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总结【汇集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学科建设总结【汇集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科建设总结【第一篇】
金山马家小学20xx年度信息技术工作总结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校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工程来建设。多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积极创造条件,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努力构建学校信息化教育体系,健全和理顺信息化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教育的领导,从而推动信息化教育在我校健康发展。现从四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加大硬件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创新的基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学校的发展,促使学校必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建设。为此我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县信息中心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和特色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设备配置与技术培训同步进行、设备配置跟随技术进步的分层发展策略,逐步使学校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应用中,基本上做到了超前规划,合理购置,留有空间,使设备功能既得到充分发挥,又避免了无效设置和因技术发展引起的浪费现象。按照县教育文体局《关于信息教育硬件建设标准的意见》和《连云港小学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规划》的要求,我校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和实施措施,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有计划、有步骤的改进设备设施,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运作提供物质保障。同时,我校对每年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及经费进行了年度预算,并有量化,目前达到了硬件投入占学校设施设备总投入的30%,逐步使软、硬件投入比为1:1,从而保证分层建设策略的顺利实施。
目前我校已投入使用的千兆校园网,可以拥有60G的网上教学资源库,校园网连通154个终端。并通过10兆光缆连接互联网,实现宽带接入。20xx年10月我校新建了络教室,添置了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数码摄像机等制作传输设备。网络教室向师生开放,供师生电子阅览、网络教学等活动。每天中午学生都可进入网络教室进行上网浏览下载信息。学校除为每个教师办公室配备一台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外,还建立教师课件制作室,同时实现校园管理办公自动化,均接上宽带。学校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与在校学生数之比达1:。
学校十分重视各类教学光盘资料的添置,近两年,共添置素材资料类、学科课程类、活动课程类等光盘共计146片。
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的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搭建了更广更新的平台。我校3至6年级班班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上课做到二人一机。
二、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实施的保证
要落实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保证。因此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规划时,清楚地认识到转变观念的重要性。学校首先建立了有校长挂帅,分管主任具体负责,教科、教研、技术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先从思想上统一认识,大家认识到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信息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从而使教师能自觉地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0xx年,我校被正式启动新一轮的发展之际就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头等重要地位,首先要求信息技术教研组按照教育部规定的高标准,结合年级特点和学校实验、特色的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特别注意各年级的教学衔接内容,认真组织教学,使全校每位学生都会上网浏览搜索信息。信息技术教研组还率先实行电子备课进行网络共享。并通过参与县级、校级定期的教研培训,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学校教导处定期通过竞赛和调研等形式考查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情况。
学校鼓励参与县级对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的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核。20xx年3月我校被评为“信息化实验学校”,又一轮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开始了,全校45周岁以下的教师全员通过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和考试,做到持证上岗并与专业技术职称的晋升挂钩,同时,我校还构建了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包括继续教育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学历培训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队伍建设模式。
1.以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驱动。
学校责成信息技术教研组组织教师培训。从专职计算机教师指导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一线教师学习课件制作开始,使教师在学会各种工具软件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应用,逐步到掌握基于资源的课程设计。以课件开发作为任务驱动,在专职教师的合作学习中,形成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骨干队伍,建立了校课件制作中心。95%以上的教师,能把网络学习成为自我进修的一种手段,基本上都会操作计算机,努力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以课题研究作加速
我们认为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是加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我校承担了省级课题“网络教育对小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影响研究”,实验使一线教师们始终跟踪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升理论水平,自觉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指导实验研究,使实践不断获得新的动力,也使教师们在实践中成熟,在研究中成长。
3、以网站建设显特色
学校校园网投入使用已近两年,在使用中,信息技术领导小组更加关注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充分利用,重视网管人员的定期培训,以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和效率。为了使学校网站得到持久而稳定地运行,满足校内外访问主页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校内课件资源有个集中管理的“家”,我校重新整理了学校网络线路,并且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库,实现电子备课。每月各学科教研组上载示范课例,优秀课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我们学校的网站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相互沟通,密切合作为目的,开辟了三大频道:学生频道、教师频道、家长频道,并以“双语”、“信息技术”两大教学特色为主,其中为学生搭建能够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设立了“个人主页”、“每周一赛”、“小问号俱乐部”等板块内容,点击“个人主页”便可浏览到网页制作小组学生制作的个人网页;而为教师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其中有“教研论文”“教学资源”等,点击教师主页,可以进入教师制作的教研组网页、个人网页;在家长频道中为家长们提供许多有关正确培育教育孩子的经验方法。聊天室则成为师生交流的空间。学校网站有网管人员负责,定期更新。校园网积极地调动着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无穷创造力。学校对师生参与资源库建设所做出的成绩予以相应奖励,并在六认真考核、评优、职称晋升等政策中有所体现。
为了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保证网络使用安全,学校成立了网络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对网络安全全面负责,制定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安全保卫制度》、《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制度》、《师生上网须知》等制度,学校网管员具体负责管理网络,要求从制度和技术两方面对校园网络进行管理,确保网络安全。
三、信息化教育为课程改革实验推波助澜。
教师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中,自觉结合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例如在英语活动课,语文阅读课,数学概念课上进行网络氛围下的教与学的研讨,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学校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在教科室的配合下,开展教学实践后的反思,组织网络讨论,诸如:“网络究竟能为教育做些什么?”“你为什么用这个课件?用这些先进设备想解决什么问题?”从而避免教师在越来越多的课程运用电脑与网络技术中成为盲目的“设备操作员”。学校还积极探索TST综合实践活动,在《走进校园》主题活动中,学生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自主查寻浏览网上的相关资料,通过BBS进行讨论交流,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在进行“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的主题活动中(照片),教师设计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整理,从不同角度了解全球环境面貌,再利用电脑作品的形式把自己对环境的认识展现出来。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在网络的支持下,学生将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中解脱出来,在活动中深受教育、
展示才华,掌握了书本中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如今,学生不必再从教师的桶里舀水,而是去大海里自己取水。教师则感到自己把信息技术自然平和地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机会。自身也从一个“教书匠”转变为一个“掌握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新型教师”。成功的体验会成为不竭的动力,鼓舞更多教师不断地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有效途径。
四、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硕果累累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我校从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六个方面积极探索构建教育现代化的框架体系,并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xx年我校在进行计算机辅助各科教学的基础上,开始了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并制定了省级“十五”立项课题《网络教育对小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影响》的课题研究。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索,特别要求在平时教学中经常运用信息技术,并及时总结经验得失。
两年来,我们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已初见成效。20xx年11月杨胜利老师撰写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的研究》获“市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
教与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论文评选三等奖;20xx年12月张戈老师撰写的《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教育战略的转变》一文在省中小学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研讨会上交流;20xx年5月程万宽、高建老师在县小学数学课件评比中分别获二、三等奖;20xx年6月徐恒余老师撰写的《信息技术课中创新教学的新视野》荣获市电教论文二等奖;20xx年6月李帅老师设计的《东方之珠》在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论文比赛中获二等奖;20xx年9月董自广老师的《我家跨上信息高速路》在“全国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比赛中”获三等奖。
同时,近两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信息技术比赛活动中成绩斐然,20xx年陆蓓菁、王晓聘同学在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信息技术应用竞赛中获二等奖,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校资源建设,自制网页、素材,20xx年6月赵明霞同学在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信息技术应用竞赛电子小报中获县一等奖,陈歆怡、潘乃瑾同学在县“让我们成为网络好孩子”栏目小主持人活动评比中获“优秀制作奖”。
在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我们知道:教育信息化必将对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契机,促进学校的发展,创出自己的品牌。通过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后的三年内,将建设一支具备对信息开发、收集、处理、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一个能为教学提供丰富内容的信息教育资源库,培养一群会实践能创新的学生,与日俱进迎接信息化社会对学校的挑战。
学科建设总结【第二篇】
一、工作交接,职能明确
自学科建设与实验设备处x月份成立以来,很快完成了工作交接,制定了“务实、敬业、高效、优质”的工作方针。根据学校职能的划分,落实了有关岗位职责,虽然在编人员仅x人(其中返聘人员x人),所有人员签订了工作承诺书。x月xx日,设备处办公室迁至天朗气清三楼,迅速全面展开了各项工作。在工作中,该处工作人员加强了与计财处、审计处、监察处、教务处、研究生处、国资处等部门的工作交流与合作,将实际调研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二、了解现状,着眼全局
结合我校“xxxx年校经费开支计划”,深入到生科学院、化学学院、资环学院、计科学院、文学院、草堂校区等各部门实验室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学院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进一步交流,初步了解各学院实验室基本现状与仪器设备使用情况,与各学院深入交换意见,并努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受到各单位的好评。在各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方面,提出了“教学必需、基础优先、全局协调、联合共享、量化目标、重点建设”的规划思路,在实验室具体建设方面,提出“学科-设备-队伍-目标-管理”各环节紧密相扣的系统性建设思路,得到了各学院领导的共识。通过实际调研,初步了解了我校实验室现状,完成了“关于实验室现状初步调研的报告”,为进一步规范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深入实际,积极应对
面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科研设备的不同需求,在经过充分的实际调研后,对于日常教学必需设备,积极开展有关工作,追求效率与质量。在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配合下,设备处仅用了x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由政府需多半年才能完成的一批电脑采购工作,快速建立了崭新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由于西部信息建设网计划合同的多种约束,使得我校一批网络服务器设备不能如愿采购,经多方洽谈,节省经费近x万元,迅速完成该项工作。另外,资环学院学生实习所急需的'水准仪,经部门人员的加班加点不懈努力,迅速、及时地将其从上海运回,保证了实习的顺利进行,并为我校节省了设备经费两万余元。突出了“高效、优质”的工作理念。
四、网络管理,突出高效
在部门经费和人员条件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学科建设与实验设备处克服一切困难创建了自己的网站,搭建了网络管理软硬件平台,部分仪器设备及管理功能初步实现网络管理。同时,该部门积极申报了题为“实验室仪器设备网络管理与效益评估体系”省级教改项目,推进实验室仪器网络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五、借鉴学习、加强合作
学科建设与实验设备处已同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多所高校在学科建设与实验室管理方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实验设备管理,评估等方面借鉴了兄弟院校成功经验,为推进我校实验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数字网络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由于我处人员配备不齐,在学科建设工作方面开展甚少。x月下旬,在昆明参加了“全国高校定位与发展研讨会”,了解了全国高校发展形式,结合我校特色,展开了调研工作。对怎样进行我校学科发展和规划工作,有了初步的思路。在校内,积极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做好申报博士、硕士点工作;在校外,为学科发展牵线搭桥,引人四川聚龙软件外包装公司同计算机学院联合专业建设,引入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同我校省级计算机软件重点实验室技术合作,意向性签订了共同发展计划,加强了我校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和相关学科的发展。
六、面临困难,迎接挑战
学科建设与实验设备处是负责协调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和实验室建设规划,负责全校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材料的采购、验收、评估、维护等实验室建设工作,并协调管理各学科、各级实验室工作的职能部门。以“务实、敬业、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服务精神,竭诚为各院系、研究所创造良好的实验室建设环境,全面推动学科发展,是学科建设与实验设备处的最终目标。要完成这一重要的职能,学科建设与实验设备处面临着人员少、业务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学科建设与实验设备处将保持良好的开端,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有信心、有决心完成学校委托的各项任务。我们诚请全校师生员工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开创四川师范大学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新局面。
学科建设总结【第三篇】
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拥护党的各顶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特别是自任现职以来,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忠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团结同志,遵守纪律。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师德修养,爱岗敬业。既教书,又育人,辛勤耕耘。出色地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在参与市场营销的学科建设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承担本学科专业核心课程。
2、积极争取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3、在本领域开展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积极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论著。
4、承担或参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及其它公益活动。
5、积极参与学术团队建设。
二、在本科教学工作和指导学生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探索教学考试改革,教学效果良好。
2、积极争取教学研究项目。
3、主动撰写并出版《品牌管理》教材。
4、承担本科及研究生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指导。
5、指导本科生参加营销案例大赛。
在科研上,本年度作为主持人按照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主要研究了消费者多代高科技易逝品的购买行为,通过问卷和相关实验设计,对影响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和路径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学科建设总结【第四篇】
罗阳镇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共有41位成员,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15名,全组平均年龄还不足35周岁。因为年轻才充满活力、才敢于创新,敢于做数学课堂教学的“弄潮儿”。长期以来,教研组成员在赣榆县教研室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积极、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新课改实践,逐渐形成了“细、实、严、紧”的教研组文化,并且在数学学科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组织管理
为了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使研究制度化、日常化、深入化,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科教研管理制度,如:“单周四下午年级组集体备课、双周四下午教研组活动制度”、每节课后的“教后反思制度”促使每一位教师在日常化的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反思研究意识和能力;每周的“课改工作例会制度”每个月的“课题研究汇报制度”以及学期末的“新教师汇报制度”等等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广大的舞台。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数学学科教研工作,让教学研究与学校生活有机融合,使研究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动力。学校领导身先士卒,积极参与学科教研工作。学校教科室也给予数学教研组很大的支持与帮助,经常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导处也会尽量帮助合理安排调代课,确保每一位教师学习、研讨的时间。尤其是近一年多来,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的引领下,研究意识更加主动、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了。
二、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摸爬滚打,才能逐渐成长起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教研组根据我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再学习县教研室的计划,领悟精神、明确任务;,结合教研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具体规划本学科的计划。力求计划有创新,切实可行,而且确能解决一些问题。其中以每个学期“我评人人、人人评我”专题教学实践活动为中心,确保每一位成员都上一堂课,每一位成员都评大家课。
为使教研组计划不产生纸上谈兵的局面,“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成了教研组长工作的目标。“研究实践、体验成长”也成了教研组每一位成员日常工作的主题词。在每周四下午规定的集体备课、集体活动时间,大家总能珍惜宝贵的时间按照活动方案开展有主题、有系列的活动,并做好详尽的记录。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都要有进步,要有一个亮点,要有一次突破,“说课做课评课”三环节环环相扣,要求为每一次的活动都画上句号。过去的三年中,我镇数学教研组一共开展大大小小的教研活动近70次,全组开设研究课接近200节,“学课说课做课评课”这样的研究方式已经成为罗阳镇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常态。在三年中,每一位数学教师至少上过三节研讨课,每次都有所突破,有一点进步,从教研组整体到教师自身都在要求着教师在课堂中有改变、有成效、有思路。因此也就形成了每天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同一年级两三个人碰在一起,也会很自然地根据学生的表现,根据教学效果开始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而且同一年级的几个班常常故意错开课时,有备课组长统筹安排,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研究,通过不同变量的调整,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原因,改进教学实践。
三、教学研究
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多次邀请市县名师李其进校长、祁昌志老师到我们学校,深入课堂,精心指导我们开展教学研究,从教材的研读、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资源的捕捉利用到教学后的反思重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每次活动都能让我们有豁然开朗的喜悦。同时我们也借助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自觉认真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基于教师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开展校本研究。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开展课题研究,数学教研组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让课题研究的探索更深入、更有效,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注重贴近农村小学实际,符合数学课堂教学规律,力争在课程改革中有所突破和创新。为让此项工作做得更有效,更好地为数学课堂服务,我镇数学教研组举全组之力,确定了三个研究主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限度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第三语言的培养与研究》,这三个课题研究跨越了两个学期,已初见成效。除了集中精力,重点突破之外,又注重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在近三年中,数学教研组成员共有1个市级课题、12个县级课题立项,正在有序进行实施。
在日常的教学研究中,数学组的骨干教师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始终以“组织者、示范者、服务者”的角色出现在大家面前。他们的一言一行成了大家学习的典范,对年轻数学教师的迅速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召集集体备课,召集一次次研讨,落实一项项要求,在提高自身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教研组的品位。
四、发展绩效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校的数学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赣榆县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王绪才主任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校本研修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年轻的教师们也在市、县各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其中在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市级奖3人、县级一等奖2人、县级二等奖15人次。老师们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论文的评比活动,共有120余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或发表。如今,52位数学教师中,有江苏省小学优秀青年教师2名,市骨干教师1名,市“三三三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名,市优秀教育园丁1名,赣榆县教育先进工作者3名,赣榆县骨干教师1名,赣榆县小学教坛新秀2名,骨干引领、梯队渐进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20xx年还被评为“赣榆县优秀教研组”。在这三年中,我校的学生也在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县教研室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也得益于教师日常的教学研究。
五、学科基地建设发展设想
在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我镇的数学教学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正因为有进步,也让我们在发展中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1.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能力亟待提高。
我们多数教师的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平时的研讨中常常会闪现一些瞬间的精彩,但很少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缺乏成功经验以及存在问题背后的理论支撑更深入的研究。
2.教师的数学学科素养急需进一步提高。
我们中的许多老师,较多的是凭经验在教学,对数学学科知识缺乏系统的、整体的把握。能高屋建瓴地站在数学论的高度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反思教学、重建教学,对教师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3.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比较困难。
目前,教师关注的还是自己每天在做的事,对实践的研究兴趣比较浓,但对理念的探讨还有应付之嫌。主观上的努力程度还有较大差异,一部分年轻老师还是等待安排,等待命令。而且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学生和知识更新的途径较单一,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已深入进行,并着手修订的今天,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非常困难。
基于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我们制定了今后发展设想:
1.为提升教师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能力,要求教师对日常研究成果、经验的积累不能仅仅做到反思、重建的层面,也不能仅仅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要在活动后进行再思考,形成有理论支撑的书面总结,及时提升。让研究成果、教学经验理论化。
2.为提高教师自身数学学科基本素养,教研组将创造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拓宽视野,组织学习数学理论、数学哲学方面的书籍等。帮助数学教师充实学科知识,因为学科知识上的厚实才能为数学教师带来专业知识上的丰实。也才能得心应手地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对教材做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重组。
3.组织开展不同层面(备课组层面、教研组层面、学校层面)的数学学科活动,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开放、展示、竞技的平台;分析每一位教师的当前状态,提出切合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的策略,定期评估,调整方向。让不同的人实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人的点滴进步带动整个教研组的持续发展。
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是摆在我们全体教研组成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镇全体数学教师的共同心声,我们迫切期待能成为赣榆县学科教研基地,期待教研室专家的纠偏与指导,以使得罗阳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取得更多的成效。
上一篇:邮政工作总结范文(实用5篇)
下一篇: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报告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