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参考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参考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第一篇】
关键词:风机;油液检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1
Wind Turbine Oil Det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R&D
Yang Qian1,Ye Feng2
( Tianrun New Energy Investment Co.,Ltd.,Beijing100001,China; Wind Energy Institute,Urumqi830000,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illustrate the background of the wind turbine oil inspection management system,system goal and structure and function,and the route to realize,at last the author open out prospect of the system.
Keywords:Wind turbine;Oil inspection
一、背景
油液检测技术是目前风电行业采用的重要监测与诊断技术之一。油液检测的方法很多,如:光谱油料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颗粒计数法、油品理化分析法等。通过分析被监测机组所使用的油液的性能变化和携带的磨损微粒的情况,可获得机组的和磨损状态的信息,评价机组的工况和故障预警,并确定故障原因、类型以及需要采用的维修管理策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风能研究所油品检测分析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实验室以油品检测分析业务为主,并拥有先进的油液分析实验仪器,如艾默生CSI5200油液分析仪、美国热电MOAⅡ元素光谱分析仪等。实验室现有成员5名,本科学历。2008年至今该设备为新疆风能公司检测3种机型23台风力发电机的80余组齿轮箱油样,项目取得一定的成绩。实验室主要为在用油提供以下检测项目:颗粒计数、油液化学性质、含水量、黏度、详细的磨损颗粒分析及光谱元素分析(铁Fe、铜Cu、铅Pb、锡Sn、铬Cr、铝Al、镍Ni、硅Si、锌Zn、磷P、钙Ca、钡Ba、镁Mg、硼B、锰Mn、钒V、钼Mo、银Ag、钠Na、钾K)的检测。
目前一个油样完成一次完整的油液分析,所获得的数据量是很大的,不同设备获取的数据存储的种类不一,有文本、图片、数据库等,这些数据目前分散、杂乱,需要进行数据自动采集和整合,并集中导入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中进行管理和分析。同时运行维护人员要解决从油液检测获得的海量数据中获得有用信息的问题,目前一些油液分析设备自带的软件主要是列出检测结果数据,还不能满足自动制作专业检测报告,做出分析结论的要求。这就需要研发一套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并导入油液检测数据结果,并科学管理油液检测数据,并根据现场的要求,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最终做出专业、权威的检测报告。
二、系统目标
因以上需求背景我单位提出研发一套风机油液检测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并导入各类油液检测数据结果,科学管理油液检测数据,并根据现场的要求,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最终提供风电专业的检测报告。根据报告,风电场管理人员可以评价风电机组的工况和故障预警,并确定故障原因、类型以及需采用的维修策略。
三、系统构成
本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动态网页技术,基于B/S架构开发,系统软件主要由数据采集导入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检测报告设置模块,分析模块,参数设置模块,报告输出模块等构成,系统硬件主要由数据采集器、数据库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网络通讯设备等构成。
数据采集导入模块负责将各类油液分析设备检测得到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器实时采集或通过导入方式输入系统数据库中,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管理模块进行检测数据的手工录入、编辑、删除、查询管理,通过报告设置模块我们可以设置检测报告的模式,分析模块通过分析原始数据最终得出科学、专业的分析结果,其中用于分析和处理的参数在参数设置模块中进行动态设置,油液检测报告由报告输出模块进行文件导出和打印输出,该报告经过油品检测分析实验室签字盖章后形成权威的检测报告,整个系统的数据可以通过WEB应用服务器到公用网络中去,用户可随时在任意一个地点通过网络可以访问该系统,查询获取油液检测信息,并获得检测报告结果。
四、意义
五、技术实现途径
本项目研发的主要技术实现步骤是:
(一)调研油品检测实验室的全部油液检测设备情况,了解各自数据接口和工作流程。本项目研发的系统和油液设备的数据接口主要采用数据文件、图片、ACCESS数据库等。
(二)进行系统架构设计、网络设计、软件模块设计、工作流程设计,根据设计进行系统实现。软件设计采用基于UML语言的RUP开发过程,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8。
(三)采购相关硬件设备,包括选择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导入方式,选择服务器、网络设备等。服务器选用DELL至强四核/2G/146GSAS/DVD/RAID6/,网络设备采用华为系列,数据采集设备采用研华系列。通讯网络采用星形网络结构建设,基于GPRS/WIFI组网。
(四)系统在油液实验室现场的初步部署和试验运行,并根据现场使用情况反馈,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系统的调整和完善。
(五)编写推广资料,进行应用推广。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第二篇】
关键词:施工现场 试验报告 合格判定
一、"合格"的试验报告可能不合格
1、只注明实测值的试验报告
例如,某工程外窗的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指标,试验报告中只记录实测数值。试验报告结论是:检测方法依据GB/T7106-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气密性X级、水密性X级、抗风压性X级。
例如,某工程外墙外保温密度指标的试验报告结论是:依据GB/T25975-2010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该材料密度检验结果为实测值。
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季施工中,混凝土临界强度试块的抗压强度报告也只是标明实测抗压强度值。
2、只注明符合某一种规范要求的试验报告
例如,某工程外墙外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报告结论是:依据GB/T25975-2010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导热系数符合标准中板类产品的指标要求。
例如,某工程二次结构施工中,主体结构与二次结构植筋连接的拉拔试验报告结论是:依据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检测拉力值符合要求。该试验报告的问题是:仅标明了拉力数值符合试验方法标准,而未标明拉拔的样本数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对上述1、2两类试验报告进行分析,个别参建单位对试验报告"合格"的认识偏低是产生不合格试验报告的主要原因。他们片面认为只要试验室出具了报告就算"合格"了。这种简单的"合格"标准容易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实际上,现场人员一定要弄清楚这把真正合格的"尺子"到底是什么。
例如,外窗的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外墙外保温材料的密度、导热系数等,施工图纸上都应有具体的数值--这就是"尺子"。所以,试验结果回来后,现场人员一定要与图纸要求的指标值进行比对。
例如,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临界强度试块抗压强度值一定要与JGJ/T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中第条要求的数值进行比对,及时排除混凝土可能受冻的隐患。
例如,对于主体结构与二次结构植筋连接的拉拔试验检验批数量应依据GB 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表进行取样,再依据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若只依据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钢筋拉拔试验的根数将减少,关于粘结强度可靠性的说服力势必降低。
3、材料标准与验收标准不符
例如:地下防水卷材不透水性试验,应依据GB18242-2008《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120min不透水为合格。然而一些地下防水卷材不透水性试验报告依据GB18242-2008《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进行,30min不透水试验。二者就不透水试验的时间有较大区别,需要在日常检查中注意。
4、其它值得注意的试验报告
例如: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实测抗压强度值过大。
这类试验报告看上去是已经超出合格标准很多,但实际上也有可能在评定的过程中存在离散性过大,而依据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评定不合格的情况,也要引起注意。
二、"不合格"的试验报告可能合格
我们会收到一些试验室发来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数值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试验报告传真。这些报告往往被定义为"不合格"试验报告。
对于这类试验报告要进行有效分类,我们一般认为,实际数值达到设计强度要求的85%及以上的试块,基本可以通过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评定的方式判为合格。
三、关于施工现场试验报告的几点思考
"合格"的试验报告可能是不合格的,"不合格"的试验报告可能是合格的,二者可能相互转化。这个问题也引发出我们一些思考。
1、 增强对试验报告的重视程度及研判意识。在检查试验报告时,各方均应
尽可能做到认真、仔细,注意研判。
2、交底时预先告知。对于试验报告中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工程质量监督交底时给予参建单位充分告知。
3、关注试验室的资质。目前,施工试验市场鱼龙混杂。介入监督后,应首先查询工程委托试验的试验室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4、指派施工单位专人负责试验结果比对。施工单位与试验室签订委托试验合同后,试验室会给施工单位一个本工程特有的账号,以此登陆试验报告检测结果查询系统。应在监督检查时,将压力传递给施工单位的试验员(直接责任人),督促其由被动等结果变为主动查结果并进行结果的比对。当出现图纸上没有明确指标数值可比或材料标准与验收标准检验指标不符等情况时,直接责任人应及时向项目总工进行汇报并解决处理,不留隐患。
5、充分发挥监理见证记录表的作用。为了避免试验检测结果没有比对标准的问题,新版的监理见证表格增加了一栏检测结果判定依据,包含了产品标准、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应严格要求监理人员充分发挥这一表格在试验检测结果比对上的作用,在材料送检前,预先设定准确的比对数值。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第三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结构;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信息科学与管理科学相融合而形成的新兴专业,其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从该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实践教学目的考虑,“数据结构”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在多年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工作中发现实验教学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得到了一些启发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希望这些经验对同行有所帮助。
2存在的问题
“数据结构”具有逻辑性强、抽象等特点,因而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体现在课程实验教学方面。
现行的“数据结构”课程多数采用某种高级语言来描述和实现算法,我院的C语言课程是全院平台课,因此“数据结构”采用了C语言描述。由于总课时较少等原因,学生的C语言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对指针、结构体等C语言核心内容的掌握与运用更差,但这些内容恰恰是“数据结构”课程中经常用到的知识点。
同一班级的学生对于“数据结构”实验技能的掌握与学习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大约25%的同学表现较为优秀,而60%以上的同学表现较差。通过观察和了解,程序设计基础较好或学习兴趣较浓的同学,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实验项目,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学习中容易产生畏难和茫然的情绪,实验时缺乏信心,无从下手,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此种情形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了该部分同学实验技能无法提高的局面,从而影响了班级课程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3改革措施
循序渐进,团队协作
在每一次“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初期,授课教师通过了解和课程知识测试,对班级学生的程序设计基础和能力等情况进行了解,据此在全班集中讲授以C语言指针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知识,并重点讲解函数参数与指针的灵活运用。这样学生在学习线性链表这种基本而重要的存储结构时,就有了相关知识点间的衔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另外,每次实验项目或任务应该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他们逐步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为实验课教学做适当准备,以免出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知所措或无所事事的现象。
在实验教学中,特别是实验教学的初期,我们发现学生对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请教老师,然而由于计划学时较少,仅依赖老师个人难以及时为学生圆满解决各种问题。这种情况还是程序设计和调试方面的基础薄弱所导致的,所以我们以此为契机,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我们将整个班级分成若干由5~6人的学习小组,每一小组中至少有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业余时间同学在编写算法、程序设计和调试方面有问题时,可以向该同学咨询,小组也可以集体讨论,这样通过问题的最终解决来加强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逐渐消除这些同学因为基础较差或问题的累积而产生的各种消极情绪和负面影响,及早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其次,在实验教学中,有的同学基础很好,提前完成了实验教学项目,那么这部分同学可以在实验中辅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更多的同学及时解决程序调试问题。对于这些从事辅助教学的学生,我们可以从课程教学的角度给出较高的平时成绩以示鼓励,也可以从学校的素质教育考核角度进行适当鼓励,让他们有更多获得各种奖励的机会,调动他们从事这种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精心设计实验项目
目前多数高校都在设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别强调实验项目的层次化和实验内容的多样化。按照课程内容,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数据结构”课程实验项目一般分别涉及线性表(顺序表、链表)、栈和队列、二叉树、图或网结构和查找等内容。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一般要完成至少6个实验项目。其中实验项目类型可以为基础类型(或验证型)、设计类型和综合类型,实验项目的不同类型使之呈现出层次化特点。比如实验内容均涉及线性表,对于线性表的一般操作(如单链表构建及其插入与删除算法的实现),是一个基础或验证性的实验;对于利用线性表作为数据结构,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管理微型系统,则是一个设计型实验项目;而涉及多种数据结构或多项应用的实验项目,则是一个综合实验。所以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中,我们设计了多层次的实验教学项目,通过对相应项目的说明,明确要求哪些项目是必修的,哪些是选修的。这样学生在选择实验项目时,会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偏好灵活选择。
由于“数据结构”实验所涉及的内容往往具有单调性,学生觉得实验内容与专业实际应用联系不大,容易产生厌倦的学习态度,所以我们在设计实验项目时,结合专业特点,编制了与专业有关的一些实验项目。如利用线性表设计一个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程序,利用栈结构实现一个物流装箱问题,根据图结构的最小生成树概念设计一个具有最小耗费的通信网络,或者邮递员的最优投递网络等。结合专业应用实践设计的实验项目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的监督和奖惩机制
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没有合适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办法,学生的实验项目难以顺利完成,从而会影响班级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顺利实施。由于程序设计基础较差或其他原因,许多学生无法完成任务时会抄袭应付,尤其现在动动鼠标就可完成“复制”。因此,我们在校园网内部开发了一个简单的课程实验教学交流信息系统,用来实验项目预告、学生提交完成的实验项目,以及师生交流。学生完成的实验项目应该包括项目的实验报告及其源程序。我们根据实验报告了解某学生实验项目的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根据源程序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根据评判结果等级(分为A、B、C、D),结果等级为D的实验项目需要立即返回给学生进行修改。根据最终修改结果,若某学生拒不修改或最终有三次以上成绩为D,那么考试资格将被取消;若发现实验报告雷同或有抄袭嫌疑,我们会给出警告信息,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惩罚措施。然而检查和监督每一个同学的实验项目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所以在院系教学单位的支持下,作为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的参与形式之一,我们让在读研究生来辅助完成此项监督任务。通过上述机制,实验教学的最后环节得以较为顺利地实施,从而从整体上改善了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阳群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以安徽大学管理学院为例[J]. 情报杂志,2006,(3):132-135.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第四篇】
关键词: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数据结构”教学现状和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院校“数据结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这表现在一方面授课教师感觉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讲授进度过于缓慢,考试结果不甚理想;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理论性太强,从而认为学习“数据结构”没有实际用途,同时也产生较大的畏惧心理,导致大部分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仍然云里雾里,不知所学。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数据结构”本身建立在抽象的数据模型的基础上,理论性和逻辑性比较强,内容相对来说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知识点也比较多。同时,在学习“数据结构”之前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体系结构并不了解,因而只是一味地从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等方面讲解就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另外,“数据结构”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都是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
(2) 学生基础薄弱。由于“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他核心课程的先行课,因而大部分院校都是在学生只学习了一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之后就要开出。一方面,学生缺乏对计算机较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由于学时的不断压缩,造成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掌握不够扎实。比如,我们在讲授过程中经常发现,每当讲到C语言中的函数调用、指针和结构体的使用时,学生明显觉得很吃力。这种现象导致课程进度非常缓慢,有时甚至不得不拿出专门的时间重新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内容。这同时也导致学生一看到伪代码就头痛,学习兴趣急剧下降,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3) 实验学时和内容安排不当,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指导思想依然严重。比如大部分院校安排18个学时的实验教学,每2周上1次实验课,1次2学时。这就使得原本较少的实验学时进一步支离破碎,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实验内容通常由指导教师安排一些简单的验证型实验,也达不到巩固和促进理论教学的目的。再加上学生编程能力本来就有限,造成实验教学效果极差。
2课题答辩式实验教学改革
课题答辩式实验教学的基本思想
课题答辩式实验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合理安排实验学时,整体规划实验内容,以理论教学内容指导实验教学内容,以实验教学内容巩固和促进理论教学内容的推进,培养和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写作能力、编程能力、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素质。
课题答辩式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案
课题答辩式实验教学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其基本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打破传统的2周1次,每次2学时的实验学时安排,采取相对集中的方法。比如我们把18个学时安排到每个学期的后6周进行,每周1次,每次3学时。这样安排的好处有3点:首先,随着理论课的深入,学生对前面所讲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利于安排一些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其次,实验时间相对集中,可让实验内容得以连续进行,尽量减少中断次数;最后,在前期理论课进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他们的程序设计语言基础不够扎实,因而会自觉加以复习。同时,通过教师对一些算法的讲解和分析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掌握。
(2) 打破传统的每次实验都安排一些验证性实验内容的做法,统一规划实验内容。根据“数据结构”课程内容特点,我们只设置了4个实验,即线性结构(包括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和广义表)、非线性结构(树和图)、查找和排序各设1个。每个实验可设置多个实验课题,而每个课题都是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比如,在线性结构中我们设置了5个课题,分别是长整数运算、停车场管理、约瑟夫问题、简单行编辑程序和稀疏矩阵运算器。每个课题都紧密联系实际。同时也允许和鼓励学生自选感兴趣的、有实际应用的课题。这样学生就认识到“数据结构”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兴趣自然就提升上来了。
(3) 打破传统的所有学生做同一个实验项目的做法,采取分组做法。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题目,要求一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实验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打破传统的学生做完实验提交实验报告就算完成的做法。只要求每个小组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同时抽出专门的时间要求小组成员对实验过程进行答辩,依据答辩情况进行评分。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课题答辩式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为了达到实验教学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具体方法:
(1) 对设计题目进行较详细的说明。主要包括:课题所涉及“数据结构”的内容、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完成课题的基本要求、主要测试数据、课题实现提示和思考与提高等。
(2) 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基本实验要求:
① 每个小组由3-5人组成,每个小组选出1名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组织工作;
② 实验题目分给定题目和自选题目,每个小组可以在某一阶段时间内从给定题目中选择或者自拟1个以上的题目完成;
③ 所有成员都应该参加本小组的设计,并详细记录在本小组中所起的作用,作为成员最终成绩的评判依据;
④ 每个小组每个题目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除介绍本小组成员基本信息外,还应详细记载小组成员所做的工作以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需求分析:说明课题设计的任务;
概要设计:说明课题中用到的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主程序的流程以及各程序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详细设计:实现程序模块的具体算法;
调试分析: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算法的时空分析;经验和体会等。
测试结果:列出测试结果,包括输入和输出;
附录:带注释的源程序。
(3) 对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评判。采取的方法是进行公开答辩。成立答辩委员会,委员由各小组组长担任。答辩分两阶段进行:陈述阶段和提问阶段。陈述内容由各小组根据组员分工情况进行。提问则主要由选择同一课题的其他小组成员参与,这样可以共同交流各小组在完成课题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答辩过程完全由学生组织和完成,教师参与指导。各小组的成绩由答辩委员会给出,各小组成员的成绩则由组长根据组员的工作情况给出。
3课题答辩式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我们对200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采用了课题答辩式实验教学。从提交的实验报告反映出,各小组利用各种方式参与到其中,比如经常在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和QQ群上开展小组讨论。由于大部分同学是带着本小组讨论的问题听课,因而理论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明显好转。下面节选的期末网上学生评教和实验报告学生体会和感言说明了课题答辩式实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节选自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网上评教结果):
① 经常做些答辩,让学生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得到锻炼;
② 注重教学方法,注意师生交流,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③ 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学生收获大;
④ 工作认真负责,并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⑤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创新型学生的培养;
⑥ 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实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使所有同学都参与到其中去;
⑦ 李老师给予我们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 我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获大;
(2) 学生感言和体会(节选自学生实验报告):
① 对于团体项目,工作组员应该在组长组织下共同努力,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完成自己的分内任务下,还应该和大家积极的讨论、学习;
② 作为组长,我觉得大家在这次的实验中真的很努力了,都尽可能最好的完成了布置的任务并且做得更好,还在讨论中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问题,有的组员甚至为了弄明白一些自己不懂的东西还向计算机老师请教,我觉得也许我们的程序还有思想不是很成熟,但是我们学习的热情是绝对很高的;
③ 为了做好这次的实验,我把不怎么熟悉的C语言看了一遍,还把数据结构也看了一遍,觉得学习到的东西不只是编程序,还懂得了要把所学习到的东西连贯起来运用才达到真正使用的效果;
④ 本来觉得学习C语言和数据结构在实际的生活中不会有什么作用,但是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了解到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应用到我们现在学习的东西,现在的知识再结合一些比较好的思路和方法我们也可以成为技术人员;
⑤ 团结就是力量,有多少努力付出就有多少收获。通过实验程序的编写,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与组员合作,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何处理问题,培养了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4结束语
“数据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既需要利用理论教学的结果来指导实验教学的过程,也需要利用实验教学的过程来强化理论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数据结构”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提出的课题答辩式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黄现代。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16):38-39,53.
[2] 赵玉霞。 《数据结构》课程上机实验改革初探[J]. 福建电脑,2007,(4):213-214.
[3] 陈澜,顾翔。 数据结构实践环节教学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2):1712,1715.
[4] 陈媛,刘洁。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数据结构课程的实验教学探讨[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5):161-163.
[5] 龚红仿,杨宏杰,程思蔚。 数据结构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12):53-55.
上一篇:七年级组工作总结范文【汇集5篇】
下一篇:教师工作期间个人总结优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