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精编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高中地理教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精编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高中地理教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篇】
由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地质时期的构造和新第三纪以来形成的新构造。
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有:板块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构造地貌、熔岩构造地貌和岩石构造地貌。
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构造受外力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地貌。如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断层崖、断层线崖等。
由新构造运动形成的褶曲、断层等遗迹,称为新构造。新构造运动可以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地貌,如上升的山地、丘陵、台地;下降的平原、盆地;间歇上升的阶地等。
大范围的地壳水平运动使地壳产生挤压或拉张,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大陆褶皱山系高原、大陆裂谷、断陷盆地;大陆边缘的岛弧、海沟、大陆波;洋底中脊、火山等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教学知识点总结【第二篇】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高中地理教学知识点总结【第三篇】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高中地理教学知识点总结【第四篇】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一、宇宙。
1、天体:概念和类型。
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二、太阳。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a光球层:太阳黑子。
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c日冕层:太阳风。
(2)对地球的影响。
a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b磁暴和极光。
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
知识结构。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
(2)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
(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2、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2)产生时差:
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知识结构。
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黄赤交角。
(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2)度数:目前是23°26′。
(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
高中地理教学知识点总结【第五篇】
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高中地理教学知识点总结【第六篇】
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一、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
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二、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
2、种植业发达:(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
(4)泰国:水稻;
三、南亚:
四、中亚:
1、小麦,棉花,畜产品;
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亚和北非: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
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
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
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
4、生物资源丰富:可可,丁香,剑麻;
七、西欧:
1、矿产:煤(大不列颠岛)、铁(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森林资源(第一);
2、水力资源;
九、北美:
1、矿产:煤(美国东北部),铁,石油,天然气,钢金铝锌—有色金属(美国西部);
2、森林(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草场,水力——美国;
十、拉丁美洲: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红木,乌木);
4、经济作物(咖啡,香蕉,甘蔗);十一、大洋洲:
1、矿产—铁(塔斯马尼亚岛),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2、稀有动物—鸭嘴兽;
十二、南极:
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
2、生物—企鹅(鸟类),海豹,鲸,磷虾;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
2、矿产:煤(30亿吨),石油(100—200亿桶),天然气;
高中地理教学知识点总结【第七篇】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高中地理教学知识点总结【第八篇】
2、区域的属性: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区域的特征:差异性(行政区边界明确,干湿地区边界具有过渡性),整体性(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东北平原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7、遥感(rs):a原理:不同的地面物质和地面物质的不同状态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不同。b、应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广泛应用,除了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
8、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2)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3)地位: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4颗gps卫星。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提供准确的三维信息(经度、纬度和高度)和时间。四颗卫星可确定运动物体速度。
(4)组成:空间部分—cps卫星星座、用户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9、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10、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如110指挥系统、119火警指挥系统,120急救指挥系统等。
11、数字地球: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高中地理教学知识点总结【第九篇】
在判读关联示意图时,首先应弄清楚该图的核心主题,认真读懂图意,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其次根据图中信息进行联想,回忆相关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判断。
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考生填空或选择填空,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
判读联系图时一定要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内容验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
在判读关联图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几步:。
第1步:读图名及图文材料,把握关联图的中心内容,明确关联图的主题。
第2步:明确关联图中各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注意图中的各环节、图框、箭头及箭头指向,即关联图中的关联性。一般图框表示环节,箭头表示关联过程,箭头指向表示关联的因果关系。
第3步:依据图框所指要素及箭头逐个分析图框之间的关联性、图中各环节包括哪些要素、箭头由哪个环节指向哪个环节等。
第4步:进行各部分间的因果推理,找出规律,并进行文字表述。地理关联图的分析就是逻辑推理过程,关键是将关联图所表达的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行图文转换。
除上述一般方法外,具体的题目也有具体的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教学知识点总结【第十篇】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常见考点考法。
常见误区提醒。
上一篇:高考数学大全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