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 大学生调研报告汇聚【热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2024年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 大学生调研报告汇聚【热选4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第一篇】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和通讯技术高速的发展使商务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工作报告。随着电脑的普及,网上购物这一方便、快捷的购物形式也被很多人所接受。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对网上购物更容易接受,且在他们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大学生网上购物的现状,对在校的大学生展开了这次关于大学生网上购物的调查。

一、

3、了解网上购物存在的弊端,为解决提供依据。4、为完善网上购物提供依据。5、了解网上市场的发展前景。

1考虑到现实情况因素,调查对象将进行分类。首先按电子商务和非电子商务专业进行分类调查,各个年级的人数也将抽取相同比例的人数。

2调查的实施为发放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每个都面对面的填写调查表进行调查。

三、

本次调查共调查250人,在有效的250份问卷中,有105人又网上都无的经验,达42%,145人没有网上购物经验,占58%。

对有网上购物经验同学的分析。

(一)针对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们从选择网上购物的理由,以及有网上购物者对网上购物的看法和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主要分析被调查者和网上购物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分析提出看法和建议。

问卷中还有极少部分的人填写了其他答案,比如:周围环境、节约时间等。但是从表二中得出,价格便宜是大学生网购的主要原因。其次,购物方便是大学生选择网购比较主要的原因。

(二)针对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从选择购物的网站进行调查和分析。在所有被调查的人中,%的人选择的购物网站是淘宝网。其次,12%的人选择的购物网站是拍拍网。可以得出:淘宝网是各大学生网购的主要网站。

(三)针对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从网购产品选择进行相关调查。

在所有被调查的人中,%的人在网上购买的产品是服饰。其次,%的人选择的网购的产品是日化用品,还有8%的被调查者选择网购的产品是其他产品。可以得出:在网上销售服饰,大学生是最主要的消费对象。

(四)针对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从网购出现问题选择的解决的方式进行调查。

在所有被调查的人中,%的人在网购时出现问题时会选择与商家协商方式来解决。也有%的人会自认倒霉。

(五)网购所选择的物流方式调查。

在所有被调查的人中。网购时选择的物流方式26%的人会选择快递公司,其次是%的人选择ems。平邮的选择率也达到%,接近ems。

(六)网购者月消费额的相关调查。

在所调查的人员中,网购月消费额在50元左右。月消费额在50100元人数也达到44人。得出结论:大学生网购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没有网购经历同学的分析。

(一)针对没有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们从没有选择网上购物的理由,以及有没有网上购物者对网上购物的看法和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没有购物经历的同学有%没有办网上银行。可以得出:没有网上银行是很多人不能网购的制约因素。

没有网购经历的同学52%是因为卖家信用,其次是售后服务。还有网络安全也达到了34%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影响网购的原因调查。

(三)假设网购非常安全,是否会选择网上购物进行调查。

可以看出,%的人会在未来选择网购,说明网上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通过对调查中已经网上够过物和网上没有够过物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下结论:

1、进行网上购物的同学占全体学生42%,而且有扩大趋势。该比例高于中国网民的购物比例20%左右,说明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网络购物这种新颖快捷的购物方式,且大学生会是未来主要的网上消费人群。

2、网购过的学生普遍认为网上购物具有价格便宜、购物方便、货物齐全、新鲜等优点。这会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行网上购物。

3、影响同学们网上购物的因素有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是最主要的仍然是对安全和信用问题的担忧。

4、网上的商品有很多,但是服装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产品。服装业在未来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5、网上购物者很多人选择的物流方式是快递,其次是ems。之所以选择快递的人多是由于相比之下ems价格太高工作报告。物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重要的因素。

6、网上购物者主要选择的网站是淘宝网,其次是拍拍网可以看出淘宝网和拍拍网是btoc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平台。

7、根据有网购和无网购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能力有限但是这一具有新思想的消费群体购物比例高,对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勇于尝试,认同度很高,电子商务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二)对在校大学生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在校大学生网上购物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和建议:

2、信用问题是网上购物中人们担忧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加强信用机制建设,规范身份认证和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网上信用机制。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信用评估,对于促进网上购物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第二篇】

20xx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xx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xx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xx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xx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到国有企业为%,到民营三资企业为%,其他就业为%。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紧随其后的是北京(%),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和%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1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d].。

3刘常云.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5田丽娟.试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j].唐都学刊.。

6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

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第三篇】

学号:

调查人:

指导教师:

时间:20xx年11月2号-20xx年11月7号。

正文:

(1)调查背景。

目前政府都呼吁百姓全民运动健身,在公园街头时不时经常能看见老人们健身的身影。正应了一句口号:“运动与生命同在,青春与快乐永存”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

(2)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除了上课很多学生就整天宅在宿舍学习或者休息。国家要求的学生必须保证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根本无法保证,有的人甚至几天都得不到一小时的锻炼。体育锻炼不仅是锻炼我们的身体,而且也是一种积极阳光的精神风貌的体现。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同学们在体育锻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想办法更好的推动大学生体育锻炼进一步普及,提高教学和训练质量;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结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对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给我们在体育锻炼方面有所借鉴。

(3)调查范围和对象。

西电校园内学生和网络上的各地大学生。

(4)调查日期

(5)资料搜集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是将问卷分发给周围的同学朋友,并嘱咐他们如实填写。

网络调查是将调查问卷制成电子版的网页,通过电子邮箱、网络聊天软件等通讯手段向大学生网友发放问卷所在链接。

亲爱的同学们: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我们的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校园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本次调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您的每一个如实回答都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一般喜欢在什么时候锻炼。

a、清晨b、下午c、晚上。

4、每次你锻炼多久。

5、你进行锻炼的频率。

a、每天b、隔天一次c、不固定。

6、你的运动动机来自。

a、锻炼身体b、保持体形c、放松身心。

d、兴趣所致e、受他人影响f、应付大学体育。

7、你一般做哪些体育运动。

a、篮球b、羽毛球c、足球d、跳绳e、跑步f、乒乓球。

8、哪些因素限制你的锻炼。

a、场地设施b、时间c、同伴d、天气e、兴趣f、其他。

9、你是否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

a、了解b、不了解。

10、你有自己的锻炼计划吗。

a、有b、没有。

11、你喜欢体育锻炼吗。

a、喜欢b、不喜欢c、一般。

12、你怎么样看待学校运动设施的开放情况。

a、满意b、不满意c、一般。

xx、你怎么样看待学校体育课的开设情况。

a、偏多b、偏少c、正好。

14、除了体育课你是否还主动锻炼。

a、有时b、经常c、很少d、没有。

15、是否曾经旷过体育课。

a、是b、否。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调查的配合!

(1)喜爱体育的大学生占到总数的近80%,而其中男生占到6成,女生占4。

(2)大一和大四的学生普遍比大二和大三的学生锻炼得多。

(3)女生的运动技能和锻炼计划拥有率不到2成。

(4)许多同学受到学校设施条件的制约减少了体育锻炼。

(5)近8成同学曾经旷过体育课。

(6)西电本校内的锻炼不如外校的平均水平。

(7)近一半同学锻炼缺乏主动,除体育课外很少锻炼。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再加上大学生自制力稍差,很多学生把课余时间都奉献给了电脑。喝酒、熬夜打游戏、上网看电视节目,生活没有规律、不吃早餐就上课,考试前天天泡图书馆上自习,而考试后通宵泡网吧泡ktv等等这都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直接导致大学生体质一年不如一年。

很多同学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并作为重点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去。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体育多种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相比起男生,女生的锻炼明显较少,锻炼不仅仅是体育运动,对身心都有莫大的帮助,许多女生认为运动是男生的强项,但事实不是这样。女生也需要一些运动量适中的锻炼,不仅是为了维护匀称的身材,更需要强健体魄培养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这也是对紧张学习的一种放松。

大一和大四学习压力较松,所以学生普遍锻炼频率较高。然而随着大二大三学习压力的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量普遍下降。希望大二大三的同学们应该腾出一些玩游戏休息的时间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通过调查显示出西电的锻炼普遍低于其他外校,电子类专业学生普遍喜欢宅在宿舍上网或者在图书馆学习,不注重体育锻炼。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是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高校。正因为如此,造成了高校资源的匮乏,虽然国家不断地提高对教育的投入,但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是造成大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重要原因。很多高校运动场地的面积远远低于教育部门的.要求。高校的体育教育模式不合理,部分高校对体育教育并不重视,教学手段落后,不适合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发展,配套设施、师资力量方方面面都存在问题。很多学校到了大三便不再开设体育课,没有老师的督促,大学生便更不重视体育锻炼了。针对体育硬件设施薄弱的问题,高校应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方面的建设投入。现阶段应进一步提高高校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要求。同时,努力开拓校外体育空间,充分利用校外体育场地设施,顺应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发展。

活方式和习惯,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体育课程,开展晨练、午间操锻炼等。

总而言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在学校付出努力的同时,我们每一位学生更应端正思想,培养健身的自觉性,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陶冶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努力在大学生涯中得到学业和健康身心的双丰收!

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第四篇】

一、查阅资料,确定主题,查询最新关于教育的新闻和政策。

二、拟出问卷调查,发布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三、针对不同阶层的人做采访调查,并分析结果。

四、总结,拟出报告。

背景:

自国家提出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大大提高了国民素质,并为祖国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调查,将学前教育和高中三年教育归入义务教育是人们普遍的愿望。然而更多人认为,不少偏远的农村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仍旧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以及农村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因此,国家应当均衡发展,解决偏远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公共资源差距,保障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权益。

资料:

20xx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规定,“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这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目标的最后一年。这一两年来,随着农村和城市九年义务教育相继免缴学杂费,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已接近4%。

统计。

据统计,%的被调查者,也就是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的九年义务教育满意程度一般。他们认为目前九年义务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还有很多偏远地区实施得并不理想,而且教育方式也不够理想。而接近60%的被调查者指出,自己身边的中小学仍旧有小部分收取学杂费。而阻碍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施展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教育经费层层克扣以及农村师资力量薄弱。而解决方法大部分人选择支持解决偏远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公共资源差距,保障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权益。

“科教兴国”。20xx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规定,“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这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目标的最后一年。

那么,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其他国家又是如何呢?笔者了解到,()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发达国家为%,欠发达国家为%。印度、哥伦比亚、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超过4%。因此,根据数据来看,我国教育经费支出相对较少,还有较大提高空间。

20xx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中国教育发展的近30年来,我国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度为95%以上,而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了21%。

为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并在教育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国家教育的投入总量,提高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争取延长人均受教育年限。

根据20xx年教育事业发布统计公报,我国高中阶段学生总数为万人,其中,普通高中万人,成人高中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万人,以各地高中阶段公办学校学费标准看,平均在800元左右(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为509元,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为718元),以此计算,如果全免高中阶段学生学费,每年需要政府新增投入350亿元。假使每年约1900多万的初中毕业生全部上高中,那么,新增高中生规模每年为500万左右,根据《20xx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包括教育事业费、科研经费、基建经费和其他经费)为元,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元,那么,为新增教育规模,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每年将增加150亿元。也就是说,在目前基础上实行高中义务教育,每年将新增教育投入500亿元。

20xx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但也只占gdp的%,离开4%的计划比例尚有%的差距,以300670亿元计算,就是20xx亿。而据此前有关人士对20xx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gdp的5%计算,在gdp数值不变的情况下,1%即为3000亿。因此,国家应当是有能力承当十二年义务教育的。

总之,只要下定决心,在未来的10年中,推行12年义务教育,并非不能,而在于政府为不为。对于“有效时间”长达10年以上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的制订来说,这一牵涉到教育基本责任、培养怎样的劳动者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思考。

35 3051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