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通用8篇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部分专业供过于求,薪资水平普遍偏低,求职压力加大,需提升综合素质与技能。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新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通用8篇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第一篇】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涉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大局。多年来,xx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突出做好实名登记、就业推介、创业引领、技能培训、扶贫援助等各项重点工作,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充分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xx区位于xx市东北部,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辖9镇、1街、268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2万。20xx年,全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回生源地报到实名制登记497人,实现就业457人,就业率%;20xx年,实名制登记613人,推介就业547人,就业率%,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完善责任体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作为就业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写入了各镇(街)年度考核目标责任书,逐级签订,层层落实。健全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分析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与对策,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整体联动的良好机制。
(二)发挥政策效应。出台了《xx区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方案》,要求人社、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通力合作,从拓宽就业渠道、扩大扶持范围、提高担保贷款额度和社保补贴标准等方面,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坚强支持。20xx年以来,累计支出专项见习经费、就业补贴和扶持资金80余万元,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00余万元,减免各类税费26万余元,拨款额、覆盖面越来越大,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三)强化就业服务。将全区高校毕业生纳入劳动99ⅲ版系统管理,实现了一点录入,全网共享,定期更新,动态管理,按照五年培训规划,定期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和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推介力度。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安装了大型电子信息发布屏,各镇(街)设立了信息公开栏,定期发布求职、招聘信息。20xx年以来,走访企业50余家,组织座谈20余次,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大中专技校招聘周、周三招聘日等系列主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区内外用工岗位20xx多个,达成意向800多人。
(四)加强创业引领。深入开展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认定工作,结合ybc工作开展,依托经济开发区和各镇(街)特色产业园区,选定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20余家企业作为见习基地,全面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创业理念、创业技能培训,以自主创业带动积极就业。目前,已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35人,其中,2名高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固定资产突破了1000万元,解决就业200余人,回馈社会提供见习岗位40余个。
(五)开展扶贫援助。把零就业高校毕业生家庭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逐级落实援助责任,积极实施结对帮扶,确保动态消零。20xx年,根据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划》有关精神,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5名就业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了区、镇两级基层平台。
(六)多方促进就业。近年来,积极开展公务员、事业编招考工作,先后招录400余名高校毕业生进入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努力响应省、市关于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开展三支一扶活动的相关通知精神,结合区情实际,累计提供三支一扶接纳岗位95个,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随着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岗位供求矛盾仍然存在。我区目前总人口52万,其中,近30万人生活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方式和技术的革新,一部分农民成为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由于农业产能比较低、农村环境比较差,新达到劳动年龄的一部分农村青年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开始向城镇集中;受金融危机影响,通过劳务输出到外地务工的一部分农民又陆续返乡;受企业破产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增多(近期,仅东风毛巾厂、农机二厂等老企业一次性进入失业程序的人员就达600多人)。加之高校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甚至有愈来愈多之势,我区作为一个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经济总量较小、基础薄弱,区内厂矿企业就业岗位挖潜有限,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有限,新增就业难度较大。
(二)能力结构性矛盾比较明显。从当前产业转型趋势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例下降,新上的`能源建材、机械制造、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等项目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较高,体力型劳动者的就业空间越来越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空间相对来说大大扩展。但是,部分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实际能力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一些高校毕业生校内所学专业与生产实际根本不对接,纯属花拳绣腿,有些高校毕业生校内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能力不足、眼高手低,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综合能力不突出,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厂矿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并存,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同时存在。
(三)就业期望与客观实际冲突严重。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走出校门后,自身期望值偏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上,不愿吃苦受累,追求虚荣面子,一是想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二是想到大型企业从事管理工作,三是缺乏自主创业意识与能力,不能准确自我定位,不愿放下架子从基层做起,从工人做起,因此丧失了在普通工作岗位上就业、成长的机会。另外,不排除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问题,让高校毕业生不能接受。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第二篇】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更多的大学生由于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多的因素都让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大学生,限于人力物力的不足,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并全部回收,对大学生的求职和就业情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xx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13万人而显得更为突出了。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布的大学生求职和就业调查报告中,有关20xx届本科毕业生的求职结果,调查显示,截止到5月底,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大学生占%,不想马上就业的学生占%,而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比例为%。
单位用人数量,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用人需求相对较多一些,学生也愿意去,而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也有一部份用人需求量,但数量小,且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少数现象。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特别是省外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高,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深层开发运用方面的高科技人才供不应求,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近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率连年下降。
业形势是正常的,竟争是必然的。
大部分的农籍大学生认为来自农村,对就业有一定的阻力。在城市的就业农村大学生会受到相对的不公平,有些单位要求本地户口。农村大学生就业比城市大学生更处于不利和境地。但农藉大学生也没有就此的对自己的就业悲观失望,他们也认识到自己在自己身上的优点,其中有86%的人认为农藉大学生能吃苦,踏实,认真,还有80%认为农藉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强,更能在就业困难的形势下走下去,找到出路。
用人单位、毕业生薪金有很大的分歧。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聘任要求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中存在很多就业困难户。从市场上了解到的在薪资方面的消息,用人单位能接受的硕士生月薪在3000-5000元之间,本科生的月薪在1000-20xx元之间。但这与大学毕业生所期望的薪金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所测在校大学生接受调查时,有76%希望月薪在20xx元以上。但对于20xx元以上的月薪,不少用人单位明确表示,那么高的薪水完全能招到有经验的专业人才。
个人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此次问卷调查显示,高达46%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38%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2%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在校生表示在校做兼职、家教或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是增加自身今后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而已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则认为,在校生应该多进行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那才是提高自己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这是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存在的误区。
从经济角度讲,家教也许是一份不错的兼职工作,但对大学生的能力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培养和提高。提倡大学生到生产一线和一些正规企业进行兼职、实践,那样对大学生今后的求职和个人发展都有很大益处。
在调查结果中64%的人认为企业对大学的招聘要求过高,少数人则认为太过于柯刻,认为这对大学生的成功择业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就业能力,不是能想靠改变外界来获得工作。企业的要求是在升高,是也是对人才的需求在质上面的要求。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其次,高校老师的上课时间和课时有限,学生大多是在仪器设备调试好、试剂配齐的情况下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有的学生甚至只需看老师示范,根本不必动手,这使得学生缺乏对生产实践的基本思路和操作程序的认识,教学和生产实践脱节。
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好大一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当前。
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对自己在大学的学习不满意,觉得没有学到多少对以后就业有用的知识,专门课的教学不尽人意。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大学生要在大学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无足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其次是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的'岗位性等特性。第三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这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进行知识结构调整。第四是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和社会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两个不同环境,其运行规则大大的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大学生的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企业认为大学生在工作中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因此企业在招大学生时更趋向于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得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在不影响专业对口学习的情况下,大胆走向社会参与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当然也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和尽快适应社会的人效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四维。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须从这四方面入手。首先转变择业观念。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但由于自身及其他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不切实际的地方,而这些观念确实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形成了较大的差距。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想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第三篇】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给09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言。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09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为%。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体、美学生60人。对此次调查分享的“最新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通用8篇”,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认为信息量少;%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认为能力不足;%认为优势难以发挥;%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沟通协调能力;%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
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认为就业率在50%-70%;%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选择800-1500元;%选择1501-元;选择2000元以上的占%。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间,%认为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认为在1501-2000之间;%认为在-2500之间;%认为在2501-4000之间;认为求在4001以上的,占%。
二、就业倾向分析。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回报家乡有%;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关于择业观调查数据显示,%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希望先就业后择业;%不打算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打算自主创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平,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经济收入因素,达55%;考虑自身兴趣和工作环境的分别占35%、32%;43%考虑对事业发展是否有利。%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认为很重要。在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上,认为所学专业前景较有前途的占大多数,比例为%;%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有前途。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第四篇】
面对现今的社会发展,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与之大学生就业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话题,对于现今的就业趋势也常有这样的报道“就业难,招聘难”;是企业门槛过高?还是大学生要求太过离谱?面对这样的问题,社会上有不少的谬论;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是越来越多,但在企业里相对的工作岗位却没有足够的空间,造成就业难的局面,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对自己的高学历有着过高的要求,都自以为是;低的看不上,高的进不去,人数过多,岗位未变“就业难,招聘难”也就造就了这样的形式。
关于近年来日益引起政府、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础。为此,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我们就是重点想了解一下本学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们对就业的一些想法。
调查之前我们一直为之做了很多准备,虽然都是些比较轻松的工作,例如:小组开会分工好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等。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用问卷调查,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现在虽然很有成就感,可是那天感觉大不相同呀!那天,我们带着准备好的问卷来到了学校门口。
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以为我们是属于商业行为,所以不愿意接受,可是当我们说明来意,同学们还是接受我们的问卷。但总是有一些同学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拒绝了我们。我个人觉得,接受问卷不会话费你2分钟的时间,为什么不愿意给我们行个方便呢?这真的让我想事情不能太天真!尤其是进入社会!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首先,问卷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要便于被访者接受。同时,要采用询问的方式,他答,我记录。然后,问卷时要热情客气,问卷后要表示感谢。最后就是问卷的整理工作,数据要准确,客观做出分析,评估。
虽然调查开始时有点困难,但整个过程还是比较的顺利,我们也受益颇多。经过这次调查,我发现了太多,收获了太多,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积累,更拓宽了我的社会视角,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让我更近一步学会了如何打开与他人沟通的局面,如何与他人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第五篇】
“金融危机”是现今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近些年来的经济动荡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国家的掌控者来说,经济危机带来了国力下降、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对于工薪阶层、打工一族来讲,经济危机意味着工资缩水、福利降低甚至岗位不保;而对于我们这些准毕业生来讲,严峻的经济形势、堪忧的社会前景在我们心中敲打出的两个字:“就业”!
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讲,就业都是横在肩膀上的一道大梁,而由于近年的严峻形势,就业二字已经把各高校学子压得抬不起头来。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越来越严峻,近来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全社会的就业总体岗位严重紧缩,这让国内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重中之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就业形势无疑是我们这些一只脚已经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就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由于题目的特殊性,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大学生,但并不完全是毕业生。我们还对周围的同学们进行就业期望的调查。期间我们发出问卷50份,收回有效答卷也是50份。在经过整理和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直接的原因是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根本原因是近些年来高校扩招的苦果。通过此次多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高达%的大学生对现在就业形势的看法不乐观,只有%的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乐观,另外,不仅被调查者中的大四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太看好,而且非毕业班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亦大多数不看好。
大学生普遍的职业目标是获取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或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当然有部分认的目标是满足个人兴趣,有发展的空间,可是到目前为止,85%的受访者还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越来越多的同学降低了自己的薪金要求甚至职业目标,只为在金融危急中平安过渡。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受访者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选择多手准备,同时进行。由此可见,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已不再精挑细选,能就业成为如今大学生的普遍想法,另有打算的除外。此外面对就业难的问题,75%的受访者表示在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有去到基层(如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等)工作的意愿。其中,大学生对自己就业的月薪期望也相对减少了,一般从1500元到4000元不等,主要集中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
当前就业形势下,有%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关系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另外有25%的认为各类社会招聘,只有%的认为校园招聘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由此不难发现,就业难使得大学生不愿意直接面对找工作,而是用成功率较高的间接方法来找。这与大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就面对家庭和学校,而缺乏直接面对社会的机会有密切关系。为此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提供更多的岗位。大学生希望学校能采取一些如加强企业联系,争取更多岗位、呼吁校友帮忙等措施。
大学生竞争就业岗位没有明显优势,很多受访者表示缺乏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也不扎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如在大学生期间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也有学校的一部分原因,如并不着力宣传应用实践技能的培训,专业安排课程没有跟随时代更新,导致知识与需要脱钩。
面对当前就业难的问题,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是他们既缺乏创业经验又缺乏启动基金。或许学校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方面多组织一些课程、活动或设立创业基金会有不错效果。
尽管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当前的就业形势也确实比较严峻,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不必那么悲观,相信在国家和党的领导下我国迟早会走出这次金融危机。随着国务院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各地纷纷推出地方经济刺激计划,大批国有重点企业在今后几年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人才需求上也显得更为迫切。此外一些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单位,因受危机影响较小,反而加大了毕业生招聘力度,所以尽管当前就业有点难,但社会上的机会还是很多。危机总是与机遇并存,压力时常导致成功,只要我们着力加强自己的各方面素质,被危机难倒的不会是有准备的人。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就业不仅是大学生的事,也是学校和社会的事,当前我们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顶住压力。若经济进一步恶化,首先要问的是,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可以怎么准备,我们的毕业生才不至于以个人之力直接暴露于全球金融风暴之下。举办招聘会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信息的细致收集、认真评估和全面公开,以及技能培训和一线人员的经验交流。只有充分给予学生信息,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举办广泛的校友经验交流会,这是尽快获得一手资料和减少个人走弯路的好方法。在金融危机时期,信息的公开和及时传导至关重要,是帮助个人做出决策、调整预期的前提。
另外,要多方面拓宽毕业生的选择面。如果毕业生一窝蜂涌进政府部门,既不切合实际,也会造成恶性竞争。相反,我国现在急需发展社会政策,未来十年将会需要大量的社会服务组织和专业人士。应该因势利导,鼓励此类组织的发展和人员培训。同时,应当对学生是否继续升学做出前瞻性预测,并配以相应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资源,避免政策滞后。最后,充分估计毕业生的生活压力,在财政上给予考虑。比方说,发放一定的个人无息*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当然,除了政府和学校的帮助外,大学生自己也要自我提升。
首先,作为一个大学身就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觉培养交际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做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涉猎其他相关的知识,加强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积极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尽可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做一些有意义的兼职工作,或经常与工作的人交谈,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次、作为大学生也应该培养乐观情趣,乐观面对未来。未来虽然千变万化,不可捉摸,但只要坚定信念,乐观面对,即使再大的风浪,也镇定自若,处之泰然。一种积极的心态会让一个人永远只看到成功,而看不到失败。要善于排解压力和克服困难,善于沟通,不要轻言放弃,学会自我调节和思考。
最后、作为大学生还应该进行自我差异化塑造,彰显个人魅力。发展自己别人没有的竞争优势,准确给自己定位,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加强自我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观,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只要我们真的这样做了,相信就算金融危机再继续恶化,我们也会足够乐观的,难道不是吗?机会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机会,并把握住机会。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受益匪浅,在掌握调查方法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此外无形中也增加了社会经验。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们更加懂得了经验和知识急需积累,此外对大学生就业也更加有危机感了,我们奉劝大家一定要趁还在学校,多学点知识,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走出社会做好准备。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职场竞争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都能占领自己的高地。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第六篇】
昨天(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第七篇】
各高校积极与企业联系,倾听企业对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的合理化建议。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基地参加实训,在实践中成长自我、提高就业能力。把就业与实习结合起来,在实习中实现就业。学校积极和用人单位联系,每年到各地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状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回访,掌握最新就业动态。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邀请多企业来校园招聘,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平台等。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兴旺发达。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专业设置、就业指导、校企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第八篇】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