学生已经有了较为强壮的肢体。这给他们践行“暴力理想”提供了物质条件。

如果学校及教师没有认为到这一规律,并运用心理学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合理的引导,这些学生将自发地按规律发展。

我市的调研情况(如图3各年级学生遭遇校园暴力多发形式选择分布)基本符合心理学的一般规律,校园欺凌现象在初中阶段呈现出高发的特征。调查中发现,小学高年级段学生也呈现出高发状态,可能与我市这一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较早、较快有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体条件与初中学生已经相差无几了。

3、法制教育仍需强化。

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期,三观尚未形成,对社会规则尤其是法制的感受比较淡薄,所以,他们挑战权威和规则的行为,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往往会触及到违法的边缘,甚至跨入犯罪的行列。再加上,随着叛逆期的到来,师长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式微,同伴的影响日益增强,学生常常会因为求得同伴的认同而一味追随同伴的行为。表12的数据表明,即使学生明知校园暴力不正当,但仍然应同学的要求而选择“去参加”的比例不低,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学校的学生,选择比例都高于50%。

这都说明,在学生的心目中,理智在与同伴影响的较量中处于下风,或者说,理智一方的砝码还不够重,缺少法制教育的强有力支撑。

4、学校教育的艺术性还不够。

虽然这次调研中,学校因素的排名靠后,并不说明学校

因素不重要。学生选择校园欺凌产生原因的学校因素有四个,且选择率都超过40%。涉及学校管理层面的有两个,即“学校管理松懈,重智轻德,不重视法制教育”和“学校对违纪学生处罚较轻”,涉及教师管理层面的有两个,即“‘问题学生’的帽子增加了学生的叛逆心理”和“师生间缺乏理解和信任”。这说明,部分学校的管理存在漏洞,没有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缺乏艺术性,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造成学校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调研统计的数据和原因的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

要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家长认识到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

(1)重视对家长的培训,尤其是对新生家长的培训。目前,许多学校重视了对新生的培训,如外国语学校拿出专门时间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出本阶段学生基本行为规范,便于他们用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对于新生家长的培训,同

等重要。除了要让他们了解本校学生基本行为规范外,还要重点介绍孩子即将面对一系列身心发展方面的困难,尤其是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发展困惑,让家长有足够的准备来迎接孩子的成长。此外,学校还要提供对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方法,引导不懂心理学的家长熟悉孩子成长规律,并顺应规律来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健康成长。

(2)强化幼儿园阶段家校沟通的针对性。幼儿阶段,即2-3周岁,正进入人生

行为,增加了行为的不可控性。

目前,我市已经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缺乏结构性的支撑(如专职教研员、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等),我市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取得突破,难以向广大教师和家长普及心理学知识,也难以采取更为专业的心理预警和危机干预。

校园欺凌自查报告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精神,根据省、市、区三级领导有关指示和通知要求,我们对围绕第一阶段专题教育、规章制度完善、加强预防工作、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四个方面对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和总结,现将自查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专项治理活动开展情况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并责任分工明确。

组长: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负总责。审订《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预案》,对此次治理活动督查并评定实施情况。

副组长: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评审,治理过程督促班主任、安保员、宣传员宣传教育到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召开以预防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知识讲座。

成员:服从领导,各司其职。总务主任备好“三防”等相应防范器械;安保员做好门卫出入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园巡查监督工作;班主任等做好对学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传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家委会主任委员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向家长朋友宣传预防校园欺凌方面知识,确保学生安全无事故。

二、规章制度完善情况

1、制定完善了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

2、建立了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三、预防工作方面

1、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实完善相应的器材设备。

2、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3、认真排查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做好矛盾化解工作,避免矛盾激化,发生过激行为。

4、要加强对特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摸清底细、建档造册,积极利用好家校沟通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

四、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方面

值班领导和安保人员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通过排查和调查了解,暂未发现我校存在校园欺凌事件。

校园暴力调研报告400字5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根据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北京团市委、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历时一年时间进行的调查表明:来自校外人员实施的欺凌最多,占,而来自本校老师和管理人员的侵害只占。实施校园欺凌最多的是校外人员,其次是本校高年级学生,最后是本校老师和管理人员。

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校园欺凌简单地分为以下5类:

1.本校或其他学校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

2.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

3.某些学生的家长因为学生之间的纠纷而到学校殴打其他学生

4.校内外高年级学生以及社会青年抢劫、勒索学生钱财,使学生不但损失钱财,而且心理受到极大伤害;5.同年级甚至同班同学之间的斗殴。原因可能是,法律没有被充分认可也导致了校园欺凌的频频发生。侵害弱者是人类的天性,而社会道德的演化和法律的完善会制约、弱化这种以强凌弱的人类天性,使人类得以逐渐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而这种社会背景就导致弱小的在校学生成为缺乏制约的欺凌行为的受害者。

35 320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