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建筑业考察报告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根据在月日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座谈会上的指示,月日至 日,由副县长带队,县政府办、住建局、财政局、商粮局及县建筑协会负责人,就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考察了中国建筑之乡浙江省东阳市,与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大型龙头建筑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了当地建筑业基本概况,了解当地政府及建筑业主管部门扶持建筑企业发展的经验及相关政策,考察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资本运营、产业多元化战略、创新利益分配机制,以人为本加快发展的经验做法。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东阳市建筑业基本情况

东阳市现有建筑企业家,其中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家,并且拥有全国最大的民营建筑企业“海天建设集团公司”。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亿元,完成税收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累计创“鲁班奖”项。

(一)政府大力助推行业发展。从1993年开始,东阳市委、市政府根据建筑业发展实际,每两年都要修订完善扶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激励意见;近年来,通过创新机制、倾斜政策、搭建平台、聚集资源等一系列举措,为处于爬坡过坎阶段的民营建筑企业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打造六个“国内首创”。今年,东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从聚集资源助力行业转型升级、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方式、全力推进科技进步、强化各项服务功能等方面加速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抱团发展战略,成立国内建筑业第一个产业发展联盟。20xx年3月,东阳市成立了由建筑企业和16个涉及建筑业政府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建筑产业发展联盟,搭建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联络平台,更好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由企业来指导政府如何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如何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如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整合提升东阳建筑产业链,促进建筑企业实施“二次创业”,继续保持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和在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产业联盟每季度召开列会,主要是汇报一个季度以来的联盟工作、解决企业经营中的现实问题,并请专家学者为我们授课,把脉发展方向、提供发展思路。

二是营造宽松发展环境,首创成立了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20xx年12月1日,首创建立了建筑行业综合性服务平台——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中心归口整合了国地税、市场监管、公检法司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涉建筑业的审批事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是,凡是涉及建筑业的服务在一个窗口都能够办理。并在原有入驻部门和职能的基础上,植入了法务维权、建筑科创推广、产业联盟服务、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元素。同时,以“去部门化”工作模式落实“最多跑一次”,真正实现了审批提速,更助推了行业发展。

三是加强企业法务保障,开创了建筑业公检法联动维权的先河。针对侵害建筑企业权益案件频发的实际,为切实加强建筑企业法务保障,于20xx年建立了公检法联动办案工作机制。由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设立派出机构,首创成立了市公安局建筑业犯罪侦查中心、市人民检察院建筑业检察事务中心、市人民法院建筑业巡回法庭,对涉及建筑企业权益被侵害案件实行专业化办案。同时,根据“公检法联动、专业化办案”的要求,建筑业巡回法庭、建筑业检察事务中心、建筑业犯罪侦查中心也全体入驻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开展联动服务,常驻办公。

四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立了国内首个建筑企业转贷资金。为解决民营建筑企业资金链“断裂”困境,降低建筑企业社会融资成本,促进建筑企业健康、稳定发展。20xx年8月,市政府在优化工业企业转贷方案的基础上,单独设立建筑业专项“转贷资金”。转贷资金总额达亿元,切实帮助建筑企业解决了短期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向银行转贷的“过桥”问题。从20xx年到现在,已为多家建筑企业转贷超过亿元的资金,其中单笔申请转贷最高金额为个亿。

五是加快企业转型发展,搭建国内首个全开放、全产业链建材集采平台。为逐步降低建筑企业采购成本,不断规范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东阳建筑产业做大做强,组建了建材集中采购平台——“东阳建筑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20xx年5月注册成立,为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注册资本是万元,其中东阳市政府出资万元,占总股本%;建筑产业发展联盟企业出资万元,占总股本%,公司聘请了原上海复星百年建筑网的总经理为平台公司总经理,负责具体经营业务。目前公司业务稳步增长,已先后为家联盟企业在个省提供了建材采购配送服务,企业采购钢材的成本每吨降低了元,真正实现了“政府搭平台、企业得实惠”的目的。

六是创新安全监管模式,打造突出实效的“隐患当事故”处置办法。东阳市于20xx年2月开始,由市住建部门牵头,联合司法、应急、公安、综合执法、供水供电等部门,共同研究"隐患当事故"处置办法,积极探索建设工程领域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当监管部门发现重大隐患但在安全事故未发生前,即启动相关程序,以封存施工设备、暂时停止工地用水用电,责令其迅速整改,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后才予以复工,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遏制工程领域安全事故发生。

(二)东阳市建筑业未来发展方向。一是以建筑科技产业园建设为抓手,使东阳建筑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最前沿。积极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建筑名校开展对接,将产业园作为建筑业“破题突围”的前沿阵地进行规划设计。大力吸引科研机构、院士专家在园区开设工作站、研究室,加快推动成立东阳市建筑研究院。全力招引东阳建筑能人回归和与建筑产业相关联的制造业入园,推动建筑研究、科技创新、建材生产等相关企业入驻,通过产业园的平台功能打通建筑产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使园区真正成为国内建筑行业“产、学、研、商”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基地,走出一条建筑业发展基地化、科技化、实体化发展的新路子,走出一条建筑业转型提升、有示范意义的新路子,走出一条东阳建筑企业迎难而上、“凤凰涅槃”的新路子。二是以“店小二”服务中心为平台,使“店小二”精神始终成为东阳建筑的核心竞争力。在目前工作基础上,积极组建财务、法务等分支联盟,搭建中介服务超市,完善公检法联动办案制度,不断拓展服务边际,延伸服务内容。同时探索设立“建筑业鲁班基金”等金融服务新模式,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资金支持;继续深化银行业建筑企业授信联合会商机制,探索增贷、稳贷、重组等解困措施,在源头上防范和化解企业“两链”风险。三是以打造“工匠之乡,建筑圣地”为目标,使东阳建筑始终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雁。建筑业是东阳市的支柱产业,承载着历史和成就走到了如今发展的“拐点”。在这个“关键时期”,将着力推动建筑业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发展,从单一房建向铁路、港口、市政等专业领域拓展,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化建造升级;从建筑施工向建筑科研、生产、销售等实体经济转型。同时以深厚的东阳建筑文化为脉络,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让建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释放新的动能,使“东阳建筑”影响力持续扩大,并行业内形成“建筑培训到东阳”“从事建筑到东阳”“建筑发展看东阳”的品牌效应,推动东阳建筑既在市场份额上继续保持优势,又在行业发展上始终站在最前沿。

二、县建筑业现状

(一)基本情况。我县目前拥有建筑企业家,其中一级资质家、二级资质家,年,完成建筑施工总产值亿元,完成税收亿元。年,我县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九条措施的通知(试行)》,从鼓励企业资质升级、鼓励企业争先创优、设立行业贡献奖、支持企业做强总部经济等方面大力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二)存在问题。一是企业资质结构需完善。我县现有家建筑企业家中二、三级企业占比,企业总体资质趋低,建筑企业的总体结构、品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短板。二是缺少新的建筑业产值增长点。目前我县的建筑业企业的产业结构仍然主要是以房建、市政等资质为主,缺少一些专业性强的资质序列,兼之外地高资质建筑企业的大量涌入,县内建筑业市场份额被挤占。三是产值税收贡献差距较大。根据统计及税务数据显示分析,全年施工产值低于万元的企业有家,税收缴纳低于万元的企业有家,该类企业资质多为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专业承包,由于企业规模小、资质等级低,招投标时处于竞争劣势。

(三)我县建筑企业与东阳市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对比。一是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不同。企业股东与管理者分离,企业内部之间实行层层经济责任制,企业董事会只会在投资、融资、高层人事聘用、业绩考核、企业经营机制方面发表意见,不介入内部的市场经营活动,这使得聘用的专业职业经理人能充分发挥生产经营特长,迅速将企业发展壮大,这是东阳市大部分企业的普遍做法,而我县建筑企业,基本是投资者和管理者一身兼,大事小事一人说了算,造成管理责任不明确,分工不清楚,企业效益低下,谈不上做大做强。二是企业内部分配机制不同。东阳市的企业在与项目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充分考虑项目部的利益,原则是公司挣小头,项目部挣大头,只有项目挣了钱,积极性调动起来,各项目管理才能跟得上,企业的社会信誉才能大幅度提高。一些项目的管理者,自身拥有大量资本金,项目经理的资本可作为承包风险抵押和工程资金的补充,实现了责任和收益的统一互动,使经营机制更加灵活。而我县的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人才缺少,个人收入水平低,由于分配机制不灵活,激励机制不到位,造成管理人员不思进取,创新能力差,市场竞争能力弱。三是对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认可程度不同。东阳市的企业老总每每给我们介绍企业情况时,都不厌其烦地展示企业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社会公益、经营信誉所取得的荣誉,强调“信誉是企业存在的基石,信誉更是企业发展的保障”。而我县的相当一部分企业内不修素质,外不树形象,干一天算一天,挣一点花一点,出了问题找人说情,得过且过,企业最终原地踏步得不到发展。四是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东阳市民间建筑发展早,从业人员技术水平高,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快,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和个人资本积累相对达到较高水平。资本积累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进行资本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资本合作获得收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推进企业快速做大做强。我县企业规模偏少,原始积累少,项目经理和操作者无风险抵压能力,不能独立进行工程承揽,项目经营效益差,大部分企业维持现状,发展空间不大。

三、意见建议

为进一步确保我县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考察组从工作实际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以下建议:

1、创新企业管理模式,进一步增强建筑企业发展活力。一是推进管理方式创新。要学习借鉴东阳市等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的成熟做法,适时提出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的指导性意见,引导企业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要推动企业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项目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把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成本和效益核算到项目,落实到项目。指导企业推广经营管理层年薪制、期权激励制,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二是千方百计做强龙头企业。县政府要扶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一级资质企业是建筑业做大做强的核心力量,而我县的一级资质企业与先进地区相比偏少,要鼓励中小企业以产权为纽带,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提高资质等级。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或收购、兼并困难企业实行资产重组,通过互持股、转让股份、存量存股和增持股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真正使企业的经营机制充满活力。

2、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我县建筑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县建筑业面临的严峻问题是,以房建为主体的建筑业市场空间愈来愈小,竞争的程度愈来愈激烈,要进一步加快实施结构调整的步伐,早一步调整,就可早一步赢得市场先机。鼓励企业突破单一房建为主体的建筑产业结构,拉长建筑产业链,实现差别化竞争,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对有条件、有实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则着重向以下三个方向延伸:向高效产业延伸,把建筑业发展的中心向机电安装、钢结构、环保、园林古建、装饰装修、防腐工程等经济效益较好的领域转型,着力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向基础设施延伸,要抓住国家拉动内需,投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强与交通、电力、铁路等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使建筑企业参与到道桥建设、隧道建设、市政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向关联企业延伸。应全力培育壮大与建筑业紧密相关的本土技术型企业,鼓励建筑设计院、县检测中心资质升级,提升技术服务水平,通过市场行为改善办公条件,使企业做大做强,为我县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进一步大力支持房地产企业,开拓县外市场,鼓励走出去。应进一步大力支持建材制造企业,科学配置建材资源,实现与建筑业、房地产共赢。

3、实施名牌战略和人才战略,为企业发展积蓄能量。一是加大科技扶持。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为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牵线搭桥,推进产学研联合。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装备水平。对建筑企业的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等活动,县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安排科技经费、技术改造贴息补助,支持企业购置大型设备。二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据考察,东阳市建筑企业每年都要大量引进建筑类大学生,并实行师徒结队进行培养,充实到施工一线。要鼓励企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继续加大培养引进以大学本科学生为主的技术骨干、项目经理人才的力度,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好人才,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夯实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智力支撑。要协调有关方面出台政策,在人才户口登记、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要组织具有发展前途的管理人才进入高校深造,给予资金补助。要分期、分批、分层次组织企业经营者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建筑强市的管理经验,要求文化水平低,年龄较大,企业信誉和效益不高的企业领导人,尽快培养有文化,懂管理的接班人。三是对建筑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用工难”问题,政府要督促人社部门建立稳固的劳动力基地,指导帮助企业对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先培训、后上岗”。同时,积极稳妥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增强我县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建筑业的支柱地位。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像抓工业、抓服务业、抓招商引资一样抓建筑业的发展,认真研究解决建筑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建筑业发展鼓劲撑腰。二是突出服务协调。各级各部门要学习借鉴东阳市的经营做法,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新的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大对建筑业的扶持力度。发改、住建、财政、市监、科工、人社等部门要从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出发,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积极主动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三是强化对市场开拓的指导。行业主管部门要利用自身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多、信息广泛,以及和兄弟省市合作的已有渠道,大力推介我县建筑企业。通过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县外联络基地,帮助企业开展县外施工业务。建筑企业要抛弃本土意识,克服畏难情绪,鼓励优秀管理者外出施工,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解除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要使外出人员放的开、扎下根、创市场、树信誉,做好工程项目,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35 3429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