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精彩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四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四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第一篇】

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内容,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面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

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

2.深入读议,理解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理解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会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找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句,并理解这些词句;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以指导学生读书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在学生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们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3.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可以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而且如前所述,老爷爷在小妹妹的鼓舞下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又正是体会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一个方面,因此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设计了一组想象思考题:(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生:爬天都峰。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是:天都峰有多高,它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已经解答了。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请翻开书,一起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读得好。(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画面)天都峰真高啊!峰顶在云彩上面哩!天都峰真陡啊!登山的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师:但是,小妹妹、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还提出了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是什么力量使他们爬上天都峰的呢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这也是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要解答的主要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听一听小妹妹是怎么说的。

(生自由读,师巡视检查。)。

师:小妹妹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妹妹的话)。

师:好,请坐。小妹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小妹妹的话)。

师: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说。

生:是因为她爬上的时候,她……。

师:她怎么样啊。

师:来到天都峰脚下,小妹妹犹豫了。那当她看到老爷爷时,心里又怎么想呢请你来说。

生:她看到老爷爷的时候,她应该想,我这么小的年纪,来爬天都峰,会害怕。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还要来爬天都峰,他都不害怕,我应该鼓起勇气来爬上天都峰。

师:你是说老爷爷的勇气鼓舞了小妹妹。她还会怎么想呢。

生:小妹妹看见老爷爷,是这样想的,她想老爷爷那么大年纪了,还来爬天都峰啊!

师:她感到怎么样啊。

师:说得真好!对,老爷爷不怕,小妹妹也不怕!你们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爷爷呢你读。

生:我从“比我爷爷还大哩”这里看出来这个老爷爷比她爷爷还大。

师:还从哪儿看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我从“白发苍苍”看出来老爷爷的年纪很大。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通过读表现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齐读相关句子)。

[通过读表现理解,增强体会,不失为较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的好办法。]。

师:你们从哪儿看出这位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呢。

生:我是从“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你真会读书。这是她发现的,你又从哪儿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请你读。

生:我还从“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这里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同学们会学习。你们又从哪儿看出小妹妹这时下定决心,自己也要爬天都峰了呢。

生:我是从“我不再犹豫”这里看出小妹妹要爬天都峰。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完整,好吗。

(生读句子,师相机板书:不再犹豫)。

师:请你们通过读让老师感受到小妹妹不再犹豫了。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小妹妹下定了决心,应该读得再坚决一点儿,再读一次。

(生再读相关句子)。

师:小妹妹看到老爷爷要爬天都峰,不再犹豫,下定了决心爬天都峰。她怎样爬天都峰的呢在书中去找答案。你来说。

生:她是奋力向峰顶爬去。

(板书:奋力)。

师:“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的意思是拿定主意。

师:拿定主意是不再犹豫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

师:对,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体出了全身的力气呢自己试一试。

(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读。

(生齐读)。

师:我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呢往下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攀着铁链上”。“攀着”是什么意思。

生:“攀着”就是紧紧抓住东西使劲爬上去。

师:那“攀着铁链上”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力抓住铁链往上爬。

师:理解得好!那“攀着铁链上”怎么读。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攀着铁链上”)。

师:是使劲儿抓住铁链往上爬。再用点儿力,读。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她为什么要紧紧抓住铁链往上爬请你说。

生:因为天都峰很陡,如果不紧紧抓住铁链上,就会掉下来。

师:说得好!她联系了天都峰的陡来考虑。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要是小妹妹不抓紧铁链,她会摔下来的。

师:那“攀着铁链上”该怎么读,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险啊!再读“攀着铁链上”。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真有力气!那“手脚并用向上爬”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说。

生:“手脚并用向上爬”的意思是手和脚一起用力向上爬。

师:说得对!小妹妹为什么要手和脚一起用力向上爬。

生:因为她不手和脚一起用,她就会摔下来。这样比较安全。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吗。

生:因为如果她用两只脚走的话,有时候脚会走累了,她用手一起爬的话就比较省力。

师:有感受。你还怎么想联系天都峰又高又陡来想想。

生:因为天都峰那儿铁链是直下来的,不“手脚并用向上爬”,只用脚爬,是爬不成的。

师:噢,有道理。那我们来读“手脚并用向上爬”。

(生齐读)。

师:读得好。小妹妹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多好啊!我们再一起读。

(生齐读第6自然段)。

生:老师少念了个“终于”。

师:那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试读体会)。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爬得很累,很不容易。

师:理解得好!还有吗。

生:我体会到他们爬呀爬,最后终于爬上了峰顶,他们感到无比的喜悦!

师:这个词用得好!那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师:读得多好啊!同学们,拿起书,一起读。

(生齐读)。

师: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好多小脸儿都笑起来了,多可爱啊!

(生齐读)。

师:同学们提出的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所以,小妹妹说——请女同学读。

(女生读小妹妹的话)。

师:那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老爷爷爬上峰顶后说的话。

(生自由读老爷爷的话)。

师:老爷爷说他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生:老爷爷是小妹妹的勇气鼓舞了他,他才爬上天都峰的。

师:理解得好!你能不能用老爷爷的话来说一说。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起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课文中没有具体告诉我们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但你们只要仔细读书就能体会出来。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认真读第2至7自然段。(多媒体出示思考题:(l)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师:想好了自己说一说。

(生自由练说)。

师:说完了以后,孩子们可以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倾听。)。

师:很多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受深,就说哪些问题。哪个同学愿意先说。

师:老爷爷看到小妹妹这样想,是吗下来再静心读读老爷爷的话,再想想。——还有吗。

生:老爷爷站在天都峰脚下,心里会想,我这么大的年纪,能爬上天都峰吗。

师:你能联系天都峰的高和陡来想象,很好!——还有吗。

生:老爷爷他看到小妹妹以后,心里会想,小妹妹年纪这么小,爬得上去吗再看看我年纪这么大,肯定能爬上去。这时,他不害怕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他想,他一定会爬上去的。

师:老师发现不少同学觉得老爷爷一开始就敢爬天都峰,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老爷爷说的话,一起读画红线的部分。

(生齐读)。

师:老爷爷一开始就下决心爬天都峰了吗。

生:没有。

师:他在什么情况下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生:他是看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才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师:那刚才两个同学提到的他看到小妹妹时想,我年纪这么大了,肯定能爬上去。是不是一开始就想的我肯定爬得上去你说。

生:是的。

师:那你再读一读老爷爷的话。大家一起帮他,好吗。

(生齐读)。

师:老爷爷先下决心了吗。

生:老爷爷一开始还没有下决心。

师:对了。什么时候下决心的。

生:是老爷爷看到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的情况下才下决心的。

师:所以,你刚才的说法——。

生:不对。

师:刚才那个同学也说老爷爷一开始就要爬,你说的,是吗你现在觉得你该怎么说。

生:我觉得应该说老爷爷是看到小妹妹那么小也要爬天都峰,他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继续讨论。请你说。

生:后来,他是这样爬上天都峰的。我想老爷爷爬不上去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你要有勇气爬上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就可以看到黄山的云海了。然后,小妹妹没有信心的时候,老爷爷又会给小妹妹鼓励,又会说:小妹妹,无限风光在险峰,你只要爬上了天都峰,你就一定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师:他们始终在相互鼓舞。答得棒!请坐下。有没有同学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想了这么多能干的同学都思考了,请你来说。

生:老爷爷在峰顶下面,他看到天都峰,心想,我这么老的年纪,要来爬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可能爬不上去吧他对自己有些怀疑。他看到小妹妹,他会想,小妹妹这么小的年纪都来爬天都峰了,我一定也要爬。后来,他看见小妹妹爬不上去的时候,他说,小妹妹,一定要爬上去,爬到上面,我们就又可以休息,可以看黄山的云海了。老爷爷爬不上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一定要爬上去呀!

生:明白了。

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老爷爷说的话。请男生读。

(男生齐读老爷爷说的话)。

师: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妹妹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后,爸爸为什么要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这一老一小哪点儿有意思,有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

生:汲取力量。

(板书;汲取力量)。

师: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师:让我们记住爸爸的话吧!这节课上到这里。

总评:

本课从内容重点看,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据此,编者在“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

罗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变序式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小妹妹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反顾前文,去体会他们对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使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

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采取了试读、引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

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与需要,适时地交换着教学组织形式,或个体静心读书,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4.着眼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下决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然后进行说话表达。这既落实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四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第二篇】

本文由两幅长城彩色图片和1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片与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配合,展现了长城的壮丽和高大,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学生可以结合课堂内外知识,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学习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想象;学习本课的新单词,情感阅读文本,背诵文本。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阅读和想象力,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授本文时,让学生收集长城的古诗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图片,然后结合文章学习,通过阅读加深理解。

安排学生购买长城图片或文字资料长城风景资料片和投影片

2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图意和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朗读。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默读导读

1.请学生讲解,老师及时表扬。

老师补充了几首古诗。

3.长城简介:20xx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形势危险的地方危险的地方修建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抗匈奴`侵权,修复了原秦、赵、燕北部的长城,连贯起来。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都建成了。为了抵抗外敌,明朝前后修建了18次。图中的八达岭长城是明朝修建的。

三、观察图画

1.学生自己观察,有条不紊地观察,谈长城的形状和外观,指名说(特别是学习后进的学生,及时鼓励)。

2.学生们互相说话。

3.自读课文,看文章怎么描述。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长城的起始点,体会长城的长,请同学读一读书中有关“长”的语句。

2.自由阅读第一段。

三、指名读。

学习第二段。

1.再次观察长城的近景,感受长城的.高度和坚固。补充:八达岭居庸关一代长城,城墙高8。5米,厚6米。5米,顶部厚5米。7米,女墙高一米,真的又高又结实。

二、指名读第二段。

三、同位指出堆垛口、城台等位置。

四、朗读第二段。

六、自学第三段。

1、读第三段,你读懂了什么?

2.感情地读一读。

3.理解思维练习3前两句的含义。

(1)自然想起是因为长城雄伟坚固,结构合理。谁来长城,就会想起古代的劳动人民,发自内心的感叹。

(2)一个才,表达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和智慧,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赞美。

七、自学第四段。

自学,你读了什么?

读第四段,读出骄傲。

八、总结。看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多说说。

作业设计

1.以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2.记住生词。

板书设计

2长城

伟大的奇迹高大而坚固

歌颂劳动人民

课后小记

教学内容

加深对长城的了解,明确课文的组织,激发爱国主义。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深入了解。

1.学生们讲述他们分享的“四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精彩8篇】”,老师表扬他们。

听了这些故事,大家都谈感受。

第三,阅读课文,然后联系图片,了解长城的结构和用途。

四、进行朗读训练。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自由阅读课文。

五、明确课文条理。

六、指导背诵。

1.学生可以自由背诵,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一段一段地背诵。

2.老师指导后进的学生背诵。

背诵指名,交流经验。

七、听写字词。

八、请几个同学当小导游,介绍长城。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中最喜欢的段落。

2.告诉别人你对长城的了解。

板书设计

2长城

概述长城长城脚下的感受

远近

四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第三篇】

1、学会9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了解一些有关马的典故,积累一些有关马的成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阅读相关的文章。

3、初步了解马在我们中华民族中的象征意义和重要地位,认识、体验、感受中华民族关于马的悠久文化,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这文章,激发学生主动阅读

四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第四篇】

语言和感情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支柱,离开了感情的语言缺乏感染力,离开了语言的感情是空洞乏味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咀嚼课文中关键词、句来领悟人间真情,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达这份情,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滋养人文精神的双重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窘住”“不辞辛苦”和“沉吟”等关键词的意思。

2、在洞察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真挚的爱和大胡子老板美好、善良的品质。

幻灯片、音乐

一、听写词语,复述故事——温故知新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圣诞老人的礼物》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强调“诞”字的书写。

2、组织同学们听写词语:橱窗、假发;项链、恳求;不辞辛苦、遗憾;包裹、纯洁。

3、课文中介绍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你根据上面词语的提示,试着用三、五句话讲一讲这个生动的故事。

(解说:听写的8个词语中包含了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提示了故事的主要情节。问题和词语成为学生复述课文的阶梯。引导学生整体回味的同时为近一步理解课文铺垫蓄势。)

二、整体感悟,学做批注——由浅入深

1、指名按照自然段朗读课文。

预设:这是一名非常孝顺的小女孩。

这是一名很坚强的小女孩。

2、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把最能体现小女孩孝顺、坚强的语句画出来。精彩的语句就像茶一样,要反复地品味、玩赏,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希望同学们找到这些语句后,像品茶一样反复品玩,把你品出的滋味变成文字,流淌在书上。

(解说:让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交流自己初步的感受,对小女孩又一个朦胧的认识,为下文品词析句打下基础。同时侧重指导学生做批注,让学生能透过文字领悟到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从文中来在到文中去的学习过程。)

三、品析词句,洞察心理——一叶知秋

汇报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的感受。

1、体会小女孩看到假发时的欣喜和激动。

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

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此时小女孩什么心情?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高兴、激动、欣喜、喜出望外)

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一读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

(解说:透过语言文字,读懂人物内心的情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融入朗读中。以读抒情,以情促读。)

2、体会小女孩钱不够时的无奈和窘迫。

还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三自然段)

查字典理解“窘”在文中的意思。(窘:为难)

小女孩因为什么为难呢?(体会项链的价格与假发的价格相去甚远。)

是呀,项链可能是妈妈曾经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她全部的家当,是她最宝贵的东西,可还抵不过假发价格的七分之一,如果你是小女孩,此时你心里会怎么想?(无奈、悲伤、失望、羞涩)

把理解融入朗读中,试着读一读。

(解说:关注重点语句中的中心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3、体会小女孩为换回假发付出的辛苦。

读到哪句话时,你的心弦为之一颤,让你为之感动?(第四自然段第四句)

小女孩手臂上的伤口就是无声的语言,看着这一道道伤口,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预设:小女孩抓着藤条、攀越着岩石上山的画面。

她被一群也蜜蜂追赶、叮咬的画面。

她不小心从山上滚落的画面。

是呀,这伤口的背后是默默地付出,这伤口的背后是无法形容的疼痛,面对这些小女孩没有退缩,支持她一路走来的是什么?是她对妈妈深深的爱,是她对妈妈恢复往日的漂亮的强烈渴求,是她那令人感动的一片孝心。

播放音乐,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课文。

(解说:根据文字想象画面,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缺,让学生展开想象来补白。在学生有了一定感情积淀的时候,播放音乐,烘托气氛,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4、体会小女孩听了老板的话表现出的坚强和失望。

读到哪句话时,你的心弦再次被触动,让你感到很伤心?(第四自然段第五句)

小女孩因什么而“愤怒”?又因什么而“忧伤”?

是呀,当悲伤和失望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她变得愈发地坚强,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四、联系前文,再次品味——拨云见日

1、读了五、六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圣诞老人就是大胡子叔叔。)

2、联系前文,说说从哪里得知圣诞老人就是大胡子叔叔?

预设:只有大胡子叔叔知道小女孩的妈妈急需这顶假发。

大胡子叔叔沉吟了一会儿,遗憾地说……

预设:他被小女孩的一片孝心深深感动了。

对小女孩妈妈的身体和母女贫困的生活非常同情。

已经打定主意,编织一个美丽的谎言。

带着对小女孩境遇的同情,带着对大胡子老板的敬意,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播放音乐,再次品味文字。

(解说:通过对圣诞老人是谁的揭示,再次品味文章的重点段落,充分理解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文中人物在情感上达成共鸣。)

五、布置作业,展开想象——余音缭绕

作业超市,自足选择。

1、给故事续编一个合理的结局。

2、从小女孩、妈妈、大胡子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或两个,把想对她们要说的话写下来。

四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第五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背诵本诗。

四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第六篇】

1.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能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2.知道武士百步穿杨和卖油翁滴油不沾的本领都源于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种本领的形成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一.回顾引入。

2.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射箭武士和卖油老翁的高超本领吧!

1.师:先一起去看看射箭武士的本领如何?那就一起来读读第1、2自然段吧!

2.生:读1、2自然段。

3.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武士的箭术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词汇积累)。

4.师:你们是从那里看出武士的箭术非常高超的?在场的人和卖油老翁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划一划,找一找。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求,同时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提高默读水平)。

5.全班交流:

说完,他立定脚跟,搭上箭,拉开弓,稍一瞄准,“嗖”的一下,果然射到那根枝条,几片叶子簌簌地落了下来。(课件出示)。

6.师:哪几个词最能看出武士箭术高超?——稍一瞄准、果然。

7.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武士的高超箭术。先自己试一试吧!

8.生自读——个别读——评价——再读。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10.师:看到武士能百步穿杨,在场的人们有何反应?——“好!”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11.理解“情不自禁”。

(设计意图: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12.师:如果,你们当时在场,一定也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的。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吧!

14.朗读训练:“这没什么,熟能生巧,不过是手熟罢了。”

15.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1.师:你们的表演太精彩了。可是射箭武士听了老翁的话,心里却很不高兴,于是便问道:“那么,你又有什么本领呢?”

2.师:请你们围绕“卖油老翁有何本领?在场的人和射箭武士看了反应怎样?”(课件出示)这个问题,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3-5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前面教师教给方法带着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自学——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4.交流反馈:老翁没有回答……一滴油也没沾上。(课件出示)。

5.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老翁注油的精湛技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感受。)。

7.师:武士看了又有什么反应?——看得发呆。

8.师:大家都为老人的高超技术而称奇叫好。老翁自己却说……(学生接)。

9.师:如果让武士和老翁互换一下,分别去注油和射箭,那结果会如何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

10.

师总结:是啊,射箭武士之所以能百步穿杨,卖油老翁之所以能把油注入葫芦而葫芦上铜钱小孔周围一滴油也没沾上,都是因为——熟能生巧。

1.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能来举举例子吗?

(设计意图:从课文回归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挂钩。)。

四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第七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理解爸爸的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勇气居然决心终于。

1、抽生读。

2、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1。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

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

3、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1)、指名读。

(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

(3)、强调加点词语。

(4)、强调加三角的词语读。

课件出示险要的天都峰图片。

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

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

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对,咱们一起爬吧!”

1、小组自由朗读对话。

师:从两个“也”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一个“也”字强调了老爷爷对我这个小女孩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同时也有几分敬佩;(抽生读出老爷爷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第二个“也”字强调了小女孩对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说怀疑还不如说是小女孩对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老爷爷表示羡慕和敬佩。(抽生读出小女孩对老爷爷的羡慕与敬佩之情。)(最后一句话是老爷爷说的,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2、抽生带着理解分角色朗读对话。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三。

之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1、齐读。

2、谈体会。

3、带着体会读。

课件出示一老一小的对话。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感谢您!”

1、默读。

2、反馈(我和老爷爷的勇气都是从对方身上得到的。)看到这一老一小互相道谢,爸爸不由得赞叹到:

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这句话是爸爸对“我”和老爷爷的赞叹,他赞叹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这句话也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互相鼓励、战胜困难。(顺势板书: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师:课文题目是《爬天都峰》,作者为什么在写爬山的经过之前重点写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写天都峰的高和陡是为下文描写爬山的艰难和体现人物的品质做好了铺垫,在写法上这叫衬托。)。

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汲取力量。

老爷爷我(小姑娘)。

四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第八篇】

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内容,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面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

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

2.深入读议,理解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理解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会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找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句,并理解这些词句;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以指导学生读书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在学生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们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3.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可以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而且如前所述,老爷爷在小妹妹的鼓舞下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又正是体会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一个方面,因此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设计了一组想象思考题:(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生:爬天都峰。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是:天都峰有多高,它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已经解答了。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请翻开书,一起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读得好。(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画面)天都峰真高啊!峰顶在云彩上面哩!天都峰真陡啊!登山的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师:但是,小妹妹、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还提出了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是什么力量使他们爬上天都峰的呢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这也是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要解答的主要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听一听小妹妹是怎么说的。

(生自由读,师巡视检查。)。

师:小妹妹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妹妹的话)。

师:好,请坐。小妹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小妹妹的话)。

师: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说。

生:是因为她爬上的时候,她……。

师:她怎么样啊。

师:来到天都峰脚下,小妹妹犹豫了。那当她看到老爷爷时,心里又怎么想呢请你来说。

生:她看到老爷爷的时候,她应该想,我这么小的年纪,来爬天都峰,会害怕。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还要来爬天都峰,他都不害怕,我应该鼓起勇气来爬上天都峰。

师:你是说老爷爷的勇气鼓舞了小妹妹。她还会怎么想呢。

生:小妹妹看见老爷爷,是这样想的,她想老爷爷那么大年纪了,还来爬天都峰啊!

师:她感到怎么样啊。

师:说得真好!对,老爷爷不怕,小妹妹也不怕!你们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爷爷呢你读。

生:我从“比我爷爷还大哩”这里看出来这个老爷爷比她爷爷还大。

师:还从哪儿看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我从“白发苍苍”看出来老爷爷的年纪很大。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通过读表现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齐读相关句子)。

[通过读表现理解,增强体会,不失为较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的好办法。]。

师:你们从哪儿看出这位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呢。

生:我是从“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你真会读书。这是她发现的,你又从哪儿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请你读。

生:我还从“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这里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同学们会学习。你们又从哪儿看出小妹妹这时下定决心,自己也要爬天都峰了呢。

生:我是从“我不再犹豫”这里看出小妹妹要爬天都峰。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完整,好吗。

(生读句子,师相机板书:不再犹豫)。

师:请你们通过读让老师感受到小妹妹不再犹豫了。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小妹妹下定了决心,应该读得再坚决一点儿,再读一次。

(生再读相关句子)。

师:小妹妹看到老爷爷要爬天都峰,不再犹豫,下定了决心爬天都峰。她怎样爬天都峰的呢在书中去找答案。你来说。

生:她是奋力向峰顶爬去。

(板书:奋力)。

师:“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的意思是拿定主意。

师:拿定主意是不再犹豫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

师:对,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体出了全身的力气呢自己试一试。

(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读。

(生齐读)。

师:我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呢往下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攀着铁链上”。“攀着”是什么意思。

生:“攀着”就是紧紧抓住东西使劲爬上去。

师:那“攀着铁链上”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力抓住铁链往上爬。

师:理解得好!那“攀着铁链上”怎么读。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攀着铁链上”)。

师:是使劲儿抓住铁链往上爬。再用点儿力,读。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她为什么要紧紧抓住铁链往上爬请你说。

生:因为天都峰很陡,如果不紧紧抓住铁链上,就会掉下来。

师:说得好!她联系了天都峰的陡来考虑。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要是小妹妹不抓紧铁链,她会摔下来的。

师:那“攀着铁链上”该怎么读,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险啊!再读“攀着铁链上”。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真有力气!那“手脚并用向上爬”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说。

生:“手脚并用向上爬”的意思是手和脚一起用力向上爬。

师:说得对!小妹妹为什么要手和脚一起用力向上爬。

生:因为她不手和脚一起用,她就会摔下来。这样比较安全。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吗。

生:因为如果她用两只脚走的话,有时候脚会走累了,她用手一起爬的话就比较省 力。

师:有感受。你还怎么想联系天都峰又高又陡来想想。

生:因为天都峰那儿铁链是直下来的,不“手脚并用向上爬”,只用脚爬,是爬不成的。

师:噢,有道理。那我们来读“手脚并用向上爬”。

(生齐读)。

师:读得好。小妹妹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多好啊!我们再一起读。

(生齐读第6自然段)。

生:老师少念了个“终于”。

师:那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试读体会)。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爬得很累,很不容易。

师:理解得好!还有吗。

生:我体会到他们爬呀爬,最后终于爬上了峰顶,他们感到无比的喜悦!

师:这个词用得好!那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师:读得多好啊!同学们,拿起书,一起读。

(生齐读)。

师: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好多小脸儿都笑起来了,多可爱啊!

(生齐读)。

师:同学们提出的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所以,小妹妹说——请女同学读。

(女生读小妹妹的话)。

师:那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老爷爷爬上峰顶后说的话。

(生自由读老爷爷的话)。

师:老爷爷说他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生:老爷爷是小妹妹的勇气鼓舞了他,他才爬上天都峰的。

师:理解得好!你能不能用老爷爷的话来说一说。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起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课文中没有具体告诉我们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但你们只要仔细读书就能体会出来。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认真读第2至7自然段。(多媒体出示思考题:(l)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师:想好了自己说一说。

(生自由练说)。

师:说完了以后,孩子们可以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倾听。)。

师:很多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受深,就说哪些问题。哪个同学愿意先说。

师:老爷爷看到小妹妹这样想,是吗下来再静心读读老爷爷的话,再想想。——还有吗。

生:老爷爷站在天都峰脚下,心里会想,我这么大的年纪,能爬上天都峰吗。

师:你能联系天都峰的高和陡来想象,很好!——还有吗。

生:老爷爷他看到小妹妹以后,心里会想,小妹妹年纪这么小,爬得上去吗再看看我年纪这么大,肯定能爬上去。这时,他不害怕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他想,他一定会爬上去的。

师:老师发现不少同学觉得老爷爷一开始就敢爬天都峰,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老爷爷说的话,一起读画红线的部分。

(生齐读)。

师:老爷爷一开始就下决心爬天都峰了吗。

生:没有。

师:他在什么情况下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生:他是看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才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师:那刚才两个同学提到的他看到小妹妹时想,我年纪这么大了,肯定能爬上去。是不是一开始就想的我肯定爬得上去你说。

生:是的。

师:那你再读一读老爷爷的话。大家一起帮他,好吗。

(生齐读)。

师:老爷爷先下决心了吗。

生:老爷爷一开始还没有下决心。

师:对了。什么时候下决心的。

生:是老爷爷看到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的情况下才下决心的。

师:所以,你刚才的说法——。

生:不对。

师:刚才那个同学也说老爷爷一开始就要爬,你说的,是吗你现在觉得你该怎么说。

生:我觉得应该说老爷爷是看到小妹妹那么小也要爬天都峰,他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继续讨论。请你说。

生:后来,他是这样爬上天都峰的。我想老爷爷爬不上去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你要有勇气爬上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就可以看到黄山的云海了。然后,小妹妹没有信心的时候,老爷爷又会给小妹妹鼓励,又会说:小妹妹,无限风光在险峰,你只要爬上了天都峰,你就一定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师:他们始终在相互鼓舞。答得棒!请坐下。有没有同学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想了这么多能干的同学都思考了,请你来说。

生:老爷爷在峰顶下面,他看到天都峰,心想,我这么老的年纪,要来爬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可能爬不上去吧他对自己有些怀疑。他看到小妹妹,他会想,小妹妹这么小的年纪都来爬天都峰了,我一定也要爬。后来,他看见小妹妹爬不上去的时候,他说,小妹妹,一定要爬上去,爬到上面,我们就又可以休息,可以看黄山的云海了。老爷爷爬不上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一定要爬上去呀!

生:明白了。

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老爷爷说的话。请男生读。

(男生齐读老爷爷说的话)。

师: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妹妹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后,爸爸为什么要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这一老一小哪点儿有意思,有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

生:汲取力量。

(板书;汲取力量)。

师: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师:让我们记住爸爸的话吧!这节课上到这里。

总评:

本课从内容重点看,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据此,编者在“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

罗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变序式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小妹妹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反顾前文,去体会他们对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使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

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采取了试读、引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

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与需要,适时地交换着教学组织形式,或个体静心读书,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4.着眼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下决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然后进行说话表达。这既落实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三、执教教师简介。

罗德淇,女,24岁,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1993年毕业于四川省成都师范学校。工作以来,积极参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潜心钻研,虚心求教,取得显著的成绩。1995年参加成都市锦江区青年教师“四赛”活动,荣获一等奖。1996年参加成都市第三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荣获一等奖。1999年4月参加四川省第三届小学语文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荣获一等奖。1999年10月参加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荣获一等奖。曾先后荣获“良师益友”、“新苗奖”、“锦江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35 1562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