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总结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总结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篇】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
1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共同决定的。[ 记忆 ]
2 、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 70 亿人口日”( 2010/10/31 );中国 13 亿人口( 2005/1/6 )。[ 记忆 ]
3 、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4 、 20 世纪以来特别过去 100 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 100 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 人口自然增长率 和 人口基数 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措施: 发达国家 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 、人口增长模式由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8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9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记忆 ]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 死亡率 下降开始的
10 、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 ]
口诀:欧 ( 北 ) 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人口的空间变化
1 、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 记忆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 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 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4 、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记忆 ]
5 、人口迁移的意义 [ 理解 ]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 理解记忆 ]
对人口迁出地: 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 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7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记忆 ]
( 1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经济因素 往往起重要作用。
8 、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 理解记忆 ]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人口的合理容量
1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 理解 ]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 [ 记忆 ]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 、合理人口容量概念:[ 记忆 ]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 1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 、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 、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3 、功能区比较 [ 理解记忆 ]
4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记忆 ]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 、 经济因素 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 付租能力 。影响 付租能力 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 , 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
6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 理解 ]
7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 1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 2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 3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 4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 理解 ]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 、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 记忆 ]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 100 万以上)、大城市( 50~100 万)
中等城市( 20~50 万)、小城市( 20 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 、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 理解 ]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 、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 理解记忆 ]
( 1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 2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 3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 、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 、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 [ 理解 ]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 、 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
( 1 )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赢利) 服务人口 = 门槛人口 (保本)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亏本)
( 2 )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 低 ,门槛人口 小 ,为 低级 商品;价格相对较 高 ,门槛人口相对较 大 ,为 高级 商品
城市化
1 、城市化的含义 [ 理解 ]
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 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 土地的城市化
2 、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记忆 ]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记忆 ]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4 、城市化的意义:
( 1 )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 2 )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 理解记忆 ]
6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 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8 、城市环境的改善措施
( 1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 2 )建立生态城市 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1 、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 、农业区位的含义:
(1) 农业生产的位置 (2)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记忆 ]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市场因素 。
4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5 、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 理解 ]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气候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的农业 (地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 (市场和政策)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 (交通因素)
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 (水源因素)
6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 理解记忆 ]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 专业化 和 地域化
7 、农业地域的含义: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的结果。
8 、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 记忆 ]
( 1 )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 2 )自然条件( 3 )社会经济条件
9 、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 ]
位置:澳大利亚的西南端、东南端 (墨累 - 达令盆地)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10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记忆 ]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 — 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
优点: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③灵活的生产选择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 、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 [ 记忆 ]
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
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2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 ]
(1) 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 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3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 记忆 ]
(1)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2) 单产高,商品率低 (3) 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4) 水利工程量大
口诀:“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4 、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 [ 记忆 ]
分布: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
作物:小麦、玉米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5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 记忆 ]
(1) 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 交通运输便利 (3) 市场广阔
(4) 地广人稀 (5) 机械化程度高 (6) 农业科技先进
6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 记忆 ]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就美国而言的部分典型区位优势:如位于五大湖区及密西西比河有丰富的水资源,地处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且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 、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 [ 记忆 ]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生产对象:牛、羊
2 、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 记忆 ]
(1) 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2) 地广人稀,地价低
(3) 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3 、大牧场放牧业特点 :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4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 [ 记忆 ]
( 1 )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如修建铁路)
( 2 )合理利用草场(如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 3 )种植饲料 ( 4 )开辟水源(如打机井)
( 5 )培养良种牛、防病害
5 、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 [ 记忆 ]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
6 、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 记忆 ]
(1) 气候温凉、潮湿,
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温带海洋性气候)
(2) 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7 、乳畜业的主要特点 [ 记忆 ]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五种农业地域对比表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篇】
1.培养兴趣
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
2.学法兼用
在高)差异网●(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这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3.图文结合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它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所以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4.知识联系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
高一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三篇】
1
1、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还有国际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例:山东接受韩国产业转移的原因
地理位置优越,距离近;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技术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协作条件好;劳动力丰富等
例:广东产业转移到江西的原因
临近广东,有铁路相连,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且较廉价;地价水平低等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注意分转入和转出区)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例:对转入区的影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改变原来的地理景观,加重环境污染;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四篇】
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我国东北、西北有国营农场。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广阔,地广人稀(大规模经营的可能)。
②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③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点:
①生产规模大;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商品率高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总结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