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冠军 分享 时间:

【导读】此篇优秀范例“『实例』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是由网友“冠军”整理分享的,便您参考学习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1:

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乡镇综合文化站。六安市目前共有1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中一级站14个,二级站55个,三级站63个,每个站每年免费开放经费5万元。综合文化站面积300-500平方米不等,一般为一栋独立楼房,多为20xx年左右建设,中央、省投入40万元,部分地方政府有配套资金。乡镇综合文化站一般编制不少于2人,内设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排练室、培训教室等功能室,主要承担乡镇级文化功能发挥,组织开展文化活动。

2、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截止6月份,六安市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92个,建成率为88%。六安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要追溯到20xx年,分为三个阶段。20xx-20xx年,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建设从我市金寨县南溪镇发源。南溪镇门前村农民文化乐园利用旧祠堂进行改造,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标准高标准建设农民文化乐园,以后省委宣传部在全省推广。3年间,六安市共建设农民文化乐园169个。20xx-20xx年,中宣部在全国国贫县推进“百县万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按“七个一”标准,中央、省、地方平均每个点筹措30万元左右资金,共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21个。20xx年以来,省厅明确提出要加快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到20xx年末各地要达到所有行政村70%覆盖率,到20xx年末实现95%建设覆盖率。目前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主要以“八个有为标准”,即:有文化活动广场、有文化活动室、有宣传栏、有图书、有文体器材、有数字文化服务、有文化活动队伍、有特色文化活动。

二、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1、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一是对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服务效能督查。20xx年以来,各级政府逐步加强对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的关注。20xx年8月-11月,市文旅局对全市所有综合文化站进行了全覆盖摸底暗访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大大提升了服务效能。二是定期进行文化站长培训。文化站长是文化站工作的灵魂。从20xx年开始,市县两级每年都举办文化站站长、业务骨干培训班,提升文化站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2、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自20xx年8月以来,我市建立“三项机制”、发挥“四个作用”,积极推进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建设试点提升服务效能,按照“县聘、乡管、村用”的原则,突出业务技能、兼顾知识结构,特别注重选聘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等,全市共招聘185名文化协管员和47名文物保护员。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月薪1000元左右,做到公共文化设施“有人办事”和文物保护单位“有人保护”问题,增强基层服务活力。

3、选拔村级文化带头人。20xx年按照“爱农村、有特长、会组织、人品好”的要求,全市共选拔村级文化带头人482人,发挥了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有效的壮大了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力量。选拔“村级文化带头人”,是在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有益探索。

4、扶持文艺团队,培养人才队伍。出台《乡村社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奖励扶持办法》(试行),对于促进乡村社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市委宣传部每年拿出资金,对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分成一、二、三三个等级,分别给予5万、3万、1万元物质奖励和相应的精神奖励,促进了全市群众文艺表演团体健康、可持续发展。20xx年共计投入万元,扶持乡村(社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63支,奖励群众文艺表演团队领头人28人,激活基层文艺力量。

三、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在农村广泛开展“美丽乡村行文化乐万家”活动。一是到新建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送戏演出。20xx年—20xx年,在全市121个新建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各送一场演出。演出包括地方戏、曲艺、歌舞、器乐、杂技和农民文化乐园题材新创节目等,适当穿插当地相关创作表演节目或特色节目,每场时长90分钟左右。每场演出按照1场5000元标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二是“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民生工程。近年来,六安市持续开展“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民生工程。每年通过县级政府招投标,每场次按不超过4400元标准,在所有行政村每年演出一场戏曲演出,20xx年六安市共计演出1869场,极大的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各级政府围绕中心工作、节庆日自主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这类活动主要依靠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包含乡村春晚、节庆活动、广场舞大赛等形式,20xx年全年全市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传统节日、建党、建军等主题开展活动共计500余场次。

四、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建立情况。

早在20xx年8月,市文旅局就下发了《关于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与评价反馈机制的通知》,在我市初步布局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与评价反馈机制。近年来,各级文化馆(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常态化通过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开设服务专线、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广泛了解群众需求,根据群众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做到了文化活动开展有的放矢。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总体不足。二是文化投入经费短缺。虽然近年来各级不断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但文化领域的支出的速度还是明显赶不上财政增长,县、乡、村三级普遍存在文化经费紧张的状况;三是人才队伍素质不高。专业文化人才不足,乡镇文化站站长岁数偏大,后备人才缺乏等。同时,乡镇文化站存在文化站人员管理问题。由于实际工作中各个乡镇文化站的人员都直接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个别乡镇文化站人员被抽调去做中心工作,影响了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不能保证他们一心一意的干文化工作。四是活动质量不高。由于资金、人才、设施等因素限制,文化活动总体水平不高。

六、下步打算

一是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县区政府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实现公共文化事业支出与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同步。争取多下拨专项财政资金,用于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并且要不断提高额度。

三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为主体,辅以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村级文化带头人、文化志愿者等各级各类文化人才,保证专职专干,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文化人才队伍引领作用。

四是提高活动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活动质量,以满足群众需要、满足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满足乡村振兴需要为前提,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2:

一、村庄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市东南30公里处,乡政府东4公里处,东临xx村;西临xx村;南靠xx至xx公路。全村共260户,人口803人,耕地2200亩。村两委班子健全,党员34人,村民代表16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经商、入企打工和农业种植。

二、“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1、种植国槐1700株,白腊300余株。村庄内累计树木达5000余株。

2、新改厕所53座,该村所有住户全部进行了改厕。

3、清理垃圾1400余立方米,杂草杂物110余车,拆除违章建筑4处,拆除老土房6处,清除村内垃圾池7个,旱厕6个。目前,该村两条主街道、16条伙巷、267处住宅的垃圾全部进行了清理,没有一点死角。

4、清洗村南排水沟300延米,清洗村内坑塘4个,周长1500米,面积约85亩。

5、喷刷墙面万平方米,全村房屋全部进行了粉刷,没有一点死角死面。并绘制文化墙320平方米。

6、围挡彩钢板310延米,竹竿围挡村内菜园830延米。

7、修整村内两委办公室6间,120平米。

8、发放垃圾筒280个。

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制度。5名村干部包5片,34名党员员分包260户,确保宣传认识到位,垃圾清除到位,工作支持到位。二是典型带动机制。选择50户庭院清洁,对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的.户作为美丽庭院典型示范户,带动其它各户。三是“四个一工作机制”,即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具体的工作方案,单独一本台账,一套工作班子。四是多渠道融资机制。即充分用好用足政策争取一点,乡政府支持一点,村内坑塘等集体资产市场化动作筹集一点。村在外名人赞助一点的办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修建村内公路4条,约2公里,13000平方米。

2、围挡四个坑塘约1500延米,将村南坑塘和村西坑塘全部改造成水上公园,沿坑修建景观带,坑内修建水上走廊和水中亭台。

3、在村南建牌坊一个。

4、村北修建占地约50亩的生态公园一个,种植观赏树1500余株,种植草皮8亩,安装石桌、石凳、木桌、木凳各6套。中心修建1000平方米休闲广场一个。正北修建大型影壁一个,记忆走廊一个(主要陈列过去的生产生活用具和旧照片),发展走廊一个(主要陈列发展变化的照片及未来规范)。

5、新增照明路灯28盏。

6、打造美丽庭院200户。

7、绿化美化村南妇女号排水沟500延米。

8、组建卫生保洁队伍一支。

9、各街、各巷建标识牌。

10、建公厕2个。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3:

南义镇把改善农村环境作为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借势借力,统筹兼顾,系统治理,营造净洁、优美、舒适的农村环境,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

对全镇各村、主要干道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三大堆”、乱涂乱画小广告、房前屋后杂物进行集中清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农村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充分组织发动群众,明确群众维护公共环境责任,提升“主人翁”意识,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群众自己负责,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

通过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在反复宣传,使卫生要求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推行群众自治,以群众监督群众,以群众发动群众,努力提高群众参与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4:

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工作以来,夏畈镇立足于实际,盯紧目标,严格整治,狠抓整改,形成由领导带头、干部驻村、群众参与的.全镇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态势。

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夏畈镇党委、政府成立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部署,分工责任到人。同时要求镇、村领导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做好“领头羊”,狠抓真干,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强化重点工作,展开综合治理。夏畈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包村,带领各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对辖区内农村生活垃圾、私搭建筑、乱贴乱画、道路清侧等进行集中整治,定期调度,力争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宣传举措,营造浓厚氛围。为顺利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夏畈镇强化宣传举措,在集镇主干道、显要位置、各村道路口通过小广播、拉条幅、发放宣传单页等多种宣传方式,动员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当中。

强化监督管控,建立激励机制。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12个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不间断的督查,建立问题台账,跟踪问题“回头看”。对工作成效显著的村进行典型宣传,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坚持动态管理。通过督查、激励“两手抓”的方式,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5: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城头镇紧紧围绕“三治合一”治理体系,有序推进乡村治理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支部村”,聚乡村社会治理合力

首溪村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巩固基层战斗堡垒。加强村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民主评议等党内基本制度,持续深化党建工作规范提升。

二、坚持“发展强村”,增强乡村社会治理动力

首溪村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为首溪村龙潭景观休闲观光旅游业。其主要特色是利用首溪村溪流的有利地理条件和龙潭壁飞瀑景观为亮点,对整个沿溪周边山地进行开发利用,通过中心辐射外围的方式把首溪村山林地打造多功能的生态旅游区,从而带动整个村庄的建设发展。首溪村龙潭便道是首溪村依据村庄山水特色、人文资源和西临弥勒岩景区,北依南邻大姆山草原,南接工业园区,东靠元洪国际食品园的.特殊地理位置,在结合村庄全局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推进的山水休闲旅游观光项目.通过龙潭便道的建设来促进龙潭景观业务的开发,先吸引周边人员来游玩增加名气,同时可以推广村庄荔枝采摘园和一村一品草莓种植地,初步实现人员引流推广效果,增加部分村财收入,再陆续完善配套项目,从而实现“先推广,后拉动”的产业振兴目的。

目前首溪村龙潭步道建设已经初步建成,正在按照村庄发展规划逐步推进后续配套设施建设。

三、坚持“民主管村”,激发乡村社会治理活力

首溪村丰富自治形式,以“遇事大家议、決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为原则,完善提升“四议两公开”制度,不断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同时坚持“党建引领,乡贤补位”的乡村治理模式,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热心家乡建设事业的海内外乡贤回乡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如成立乡贤促进会,帮扶乡村发展建设;成立乡贤调解室,帮助调解村民矛盾;成立教育奖学金,勉励首溪学子勤奋学习,事业有成后回报家乡;成立幸福院基金,弘扬爱老、敬老文化;助力乡村发展,参与村庄规划讨论,积极献言献策献力。

四、坚持“道德润村”,提升乡村社会治理内力

首溪村深入挖掘村庄传统文化,整理民间传统故事13篇,汇聚成册,并将其中富有美好品德教育意义的好故事上墙,推广宣传。利用古桥旁的空地定期举办美食比赛,包粽子,三字经文化交流、母亲节感恩、中秋节分月饼等活动,使村民们在古桥感恩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幸福院关爱老人等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包裹下,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个人素养,树立文明乡风,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五、坚持“生态美村”,增添乡村社会治理魅力

首溪村自开展“一革命五行动”行动以来,村庄人居环境状况改善显著,首溪村秉持把首溪村打造成一个“大公园”的环境治理目标,推进垃圾回收体系改革,分户配置垃圾回收桶,并安排专人每天定时回收。极大改善农村乱扔垃圾、脏乱的现象,使村庄环境面貌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首溪村还积极推进污水治理和农村厕所革命,到目前,已经实现所有旱厕的改造,并全面推进三格化粪池普及工作,对于污水治理,首溪村积极贯彻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指示,整治排污管道,推进污水收集管道铺设工作,实现“污水零排”。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6:

近年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在产业“振兴”上注活力,在村庄“美丽”上做文章,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积极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氛围,助力乡村振兴。

以“产业兴旺”为核心,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我乡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闲置集体土地,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优质中药材、大棚蔬菜、井冈蜜柚等产业,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产业优势。“十三五”贫困村油洲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新开发井冈蜜柚基地400余亩;“十二五”贫困村北溪村采取“公司+农户”订单式合同方式养殖泥鳅达40亩;高芫村引进江西德泰生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中药材种植400余亩,拓宽了群众致富门路,同时为村集体经济积累赋能充电,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我乡重点推进了道路、户厕、供水、公共照明、排水沟渠、河塘、搭靠三房等“四建三治”工作。目前全乡乡村道路总里程公里,其中乡道1条,公里,村道91条,公里,全部为硬化水泥混凝土路面。城乡供水主要以“1+4”为基本格局,即以圩镇自来水厂为主,4个村农村饮水工程或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为辅的格局。圩镇自来水厂受益3598人。油洲、田西、灵溪、老居等村建立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受益793人。市级示范村老居村已列入了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引用老营盘水库的水,目前施工已至沙村镇黄岗村,今年将接入老居村,实现全村受益。污水处理主要为“1+2”格局,即以上模圩镇污水处理项目为主,老居和油洲村2个村污水处理项目为辅。上模圩镇污水项目受益450户和上模学校学生2900人,老居村污水处理项目受益111户,油州村污水处理项目受益55户。

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狠抓精神文明建设

我乡采取“党建引领+乡风文明+主题党日”方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政策宣讲等主题党日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元宵节、七一建党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党员群众举办文艺汇演、庆祝建党101周年系列活动,做到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转变了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以“治理有效”为保障,推进农村综合治理

我乡利用村“两委”换届契机,按照“三有三带”标准,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培养造就一支懂农村、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村(居)“两委”成员56人,平均年龄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4人,占比25%;35岁以下12人,占比%,确保了每村(居)都有3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同时,10个村、1个社区全部完成“一肩挑”,致富带头人占比100%,全面完成“两升一降”的目标。为提高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和便民服务智慧化程度。我乡依托乡级综治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把10个村(居)规范分为11个网格,同时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1人,每个网格再调配6-8名平安志愿者参与到治理工作中,以此由点连线成面,人在各种走,事在格中办。在本年度1-8月份工作中,网格化管理共上报民生民安事项2270条,完成协调解决2270条,其中安全隐患类累计排查整改649件;邻里等矛盾纠纷上报98件,已完成调处98件,突出矛盾纠纷数为零。

下一步,我乡将紧扣抓党建促乡村建设、促乡村治理的发展思路,强引领、优服务、激活力,全面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7:

20xx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将村容村貌整治作为主攻方向,力求找准抓手,创新举措,动员村民广泛参与,集中整治村庄“脏乱差”问题,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一)全面安排部署。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先破后立、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且便于操作执行的配套措施、工作方案、规章制度,深入推进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制定印发了《天祝县20xx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天祝县20xx年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方案》《天祝县20xx年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方案》《天祝县20xx年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方案。

(二)广泛宣传发动。

今年以来,通过村庄广播、微信、短信、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和疫病疫情防控的有关内容,倡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清扫相结合,累计开展宣传198场次,发放宣传材料18000余份,累计发动群众参与20000余人次。通过宣传,农牧民群众对疫情防控和环境保护有了深刻认识,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三)持续加大资金投入。

县财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20xx年,按照“大干多支持,小干少支持”的原则,县财政以奖代补分配落实奖补资金2000万元,同时落实村庄清洁行动省市奖补资金万元,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四)完善农村公益设施共管共享机制。

组建理事会174个,并制定理事会章程等相关制度。按照“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对行政村内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的公益性设施进行全面登记,建立村级公益性设施台帐,落实管护责任。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6321名,其中保洁人员2852名,实现行政村保洁队伍全覆盖。对专项基金实行乡管村用、专账管理,健全完善管护基金管理使用办法,确保基金合理安全使用,落实省、市、县级配套资金376万元。

(五)明确整治内容。

以开展“四个归整”、推进“五项清理”、实施“六化治理”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截至目前,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000余吨,清理乱搭乱建,依法拆除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等4000余处,整齐堆放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1900余处,完成通道绿化公里、义务植树102万株。回收废旧农膜700余吨,回收率达69%;有效利用畜禽粪污万吨,资源化利用率达85%;秸秆综合利用17万吨,利用率达85%。创建“清洁村庄”86个。

(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20xx年,全县计划改厕1286座,卫生旱厕实验示范300座,制定印发了《天祝县20xx年农村“厕所革命”行动实施方案》,《天祝县20xx年农村卫生旱厕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截至目前,累计发动群众1690人参与,落实市级财政第一批奖补资金已下达万元,完成卫生农厕新建改建931座,在天堂镇、哈溪镇等5个乡镇完成卫生旱厕试验示范212座。

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帐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明显,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行动自觉还没有形成。

下一步,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风貌革命”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增强农牧民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必要性。

二是按照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严格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支持,与脱贫攻坚、产业培育、乡村治理紧密结合,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有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

三是做好新建厕所督查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探索成本适中、行之有效、群众更加愿意接受的改厕模式,督促指导乡镇尽快完成卫生旱厕试验示范点建设,并提交试验示范成果报告,为今后在全县推广农村卫生旱厕提供有益经验和成熟模式,确保新建厕所质量合格,群众满意,四季能用。

四是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建设管护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组建资源化、专业化、职业化服务队伍,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后续管护机制。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8:

XXX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党建引领、村社合一、企业推动、减贫带富”的工作思路,推进支部“三化”建设促“自治”,实施“红黑榜”评比、“文明超市”兑现奖惩等乡村文明创建工程和寨老、乡贤参与信访矛盾纠纷调处的平安工程促“德治”,强化普法宣传促“法治”,全村茶产业、白芨产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兴旺,人居环境净洁美化,营商环境宽松和谐。20xx年,全村总茶园面积12800亩,人均茶园面积达到亩。全村经济收入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32元,村积累资金达到27万元。全村374户1759人实现了脱贫摘帽。现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将XXX社会乡村治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距县城24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61亩,林地面积11945亩;总人口1149户4857人,居住布依、苗、汉、回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8%。

二、经验做法

(一)“三化”建设夯实基层自治基础。

一是支部建设标准化。优中选优选配党性强、作风正、威望高、有党务经验的党员充实到党支部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团结协作、优势互补,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投入资金50余万元,推进支部“硬件”标准化建设,按照“一旗一徽一廊一栏一室”的建设标准,完善“五小”工程,党员活动室面积达到500余平米,改善了村级办公及驻村条件。

二是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将党的惠民政策通过微信、QQ等方式传达给外出流动党员,增强党员党性意识,将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每名党员。

三是支部作用中心化。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社会稳定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进村级事务全面发展。深入田边地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引导村民感恩奋进。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模式,先后带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3户入股白芨种植项目、194户入股贵州正山堂普安红茶业有限公司、56户入股才华手袋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建档立卡户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村级积累资金达到27万元。

(二)文明创建促村民德治水平提升。

一是创新“红黑榜”让村民行为更规范。把环境卫生脏乱差、滥办酒席、教唆村民参与邪教组织、不孝敬老人、妄议上级决策部署、赌博、聚众闹事等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惩罚措施,村委会定期对讲卫生家庭、庭院整洁家庭进行红榜张榜公示;对不讲卫生、不履行村规民约家庭进行黑榜曝光,使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意识从消极变积极,从被动变主动,通过公开晒“劣迹”、褒“先进”的方式使“难监管”变为“人人管”,使村民行为举止更规范、更得体,促进乡村文明,激发村民守法意识和致富内生动力。

二是开办“文明超市”兑现文明成果。制定“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标准及评选办法,定期组织对村民产业发展情况、室内外卫生情况、遵纪守法情况、孝老爱幼情况、陈规陋习情况等进行综合评比打分,将评分结果兑换成XXX“文明超市”积分券,村民每月底凭积分券到“文明超市”兑换相应分值的'生活物品,营造争先创优活跃氛围,提高群众讲文明、树新风的思想意识和守法意识,增强干群、邻里关系,提升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是建立寨老、乡贤参与议事协调机制。各村民组建立寨老、乡贤、老党员、老干部参与“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红黑榜”打分评比,信访矛盾纠纷调处等议事协调机制,村委会成立专门的信访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定期对涉及村民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山林土地纠纷等突出信访问题或邻里纠纷进行排查调处,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突发问题不出街道。

(三)搭建法制宣传平台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利用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或春节“三下乡”活动,以节为媒、以活动为平台,邀请州、县专家和县司法、公安交警、应急、商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到村开展法制讲座或法制集中宣传,增强村民法治意识和自觉守法意识。同时,采取院坝会、共商会等,由包村干部、网格员深入田间地块、庭院开展普法宣传和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宣传,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政策知晓率,做自觉守法的好公民。

(四) “村企合一”成就美好生活。

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村社合一”,引领产业发展XXX兴农惠民合作社与欣新生物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白芨种植,全村173户精准贫困户纳入合作社成员,第一批项目覆盖精准贫困户100户,实现每户贫困户年分红7146元;第二批项目覆盖精准贫困户73户,每户年均分红1600元;普安县福娘茶带动16户贫困户利用“特惠贷”资金入股福娘茶进行茶叶加工,每户年均增收6000元。194户户均2万元入股正山堂普安红茶,每户每年分红6000元,且在茶青收购中充分让利贫困户,按照市场价格上浮5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茶青,按市场估价,每户贫困户年均每亩收入6000元以上;采取集中代养与农户分散养殖方式,49户精准贫困户户均2万元入股XXX兴农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代养,户年均增收1600元;56户292人精准贫困户户均2万元资金带帽入股才华手袋有限责任公司,每户每年可分红1600元。全村265户1327人通过“村企合一”产业扶持实现脱贫。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9:

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进一步优化人居条件,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连日来,杨树岭镇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杨树岭镇党委、政府负责人的带领下,镇整治办牵头覆盖全镇20个村,组织了干部职工、志愿者、群众等200多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采取强有力措施在各自街村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方位清除、清运进留垃圾杂物,强化道路保洁,并对乡镇主干道、人行道、背街小巷积尘、淤泥、杂草、“牛皮癣”等进行全面清除、冲洗,同时还对乱摆乱卖、乱搭乱挂、乱停乱放等乱象进行整治。经过努力,全镇各地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整体形象显善提升,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10:

一、基本情况

麒麟镇地处枞阳县西北部。与合肥市的庐江县、安庆市桐城市毗邻,西南临菜子湖,东北倚岱鳌山,是典型的丘陵岗区。省道228贯穿集镇,省道335已建成通车。全镇7个行政村,共有427个村民小组,11495户,总人口44882人,镇域面积平方公里。

二、乡村治理工作推进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快乡村治理,推动广大农村呈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全新面貌。成立了麒麟镇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其它科干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书记为成员。明确组织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把乡村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明确试点内容。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动群众;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新时代人民群众新需求;坚持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推进基层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基层服务同社会资源互动共治。

1.抓班子强队伍,建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2.抓阵地建设,强化基层基础保障。按照“五规范三满意”的标准。一方面做好党组织活动场所硬件建设,铸牢服务阵地;另一方面抓好网络阵地建设,为党员学习管理、五务公开,社区协商议题等提供活动载体。

3.抓机制建设,促民风转变。健全“一约五会”机构,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道德评议、社区协商、四议两公开等机制。

4.抓平安创建,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实行“三长合一”,实现群防群治。深化“法律进乡村”活动,教育村民遵纪守法,远离“黄赌毒”,构建和谐稳定。

5.抓双基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务实基础补齐短板,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村庄环境治理力度,集中治理脏乱差现象,建设美丽庭院,加大文化公共活动阵地建设投入,丰富村民文化活动。

6.抓典型示范宣传,推进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诚、助、敬、孝、勇”等方面推荐身边好人。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方面评选活动,利用微信群、广播、镇村公开栏公开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褒扬先进,曝光反面典型,引导村民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三)强化工作推进。

1.召开镇村全体干部代表大会,加大示范试点工作宣传。

2.压实工作责任,形成部门联动,实行定人定责,联系负责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宣传、议事、协同、监督、管理、评议等作用。

3.加强规范项目管理,资金保障。遵循“科学规范、突出重点、公开透明”的原则,做好项目实施论证及资金保障制度。

4.动员社会力量发挥村级主动带动作用,引导和支持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示范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试点示范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乡村环境整治

一是直击“痛点”,垃圾收处不留死角。为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我镇结合实际,把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垃圾治理方面,通过增设村级公益岗,落实贫困户本地就业,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按照“户投送、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确保垃圾不落地,各类废弃物规范处置。镇域内常年投放垃圾桶1500余只,年均投入人力100多人,出动机械运输车辆,包括转运车辆600余次。仅上半年,累计清理生活垃圾2200吨,建筑垃圾200吨,其他杂物50吨,总投入资金200万元,全镇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常态化。我镇还通过板凳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等活动形式,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流动字幕、微信群、qq群、入户宣传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宣传、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全面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

二是抓住“重点”,治理污水守青护绿。为改善污水处理现状,我镇投资800万元新建了一座日处理污水1000吨的集镇污水处理厂和12公里集镇污水管网,实现“应收尽收”,做到了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随着污水处理项目的建成运行,过去曾受到污染的河道都得到了还清,水环境得到了较好治理。我镇目前开展“五清一改”村民组数427个,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吨,清理村内沟塘数量22口,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数量吨,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数量545人次清理乱搭乱建79户,清理废旧广告牌427个,清理无功能建筑面积171平方米,清理残垣断壁37处,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数量108次968人。在新安、岱鳌、阳和等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模式、“就势造景、就地取材、就近创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镇还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战略,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大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监察力度,突出生态品质优势,实施规模化绿色生产,非洲菊鲜切花、造型小叶榆、罗汉松苗木、安吉白茶、无花果等生态产业遍地开花,“农村优美环境佳”效应初步显现。

三是解决“难点”,改水改厕普惠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虽小,关乎民生。我镇党委、政府将农户改厕作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工作相结合,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任务,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改厕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列入全镇人居环境整治要求,以改厕为突破口,完善各村基础设施,做实改厕小事,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20xx年梅花村、石婆村共改厕890户,20xx年新安村、阳和村改厕共700户,20xx年改厕1070户,几乎旱厕全封。对于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岱鳌村,重点建设有利于后期发展的农家乐、民宿、饮食便利店等高标准卫生厕所。“改厕”改的不仅是群众的如厕条件,更是改变大家的卫生习惯,让农村的人居环境好起来,我镇把改厕知识宣传作为“农民精神文明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内容,宣传教育进村进户,通过示范带动、组织志愿者现身说法等方式,让广大农民切实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水更绿了,树更多了,环境更美了,群众的幸福感也更强了。

(二)乡村自治建设

1.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尊重群众意愿,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民间配套组织,明确自治范畴职责分工,在推进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做到工作开展有领导、有组织的实施,成效明显。

2.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通过深入调研、会前座谈、会上讨论的方式,进一步修订村规民约,利用公开栏、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明确村民行为规范。

3.加强村组干部管理。一方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积极主动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四是一方面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利用公开栏,千村网页、五务公开等平台定时对村级重大事项、民生保障、党务、村务等及时公布。形式规范、内容全面、程序合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区协商文化园等议事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协商,打通居民诉求与两委决策最后“一米”。一年来,我镇在乡村治理创建工作中,坚持示范引领,打造出了“大道至简、乐享阳和”“大师故里、福地岱鳌”“水泊人家、荷塘秀色”“梅开五福、花漫四季”等反映麒麟特色的示范村,为我镇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麒麟镇也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安徽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安徽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有效推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乡村法治建设

1.以人为本,铸牢乡村法治思维。不断提升镇村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定期组织镇村干部集中开展法制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2.依法治镇,规范乡村法治行为。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管理,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化、制度化;二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促进村干部依法办事的执行力。

3.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一方面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实效。另一方面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超市,满足时代需求。

4.完善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一方面加强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另一方面实行排查工作制度化,排查方式网格化,排查处理初始化,真正做到矛盾隐患早发现、早研判、早化解。

(四)乡村德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障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二是加强乡风建设,一方面利用村级互助式养老试点工作开展、探索建立农村“邻里互助”志愿者服务,健康照料,节日慰问等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农村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加大儿童之家阵地建设,不断满足儿童娱乐需求,完善关爱儿童互助体系;其次是村规民约作用充分发挥,遵村规守民约已成为村民的行为自觉。

四、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我镇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2.资金制约问题。

3.群众卫生、法制、自治等意识不强、还存在不少封建陋习。

五、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依托脱贫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扶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堤岸截污、生态水系等治理和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3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35 3355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