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下乡支教活动总结报告 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总结(优质8篇)
三下乡支教活动圆满结束,志愿者们通过教学、交流和关怀,促进了农村教育发展,增进了城乡文化互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效果。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新三下乡支教活动总结报告 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总结(优质8篇)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下乡支教活动总结报告【第一篇】
“爱在路上”是由xx学院主办,物理学院承办,星火科技协会、励志协会、特教协会协办的一支三下乡志愿支教团队,于20xx年x月x号前往七星关区生机镇xx村xx学校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生机政府和当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队员们在这次活动中也是满载而归。20个队员一起走过了半个月的三下乡历程,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共同的语言,形成了很大的默契,我们像是一家人一样,一起面对,互相鼓励和打气,一起吃苦,一起收获。从团队三下乡项目申请成功后,队员们齐心协力,意志坚定,战胜种种困难,一起走到最后。我们每个队员心中都有着强大的团队意识,每一个工作日,我们分工协作,完美完成教学工作和调研工作,每天工作结束后我们都会即时开一个工作总结会议,针对当天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应对措施和方案。一天的工作圆满成功后,我们都会以最饱满的激情来迎接明天的到来。每天的工作,我们都时刻保持着严肃、谨慎的态度,我们在每一场活动开始之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每一个队员都认真备课,认真整理调研资料。
在下乡过程中,我们早上给学生上课,下午除了给学生上课之外,还要安排两个小分队的队员去进行留守儿童的调研,到了晚上,我们开了工作总结会议之后,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任务,有的写日志,有的写会议记录,有的写调查报告。我们每一天的目标都很明确: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进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针对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去进行区别教育,对学生的了解是上课成败的关键,只有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生渴望的教学方式,才能上好每一堂课,我们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和学生沟通、交流,聆听孩子的心声,打开他们的心扉。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们不会用严厉的话语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自尊心,也希望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赞扬。
上课第一天就发现很多孩子都很内向,很害羞,连自我介绍都不敢站起来说,我们就感受到了任务的艰巨,当晚就立刻召开会议,分析学生的心理,寻找出最佳对策。对于内向的学生,我们给他们支持与鼓励,了解他们的心声,拉近和他们短距离,在老师们的带动和鼓舞之下,学生们一天比一天开朗,一天比一天活跃,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多了,和老师的主动交流也更多了,这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下乡活动中的支教环节,给全体队员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把我们学到的知识运用的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联系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实际的调整活动方案,我们共开设了五个班,教学活动的第一天学生很少,慢慢的就增多起来,给我们的活动也带来了很多压力,同时大家面对这些压力更是充满了热情和责任,我们积极的抓住了这次锻炼机会,更好的帮助这些求职好学的农村孩子。山村的孩子在德智体美等综合能力方面有很多欠缺,我们开设了英语、音乐、美术、健美操、五步拳、手语等多门课程,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知识,在主要的语数外方面,我们开设了很多辅导课来进行专门的辅导,每天都完成了教学内容并做好工作总结。
随着支教活动的不断展开,全体队员积极主动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山村内外课堂的状况和身心状态,共同合作,提出有效改进方案,使得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为期十五天的短暂日子支教活动中,全体队员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互协作,运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具体的实际出发,认真实践和总结。支教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就,调研带给了我们很多刻骨铭心的回忆。调研一开始开展的并不顺利,留守儿童调查问卷里面的很多问题,在和村民沟通的过程中的问得很直接,造成了很多尴尬的场面。慢慢的沟通变得容易起来,和他们的谈话也愉快了很多。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被我们走遍了,对这里的很多情况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和村民接触的过程中他们的温暖和亲切带给了我们很多的鼓舞和坚持下去的信心。
他们很朴实,很善良,这是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村里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家里的重担都压在他们身上,为了养家糊口,他们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填饱自己的肚子、放在养家糊口上面,很多孩子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家里年迈的爷爷奶奶也没有时间去监督他们的课程,更不可能辅导他们完成作业,在学校,老师也没有主动去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心里真正的需要,去帮助他们,辅导他们。学校里也没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学生在破烂的瓦房里上课,一到下雨天,教室里就积满水,而一到晴天,火辣的阳光就会从没有安装玻璃的窗户投射过来,照射在学生身上。
一张黑板坑坑洼洼面目全非,桌椅都是残缺的的,很多学生为了学习,都是站着听课、写作业。这和城市里的学生的学习条件有着天壤之别,这样的学习环境很恶劣,但学生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们都深深感动了。我们都希望在这短短的半个月里,能尽可能的多教给他们一些知识。但我们也明白,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农村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教育问题应该置于首要位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在三下乡、科技下乡的项目上,应深入农村调查,了解农民的需要,把政策下乡、科技致富、文化扶贫和教育支援等相结合,扩大下乡的队伍,增加下乡项目内容,提高农村文明,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组织文艺宣传队,向群众宣传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还应组织科技人员下乡,为农民致富提供知识,给农村带去科技资料、科技书刊等资源,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技术困难。同时,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也需要得到改善,应加强农村乡村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广泛开展活动,利用报纸、电视等途径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更为重要的一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农村囧鳌鱼是农村致富的关键,山区学生需要更多优秀的老师和优秀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资料和器材。在帮助和关爱农村孩子的过程中,为他们带去了爱心和温暖,我们也在不断实践和支教活动中运用自身所学,不断实践和认真体会,更好的锻炼了自己,丰富了我们的人生阅历。
最后一天的文艺汇演,是最感人的时刻,汇演很成功。学生们在舞台上尽情表演歌唱和舞蹈,每一个节目都很完美,孩子们都勇敢的站上了舞台,自信的笑容,嘹亮的歌声,这是我们半个月来带给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他们变得更加的自信和勇敢。学生们的节目过后,在欢声笑语中,一曲《老师》把我们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随着这首歌结束,汇演慢慢落下了帷幕。
看着那一双双含泪的眼睛和久久不愿离去的身影,让我们每个队员都深深体会到了这次三下乡志愿活动的重要意义,我们一路上坚持了下来,在欢笑和泪水中我们细细品味这一份特殊收获,走出校园,来到农村,当我们再回到学校的那一天,无论是我们的思想价值观,还是自身行动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经过亲身的体验,我们实践和提升了自己,同时也在思想上重新审视自我,我们共同感受到,这次三下乡活动给我们上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课,这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悟和学习,我们会受用终生。
三下乡活动圆满的画上了句号,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艰辛和困难,但在大家的相互帮助和共同努力之下,也都一一得到解决,其中的辛酸与感动,我们都存在心底,我们将以此作为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怀揣着这一段美好的友谊和回忆,去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三下乡支教活动总结报告【第二篇】
一场大雨过后,我第一次在没有“弟子规”的鸟鸣中醒来,心里空落落的。我问陆校长夫妇有没有听到,他们说没有;我又问广明老师有没有听到,他也说没有。
第二天仍然没有……。
一个星期过去了……。
半个月过去了……。
我们不得不接受村民的说法,会读“弟子规”的竹鸡子已经离开了这所70年历史的小学校,飞到其他地方去了。
雨季还没结束,夏天快要来临。
一天早晨,“弟子规”的叫声再次响起。我从床上一跃而起,拉开房门,发现广明老师已不约而同地立在门口,楼下的大门口,还站立着陆校长。我和广明老师踏着木楼的阶梯下到大门口,小木楼里响着“剔踏剔踏”的回响。
我们三人分别站立在大门口的三个方向,静静地聆听“弟子规”的鸣叫,内心以最热烈的形式欢迎竹鸡子的归来。这一次,它叫得更欢了,边叫还边来回地飞动,一共叫了十来声。令人欣喜的是,它的叫声中还伴有另一只鸟的应和,那显然是它找来的同伴,这一唱一和,充满了快乐、和谐与自在。
原来,鸟和人一样,它们最大的乐趣也是“人”。
忽然间,我想到一个古老的成语“鸾凤和鸣”。时光仿佛停止,我已穿越时空,与大山融为一体。
雪花树。
大山村分为河西和河东,河东山势稍平缓,河西的山势比较特别,属于下陡上平,山的下部十分陡峭,山上反而多为平顶。
从河西到河东,看似近在咫尺,走起来异常遥远,真可谓“看山走断腿”。说是河,实际是群山中间的一条峡谷,水流最后集中在这条主峡谷,向溆浦方向流去。
一次,我们乘摩的去紫鹊界,过了河对面,摩的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上盘旋,走了很长时间,一回头,还能看见一字界小学那面红旗在迎风飘扬。
在河东,我们终于找到了那棵小有名气的树,名叫“雪花树”。
雪花树的外形并不奇特,也不如这里最常见的松树那样挺拔,叶子有些像城市里最常见的常青树。它夹杂在松木和竹林中,显得有些娇小,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灵气。
传说,每当下雪前,这棵树就会开出美丽的白色花朵,因而也有人叫它“报雪树”。村民告诉我们,只要它开花,就表示马上要下雪了,从无差错。
带我们来的村民——摩的出租司机朱树云不无遗憾地说,可惜呀,这颗树已经几年没开过花了。
我有些不解,问:“为什么呢?是它失灵了吗?”
他说:“不是,这几年气候变了,好几年没下雪了。”
原来,近几年的的气候发生了变化,多次出现“暖冬”,雪花树将她的心门紧紧关闭起来,在这个有些燥热的时空再也难觅那一瓣芳踪。
我掏出相机,“咔咔咔”地拍下雪花树在风中摇曳的翠绿色身影,雪花树,你已经在我的心里开出了洁白的花。
“新愚公移山”
城市里,长寿老人我见过不少,但八十岁以上还能干农活的,我还是第一次见。
陆校长的老父亲去年刚过八十大寿,他家的操坪上空还悬挂着五颜六色的三角彩旗。陆校长兄弟、堂兄弟一共十八人,号称“陆氏十八罗汉”。去年,这十八罗汉和其他众姐妹、妯娌、子孙们齐齐来临,共同庆贺老爷子八十大寿,场面蔚为壮观。
老爷子相貌清瘦,五官端庄。因年事已高,已经不种水田,名分下的水田已包给了别人,既不收租金,也不收粮食,但他依然天天去田里干活。每天去田里都要经过儿子陆校长的家门,也不进来坐,就趴在半人高的窗口往里面看一眼,笑一笑走人。
大山里土质疏松,多次见到新翻的山地多为沙土结构。我疑心,数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经过地壳运动才变成了今天的群山,所以这里土质肥沃,很适合农耕。但这里的石头多为风化,呈云片状层层叠叠,加之正在大修马路,雨水一多,极容易造成山体滑坡。这里经常发生泥石流,陆校长的爱人就是从泥石流中爬出来捡了一条命。十年前的一场泥石流,冲走了他们的木房,现在居住的木屋是后来新建的。
我和广明老师决定去看个究竟。
原来,他的田坡塌方了,他搭了一个三、四层的简易木梯子,正把塌方下来的土块一块块磊起来,已经磊到一人高了,再磊三分之一,就可以磊得与田埂一般齐了。
见我们到来,他不好意思地笑笑,用我们并不太懂的语言解释他的活,但手脚并不停止。我注意到他一双赤脚,鞋子脱在一边。村民都是这样,干农活喜欢光脚,似乎只有光着脚,才能触摸到土地的感受,种庄稼才有灵感,才有好收成。
老爷子每天重复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他那块田的西边滑坡的缺口补齐,年年补,年年缺。村民告诉我,这个活,他已经干了十年。他从不怨天怨地,也不埋怨子女,总是不急不躁,缺了再补,就这么简单。劳动之于他,已经不是单纯的农活,而是一种修行,有为与无为在他的这一行动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村民们都笑他是“愚公移山”,他也“呵呵呵”地一笑置之。但村民笑话他的时候,绝没有半点轻薄之意。村民对长者都非常尊敬,这是大山村的良好传统。村民对他的尊敬还有一个原因,老爷子读过几本古书,什么《水浒传》、《三国演义》、《三侠五义》,别看老爷子平时不善言笑,“讲古”却能讲得头头是道。说到得意处,年纪轻一点的人都不住地摇头,诚恳地承认自己不如老爷子,说自己已经看不进任何书籍。
对面的山坡是他家的菜地,那是自家要耕种的。他78岁的老伴就是对面的山坡上种着玉米。老两口一东一西,各自干着手中的活,绝不着急,每天干一点是一点。
这里是著名的“梅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一百多年以前,“梅山武术”盛极一时,这里无论男女,几乎人人习武。在新化县,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三下乡支教活动总结报告【第三篇】
今年暑期的“三下乡”活动得到了学院里各引导的鼎力支撑,统系从15跟16级学生当选出23名优良份子,奔赴x市南澳县后宅镇,深入开展为期10天的“三下乡”社会实际活动,通过学习参观、座谈交换、签名宣扬、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其间,经由屡次座谈交流、实地考核参观、发放考察问卷,深刻懂得镇乡建设。在后宅镇的十天中,通过向当地的庶民开展的等活动,同当地国民树立了深沉的友情。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各方面锤炼了自己。
此次活动中,本人担负文艺组组长,重要负责前期预备工作的美工设计以及下乡期间的体裁活动,包含每日队伍成员文体活动、支教中学学生文体活动以及下乡总结汇报演出。
20__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本实践服务队活动方案构成期。本人设计制造了本服务队队徽、方案册本的封面及封面、册内各活动组计划封面、活动期间予下乡当地学生留念用的书签,以及“建国六十周年大事记”宣传海报。
本人在所有作品中融入大批中国古典元素,以国画与书法元素为主,在建国六十周年留念日降临之际让大家感想国粹的美与灵。封面的设计采用泼墨及笔刷的伎俩营造出中国有名的“飞天”流绢后果;封底则采取渲染的手法结构出墨凌偏居的画面;侧内各小组封面所用手段不一,调研组配图以八达岭长城渲墨,配书《离骚》选文,寄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高低而求索”;支教组配图以“寒梅”工笔,配书《师说》选段;宣传组配图以“杨柳岸漠楚江阔”工笔,配书《逍遥游》选段;文艺组配图以“飞燕碧痕柳伴桥”水墨,配书《秀色》;后勤组配图以花鸟剪纸及夏荷水墨,配书《后勤颂》;两款书签分辨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水墨及“双飞燕伴牡丹红”工笔为衬图,以行书书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团委三下乡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大事记”以红渲墨为底,缀以白泼墨及工笔腾龙图案。
20__年7月14号到7月24号为活动正式开展期间。此间本人为队伍成员及学生设计了多种文体活动。
为了让配合我队发展支教运动的南澳第三中学的学生有更丰盛的假期学习生涯,我组织文艺组组员配合支教组开设华尔兹、合唱以及篮球等课程,培育学生艺术体育兴致,挖掘学生艺术体育才干,加强学生艺术体育素养。同时,学生合唱将在总结汇报上演中上台展现。
此外,队伍成员每晚例会后支配合唱队歌《和你一样》,增强队员彼此交流,融洽会议氛围,丰硕晚间空余时光。队歌同样为汇演节目之一。
同时,联合步队成员文艺专长,本人征得局部队员批准后部署了多种情势的节目。如钢琴独奏、风行群舞、滑稽小品、轮滑表演及手语歌曲演绎等,此外自己负责汇演中古典舞的演出。逐日例会后,组织有节目人物的队友进行排练,并在每项排练中全程监视,其后为本人负责的节目进行排练。
7月19日,本人连同文艺组成员张惠文前往后宅镇少年宫,访问少年宫负责人,洽商借用少年宫礼堂作为我队汇演用舞台事宜,受到少年宫负责人热忱招待,并顺利得到赞成。
7月23日,文艺汇演顺利实现。学生及我队队友表示杰出,吸引少年宫内很多观众前来观看。
除文艺活动外,本人负责下乡活动中的摄影工作。下乡进程中,本人负责拍摄了建国六十周年变迁题材视频以及各项活动中的场景。
三下乡支教活动总结报告【第四篇】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最新三下乡支教活动总结报告 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总结(优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为萤火虫赴xx第一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队的一名队员,在这次活动中我学会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主要的活动包括:以“用心聆听,用爱感受”的爱心义教活动,以“农村教育经费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和在xx的义务劳动活动,与此同时主办了一场意义重大的联谊晚会以答谢xx人民给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担任的是爱心义教活动小组的主要负责人,爱心义教活动的准备实施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六月底我们就在学校里从各个方面了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教活动信息和方案,并拟定了自己的爱心义教活动计划,并在萤火虫学社赴xx第一小分队成立了专门的爱心义教小组,并细分了材料收集小组、策划小组和教案撰写小组。第二阶段就是内部组织了两次模拟讲课活动和支教培训工作。第三阶段就是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运行实施爱心义教活动。
在xx完全小学的爱心义教活动也真正检验了我们在校期间准备工作的质量,由唐盈拉开了我们在xx完全小学的第一课,她平时在英语的学习上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由她主讲的“我爱记单词”课堂吸引了孩子们的,提起了孩子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孩子们找回了自信,因此而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我主要讲了“世界之最大盘点”“世界各国的首都国花民俗风情”等内容。爱心义教活动小组的成员杨洋、刘畅、刘飒、邱婷、王娟等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精心研究出来的教案,都受到了当地孩子的欢迎。开课的第二天就有家长送来西瓜答谢我们,我们再三推让后还是接受了,这不仅是xx人的热情让人无法拒绝,同时也表明我们的爱心义教活动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家长朋友的鼓励和支持。这次的爱心义教活动的顺利完成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那么它也带给我们对自己不足之处的一些思考,比如我们教案制作的方法、、讲课思路的整理、讲课时间的控制、课堂秩序的维持等等很多细节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和改进。
我们特意举办了一个爱心捐赠仪式,参加捐赠意识到人员有xx完全小学的刘校长及几位老师和萤火虫赴xx第一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的全体人员,担任主持人的是萤火虫学社的队员李润。捐赠仪式共分三个程序:第一项程序是主持人讲述此次爱心学习用具捐赠的意义,第二项是萤火虫学社赴xx第一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队长徐佳捐赠爱心学习用具给xx完全小学,并预祝xx完全小学越办越好,xx完全小学的孩子们健健康康,学业有成,第三项是xx完全小学的刘校长发表感言。在仪式的最后刘校长赠送一面锦旗给萤火虫学社。这也标志着萤火虫学社赴xx第一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xx年暑期社会实践的爱心义教活动圆满结束了。
活动结束了留给我的还有这么多美好而感动的.画面,成为我人生中的珍藏: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全体同学都站起来高喊“老师好”,我不由地震动了一下。当看见他们那么可爱,听到他们响亮的回答声音及嘹亮的歌声,自己好像回到从前,回到初中。看到他们那么充满着渴望的双眼,听着他们那真挚的声音,自己有一种冲动,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所有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当孩子们竞相着让我们些同学录,问联系方式时,我感动了;当和孩子们促膝谈心,交流彼此的时候,我感动了。
在社会调差活动中锻炼了我们意志,记得社会调查的第二天我们徒步走了很远很远,因为在这一路上人烟稀少,所以我们的问卷也只完成了两三分。我们在回来的路上都有些走不动了,眼看离开饭的时间已过了几分钟了,而我们小组四个人还在半小时之外的乡间小路上赶路。我们没有抱怨虽然有人喊累但是没有人妥协没有人停下来,而是一边唱歌一边说着冷笑话走回了家。
三下乡支教活动总结报告【第五篇】
作为支教板块的负责人,不仅在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活动,而且要走出学校走进当地的社会,了解当地的人文风情和习俗让我感到十分的珍惜。这样的实践机会,让我十分珍惜。尽管在七天暑期实践活动期间,汕头市潮南区迎来了台风后的大暴雨,我们忍受了没有网络和断水的日子。但我们的调研,我们的下乡活动还是没有停滞,积极响应“伦研,一直在路上”的口号。
虽然作为外省人的我,完全听不懂潮汕话,但我还是在用自己的心和眼去观察着这个我从没了解过的世界。俗话说:“拥有一双善于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我发现生活在这里的`老人生活心态很好,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积极对待,平淡自如,乃至如诸葛亮“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在采访老人的时候,老人们非常积极的配合并给予我们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访谈期间,老人眼里荡漾着的点点不经意的笑意让我们调研的所有辛苦都被融化了,我们那颗疲惫的心仿佛也找到了寄托的地方。他们让我们感到温暖和感激,让我们脚下的路更加坚定。当我们回首,回顾以往,这一路幸福和温馨与我们相伴。
当我们走进这些老人的家中,潮汕民居中各种精细的文化传统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撼。房子的结构和房子中的各种装饰,还有房子里的家具都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向我讲述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故事。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美,蕴含着浓厚的历史韵味,记录着潮汕人生活的历史;这也是一种精湛的建筑艺术,展现艺术的灵性和人文气息。
村落旁的小池塘里,不断有鱼儿吐出的泡泡在水面扩散开来,形成一个又一个的从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小涟漪;村子中,蔓延的只有各种植物的绿意;村子的上空中厚厚的云层玩着空中漂移,辽阔的天空是他们最活跃的背景……这就是雨后的汕头,静谧而有活力,清新隽永。
汕头,是我第一次下乡之地,让我深深爱上这片灵气与特色兼备的土地。此次下乡之旅,我不仅收获了与孩子一起共度欢乐时光的美好回忆,以及深厚的情谊,而且在调研的路上,潮汕老人的热情与温和、潮汕特色的建筑与人文风气,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中国的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方面能为孩子们带去一份光明,一份希望,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下乡支教活动总结报告 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总结(优质8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三下乡支教活动总结报告【第六篇】
20xx年xx月xx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0601支部“星星点灯”服务队启程赴x博罗公庄第一中学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9天的服务活动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和公庄校方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圆满成功,服务队队员也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
作为支教组的成员之一,除了配合服务队其他组的活动外,我主要的任务是参加支教组组织的传统教学和特色课堂活动。
在传统教学活动方面来说,为了实现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支教组设置了语文、英语、历史、音乐等课程。而本着方案课表与实际情况的相结合的原则,我在这次的支教活动中选取了讲授语文、音乐两门课程。课前准备资料,备课,试讲,走上讲台真正讲课,所有的步骤都按照正式讲课的标准来实行,而每一次讲课的不足又成为宝贵的经验,为下节课的改进提供了参考的依据。讲授完所有的课程,我有以下的一些心得总结:
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史学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语文教师的重要条件。
在我以前的观点看来,一个人的专业知识是决定其能否在所学领域中有所成就的保证。相对而言,其他知识是否具备显得有些无关紧要。而这次下乡的支教实践却证明这一想法是有失偏颇的。诚然,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却感觉到只是用所学专业知识来支撑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赏读一首诗词,一般要涉及讲到该诗词作者的生平事迹,而作者的生平事迹又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发生的,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必然有着时代的烙印。要想把这些具体问题结合到一起来讲,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好史学知识,“文史不分”这句话在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其次,学生的自主参与对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及成效保证起着非常的的积极的作用。
在当今的教学条件下,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已经与客观的教学环境、学生主观的思维模式不相适应。现在的学生普遍对知识怀有好奇心,但又容易产生情绪化的心理并且缺乏持续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能力。因此,“填鸭式”的枯燥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老师讲课的心理,因而容易出现只是老师单方面讲课而学生开小差的情况的。面对这种情况的,老师应该。取积极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学会自主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正式讲课以前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趣闻轶事作为引入语激发学生的听课欲望,或者在课堂中穿插讲一些小知识之类的缓解沉闷的课堂气氛等都是一些可以参考的方法。另外,讲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施好鼓励赞扬机制。学生都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渴望老师在众同学面前表扬自己。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适时适当的表扬来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自主参加课堂活动,以此达到老师、学生双方互动学习的积极效果。
再次,要注重课外与学生的沟通,在双方的交流中获取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
学生是老师实施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因此,学生的课后感想、反馈意见是评定老师教学成果的其中一个衡量标准,更是老师改进教学工作的动力与参考。老师在课后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看法及其掌握程度,为下次的教学工作提供事实依据、参考准绳,这对于改进老师教学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特色课堂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班委选举、主题班会、师生交流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作为一名老师,要在保证正常的教学课程的同时尝试用寓。于情的特色活动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观念教育。而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应该多给学生鼓励和支持,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以此达到开展活动的目的。
现在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我观念,传统的死板说教对于德育观念教育来说已经不合时宜。针对此情况的,老师可以考虑开展以各种主题为主的活动,寓教于乐,寓。于情,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气氛中学到课外知识。另外,学生一般有很强的表现欲,但也普遍存在临场胆怯的弱点。这时,老师就应该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和行动上的支持。例如,班委选举,学生有竞选的欲望但是缺乏竞选的勇气,老师可以通过带动全班同学鼓掌鼓励等措施来激发其勇气。又如,师生交流会,学生想通过唱歌表达对老师的感情但又羞于开口,老师可以自己主动要求跟学生一起合唱,以此缓解其紧张心理。老师。取的各种措施是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一种方法,更是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的途径,学生因此会在活动的过程中受益良多。
总的来说,三下乡支教活动是提升个人能力,挖掘个人潜能很好的平台。无论是传统教学活动的参与,还是特色活动的开展都会对我们今后开展真正的教学活动有所启示,我也希望自己从下乡的总结中收获一些值得思考体会的东西。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三下乡支教活动总结报告【第七篇】
我的名字叫xxx,我是遵义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的一名10级(3)班的学生。现在是组织部的学生干部。xx年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经过前期的准备,主要以排练节目为主,然后我们来到了板桥镇,开展了一些列活动。而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在板桥镇的义务支教活动。我在板桥镇娄山中学进行了为期5天的支教活动。我被安排担任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刚开始我觉得有点压力,毕竟我面对的是已经毕业的六年级升初一的学生。很庆幸自己加入了这个团队,5天的支教时光虽然很短暂,但是我却收获很多。虽然我们住的条件不是很好,也不算很差,这也能够锻炼到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都很团结,互助,在共同的工作中,我们一起克服困难,增进了解,增进友谊。
孩子们都很活泼,对于我们这些初次见面或者见过一次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还是有些拘束。可是他们身上的朝气和渴望是无法遮掩的。我们互相嬉戏打闹,虽然调皮,但是他们都很懂事,到了临别的时候依依不舍,这个过程记录着我们之间的情谊。
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一眨眼5天就过去了,支教的生活很充实,想着这时候我的好多朋友都在家里吹着空调玩着电脑,多么闲适开心!但是当我看到那一双双清澈的大眼睛,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刚开始时,孩子们都很活泼好动,课堂秩序很不好,一节课根本无法进行,让很多支教老师都头疼的班级。有的支教老师在上课之前都心惊胆战。后来我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与沟通,还有代课老师的协助,最后我们班成了支教老师经常赞赏的班级。此刻我是无比的自豪与骄傲。所有的苦和累全部化成了喜悦。
有幸自己也能亲身提前体会一下做教师的滋味,锻炼一下自己。当我第一次踏上讲台,沉着地看着台下几十双求知的眼睛,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仿佛又出现了当年自己读小学的那一幕幕……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还是不够高,有的同学甚至不肯站起来回答问题,有些同学爱开小差,喜欢说话等等问题,这都需要我们想出一定的对策去解决的。每次上课,都会有支教老师在教室后面听课的,而我没上完课也都会向听课的老师了解自己上课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正,提高自己的师范技能。
虽然这只是一次实践活动,我们只做了5天的教师,但我知道我们肩上的担子并不轻,要上好每一堂课,让这些调皮的学生对我们上的课感兴趣,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况且是对于我们这帮自己还是学生的老师,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探索,去研究。
即使我们那时马上就走了也许今后都不会再见面,可是竟然就这么像认识许久的亲人般舍不得分离。他们一大早就回学校帮我们打扫好校园的卫生,帮行李,和我们拍照留念,特别是走之前班里的几个很熟的学生还来送我们,陪我们聊天。走之前也有很多我不是我教的学生一直问我要照片、要手机号、要q号,不停地写留言,签名。一直说着老师可不可以不要走不要走…叫我们有时间记得要去看看他们。
即便是现在,当翻开同学们写给我的信还有那些小礼物时,心里也是一阵难过。但别了依然相信,以后有缘再聚…..再说现在是网络时代,联系不是问题。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三下乡活动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结束了,大家带着一份感动与思考起程,想想我们分别的那一幕,想想我们与板桥镇学生共同度过的那点点滴滴,想想我们队友们留下的足迹,想想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真的为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经验和收获,它也是这片天空下不灭的回忆,这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财富,值得我永远珍藏。三下乡就是要我们这些大学生好好利用自己的才能来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乡情,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并要在实践中肯定自己的价值,并认识自己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去学习和充实自己,去更好地为以后为人民服务作好准备,这才是我们三下乡的意义。
三下乡支教活动总结报告【第八篇】
大山村的孩子从来没上过音乐课,也不会唱歌。
第一次上音乐课,他把唱歌与诗歌的概念弄混了,唱歌说成“读歌”。
他叫伍贤佳,出生卑微,生长在一个组合家庭,爷爷、母亲、继父之间全没有血缘关系,都因为他这一点血脉组合在一起生活。他自小跟爷爷长大,亲父去世,妈妈有轻微的精神问题,继父属于倒插门。生活对于他们,是一件简单但并不容易的事情。这个困难家庭是在政府的帮助下组建起来的,虽然不太和谐,但每个孤独者都有了一个家。他还有一个哥哥,在长丰中心小学读四年级。兄弟两都受到新化县民间组织“梅山助学社”的资助,才有了上学机会。
他是个很帅的小家伙,学习对于他并不困难,只需稍微听听课,就能跟上,反应很快。但他身上充满野性,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坐不到两分钟就开始动,一会儿爬到桌上,一会儿跑下座位,总是无法安静下来。
每节课,我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应试教育教学大纲的计划,三分之一的时间教《弟子规》,三分之一的时间拓展游戏和讲故事。当《弟子规》中“入则孝”教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开口说:“老师,我今天回家要把《弟子规》背给我爸爸听!”他的表情一脸正气。我有些震动,明白了他的内心是有所感悟的,只是暂时还不知道怎么表达,但什么是“道”开始在这个幼小的心灵扎根。
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正是春天,漫山遍野正开着粉色的凤仙花。于是,我问孩子们:“春天来了,你们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小草绿了!”“我家的桃树、梨树开花了!”
我问:“你们听见了什么?”
“听见小鸟的叫声了!”
我再问:“那你们感觉到了什么?”
孩子们在思考……。
他说:“我感觉到了温暖!”
于是我教孩子们唱了第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他出奇地安静,黑黝黝的双眼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就是不开口。这首歌我教得很吃力,一节课下来,还有几个孩子没学会,其中包括他。
第二天一上学,他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会‘读’歌了!我会读《春天在哪里》了!”
我忍不住笑了,告诉他,“歌”叫“唱”,“书”才叫“读”。
他改口说:“老师,我会唱歌了。
但在后来的很多次音乐课上,他仍然说“我会读歌了”。
五月下旬的一个周末,我听说小家伙跟爷爷在去亲戚家的路上被蛇咬伤,半条腿肿得乌黑,吓了一跳,就和广明老师去探望。他半躺在爷爷怀里,一动不动,瘦瘦的手背上插着吊针头,见我们到来,他转动眼珠看了我们一眼,又垂下眼皮。
我问:“痛吗?”
他说:“不痛。”
广明老师问:“你看见咬你的蛇吗?”
他抬起眼,说:“看见了,这么长,红色的。”他伸出双手在胸前比划着蛇的长度,大约两尺。
坐了一会,我们四处看看他家的房子。木房挺大,与本地的两层式结构完全一致,客厅的木墙上悬挂着当地政府资助建房的扶贫标志牌匾。虽然木楼是新的,但真可谓“家徒四壁”,除了厨房用品和两张凌乱的床,什么家具也没有。全家人的四季衣服全部悬挂在南边父母的房间里,鞋子全部撒在进门的客厅里,正门的大房间是不住人的,对门摆放着君师亲的牌位,地上摊着满地的“灰萝卜”,那是猪的粮食。
回到他打针的房间,我得知他一星期内不能上学,主要是不宜走动,防止血液流动太快。
我遗憾地对他说:“你不能参加庆六一文艺演出了。”我知道,有些事情必须舍弃,而有些事情必须要承担。因为在这个孩子身上,肩负着自身和家庭的救赎重担,没有人会永远扶着他上路,他必须坚强地面对一切,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方面。
他瞪着眼睛看着我,一言不发,眼神愈加地黝黑……。
会读“弟子规”的鸟。
来支教的第二天早晨,我在鸟啼声中一觉醒来,听见学校后面山上的树林里,有一只鸟不停地叫:“弟子规,弟子规……”这一发现让我惊讶不已。
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如此,每天7点左右,每次6到8声。
我把这一消息告诉了陆校长夫妇,陆校长夫妇脸上布满疑云。我又告诉了广明老师,广明老师说:“明天早晨再叫的时候,你告诉我。”
早晨7点左右,我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听到了鸟鸣,它清晰地、反复“读”着“弟子规、弟子规”,声音异常的清脆悦耳。
陆校长笑了,说这不是什么灵鸟,而是山里很常见的一种“鸡”,全名是“竹鸡子”。
笑得最开心的是广明老师,他用他的理论解释说:“大山是有灵气的,鸟也是有灵性的,孩子们每天读‘弟子规’,鸟也学会了。”
在竹鸡子“弟子规”的叫声中醒来,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每天清晨7点左右,每次6到8声。
直到雨季来临……。
大山村的雨水充沛,梅雨季节尤甚,十天中能有7天半下雨。农作物也基本天养,从不用人工施水。农作物一年一熟,农民们优哉游哉地生活着。本世纪里,农民进城打工成为一种时尚和出息的象征,年轻力壮的都出去挣钱了,山里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生活节奏尤为缓慢。老人们能做的绝不闲着,做一点是一点,他们最大的期盼是儿孙们春节能够回家,至于挣得多与少,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似乎也没有哪位老人因此而得到多大的享受,反而是在外的儿孙们春节后大包小包提走老人辛苦劳作一年的自家土特产。老人们不但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快乐是“人”,有“人”在,活着才有意义,劳动才有乐趣。“有子之人贫不久,无子之人富也贫。”他们这样说。
上一篇:幼儿美术教育总结【汇集5篇】
下一篇:仓储现场管理述职报告【精编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