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高会调查报告(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农高会调查报告(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农高会调查报告【第一篇】

农村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 年增长速度超过城市三倍

2008年3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2008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系列报告之《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数据表明,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我国农村网民数量为5262万人,年增长率达到了%,远远高于城镇网民%的增长率。受益于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形势和政府对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扶持,农村互联网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此次调查报告是CNNIC继2007年推出《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后,再次针对我国农村互联网进行深入调�

农村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 与城镇差距依然巨大

此次报告表明,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政府重点扶持之下,我国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巨大。

农村互联网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城镇,促进我国互联网的持续增长。调查表明,2007年7300万新增网民中的4成,即有2917万都来自农村。目前我国农村网民总量已达到5262万人,年增长率达到%,远远高于城镇网民%的增长率。

但是,我国农村与城镇的发展差距仍旧较大。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农村仅为%,且我国网民主要是以城镇居民为主,而影响农村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收入。在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中,有%的人是因为不懂电脑或网络,%的人是因为没有上网设备。

在互联网应用深度上,农村网民比城镇更浅,娱乐化倾向更为明显。目前农村网民平均每周上网小时,比城镇网民少了小时,使用深度浅。在网络新闻、搜索引擎使用率方面农村网民分别为%和%,比城镇居民相应使用率低了15和18个百分点。同时,多数农村网民仅将互联网当成聊天工具和玩乐工具,分别有%和76%的农村网民使用网络音乐和网络影视功能。

报告发现,在农村网民增速强劲的同时,乡镇信息资源也非常匮乏。目前全国3万4千多乡镇中,有独立政府域名的乡镇政府不到十分之一,乡镇一级政府信息化建设仍处在初期状态。

意识到信息鸿沟对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影响,政府主导,多方推动,对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实施了重点扶持,为农村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乡乡有网站”大型乡镇信息化普及公益工程自2007年6月份启动以来,得到地方政府的热烈反响,目前全国已有四分之一的省级行政区签约加入该工程。

农村上网渠道 调查显示,农村网民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达到%,已经接近半数,即5262万农村网民中,网吧网民已经达到2552万人。农村网民以收入不高、年轻男性、初高中学历居民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网吧在为农村网民提供重要上网渠道的同时,也存在违规经营及农村中小学生网民出入网吧的情况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农村未成年网民出入网吧的比例高达%,这一现象要比城镇普遍的多,同期城镇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仅有%。而在农村的未成年网民中,%都是学生。

农高会调查报告【第二篇】

加强价格监测

一是开展蔬菜价格监测。去年初,针对蔬菜价格上涨过快状况,及时启动了蔬菜价格周监测,秋菜上市期间,又启动了地产秋菜价格周监测,对指导蔬菜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开展新粮上市价格周监测及走势分析。自新粮上市以来,对新粮玉米、水稻、大豆价格开展周监测,从去年11月份至今年4月末共形成监测报告24期。三是适时撰写市场分析预警报告。

开展专项调查和市场监测

一是开展备春耕期间生产资料专项调查。去年3月1日至4月25日开展了生产资料专项调查。二是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成本及效益专项调查。去年秋,对农安等4个基点县玉米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形成分析报告后及时上报了省政府。去年末,又对全省15个基点调查县的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

完成常规统计分析及信息报送工作

一是按照农业部的要求,按时完成农业基点调查报表、物价月报、统计年报、成本信息报送等工作。二是对全省农业综合统计工作进行调研,对三年来全省农业综合统计工作的开展和改革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对全省市场信息机构和设置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摸底并将结果及时上报农业部。三是根据农业部基点调查县定期的物价网报,每月编写两期《市场信息简讯》。四是及时召开有关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并落实全国农业统计等相关会议精神。

做好蔬菜价格采集

一是按照部里要求和吉林省蔬菜产业的布局状况,选定10个调查县,每个调查县选出10户调查� 二是组织召开县级调查员培训班,就如何选点、确定品种等有关采集工作进行全面培训。三是积极与省财政沟通协调,争取工作经费,确保蔬菜价格采集工作顺利完成。

提高分析人员的业务素质

农高会调查报告【第三篇】

国务院研究室近日了《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对正在城镇务工和返乡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收入方面,被调查农民工的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500至8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3.58%,300至500元的占29.26%,500至800元的占39.26%,800元以上的占27.90%。

目前,农民工打工主要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通过“资深”农民工介绍,一轮带一轮地以滚动方式进城。据调查,通过熟人或亲戚介绍的比例达到60.37%,而通过中介机构介绍和自己应聘的仅占14.20%和12.10%。

调查当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的农民工仅占53.70%,没有签订的占了30.62%,有15.68%的农民工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在被调查者中,认为用工合同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农民工占20.86%和40.67%,认为没有用的占13.95%。

调查显示,农民2ET资领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按月领取,为60.37%;另一种方式是按年领取,为28.02%。在被调查者中,基本能按时领取工资的达到47.78%,有时延期和经常延期的比例达到35.68%和15.68%。

农民工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每天工作大多超过8小时。在被调查者中,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内的仅占13.70%,8至9小时之间的达到40.30%,9至10小时之间和10小时以上的分别占23.48%和22.50%。

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工采取两栖的生活方式。农民工具有较强的乡土情结,再加上回乡投资、子女上学等因素,劳动力回流情况比较明显。有一定积蓄后就返乡的农民工比例占39.07%,计划在原城市里长期打丁的占8.13%,视工作情况定夺的占37.48%,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去其他城市工作的占15.32%。

问卷还对农民工就业情况、农民工与雇主和市民的关系、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全职非农、融入城市、追求平等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表明,我国农民Ti在发生三大转变: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

农民工规模仍会继续扩大,但增速将趋向平稳

报告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总体上仍然供大于求。一方面,目前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随着20世纪8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供给总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对劳动力将持续产生较大需求,对农民外出务工产生巨大拉力;我国耕地资源少,承载农业劳动力有限,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巨大推力;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城市现代文明的呼唤,也对农民进城就业具有巨大引力。预示着农民工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据调查,“九五”时期,农村劳动力年均增加584万人,年均增长1.3%;“十五”前4年(2000年―2004年),农村劳动力年均增加433万人,年均增长0.9%。

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在较长一个时期内的特征。

农民工流向仍以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为主,但将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扩散

大中城市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2004年到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增加了448万人,增长7.4%,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也由上年的68%提高到70%;进入大中城市的农民工占总量的62.4%,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随着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一种客观要求,技术含量低、土地占用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渐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转移。伴随着这种梯度转移,农民工流向也将随之位移。目前这种迹象已经出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些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促使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有所增加。

农民工转移仍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为主,但在城镇定居的将逐渐增多

目前,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候鸟式”的生活和就业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工收入偏低,不足以支撑其家庭在城市定居生活;现行的城乡分割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工难以在城市长久居留;农民工在农村都有承包地,使他们流则有根、出而能退、进退有路。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可以避免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流民”现象和类似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病”。亦工亦衣、亦城亦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继续存在,大量农民工仍会以流动就业为主。

报告表明,我国农民工在城镇定居的将逐渐增多。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据统计,2004年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占81.3%,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比2002年提高6.4个百分点;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据统计,近年来举家外出的农民工持续增加,2004年达到2470万人;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新一代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不仅是为了挣钱,他们更向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尊重、平等和社会承认有更多的企盼。

76.4%农村劳动力没有受过技术培训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

报告指出,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据建设部统计,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已达3200万人,参加过培训的仅占10%。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都在70%以上。

农民工技能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他们就业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当前农民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各地很少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服务;市场中介行为不规范,农民工易上当受骗;对农民工的培训多数时间短、质量差,许多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迫切需要;已就业农民工的在职培训十分薄弱,企业普遍没有履行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的法定义务。

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部调研组建议,各级财政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预算科目,加大对农民参加培训的补贴力度,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制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对相关培训机构和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多种优惠政策;整合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工作等。

平均年龄为28.6岁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农民工中16至30岁的占61%,31至40岁的占23%,41岁以上的占16%,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表明,我国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比较轻,也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向往城市生活,有强烈的外出就业冲动,也较为容易适应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但是总体素质仍然偏低,多数只能吃“青春饭”,从事简单体力劳动。

调查显示,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占66.3%,女性占33.7%。近年来,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有所上升,比较明显的是16至20岁的农民工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22.2%下降到2004年的18.3%,30岁以上的农民工所占比重则提高了3.8个百分点。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6%。目前,农民工普遍缺乏劳动就业培训机会,技能素质不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出现的“民工荒”,既反映农民工对低收入状况的不满,也折射出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的短缺问题。

调查显示,农民工虽然眼下吃“青春饭”、养老问题不尖锐,但却把沉重的包袱留给了十几年后的政府、社会和家庭。例如东莞市2004年农民工退保40万人次,平均参保时间仅7个月。农民�

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审批手续和收费的政策在少数地区落实仍不到位,乱收费、搭车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研组在报告中指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地均对本地区针对农民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进行了全面清理,但在个别地方外来人员居住集中的街道、乡镇,还存在乱收费情况,如超标准收取卫生清扫保洁费,擅自收取综合管理费、宣传管理手册工本费等。个别地方乡镇、村借出具有关证明之机,搭车收费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计划生育部门仍向农民收取已取消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本费,有的地方公安部门擅自提高暂住证工本费收费标准。

调查还显示,个别地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个别教育部门擅自抬高免收借读费的申请标准;少数地方农民工培训所需财政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影响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政府主办的劳动保障培训基地收费公示不符合规定等。

为了防止乱收�

农民工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半数以上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报告指出,农民工在传统体制之外开辟了一条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动的新通道,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填补了制造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岗位空缺。例如,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已占到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80%,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同时指出,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2004年,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780元,月平均生活消费支出290元,平均全年节余3000元左右。农民工群体每年带回家的数以千亿计的现金,成为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来源。外出务业也使农民增长了非农产业生产经营的本领,转变了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据专家估计,目前每100个外出务工农民就有4个走上回乡创业道路。

农民外出务工也是他们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主渠道。据统计,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比1997年提高84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998元,比1997年提高483元。1997年到2004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5%提高到34%。

农高会感想【第四篇】

第十七届农高会之心得体会

一年一度的农业盛会——第十七届农高会如期在现代农科城杨凌举行,此次农高会以“科技创新·示范推广·现代农业”为主题,规模空前,展示的各项技术涵盖了农业领域的方方面面;各项高新技术易学易用,便于推广;参展单位的组织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参会者的需求。在农业盛会举行期间,农科所立足安康农业发展方向,组织专人前往参观学习。

此次农高会之行,我们先后参观了陕西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合作园及农高会展馆。通过此次参观学习,看到了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观赏型“向日葵”、银屏藤、航天育种培育的太空大南瓜、蔬菜、瓜果、花卉等新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可食又可供观赏。太阳能光伏LED植物工厂冬暖夏凉,通过让红光穿透进来为绿藻光合作用,提高大棚温度,促进冬季作物快速生长,缩短生产周期;闻香识农业展区和锦绣田园区让游客从视觉、嗅觉、听觉方面对现代农业进行多重体验等„„。这些新技术、新成果一再的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其中,印象较深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新。创新是此次农高会的主旨所在,充分展示了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新技术、新成果,如:“番茄树”和“南果北种”的香蕉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改变了果蔬原有生长环境,丰富了果蔬种植方式;“墙面立体无土栽培技术”、“斜插式立柱无土栽培”等栽培方式的创新,充分高效利用空间,提高了土地和光能利用效率。

2、奇。不论是从品种选择还是市场开发前景考虑,参展产品均表现出立意奇特,如:航天育种培育的大南瓜、异型瓜果、花卉等,不仅仅生长环境独特,就连形状也很奇特,而且这些航天育成品种兼有食用和可观赏性。

3、特。每个展区都能突出特点,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梦幻花卉”、“银屏藤”、“闻香识农业展区”等让参会者身临其境,感受梦幻般的如画美景,领略农业科技发展取得的高新成果。

杨凌农高会作为我国最负盛名的四大科技展会之一,在展示农业高新科技成果,普及传播科技知识的同时,促进了我国各级各类农业行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园和农高会充分展示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我认为:此次农高会以“新、奇、特”,向世人展示着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我们此次的参观学习的不仅仅是看看这些事物的“新、奇、特”,更重要的是在参观学习中体会和深思如何结合安康实际发展我们自己的特色产业?怎样将我们自己的产品与高新技术相结合?

结合自己短暂的工作经历,我认为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夯实业务基础,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学习交流,不断创新,提高科学技术与实际生产工作结合的紧密度,敢想敢做,要坚信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观农高会之所想

很期待大三这次的广告实践活动,快要毕业了真希望可以多实践,在实践中长长见识,学点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最后,学校领导和老师决定了去杨凌农高会。“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是我国农业高新科技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大型综合展会,被誉为“中国农业奥林匹克盛会”。各地的科技成果代表了本地的农业发展技术,代表了本地的农业水平。杨凌是中国农业的发源地,作为中国农业的“硅谷”,它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并通过农高会把产品推销出去,让世界了解自己。虽然以前的学长学姐每年也去那个地方,还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在11月2日踏上了去杨凌的路途,希望可以有点收获。

这一次是第十七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历时五天,老师说开幕式人太多,11月2号我们班刚好有时间,所以就这一天去。经过了2小时的车程,来到了杨凌。

拿到票后,就开始排队,不得不说人真的很多,来看的人有学生、老师、农民、老板……据农高会组委会负责人表示,与同期其他农高会和历届农高会相比,本届农高会进场人次最高,销售最多。果然是啊,先进去的是A馆,挤在人堆里,看着那些各农业品牌的经销商们笑逐颜开,参加农高会的市民们意犹未尽,带着沉甸甸的收获,他们应该是开心的吧。在A馆里就见了一些卖杏仁、美容产品、辣椒、青菜等,还有很多展台是空的,由于里面人很多又很热,匆匆走了一

圈,出来后发现浏览完A馆用了不到20分钟,比排队进去的时间还短。就觉得很后悔,没有仔细看。在去往B馆的路上,遇见了一位老师,她向我们询问了一些情况,我们说没什么好看的,感觉被骗了,就见了一堆卖东西的……老师说我们没搞清来的目的,是要看人家怎样设计展馆,怎样布置展台的……

然后抱着这个目的去了B馆,人依旧很多,这个馆里有很多吃的东西,展的是各地的特色,各地展品丰富多样,也基本上是一些农产品,展示了农业的新成果,但比较有创意的是他们把玉米棒子摆成法门寺的形状,把很多苹果摆成一个大苹果的样子……见到了很大的南瓜,冬瓜,西红柿,土豆,红薯等等。真的很开心现在有这样的的高科技,培养出这么多高产的作物。现在,我国处于科技快速发展的阶段,往往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因而,就要求我们用科技,创新,知识来寻找新的出路,来改善第一产业,使之适应社会需求。参观完B馆时间已不多了,我们就匆匆的观了一下C馆,展台上的展品琳琅满目,主要是妇女手工艺展,有织布机,剪纸,刺绣,以及用麦秆编制的一些工艺品……这一件件巨作,不由得佩服起我们充满智慧和勤劳的人民。看着这些发展的农产品,看着各个国家相互交流的美好成果,很是欣慰,杨凌高新技术开发区给农业带上了新的光环,新的科技引领,看到了农业新的未来。作为广告专业的学生我并没有在这次参观中学到很多东西,但还是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35 3273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