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数据资源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范文和2024年工作安排
县数据资源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
2023年以来,我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数据赋能优场景、‘五心’服务争标兵”党建特色项目为抓手,以“创廉洁大厅、优窗口形象”为廉洁文化教育载体,持续深化“一改两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助力“数字霍山”高质量发展,我局荣获全县“‘创特色、争先进’优秀单位”和“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建引领,做到思想武装和作风建设同频共振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注重以学铸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通过党组中心组交流研讨、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方式,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做到学党纪法规和学业务技能相结合,研讨交流和现场体验相结合,集中学和自主学相结合,扎实开展“五大”要求、“六破六立”大讨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二是加强警示教育,注重正风肃纪。深化“以案为戒”警示教育,以党纪法规为准绳,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以“创廉洁大厅、优窗口形象”为特色载体,举办廉政党课和道德讲堂,常态化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持续纠治“慵懒散拖”“生硬冷推”等“在岗不在状态”现象,多次进行“廉节”提醒,加强微信群、QQQ管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分清是非界限。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整改提升。以持续巩固省委巡视和县委巡察整改成果为契机,聚焦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存在的不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严格落实党组整改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完善并严格执行党组议事规则、资产、档案和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及时召开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半年召开一次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邀请纪检组列席指导“三重一大”会议,项目建设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做到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管理与主责主业相辅相成、深度融合。
(二)用好智慧平台,做到共享应用和数据安全稳步推进
一是加强资源整合。将组织部、文明办、住建局、财政局等27家单位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协助人社局、统计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分局等10余家单位系统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整合,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管护,已归集并清洗入库数据1.45亿余条,业务系统30余个,视频6000余路,调用接口7000余次。目前,“免申即享”惠企资金全部实现线上兑付,在用有效惠企政策38条,兑付资金5700余万涉及305多家企业。二是推进共享应用。深度挖掘大数据云中心城市大脑潜力,依托人口和地理两大基础信息数据库,将县大数据云中心横向联通县直各单位及各乡镇(开发区)和三农大数据云中心,纵向链接“数字江淮—六安子平台”,数据挂接率为100%,调用国家级数据接口18个,位居全市前列。为着力打通市县OA系统信息堵点,霍山县协同办公多终端多架构升级改造已进入招投标环节。三是保证数据安全。落实态势感知监测服务,动态监测全县重要网站、系统40余家,组织开展10余家系统安全测评,落实“护网2023”攻防演练,全方位挖掘系统漏洞并及时完成整改,配合修复高危漏洞192项,修复补丁风险321项。定期开展机房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网络安全异常40余次,累计预防和过滤各类木马病毒攻击10万余次。
(三)强化培训指导,做到指标提升和“充电”赋能双管齐下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靶向发力”。紧紧围绕营商环境政务服务领域考核的目标导向,认真落实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以评促改、以改促优。加快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推进行政许可、高频事项“全省一单”,着重对县乡村三级1.37万项办事指南20.5万个指南要素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规范网上办事指南的填写,强化网上办事指南引导功能,力求达到线下线下一致,按照“一看就能懂、一点就能办”要求,方便群众查阅和使用。二是及时沟通协调,压实部门责任。坚持每周分析安排营商环境工作,密切关注指标更新,准确掌握和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持续向相关部门发布提示函,告知关于服务精准度、评价覆盖率、电子证照质量、“全省一单”认领率、信息共享交换质量、“免申即享”等指标考核标准,压实部门责任,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全力提升营商指标精准度。三是加强培训指导,提升工作本领。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年”主题活动,组织14人参加并通过六安市行政办事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考试,其中取得中级职称11人。安排县直及16个乡镇及144村级政务服务人员学习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对检查和考评中发现的弱项指标,定期“回头看”,及时调度和集中办公,开展多轮电话排查,已举办“政务服务大讲堂”19场次,参训人员达720人次,我县在省市营商环境考核中多次名列先进位次。
(四)推进多端并用,做到“一网通办”和综窗改革相得益彰
一是深化综窗改革。按照整合资源、便利办事、提升效能、稳步推进的原则,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公的46家单位,分类设置8个综合功能区,对4个专业窗口、3个主题窗口和1个无差别受理窗口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通过购买服务落实4名工作人员专门从事综窗服务,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进行线下收件转办。整合16个乡镇和部门基层站所资源,统一设置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规范乡镇便民服务标识、材料、服务等管理制度,落实固定人员坐班,实现“应进必进、一门通达”。二是提升网办深度。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步打通业务审批系统和数据壁垒,以省政务服务网和“皖事通”APP为依托,加快“四电”应用推广和互认共享,签订跨省跨市通办协议,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应上尽上、上必能办”。全县政务服务实施清单进驻率99.83%,“一网通办”率99.99%、全程网办率99.64%、“最多跑一次”占比100%。三是实现多端并用。通过“皖事通”APP推广“长三角”政务服务地图,发布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场所209个,学校、医院、停车场等各类便民服务场所149个,形象展示具体位置和服务内容,智能推荐办理方式,智能导航办事路线,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设立“老年人服务”“涉企服务”“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常态化开展周末“不打烊”、预约、延时、加班服务。
(五)创新窗口管理,做到约束激励和宣传引导相辅相成
一是升级“五心服务”。以“数据赋能优场景、五心服务争标兵”“创廉洁大厅、优窗口形象”作为党建特色项目和廉洁文化教育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窗口行业规范,开展窗口文明礼仪“一岗一训”活动,着力涵养敬业爱岗、文明服务、依法履职、诚信办事、作风严谨、廉洁高效的窗口文化。细化工作标准、扎实开展暖心服务,优化数据共享、扎实开展匠心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扎实开展省心服务,强化办事效率、扎实开展贴心服务,深化政务公开、扎实开展放心服务,丰富服务内涵,优化办事体验。二是完善考评规则。以企业群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尺,畅通政务服务“好差评”立体评价渠道,现场服务“一次一评”,网上服务“一事一评”,建立问题调查核实、督促整改和意见反馈机制。从考勤纪律、工作效能、学习态度和文明素质四个方面完善窗口营商环境积分考评细则,对季度和年度“红旗窗口”和“营商标兵”进行表彰奖励,对违规违纪人员进行扣分扣奖。三是加强宣传引导。以“服务小窗口、奉献大舞台”为主题,持续在霍山手机台开设专栏,每年在各级媒体发表信息50余篇,积极挖掘和宣传窗口好人,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担当作为、比学赶超氛围浓厚。窗口工作人员和窗口分别赢得“全国人社窗口单位岗位练兵明星”“省数据资源管理(政务服务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市税务系统青年理论学习标兵”“县营商环境工作先进个人”“县服务工业及民营经济先进个人”“县社会评窗口先进个人”和“县巾帼文明岗”及“全省税务系统先进集体”“市工人先锋号”和“县服务群众先进窗口”等光荣称号。
(六)围绕中心工作,做到主责主业和社会责任统筹兼顾
一是积极参与创城行动。围绕“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总体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明确创城重点工作方案和要点。对照窗口点位标准,在公益广告、行业规范、优质服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公共秩序、文明素养等方面持续开展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志愿我先行、共建文明城”“志愿服务日”等活动,组织签订“争做文明人、共建文明城”“远离赌博、拒绝酒驾醉驾”“勤俭文明过节、杜绝铺张浪费”“建设健康机关”承诺书。着力提高创城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二是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安排一名年轻干部担任乡村振兴专干,班子成员定期深入上土市镇上土市村和诸佛庵镇大干涧村开展走访调研,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每年安排资金3万多元助力培育集体经济,为21户脱贫户推销土特产品,精准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帮扶政策。三是积极拓宽招商渠道。注重“内引外联”,邀请江苏小易生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肥兆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深圳优仕康通信有限公司、上海阶平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家考察霍山,外出考察4次,获取有价值招商线索4条,其中,有意向的3个,分别是合肥兆丰工贸仙人湖旅游民宿开发项目、通风防排烟系统生产项目和上海阶平医院医疗康养项目。四是积极夯实基础业务。按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反馈意见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并经党组会研究确定霍山汇政利通档案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协助完成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完成《县数据局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和报批工作。根据县委保密委关于保密隐患“三大行动”的通知要求,配置保密柜、涉密计算机打印机,更新台账、标签,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月活动。完成2023年霍山年鉴编纂资料提供,积极参与双拥、统战、老干部、党史、老龄委、质量及标准化、健康机关建设等各项工作。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持续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动力,以推进“数字霍山”和“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对标省委对六安提出的“两个加快”“三个示范”“两个突破”目标任务,以及市委提出的“不掉队、赶上来”系列工程,聚焦“六县战略”,强化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破解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创新应用场景,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凝心聚力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担当意识和工作效能
一是学深悟透“新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三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精耕细作“责任田”。严格落实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准确领会和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战略部署,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提升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三是大力弘扬“主旋律”。严格落实党组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居安思危的忧患,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新形势,加强隐患排查和分析研判,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精心打造党建特色项目,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能量的宣传涵养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窗口文化,持续以“创廉洁大厅、优窗口形象”为抓手,重点纠治窗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考勤纪律、工作效能、学习态度和文明素质等方面持续高标准严要求,引导督促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在状态”、行动落实“在状态”、工作能力“在状态”。
(二)在加强数据治理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共享应用和安全防护
一是织好“一张网”。强化统筹安排和顶层设计,根据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安排,配合各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专网迁移,将“公检法司”之外的26条业务专网全部迁移至电子政务外网环境,进行统一管理、防护,并开通备用线路。加强资源集约化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协同财政局、发改委对年度信息化项目建设计划进行审核,未预审的项目不予安排财政预算,为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夯实基础。二是做好“一本账”。围绕数据采集、汇聚、治理、使用等全生命周期,梳理编制全量覆盖、互联互通的数据资源目录,通过逻辑接入和物理汇聚等方式,推动数据资源“按需归集、应归尽归”。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深化数据供需对接,加强数据源头治理和质量管理,实现数字赋能政务“瘦身”,推进数据真实可用、有效共享。开展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增强数据要素市场活力。三是管好“一朵云”。制定县级政务云迁移方案,将县级政务系统逐步迁移至市云计算中心。申报“边缘化数据中心”,为县内非政务类系统提供计算、存储和安全资源。将智慧社区与智慧城管进行系统嫁接、双向打通,以AI算法运用到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城市管理类平台。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和等保测评,运用态势感知洞悉安全风险,及时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三)在提升营商指标上下功夫,着力优化“三端”能力和特色服务
一是全面对标提升。聚焦省市创优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关键指标,准确掌握服务精准度、电子证照质量、政策免申即享、减时增效、好差评等评价细则和最新要求,加强调度、审核和指导,确保政务服务事项合法、完整、准确,做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推动政务服务从“可办”向“好办、快办”转变。二是升级“三端”能力。积极汇报协调,加快各部门业务系统与省政务服务系统对接力度,推进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升级“皖事通”,全面运行“皖企通”,大力推广“皖政通”,实现“皖事通”“皖企通”前端受理,“皖政通”后端办理的“前店后厂”模式,打造构建“我”的数字空间和“我”的精准服务。三是优化办事场景。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推进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长三角一网通办”和更多政策免申即享,积极推广“学区一张图”和“网上营业厅”等多个办事场景。深化“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提高“涉企服务”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帮办质量,完善行政办事员管理机制,加快等级认定、定岗晋级,提升综窗人员兜底服务能力。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创新并行,推进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窗口办无缝对接、优势互补。持续开展周末“不打烊”、预约、延时、加班服务,加强老年人和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