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参考8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注重师资培训与课程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公平与创新,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 篇1

面向全体,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成了我在教学中亟待攻克的难题。我翻阅教学理论书籍,听名人专家报告,结合自己学校情况及学生情况,与同行反复探讨论证,提出并实施了分层教学法。

如何在同一班级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呢?我以我所教的数学课为例,来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对象不同,目标不同

由于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高低,接受、反应速度有快有慢,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合理地分类。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把学生分成A组、B组、C组三种情况。由于A、B、C组学生存在差异,C组学生基础好、能力较强。我就让他们多学、快学,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而B组学生相对次之,我就采取适当降低目标难度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办法。而A组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也差,我就采取“先降低难度,后逐步提高”的办法,即根据A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讲授所学内容,让他们听懂、理解所学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并逐步提高,由于A、B、C组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避兔传统的“一刀切”现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问题分层,树立信心

课堂教师的设疑对检查和巩固所学知识至关重要,问题也应有层次。太难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损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不再积极主动地回答,而是尽量回避,这样就会削弱学生渴求知识的热情。太容易的问题学生不屑于回答,觉得问题太乏味,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过易的问题没有启发性,学生回答时不动脑筋,思维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这样的问题不能正确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就让C组学生回答稍难的问题,让缺乏自信,需要鼓励和帮助的学生回答稍易的问题。这样,水平高的学生会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更加努力学习数学;而水平低的学生(B组或A组)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信心,逐步喜欢上数学课。

三、作业分层,提高质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学生的作业,课后练习进行分层,根据其难易程度分成A、B、C三类,C类代表有难度的题,B类代表较难的题,A类代表基础型的题。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不同能力的发展,我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类别的作业。A组同学只做A类题目,部分同学可以有选择地做些B类题,不做要求。B组同学完成A类和B类题,可以选做部分C类有难度的题。C组同学可以不做A类题,只做B类和C类有难度的题。这种分层作业改变了以往学生作业统一,不管优劣的不合理现象,杜绝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对难的作业不做只等抄袭的现象,自主选择有挑战性的作业,也调动了各层次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以选择超出对自己能力要求的题目为自豪,从而极大挖掘了他们的潜力。C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扩充课外知识,发展其个性特长,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B组和C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样逐步向A组学生靠近。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我发现分层作业即提高了学生作业的质量,也提供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受到学生的认同。

四、分类选优,扩大奖励范围

为了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扩大奖励范围,我按照三个小组的学生比例分别在三个小组内选出优秀生(成绩和品质方面)这样就避免了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得到鼓励。这种目标分割法,使得成为优秀生对于A组和B组同学来说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五、调动情感,注意非智力因素

以往课堂上教师“主宰”的现象已不符合教改发展的要求,而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个性自主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生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若喜欢某位老师,就爱听这位老师的课,这门功课自然学得好,进步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发现A组和B组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而缺乏自信心,有的甚至自卑感很强,心理压力过重。因而学习没有起色。如何开导这些学生正视他们的不足,重树信心,成为我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每一位学生都寄予厚望,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点滴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体验到成就感。对上课表现差,作业不认真的学生则加以正确的引导,用真切的言语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由于分层教学避免了传统教学的“一刀切”现象,重视学生个体、个性的自主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A组和B组中的优生有了努力的方向,并以此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发展。实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的学习要求合理、目标明确,在学习过程中人人可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施分层教学三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中两极分化差距明显缩小。A组学生人数逐步减少而升到B组,B组同学也有相当一部分升至了C组,C组人数明显增加。初步实现了后进生的转化、中等生的优化。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 篇2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委员会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我院矿山机电专业建设与发展始终不变的主题。我院是一所行业性很强的学校,“矿山机电专业”是我院在长期办学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特色专业,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在行业内享有一定知名度。在“软件建设”方面,培养了一支有“双师”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建成了具有一流水平的综合实习车间,并在开滦各矿设立了11个实习实训基地。为机电类专业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一、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全面实施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面向社会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养理念和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贯彻“三个面向”思想,以培养机电领域及岗位(群)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和依托大企业办学的优势和特色,实现教学过程的平台和模块、理论与实践、合格与特长的有机结合,确保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教学运行模式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和水平。

(二)专业建设的目标:

1、转变教育思想,建立适应现代矿山机电领域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向;

2、建立一个2+1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3、与企业合作开发、编写、完善和整合一批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

4、创建一个有企业特色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实践教学的模块化;

5、创建出一批产、学、研结合、校企共建的新型实践教学基地;

6、探索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试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建立教学过程和人才达标的评价考核体系;

7、造就能够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双师型”教学教师队伍;8、培养学生具备对矿山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能力。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进行消化理解,可直接查阅外文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岗位锻炼,基本具备对矿山机电设备的整体调试以及对技术含量较低的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的能力。毕业生达到专科层次的本专业理论水平并获得相应工种和高级工资格证书。

二、专业教学的基本思路

(一)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1、专业在办学上,要体现出发挥校企结合办学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的特点。专业方向要依据矿山机电技术领域及岗位(群)需求,及时动态地按生产需要进行调整;聘用企业高层次技术人才兼课以弥补校内专业教师的差距和不足;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人才的目标培养。

2、课程的内容要体现能力素质本位,反映当前矿山机电领域的新思想和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按需减少理论课教学,并将传统的“专业理论课”改革为“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形成新的教学系统和模块;对国外引进设备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采用模块式教学,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课程内容的先进性、;推进直观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加快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3、按需制定教学计划、大纲,因材施教,实行专业教学与现场课题研究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调研去实习。

4、建立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和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强化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的监控,实施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跟踪调查。

(二)落实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专业课程突出实用性,文化基础课侧重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放专业实验室,改革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多做实验和自由设计实验项目。

4、“双师型”教师要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项工作,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发挥“双师型”的作用,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的问题。

5、指导和帮助学生在生产现场寻找课题,借助生产现场的设备,在一线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完成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

6、选编适合的教材,突出生产设备的故障检查、分析、判断、排除的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三)、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彻底废除“老三段”理论教学体系,建立“2+1”的教学体系。“2”指文化基础知识体系,要相对系统化,以保证高专文化层次和基本素质的培养。数学课重点讲授应用数学,强化英语及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开设人文类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1”指紧密围绕专业方向所必备的专业理论和知识体系,该体系体现高、新技术特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趋向综合,各学科广泛交叉、相互渗透,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要考虑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变化需求,有利于教学内容与知识的更新,同时还应有相对稳定的理论支持体系,使课程结构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教材建设与教学成果

为实现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近几年来,在教材建设方面学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1、专业基础课教材的建设,应优先选用高职规划的优秀教材,使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水平达到省内先进;

2、专业方向课与选修课的教材建设,在选用国内优秀系列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发展目标与特色建设,组织特色课程教材的建设;

3、积极参与及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的编写工作,提高本专业的教材建设水平;

4、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使专业基础课的多媒体课件使用率达85%以上。按照“2+1”分段式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使用近三年新出版教材达到总教材数的70%,使用自编教材、讲义部,专业基础课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率达80%。

五、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只有将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在人才培养中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基础性实践环节的建设

2、实习基地的建设

3、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近几年来,虽然我们在品牌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专业建设工作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专业教师的职称、学历结构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我们将继续按照“引进来,送出去”的思路,培养和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能力。

2、教学改革与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与完善。重点加强教学内容、系列课程建设;专业基础精品课程、专业优秀课程的建设和特色课程的建设,符合教学规律要求具有创新的多媒体课件的建设方面还需要花大力气;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还需进一步提高层次和水平。

3、实践教学环节与基地建设还需要有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重点是在实验装备的规模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 篇3

第一、精心搭配学科教师

首先是精心挑选班主任。班主任个人的人格魅力、敬业精神、教育艺术在班风学风养成中的作用是任何老师都无法替代的。可以夸张的说,班主任选成功了,这个班就成功一半了。

其次是精心挑选学科教师。挑选学科教师只看两点“工作态度与工作业绩”,其它一切因素都可以排开。庸者想教的,不要他教;贤者不想教的,动员他教。通过这样的精心挑选,对全校教师的灵魂也是一次触动,客观上进一步弘扬了“教学质量是老师荣辱线”的正能量。

再次是精心挑选学科领头羊教师。学科教研的主要方向、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的问题主要方法、学科的统一训练,这一系列问题要深入下去,要落实到每个老师身上,就需要一个学科领头羊老师。能成为初三学科领头羊老师,是一种至高的荣誉。领头羊老师带领全学科老师向预期教学质量目标靠近。

第二、精准把握考纲考点

对考纲考点的精准把握有三个途径。

第一途径是对当年的考纲考点进行仔细解读,解读分为个人解读,学科组集体解读,然后大家交流解读观点,最终形成共识。

第二个途径是通过对近十年的中考题进行分析,找到他的基本的“考法”。明白考纲考点的“考法”,老师们在堂上才能多做“有用功”,课堂教学和课堂练习才能真正“高效”起来。

第三个途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评教会、教研会不停地修正对考纲考点精准把握,在实践中不停地改进对考纲考点落实情况。

第三、精细落实过程管理

一是精心深入班级管理:我校初三四个班,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务处副主任分别蹲点一个班。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常规监管、课堂监管、问题学生的监管。

二是精心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管理层每天有计划的听课,听课必交流。每次诊断考试,我首先带头与每个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分析每次诊断考试的成败得失及下一步的应对措施。深入课堂检查教师的“六认真”,有检查必交流。

三是精心指导老师的教育教学:在老师的基本职责上提出“教书育人”并重的理念。只教书不育人的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也是不可能把书教好的老师。在业务教学上提出了“分层教学、人人过关”的理念。分层教学的关键就是“辅差培优”,辅差的关键就是“人人过关”。在学生管理上提出了“严格要求、热情关心”的理念。只有“严”没有“爱”,那不是教育,只有“爱”没有“严”那也不是教育。二者完美集合才是完整的教育。

以上就是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一些具体的做法,请各位同仁多批评指正,以让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新的提升。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 篇4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因素上,通过审视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老师应成功实现角色的转换:由知识的复制者、传授者转向建构者、促进者;由课堂的控制者、独自者转向引导者、对话者;由教学中的单一主角转向众多主角;教学也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互相分享知识,共同发展。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得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学生道德行为、职业行为的养成教育,到职业能力的培养;从人文素质的提高,到对学生质量评价的全过程,以达到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目标。

一、对教师要求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因素在于教师,为此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进行准备:

1、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的一种信念和一种理想,是教师人生价值观的`体现。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确立这样一种理念: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不可多得的人师。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把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2、积极创新,勇于探索。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创造和实践就是一种教学改革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体现。一种模式呈现程式化,就可能导致单调乏味。而学生总喜欢新的事物,每个新的事物却只有一定的新鲜期,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应不断创新求变,而不能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永远充满生机和魅力。

3、不断学习,拓展知识。在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熟悉教材,充分备课,才能从容应对学生的各种提问;才能对教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授课重点时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妙语连珠,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憧憬。而学生质疑问难环节中,提出问题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把自己的知识面拓宽、拓深。

二、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的举措

1、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要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和学生学习心理规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课程使用不同教学法。如《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主要用讲授法、演示法、测量练习法;《机械制造基础》主要用讲授法、参观法法;《数字电路》主要采用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矿山供电》、《电力拖动与控制》、等课程就要用讲授法、实践观察、现场讨论等办法。同一门课程不同章节也会需要使用不同教学法,一般将启发式、讲授法、归纳法、对比观察法综合使用。如《机制制造基础》教学中,在钻床夹具一节讲解时,介绍基本概念及组成、分类时用讲授法;讲解工作原理时利用观察启发式;分析结构上的特点件时利用对比讨论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挂图、实物、模型等教具,例如:《机制制造基础》课的理论教学,可使用挂图、实物、模型等教具,有条件用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更好,把各种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夹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直观地显示出来,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与其它类型、层次的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证。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一是互动性,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二是要根据专业实际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坚持以实践为本。三是要把学业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更加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获得就业的技能和创业的本领。

3.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训教学

课堂教学在实训室中进行并不意味着实训教学的任务就完成了。高职学生不仅要学懂理论知识,还要对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准确操作,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电力拖动与控制》这门课涉及各种电器元件的线路设计,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很难接受,在授课时安排一定课时到实训室教学,组织学生到生产车间,学生亲自动手设计电路与实行控制程序比较,教师帮助分析问题,这样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也使学生获得顶岗的模拟锻炼。

4、项目教学法

随着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业岗位对知识的要求趋于综合化、智能化,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要通过五年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企业欢迎的人才有很大的难度,为寻求教法的突破,在《矿山供电》这门课程进行了项目教学试验。通过资源开发系机电教研室几位老师的通力合作,将《矿山供电》课程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始终,以工作任务为基础驱动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习课程的专业知识。利用工作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讲授的知识紧密结合实践项目,让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操作中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项目的成功制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5.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用人单位保持零距离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要有能在一线组织生产,并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因此,矿山机电专业与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学生在校期间提出供更多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机会,缩短与实际岗位间的距离,尽快提升工作能力。

教学方法影响教学质量,为了能培养出合格的,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将不断努力,改进教学,争取取得更大进步。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委员会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我院矿山机电专业建设与发展始终不变的主题。我院是一所行业性很强的学校,“矿山机电专业”是我院在长期办学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特色专业,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在行业内享有一定知名度。在“软件建设”方面,培养了一支有“双师”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建成了具有一流水平的综合实习车间,并在开滦各矿设立了11个实习实训基地。为机电类专业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一、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全面实施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面向社会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养理念和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贯彻“三个面向”思想,以培养机电领域及岗位(群)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和依托大企业办学的优势和特色,实现教学过程的平台和模块、理论与实践、合格与特长的有机结合,确保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教学运行模式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和水平。

(二)专业建设的目标:

1、转变教育思想,建立适应现代矿山机电领域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向;

2、建立一个2+1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3、与企业合作开发、编写、完善和整合一批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

4、创建一个有企业特色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实践教学的模块化;

5、创建出一批产、学、研结合、校企共建的新型实践教学基地;

6、探索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试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建立教学过程和人才达标的评价考核体系;

7、造就能够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双师型”教学教师队伍;8、培养学生具备对矿山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能力。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进行消化理解,可直接查阅外文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岗位锻炼,基本具备对矿山机电设备的整体调试以及对技术含量较低的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的能力。毕业生达到专科层次的本专业理论水平并获得相应工种和高级工资格证书。

二、专业教学的基本思路

(一)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1、专业在办学上,要体现出发挥校企结合办学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的特点。专业方向要依据矿山机电技术领域及岗位(群)需求,及时动态地按生产需要进行调整;聘用企业高层次技术人才兼课以弥补校内专业教师的差距和不足;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人才的目标培养。

2、课程的内容要体现能力素质本位,反映当前矿山机电领域的新思想和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按需减少理论课教学,并将传统的“专业理论课”改革为“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形成新的教学系统和模块;对国外引进设备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采用模块式教学,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课程内容的先进性、;推进直观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加快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3、按需制定教学计划、大纲,因材施教,实行专业教学与现场课题研究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调研去实习。

4、建立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和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强化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的监控,实施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跟踪调查。

(二)落实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专业课程突出实用性,文化基础课侧重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放专业实验室,改革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多做实验和自由设计实验项目。

4、“双师型”教师要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项工作,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发挥“双师型”的作用,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的问题。

5、指导和帮助学生在生产现场寻找课题,借助生产现场的设备,在一线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完成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

6、选编适合的教材,突出生产设备的故障检查、分析、判断、排除的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三)、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彻底废除“老三段”理论教学体系,建立“2+1”的教学体系。“2”指文化基础知识体系,要相对系统化,以保证高专文化层次和基本素质的培养。数学课重点讲授应用数学,强化英语及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开设人文类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1”指紧密围绕专业方向所必备的专业理论和知识体系,该体系体现高、新技术特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趋向综合,各学科广泛交叉、相互渗透,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要考虑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变化需求,有利于教学内容与知识的更新,同时还应有相对稳定的理论支持体系,使课程结构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教材建设与教学成果

为实现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近几年来,在教材建设方面学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1)专业基础课教材的建设,应优先选用高职规划的优秀教材,使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水平达到省内先进;

(2)专业方向课与选修课的教材建设,在选用国内优秀系列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发展目标与特色建设,组织特色课程教材的建设;

(3)积极参与及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的编写工作,提高本专业的教材建设水平;

(4)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使专业基础课的多媒体课件使用率达85%以上。按照“2+1”分段式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使用近三年新出版教材达到总教材数的70%,使用自编教材、讲义部,专业基础课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率达80%。

五、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只有将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在人才培养中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基础性实践环节的建设

2、实习基地的建设

3、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六、科研能力培养

七、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近几年来,虽然我们在品牌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专业建设工作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专业教师的职称、学历结构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我们将继续按照“引进来,送出去”的思路,培养和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能力。

(2)教学改革与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与完善。重点加强教学内容、系列课程建设;专业基础精品课程、专业优秀课程的建设和特色课程的建设,符合教学规律要求具有创新的多媒体课件的建设方面还需要花大力气;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还需进一步提高层次和水平。

(3)实践教学环节与基地建设还需要有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重点是在实验装备的规模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 篇5

经过三周的时间,我校“教学质量杯”教学大比武活动拉下帷幕。

一、目的

明确根据我校学期初的工作安排,结合我校教学质量年活动方案,如期组织实施了此次大型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检验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巩固提高,落实教学质量年活动,为教师互相学习和锻炼提供平台,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组织实施

周密严谨教导处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与4月17日制定了此次“教学质量杯”教学大比武评优方案,于5月15日——5月27日组织实施。全校任课教师积极参与,除两位教师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外,所有科目共出课54节。各学年组充分发挥学年组的集体力量,创设出浓浓的备课氛围。全体教师认真筹备,精心策划课堂教学,学校领导及各学年组长分中年组和青年组两个评优小组,实行实时跟踪,认真履行职责。在教导处的精心组织下,在全体教师的积极配合下,此次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并于今天圆满结束。

三、评优选先,立足发展。

在所有的54节课中,全体教师认真备课,不弄虚不作假,不论是讲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不论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积极性和热情都非常高,都本着学习、提高的心态面对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希望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满腔热血和殷切希望。充分表明了我校教师真抓实干,立足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信心和对市教学质量年活动的正确认识。

在听课、评课过程当中,程序井然。活动结束后,各学年组认真总结,对本组每位教师的讲课情况客观公正、不折不扣的进行讲评,发现优点,弥补不足,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共同促进。评优小组全程跟踪听课,认真分析教学现象,并及时反馈给讲课教师。利用5月27日下午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召开了教学活动分析会。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发展性的评价。根据此次活动方案的指示精神,从54名出课教师中评选出27名优秀课教师,从中选拔出8名教师做了汇报课。

四、成果与反思

本次大型教学活动,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充分。从宣布教学大比武实施方案之日起,各教师精心准备,不难看出每位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自制教具、学具。如:吴晓光老师的《呼吸器官》。高英丽的《火烧圆明园》,姚丽老师的《两只小狮子》等,证明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

2、教育观念的转变显著,把课堂交给学生,体现在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计,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教学气氛比较和谐。如郎丽华的《制作年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操作。何辊《let‘stall》。

3、课堂教学整体把握明显改善,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不失教学的整体把握。

4、课堂教学体现艺术性。很多教师精心策划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放弃任何一个可利用的空间。如郎丽杰的《找规律》开头和杨翠芳的《找规律》结束后,学生找规律走出课堂等等。

5、注重创设情境,使师生达到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比如:杜鸿敬老师的《鲁本的密秘》,于鸿波的《妈妈的爱》音乐感染,通过老师入情入理的引导。

6、语文课普遍注重朗读的指导,如姚丽老师的《两只小狮子》,席庆霞的《丰碑》等,注重教师的范读和学生多种阅读方法的体验。

7、师生关系确立倡导民主,力求平等。

为了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讲课教师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有了服务意识,力求服务到位。不少课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扩大了师生交流的空间,为学生的探索、合作交流创造了条件。老师走下台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倡导者和合作者。使用民主性的语言,允许学生不同的想法,包括错误的想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参与评价过程。如宋秀媛、孟丽老师的课等,把比较枯燥的内容放到一定的情境当中,课堂气氛热烈。

不足之处:

1、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的使用不应消弱基本训练,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训练是不可少的。例如教师的板书,学生的书写、板演等。

2、部分老师拘紧放不开,语言生硬,教态做作。原因是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抓不好学生,造成自己讲自己的,顾及不到学生,还由于紧张出现了知识和书写上的错误。

3、多媒体等通常方法配合不到位。要正确使用课件,课件中不要出现错误,让课件服务教学而不是教学中的瑕疵。

4、注意教学的民主。提问根据难易程度发问不同的学生,加强差生的指导,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5、课本只是个案例,努力发掘内涵,并定时引领到广阔的课外知识中去。

6、个别教师的范读不到位,无法给文章的情境定调。

7、语文课上的学生阅读要充分,数学课上的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8、动手操作不能胡来,做好指导。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 篇6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客观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及变化情况,深入分析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纠正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推动义务教育质量和学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作为教育者,我们深感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积极迎接和密切配合基础教育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今年我校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确定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面对这样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指导下,我校精心组织、认真落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按时间节点顺利地完成了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明确目标,制定方案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和商州区教育局《关于做好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快速反应,成立了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商洛市商州秦韵初级中学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规定了各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对整个监测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实施内容及安排确保本次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为了确保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万无一失,刘文启校长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召开了质量监测工作部署会,并做了严格要求,进行周密部署,具体工作如下:

1、及时上报测试年级学生与教师信息

根据商州区教育局督导室的要求,孙建成按照《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抽样系统操作手册》中的有关要求与操作流程,组织八年级班主任收集学生信息,经副校长审核后及时登录信息上报及抽样系统按时上报本校测试年级学生和教师信息。

2、开展宣传教育

学校利用展板、LED屏等在全体师生中宣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明确本次测试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强调监测结果不公布、不排队、不用于奖优罚劣,以统一思想,打消顾虑,明确认真、如实组织监测,并强调测试工具不得以复制、拍摄等任何方式留存,确保测试工具的安全保密。

3、学习跟进,责任落实

按照上级要求及密切关注工作的进行态势,让我们意识到责任和重要,为确保工作有秩序地进行,我校派3名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商州区教育局召开的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培训会议,回校后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组织工作手册》《现场操作手册》《演唱测试系统》,并观看了视频,明确了责任及操作流程。为确保学生对演唱测试系统的熟练操作,孙建成及时下载测试系统并组织八年级全体学生及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学校还安排老师利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每人2次的测试模拟练习。教导处负责学生考试的心理疏导及填答卡填涂的指导,保证了测试的顺利进行。

4、确保质量监测工作公开、透明、公正,学校对测试

学生名单举报电话、工作职责等进行了公示。

三、协同运作,安全圆满

质量监测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学校根据工作任务和对象进行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统一指挥,从而实现了我校的监测工作步调一致,优质高效。我校在试卷的接收、保管、开启、封装、发送等环节,严格按照国家监测中心的操作规程办理。认真履行各种交接手续,确保了国家监测中心试卷和我校监测数据安全。虽然国家监测中心在我校八年级最终抽取的只有30名学生,数量不是很多,比例不是很大,但组织工作同样纷繁复杂,根据我校存在的问题我们未雨绸缪,

自上至下提前作好了各校准备,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正是由于考虑周密,控防得当,我校的监测工作才能安全圆满的顺利完成。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 篇7

为了解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及均衡发展的状况,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于20xx年11月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和新疆建设兵团开展了监测。我校四年级共32名学生参加了监测。此次监测工作在县教育局领导、视导员的指导下,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组织下,根据要求圆满完成了此次监测任务。根据质量监测报告及测试数据显示所有被测试者中,我校所抽取的四年级32名学生中,总体上看学生大多处在良好和及格档上,学生体质健康的总体状况较好。

一、学生体质健康的总体状况

1.学生的身体形态。从抽测的四年级的学生身高、体重计算“标准体重指数”比例看,我校学生的身体形态状况总体较好,大多数学生属于正常体重,肥胖学生数明显低于去年。

2.学生的视力情况。从抽测学生的视力情况看,我校四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虽然低于全国,但有上升趋势。

3.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从抽测学生的肺活量状况看,我校四年级学生肺活量的及格率均与全国差异不大,但及格率明显低于全国均值。

4.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通过50米、15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和握力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弹跳与力量)进行了抽测。通过监测,我校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除15米折返跑项目外其他各项指标都完成得较好。

综合上述数据分析,我校被抽测的四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较好,学生体质健康的合格率为℅,但及格率只占了℅,与全国相比成绩不容乐观。

二、存在问题

1.注意合理膳食,防止营养过剩,杜绝胖墩增加

据测试的数据显示,我校四年级学生低体重率较高于全国平均值。大多数学生由于偏食,挑食,不注意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导致低体重学生人数出现增加趋势。学生的肥胖率虽然有了下降趋势,但我们不容忽视。当前,肥胖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校里有那么多的“小胖墩”,究其原因,主要是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转变,加上遗传及营养过剩等综合性因素,使学生中肥胖者的数量日趋渐增。因为自身机能的限制,使这些小胖墩在运动中比常人承受了更大的负荷量,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使胖墩们对运动产生了畏惧心理,减少了活动量,也导致了身体素质的下降。

2.学校对体育不够重视,出现“重智育轻体育”的严重现象。

抽测数据显示,部分学生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趋势。由于体制及评价制度问题,学校存在重文化教育,轻体育教育的现象。特别是由于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各年级所开体育课课时量不够,每周每个年级只开设一节体育课很难满足学生的锻炼时间,导致抽测学生各项指标很难达到测试标准要求。由于体制问题,学校一味追求文化成绩,竟然将体育课和课外训练课占用。部分学生不良近视率有增加趋势。特别是高年级“小眼镜”学生尤为突出。

3.学生身体机能有待改善

肺活量是反映学生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此次抽测学生的肺活量指标情况较好,与全国没有太大区别,但及格率明显低于全国。部分学生受体重影响及没能很好地掌握正确呼吸方法与吹气方法,造成此项目测试成绩以及格、良好为主。也有部分监测教师业务不过硬对提供的数据不够准确。

4.活动减少,体能下降

虽然此次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都高于全国均值。但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还有待改善和提高。造成我校部分学校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中,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影响占了不容忽视的地位。人类的劳动及活动大大减少,造成体能下降。由于我校属于城区学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时代,受父辈的宠爱,就连基本的家务都不愿参与,缺乏最基本的活动内容,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惰性心理,而且长辈的长期溺爱造成不少学生娇生惯养,遇到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特别是耐久跑)或者不好的天气(炎热或寒冷),潜意识使其产生了惧怕及抵制心理,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5.建立和完善体育课安全保障制度,出台校园体育课安全法律法规指导性文件,确保教师及学生体育课享有的法律保障措施。

三、整改措施与对策

针对此次学生体质健康质量监测中出现的问题,对今后各校体质健康工作开展作如下整改,并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和意见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从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及家长三个层面端正思想、提高认识,要让大家都知道这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进一步完善监测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监测氛围

各校要把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与实施《体育与健康》的新课程标准相结合,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实处,要把精力集中到推进学生经常锻炼的环节上,防止和克服测什么,教什么,只抓“达标”,不管锻炼过程的本末倒置的做法,要把监测的具体项目落实到今后的体育锻炼课和课外活动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

3.建立健全体质健康监测机制,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坚持开展“两操一课”制度,积极开展和落实课外体育训练。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步入新台阶。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体育设施硬件建设。对陈旧老化、精度不高的测试仪器要及时维修处理,要配足配齐测试器材,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的睡眠时间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继续落实各项“减负”措施的同时,注意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时间,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确保学生睡眠时间。

6.加强业务培训学习

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监测质量。严密的程序、规范的操作是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监测结果有效、科学的关键。因此,各学校要把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灌输到每一位监测教师心中,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7.开足开齐体育课

学校要按照上级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确保学生的身体每天都能得到全面锻炼。

8.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坚持开展一年一次大型田径运动会或体育节,定期举办体育单项比赛,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合理开发校本教材研究,努力营造体育锻炼和谐氛围。

9.争取家庭的配合,让家长监督孩子的锻炼

积极动员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利用周末及假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锻炼能力的培养。

10.作为教师要积极克服职业倦怠,杜绝放羊式教学的发生,认真上好每一节常态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基本锻炼。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 篇8

为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我校以教学质量建设为中心,以改变教师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努力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质量强校,走内涵发展之路,抓好、抓实软件建设,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今年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严谨求实、乐于奉献。鼓励教师注重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

2、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3、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工作。以“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为突破口,进行教学设计交流,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质量。

二、树立质量意识更新质量观念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实行“五看质量”。即:年度考核看质量,评优树模看质量,工作绩效看质量,调动工作看质量,推荐任职看质量。真正形成人人谈质量,全面抓质量的风气。

1、面向全体学生。

2、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全面的基础素质的培养,基础要宽,训练要实。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知、情、意、行、技、能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

3、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全心参与,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观;爱护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民主合作、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积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独创和进取精神。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书本和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尊重个性的实质是尊重创造。在保证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基础性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和多维的思维方式,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有充分发展的领域。

5、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教学中通过鼓励、期望的语言、情感,使学生在交流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敢于自我表现,保持旺盛的自主学习情趣。使优等生得到提高,后进生受到带动,双方互相启动,想得益彰。

三、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教师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通过教材中的兴趣因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同伴互助合作、动手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等多种途径激发、增强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做事认真严谨等良好习惯。

四、加强课程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齐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并与奖惩挂钩。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务主任、值班教师每天从早读、晨会开始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私自调课、不按教学常规上课,课堂环节脱节、不完整,随意上自习或未按规定时间放学等现象,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根据学校奖惩条例进行处理。

五、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

(1)在改革教法、指导学法上下功夫,让新思想、新观念进入课堂。

(2)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测查、备作业;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有重点的课堂练习,有精当的.板书设计。倡导适当超周备课和写教学反思。

(3)要切合实际,加强针对性。青年教师的备课重在“求实”,要规范、具体;中青年教师的备课重在“求新”,要在改革教法、改进学法上下功夫;中老年教师的备课重在“求精”,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总结经验。备课注重实用、实效,反对机械照搬...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

(1)建立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培育学生的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提倡教师教学的创新精神,深入探索教学模式,逐步形成教学个性。

(2)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做到“五落实”:落实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双基训练、德育渗透、课内练习。教师讲授时间一般应有控制在10分种左右,学生参与听、说、读、写训练时间在25分左右。任课教师要提前进课堂,按时下课不拖堂。任何学科的教师不得无备课走进课堂。

(3)实行“堂堂过、节节清”。当堂检查、反馈、巩固和总结。

教务处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组织教师开展评课活动,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第三、精编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

第四、注重培养良好的教风。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做到: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座谈(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引导(指导帮扶);五提高(指导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发扬光大;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全面解决“教”和“学”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培养全体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

六、转化学困生,提高整体成绩。

第一、建立档案。根据考试分数、思想表现和任课教师平时观察,确定学困生名单,建立档案。

第二、抓两头保中间。每个年级的任课教师都要高度负责,不能从一年级起,就出现学困生。不能使学困生在毕业时还没有脱困。第三、教师帮扶。任课教师每周利用课余时间,与学困生进行谈话,补习至少一次并有记录,在课堂上教师对学困生要多启发诱导,多提问差生,多检查他们的课堂作业。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树立起奋发向上的动力。

第五、自我提升。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

第六、建立激励机制,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在教学中,要尊重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允许抛弃学得慢的学生,不能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热情的给予辅导,激励他们上进,鼓舞他们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掌握技能。在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学习负担轻、质量高,使学生在学习中尝到掌握知识的愉悦,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教师要从细微处入手,发现学生的优点,经常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觉性。

35 3737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