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第一篇】

为了更好地教育、培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加更加全面的发展,怎样做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实施方案。下面是有20xx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为认真组织实施《扬州市妇女发展规划(20xx-20xx年)》和《扬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xx-20xx年)》(以下简称“两规”),全面加快我市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推进《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xx-20xx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xx-20xx年)》(以下简称“两纲”)以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以儿童优先和母亲安全为宗旨、以实施重点项目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全面实现“两纲”“两规”提出的妇女儿童健康目标,努力推进我市妇幼保健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覆盖城乡妇女儿童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取得新的进步;健全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内涵建设,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突破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妇女儿童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继续改善。

(二)主要目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10万以下。

(2)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8‰以下。

(3)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

(4)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

(5)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

(6)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降低到1‰。

(7)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

(8)控制儿童常见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疾病。

(9)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

(10)控制妇女艾滋病和性病的新发感染。孕产妇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率分别达到95%以上,感染艾滋病和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达到20xx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实施方案以上。

(11)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提高妇女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2、妇女卫生服务指标。

(12)以县(市、区)为单位,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达到100%以上。

(1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建设合格率达到100%。

(14)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依法执业率100%。

(15)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完成率以县(市、区)为单位达100%。

(16)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17)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城市和农村均稳定在99%以上。

(18)0-6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

(19)积极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医学检查率以县(市、区)为单位达到80%以上。

(20)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85%以上;提高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21)符合产前诊断条件的孕妇产前诊断率达到95%以上。

(22)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听力障碍三种疾病筛查率均达95%以上;7岁以下儿童视力筛查率达到80%以上。

(23)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2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5)爱婴医院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6)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政府责任。

发展妇幼卫生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按照“两纲”“两规”目标要求,将妇幼卫生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两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部门职责和工作要求。加强对“两规”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导、卫生主管、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和卫生、妇联、民政等多部门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落实国家和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强化政府保障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全面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形成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合力。

(二)强化宣传发动。

加强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宣传,提高相关部门对妇幼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各部门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支持力度。认真组织全市卫生系统学习宣传省政府“”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充分认识实施“两规”的重要性和完成目标任务的艰巨性,把“两规”实施与妇幼卫生重点工作及医改重点工作相结合,确保“两规”的顺利实施。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使全社会都认识到实施“两规”是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维护社会和家庭稳定、促进未来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形成妇女儿童积极配合、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妇幼保健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加大妇幼卫生经费投入。

在加大卫生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调整卫生经费投入结构,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妇幼卫生经费投入,确保妇幼卫生经费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加,妇幼卫生经费增长幅度应高于同期医疗卫生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建立科学、稳定的妇幼保健机构经费补偿政策,加大政府对妇幼保健机构的财政投入力度,政府应根据妇幼保健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妇幼保健机构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以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坚持政府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中的主导地位,确保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性质。县(市、区)应设立重大妇幼卫生服务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待孕妇女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所需资金及必要的工作经费,并为扩大项目实施覆盖面及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提供经费保障。建立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经费补偿政策,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加大妇幼保健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探索流动妇女儿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偿机制,促进流动妇女儿童与本地妇女儿童享有均等化的妇幼保健服务。

(四)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

建立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和儿童医院的妇产科、儿科以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妇幼保健门诊为基础,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举办、独立建制和省、市、县三级设置的要求,完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规划和建设标准,加快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步伐,健全省、市、县(市、区)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网络,省、市设置妇幼保健院,县(市、区)设置妇幼保健院或妇幼保健所,推进妇幼保健所向妇幼保健院发展步伐,确保到20xx年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以及设置妇产科和儿科的妇幼保健机构比例达到省定目标。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坚持妇幼保健机构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进行独立核算,并以妇幼保健院(所)名称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和评价活动,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服务内涵建设,完善科室设置,加强基础管理,规范保健服务,依法提供儿童保健、妇女保健、产科服务、新生儿科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疾病筛查与干预、重大疾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到20xx年,100%的妇幼保健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健全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改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门诊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妇幼保健中的网底作用。到20xx年,所有乡镇卫生院达到省定建设标准,5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省级示范卫生院建设标准;100%村卫生室达到省定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所有的街道由政府办好一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设备和人员达到省定建设标准。

合理划分和调整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之间以及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分工和服务范围,建立分工合理、逐级指导的业务合作关系,促进结构优化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每万人口配备1名妇幼保健人员的编制标准,协调编制部门落实妇幼保健机构的保健人员编制,使保健人员的配备与妇幼保健院(所)的功能任务相适应。原则上,市级机构保健人员要达到61-90人、县(区)级41-70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临床医务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床位与医务人员1:的编制标准配备。加强妇幼保健重点专科建设和评审,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妇幼保健机构保健技术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通过高等教育、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培养妇幼卫生专业人才,提高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加强基层妇幼卫生队伍建设,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按要求配备2名以上专职妇幼保健人员,采取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和优秀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将妇幼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纳入基层卫生人员培训规划,开展以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以及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探索城市支援农村、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的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市级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等专家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加强市级妇幼保健培训工作,重点进行妇幼保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适宜技术、医改政策和相关技术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各级妇幼保健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对各级各类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进行助产技术、产科急救、新生儿窒息复苏等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的抢救能力。

(六)强化妇幼卫生全行业管理。

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准入管理和日常监管,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持证执业率均达到100%,杜绝无证执业和超范围执业现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加强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筛查)和遗传病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助产技术、计划生育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监管,切实做到依法执业。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b超和染色体筛查等技术服务的监管,坚决制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监管力度,努力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强化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日常监管和爱婴医院(卫生院)的长效管理,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保障集体儿童和母婴健康安全。依法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的签发、换发、补发等证件管理工作。

“”期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也是贵港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时期。市委市政府必须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积极推进贵港文化建设,为全面建设贵港小康社会,优化妇女儿童文化生活提供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贵港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着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实现新突破,加大力度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推动贵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贵港文化发展的原则。

“”时期,我市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我市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城乡、区域文化的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大对农村文化投入,形成城市带动农村的大发展格局。

(三)“”规划总体目标。

“”规划期内,贵港要建立起“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产业发展”等五大体系。使全市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能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文化的共同发展;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四)“”时期的工作任务。

1.建立完备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干,以县市区文化设施建设为中心点,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的目标,建设一批行政村文化室和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基本形成市、县、乡、村(社区)四级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完成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集艺术性、标志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的文化辐射功能。二是要加强县市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桂平、平南现有馆水平,新建港北、港南、覃塘的文化活动中心。以中心城区文化设施为载体,为周边区域提供文化服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三是要完成乡镇文化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必需设备的配备,保障正常运行,逐步提升服务水准。四是要突出抓好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争20xx年前完成37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20xx年前再新建200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我市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是加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巩固和完善市、县分中心的建设。以基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阵地、村文化室、校园网、有线电视网为依托,建设遍及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点。

2.建立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创新服务方式。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的作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市、县每年送戏下乡演出场次比“”期间增加30%。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群众性文艺辅导或展演活动,图书馆、博物馆、每年要安排免费开放,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精心打造贵港群众文化品牌,不断提升“荷之韵”广场文化节的档次。艺术节里引进广西粤剧节等一些全区性、全国性的艺术赛事和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等较高层次的活动,丰富文化节内涵,提高艺术节的艺术层次,充分发挥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提高贵港的知名度。三区两县市分别全力打造一个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分别是:桂平西山佛教文化节、平南“牛歌戏”戏剧节、港北区社区文化活动月、港南区“南山神韵”文化节和覃塘区“三月三”壮族文化艺术节,展现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推动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

实施精品战略,以多出优秀作品为重点,促进舞台艺术创作繁荣,为贵港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新贡献。一是创作一台粤剧,争取成为广西的舞台艺术精品;二是创作一批具有当代特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小品小戏剧目;三是创作几首能够流传的歌曲;四是创作一个书画长卷《日出西江百里红》;五是推出一项“荷城之星”大舞台活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才华;六是酝酿一台大型歌舞《西江流韵》。

3.建立立体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旅游发展的关系,既要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促进文物事业的发展,又要合理利用好文物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同时,在坚持文物工作方针的前提下,积极支持旅游产业的开发,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期间,重点做好港南南江古码头、安澜塔、太平天国起义地址、平南五烈士纪念碑、广西一大旧址等文物保护维修工作,力争完成市博物馆建设任务,完成市博物馆、桂平博物馆、平南博物馆陈列展览。引进文博专业人才,调整充实业务干部队伍,做好申报一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公布第二批和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各种措施,推动贵港文博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濒危的民族文化遗产,20xx年前再推荐10项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出版第二辑《贵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产业,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4.建立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强化管理。降低文化市场的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经营。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和举报奖励制度,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

促进文化市场繁荣。促进歌舞娱乐场所的大众化经营,扶持发展健康文明适应广大群众消费水平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项目,大力扶持发展连锁经营、超市和电子商务,以连锁化、主题化、品牌化为目标发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统一执法机构,加强文化执法人员培训,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高素质的文化执法干部队伍。

5.建立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

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规范发展的原则,以音像业、娱乐业、演艺业、网络文化为龙头,全面推动我市文化市场各个门类实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规范发展。

“”期间,出台贵港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通过创新机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加强主导产业建设,培育一批强势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技术较为先进的文化产业体系,使我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各级政府文化产业主管部门要逐步实现由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向文化发展宏观环境设计与管理体制的过度,完善宏观调控、规划指导和协调服务作用;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壁垒、地区壁垒、体制壁垒;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挖掘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潜力。实施“人才兴文”、“品牌兴文”、“市场兴文”和“技术兴文”四大战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投身文化产品创新和文化品牌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技术、产品、品牌、市场和资本的融合,努力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我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文化的发展能力。

(1)发展演艺业、娱乐业、网络服务业、文化培训业等重点文化产业。

扶持、引导歌舞团、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举办健康的文艺演出,并逐渐上规模;推动新建、扩建、改建1-2个有影响的带有标志性的大中型娱乐场所,引导、扶持、建成5-10家电子娱乐游戏经营示范户,带动我市电子娱乐游戏业健康发展。引进1-2项国内最新的、最热门的娱乐项目登陆我市,丰富和繁荣我市的文化娱乐业。推动网吧连锁经营,到20xx年,培育和扶持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经营规范、有市场竞争力的连锁网吧,使规范化、规模化、主题化、品牌化的网吧连锁经营企业成为网吧行业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群艺馆等文艺团体的专业技术力量和利用现有场馆设施集中办班,不断丰富培训班的培训内容,扩大招生规模,使我市的培训业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需求。

(2)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新机制,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深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充分认清发展文化产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及我市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地位和作用,把指导文化产业发展列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定期研究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强化对文化产业的领导和协调。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机制。推进文化产业管理创新。

(3)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充分非共有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民营资本投资开发的文化产业项目和投资建设的文化设施,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等方面,享受与国有经济投资的项目同待遇。

(4)发展行业协会,扶持中介服务。

鼓励和支持非政府性质的独立文化行业协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单位守法经营、公平竞争,维护文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引导行业协会以集中办理公共事务、维护共同利益、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减少运作成本的方式创作会员价值,形成协会成员单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引导行业协会制订行业标准、开展从业资格认证、组织行业交流、招商引资活动等,并就文化产业政策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鼓励文化中介机构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实现协会等中介组织与政府的分离,引导和支持社会化文化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资金和技术的引进、市场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对策措施。

(一)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改变长期以来对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状况。“”期间,我市文化事业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要增加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的文化活动经费的安排,确保乡、村两级文化活动正常开展。

区别不同性质的文化单位,实行不同的投入政策。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各级财政区别情况给予财政补贴;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各级财政可逐步减少到最后停止投入。

制定和实施配套政策。对我市文化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包括优惠提供建设用地或减收土地租金,减免建设中的各项费用。严格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新建居民住宅区须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等。在国家扶贫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经费用于文化扶贫;在民族事业费中拿出部分经费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

各级政府设立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繁荣文艺创作、文化扶贫、艺术教育、文物保护及其它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及重点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深入文化体制改革。

“”期间,一是要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一致,与文化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文化事业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办”。加大对社区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及校园文化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建立和规范各类奖励制度。

大力表彰文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每三年评比表彰一批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树立文化工作的榜样;建立市级优秀剧(节)目奖励基金,规范各类文化艺术奖励标准和名称,促进艺术创作的发展与繁荣。

(四)大力培养和使用文化艺术人才。

加快人才培训,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培育艺术人才,逐步实现文化艺术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采取报送或委托高等艺术院校代培的办法,培养致力于发展我市文化艺术的高、中级专业人才;不拘一格提拔使用对我市文化艺术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不失时机地引进“顶尖”人才。

(五)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文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国家要求真正做到“五纳入”。

2

页,当前第。

1

1

2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第二篇】

根据《xx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报送xx年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总结和xx年工作计划的通知》(防妇儿工委办〔〕号)文精神,我市xx年在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到xx年月底止,全市已成立有个农民用水协会。农民用水协会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灌区农田灌溉的组织制度,是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成立的组织,它强调把灌溉管理的部分或全部责任和权利从水利专管机构或政府部门的手中转移到用水户身上,农民用水协会以流域渠系为主,以行政区划为辅,协会下面以斗渠灌溉区为单位建立用水组,每个用水农民都是会员。

(二)选举产生协会会长、副会长、理事,为用水户提供灌溉用水和技术服务,维护用水户利益。以前,镇、村、组代收的水费,现在改由农民用水协会代收,实行供需对接、计量收费。供水计量点定为支渠口,由供水单位、用水协会现场测流。每户农民均有一张“水费明白卡”,每亩应交多少水费,写得明明白白。

(三)成立农民用水协会是改变当前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权责不清,长期失修失效的有效办法。通过农民用水协会,按“谁受益,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明确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权利,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妇女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积极兴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发展农村供水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建设农村供水工程的积极性。

(二)建立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集资的办法,由中央、地方、受益群众共同投入发展农村供水事业。xx年,实际完成峒中镇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等个项目,完成投资万元,新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人数万人、牲畜万头。

(三)提高农村缺水地区供水受益率,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改变饮水不够卫生的状况。把解决人饮困难的`重点放在农村,逐步帮助改善农村供水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取集中连片供水的方式,提高水质和供水质量,实现自来水供水。

(一)继续加强污染源治理和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实行入河排污许可证制度,划定水功能取划,确定水质保护目标,全面实施水域纳污总量控制的制度。

(二)切实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对使用化肥、农药的管理,指导农村妇女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对饮用水源的污染。

(三)加快水利三面光工程建设,xx年广泛发动受益群众,积极上场参加兴修水利,全市共新增渠道三面光工程公里,保证了农田灌溉用水的需要。

(四)大力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妇女对发展农村水利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妇女参加水利建设的自觉性,鼓励妇女积极投工投料,上场参加兴修水利,积极鼓励广大农村妇女参加各种水利科技培训活动。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第三篇】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妇女发展规划(20xx-20xx)》和《河北省儿童发展规划(20xx-20xx)》,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对照《河北省人口计生委贯彻20xx-20xx年河北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河北省人口发展“”规划》有关部署,落实河北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有关要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落实安全高效的避孕节育措施,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到88%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至%以下;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

(二)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到20xx年,城市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达80%以上,农村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达到50%以上。

(三)基本满足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公共服务需求。

(四)加强综合治理,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趋于合理。

三、主要任务。

(一)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工作。

1.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月访视、季服务工作制度。及时指导育龄夫妇避孕和孕情检查,从源头上控制、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准确掌握妇女孕情和服务需求,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保健等服务。

2.积极推动以长效节育措施为主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向育龄夫妻宣传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知识,使育龄夫妻能够掌握适宜自己身体状况和生理时期的避孕方法、避孕原理、主要优缺点及使用方法等。在育龄群众充分知情,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帮助育龄夫妻落实一项以长效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并使育龄群众掌握紧急避孕方法及发现避孕失败后如何获取安全的补救措施。

3.全面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计划生育服务站服务环境,增加服务设施,完善服务项目。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最大程度降低受术者手术风险,避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协助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推动孕产妇住院分娩,降低妇女艾滋病感染率和性病感染率。

(二)适龄儿童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工作。

1.持续开展世界避孕日宣传活动。以每年的世界避孕日(9月26日)为契机,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倡导,提升避孕意识,提高安全避孕率,促进青少年对性行为与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2.深化青春健康教育活动。将青春健康教育作为生育关怀行动和创建幸福家庭的重要内容。扩大青春健康试点,通过宣传倡导等多种方式,开展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为主题的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的“三进活动”。

3.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援助行动。组织专家和青年志愿者到农村贫困地区开展留守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活动。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工作。

1、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关怀关爱活动,逐步提高宣传倡导、技术服务、生殖健康、免费避孕药具等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在流动人口中的覆盖率。

2、完善信息统计和动态监测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健全市级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提高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掌握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

3、开展流动人口家庭发展相关问题的政策研究。依托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开展对流动和留守儿童相关问题及政策研究。

(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

1.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将“关爱女孩行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发挥舆论导向和科普教育的作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传播社会性别平等的先进理念,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认识,自觉维护女孩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消除性别歧视,形成男女平等、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2.加强孕产期全程管理服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为孕产期妇女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政策咨询、孕产保健等服务,同时做好监督管理和随访服务,加强宣传倡导和政策解读,防止孕情不明消失,确保女孩的出生和成长。

3.严厉打击“两非”行为。认真贯彻落实《秦皇岛市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管理法》,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推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机构,不断完善有关监管制度,特别是加强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计生服务机构、终止妊娠药品销售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对涉及“两非”案件的机构和有关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涉嫌违法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严惩。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妇女和女孩,特别是农村妇女和女孩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导向政策。做好经济社会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大协调力度,力争在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征地补偿、集体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民生普惠政策中,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尤其是计生女孩家庭的优先优惠。协助相关部门依法保障儿童获得出生登记和身份登记。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部署,推动流动计生家庭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二)加快人口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信息采集、更新和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完善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建立人口发展动态监测、科学监测和预警预报机制,建立市内人口生存发展状况、分布的动态监测体系,为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支撑。

(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化关爱女孩行动,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新型家庭和新型人口文化。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广泛分布在城乡各地的人口文化基地、人口文化园、人口文化大院等基层阵地,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倡导活动。

(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强化服务机构规范管理,健全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等八项功能。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社区人口计生服务设施,落实流入地的服务管理责任。

(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为主、稳定增长、分级负担、城乡统筹”的投入保障机制。坚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积极协调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现稳定增长,确保工作需要。

(六)全面推进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新时期人口计生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培训力度,推进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队伍职业化建设。继续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实施好“六千人才工程”和“拔尖人才计划”,以孕前优生服务为重点,以生殖健康服务为补充,加快技术骨干培养,切实提高人口计生队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发挥优势。全市人口计生系统要一如既往地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健全党政领导下的综合治理格局,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完善本系统职责及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系统的网络优势、宣传优势和服务优势,确保各项指标落到实处。

(二)明确职责,积极工作。按照规划要求,积极寻找本部门与妇女儿童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努力贯彻落实国家、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及规划中提出的各项涉及人口计生工作的任务指标,积极主动与妇联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工作,认真履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相关职责。

(三)认真落实,加强监测。市人口计生委将对本方案实施情况的全过程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和分析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各县区人口计生部门要做好对本单位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分析工作,按照要求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数据。

2

页,当前第。

2

1

2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第四篇】

县司局妇女儿童工作在县妇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司法行政中心工作,发挥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职能,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引导妇女群众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努力学习,快乐生活,致力提高妇女自身素质,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贡献。现将20xx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维护妇女及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事关每个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的宏图大业,我局历来十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司法行政干警、律师、公证人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紧紧围绕局党组的意图要求,上下齐心,密切配合,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开展有益于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活动,进一步促进妇女儿童维权工作。

强化学习教育,提高妇女思想素质是妇儿工作重点。我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中心和司法所作用,及时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有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利益的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在繁华路段设立宣传站开展集中宣传,发放相关宣传资料1万余份,书籍6000余册,现场接受群众咨询达600余人次,悬挂各类标语30余幅,出动宣传车20余台次。组建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服务团进课堂60余次,进乡村68余次。

配合各镇(街道)重点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和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重点抓好农村家庭婚姻纠纷、赡养纠纷、征地拆迁等过程中妇女权益维护,让她有体面生活有尊严生活。

20xx年,我县法律援助中心加大对妇女儿童的法律服务力度,为50余名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为500余名妇女儿童提供了法律咨询。

对青少年学生,将普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第一课堂建设。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法律意识,从小养成遵章守纪的好习惯。“法律进学校”是“七五”普法“法律七进”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重要工作措施。我局充分发挥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指导学校立足本职,积极开拓创新,在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实效性上下功夫,抓好法制副校长和法律辅导员工作,及时培训,工作效果作为“七五”普法检查内容之一。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

春节、元旦期间,看望慰问对结帮扶村贫困儿童,残疾人和贫困母亲22人次,送去慰问品、慰问金总值近6000余元。

六一国际儿童节走访慰问了11名留守儿童,送去慰问品、慰问金总值近3000余元。

三八国际妇女节,为奖励全体女职工在工作中的辛劳付出,我局组织全体女职工前往阆中古城游玩。在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的同时,也丰富了女职工的精神生活和业余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意识,度过了一个充满激情、愉快、有意义的节日。

1、加强学习。学习是一个过程,学习是长期的,学习是全方位的,提高素质唯有学习是根基性的。司法局鼓励职工特别是女职工提高学历,提高工作技能,争当学习型人才。

2、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妇女工作实效,女职工在做好局党组、局工会分配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争取领导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发挥好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发挥女职工的长处积极工作。

为了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获得法律帮助,让更多群众受惠法律援助,最大程度地保障困难群众享有公平的法律服务,最大程度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将继续把青少年学法作为“七五”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动员一切社会力量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我局妇委会将发扬成绩,克服困难和不足之处,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我局妇女儿童工作新局面,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一是继续加强妇委会自身建设,提升妇女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升为妇女、儿童服务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局妇委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完善“妇女之家”阵地建设,多开展提升妇女素质的文体活动、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以及深爱广大妇女依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

三是继续开展妇女维权活动,做好妇女信访接待工作,维护好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多关爱留守妇女儿童。

四是以维护妇女权益为重点,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五是一如暨往做好县妇联、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第五篇】

是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是完成灾后重建任务的决战之年,是实施“xxx”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提前一年实现区第三次共产党代表大会确定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和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终期评估年。

为推动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街道妇儿工委十分重视和关心妇女儿童工作,把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摆在事关党的事业、事关祖国未来、事关民族兴衰的重要位置,以引领妇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着力点,以加强基层妇联组织自身建设为保障,加大力度宣传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加大力度推进实施“两纲”,加大力度推动解决妇女儿童切身利益问题,带领广大妇女共促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并与经济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为实现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街道妇儿工委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一是落实妇儿工委例会制度。以专题例会、成员单位工作会议的形式进行工作部署;二是落实各社区、村汇报制度。各社区、村年初上报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年终报送工作总结就实施纲要情况进行汇报;三是建立对策调研制度。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在实施纲要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和协调成员单位深入辖区开展调研反复论证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案;四是建立督查制度。由街道妇儿工委牵头年末深入各社区、村对各项指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第六篇】

我校现有女教职工75人,全为已婚育龄妇女。在上级女工委员会和校工会的领导下,为使我校女工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女教职工半边天的作用,为校园的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根据上级教育工会有关文件精神,特制订我校201x年女教职工工作计划:。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女工思想素质。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十七大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职责意识。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女教职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帮忙她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女教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女工工作机制。

1、建立女工委员会工作制度:。

(3)用心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大胆探索,努力创新;。

2、建立女工委员会参与制度:。

(1)用心参与女教职工合法权益有关规定的制定;。

(2)女教职工委员会主要领导在我校工会委员中产生,参与工会工作的重要决策;。

(3)组织女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努力保证教代会中女代表的比例。

3、建立女教职工工作竞赛制度:。

(1)制定女教职工工作和活动的竞赛方案;。

(2)根据竞赛资料,组织检查、考核、交流、评比、表彰;。

4、建立女教职工工作信息交流制度:凡开展的女教职工工作、活动、召开的会议等及时撰写出信息上报校园工会。

三、履行维护职能,为女工办实事、好事。

1、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活动。

2、用心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为其办实事。

落实女教职工健康体检和相关妇检等事宜。监督女教职工婚假、产假、生育费报销、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的执行状况。

3、开展丰富多彩的“三八”节纪念庆祝活动。

4、女教师教育教学成果橱窗展。

要求:照片(生活照,工作照均可)一张;材料一份,资料两项:个人简历,从事教学教研主要成果、发表论文及其他获奖状况。

四、用心开展女工建功立业活动。

1、组织女教职工用心参与教学比武活动。

2、引导女教职工用心参与文体活动。

3、开展女教职工教育教学业务培训。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女工活动。

根据女教职工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乒乓球、排球、太极拳、秋季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并适时组织女教职工文艺活动,如组织参加校园艺术节等。从而丰富女教职工生活、拓宽知识面、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

六、加强女工组织自身建设。

1、健全组织,工会有专职女工干部。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第七篇】

年初以来,xx区总工会按照《xx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工作部署,在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切实结合自身职能,按要求认真实施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扎实开展了妇女儿童的相关工作,积极推动了我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有效开展。现将我单位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坚持领导责任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成立由区总工会副主席、女工委主任为领导的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切实保障了“两个规划”实施工作顺利开展、持续推进。

二是注重加强女职工的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把握中央及相关部门妇儿发展规划工作文件和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妇儿发展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妇儿工作任务和要求,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努力达到规划目标。

(一)健全维权机制,有效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

一是大力落实合同签订工作。积极督促非公企业与女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及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截止目前,482家区属非公企业有477家签订了“三项合同”,其中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女职工专项合同签订率达98%。在加大劳动合同签订力度同时在企业推动落实女职工“五期保护”工作。

二是推动妇儿维权机制的完善。为了有效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区总工会女工委利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设立“女职工儿童维权中心”,通过帮扶中心的信访接待、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方式,更好的发挥“妇女儿童维权中心”作用,推动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强教育宣传,不断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

一是提高女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区总工会女工委先后开展座谈交流会3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积极引导广大女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水平。

二是提高女职工专业技能水平。紧紧围绕“女职工建功立业工程”,加大对女职工学习教育、技能培训、岗位培训的力度,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读书自学等活动。“五一”前夕,配合市总推荐上报了1名省级女劳模和11名市级模范女职工,并受到省、市的表彰奖励。“十一”前夕,区总工会统筹协调下,区卫生局、区卫生局工会开展了一次“中医适宜技术大比武”活动,21名护工参加了比赛,展示了我区白衣天使良好风貌,提高了女职工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三是提高女职工法律维权意识。区总工会结合工会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利用“普法日”、“禁毒日”、“春风行动”等活动到两镇、社区和企业进行《劳动法》、《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发放资料800余份,不断深化广大女职工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自己保护意识。

(三)开展丰富活动,增强女职工影响力凝聚力。

一是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六一前夕,对全区16名特困和单亲家庭女职工及留守儿童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万元;开展“金秋助学”,为区属82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16。4万元;开展“夏送清凉”,为环卫、绿化一线女工送去了茶叶、饮料等防暑物品。通过一系列送温暖活动,不断强化服务职工的职能,为困难女职工排忧解难。

二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三八”妇女节前夕,区总工会女工委组队参加全市千名女职工健步走活动;“五一”节前,区总工会举办了一场“迎五一”全区职工拔河比赛,其中300余名女职工组队参加了比赛,不断增强了女职工凝聚力,促进女职工身体健康。

三是积极开展关爱女工健康活动。通过开展座谈、交流会、女性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活动,不断提高女职工自己健康意识,增强常见疾病的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我区妇女儿童群体的身心健康。

一是女职工在行业管理层及职工代表中所占的比例不高;

二是一些非公企业仍未把女职工“五期”保护纳入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是部分女职工的职业健康仍未得到全面保障;

四是女职工维权机制尚不完善等等。

针对问题和不足,区总工会在xx年的工作中将着重加强妇女儿童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畅通上访、维权渠道,深化推进权益保障工作,引导广大妇女儿童积极主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营造尊重妇女儿童的社会氛围;加强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女职工的自身素质;积极开展送文化、送技能、送健康、送温暖等服务活动,增强妇女儿童对社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努力构建和谐幸福xx。根据新时期新阶段我区妇女儿童的发展需要,积极配合区妇儿工委完成工作任务。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第八篇】

尊敬的省市检查组各位领导:

在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非常高兴地迎了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检查组的到。首先,我代表中共xx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县妇儿工委全体成员单位,向省、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检查组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们xx县位于江浙沪二省一市交界处,在明宣德xx县年(公元140年)建县,历史上因“民风淳朴、地嘉人善”而得名。属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银嘉善”之美称。全县区域面积xx县平方公里,辖xx县个镇、xx县个行政村,户籍人口xx县万,外常住人口xx县万人。

改革开放以,xx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居浙江省前列,20xx年列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百强县第xx位,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明村镇创建先进县。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xx亿元,人均gdp近xx美元;财政总收入xx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xx亿元;合同利用外资xx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xx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和各项权益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省市各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县委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全县各级的共同努力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嘉善县“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断优化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环境,努力提高我县妇女儿童的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构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工作新格局。原创,尽在秘知音网络网。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迎检查组各位领导的检查指导,这充分说明了省市领导对我县妇女儿童事业的重视与关心。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检查组各位领导即将开展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也真心希望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各位领导。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第九篇】

20xx年,xx残联认真贯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在维护残疾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动残疾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残疾妇女儿童状况的改善。

1、召开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会议。

为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生活保障、就业、医疗康复、教育等方面的困难,建立、完善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卫生部、中国残联等十一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意见》就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加强康复和医疗救助工作、推进扶残助学、加大权益保障力度、建立关爱帮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措施。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于10月召开了全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会议,总结了多年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全面部署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目前各地正在采取积极措施贯彻落实会议和《意见》精神,抢抓机遇,加强领导,出台专项扶助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残疾人办实事,扎实有效地推进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

2、启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为摸清残疾人的基本情况,使国家制定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发展计划、政策措施能有更加可靠的决策依据,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正式启动。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由国家发改委、人口和计生委、教育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卫生部、公安部、国家统计局、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部委、团体组成,负责领导和组织实施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抽样调查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此次抽样调查分成调查准备阶段、现场调查阶段、数据汇总处理、资料公布、资料开发应用以及总结表彰阶段,预计将于20xx年底完成。通过残疾人抽样调查,可以全面掌握残疾妇女和儿童的基本情况,将为做好残疾妇女和儿童工作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3、康复。

通过实施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精神病防治康复等重点康复工程,一大批残疾妇女和儿童得到了康复,改善了功能,增强了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继续开展了为贫困聋儿雪中送炭的“听力助残”活动,资助数千名贫困聋儿接受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4、教育。

大力推进各种扶残助学活动,中国残联与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资助了2万名贫困残疾儿童入学;继续实施“扶残助学”项目,资助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886名贫困残疾儿童入学,其中女童2756人;继续实施“中西部盲童入学”项目,新增资助人数3300人,使受助总人数达到16500人。这些助学项目资金来源广泛,资助范围逐年扩大,已惠及数万残疾儿童,社会效果良好。为加强高中阶段残疾人教育机构建设,中国残联从“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中拿出750万元,用于资助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新建、扩建高中阶段学校(班),为其提供设备补贴,计划3年资助15所学校,20xx年已确定7所高中,即将下拨项目资金370万元。

5、就业。

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多渠道、多层次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大职业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各地从第三产业等领域入手,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采取季节性、临时性等灵活的非正规就业形式,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和就业信息网建设,部分城市建设了残疾人就业信息网,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信息服务。经过努力,又有不少残疾妇女就业,实现了自食其力。

6、扶贫。

经过努力,本年度的8亿元康复扶贫贷款绝大部分已经投放,并正在发挥效益。国家下拨5000万元,帮助2万个残疾人无房户、危房户新建或改建住房,改善居住条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一大批残疾人通过扶持解决了温饱,其中许多是残疾妇女。

7、维权。

积极推动《残疾人保障法》的修改工作,以提高残疾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力度。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资助下,中国残联实施了“扶残维权行动”,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帮助。目前大部分省、市、县残联都设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或者法律援助中心残联工作站,为残疾妇女和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务。由中国残联和司法部共同命名的1052个全国残疾人维权示范岗、地方残联和司法行政部门共同命名的1496个地方残疾人维权示范岗在为残疾妇女和儿童提供法律服务方面成绩突出。截止到11月中旬,中国残联信访办公室接待残疾人来访2900多人次,处理残疾人来信4100多件,其中一半是残疾妇女,为她们协调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题;中国残联维权热线接听电话12000多个,其中残疾妇女占60%,为残疾妇女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帮助她们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鉴于有些地方出现了拐卖并用暴力控制残疾儿童进行乞讨、拐卖健康儿童伤害致残后进行乞讨、以及用暴力控制残疾儿童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控制聋哑儿童进行盗窃、抢夺)等情况,社会影响十分恶劣,近期中国残联正积极关注此类问题,研究相关的对策措施,以期更好地维护残疾儿童合法权益,打击利用残疾儿童的残疾侵犯其合法权益等犯罪活动。

8、体育。

在第12届雅典残奥会上,我国残疾女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取得26枚金牌,15枚银牌,9枚铜牌的好成绩,展示了中国残疾妇女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风采,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20xx年,中国残联将继续贯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结合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完善工作职能,加强残疾妇女儿童工作,进一步改善残疾妇女和儿童状况。

1、康复。

继续实施重点康复项目,使更多的残疾妇女和儿童得到康复服务。积极推进贫困残疾妇女儿童的康复救助,做好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为5600名贫困聋儿配发助听器,资助万名聋儿接受康复训练,组织国家医疗队为3000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同时,就残疾儿童康复问题进行专项调研,研究拟定“十一五”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实施方案。

2、教育。

继续做好“彩票公益金助学”、“扶残助学”“中西部盲童入学”等助学项目,加大救助力度,扩大项目影响,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中国残联将与教育部共同召开“扶残助学现场经验交流会”。

3、就业。

继续推进按比例就业,扶持个体就业,稳定集中就业,加强社区残疾人就业的探索,促进临时性、季节性等灵活就业。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促进包括残疾妇女在内的残疾人就业。

4、扶贫。

做好扶贫项目的落实工作,加大康复扶贫贷款的落实和使用力度。继续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帮助一批农村残疾人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5、社会保障。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切实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生活救助,落实保障措施,使包括残疾妇女和儿童在内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6、维权。

加强维权工作,推进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办好维权热线,为残疾妇女和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咨询和法律帮助。继续推动《残疾人保障法》的修改工作。继续实施“扶残维权行动”。

1、在《两纲》的实施中,将残疾妇女和儿童列为工作重点,充分考虑和照顾其特殊需求,制定专项措施,给予特别扶助。我国有0—6岁残疾儿童万人,他们的康复是抢救性工程,建议尽快整合卫生、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力量,建立健全残疾儿童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网络,系统解决儿童残疾预防及康复问题。

2、推动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残疾妇女和儿童各项事业的投入,促进残疾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开发社会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参与残疾妇女儿童的各项事业。

4、加大对残疾儿童遭受家庭暴力、遗弃和社会歧视问题的关注力度。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第十篇】

为认真组织实施《扬州市妇女发展规划(20xx-20xx年)》和《扬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xx-20xx年)》(以下简称“两规”),全面加快我市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推进《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xx-20xx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xx-20xx年)》(以下简称“两纲”)以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以儿童优先和母亲安全为宗旨、以实施重点项目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全面实现“两纲”“两规”提出的妇女儿童健康目标,努力推进我市妇幼保健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覆盖城乡妇女儿童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取得新的进步;健全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内涵建设,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突破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妇女儿童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继续改善。

(二)主要目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10万以下。

(2)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8‰以下。

(3)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

(4)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

(5)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

(6)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降低到1‰。

(7)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

(8)控制儿童常见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疾病。

(9)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

(10)控制妇女艾滋病和性病的新发感染。孕产妇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率分别达到95%以上,感染艾滋病和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达到20xx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实施方案以上。

(11)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提高妇女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2、妇女卫生服务指标。

(12)以县(市、区)为单位,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达到100%以上。

(1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建设合格率达到100%。

(14)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依法执业率100%。

(15)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完成率以县(市、区)为单位达100%。

(16)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17)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城市和农村均稳定在99%以上。

(18)0-6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

(19)积极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医学检查率以县(市、区)为单位达到80%以上。

(20)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85%以上;提高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21)符合产前诊断条件的孕妇产前诊断率达到95%以上。

(22)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听力障碍三种疾病筛查率均达95%以上;7岁以下儿童视力筛查率达到80%以上。

(23)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2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5)爱婴医院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6)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政府责任。

发展妇幼卫生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按照“两纲”“两规”目标要求,将妇幼卫生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两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部门职责和工作要求。加强对“两规”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导、卫生主管、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和卫生、妇联、民政等多部门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落实国家和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强化政府保障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全面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形成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合力。

(二)强化宣传发动。

加强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宣传,提高相关部门对妇幼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各部门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支持力度。认真组织全市卫生系统学习宣传省政府“”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充分认识实施“两规”的重要性和完成目标任务的艰巨性,把“两规”实施与妇幼卫生重点工作及医改重点工作相结合,确保“两规”的顺利实施。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使全社会都认识到实施“两规”是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维护社会和家庭稳定、促进未来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形成妇女儿童积极配合、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妇幼保健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加大妇幼卫生经费投入。

在加大卫生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调整卫生经费投入结构,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妇幼卫生经费投入,确保妇幼卫生经费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加,妇幼卫生经费增长幅度应高于同期医疗卫生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建立科学、稳定的妇幼保健机构经费补偿政策,加大政府对妇幼保健机构的财政投入力度,政府应根据妇幼保健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妇幼保健机构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以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坚持政府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中的主导地位,确保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性质。县(市、区)应设立重大妇幼卫生服务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待孕妇女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所需资金及必要的工作经费,并为扩大项目实施覆盖面及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提供经费保障。建立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经费补偿政策,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加大妇幼保健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探索流动妇女儿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偿机制,促进流动妇女儿童与本地妇女儿童享有均等化的妇幼保健服务。

(四)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

建立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和儿童医院的妇产科、儿科以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妇幼保健门诊为基础,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举办、独立建制和省、市、县三级设置的要求,完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规划和建设标准,加快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步伐,健全省、市、县(市、区)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网络,省、市设置妇幼保健院,县(市、区)设置妇幼保健院或妇幼保健所,推进妇幼保健所向妇幼保健院发展步伐,确保到20xx年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以及设置妇产科和儿科的妇幼保健机构比例达到省定目标。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坚持妇幼保健机构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进行独立核算,并以妇幼保健院(所)名称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和评价活动,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服务内涵建设,完善科室设置,加强基础管理,规范保健服务,依法提供儿童保健、妇女保健、产科服务、新生儿科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疾病筛查与干预、重大疾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到20xx年,100%的妇幼保健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健全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改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门诊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妇幼保健中的网底作用。到20xx年,所有乡镇卫生院达到省定建设标准,5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省级示范卫生院建设标准;100%村卫生室达到省定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所有的街道由政府办好一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设备和人员达到省定建设标准。

合理划分和调整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之间以及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分工和服务范围,建立分工合理、逐级指导的业务合作关系,促进结构优化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每万人口配备1名妇幼保健人员的编制标准,协调编制部门落实妇幼保健机构的保健人员编制,使保健人员的配备与妇幼保健院(所)的功能任务相适应。原则上,市级机构保健人员要达到61-90人、县(区)级41-70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临床医务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床位与医务人员1:的编制标准配备。加强妇幼保健重点专科建设和评审,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妇幼保健机构保健技术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通过高等教育、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培养妇幼卫生专业人才,提高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加强基层妇幼卫生队伍建设,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按要求配备2名以上专职妇幼保健人员,采取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和优秀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将妇幼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纳入基层卫生人员培训规划,开展以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以及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探索城市支援农村、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的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市级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等专家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加强市级妇幼保健培训工作,重点进行妇幼保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适宜技术、医改政策和相关技术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各级妇幼保健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对各级各类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进行助产技术、产科急救、新生儿窒息复苏等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的抢救能力。

(六)强化妇幼卫生全行业管理。

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准入管理和日常监管,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持证执业率均达到100%,杜绝无证执业和超范围执业现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加强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筛查)和遗传病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助产技术、计划生育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监管,切实做到依法执业。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b超和染色体筛查等技术服务的监管,坚决制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监管力度,努力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强化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日常监管和爱婴医院(卫生院)的长效管理,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保障集体儿童和母婴健康安全。依法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的签发、换发、补发等证件管理工作。

35 2796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