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实训总结范例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药学实训总结范例实用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中药鉴定;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方法

为适应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建设中药鉴定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改革教学的方法和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教学为辅,推动课堂理论、实训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的综合性成绩评价方式的改革,提高中药鉴定的教学质量。

1课程建设基础

我院中药鉴定课程已有二十多年的教学发展历程,药学专业四十多年来开设的专业课有生药学、药用植物与生药学、中药识别技术,课程内容与中药鉴定相似,为中药鉴定课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课程基础。中药鉴定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共72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34学时。从2011级开始,在中药学专业学生中授课,至今授课人数1100人。在中药学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编写了中药鉴定课程标准,完成中药鉴定课程教案和课件的制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和方法,目前已经在药材市场收集200多种中药材的照片,与苏州市中医医院、苏州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为在线课程的建设奠定基础资源。我们主编《中药鉴定实训指导》教材,供中药学专业使用,目前该教材是项目化教改教材。建设中药学专业网站、苏州中药科普馆,面向社会开放,参观者在校园网上可以看到苏州中药科普馆的资源,包括科普资料、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等网络资源。同时,在学院和药学院的指导下,建设中药学实训基地,有特色吴地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中药炮制实验、生药数码互动实验室、中药实训室、中药制剂检测、中药生产模拟车间、模拟药店、国药大师室及吴门医药研究发展中心,共同构建教学实训平台。苏州中药科普馆2018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爱国卫生教育(健康教育)基地。

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本教学团队有良好师资和优秀的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兼职教师3人,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均相当合理(教授1人,主任中药师3人,讲师8人,博士2人),在职称结构上,主任中药师占23%,教授占8%,讲师占69%。在年龄结构上,40~50岁教师占46%,40岁以下教师占54%。专兼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9人,占总数的69%。专兼教师比例10∶3,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皆为优秀教育技术骨干教师[1]。

3课程内容和在线课程建设

课程教学内容简介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中药鉴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中药鉴定的基本技能,根、根茎类中药、茎木类中药、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和种子类中药、全草类中药、其他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动物类中药、矿物类中药等重点中药的鉴定知识。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药与方剂、药用植物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力求科学地反映当前中药鉴定的技术,培养学生识别中药材及饮片的能力,加强对中药鉴定理论与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中药鉴定在线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共计13个项目、49个专题的重点鉴定内容,还有一般重点的鉴定内容,15个技能训练项目讲授的内容。课程体系完整,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线课程建设

在线课程基本内容建设。(1)中药鉴定课程概况包括课程介绍、教师团队、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按照章节分类课程,每个章节有重点药材,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件、视频和作业。(2)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视频、参考资料,选取重点药材制作微课视频。引用一些电子版的书籍,如《中药鉴定技术》《常用中药真伪易混鉴定》等在线平台上面的出版资料,补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江苏省高校防控指导手册》等,丰富课外知识[2]。(3)题库资料丰富,重点药材有测验,每个项目有作业,为学生平时测试提供平台和资源。案例库讲解具体生动的中药真伪鉴别案例,帮助学生区别相似中药和真伪,讲解中药的优劣,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中药。(4)实践技能实训建设包括各个实践技能实训项目。以行业技术对接实验实训要求,做成实训项目。为省、市级传统中药技能大赛(中药真伪鉴别部分)提供专业知识培训,鼓励合作行业使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发挥在线开放课程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作用。其他课程内容的建设。建立师生互动讨论区,完善中药鉴定实训室,完善苏州中药科普馆,建立实体中药资源,创新药用植物园和中药标本馆。后期维护。结合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每年课程教学资源更新5%以上,做好在线辅导、答疑等工作,保证课程的创新性,知识的前沿性。

4探索中药鉴定的新型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按照《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线教学工作方案》,在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结合,完成中药鉴定的课程教学。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形式[3]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在线教学,线上包括讲述重点中药的内容,线下总结归纳线上的重点中药内容,并讲授各章节一般重点中药的鉴定等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在实验室完成实验技能的线下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还进行课堂小测验或者课余小测验,学生答题正确率很高。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用项目化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运用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如观察厚朴与肉桂的显微特征,比较石细胞的不同点等,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区分特征。

按照学院的要求,布置学习的任务

通过qq群、在线课程平台通知学生,提醒学生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完成本周的课程内容,做好预习复习,并且开展讨论,发放学习的讨论内容。很多学生积极发言,通过讨论,提高相似中药的鉴别能力。讨论举例:红花和西红花性状鉴别的不同点。学生从形态、颜色、质地、气味、水试现象等进行比较讨论。讨论川贝母中松贝、青贝、炉贝的性状鉴别不同点,加强了对川贝母的鉴定能力。课后及时沟通,督促学生完成上课的各项任务。结合课堂教学,通过观看视频,巩固学生对中药鉴定知识点的掌握,认真观察中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定特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5考核方式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评价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学生评价采用多种方式,中药鉴定考试有理论和实验。线上成绩考核:作业、收看课程音视频、章节测验、章节学习次数等;线下成绩考核: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践技能考试单列,将平时实验、药材的识别、显微的鉴定作为主要内容,提高中药鉴定的操作技能水平。多方位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后,探索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探索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6课程特色、效果和建议

中药鉴定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紧密结合医药卫生行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整合院校、行业、专家各方资源,合力打造具有“跟进发展、产教合用”的专业标准。通过网络开发,将专业重点教学资源集成为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该课程平台架构合理,安全可靠,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标准化特点。建设课件260份、重点视频49份,建设单元测验49份、作业14份、试题库400多题,为学生平时测试、考试提供平台和资源。建立师生互动讨论区、答疑区,学生、教师、行业专家互相学习讨论,解决学习问题。线上线下结合讲解中药的鉴定知识,夯实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知识的基础。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检查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便,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时,将线上的课程同时应用到学生的课程重修、学困生辅导等学习中。完善中药鉴定实训室,完善苏州中药科普馆,建立实体中药资源,服务师生、服务社会。鼓励合作企业使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并且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咨询。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水平和能力,进行教学的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多样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5]。

参考文献:

[1]刘家水,谈永进,毛小明,等。高职高专中药鉴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4):9-11.

[2]董术发,刘鹏,李红梅。数字信息化资源在高职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畜牧科技,2020(8):13-14.

[3]陆叶,刘春宇,陈重,等。打造“中药鉴定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之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204-205.

[4]陈秀花。多种教学方法在中药学专业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1):49-50.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5篇药学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蒲标网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2

我院的统计数据显示高职药学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流向药品流通领域。我们培养的药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在医药经营及医药管理等单位从事医药商品的购销、调储、检测及质量控制等工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新版GSP中的重点内容,如供应链管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质量风险管理等作为重点知识学习。例如医药企业GSP实务课程,我们以通过GSP认证为教学目标,结合新版GSP全面推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重点规定网络环境、数据库及应用软件功能的要求。我们将教学地点安排在仿真实训室,学生可以在电脑上真实感受药品在购销、调储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把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药品质量管理的效率。在其他相关的课程中我们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医药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学生知识的拓展,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跟踪管理发展趋势的能力。

2采用不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任务驱动法:结合新版GSP对人员的要求,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及工作任务要求的调查研究,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任务的核心技能,采取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药房药品管理实务课程的授课中,我们将教学地点设在学院实训基地的药房实训室,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授课,将理论教学和实训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实训室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让理论学习在实训过程中得以完善。在教学中按照不同药品的分类管理将教学过程分为任务导入-制定方案-任务实施-评价总结等环节。同时,结合新版GSP对于药品在储存、运输设施设备上的要求,强化对于温度敏感的药品的监控,作为重点知识学习和训练。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药品经营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效果比较好,尤其在医药商品营销实务课程中用得比较多,结合新版GSP对于药品购销票据的要求,我们挑选在近年来比较典型的“走票”、“挂靠”等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认识到药品经营活动中这种购销渠道不清的行为直接导致了票据管理混乱,为假、劣药的流通提供了便利。因此,在新版GSP中重点强调了药品销售必须开具发票,出库运输药品必须有随货同行单(票)并在收货环节查验,物流活动要做到票、账、货、款一致,使药品流通在有效的管控之中,从而达到规范药品经营行为,维护药品市场秩序的要求。同时,通过近年来药品在批发企业、药店连锁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能力培养;模块化课程;改革

为了适应新常态下教育发展的需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模块化课程建设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尝试。教育部推行和倡导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模块化的课程改革,在安徽合肥学院试行的模块化课程改革已初现成效,我校教务处也提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这些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药学院在制药工程专业(校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药学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药物制剂专业(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行了模块化改革的探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认真优化整合,积极推进模块化课程群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基础实验化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成效显著

2008年,药学院开始基础化学的实验课模块化整合改革,将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剥离,打破四大化学实验各自为政的壁垒,构建独立的基础实验化学课程体系。从2008级本科生教学中实施到现在,基础实验化学的模块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经验,为推进药学院模块化课程改革开创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1构建完整独立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药学院将四大化学实验整合为基础实验化学,是药学、制药工程和药物制剂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为主,强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课程本身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医药领域发展需要,对陈旧、重复内容进行删改和重组,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根据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应用、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建立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实验有机结合的新体系。该课程总学时数为120,其中包含81学时基础性实验,39学时综合性实验和2周综合设计性实验技能训练。

1.2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基础实验化学课程的原考核方式为根据平时出勤率、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综合评分,其中实验报告成绩占总评分的比例较高。由于考核方式较笼统,部分学生实验操作马虎,部分实验报告还有相互抄袭的现象;指导老师对部分学生的评分不够客观真实,忽略了实验技能操作,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达不到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目的。改革考核方式后,首先明确考核项目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并大幅度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在总评分中所占比重。把原来的平时出勤率、平时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综合评分组成平时成绩,增加了期末综合考核(卷面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试的形式),对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以口试方式进行考核,对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过程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现场重点考核,保证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占总评50%以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3推进基础实验化学教学研究与改革

药学院将基础实验化学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物化在教材中,成功编写了配套适用的教材《药用基础实验化学》,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把传统的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按照知识体系与教学顺序整合为一体,充分满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素质,从2008年使用至今教学效果良好,并且很多兄弟院校都在使用。在取得一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药学院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定期组织课程组骨干教师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交流课程教学心得,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申报各级教学研究项目、课程建设项目,以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2精准专业定位,明确专业核心课程

在基础实验化学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药学院根据学校进一步推进应用型课程改革的若干意见,在三个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和核心课中全面推进模块化课程群建设,初步形成了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药学类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群和“一站五区”的实践教学模块群。结合专业定位和专业核心知识能力要求,重新梳理专业核心课程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药学类各专业特色凝练和各专业区分度等问题,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明确的专业定位和专业核心能力,组成体现专业特点的核心课程体系。药学专业定位为培养能在药物研究所、医院药房、社会药店、制药企业从事药品研发、质量分析、营销管理、合理应用和生产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和药事管理法规。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制药工程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产品质量意识,能在医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工业药剂学、药物合成技术、制药工艺学和GMP车间与制药设备。药物制剂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药、化工(化妆品)等行业从事生产技术改进、质量控制、工艺设计、新剂型开发研究、新制剂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与制药辅料、药物分析和GMP车间与制药设备。

3药学类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群打造

根据药学类各专业不同定位和核心能力培养特点,将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优化整合,以必要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前期铺垫,构建核心能力知识体系,形成药学类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群,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以原料药为主线的制药模块,包括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合成技术、制药工艺学等课程。模块内容包涵了从有机化合物到化学合成单元反应,从药物构效关系到药物合成的关键技术,从制药小试工艺研究到中试放大工艺等整个制药研发生产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

(2)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的制药模块,包括物理化学、药用高分子与制药辅料、药剂学、工业药剂学和GMP车间与制药设备等课程。内容涵盖了药物剂型的处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质量控制和新剂型开发等基本知识能力。

(3)以药品质量控制为中心的课程模块,包括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波谱分析和药物分析等课程,涉及药物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仪器设备等内容。

(4)以药物营销管理为中心的课程模块,包括药事管理学、医药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药物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等课程。每个课程模块的组成模仿中医药组方配制的基本原则。按照“君臣佐使”基本理论,“君”和“臣”为该模块专业核心课程,“佐”和“使”为重要的基础课,将课程进行有机的组合,以满足该模块的基本知识能力要求。

4药学类专业“一站五区”实践教学模块化课程改革

2011年,药学院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为契机,提出了“一站五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由制药工程专业推广到药学院各专业,展开实验教学体系模块化改革。“一站五区”是以培养卓越制药工程师为目的,设置卓越制药工程师培养站,分五区展开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连续的培养,从基础到综合,从小试试验到中试放大,依次为基础实验实训区、综合实验实训区、中试实验实训区、设计与开发实验实训区和生产实习实训区。根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一站五区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组织各专业教师召开实践教学专题研讨会,邀请企业、研究所等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共建一站五区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每个区设计开发出切合实际生产和实践需要的实验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组成基础实验实训区、综合实验实训区、中试实验实训区的实验项目。基础实验实训区包括80个基础性实验项目,综合实验实训区包括10个综合性实验,中试实验实训区包括原料药中试实验和药物制剂中试实验2个项目。把课程实验对应某一区,分区进行有机整合,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考核要求,固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共同编写配套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指导书。充分利用与企业共建共享的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办药物研究所,同时结合大学科技创新活动、挑战杯比赛、药学类实验技能大赛和产学研项目等开展设计与开发实验实训区建设,并将本科第六学期的生产实习和第七学期的毕业实习组成生产实习实训区,使本科生从进校到毕业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以连续、渐进、系统地方式铺开。在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完成第1~3区的学习和训练;在第六学期到第八学期,展开第4~5区的学习和训练。其中第六学期有9周时间集中进行生产实习,保证实践实习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满足药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行业需求。改变“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建立学院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针对五个区不同的实践内容和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评估方式,以项目报告、设计评估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作出考评。一旦学生有一个实验实训区考评未通过,将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5结语

模块化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深化课程改革之路任重道远。首先应根据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应用性强”的应用型人才特点和对各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将模块化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其次要通过修订课程大纲,使各模块内的课程内容衔接具有连贯性和阶梯性,有效发挥模块化课程在学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最后要指定理论课程模块群和实验教学模块群中每个模块的建设负责人,建立各模块教学目标和培养标准,细化每门课程的改革计划和建设方案,提出配套的应用型教材编制计划,逐步落实好模块化课程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蔡敬民.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8-11.

[2]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57-60.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药物分析;教学设计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促进了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1-2]。尤其是近年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各种信息化教学大赛和教学能力比赛,更促进了国内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恰当运用技术、方法、资源等组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利用课前、课中和课后多维度学习,拓展了学习时间和空间,实现了差异化和个性化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实现了生生间和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提高高职教学水平,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3]。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一门研究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主要对药物及制剂的组成、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内容进行检验,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依据教学内容、学情和教学目标分析,对内容进行信息化设计,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本文以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中的实训项目“维生素B1片的含量测定”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为其他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参考。

1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依据现行药品质量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紧密结合质检工作岗位,将药物分析实训教学分为3个模块:基础技能模块、单项药物分析模块和综合检验模块,共11个实训项目。本次教学内容为“维生素B1片的含量测定”,选自单项药物分析模块的项目六。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2017级高职三年制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他们对药学专业有强烈的求知欲,但相对于理论知识学习,他们更喜欢实践技能训练,且缺乏规范的操作意识。不足之处:欠缺抽象思维,对于抽象知识难以理解和内化,对药物结构的学习有畏难情绪。知识储备:学习了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对药品检验有初步认识,能够熟练查阅药典,学习过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对相关操作和仪器的使用有一定基础。

目标分析

依据药物分析课程标准和药学专业学生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吸光系数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2)熟悉吸光系数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原理;(3)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能力目标:(1)能依据药品标准测定维生素B1片的含量;(2)会正确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能够规范书写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书。素质目标:(1)强化学生规范操作的职业意识;(2)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团队协作意识;(3)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能力,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知识为维生素B1片含量测定方法,重点技能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根据课前自学手册的测试结果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分析,确定本次课的难点为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原理。整个过程强化学生规范操作的职业意识,树立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

2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根据上述分析,本次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设置4个递进式的教学任务,实现“做中教”,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主要采用小组分工协作法学习,实现“做中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手段:采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并参考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学生可通过院系自建资源库、在线药品标准查阅蒲标网、中国大学慕课以及超星学习通等多种资源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3教学过程

将本次课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任务。教师和学生通过图片展示、微课视频、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超星学习通平台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见表1),共同完成本次课的学习。

课前

学生登录学习通平台,下载自学手册,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观看微课视频的标准操作,减少实验误差,提高结果准确性。通过手机相关网站查阅维生素B1片的质量标准,学习后,完成自测题,提出问题并讨论。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总结,以便后期更好地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讲解。

课中

课中任务分为明确任务、任务分析、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4个部分,共4学时。(1)明确任务。首先通过药品监管检查案例引入情景,进一步引导学生查阅药典中维生素B1片的质量标准,引出本次课教学内容“维生素B1片的含量测定”。采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法,用4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出本次课的4个教学任务。(2)任务分析。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标准,自主完成第一个任务,明确药典规定的含量合格范围和测定方法。在明确了含量测定方法后,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引出第二个任务,这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首先用图片展示维生素B1的化学结构,由于结构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想象,采用棍球模型展示,使学生直观看到嘧啶环和噻唑环,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并设置抢答环节,让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和性质。教师根据回答情况,逐步展开讲解,由结构决定性质,可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定量依据就是朗伯比尔定律。逻辑清晰,抽象问题形象化,突破了难点。接下来提出第三个问题,这是本次课的重点。学生分组讨论含量测定的过程,并绘出流程图,拍成照片上传学习平台,大家共同探讨,教师点评并展示正确的流程,编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一称二取三配制四测定五计算六判断”。具体操作环节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子任务可通过图片直观展示,明确流程,学生自主观看微课视频,教师讲解示范,重点强调易出错操作,根据学生需要随时指导纠错,实现“做中学”和“做中教”,突出教学重点。检验结束后,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出含量,和规定含量范围进行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填写检验报告单,并将检验报告单和原始记录一并上传学习平台,大家根据所得结果,引出问题,分析讨论为什么同一批药不同的人测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3)任务实施。第一步:学生查阅药典,小组讨论,自主设计测定过程,教师总结正确测定流程。第二步:学生团结协作,根据口诀配制样品溶液,规范操作,减少误差,在此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规范操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第三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对仪器的正确操作是本次课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教师进行演示,强调操作要点,学生牢记注意事项,动手练习直至掌握。第四步:学生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含量,和规定值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填写检验报告单,上传学习平台。提出问题,连线导师解答疑惑,实现与真实工作岗位的衔接。(4)任务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实训考核体系评分标准采用过程性评价,有效记录学生的出勤、课前准备、分工协作、实验操作、结果计算等情况。最后综合课前自测、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课后实训报告及拓展任务成绩,综合评价,完成课程考核。

课后

学生完成实训报告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和内化的效果,同时登录学习通平台完成课后拓展任务,查阅并思考维生素B1的原料药和其他剂型的含量测定方法有什么不同,并分析为什么?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4教学反思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优化教学过程,利用课前、课中和课后多维度学习,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实现了生生间和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让学生掌握岗位核心技能,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案例导入,让学生强化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通过小组协作实训,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通过结果分析,强化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初步具备开展药物分析工作的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教学过程考核评价多元化、全程化,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紧密结合岗位实际,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远程指导,实现了和真实岗位衔接。

5结语

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背景下,教师要紧跟信息化时展步伐,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信息化技能和素养,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出彩,让学生更愿意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小辉,向红梅,郭心毅。“互联网+”视角下的高校在线课程可持续发展思考[J].科教文汇,2018(8):34-35.

[2]赵涛。MOOC的审视与质疑:从MOOC到SPOC的比较研究[J].电脑迷,2018(10):240-241.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5

一、企业培训基本情况

2010年度,我公司的各级分支机构中,有区域经理、店长、见习店长153名,实际培训153人,培训率为100%,平均每人96天/年;执业药师、药师共有212人,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健康咨询师培训达到89人。目前在基地培训储备人员达159人。

公司现有500平方电教化培训中心一间;1个药师培训基地,2个店长培训基地,8个健康咨询师培训基地;培训教官14名。

2010年秋,公司的培训基地被杭州市人事局授予“杭州市大学生见习基地”称号。2010年4月在中百药店联盟大会上被行业推广,一系列的做法得到50余家全国名列前茅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肯定。四川杏林大药房、贵州芝林大药房等安排了20多名见习店长前来学习交流。

二、主要经验和亮点

(一)创新一种模式:实训基地模式

公司的培训一直是每年的重点内容,以往有请进来学校老师的讲座,有行业协会的会议,有送出去的昂贵的课程,但是只是一味的采用“上面讲、下面听”讲座的形式,呆板、枯燥,提不起学员的兴趣,导致学员学得快、忘得快;还有一些是“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到岗位,无法行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发挥和贯彻执行,影响了培训的信心。

在2010年底,公司领导痛下决心,开展培训改革,把300平米的古墩店作为实验田,改造了电教化的培训中心。陈金良董事长说:“在岸上学游泳,永远不可能成为游泳健将的。”我们摸着石头过河,采取了实训模式,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教官既是学习者,又是实践者和研究者。为了更好地落实培训任务,公司以岗位和技能学习相结合,以实际工作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起学考用实践培训机制,即用什么就学什么、考什么。指导思想是培训不是你学了多少时间,会了多少内容,而是在工作你会用多少。

(二)态度技能两手抓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最终使自己成为一名职业化的现代药学工作者。职业化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肯学、肯干、会干。职业化主要包括态度和技能两个方面,“态度决定一切”。公司结合源远流长的医药文化、药学职业道德、企业使命、管理制度,对学员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改变态度来改变行为,强化行为来固定模式。

关联用药、慢性病防治、自我药疗、处方审核、健康教育等专业化的“药学服务”是培训课程的重中之重,药品零售行业区别于其他商业零售的最大特征就是专业化,这就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药学技术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新时期的“药学服务”理念。门店一线培训合格的员工必须达到初级药师的考核标准。

(三)主攻三大领域:药师、店长、和健康咨询师

药师是主要专业骨干,作为药品流向患者的最终把关者,药师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招聘来的药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生产企业、批发流通企业、外省通过资格认定得到职称的情况,这样他们在零售门店就不了解药品零售行业的基本规则,从审核调配医师处方到店内药品的分类管理,从用药咨询指导到跟踪收集不良反应、gsp认证和实施,gsp与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关联,医疗保险政策都有个全新的重新学习重新适应过程,还有很大一部分药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老化。

店长是门店经营的灵魂人物,更多的需要熟悉天天好大药房一线工作流程,熟知公司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方式,经营指标、人员管理,团队建设等重要工作。外来的店长对新公司的运作需要有专-山草香§ 人引路。

店员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不熟悉必要的药品专业知识,不能充分了解所推荐的药品,没有信心正确指导顾客购买使用;二是缺乏零售行业的服务理念,店员定位不准,不能吸引顾客;三是对本店陈列储存的药品的位置、价格、作用、产地、规格、疗效等不了解,面对顾客的询问不能做详细专业的解答,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针对人员岗位和需要技能的不同,公司分别建立不同的培训基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官,选择不同的课程,分别培训。对于公司历程、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通用的课程,就由培训中心统一安排课程。消除入职前的各种紧张情绪,树立积极地执业心态,进行执业生涯教育,确立在公司中的企业定位。

(四)改良四化培训课程:详实化、基础化、针对化、模块化

1、详实化

药店培训是很广泛的,小到营业人员的1个站姿、1句话语、1个补货计划、1张标价签;大到1个药疗方案,1种药品、1张处方、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知识等等,培训内容繁多复杂。我们把以上技能和知识按照3种岗位全部分解,做成具体详实的课程,其中理论占20%,现场实训占70%,集体活动占10%。

2、基础化

从基础抓起——建立一个使每一位学员都能会学、都能学好的基础教学模式。对于一个公司发展而言,基础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夯实基础是一个公司发展最重要的步骤。基础制胜,没有什么绝招奇招。所培训的课程全部是岗位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我们认为初始培训不是培养解决疑难杂症的问题,而是解决授之以渔的事情。我们所采用的课程不是精英化、理论化的课程,而是像教练教学员学车一样,全部是基础性的课程。

3、针对化培训要有针对性,与公司实际工作紧密联系,也要了解员工的愿望,结合公司需要。经过客观分析,认真制订每个员工未来发展领域和方向,每个人都建立培训档案,有每个员工的培训计划,他们的设置本身就是很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而且,其培训内容也是针对员工的个人短板,根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来设定的,员工通过学习,最终要达到能够提高个人技能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目的。

4、模块化

培训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对员工采取集中3个月的标准化连续的课程,在3个月中,在确保培训时间的基础上,让每个人要通过每个模块的考核。药师培训有近36个小模块,店长培训有近45个的小模块,营业员有近23个小模块,学员哪个模块是弱项,找出短板,加强该模块的学习。

(五)强化五项机制:考试考核机制、员工激励机制、评比交流机制、流程闭环机制、科学评估机制

1、考试考核机制

主要是各个模块一个一个严格考核,考试及格就发结业证书。再就是绝不降低考核标准,严格统一考核。学员没有通过考核的继续留在基地学习,一般结业是3个月,约有10%的人会延长培训时间,在实际培训中,在基地培训时间最长的一名见习店长是9个月。

2、员工激励机制

“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培训激励机制是激发人们内在动力的重要途径。在培训之初,参训员工要提出申请,做出自己的承诺,发出自己的誓言——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帮助参训员工建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坚定信心抓起—一让人人相信没有一个学不好的学员,并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每期培训开学初,基地要举办演讲会,主题都是“没有一个学不好的学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树立和宣传典型事例。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公司没有主动淘汰一个学员,只有4名学员因为自身家庭原因退出学习。

在学习之中,第一,设定目标,调动个人学习的力量。第二,结对帮扶,调动团队合作的力量。第三,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教官和学员同吃同住,不仅关心他们的工作,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学员奋发向上。

在考核结束,举行结业典礼,在全公司每月的管理干部大会上隆重表彰,让他自己陈述自己培训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全场近200人为他鼓掌庆贺,分享成功的喜悦,公司董事长亲自颁发证书和鲜花。很多店长在表彰大会上激动得热泪盈眶,欣喜欲狂。

3、评比交流机制

学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必不可少。培训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官的集中带教,还要充分发挥学员自身的资源,通过集体活动、野外拓展、早晚会讲评等方式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通过新老学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可以达到传帮带的效果,使新进学员尽快熟悉工作;通过学员内部的经验交流,可以使彼此熟悉和了解,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4、流程闭环机制

在每一次培训中都引入学习---考核---跟踪—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其中培训考核包括对学员的考核、教官的考核和培训管理人员的考核。其重点是教官的带教实效、学员的工作实况跟踪、所学知识的运用率、培训是否导致行为改变,通过反馈信息实现培训的改进,通过考核提升培训的效果。

5、科学评估机制

必须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机制,包括培训资格审查制度、培训基地培育考评制度、日常教学管理制度、教官能力评估制度、培训成果评估制度等,通过评估比较、促进基地之间、教官之间、学员之间良性竞争。

三、只有实训才能培养实用性人才,只有实训才能检验实效

35 585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