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培训总结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教练培训总结精编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练培训总结1

第一条为了充分发挥我国体育教练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训练教学水平和指挥、管理能力,建设一支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体育教练员队伍,促进我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体育教练员职务名称为三级教练、二级教练、一级教练、高级教练、部级教练。三级、二级教练为初级职务,一级教练为中级职务,高级、部级教练为高级职务。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体委系统从事体育训练教学的人员。

第二章岗位职责

第四条体育教练员的基本职责是完成训练教学任务,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全面关心运动员的成长,做好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参加规定的进修、学习。同时高等级教练员须承担对低等级教练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辅导基层训练工作。

第五条三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训练教学任务的要求,拟定和实施训练计划,协助高等级教练员做好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工作。

(二)基本掌握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方法;总结训练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技术资料,建立训练业务档案,主动接受高等级教练员的业务指导。

第六条二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训练教学任务的要求,制定和实施训练教学计划,承担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比赛的指导工作;培养后备人才。

(二)了解本项目发展方向,掌握运动选材和训练方法,及时总结训练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技术资料,建立训练业务档案;定期做出训练教学工作总结。

第七条一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体育运动人才成长的规律,制定、实施训练规划和训练计划;承担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国内外比赛的指导工作;选拔、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

(二)及时了解本项目的发展动向,结合训练教学实践,进行有关选材和改进训练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撰写论文。

第八条高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优秀人才成长的规律,制定、实施训练规划和训练计划;承担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指导工作;选拔、培养和输送优秀后备人才。

(二)熟悉本项目国内外发展动向,掌握先进的技、战术训练手段、方法,以及科学选材、训练规律;总结培养优秀运动员和优秀后备人才的经验,进行专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指导和推动本项目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九条部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高水平运动人才成长的规律,负责制定、实施训练规划和训练计划;承担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指导工作;选拔、培养和输送高质量后备人才。

(二)掌握本项目国内外发展动向,先进技、战术和训练方法,以及科学选材、训练规律;总结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高质量后备人才的经验,组织并进行专题研究,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指导和促进我国运动训练教学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章任职条件

第十条各级体育教练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履行教练员职责,遵守教练员守则,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为体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第十一条优秀运动队教练员任职条件

(一)三级教练

具有体育中专学历,从事训练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初步了解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掌握训练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能够完成训练教学任务。

(二)二级教练

担任三级教练工作二年以上或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从事训练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基本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取得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训练教学方法、手段,出色完成训练、比赛任务。

(三)一级教练

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二级教练工作四年以上;比较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结合训练教学实践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有一定学识水平的论文;初步掌握一门外语,熟悉本专业术语、能借助字典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取得中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取得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录取名次;集体项目取得全国最高水平比赛较好名次。

(四)高级教练

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一级教练工作五年以上;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本项目训练教学有较深的研究,有2篇发表或宣读的论文,或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反映本项目训练成果的学术文章;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字典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进行简单的技术交流;取得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培训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达到世界水平或亚洲或全国优秀水平。

(五)部级教练具有体育院、系本科以上学历,并经过部级教练研讨班学习,担任高级教练工作五年以上;有2篇发表过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具有国际水平的反映本项目训练成果的学术文章,或多次进行国际国内讲学和学术交流;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进行技术交流J;l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培训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取得下列运动成绩之一:

1.奥运会前三名。

2.奥运会四至六名并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前二名。

3.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三人次冠军。

4.亚运会二人次冠军并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二人次冠军。

5.向国家输送三名以上运动员或三名以上运动员代表国家

参加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或奥运会比赛,并取得五次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或二人次亚运会(亚运会比赛项目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冠军。

6.集体项目奥运会前十名。

7.集体项目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二次前二名。

8.集体项目亚运会冠军并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冠军。

9.集体项目向国家队输送五名以上运动员或有五名以上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或奥运会比赛,并取得亚运会(亚运会比赛项目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冠军或二次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

第十二条各类体育学校教练员任职条件

(一)三级教练

具有体育中专学历、从事训练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初步了解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完成选材和基础训练教学工作。

(二)二级教练

担任三级教练工作二年以上或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从事训练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基本掌握体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取得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能够按照训练大纲要求较好地完成选材和基础训练教学工作,所培养的运动员30%达训练大纲及格标准。

(三)一级教练

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二级教练工作四年以上;比较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结合选拔和培养后备人才的实践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有一定的学识水平的论文;初步掌握一门外语,熟悉本专业术语,能借助字典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取得中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向上一级训练组织输送二名以上(含二名)或越级输送一名运动员;所培养的运动员按训练大纲要求60%达及格标准,并在全国青少年或全省(区、市)最高水平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四)高级教练

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一级教练工作五年以上;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选材和基础训练教学有较深的研究,有2篇发表或宣读的论文,或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术文章;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字典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取得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所培养的运动员按训练大纲要求80%达及格标准,其中20%良好;向上一级训练组织输送九至十四名运动员,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根据不同训练层次和项目特点,输送后最长七年内达到全国优秀水平。

2.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根据不同训练层次和项目特点输送最长四年内有三人获健将称号。

3.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根据不同的训练层次,输送后有二至四名选人国家队,或代表国家参加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或奥运会比赛。

第十三条在优秀运动队训练八年以上,曾获得全国冠军或集体项目全国前三名(主力队员)以上运动成绩的优秀队员,退役后从事教练员工作,符合规定的业绩条件者,可提前或破格确定教练员职务。

第十四条某些目前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的奥运会重点项目和一些尚无世界性比赛的非奥运会项目的教练员确定部级教练职务时,虽未达到业绩标准,但在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和发展我国或本地竞技体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推荐,报国家体委审定。

第十五条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成绩特别突出,或在训练、科研、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教练员,可破格晋升相应的职务。

多年担任高级教练员,在选拔、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方面业绩卓著,对发展我国或本地区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少数各类体校教练员,可破格晋升部级教练职务。

1.符合优秀运动队部级教练任职条件规定的学术理论水平;

2.向上一级训练组织输送十五名以上运动员,其中有三人以上进入国家队(无国家队项目须有三人以上代表国家参加亚洲以上比赛);

3.奥运会项目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根据不同训练层次和项目特点,输送后最长七年内获得世界冠军或多人次获亚洲冠军。

第四章审定权限

第十六条审定各级体育教练员是否具备任职条件必须在上级批准的合理结构比例内,按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岗位的基础上进行。

第十七条部级教练需由当地高级教练审核组提出初审意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和人事职改部门审核,由国家体委审定,报国家人事部备案。

第十八条高级教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高级教练审核组进行初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审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批准,报国家体委备案。

第十九条一级教练以下(含一级教练)的审定程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

第二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教练审核组由当地体委人事、训练、竞赛部门的负责人和具有较高技术、学术水平的高级教练、部级教练组成。成员一般在七人以上。审核组主要职责是负责按照任职条件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并提出初审意见。

第五章职务聘任或晋升

第二十一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行政领导根据教练员所在单位的编制定员和职务结构比例,在经审定具备教练员职务任职条件的教练员中按岗择优聘任。

第二十二条聘任教练员,一般每一任期不超过四年。如果工作需要,可以连聘连任。

第二十三条教练员管理部门要对受聘教练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任职期满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不称职,作为续聘、低聘、解聘或晋升、奖惩的依据。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非体委系统的运动队从事体育训练的人,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教练培训总结2

关键词迷你课 岗前集中培训 新教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38-03

一、高职院校新教师培训开展情况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教师队伍的建设跟不上这一变化,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招入一些新人,但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授课技能培训,仍然不能缓解这一矛盾。鉴于此,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中心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在短期内,通过强化训练培训教师,使其具备最基本的授课能力,助其形成必要的授课信心和明确今后的教学工作努力方向。但因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师岗前培训模式,有些学校的新教师培训流于形式,或者针对性不强,或者实践性不强,或者新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参与度不高,达不到预期效果,在一些教学环节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和良好的意识,以至于新教师进入教室因紧张而不知所措。

二、“迷你课”概述

欧美在新教师岗前集中培训模式(pre-service centralized training pattern)中主要采用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方式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微格教学由斯坦福大学的布什和欧伦等人于1963年创导开发,用来培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随后,英国新犹斯脱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日本的京都教育大学相继开展微格教学研究,作为教学技能的训练方式,用于职前与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的训练,并建立相应的微格教室,开展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见习与教学实习的微格训练。

“迷你课”(Mini Lession)是教师岗前集中培训模式的主体部分,是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微格教学改进而来的,特点是小而全。其与微格教学培训的实质一样,将复杂的课堂教学分解为比较简单的小型教学,通过一个信息化控制训导系统,使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个特定的教学行为,在实践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教学理论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反复的演练,发现和纠正一些不良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消除初上讲台的拘束感和恐惧感,增强从教信心。与微格教学培训不同的是,以“迷你课”为主体的岗前集中培训模式是针对高等教育教学的特点,从内容、实施流程、评价反馈方面设计教学技能培训模式,另外,还通过各种手段,额外地将教师素质拓展有机地融入反馈环节中,与基本教学技能培训相得益彰。

“迷你课”作为小型教学,只有10分钟的时间。其模式由6个环节构成,简称BOPPPS模式,详见表1。

“迷你课”时间上可划分三个时期:在前期做一些铺垫工作,由前三个环节组成;在中期开展参与式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第四环节组成;在后期进行教学效果检验和总结,与前期内容呼应,由后两个环节组成。

三、“迷你课”在岗前集中培训中的应用

本文从“迷你课”角色扮演、“迷你课”环境营造、“迷你课”演练准备、“迷你课”演练轮训、“迷你课”演练反馈五个方面阐述“迷你课”在岗前集中培训中的应用。

(一)“迷你课”角色扮演。“迷你课”演练中的角色分三类:一是训导者及训导者助理。训导者负责“迷你课”相关概念的讲解和“迷你课”示范,训导助理负责培训环境布置、录像、“迷你课”演练时间提醒。二是演练者。在特定培训环境里,以教师身份演练“迷你课”教学各个环节。三是学生扮演者。在特定的培训环境里,扮演学生角色,配合演练者参与教学活动。一名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交替扮演教师和学生角色,分别从授课者、学习者不同的视角体验“迷你课”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迷你课”环境营造。恰当的培训环境布置,可以营造出利于培训的气氛。做法灵活多样。比如,将彩色贴纸、条幅上墙,用各种颜色的水性笔写上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内容基本上是与培训相关的教学理念、人生格言等,这些都是事先布置的。学员到场后,也可以参与部分培训环境的布置,选取自己喜欢的颜色笔,写一些个人喜欢的格言激励和警醒自己,在立体三角座牌上写自己的名字摆放在本人的座位前。这样的环境布置可时时提醒学员该用什么情绪参与集中强化培训,有助于学员快速进入高强度培训状态。

(三)“迷你课”集中培训整体时间安排。从注意力和持久力、承受培训压力强度考虑,以“迷你课”为主体的集中强化培训时间定为3天比较合适,毫无从教经历的新教师可适当多参加几次。在每次的培训中每位学员需经历三轮“迷你课”演练,每经历一轮演练都可以通过反思有新的体会和认识。参考表2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安排表。

每次的“迷你课”演练轮训之前,均安排理论知识讲授。

时段一为准备期,划分的时间相对多些,由训导者给学员做三方面的与“迷你课”演练相关的基础知识铺垫:一是认识“迷你课”,重点是BOPPPS模式认识,讲解“迷你课”在培训中的作用和演练流程,如何选题和根据选题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如何做“迷你课”反馈;二是认识BOPPPS模式,通过“迷你课”示范,更直观地了解“迷你课”演练流程核心――BOPPPS模式,了解其中的各个环节的作用以及如何衔接形成整体;三是了解相关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主要是BOPPPS模式中的各个环节涉及相关教学理论知识,比如,参与式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学习者六种需要、学习过程、教学方法对学习效果的直接影响、参与程度等方面的主题讲解。这三方面内容可交叉安排培训,目的是让每位学员能顺利地完成随后的“迷你课”演练,在多次反复的“迷你课”演练中对相关的教学理论有更深入理解,并与他人共享体会。

在时段三、四的两轮“迷你课”演练之前还会各安排30分钟左右的相关教学理论讲解,目的是引导学员在“迷你课”演练之后结合教学理论进行针对性的反思,形成评价和反馈。

时段五的总结以学员为主,根据自身“迷你课”强化培训实践和体会,选取一张明信片,借题发挥,回归到总结内容上。该方法对训练学员的发散思维能力非常有效,是本培训模式创新点。

评价及反馈几乎贯穿整个强化培训过程中,目的是通过不断的反思,领悟现代教学理念的精髓,提高教学基本技能水平。这一培训手段视为素质拓展培训,训练学员的发散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迷你课”演练轮训。每位学员在“迷你课”集中强化培训中需完成三次“迷你课”演练,每次轮训时间为20分钟,其中,10分钟准备,10分钟“迷你课”演练。

10分钟准备内容:一是教学环境的布置,比如道具、白板、电脑、课件等;二是培训环境的布置,比如录像机、计时器等。

10分钟“迷你课”演练:其他学员扮演学习者参与演练者设计的互动教学。训导者助理负责录像、计时、时间点提醒,时间到则停止演练。采用固定套路演练“迷你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在反复演练的过程中,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同时形成一些具有现代教学思想的行为习惯。难点在于参与式教学环节,主要体现在: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习者参与;如何把控时间与参与程度和参与面的平衡点。

(五)“迷你课”演练后的反馈。“迷你课”演练轮训之后需反馈及总结,大约需20分钟。反馈流程大致是:

10分钟一对一问题提出及反馈。训导者将演练者带离现场,训导者口头提出问题及反馈,演练者回答问题并接受反馈。而此时,其他学员边看录像边撰写书面反馈。此环节重点在于通过思想碰撞,训导者、演练者、学生扮演者三方互不影响地形成反馈,保证反馈的独立性。

10分钟汇集反馈及总结。在训导者的引导下,演练者书面反馈,老师点评总结,最后是训导者、其他学生扮演者的书面反馈,演练者汇集各方反馈。

反馈形式多样,可以是以下形式之一或两种形式的组合。形式一:表格反馈,填写事先准备好的表格,回答其中提问,反馈问题相对集中,易于把控,占用时间少些。但形式比较中规中矩,给学员发挥的空间少些。形式二:绘图反馈,把自己的反馈体现在图画之中,形式比较新颖有趣,可以调节气氛,但反思点容易分散,反馈内容可能受制于自身的绘画能力,占用时间较多。可以与形式一结合使用。形式三:道具反馈,比如,选取一张明信片,关联其中的图案到反馈内容中。形式既新颖又有挑战性,从活动可观测到学员的发散思维强弱情况。局限性与形式二类似。此形式一般用在培训最后时段的总结中。

每次的“迷你课”轮训和反馈,大约需要40分钟。图1为40分钟内“迷你课”演练及反馈环节各个角色活动示意图。

四、结语

从“迷你课”开展的过程看,其具备了时代性、从属性、训导性、技术性、实践性、广泛性,很适合作为目前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模式主体部分“迷你课”可以避免传统培训模式中的种种弊端,短期内促成新教师形成基本的授课能力,前提是组织者和学员必须对“迷你课”演练有正确的认识。

(一)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培训所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迷你课”演练犹如武术演练,平时练习套路,(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39页)目的是触及现代教学精髓,并形成定式思维和行为习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下意识地完成平时练习的动作,迅速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及合理的反应。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完全按套路走,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和变化,方可得法。

(二)培训之后需以其他后续工作为辅助。以“迷你课演练”为主体的岗前集中培训仅仅是教师发展中心对新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支持的开始,后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在经历岗前集中培训之后,教师发展中心还会根据培训期间学员的表现记录开展跟踪服务,通过各种渠道观察新教师记录在案的问题是否解决了,定期与新教师座谈,了解新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有什么疑惑和需要提供帮助的地方,及时伸出温暖之手。

(三)教学技能提高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基础积攒涉及个人涵养和职业素质,所以无论是在集训期间还是在平时,在训练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说和写的表达能力,形成教师应当具备的发散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宣桂鑫。德国的微格教学[J].北京: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5)

[2]孟宪凯,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9)

[3]马成杰。微格教学的基本特征[J].北京: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6(1)

教练培训总结3

关键词业余训练;体教结合大纲;工作开展

一、明确奋斗目标,改变办学理念,加强体育训练

1.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突出重点内容

正确的办学理念对于国际式摔跤项目的推广是至关重要的,结合教育和训练经验,笔者认为要树立选材――训练――提拔――对上输送的教学理念,并且按照这个模式周而复始地形成一个较为良性的循环,才是国际式摔跤项目在业余体校中训练的一个正确的办学理念。同时,在文化教育上、在品德教育上也要同步跟进,要把《体教结合大纲》充分结合到办学理念中去,让每一个到业余体校从事训练和学习的学生都能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2.明确奋斗目标,找出最优方案

体育竞争较为激烈、体育竞技更在乎成绩,所以说,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广国际式摔跤项目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培养人才、输送人才,尤其在人才成长期间为业余培训机构夺取成绩,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制定出详细、科学的体育训练和教学方案,站在因材施教、重点选拔的基础之上,去培养国际式摔跤人才,并力争在同等级的相关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是最终的目的。同时,年龄适合、技术突出的运动员还要想方设法地输送到上级体校,或者推荐到省级乃至部级的训练退伍,这是每一个基层教练员需要用心完成的工作。

3.合理安排课程,确保学训质量

在以体育为主,文化知识为辅的体育业余训练中,能够合理安排体教结合是比较重要的。笔者认为,应该就体育最佳时段和文化最佳时段作以区分,即体育最佳时段时一定要从事训练或者比赛,而文化学习的最佳时段时,一定要上文化课程,不能浪费时间。同时,还要在教育教学理念上促动学生们加强对文化课的学习,说服学生们不能做“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体育机器,而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依据体育和文化二者的最佳时段安排课程后,广大教练员和教师还要保证训练和学习的质量,让学员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4.加强文化课程的学习力度

在业余体校的训练和学习中,有些学员厌烦文化课、抵触文化课,认为自己将来是体育方面的顶尖人才,学不学文化课都无所谓。产生这一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体育培训机构对文化课不够重视,教练员和担任文化课教育教学的教师对文化课不够重视,从而最终导致学生们对文化课的不重视。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历程中,一定要全身心地提升文化课重视程度、一定要全身心地把文化课教学抓起来,必须要形成体育培训机构、教练员、教师、学员等方方面面共同重视的文化课学习氛围。

5.做好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服务

与其说是做好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如说是在有效地说服教育运动员,一定要注重“体教结合”。有时候,运动员训练完毕,可能会产生饥饿感、疲劳感,甚至有些训练服装到马上清洗,否则下次训练学习就没有干净的衣服,从而耽搁文化课,这样,填饱肚子、洗衣服等后期保障就成了问题,要想“体教结合”,也要考虑对学生们的后勤服务和保障。

二、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优势,促使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1.坚持学习和训练并重,促进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综合科学地论证,如果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优势,高效挖掘运动员的潜力,那么随着运动员文化水平的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随之相辅相成地提高,这时就可以促进运动员体育训练过程中对体育训练任务的快速和有效接受。同时,在紧张、枯燥、单一的体育训练之余,还可以通过文化课的学习来陶冶情操,促动文体两方面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2.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个人优势,大幅度提高业余训练质量水平

毋庸置疑,运动员进入业余训练团体中,也都抱着各种不同的目的,有的是来消遣或者家长找到的一个“大型托儿所”,有的则真是要学出成绩、学出成效来,针对这一类运动员一定要充分予以重视。在国际式摔跤项目中,选材较难,但是选择有志向、能吃苦的运动员更是不好选,故此,一定要发挥运动员的个人优势,全力提高业余训练的质量和水平,确保运动员出成绩、见成果。

三、确立办学宗旨,总结办学体会

结合多年从事国际式摔跤项目教练工作的经验,现就相关工作心得、办学体会总结如下,主要有四个方面:

1.确立办学宗旨

面对国际式摔跤项目,必须要确立“增强体质、输送人才、培养冠军”的办学宗旨,因为宗旨有高度、有见地,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式摔跤爱好者和运动员融入到学习队伍中来。

2.实现办学目标的明确化

办学目标与办学宗旨是不相同的,办学宗旨是一个总的方向,办学目标则是依据宗旨的具体实施步骤,比如在招收培养人才队伍时,应该分为业余、定向、专业等各个培训班,每个不同的培训班都有指定的属于自己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办学目标,从而不断输送国际式摔跤的人才。

3.建立健全生源和就业保障

生源是办学的第一宗旨,没有生源都没有生存的资本,所以在举办国际式摔跤等业余培训的时候,除了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更要注重其他运动员的就业问题,要与相关企业和劳动部门联系好,尽快让学员们有退路、心托底。

4.妥善处理业务训练与体教结合之间的矛盾

体育训练和文化教育始终是一对矛盾的综合体,但是只要能避免矛盾的集中冲突,就一定能化解体教结合的突出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掌控体育训练和文化教育的时间节点以外,还要从教练员、教师、学员的主观上予以改变,彻底消除其矛盾。

四、总结

业余体育训练和充斥其间的文化课,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需要在摸索中前进,在总结中进步,在边总结边前进中获取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可以预见,以国际式摔跤等一系列体育项目为代表的业余体育训练,必然能够遵循《体教结合大纲》,在体教结合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宽阔的坦途。

教练培训总结4

关键词: 中国足协;U-17;足球教练员;配备;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能力结构;培训状况

中图分类号: G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4-0350-03 文献标志码: A

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组织者、控制者和指导者,在训练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随着现代足球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练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没有高水平的教练员就很难出高水平的运动员[1]。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发展来讲,教练员的作用就更加重要,青少年教练员自身的素质及执教能力直接关系到运动成绩的提高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因此,对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揭示现存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对完善青少年教练员管理制度、培养体系有着积极的参考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中国足协U-17队伍教练员。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登录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足协等网站,查询国内外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期刊和学术论文,并且阅读相关专著和信息,为本文的撰写作了充分的准备。

访问调查法

先后对中国足协青少部的领导、北京体育大学足球专业的教授和一些青少年足球教练员进行了走访。了解专家、主管领导和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对青少年足球培养方面的看法。

调查问卷法

设计了《中国足协U-17队伍教练员问卷调查表》,针对参加冬训的U-17教练员发放问卷85份,回收问卷85份,有效问卷为81份,有效率为%。

2 结果与分析

中国足协U-17队伍教练员现状分析

中国足协U-17队伍教练员的配备情况

教练员的配备应遵循运动队伍建设与专项训练的需要,其数量配备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训练的效果。根据国家体育人才配备管理规定(见表1),中国足协U-17年龄组的运动队应属竞技体校和体育运动学校一类,其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配备比例应为1∶6~10[2]。据统计,本次调查的U-17队伍中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平均配备比例为1∶,基本符合国家体育人才配备管理规定。

目前,我国竞技系列U-17年龄组队伍教练员配备的一般情况是每队配备2~3名教练员,2人的分工为1名主教练、1名助理教练员;3人的分工为主教练、助理教练员、守门员教练。在这一级别的队伍中极少配有科研和专门的体能教练员。

中国足协U-17队伍教练员年龄结构分析

据统计U-17年龄组教练员的平均年龄为岁,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他们整体年龄结构合理,并且处于该职业的黄金年龄区间[3]。调查显示(见表2):30岁以下的教练员有12人,占教练员总数的%,比例较小;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的教练员有58人,占教练员总数的%,他们年富力强,又有一定的执教经验,是U-17教练员队伍的中坚力量;50岁以上的教练员有8人,占总数的%,这说明有一部分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员仍然从事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工作,他们可以对年轻教练员起到传、帮、带的作用[4]。从U-17年龄组教练员年龄结构的整体分布来看,比较合理。

中国足协U-17年龄组教练员个人运动经历分析

在青少年足球训练阶段,其训练工作必须要由具备出色示范能力的教练员来做,这就要求教练员要有良好的、高水平的专项运动实践经历,而专项技术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接受专项训练的年限。

调查显示,U-17年龄组的教练员都有过职业(或专业)运动员的经历。其中接受过5~9年训练的教练员有22人,占教练员总数的%,接受过10~14年训练的有36人,占总数的%,接受训练年限在15年以上的有20人,占总数的%(见表3)。上述数据说明,U-17年龄组的教练员都有5年以上的专业运动经历,有%的教练员专业运动经历在10年以上,单从传授足球运动实践技能的角度上看,他们的能力是有实践经验基础的。

运动等级是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的综合评价,教练员获得的运动等级代表本人曾在专项训练方面达到的运动水平,同时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他从事教练员工作的专项储备能力[5]。

调查显示(见表4),中国足协U-17年龄组的教练员队伍中,绝大多数(%)的教练员在作为专业运动员时参加过全国或亚洲级别的足球比赛,达到了较高的运动水平,获得了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的运动等级。这些人从事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工作,有较充足的专项实践能力储备,从传授足球运动实践能力的角度上讲,这些教练员完全可以胜任。

中国足协U-17年龄组教练员队伍学历结构分析

教练员的学历代表其曾接受系统教育的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反映出教练员的基础文化水平和发展潜力。

目前, U-17年龄组教练员的整体学历较低,有%的人是专科或专科以下学历。调查数据(见表5)说明U-17年龄组教练员整体学历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教学、训练能力的提高。

中国足协U-17年龄组教练员队伍知识结构分析

知识结构是指在一个人的知识体系中各种知识的构成和组合状况。知识结构不完善、不合理的教练员很难胜任足球教学和训练工作。

从调查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在教练员最需要完善的知识结构中,训练基础理论知识居首位,占%,说明在目前U-17年龄组的教练员队伍中有很多人缺乏训练基础理论知识,这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的科学化,符合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所存在的实际现状;工具性学科知识居次位,占%,对于足球教练员来讲,这类知识主要是指外语和计算机2门学科。在当今社会中,只有熟练的应用外语和计算机,我们的学习、工作才能与国际接轨,高效益地产出人才;体育理论知识属教练员掌握的基础性知识,如果有这方面的知识作为辅助,青少年的教学和训练工作将更加得心应手。在需要完善的知识结构中,体育一般理论知识没有引起重视,只占%,说明我们的教练员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相反,欧美足球发达国家的教练员则非常重视体育管理、教学和社会体育学等学科的知识;哲学和思维学科知识对于足球教练员只是了解内容,我们的教练员基础比较落后,还无暇顾及这方面的知识,需要逐渐地了解和灌输。

中国足协U-17年龄组教练员队伍能力结构分析

能力结构是人多种能力的构成组合状况。作为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只有具备多种能力,并且多种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调查结果(见表7)显示,在需要完善的能力结构中,我国U-17年龄组的教练员最需要完善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占总数的%,这符合现代足球训练的发展趋势。现代足球中,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创新能力的价值越来越大,沿着别人的路子走,永远没有超越别人的可能;居第2位的是组织能力,占总数的%,组织能力是提出任务并保证完成任务的能力、协调各方面关系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能力,其在教练员的能力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练员亟待提高的能力之一;教学能力居第3位,占总数的%,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示范能力、纠正错误和保护帮助的能力,它是作为一名教练员所具备的基础能力,是从事教学、训练的根本,所以,教练员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尽快完善。

中国足协U-17年龄组教练员队伍培训状况分析

中国足协所采用的亚洲/中国足协教练员岗位培训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先进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此设立的教练员岗位培训等级是对一名教练员业务素质最基本的评价和判断。

调查结果(见表8)显示,U-17年龄组的教练员中持B级以上(包括A级)教练员岗培证书的有62人占教练员总数的%,持C级证的有12人,占总数的%。中国足协2000年文件规定:执教男子青少年U系列队伍,其主教练必须持有B级证书,助理教练员必须持有C级证书。目前,U-17年龄组教练员的培训状况已经基本达到中国足协的标准,并且有%的人参加过 A级培训,超出了中国足协的规定。

发展对策

加强教练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足球教练员行业应当加强职业准入制度与上岗资格考核,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是促进教练员进行知识更新和自我能力提高的重要措施。建立严格的注册制度,通过注册制度和相关规定,贯彻持证上岗原则,只有具有相应证书的教练员才可以执教一定级别的足球队伍,防止运动员退役后未经培训直接从事教练员工作,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教练队伍[6].

做好教练员的培训工作

中国足协应扩大A、B、C级教练员培训班的规模和增加开办次数,使更多人能够有机会参加高层次岗位培训,使他们的知识得到及时更新,执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中国足协应适时邀请国际足联讲师、欧足联讲师、亚足联讲师来华举办短期培训班;中国足协也要选拔在青少年足球培养中工作突出的教练员赴国外学习、考察、深造,同时应逐步提高各种培训班的质量和要求。

完善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作为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应尽快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转变观念、善于学习。哈佛大学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能力上的差距,而是思维能力上的差距。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没有做到,而是我们没有想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练员努力学习,锻炼自己的思维,掌握广博的知识,成为一名足球教学和训练的真正指导者。

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注重培养和吸收新生力量

中国足协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把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教练员的队伍建设中去,在薪酬福利、领导素质、培训学习、能力发挥、工作兴趣、工作认可、工作成就和工作责任等方面统筹考虑,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人才流动和人才竞争,使足球教练员资源得到充分开发,避免地区之间人力资源“过多”或“过少”的现象[7]。

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1)从数量上看,中国足协U-17队伍教练员的人员配备虽然达到了标准,但是结构上单一,缺少专门的科研和体能教练员。

2)目前国内U-17队伍的教练员整体年龄结构合理,都有过专业运动员的经历,并且大多数教练员曾经达到过较高的运动水平,但是,他们整体学历偏低。

3)教练员队伍整体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这种知识结构现象将有可能极大地限制青少年教练员训练水平的提高。

4)教练员队伍整体接受的培训状况良好;但是,应当将这种培训的效果真正显示在训练效果的提高方面,并且还要在这一方面继续保持下去。

建议

1)完善教练员队伍的人员配备状况,增加科研和体能教练,并突出他们的职能,从而使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获益[8]。

2) 增进U-17教练员与足球强国青少年教练员的交流。通过对比,使其意识到自己同先进水平的差距,激发自身的提高意识。

3)中国足协应该在教练员的培训内容上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地完善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增强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同时还应该甄别教练员培训班讲师的水平,去伪存真,讲求实效聘请高水平、有能力的人。

4)与高等体育院校联合,使一些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和现役教练员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从而改善教练员的受教育程度[9]。

参考文献:

[1]杨一民。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1997:23.

[2]孙汉超,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97-98.

[3]黄宗成。人事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63.

[4]程怀春。我国优秀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5]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S].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00:112.

[6]刘晓宇。我国足球教练员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0):71-73.

[7]吴中琦,孟宁,宋恒茂。江苏省青少年足球教练员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4):21-23

35 1413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