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告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心理学报告精编3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心理学报告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时代需要我们给学生创设健康的精神和自由的心理氛围,需要我们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基于这种认识,我校认真地抓好落实,现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好心理健康常规工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校校长为心理健康小组成员的组织机构,积极筹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积极宣传心理知识,广播站,宣传栏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为中心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工作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档案包括:学生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总结等。

三、各校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各学校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理念,与全体学生沟通,认真开展咨询服务,和每一个学生做真诚的知心朋友。个别心理辅导制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在解决部分学生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全校健康心理氛围发挥重要作用。发挥专职教师的作用,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班会活动课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本学期要让心理班会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要阵地,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系列性、主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开设的专题有生命教育、挫折教育、逆反心理、亲子关系、上网烦恼、学习中的困境等。

五、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我校配备了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支持心理教师参加学习、进修、培训、交流等活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推动心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兼职心理教师面向学生、家长、教师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题活动、心理辅导等计入工作量,兼职心理教师按学校有关规定计算工作量并保障相应待遇。

心理学报告2

根据高教办2018

100

号(转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

更好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

及早预防、

及时疏导、有效干预、

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

降低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发生,

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损失,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为建设平安、

和谐的校园提供心理保障,

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情况,

报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

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

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

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长:

xxx

副组长:xxx

员:

各班班主任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督促各班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

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

实施危机风险化解,

为重大危机事件处理作出决策。

三、重点排查对象

1)

遭遇突发事件,

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

个人或家人发生不幸,或身边同学亲友遭遇突发事件的学生。

2)

既往有伤人、

伤、

轻生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轻生者的学生。

3)

家境贫困、

经济负担重、

自卑感强烈者。

4)

性格过于内向、

孤僻、

社会交往很少,

缺乏社会支持者。

5)

人际关系失调或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

行为异常的学生。

6)

因各种原因受处分、

经常旷课或联系不上的学生。

7)

迷恋上网或形成其它不良习惯的学生。

四、排查方式

1、通过组织全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讲解心理健康案例及缓解压抑的方法。

2、主要通过班上心理委员观察班上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

并及时反馈给我。

3、遇到心理状况不佳的同学,

先由心理委员主动干预并了解情况,

无法解决则由心理委员上报给我,

我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谈心、

疏导。

4、经过心理委员主动干预及我就具体同学开展的交谈和疏导仍然无法解决的,

及时主动地上报到学校心理工作站。

5、在开展以上工作的时候我们一直本着时刻关心学生的宗旨,并且做好保密工作。

四、工作方法

1、教育为主。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遵循教育规律,

以对中职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为主,

增加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

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重在预防。

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培养学生认识生命、

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

并学会正确的应付危机的策略与方法。

3、完善系统。

通过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

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

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

早期应对,

避免或减少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关爱、

互勉互助,

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

4、处理果断。

危机干预工作要准确判断、

果断处理、

有效干预,避免因处理不及时、

不得当而激发或加重学生的困扰,

给工作带来被动局面。

五、预警机制

建立三级危机预警网络:

一级预警:

学校各班班主任,

全面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心理危机防护工作。

二级预警:

学生处辅导员及学生管理人员,

应接受心理健康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及时发现学生异常问题,

并及时汇报情况和开展相关工作,

并负责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

三级预警:

学生干部及学生心理委员。

要在学生中普及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基本措施。

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

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加强思想和感情上的联系和沟通,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

对于接受干预的危机当事人,

要做好跟踪援助工作,帮助当事人顺利度过危机。

通过开展小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的活动,

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全、

心理学报告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因素;个体因素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首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英格里士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的积极的丰富的状态。

在我们调查社会各个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时,我们发现大学生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经过调查,有半数以上的大学生称自己常常会感到焦虑,并且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也有近三成的大学生坦言自己曾有过自杀的念头。而在这些大学生中大一新生的比例较重。 调查报告认为,大学新生离开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急状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相对较多,反应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也就比较突出。大一新生,在新环境下,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新鲜感与恋旧感交织,轻松感与被动感交织。这些心理状况,在客观上对他们残留的依赖心理和盲目自满情绪都是一种否定。原来那种不切实际的罗曼蒂克的想象中的大学生活破灭了,开始转向面对现实。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为尽快适应大学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堪忧,而影响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主要有两个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有家庭、人际交往以及择业等等。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的人际交往是很重要的,但是大学之后好像我们都会发现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别人都会来帮助你。虽然如此,即使表面上感觉朋友很多,但是我们知道真正的朋友很少。很少有象初中高中这样纯洁的友谊。这也让一些大学生难以接受而不再热衷于交友,变得郁郁寡欢。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几个特点,交往的目的多样、交往的愿望强烈、注重情感的需求还有强调要相互平等。有调查表明,近50%的大学生认为人与人交往应该是平等的。正是因为有这种要求,说明了有些大学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会感到自卑,缺乏自信,总感觉低人一等,在社交场合中表现的没有自信、拘谨、不敢抛头露面、生怕当众出丑等心理。甚至到了自暴自弃的地步。这很容易使弱势一方产生嫉妒等不健康心理。那些在外貌或某一方面特别优秀的人很容易被得到优待,而那些各方面资质平平的人很容易被不公平待遇,产生不健康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自傲心理也是大学生交往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在家庭因素中,因为家庭条件的有所不同,也给很多贫困生带来了困扰。例如现在看见一个家庭条件好、身高长相都可以的男生,我们会称为“高富帅”。而一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长相等方面也稍差的,我们则会称为“屌丝”。正是因为这种攀比给贫困生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据调查,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而在就业方面,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个体因素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中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不全症等发病因素中,遗传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是由病菌、病毒感染造成的影响和大脑的器质性病变。三是由某些严重的躯体病变、生理功能障碍以及药物中毒造成的影响,有些人天生就内向,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这与第三种因素的影响是不可分的。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治措施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只要通过一些心理课程进行排遣,或自己能找到一个发泄的方式就能减轻心中的苦闷。据调查,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有三种。一是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由于各种精神因素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的过度紧张,致使大脑功能活动暂时失调而造成的一组疾病的总成。第二种是精神分裂症,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神经病,是各种心理异常者之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第三种则是身心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如神经性厌食症、肥胖症等都是大学生中常见的身心疾病。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刻不容缓。首先,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关于心理调适的课程,并开了心理辅导室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好像作用比较小。虽然没有多少大学生去寻求心理帮助,但并不是说大学生群体中就没有心理问题,而是观念上的误区使他们不习惯看”病”。”其实,心理疾病绝不是精神疾病,作为’病人’,首先要自己愿意看病才能起到效果,才能解决具体问题,释放心理压力。”所以余敏呼吁说,”所以大学生一定要走出误区,树立起健康的心理卫生观念,正视自己的心理疾病,这样才能真正征服心理问题,让自己健康爽朗起来,否则不管是心理咨询还是心理医疗,都起不到根本的效果。另外,大学生也应该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泄气。西方有这么一句谚语:麻烦事还不是麻烦事,怎么去解决麻烦事倒真是一件麻烦事。这对面临挫折的大学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大学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挫折,客观的分析挫折的产生原因。要积极的解决挫折,用坚强的意志战胜挫折。

参考文献

35 2133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