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报告优秀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科技创新报告优秀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科技创新报告【第一篇】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监督工作要点的安排,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专题听取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汇报。为做好审议工作,我委在有关领导带领下,做了大量前期工作。8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贯一带领我委,赴市科技局和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和金鹰服饰、映鸿精瓷、农友集团、定园机械、美国西提种植公司等企业调研。9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熙雍又率我委和市人大财经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赴株洲、郴州、衡阳三市考察科技投入情况。9月15日,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雷绍业就我市推进科技创新的情况向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了专题汇报。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及科技部门和相关企业以“科技创新年”活动为载体,加快推进创新型娄底建设,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客观地说,离年初的目标和兄弟市州的工作水准仍有差距。现综合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总的说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做到了领导重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工作务实、成效明显,主要表现为:

1、以加大投入为保障,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各级领导的“第一生产力”意识不断强化,层层建立了“一把手”抓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科技工作汇报,四大家领导不仅亲自研究和部署科技创新工作,而且多次进大学、入企业、赴沿海,为企业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竭力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创新型娄底的决定》、《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加大财政投入,2019年全市科技事业财政投入3376万元,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四是深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2、以产学研结合为中心,科技经济逐步对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产学研结合管理科,设立了专项引导资金。市、县两级政府都加大了对科技工作者和科技项目的奖励力度,如今年市委、政府便对2名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每人重奖20万元。全市新增“中南大学映鸿科技新材料产学研基地”等产学研合作基地8个,研究开发产学研结合创新项目75项,一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市校对接,高校、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结合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3、以项目建设为突破,产业竞争力得到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项目评估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全市科技系统抓大项目、争取项目、服务项目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今年我市共申报项目71项,其中29项列入了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实现增加值亿元。

4、以“五大工程”为载体,科技创新年活动稳步推进。自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将2019年确定为“科技创新年”以来,市政府确定了“以新兴产业培育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创新项目种子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传统产业提升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的主攻方向,全市共完成省级以上科技、技改项目70余项,科技投入亿元、技改投资36亿元,新增企业技术研发机构12个,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企业21家,并建立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村科技合作组织覆盖面达到45%。

5、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为重点,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我市自2019年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以来,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以上,累计申请专利1665件、专利授权627件。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9件,培育5家知识产权重点企业。今年9月,我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省知识产权局的考核验收。同时,市、县两级科技部门加快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妥善处置了在涟源、双峰发生的3次有感地震,综合防震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肯定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必须实事求是地指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科技引领意识不浓。尽管“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提出很久,但客观地说,部分领导对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总认为投资搞创新远没有招商引资、引进项目见效快,因而对科技工作持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应付式态度。从企业来说,也存在目光短浅、忽视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主体作用发挥较差的问题,以科技创新求发展的意识不强、信心不足。据统计,在全市591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安排了研发经费的仅107家,占18%。全市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只有%,远低于3%的规定要求。

2、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尽管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大幅增长,但570万元的总量仍然较少,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压缩科技专项经费20%后,更加无法满足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县市情况也不容乐观。以今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的冷水江市为例,研发经费只达到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远低于先进县市%的标准。产学研结合专项引导资金也至今没有确定,而全省90%以上市州设立了每年不低于500万元的产学研结合专项引导资金。由于各种因素,在有限资金的使用上还存在撒“胡椒面”问题,使用效益不是很高。同时,我市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中小企业因无足够的融资担保难以从银行贷款,制约了企业的科技投入。

3、人才紧缺是“最大短板”。如果把我地科技创新比作一个木桶的话,那么研发人才就是这个木桶上的“最大短板”。此次调研揭示了一个令人心寒的数据:我市每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只有人,只有长株潭平均数的%;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只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存在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无力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科技部门专技人员的比例也很低。如冷水江市科技局干部职工22人,但包括班子成员在内,专技人员只有6人,占27%。其他县市更差,有的连地震监测设备都无法维持正常运转。同时,娄底市域内的大学以文科类教育为主,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与地方经济契合度低。

4、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在“3+5”城市群中,只有娄底既无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更无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仅有一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在这个仅有的基地里,没有规划科技企业研发、培育机构,入驻的企业全部靠招商引资,产学研一体化难以起步,园区发展缺乏科技支撑。从微观层面来说,部分企事业单位认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只是一种管理模式创新,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对此不够重视。科技创新大厦、地震台等科技平台规划多年,但因缺乏资金至今没有建起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形势也很严峻,我市现有35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15家过了有效期,需重新认定。总之,我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产学研结合层次不高,市域性创新能力尚未形成,对外依存度很高。

5、传统产业缺乏科技支撑。钢铁、有色冶炼、建材、煤炭、化工、农业等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科技附加值不高、傻大黑粗、“三高一低”现象仍然突出。以农业为例。农业是我市的基础产业。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全市农业产业化虽有较大发展,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科技支撑,在产业链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仍然没有大的突破。农业科研体制陈旧,研究方法、检测手段落后,成果产出率和转化率都较低。在“吃饭财政”的背景下,市、县两级的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很有限,而且这点经费也常常“农转非”被挪作他用。农村技术信息网络不够健全,实用新技术入户率低,农业机械应用仍不广泛,“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龙头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产品更新换代慢,真正在全省和全国叫得响、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农产品品牌很少。

如果仅是自己和自己比,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确进步很大;但如果和兄弟市州横向比,我市已经落后一大截,急需奋起直追。可以这么说,在当前和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科技创新工作必将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高的认识、更有力的措施来布局和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娄底腾飞插上强劲的翅膀,为湖南的工业心脏增添澎湃的动力。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创新意识。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功能,在宏观方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是在创新中前进,并因停止创新的脚步而落后挨打;在微观层面,创新是一个地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有创新,则生存,则发展;无创新,则衰退,则消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认真实施“建设创新型娄底”战略,将科技创新喊在口上,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效果上。

2、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要切实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加大政策扶持,解决实际困难,加强督查考核,确保科技创新工作落实到位。抓科技创新,必须有科学的工作机制。要建立科技创新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强化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既看总量,也看质量,既注重考核,也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以此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企校对接、部门配合、全社会支持的科技创新协调运转机制;要利用优势和资源,全面建立与省级厅局的科技会商机制;要创造条件共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完善产学研结合创新的长效机制;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和创新激励引导机制,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3、加大科技投入,科学使用资金。在当前金融危机刚刚见底和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我市财政收入减少,而刚性支出增多,收支矛盾很大。但越是如此,我们越要保证科技投入这个重点支出,因为这是应对金融危机、落实中央“调结构,上水平”方针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建议市、县政府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比例达到1%以上,并逐年有所增长,缩小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要引导社会及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的.融资投入,探索建立科技风险融资担保机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要借助厅市会商机制,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要科学安排和使用有限的研发经费,突出产学研结合重点,突出产业龙头,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防止撒“胡椒面”。

4、打造引才“洼地”,用好用活人才。政以才兴,国以才治;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娄底要打造“三基地一中心一枢纽”,离不开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强力支撑。要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需,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宏大的气魄,通“入口”,畅“渠道”,建造一个有利于广泛吸纳各类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洼地”。要在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同时,也欢迎二流、三流人才,避免不顾娄底实际的“贪大求洋”。要坚持引进人才与开发本土人才有机结合,既重视外来人才,善借“他山之石”促进地方发展;也注重本地“芳草”,用好身边人才,防止“招来女婿,气走儿郎”、“引进一个,流失一批”。要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本地急需的人才。要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平台,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政治和经济待遇,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要逐步优化科技干部队伍,培养好、使用好现有干部职工,促进合理流动,盘活人才“存量”。

5、突出企业主体,引导企业创新。娄底要加速赶超,自主创新是关键,企业是主体。要尽快出台《专利资助办法》,《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形成比较完善的激励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大创新投入,增强创新动力。要引导企业坚持走自主开发与重点引进核心专利技术相结合的创新之路,鼓励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和专利,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要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继续抓好“五大工程”、“九大活动”,为企业搭建好产学研对接平台。要以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调节、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逐步建立各种形式、各种产权的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对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平台的,政府予以奖励。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

6、依托现代科技,提升传统产业。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产业。因为前者不是一蹴而就,而后者则现实可为。要以信息化为目标,以结构调整、节能降耗、效益提升为重点,加快对钢铁、有色冶炼、建材、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特别要立足娄底是农业大市的实际,防止重工轻农倾向,切实做到两眼向“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要改革农业科研体制,逐步形成一个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农业科研体系;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并存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稳定、培养和支持一支精干的农业科技队伍;要借助城乡统筹发展机遇,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农机普及、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等工作,促进科技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在现有优质米、楠竹、生猪及草食动物、中药材和果蔬等五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促进规模化经营,培育发展新的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项目,打造全国性品牌。要组建农业高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农产品项目精深开发研究,延伸产业链,强化科技项目支撑,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效益。

科技创新报告【第二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大学生崇尚科学、锐意创新的精神,将创新教育纳入到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之中,团委特设立“包头医学院共青团科技创新小组”和“包头医学院共青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小组”、“创新基金”),用以管理和资助我校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为此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小组”组织形式。

各单位成立共青团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领导担任,办公室设在各团总支(分团委),办公室主任由各单位团总支(分团委)负责人担任,可设1到2名办公室成员。

各单位以各自学生总数为基础,每200人中至少组建一支创新小组(不足200人的单位需至少组建一支)。创新小组每小组人数不超过5人,每小组需配备2名指导教师,1名咨询专家。2名指导教师中至少1名为青年教师,1名咨询专家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指导教师和咨询专家由各单位自行配备。

创新小组成立后要及时开展相关活动,并要将活动日常化、规律化。各创新小组每年至少自行设计或承担一项“挑战杯”项目。项目可参考每年的“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选题,并按时完成比赛。

创新小组工作运行需常态化。各院部系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并逐步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小组成员的遴选方面应考虑届次化,创新小组实行年报备制度,每年10月报备。加强对小组成员的管理、培训和指导;在实验室等硬件设备的使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第四条“创新基金”来源。

团委每年从活动经费中划拨专款建立“包头医学院共青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各院部系团组织需从各自活动经费中划拨各单位专项“创新基金”。本基金同时接受个人、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捐赠,该基金的运行范围仅限于包头医学院。

第五条“创新基金”的资助范围为我校共青团科技创新小组专项课题。“创新基金”项目分设资助和无资助课题两类,()资助金额由评审组根据项目的情况而定,研究期限原则上一般为一年。各单位需按照团委“创新基金”每项课题资助额度至少1:1比例匹配各自“创新小组”的专项课题经费。

第六条本“创新基金”由团委进行宏观管理并负责本“创新基金”项目的立项评审和成果评定。各院部系团组织对各自已获审批的.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并确保各自匹配资金落实到位,各院部系团组织具体负责各自创新小组项目的跟踪管理、结题验收、经费使用等。团委定期检查匹配资金的发放、申报、监督和项目的实施与完成情况。

第七条项目的实施。

通过评审的创新小组项目,团委要与项目主持人、指导教师签订项目立项书,同创新小组所在团组织签订任务合同,并根据项目类别划拨经费。

课题立项后,项目主持人与指导教师应立即编制具体实施计划,并以开课题报告会的形式明确工作任务和研究进度。项目主持人与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合同,按期报送阶段性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保持课题组成员的稳定性,所有课题组成员要积极参加并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第八条项目结题。

本基金所有项目应按期结题。项目按计划完成后,项目主持人要及时提出结题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并提交结题申请表和项目相关科研成果。结题的科研成果一般为论文、调查(咨询)报告、科技产品(制作)、专利等。

项目结题采取成果认定或评审的方式进行,由各单位组织专家组验收,团委组织专家组对已验收项目进行成果评定。

第九条经费使用与管理。

经费应专款专用。经费采取报销单据的方式支取,单据必须符合学校财务报销规定,由项目负责人到团委和各单位团组织处报销。

第十条奖励与惩罚。

对按期完成计划、结题的创新小组和指导教师,在下一轮评审中优先资助其项目立项。其成果参加各类比赛获得的奖品及奖金归创新小组(或成员)所有,团委根据资助项目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予创新小组(或成员)相应的表彰、奖励。对于完成项目并在包头市、自治区和国家的相关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创新基金”将给予奖励。未按要求提交阶段性成果的,将缓拨、减拨或停止划拨经费。

项目验收合格者按照立项审批经费全额报销;不合格者最多只能报销经费的50%或不予报销。

对因故需要延期的项目,须向各单位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和团委提出延期申请,经批准后,可延期3――6个月。对无故未按期结题或自行中止的项目,除收回剩余的经费外,取消该项目负责人或指导教师三年内在本基金的申请资格。

各院部系共青团创新小组运行情况和项目列入年终考核。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团委负责解释。

科技创新报告【第三篇】

转眼期末在即,在总结各门功课的同时,也有必要总结下这一学期以来在团委,在科技创新部,我们这伙人的点点滴滴。这一个学期科技创新部的主要工作就是有关“新苗人才培养计划”还有“挑战杯”的各项活动相关的策划,组织宣传工作,除此之外还协助了其他部门分担完成一些工作,例如红五月参加宁波的市团委的演出,带队去宁波大剧院观看参演宁波市团委那次活动,还有就是“淘宝大赛”,协助其他部门完成被高校园区的宣传,与友校的联系,合作等。

首先是“新苗人才培养计划”,“新苗人才培养计划”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为载体,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努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培育和发现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新苗人才计划)的每个项目的资助额度一般为5000元左右,对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项目不低于1:1的配套经费支持,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教师不得使用学生科研经费,学校不得提取管理费。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其资金使用原则如下:

(一)项目导向原则。

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以学生为本原则科技创新资金的支持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积极鼓励大学生申请科技创新资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三)鼓励创新原则。

为鼓励大学生大胆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允许创新创业活动失败,重在考核创新创业实践过程。

“新苗人才培养计划”的实行过程中,科创部首先是做好前期的相关宣传通知工作,例行讲座,派发报名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再进行后期的对于相关数据,资料的审核,统计以及上报的工作。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跟进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我们团委的科技创新部也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来提高同学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历年来科技创新部开展的各项工作都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受到同学老师们的好评,说到科技创新部开展的各项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挑战杯”了,“挑战杯”可以说是科技创新部的“主打产品”,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引导高校学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挑战杯”已经成为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广大高校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载体,把创新教育纳入教育规划,使“挑战杯”竞赛成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

学校引导和激励高校我们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挑战杯”是针对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这学期有关于“挑战杯”的主要工作做好前期的相关宣传通知工作,例行讲座,派发报名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到“挑战杯”的活动中来,再进行后期的对于相关数据,资料的审核,统计以及上报的工作。

还有就是协助其他部门的工作,红五月的关于宁波市团委的活动,带对集体参与参演相关演出,在集体外出的这类活动中,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前期的人员安排及通知工作和活动进行中的相关人员的出行安全问题,还有就是协助“淘宝大赛”邀请南北两大高校园区的高校一起参与,在这项工作中,科创的首要任务是做好与北高校的沟通宣传工作,让“淘宝大赛”在其他高校也能得充分的宣传,引起广泛的关注,协助促进“淘宝大赛”的顺利展开。

以上所述,是团委科技创新部门一学期以来的主要工作,工作基本都已经完成收尾,这一学期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对于团委,他是一个组织,但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里工作,更重要的团结与协作,团队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科技创新报告【第四篇】

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升企业家的发展理念。根据xx区企业的发展现状,成立了全市首家企业家俱乐部,采取交流研讨、考察调研、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开办与复旦大学合作ceo(总裁)高级研修班、已连续3年每年投入40万元与国务院国资委合办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等,进一步加大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同时,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落实人才工作各项措施。通过对企业家的学习培训,使广大企业家树立了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进步之路的发展理念,并在企业家中形成了走创新之路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政策引导树立科技创新理念。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科技政策,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几年来共制定出台科技发展政策18个,其内容涉及科技宏观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培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资金扶持、创新体系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度较大,成效显著。

科技创新报告【第五篇】

尊敬的各位公司领导:

从今年八月份进入科技有限公司厂院大门的那一时刻起,我知道我已成为科技的一分子,这里将使我人生旅程的又一个奋斗起点。在这短短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作为供销部负责人,我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带领供销部各部门的全体人员,按照公司总体工作思路,在公司领导的大力帮助、支持与领导下,以及供销部各部门同事的配合下,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增长了许多经验。工作了三个月,针对这段时间我个人的工作情况,先向公司领导做以详细陈述,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一、在工作中学习新的行业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

由于以前我是从事大众消费油品(大豆油等价位较为低廉的大众油品)销售的,而对花生油(一种营养丰富,但价位较高,仅适合高消费群体的油品)及其深加工产品(花生蛋白素肉)没有销售经验的,仅凭对销售工作的热情,而缺乏营养小食品销售经验和行业知识。为了迅速融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到公司之后,一切从零开始,一边学习产品知识,一边摸索市场,遇到销售和产品方面的难点和问题,经常请教公司几位领导和其他有经验的同事,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一些比较难缠的客户研究针对性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营养小食品的市场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产品的技术问题掌握的过度薄弱,不能十分清晰的向客户解释,对于一些大的问题不能快速拿出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过分的依赖和相信客户,以至于引起一连串的不良反应。本职的工作做得不好,感觉自己还停留在一个销售人员的位置上,对市场销售人员的培训,指导力度不够,影响供销部营养小食品(花生深加工一类产品,如蛋白素肉、蛋白肉等)的销售业绩,在以后工作中还有待继续学习,逐渐提高。

二、对供销部进行重新组建扩容,建立了一支熟悉业务,而相对稳定的销售团队。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一切销售业绩都起源于有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建立一支具有凝聚力,合作精神的销售团队是企业的根本。在以后的工作中建立一个和谐,具有杀伤力的团队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来抓。在八月份初,针对公司新产品推出,市场销路没有打开的局面,在市场上对业务员进行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对供销部个办事处进行重组扩容,为公司产品的迅速打开销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公司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三、加强宣传促销力度,目标任务完成量有了较大的突破。

四、加强内部管理,切实增强全体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在营销工作中,人是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没有好的管理就不会有好的业绩。因此,在办事处内部管理上,首先,严格管理,加强纪律性。进一步规范请销假制度、作息时间,同时,要求业务员要及时联络,随时反馈信息。要求业务员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起好带头作用,自觉坚持日调度制度,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市场信息、客户意见和建议,接受指令。其次,勤于学习,增强责任心。

五、勇于克服工作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销售管理技能,促进公司产品销量的持续增长。

通过三个月的工作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坚定信念,服从领导是克服困难的基础;优质服务、大力公关是搞好营销的前提;以身作则、加强管理是带好队伍的关键;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是履行好职责的基本条件。只有在以上几个方面不懈努力,才能干出业绩,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

虽然自己在工作上、思想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距离领导的殷切期望还有差距。比如,在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营销工作的要求,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欠妥之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针对自己的不足,一是要顺应形势,转变观念,做好供销部的销售管理工作;二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大力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引导业务员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本职工作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

总之,我将进一步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诚恳听取批评意见,积累和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经验与能力,以强烈的事业心,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工作,为提高销售业绩、促进企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公司领导百忙之中对我工作的关心!

科技有限公司。

供销部。

20xx年xx月xx日。

科技创新报告【第六篇】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十五”以来,我市科技创新以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加速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为主要目标,为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全社会研发投入处于较低水平,技术优势未能充分转变为产业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自主创新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必须下大力气突破创新合作机制、创新扩散机制、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和创新风险机制等方面的瓶颈制约,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的环境,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释放我市科技教育的巨大潜能,让科技创新引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体制,地方留成部分财政回补企业。对高科技产业化阶段的财税减免方式应该由单一的税收减免向投资减免、再投资退税、加速折旧等多种方式运用转变;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等可以按一定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对专利、非专利技术转让予以减免税优惠。

由于创新产品周期短、更新快、投资风险大,中小企业无论是财政支持、创新信贷,还是社会融资都非常困难。改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促进技术流动和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已成当务之急。应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的政策环境,把吸引风险投资作为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鼓励海内外投资者在我市进行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商业性风险投资基金。政府科技经费应采取多种形式与风险投资匹配投入,调动社会投入的积极性。政府应为风险投资与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创业资本和科技创新企业的合作与发展。应把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和投融资结合在一起,把创新和创业结合起来,形成自主创新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助的科技创新资金审计监督,不仅应审计资金使用过程的合理性,而且应按照社会回报、市场认同标准监督资金使用的效率。对资助企业的科技创新资金使用的评价应着重看其是否能转化为生产力,是否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公共财政提供的科技经费使用方向和使用效果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政府资金投入的公平性,提高政府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产出效率。

估奖励的不公正,创新利益分配的不合理,严重挫伤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激励。应形成以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对技术创新的评价要着重看其是否能转化为生产力,是否能实现产业化,是否能获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并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和市场效益,同时又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尊重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劳动,反对弄虚作假的腐败现象,让科技成果的真正创造者获得创新激励和社会承认,保护创新者的利益和积极性。

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推动新技术、专利和品牌的转让,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科技成果转移、扩散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技术的利用和扩散。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特别应重视政府科技计划资助的研发成果的转化、技术扩散和利用。

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和共享技术研究力量,扶持一批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产业技术研究开发联合体;通过政策引导,发展集研究开发、技术扩散功能于一身的专业技术公司;发展研究开发的外包创新服务,建立创新网络。对一些企业比较分散、规模不大的行业,应充分发挥行业性或区域性科研机构的作用,吸收相关中小企业参与,组成行业性技术中心或联合体,为中小企业服务。

利用开放的条件实现自主创新,扩大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设立“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鼓励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大学积极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学习先进科技成就,分享国际研究开发资源、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和规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报告【第七篇】

科技要发展,财力需保障。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科技投入,每年财政预算优先保证科技经费的安排。财政科技经费从xx年的1021万元到xx年的1480万元、xx年的2132万元、xx年的2500万元,其中三项经费均占财政科技投入经费的50%以上。每年安排500万科技创新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奖励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很好地发挥了政府科技投入“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区政府每年投入近100万的资金举办全国性的科技展览会,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7届全国性的科技成果展览会,共签订技术合作项目1466个,技术成交额达亿元,其中xx区共签订技术。

合同。

45项,成交额达6300万元,展览会的举办加强了全市的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的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此外,在政府的鼓励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下,企业对科技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xx年全区科技经费总投入为亿元,比上年增长%。

科技创新报告【第八篇】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年监督工作要点的安排,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专题听取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汇报。为做好审议工作,我委在有关领导带领下,做了大量前期工作。8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贯一带领我委,赴市科技局和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和金鹰服饰、映鸿精瓷、农友集团、定园机械、美国西提种植公司等企业调研。9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熙雍又率我委和市人大财经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赴株洲、郴州、衡阳三市考察科技投入情况。9月15日,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雷绍业就我市推进科技创新的情况向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了专题汇报。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及科技部门和相关企业以“科技创新年”活动为载体,加快推进创新型娄底建设,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客观地说,离年初的目标和兄弟市州的工作水准仍有差距。现综合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客观评价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成绩。

总的说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做到了领导重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工作务实、成效明显,主要表现为:

1、以加大投入为保障,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各级领导的“第一生产力”意识不断强化,层层建立了“一把手”抓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科技工作汇报,四大家领导不仅亲自研究和部署科技创新工作,而且多次进大学、入企业、赴沿海,为企业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竭力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创新型娄底的决定》、《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全市科技事业财政投入3376万元,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四是深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2、以产学研结合为中心,科技经济逐步对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产学研结合管理科,设立了专项引导资金。市、县两级政府都加大了对科技工作者和科技项目的奖励力度,如今年市委、政府便对2名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每人重奖20万元。全市新增“中南大学映鸿科技新材料产学研基地”等产学研合作基地8个,研究开发产学研结合创新项目75项,一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市校对接,高校、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结合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3、以项目建设为突破,产业竞争力得到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项目评估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全市科技系统抓大项目、争取项目、服务项目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今年我市共申报项目71项,其中29项列入了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实现增加值亿元。

4、以“五大工程”为载体,科技创新年活动稳步推进。自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将确定为“科技创新年”以来,市政府确定了“以新兴产业培育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创新项目种子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传统产业提升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的主攻方向,全市共完成省级以上科技、技改项目70余项,科技投入亿元、技改投资36亿元,新增企业技术研发机构12个,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企业21家,并建立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村科技合作组织覆盖面达到45%。

5、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为重点,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我市自20xx年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以来,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以上,累计申请专利1665件、专利授权627件。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9件,培育5家知识产权重点企业。今年9月,我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省知识产权局的考核验收。同时,市、县两级科技部门加快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妥善处置了在涟源、双峰发生的3次有感地震,综合防震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充分正视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肯定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必须实事求是地指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科技引领意识不浓。尽管“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提出很久,但客观地说,部分领导对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总认为投资搞创新远没有招商引资、引进项目见效快,因而对科技工作持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应付式态度。从企业来说,也存在目光短浅、忽视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主体作用发挥较差的问题,以科技创新求发展的意识不强、信心不足。据统计,在全市591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安排了研发经费的仅107家,占18%。全市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只有%,远低于3%的规定要求。

2、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尽管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大幅增长,但570万元的总量仍然较少,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压缩科技专项经费20%后,更加无法满足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县市情况也不容乐观。以今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的冷水江市为例,研发经费只达到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远低于先进县市%的标准。产学研结合专项引导资金也至今没有确定,而全省90%以上市州设立了每年不低于500万元的产学研结合专项引导资金。由于各种因素,在有限资金的使用上还存在撒“胡椒面”问题,使用效益不是很高。同时,我市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中小企业因无足够的融资担保难以从银行贷款,制约了企业的科技投入。

3、人才紧缺是“最大短板”。如果把我地科技创新比作一个木桶的话,那么研发人才就是这个木桶上的“最大短板”。此次调研揭示了一个令人心寒的数据:我市每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只有人,只有长株潭平均数的%;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只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存在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无力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科技部门专技人员的比例也很低。如冷水江市科技局干部职工22人,但包括班子成员在内,专技人员只有6人,占27%。其他县市更差,有的连地震监测设备都无法维持正常运转。同时,娄底市域内的大学以文科类教育为主,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与地方经济契合度低。

4、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在“3+5”城市群中,只有娄底既无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更无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仅有一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在这个仅有的基地里,没有规划科技企业研发、培育机构,入驻的企业全部靠招商引资,产学研一体化难以起步,园区发展缺乏科技支撑。从微观层面来说,部分企事业单位认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只是一种管理模式创新,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对此不够重视。科技创新大厦、地震台等科技平台规划多年,但因缺乏资金至今没有建起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形势也很严峻,我市现有35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15家过了有效期,需重新认定。总之,我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产学研结合层次不高,市域性创新能力尚未形成,对外依存度很高。

5、传统产业缺乏科技支撑。钢铁、有色冶炼、建材、煤炭、化工、农业等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科技附加值不高、傻大黑粗、“三高一低”现象仍然突出。以农业为例。农业是我市的基础产业。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全市农业产业化虽有较大发展,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科技支撑,在产业链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仍然没有大的突破。农业科研体制陈旧,研究方法、检测手段落后,成果产出率和转化率都较低。在“吃饭财政”的背景下,市、县两级的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很有限,而且这点经费也常常“农转非”被挪作他用。农村技术信息网络不够健全,实用新技术入户率低,农业机械应用仍不广泛,“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龙头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产品更新换代慢,真正在全省和全国叫得响、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农产品品牌很少。

三、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如果仅是自己和自己比,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确进步很大;但如果和兄弟市州横向比,我市已经落后一大截,急需奋起直追。可以这么说,在当前和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科技创新工作必将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高的认识、更有力的措施来布局和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娄底腾飞插上强劲的翅膀,为湖南的工业心脏增添澎湃的动力。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创新意识。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功能,在宏观方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是在创新中前进,并因停止创新的脚步而落后挨打;在微观层面,创新是一个地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有创新,则生存,则发展;无创新,则衰退,则消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认真实施“建设创新型娄底”战略,将科技创新喊在口上,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效果上。

2、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要切实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加大政策扶持,解决实际困难,加强督查考核,确保科技创新工作落实到位。抓科技创新,必须有科学的工作机制。要建立科技创新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强化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既看总量,也看质量,既注重考核,也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以此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企校对接、部门配合、全社会支持的科技创新协调运转机制;要利用优势和资源,全面建立与省级厅局的科技会商机制;要创造条件共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完善产学研结合创新的长效机制;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和创新激励引导机制,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3、加大科技投入,科学使用资金。在当前金融危机刚刚见底和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我市财政收入减少,而刚性支出增多,收支矛盾很大。但越是如此,我们越要保证科技投入这个重点支出,因为这是应对金融危机、落实中央“调结构,上水平”方针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建议市、县政府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比例达到1%以上,并逐年有所增长,缩小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要引导社会及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的融资投入,探索建立科技风险融资担保机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要借助厅市会商机制,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要科学安排和使用有限的研发经费,突出产学研结合重点,突出产业龙头,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防止撒“胡椒面”。

4、打造引才“洼地”,用好用活人才。政以才兴,国以才治;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娄底要打造“三基地一中心一枢纽”,离不开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强力支撑。要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需,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宏大的气魄,通“入口”,畅“渠道”,建造一个有利于广泛吸纳各类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洼地”。要在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同时,也欢迎二流、三流人才,避免不顾娄底实际的“贪大求洋”。要坚持引进人才与开发本土人才有机结合,既重视外来人才,善借“他山之石”促进地方发展;也注重本地“芳草”,用好身边人才,防止“招来女婿,气走儿郎”、“引进一个,流失一批”。要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本地急需的人才。要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平台,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政治和经济待遇,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要逐步优化科技干部队伍,培养好、使用好现有干部职工,促进合理流动,盘活人才“存量”。

5、突出企业主体,引导企业创新。娄底要加速赶超,自主创新是关键,企业是主体。要尽快出台《专利资助办法》,《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形成比较完善的激励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大创新投入,增强创新动力。要引导企业坚持走自主开发与重点引进核心专利技术相结合的创新之路,鼓励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和专利,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要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继续抓好“五大工程”、“九大活动”,为企业搭建好产学研对接平台。要以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调节、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逐步建立各种形式、各种产权的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对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平台的,政府予以奖励。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

6、依托现代科技,提升传统产业。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产业。因为前者不是一蹴而就,而后者则现实可为。要以信息化为目标,以结构调整、节能降耗、效益提升为重点,加快对钢铁、有色冶炼、建材、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特别要立足娄底是农业大市的实际,防止重工轻农倾向,切实做到两眼向“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要改革农业科研体制,逐步形成一个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农业科研体系;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并存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稳定、培养和支持一支精干的农业科技队伍;要借助城乡统筹发展机遇,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农机普及、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等工作,促进科技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在现有优质米、楠竹、生猪及草食动物、中药材和果蔬等五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促进规模化经营,培育发展新的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项目,打造全国性品牌。要组建农业高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农产品项目精深开发研究,延伸产业链,强化科技项目支撑,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效益。

科技创新报告【第九篇】

“xx”期间是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培育新增长极、启动新一轮经济社会共享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提高我市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更好地开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xx”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9月下旬,由市高新办牵头,组织市经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信息办、市发展规划院等单位赴武汉、成都、重庆三地进行调研交流,与当地经信委、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及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泛交流,学习吸收当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xx年,武汉、成都、重庆三地高新技术产业都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武汉市xx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为205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新能源、动漫、集成电路三大产业产值增幅分别高达35%、43%和46%;节能环保、生物、软件服务外包、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成都市xx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重庆市高技术产业xx年销售产值达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器机械器材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已成为重庆高新技术的四大支柱产业。

二、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武汉、成都、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和主战场。

1、空间布局合理,企业密集度高。

武汉市工业空间布局分为汽车及机电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及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集聚区、食品产业集聚区四大块,分别位于武汉市的西、南、东、北面。其中,东湖高新区为国家级开发区,成立于1988年,区内包括武大、华中科大等4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电科学院等56所科研院所、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0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2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55名两院院士。园区拥有80万名在校大学生,科技、教育实力居全国第三,xx年又被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高科技农业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成都市有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其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及西区为国家级开发区。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分为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截至xx年底共聚集各类企业13000多家,包括863家外商投资企业和超过600家的软件类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8家,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软件及服务外包、通信、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六大产业集群。

重庆市拥有43个工业园区,其中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北部新区成立于xx年,面积130平方公里,截至xx年底累计签约项目3551个,合同投资总额1265亿元。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868户,合同外资82亿美元,世界500强入驻近40家。

2、园区发展重点突出,产值税收快速增长。

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光电子产业、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优势明显,xx年产值分别达到718亿元、250亿元、100亿元、320亿元和144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亿元,增长%。未来五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将着力打造“1+4”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光电产业为中心,生物、新能源、环保和消费电子等齐头并进;预计到xx年,五大产业总规模将达5000亿元,力争突破1万亿元。

xx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32%;全口径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外贸出口亿美元,增长%。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增长%;出口亿美元,增长%。

重庆北部新区重点支持发展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房地产及其他产业。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1亿元、工业总产值13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区域财政收入167亿元、地方留存财政收入70亿元,五年平均增速均在40%以上。

3、基础设施完备,服务配套高度贴合企业需求。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基础设施完备,服务配套高效,是这几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优势。如成都高新区,规划面积约平方公里,由起步园区,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三部分组成。园区内道路宽敞整洁、建筑物错落有致、物流公司、餐饮、住宿、移动通信等日常生活所需一应俱全。配套服务更是获得了园区内企业的认同。园区延伸“三段式”服务,率中西部之先,开通“96xx企业服务呼叫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和实践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形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建立企业走访制度,坚持以重点产业、重大产业化项目为重点服务对象,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政务服务到企业增值服务,再到创新创业服务,环环相扣的企业服务“高新模式”,在无形之中彰显其对产业聚集、区域创新的有形之力。

4、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

人才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本,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加快推进东湖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发挥东湖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示范作用,实施“3551人才计划”,有效招引高端科技人才。武汉东湖高新区已成为湖北省有名的“人才特区”。

三、三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高新技术产业是地方经济谋长远、调结构、保增长的重要措施和着力点、结合点,是提高地方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武汉、成都、重庆三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对于我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产业定位必须高端化。

地方经济要加速发展,最终要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利用地方优势,集中发展适合自身特色的高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如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就是内生式发展道路,通过园区培养企业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来积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光电子产业,由此诞生了全国闻名的“光谷”。生物产业兴起时,武汉东湖高新区超前布局,建立光谷生物城,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xx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又挂上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牌子,着力寻找“中国创造”之路。武汉东湖高新区已发展成为武汉市自主创新的前沿阵地,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科技力量。

2、高度重视高新园区规划建设。

三地均高度重视高新园区的规划布局和高起点建设。重庆北部新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53万,园区北靠国际空港,南临重庆中央商务区,西依嘉陵江,东接长江黄金水道,紧临重庆保税港区,具有中国西部唯一的集水运、航空、公路、铁路于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优势,俗称重庆副中心。xx年北部新区被纳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使得重庆发展“5+3”战略性布局成为可能。同时,重庆北部新区在建设上也是高起点,从xx年开始投资450亿元建设高标准的交通、能源、给排水、信息设施、生态环境、园区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为北部新区企业发展、人才引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北部新区凭借空间规划和建设的高起点,强势推动了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3、项目发展高增量。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重大项目建设与发展。成都高新区按照“一区一业主”的规划和空间布局要求,积极引进工业项目;以项目促建为中心,加快项目投产和达产,进一步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和项目到人、跟踪到底、服务到位的“三到”工作原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全方位提升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产业化项目为重点,加强项目管理和服务,确保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强化重点项目协调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xx年园区列入省市重点项目75个,总投资亿元。按照“四个一批”划分,促使投产达产项目、加快建设项目、促进开工项目和前期储备项目按时到位。

4、要素保障促发展。

如武汉东湖高新区目前拥有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块牌子,意味着拥有比一般国家高新区更多的优惠政策。园区在落实好原有高新区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在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准后较快地开展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体制创新等5方面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武汉东湖高新区懂得利用牌子,给予高新企业优厚政策,并保证落实到位,从而快速推动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我市的参考与启示。

1、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

产业空间布局是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需根据杭州地理位置特点和产业特色,城、核、带、区相互结合,既要覆盖大杭州,又要突出重点区域;既要立足当前状况,又要考虑今后发展空间。建议在“xx”期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可选择发展“一城、两区、三带、多块”的空间布局。“一城”即主城区,包括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区”为大江东和大城西科创园;“三带”是由文一西路向西经五常、仓前、(老)余杭至临安锦城,由转塘沿320国道经受降、高桥至富阳市区,由双浦沿杭千高速经富阳东洲、桐庐、建德至淳安的三条发展带;“多块”指江东工业区、临江工业区、余杭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高教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扩展区域和新的产业集聚区。

2、着力加快产学研结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知识变成科技成果,变成专利是创新的第一阶段,解决所有权是第二阶段。所有权明确了以后,第三阶段是和投资者、和企业相结合,这又需要专门机制来配合,让科技成果、专利与资本对接,进行产业化。产业化之后,才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应根据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在巩固提升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适合杭州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杭州拥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学校和企业研究成果产业化,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

3、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

在全市经济高速发展、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土地及其他资源日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既保护环境、高效利用资源,又发展企业和产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应集中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和效益产出,在企业间鼓励开展节能环保工作,鼓励企业用环境友好的加工工艺取代高污染的化学工艺,用生物可再生资源取代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同时,应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建立健全重点企业直通车、领导与企业沟通制度,健全企业反映问题的解决机制。落实各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工作,在园区生活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建立充满活力的机制。

科技创新报告【第十篇】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和帮助下,市科技局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四大一新”发展战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为战略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市各项科技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市科技局被省科技厅评为全省20xx年度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这也是我市科技局自20xx年以来连续第四次获得该项荣誉称号。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理清思路、服务大局,努力提高科技决策效能。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明确提出要抢抓机遇、精心实施“四大一新”发展战略,谋求**经济社会超常发展,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小巨人”的发展目标,同时要求积极推进创新型**建设,切实加快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步伐。为此,围绕如何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主动对接,我们先后组织班子和机关干部进行了三次专题讨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认真进行科学决策,努力找准科技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和兴奋点。一是找准科技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围绕我市的主导产业,积极构建以铜产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谋求形成具有**特色的科技优势,为打造世界铜都提供科技支撑。我们与江西理工大学合作编制了《**市铜加工科技发展要点》,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对我市铜科技发展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依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铜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并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二是找准科技服务大局的着力点。积极整合科技资源,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支撑。我们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以市级综合服务平台为枢纽,按照网上和网下相结合,有偿和无偿相结合,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市县联动,在全省率先建设覆盖全市农村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目前已组建市、县(市、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了7个专业服务站和13个区域服务站,初步形成市、县、乡镇三级服务网络。三是激活科技服务大局的兴奋点。围绕调结构、保增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共组织实施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4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3项、设区市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项目1项,促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市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通过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认定数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二。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全年高新技术产业逆势上扬,总产值达亿元,实现增加值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对全市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着力提高科技管理效能。

面对科技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科技管理部门如何在科技经费的使用上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何在科技资源整合上实现能量聚变,如何在科技服务上达到效益倍增的目的,我们在实践中积极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提高科技管理效能,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在支撑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贯彻顶层设计的理念,抓好重大项目的实施。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重大项目。以前,我们在组织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申报方面,基本是担当“二传手”,企业、基层报什么项目,就向上推什么项目,这种被动应付的状态,使项目的申报成功率很低,难以争取到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来促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去年以来,我们转变思路,主动出击,从全市发展的大局出发,围绕国家和省科技部门的支持重点,结合我市实际,在重点科技项目的申报组织上积极贯彻顶层设计理念,主动设计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0项,获批6项,申报省级项目32项,获批23项,共争取省级以上科技经费580万元,同比增长80%。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项目。在市级科技经费难以满足科技需求情况下,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改变了以前在科技项目经费安排上撒胡椒面的做法。在20xx年市级科技计划安排中,突出围绕**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导产业,组织实施了3个重大科技专项,16个重点科技项目,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经费占市本级科技经费的64%。重大项目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去年,我市经省科技厅登记的科技成果23项,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分别为213件和240件。在省政府对设区市的7项考核指标体系中有关科技进步的三项指标我们均取得居全省前列的优异成绩。其中获省科学技术奖3项,在全省各设区市排名第三位;争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3项,在全省各设区市排名第三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在全省各设区市排第五位。

2、抓科技示范,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我们把农村科技示范体系建设作为农村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了《**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示范乡镇、示范县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市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全市共认定2家科技示范乡镇、2家科技示范村、11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经过一年多来的建设,农村科技示范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示范基地建设共投入158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23个,引进推广新技术24项,推广新品种24个,获科技进步奖8项,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8000余户。贵溪塘湾大桥村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龙虎山板栗种植基地培育的天师板栗1号通过江西省新品种论证,成为我市林产品第一个取得新品种论证的项目。我市还启动了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站为依托的市农业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建设。该大院组织了近40名来自全国5个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在我市建立了3处现代农业发展技术试验示范区。

3、整合科技资源,联手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去年以来我局改变以往科技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主动与市里的其他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支持,先后与市农业、林业、水利、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统计、妇联等部门合作组织实施了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信江**段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等11项科技项目,在农业、林业、水利及社会发展领域开展了成果的集成推广和研究。今年除继续与农口等部门合作,又积极与发改委、经贸委、中小企业发展局、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工口部门协作,不断整合和动员市内科技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联手推进科技创新的新局面。

4、推进科技开放战略,借船出海加快科技发展。一是积极推动市校合作,建立长期的市校合作运行机制。近两年来**市政府先后与天津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建立了市校合作关系,通过这个平台,引进了一批科技成果,培训了一批专业人才,研究了一批重大课题。去年,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推进下,**市与中国人民大学和江西理工大学正式签订了《市校合作备忘录》,签署了包括课题研究、基地建设、教学工作、人才培训等多方面协议,目前各项合作项目正在进行当中。此外,市内的40余家企业与国内和省内的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企校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国际科技合作和省际科技合作工作进展良好,我市有6家企业先后与国内外有关企业开展了7项科技合作项目。其中**兴业电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乌尔宾斯基冶金厂股份公司合作的高精度特种铜合金项目被省科技厅列入江西省重点国际合作项目。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科工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深圳高交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参加了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专利成就展暨江西省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成就展,被组委会评为优秀组织奖。

三、严肃纪律、整顿作风,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要承担起实施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科技管理部门还必须创新自身的工作机制。“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把科技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好,才能在发挥科技工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中不辱使命。一年来,我们局党组投入了大量精力用于部门的自身建设,尤其是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政务环境优化年和机关效能年等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重点解决了局机关存在的“懒”(作风懒散)、“浮”(工作不踏实)、“差”(政务环境差)的问题,不断提高机关服务效能,形成了有创新活力、廉洁高效的机关工作新机制。

35 15396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