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析报告范例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产业分析报告范例精编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产业分析报告1

论文摘要:十七大报告在分配公平问题上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与“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意公平”的分配制度相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高度更好地解决社会公正失衡的问题,我们还必须加强理论研究;《企业劳动产权概论》对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新探索令人耳目一新。

分配公平问题是当前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十七大报告总结的十大宝贵经验,其中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报告在分析新的阶段性特征时指出,“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人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实际上,收人差距的扩大导致了显著的社会贫富差距,占中国人口10%的贫困人口,只占有存款总额的3%,且呈下降趋势,而占总人口10%的最高收人者却占有存款总额的40%,且呈上升趋势。2000年到2005年的5年间,城镇居民中10%最高收人组与10%最低收人组的收人之比从4. 6倍上升到9. 2倍。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0. 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我国的贫富差距已超过警戒线,200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 45 , 2006年已上升到0. 496 。

面对收人差距扩大导致的显著社会贫富差距,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收人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人”。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与“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意公平”的分配制度相比,在分配公正问题上有实质性的突破,后者在实践中不有效解决初次分配中的社会不公和分配秩序混乱问题。比如,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畸高畸低的个人收人;有些部门企业高管人员与普通职工的畸高畸低收人;农民工的低收人,等等,都是属于初次分配领域的社会公平问题。如果对初次分配中的社会不公不予重视,对分配秩序混乱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规范,而是等到用财税等再分配杠杆来调节,这在当前是远远不够的,是解决不了分配不公问题的。

有了十七大报告关于分配公平的政策创新,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高度更好地解决社会公正失衡的问题,我们还必须加强理论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但不要说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就是基本理论本身好像也是越来越模糊。最近,有幸拜读李惠斌研究员撰写的《企业劳动产权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感觉耳目一新,深为该书对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新探索所吸引。

该书作者李惠斌研究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现实如何结合的问题,一直是作者关注的主题。本书是他近10年来重新思索社会主义按劳分配问题的主要学术成果,堪称经过长期研究而写出的一部创新之作。该书的主要特点是在以下五个重要问题上,都作出了富有新意的理论探索。

其一,作者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与科学发展观应当特别重视研究分配公平问题,力图有所创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分配方面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取得了明显效果。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有了过去20多年发展所提供的物质基础,中国在社会公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收人分配的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同时,还存在种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也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促进社会公平的过程。

分配公平问题是邓小平同志晚年最担忧的问题之一。1992年12月18日,邓小平在读《中国将成为最大的经济国》和《马克思主义新挑战更加令人生畏》两篇文章后说:“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要考虑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问题。不同地区总会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太小不行,太大也不行。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要研究提出分配这个问题和它的意义。到本世纪末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我们的政策应该是既不能鼓励懒汉,又不能造成打‘内仗’。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在和他的弟弟邓垦谈话时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要防止两极分化”;“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从完善分配制度角度提出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一五规划”建议目标更加强调社会发展成果普惠众生、看重积极调整就业、财税、社会保障等有关制度和政策,就此重新审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大原则理当有所调整,站在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立场上看,时下必须慎重考虑各种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可喜的是,李惠斌研究员的新著不仅从理论思维的高度重新提出了当代中国的分配公平问题,而且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角度,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他在清理和分析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坚持和拓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资本等物化劳动分享利润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同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分配领域进行的改革,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论证;在政治实践上,他运用劳动产权理论,从劳动者的权利与和谐社会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

其二,该书作者对马克思劳动概念进行了新的哲学反思,并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了重新发掘。

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对劳动概念要重新解读,开门见山地分析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他认为:“马克思以来,我们对于劳动概念的理解丰富了很多。马克思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把劳动理解为一个包含着全部内容在自身之内的过程。在我们研究劳动产权概念以前,我们首先要弄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此外,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概念的界定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是十分有价值的。

在高度肯定马克思劳动概念的重要价值的前提下,作者进一步指出,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把活劳动理解成价值唯一源泉的观点,实际上是对马克思原意的一种误读或者曲解,20世纪的人类实践证明:在被曲解的劳动价值论指导下产生的通过国有化解决剥削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是错误的。而要素决定论所导致的“资本获得利润,土地获得地租,劳动获得工资”的分配原则,实际上把企业中活劳动创造的价值等同于活劳动的劳动力价值,等同于他们获得的工资,这样一来,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占有自己创造的那一份剩余价值的同时,也无偿地占有了活劳动创造的那一份本应归活劳动所有的剩余价值,从而使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剥削现象死灰复燃。显然,要素决定论也有弊端。

鉴于此,作者指出,要想真正公平地解决分配不公的间题,必须拓展马克思的劳动概念。那么怎样拓展呢?在他看来,必须重视以下因素:一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劳动属性,二是资本作为一种过去的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享企业利润的合理性,三是企业中各种活劳动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利。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要深人发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涵,为解决当代中国的分配公平问题奠定深层的理论基础。该书的主旨之一就是试图“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理论支点,以中国的20年改革为实践背景,以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所普遍采用但却很少在理论上给予阐述的新的分配方式为参照,提出一种与劳动价值论有关的经济学话语转换—即不再仅仅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当作社会批判的原则,而是把它作为一种财富分配中的社会公正原则,从而建立一种把主观价值论与客观价值论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劳动产权’分割模型,或许这是目前社会主义社会,尤其是中国,正在选择的一种制度替代方案”。

其三,该书提出要重新认识马克思首倡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民政策。

究竟什么是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呢?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所谓按劳分配,就应该是劳动者按照自己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不但拿到用于保证他最低生活必需的工资部分,而且参与分割一定数额的、由他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这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与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根本区别所在。

作者没有停留在概念问题上,而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崭新的命题:按劳分配是富民政策。他指出,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把按劳分配定义为劳动者不仅领回再生产他自身的那部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工资,而且参加分割一定份额的剩余价值。不言而喻,这样的分配政策是一种富民政策。按照这样的分配政策,劳动者不再是只靠最低工资吃饭、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产阶级,而是不同程度地成了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其四,该书提出了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规范中国社会主义劳动市场的新见解。

作者明确反对用产权私有化的方案来解决当前中国的分配不公问题,一针见血地抨击企业产权改革的过程是活脱脱的私有化过程。他指出:“现在企业又在进行各种形式的‘产权改革’或‘产权置换’。这种产权置换的实质就是利用现有的国有资产作为风险抵押,用银行的钱把企业的现有资产变成个人资产。这无疑是新一轮的国有资产瓜分过程。这种本来是分配问题的症候却用私有化的方案进行医治的治疗方案,不仅不会使症状减轻,反而会使疾病加重。但是,现在全国上下都在使用这剂猛药。

与此相反,作者提出了一个新命题、新论断:要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规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中国改革的最大成就,就是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但是,市场经济的产生,必然会出现马克思讲的资本对劳动的剥削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解决的一个关系到企业和社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对社会主义的劳动市场进行必要的规范。不仅如此,作者还尖锐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要求我们下大力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示范、规范和立法,从而全面理顺目前各种畸形发展的劳资关系,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全面显示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其五,该书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劳动产权理论,主张工人不仅要取得工资,而且应当共享利润。

该书的最鲜明的特点与最突出的创新之处,是立足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的新鲜实践经验,力图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一套富有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的企业劳动产权理论,作出解决中国分配不公问题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作者的这一思想主旨在序言中得到了画龙点睛式的深刻揭示:“作者多年来一直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是劳动者在企业不仅得到工资收人,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享。这是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

作者经过细思明辨,把“劳动产权”界定为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劳动对其所创造的价值所拥有的权利。然后,他以劳动产权理论为基础,对“资本获得利润,土地获得地租,劳动获得工资”的分配原则提出质疑。他在承认资本获得利润的权利的前提下,重点强调活劳动获得利润的权利。他认为,企业中的活劳动,除了获得工资,应该与资本一样分享一部分企业的利润。作者把“职工控股,共享利润”作为解决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案,为此他作出了理论与时间相统一的具体探讨。他提出,“我们是否可以把职工持股作为按劳分配的一个方面,作为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解决资本对劳动剥夺的一种根本性方法?这就是说,除了原始投资的资本股权(不管是全民的,公司的,还是劳动者个人的)以外,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不但取得工资,而且依照各自在资本增殖过程中贡献的大小参与分割一定数额的增量股权。这就可以产生出一个可以精确计算的动态劳动产权结构模式,我们可以用这个结构模式来规范各种形式的职工持股做法,从而从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人手解决企业的激励与发展机制。”

还值得一提的是,与一般的理论著作不同,《企业劳动产权概论》可读性强,作者用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文中处处可见轻松幽默的语言里蕴涵着严肃的主题。更让读者感觉贴心的是,作者把可能的读者分成三大部分:企业投资人、企业全体劳动者、一般读者,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写了三个序言。他把读者当上帝,对读者的尊重体现了作为一个学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学术良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5篇产业分析报告范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产业分析报告的相关认知。

产业分析报告2

今年我市种植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农作物整个生长期风调雨顺,可以说是历史最好年份之一。经各县初步摸底与分析测算,今年我市粮食总产预计可达亿斤,比去年增加亿斤,增幅为%,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一、 农作物种植面积与结构调整情况

经各县摸底数据来看,今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万亩,比上年减少万亩,主要是因整村搬迁及退耕还林等政策影响导致;其中粮食作物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油料作物万亩,比上年减少万亩;瓜菜万亩,比上年减少万亩,主要是辣椒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种植面积由去年的万亩减到万亩,减少万亩;中药材比上年继续增加万亩,达到35万亩,其中耕地种植面积为万亩。

粮食作物中籽粒玉米万亩,比上年继续减少万亩;杂粮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杂粮中高粱、马铃薯、谷子面积变化较大,其中高粱比上年增加万亩,达到万亩;马铃薯比上年减少万亩,为万亩;谷子面积比上年继续增长万亩,达到万亩。其它杂粮面积基本稳定,甜糯玉米万亩、豆类万亩、豆类中红芸豆万亩、糜黍万亩、莜麦万亩、藜麦万亩。

种植业结构调整特点为:一是因整村搬迁及退耕还林等政策的继续推进,导致今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万亩;二是受辣椒等经济作物去年市场行情波动影响,今年瓜菜面积有所减少,粮食作物面积有所回升,比上年增加万亩;三是减玉米增杂粮效果显著,玉米面积继续缩减万亩,杂粮面积继续增加万亩,其中高粱、谷子面积增幅较大。

二、 主要农作物产量预测

1、 粮食作物:对各县农委上报数据汇总分析来看,今年我市粮食总产和单产有望双创历史新高,其中粮食总产预计可达万吨(亿斤),比去年的万吨(亿斤)增加万吨(亿斤),增幅为%;粮食单产预计可达公斤/亩,比去年的公斤/亩,增加公斤/亩,增幅为3%。

其中:籽粒玉米:面积虽然略有减少,但预计平均单产可增加%,达到公斤/亩;总产达到万吨(24亿斤),增幅%。

马铃薯:面积减少10%,为万亩,预计单产减少10%左右(后期降水偏多影响),总产约16万吨。

豆类: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比上年增加%,达到公斤/亩,总产比上年增加%,达到万吨。其中红芸豆单产比上年增加%,达到公斤/亩;总产达到万吨。

谷子:面积比上年增加12%,达到万亩;单产比上年略增,达到公斤/亩;总产达到万吨。

糜黍:面积比上年增加%,达到万亩;单产比上年增加%,达到公斤/亩;总产达到万吨。

莜麦:面积比上年减少%,为万亩;单产比上年增加%,达到公斤/亩;总产达到3万吨。

高粱:面积比上年增加110%,达到万亩;单产比上年增加%,达到公斤/亩;总产达到万吨。

增产原因分析:一是面积增加。今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万亩。二是降水偏多。今年在4-5月份春播期间,全市平均降水,比历史同期偏多4成以上,农作物种满种足,苗全苗壮;在6-9月份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全市平均降水,比历史同期偏多3成以上,农作物长势喜人,籽粒饱满。三是灾害较轻。今年极端天气较少,干旱、大风、冰雹、洪涝、低温冻害等农业自然灾害发生范围与影响是近年最小最轻的一年。四是科技支撑。玉米耐密高抗品种推广面积继续扩大,谷子等杂粮地膜覆膜面积继续扩展,以及有机旱作农业工程技术的实施推广为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提供科技支撑。

2、经济作物中:油料面积比上年减少%,为万亩;预计单产比上年增加46%,达到102公斤/亩;总产达到万吨。其中胡麻面积万亩,总产万吨;葵花面积9万亩,总产1万吨;都是面积减,但总产增。蔬菜面积减少%,为万亩,单产减少%,预计总产万吨,主要是辣椒面积与产量双下降。

三、重点工程举措

1、有机旱作农业有力推进,封闭示范扎实起步

我市在去年10月编制印发《关于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实施意见》(忻政办发[2017]185号)后,各县按照省市部署也相继出台了各自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大发展。一年来,我市全面组织实施与推广了有机旱作农业“八大工程”:一是以有机副产物归还土壤为中心的培肥工程。全市推广秸秆还田170万亩,有机肥用量达400万吨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肥增效技术650万亩。二是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覆盖工程。2018年全市推广地膜覆盖232万亩,其中地膜覆盖杂粮89万亩,推广渗水地膜谷子15万亩。三是以开源节流为中心的节水工程。全市推广水肥一体化万亩。四是以抗旱保墒为中心的机械化旱作工程。全市推广机械化深松36万亩、深翻144万亩。五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中心的基础工程。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万亩。六是以推广耐旱作物及品种为中心的生物工程。全市旱地耐旱作物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七是以涵养水源、增加肥源为中心的生态建设工程。全市秸秆过腹还田150万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42%。八是以“三品一标”品牌建设为中心的绿色农业工程。今年新增“三品”产品112个,全市达到724个;新增“三品”基地万亩,累计达到235万亩;新增“五寨马铃薯”、“代县小米”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全市达到23个。

在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方面,我市按照省厅安排部署,着力开展了“一个示范县、五个示范片”建设,即创建神池县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创建忻府区辣椒、繁峙县杂粮、静乐县藜麦、五寨县甜糯玉米、岢岚县红芸豆5个省级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神池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统筹整合各类财政涉农资金1032万元支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创建。在农委设立有机旱作农业示范推广中心,在农机中心设立有机旱作农业机械推广服务中心,在科技服务中心设立有机旱作农业研究中心,在畜牧局设立有机养殖示范中心全力服务与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大发展。重点实施了八大工程、打造了三个千亩封闭示范片。忻府区辣椒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重点推广增有机、减无机的配方施肥技术和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进辣椒生产的绿色节本增效。岢岚县红芸豆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实行“六统一”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对农业投入品严格管控,项目区化肥亩用量减少20公斤,增施了60公斤生物有机肥,对残膜统一回收处理。静乐县藜麦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在打造有机藜麦基地的同时,开展了藜麦品种试验、育苗移栽试验、不同播期试验、有机藜麦配施功能元素栽培试验、藜麦密植减肥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以及不同时期喷施硒元素对增加藜麦硒含量的研究等多项试验示范,为藜麦生产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五寨县甜糯玉米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全面推广使用有机生物肥,并提供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回收等“五统一服务”,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基地内甜糯玉米全部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繁峙县杂粮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建立有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推进标准化生产,从种植、田管、收割、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施用有机肥+生物肥,实行零农药有机种植管理。此外其它县也积极争取资金开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如保德县财政拿出1350万元打造5万亩有机旱作优质马铃薯种植基地和5万亩有机谷子、杂粮种植基地; 偏关县财政拿出900万元,推广实施了以渗水地膜覆盖杂粮为主的旱作农业集成技术6万亩;河曲县财政拿出338万元,重点实施了万亩“渗水地膜穴播谷子、杂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等等。

2、杂粮产业振兴迈出新步伐,“中国杂粮之都”招牌正在打响擦亮

近年来,忻州市委市政府坚持走绿色生态路、打特色优质牌,把发展杂粮作为全市战略性产业,全力推进杂粮产业提档升级,以“一薯、三麦、四米、五豆”为主的杂粮种植面积、产量和“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均为全省第一,以“中国杂粮之都”为首的“一都四乡”国字号区域公用品牌正在享誉全国。但是,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杂粮产品流通不畅,“有基地缺市场,有产品缺销路,有产业缺园区,有品牌缺名牌”的问题正在成为发展瓶颈。为此,去年以来我市把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杂粮优势区”和“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等作为重大工程来抓,也得到省委省政府以及农业农村部等的肯定与支持。2017年11月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关于支持忻州创建“中国杂粮之都”专题会议,批准《忻州市“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核心园区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18年1月省政府批准创建忻州杂粮山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致函农业部商请在忻州市部省共建“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忻州建设优质杂粮示范区和部级杂粮产地交易市场;2018年4月农业农村部市场信息司陈萍副司长一行对我市“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筹建、杂粮特优区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调研指导。

忻州市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今年年初李书记、郑市长分别带队到省拜访相关厅局,积极争取支持,并多次到园区现场指导与办公,市委政府先后召开10余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力推进“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及“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建设。我市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园区建设领导组来统筹推进,市政府和投资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忻州市粮忻谷都杂粮交易有限公司来投资建设运营。为集中展示我市杂粮产业发展成果,擦亮“中国杂粮之都”名片,忻州市市政府联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于9月28日-30日,在园区内已建的杂粮科创中心和展示中心,共同举办了山西(忻州)首届农民丰收节暨杂粮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了山西(忻州)首届杂粮产业发展论坛,同时进行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忻州分院揭牌仪式、忻州市杂粮产业协会揭牌仪式以及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建设奠基仪式等重要活动。总占地面积1500亩的“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及“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扩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正在以市申报的忻州杂粮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已通过省级竞争性评审上报到农业农村部等待评审。可以说,忻州杂粮产业发展已经迈出了新步伐,正在谱写具有忻州特色的新篇章。

忻州市农业委员会

2018年10月10日

随着电信诈骗宣传、防范力度的加大,人们对电信诈骗防范意识的增强,相关案件有所减少,但也时有发生。笔者亲身经历过一起大额电信诈骗案件,也有幸荣获公安部门三等功,所以想从该案件入手,结合自身临柜实际,浅淡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案件经过

某日下午4点左右,临近下班,客户应女士神色慌张,急急忙忙地跑到慈溪农商行胜山支行新区分理处1号柜台,要求柜员将我行卡内的16万元全部汇入位于北京的一个账户。笔者见客户慌张汇款又是大额,还时不时的接听电话,便提高了警惕,再三询问资金用途,是否认识对方,提醒其不要给陌生人汇钱,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应女士表示收款人是其姑姑,在北京做生意急需用钱,今天一定要将16万汇到其账号上。笔者见客户坚持要汇款,便建议客户向其姑姑确认一下账号是否正确,乘应女士打电话的间隙,通过查其言,观其色,发觉越来越不对劲,便希望与其姑姑通话确定一下收款方的细节,以确保汇款无误,应女士拒绝了这一要求,再次强烈要求马上进行汇款,如汇不到,就要进行投诉。笔者再次提醒其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并说明一旦钱汇出就追不回来了,应女士好像查觉到了什么,打着电话离开了营业场。半小时后应女士敲开了刚关的营业大门,表示其遇到了电信诈骗,就在二个小时前,她已不幸通过邮政银行将另一张卡里的2万元汇了出去。应女士告诉银行工作人员其个人信息被冒充公安的诈骗电话说的一清二楚,使得她非常相信对方,对方让其将钱汇入安全账户以免被扣划,这才有了上述被骗的一幕。最后应女士选择了报警,同时她十分感谢银行工作人员的多次提醒,让其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二、案件分析

现如今,各类电信诈骗案件频发,诈骗手段多样,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信息也被泄露无疑。在上述案件中,不法分子充分利用受害者泄露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让其信以为真。笔者的及时提醒和制止,成功堵截了一起电信诈骗,不仅使客户避免了更进一步的损失,也进一步维护了和美银行的声誉和形象。

三、预防措施

(一)充分认识。首先,银行作为高风险行业,储户的资金安全涉及银行的声誉问题,银行工作人员应深刻认识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重要意义。近来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泄露,借助电话、网络等手段实行诈骗犯罪案件呈高发态势,诈骗手法不断翻新,给银行客户资金安全造成较大危害,银行网点对当前案件防范应有充分认识,明白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重要意义。

(二)加大宣传。要积极向客户进行宣传,解释银行基本业务的常识、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通过柜员宣传引导,张贴提示标语,大堂温馨提示等方式告诫客户不要轻信各类陌生电信。提醒客户保护好自已的银行卡及密码、身份信息,天上不会掉陷饼,从源头上防止诈骗事件发生。

(三)加强学习。把电信诈骗案件的学习列入晨会、例会之中。通过学习,提高员工防范电信诈骗意识。积极加强对一线临柜、大堂经理和保安人员的防电信诈骗的安全防范教育培训工作。

(四)观察细节。提高电信诈骗识别能力和防范技巧。在客户办理业务时要学会察言观色,多看多听多说,多注意客户办理业务的情绪变化,有时后多一点关注,多一点用心,多一点提醒,不能避免客户的资金的损失,也会提高维护银行的声誉,感动客户。

近几年来,砂石短缺风暴席卷而至,伴随着监管飓风的助力,风暴能量逐浪推高,形势越来越严峻。衡阳也在风暴之中,不能幸免。砂石料本来是建筑业原材料的两种,其准确的称谓是河砂与石料,在河砂需求不足基础之上研发衍生出的制砂,基于当前的各种调控,实际上砂石处于同一尴尬现状。

一、砂石市场现状

河砂是天然石在自然状态下,经水的作用力长时间反复冲撞、摩擦产生的,属于杂质含量多的非金属矿石。经筛分后,河砂可用作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主要原料,与石头构成的砂石骨料是建筑工程主体材料的重要原材料,其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是以国标和建筑工程实践验证过的。

1、砂石料供应现状

当前的砂石料主要依赖天然砂石,产地也主要集中在湘江、蒸水、耒水、洣水的干流与支流流域,对生态破坏比较严重。受河道禁采影响,许多砂石企业大批关停,砂子、石子供应大面积减少,混凝土价格普遍上涨。价格暴涨导致囤砂、倒砂、贩砂等非法行为出现,扰乱砂行业的正常秩序,大多供应市政工程,民用市场领域供应略显不足,供需关系十分紧张。

2、企业生产现状

河砂、石料、水泥等原材料在不停的无序上涨,很多区域均需要现金排队买货,使得混凝土材料成本巨额提升,产品自然随之涨价,目前衡阳市各大混凝土公司成品砼的价格几乎都在400元/立方米以上。

3、工程质量现状

目前砂石市场供不应求,导致非法采砂现象严重,对于砂石替代材料的技术应用不成熟,供应无法饱和满足需求,一些假冒伪劣的替代性材料流入工程施工现成,加之替代性砂石质量难以保证,从而将极大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将出现一系列生产安全问题。

二、砂石料短缺原因分析

1、河流禁采

为贯彻党的“五位一体”战略方针,衡阳砂、石场环保督查整治、安全生产督查进一步深入,治砂控砂已遍布衡阳湘江、蒸水、耒水、洣水干支流沿线各区域,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2、部分区域河砂濒临枯竭

供不应求,价格飞涨,利润高昂,最常见的砂石摇身一变成了“软黄金”,刺激着采砂业畸形繁荣。在高额利润驱动下,非法采砂船四处横行。

3、区域需求大于供应

长株潭城市集群的发展,城市群建筑量大,对河沙需求量巨大,各地采砂贩砂价格存在价差,很多私营业主宁愿多花运费,也要把砂石运到价高的长株潭地区。

4、大坝减少河砂下泄量

河流修建大坝后,上游来水中挟带的泥沙多沉积在水库之中,大量的河沙沉淀在水库的死库容以下,根本是无法冲刷出来,这是大坝建设对于河砂总量最重要的干预原因。水电站发电下泄的水流是落淤后的清水,具有较强的冲刷能力,往往进一步造成下游河床的冲深下切,或造成下游堤防的淘刷,危及堤防安全。同时,大坝下游较细颗粒的河床质被冲走之后,留下大颗粒的河床质,呈现河床粗化现象。这也是衡阳河流中下游明令禁止采砂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河砂是河床的重要附着物,如今,上游来沙减少,下游河砂禁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是今天砂紧缺的合力因素之一。

三、缓解市场矛盾的对策

1、淡化海砂

海砂必须淡化并经过检测氯离子含量合规后方可使用。虽然海砂的坚固性好,但海砂中含有的某些物质对混凝土结构物的影响最为严重,竣工后的海砂建筑物,尽管外观上还观察不到破坏的现象,但内部由于钢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已经大大降低。必须将海沙中腐蚀性强的物质去除后,与河砂按一定比例搭配使用,掺拌到混凝土中使用。

2、碎石制砂

将大的卵石进行加工,粉碎成颗粒状,按一定比例与河砂混合使用。碎石由于其经过外力破碎,强度会较碎石低,而且片状含量多,石粉,泥土等杂质含量高,颗粒形状不规则,棱角性明显,会大幅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只能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才能不降低混凝土的性能。

产业分析报告3

本篇将结合raconteur的可穿戴技术报告,从整体上细说可穿戴技术的行业脉动。

一、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脉络

可穿戴技术可能是当今科技产业里最为多产的潮流,它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环境,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从运动追踪健身腕带,到谷歌眼镜,再到Oculus Rift,吸引许多业界知名品牌商纷纷加入到这个曾经非常小众的领域。那可穿戴技术是如何发展至今的呢?

Paul Lamkin――“最早的可穿戴技术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

不过这一技术的起始时间一般定在1975年,也就是Hamilton Watch推出琶莎计算器手表(Pulsar calculator watch)的那一年。那款产品一时间成为了男性时尚的代名词,甚至连时任美国总统的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也想要一块这样的手表。

可穿戴技术的不断发展引来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更多思考,学术界进步的思想家预测可穿戴设备将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然而大众传媒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对这些小玩意进行了挖掘。

而无论是先知还是后觉,我们终归要回到一点,就是这些预言听起来很完美,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实际。也直到Apple Watch的推出才真正的突破这个行业格局,毕竟从那时开始,全球至少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才开始了解智能可穿戴,而且这在可穿戴发展多年的道路上还从未掀起类似这样的爆炸革命。

市场研究机构I DC预计,随着AppleWatch对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刺激,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由去年的1960万部增长到4570万部。今年,手戴饰物出货量将达4070万部,大约占到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的90%。模块化产品(通过夹子或皮带戴在身上的设备)出货量仅为260万部,占比不到6%。并预计到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亿部,手戴饰物市场份额依然高达80%,模块化产品和智能服装市场份额分别为%和%。

虽然这些数字表明可穿戴技术产业即将发展到一触即发的临界点,但也直到谷歌和苹果在过去几年里意识到了可穿戴的潜在性,一种连接自我的真正的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才开始涌现。

1.无处不在的计算

1 9 8 8年,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首席科学家马克・维瑟(Mark Weiser)提出了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思想,并预测计算模式会发展为普适计算,并表示我们正在迈进第三波计算浪潮:计算机越变越小,无处不在,即“万物皆联网,无处不计算”。到处都在收集、处理数据,从而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

美国作家亚当・格林菲尔德(Adam Greenfield)2006年曾就Weiser的这种思想做过描述,认为技术可以扩展,无处不在的系统必须包含这一规定,所有者能即时和透明的使用,例如不需高技术含量传感、处理和联络信息的服装。美国认知科学著名学者唐纳・诺曼(Don Norman)在1999年也提出周遭环境将变得更加个人化和可穿戴化,新的设备将帮助我们无意识地使用嵌入式环境技术交流。

而只有当连续好几天戴着Misfit Shine或者Fitbit Flex,虽然它记录了大量个人信息,但不曾注意到它的存在,这似乎才是真正的时代。

总体上来说,这个时代的可穿戴技术愿景正被媒体广泛描绘,而令人惊讶的是正像一些媒体预测的那样如此准确。

2.一瞥知未来

看《霹雳游侠》(Knight Rider,1982年至1986年在NBC播出的热门科幻电视剧)时,你会看到主角Michael Knight与他的声控腕带相互对话,它与Sony SmartBand Talk E-ink通话手环有些类似。或者看看《回到未来2》(Back to The Future II,1989年),你会注意到Marty McFly戴着一款类似三星去年推向市场的虚拟现实设备Gear VR的日本胜利牌虚拟现实耳机。

这完全有可能是可穿戴技术的写照。照此,公众对可穿戴的潜在需求是被八九十年代的媒体、电视和电影所刺激,从而塑造了现实世界里可穿戴设备的形象。毕竟,目前在硅谷R&D实验室的许多工程师都是受这些印象深深影响。

其实可穿戴在现实和媒体中的出现要比80年代更远。1927年Plus Four Wristlet Route Indicator帮助你使用可移动的滚动地图墨盒导航;大概90年前,谷歌开始指导人们戴上安卓智能手表;1960年莫顿・海利希(Morton Heilig)发明了一部集合了视觉、声音、动作和气味的模拟器Telesphere Mask,试图把他虚拟现实耳机的想法传播给大众。

在那时接打电话的智能手表的想法也已经过时了。影视作品《至尊神探》(Dick Tracy)中,也拥有对智能手表的大量描写,在1967年试播中的一集内容中,可以看到一款内置摄像头、拥有两个旋钮和一块屏幕的可通话手表,而它在1946年就有出现。美国电视剧《杰森一家》(The Jetsons)也早在1962年就在片中频频出现智能手表。

3.恰好地点恰好时机

可穿戴技术繁荣背后的驱动力,从可购性和实用性上来讲,理所当然地是硬件的进步。在2014年早些时候,安谋国际科技执行长Simon Segars告诉科技网站CNET,当下即使是小公司也可以创建他的产品,因为支撑低功率可穿戴设备所需的传感器和处理器非常容易获得。“这些为新公司打开了一扇门。”

当前的可穿戴技术类型有――健身追踪器、智能带、智能手表、虚拟现实耳机和增强现实眼镜,它们都不是很新的想法,事实上许多的类型以及它们出货最多的产品都已经更新过很多代了。

不过与之前的不同之处在于大众市场的胃口,硬件正在让媒体和学术界预言一个更现实的命题。就像Weiser所说,无处不在的计算只有当设备足够动态化而融入我们的生活时,才会成功。

4.与时俱进

当然可穿戴技术的定义一直都在改变。这个词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演变着,就像一个看似永无止境的传送带。助听器自1898年以来就已遍布全球,随身听耳机在80年代就开始流行,那这两个活生生的成功的例子是可穿戴技术吗?

答案是,他们当然是了。而且很高兴看到这些可穿戴技术的早期作品影响着新兴的连接设备。比如苹果库比蒂诺的邻居Soundhawk公布了一款智能助听器,帮助用户听到想听的声音,而不想听到的统统铲除。

头戴式耳机Avegant Glyph,但它又不仅仅是一款耳机,同时还融入了非常奇幻的显示屏技术――“虚拟视网膜显示屏”。不过,此显示屏非彼显示屏。取而代之的是,它使用了200万个微镜粒(Micro-Mirrors)和自主开发的光学技术来直接将真实、逼真的画面投射到你的视网膜。

从以上可知,可穿戴技术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技术想法。但我们最终都要到达一点,那就是盈利,硬件要足够成熟并具有经济效益,从而进入大规模生产,激增主流消费意识。

因此,当你听到许多关于可穿戴技术的消息时,关键要记住的一点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只不过是文化和社会转变的初次成果,而你认为的可穿戴只是一时的爱好。

二、患者对医疗可穿戴的依从性如何提高?

Leo King――“可穿戴技术,从智能手表、隐形眼镜到智能纺织品、可消化的微芯片药物,都可能改变医疗。”

专家称,详细的疾病监测将使医生能够更成功地了解和治疗患者的疾病。在英国、西欧和美国的一些医院已经进入早期的试验阶段,而其他国家则比较落后,即将到来的智慧医疗时代不容忽视。

IDC数据显示,2013年有超过六百万的医疗和健身在内的设备出售,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升到1亿。考虑到这属于早期阶段,预计它会继续飙升。

德勤咨询公司研究主管Karen Taylor说,“越来越多地,患者甚至会问医生推荐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正被用在不同的场景中帮助帕金森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和其他疾病患者管理疾病,以及帮助老人长寿,独居等。

根据英国PA咨询集团的统计,这项技术降低了住院率和就诊率,每年为英国国民保健服务节省了65亿英镑的费用。于是英国在远程医疗保健的研究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被认为是最早应用的代表。

1.技术转移

智能手表引领着科技潮流,因为它们可追踪运动轨迹和计步等,被广泛应用在疾病管理中。比如,迈克尔・J・福克斯帕金森症研究基金会联手Intel,借助Pebble智能手表等这样的设备来帮助帕金森病患者战胜病魔。

迈克尔・J・福克斯帕金森症研究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陶德・谢勒(Todd Sherer)博士将帕金森氏症描述为“24*7疾病”,他们添加了一个可穿戴系统,全天候地在后台通过传感器以及其他实时监测数据异常现象及变化,为研究人员提供一种客观监测疾病发展的方式,从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研究。

IDC Health Insights研究经理Silvia Piai指出,对于定制的智能手表和其他可穿戴来说还有一个巨大的潜力是,追踪心理活动和环境交互影响来改善心理健康。

老年人也同样可以受益,尤其是可测量心率、温度、运动和其他生理特征的智能手表和智能服装。英国华威大学的一位研究员James Amor博士认为,活动监测可以让家属和护工了解老年人的健康和日常行为,并带给用户更大的信心,减少住院率。

传统上的产品通常针对的是健身,比如Fitbit腕带、Polar和三星手表,而Apple Watch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格局,允许更多的医疗保健和疾病管理技术对接进来。

接着是谷歌,2014年与瑞典药企诺华集团达成协议,联手研发智能隐形眼镜。该眼镜不仅能恢复眼睛聚焦功能,还可直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使其免于抽血化验的痛苦,或将成为糖尿病患者的福音。诺华首席执行长乔?希门尼斯(Joe Jimenez)表示,可穿戴技术将越来越多地“管理人类疾病”。

制药公司因为收益流的下滑,最是热衷于看到这种改变的。Piai解释称,“因为这些公司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缺乏有代表性的药品,而管理疾病的技术正在成为行业的一个焦点。”

科技公司Proteus也推出了一种利用胃酸供电的智能药片。该药片内置微型无线信号发射器和传感器,在口服进入人体之后,能够追踪人体生理反应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该公司一位发言人表示药片能帮助医生“对病情发展作出正确判断。”其他的公司也在开发能监测生命体征甚至释放药物的智能皮肤贴片。

所有这些技术的转移、进步,无疑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健康。那如何更好地刺激患者使用呢?一定少不了的就是财政激励。

2.财政激励措施

一些医疗部门正在考虑提供一些奖励方式来督促患者使用设备,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又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IDC政府部门研发总监Massimiliano Claps认为:“长期的使用设备来管理疾病,可以减轻医疗支出的负担。”

Taylor对此表示担忧:”对于患者来说,一个大的威胁是如果他们不使用设备来维持健康,尤其是没有国家扶持的医疗服务,而保险公司又拒绝提供福利的话,该怎么办。”

所以,患者使用设备的依从性也要进一步关注。Claps称:“我们常常发现患者总是使用设备一两个月后,就丢一边了。”这种情况下,也需要沟通与激励。

再一个,行业也必须努力克服技术问题,最严重的就是许多系统的所有权性质。Claps认为,一些健身设备制造商,比如Fitbit、三星、苹果看到了医疗市场的潜在性,可能会为特定目的让系统更加开放。

技术转移的步伐正在加快前进,医院、诊所和医生需要和患者一起利用技术提供者的服务来管理疾病。虽然可穿戴不会替代医疗或临床护理,但是它们能够帮助照料者来真正的管理患者病情。

三、可穿戴技术的商业化用途

1.即将终结“卡片大战”的非接触式腕带

Barclaycard――“一种新的非接触式支付腕带将让生活更轻松。”

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大群人排着长队等候上公交或者消费刷单,不幸的是读卡器又不听使唤,于是只得退回一边,寻求其他解决办法。这样的情况即使拥有多张卡片,也是不能潇洒走四方地。

这就是“卡片大战”。乘车上班族们每天都要从包里找到准确的卡片,然后贴近读卡器。

而在伦敦,乘车上班族们早开始在地铁、有轨电车、火车和公共汽车站使用非接触式腕带支付交通费用,而且不久你还能看到它出现在伦敦更多繁忙的交通枢纽。

它就是Barclaycard发明的bPayBand非接触式腕带,将永远的终结“卡片大战”。不用翻钱包,翻手袋,或者必须退回门边重新摸索,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你就能轻松支付。

bPayBand推动了非接触支付的升级,用户可以把自己的信用卡或借记卡与支付腕带关联进行小额支付,全英预计共有30万个网点提供该项服务。

而且对于bPayBand来说更加顺畅的旅行才刚刚开始,你可以用它来支付饮料、报纸、三明治。事实上,任何20英镑及以下价格的非接触式支付都可被接受,包括马莎百货、星巴克、百特文治、麦卡恩、吃的、穿的等。

这将消除当你排队时鼓捣零钱或在荷包深处寻找支付卡的窘境,从而延缓交易。

那到底还有多久才能看到bPayBand遍布英国各地呢?实际上,它已经在一些大型公众活动当中进行了测试,包括伦敦同性恋大会和巴克莱卡英国夏令时音乐节等等。结果?当然是成功了。以至于bpay现在已经展开了规模更大的测试,2015年bPayBand将开放给普通民众随意领取。

创新将不会结束。在支付旅行和购物后,bPayBand将很快被用作其他应用的一个载体。比如,体育竞技场,从季票的购买、到比赛日的进场都将成为腕带的一部分。老担心丢失季票、打湿、忘记或被偷,这些通通都不必担心了,球迷将能够彻底地在非接触终端使用bPayBand来进行支付。

还有一个场所是健身房,喜欢健身的人常常喜欢去当地健身房锻炼,但往往需要随身带一个钱包。而bPayBand和健身卡结合使用就不必那么麻烦了。还有什么呢?音乐节门票、咖啡馆凭证、孩子们的学校午餐排队、大学ID卡等等所有都能被整合到bPayBand上。如果用户同意,商人、品牌和机构能够看到技术将引领世界潮流。

所以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无卡式的社会了吗?巴克莱信用卡的电子支付部门主管Mike Saunders指出:“可穿戴支付设备现在越来越受欢迎,因为他们非常快捷、便利和安全。客户反映他们想要设备中集成包含支付在内更多的功能,可见该设备有很强的发展空间,其他应用方面也是潜力广阔,比如访问量、忠诚度、品牌化、周边产品以及认可度。”

“通过提供一个整合的支付平台和票务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帮助体育俱乐部获得新数据源,进而获取对客户行为的深刻见解。这将有助于这些经营场所更加了解自己的客户群,提高忠诚度,并通过技术联合的方法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可能有助于帮助bpay与对手竞争的就是时尚。许多设计师对于改造品牌创造高级定制的珠宝产生浓厚的兴趣。高阶品牌也热衷于给bpay换新装。终究,可穿戴支付设备作为一个普通手表一样将不会很久,所以它们应当像它们运行的那样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在今年春节前夕,也在部分区域开通了非接触式支付功能,由凤凰云科技的具备运动健康监测功能的可支付智能穿戴产品“刷刷手环”接入。“刷刷手环”内置了市政公交一卡通的RFID芯片,除了可以在公交、地铁、市郊铁路、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上使用外,还能在部分超市、蛋糕房、福利、自动售货机、饮料瓶回收机等处使用。

目前刷刷手环的公交一卡通功能在北京及苏州已经开通,未来将覆盖到全国400多个城市。这种大面积覆盖的以健身追踪为前提的可穿戴是否有机会向移动支付领域拓展呢?凤凰云科技团队表示,单纯做移动支付或健身追踪或许很难让用户产生依赖型,但是将两者结合之后,用户在体验到巨大便利的同时,自然会成为忠实的粉丝。而且未来还会植入更多的传感器,比如紫外线、指数、温度和心率等,让用户能够获得更多的环境和体征数据。

就像Saunders所提出的那样,应用的潜力将十分广阔。

2.测量每一个心跳,每一个冲刺,每一次踢球

运动,从精英足球到跑步,正在被可穿戴技术改变,这里有一些最好的例子。

当德国在里约热内卢马拉卡纳球场的第20届世界杯决赛的最后时刻,以1比0绝杀阿根廷,24年来首度夺冠时,这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永不会被遗忘”的时刻。而对于教练来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阿迪达斯可穿戴设备的贡献。

其实德国足球协会,EXOS公司,都在依靠阿迪达斯的跑步教练精英团队系统(ETS)监视球员的训练。

不能说技术让德国队具有不平等的优势。毕竟,阿根廷队队员莱昂内尔?梅西(Lionel Messi)也使用了相同的阿迪达斯技术。

所以这是什么系统?它是如何被世界上两个最好的球队使用的?

简而言之,阿迪达斯的miCoach ETS可实时测量运动员的生理特征,队员的监控设备可将生物信息传送到教练持有的平板电脑上。

EXOS的Darcy Norman解释称:“我们追踪的关键指标之一就是力量――队员产生多大的力量涉及他们能量输出的生理反应。如果他们处于低功率下而又有一个大的代谢反应,我们就知道他们是疲惫不堪了,这时需要密切地关注他们。”

的人联网(Internet Of You)理念

对于Jawbone来说物联网是不足够的,消费技术和可穿戴公司想要通过创建数据驱动的软硬件平台来创造“人联网”。

Jawbone想要把物联网的概念紧密地与个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

特殊项目负责人Bandar Antabi认为,服务用户的这些“物”没有关联性,为了能让这些“物”真正的运用起来,它们需要真正的了解你。

“就像智能温控器一样,它可以自动学习你在家里和离开家后家里所保持温度的习惯,然后在一段时间后自动地调节温度。”

“但理想情况下你会想让你的温控器知道你到底是热还是冷。不仅如此,你还想知道如果你热,或者你刚刚跑步回来或者刚刚醒来,这些都会引发不同的反应。因此,你需要给它一段时间掌握你的温度喜好。”

因此这些设备必须与你朝夕相伴,无需频繁充电、并能舒适自然地与你“融为一体”,即“全天候(24/7)可穿戴性”。Jawbone CEO侯赛因-拉赫曼(Hosain New Headshot)认为,可穿戴设备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必须时时刻刻向用户看齐;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物联网的梦想将永远无法实现。

在他看来,Jawbone的根本策略并不局限于单纯的“硬件”和“软件”思维,一体化系统才是真正的焦点。例如UP系列产品不仅仅只是一个手环,而是一个将追踪技术、算法、应用程序、数据科学以及API(应用程序界面)合作伙伴集于一身的一体化系统。

Headshot认为,可穿戴设备将逐渐走向更精密、更先进的多传感器设备,并将会迎来与手机类似的转型历程。

四、可穿戴技术的三大前景产业

“从婴儿的睡眠监测到战场上战士的隐身斗篷,再到Charles OrtonJones,技术将会促进三大前景产业的形成。”

儿童照管

Swallows、Amazons、Cider和Rosie有着愉快的童年,8岁的那年,他们一连好几天走失在荒野中的事像是发生在另一个时代。如今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即使小家伙睡了,父母也会知道他们的心率,甚至预估它们清醒的时间。

Sproutling婴儿监控器被戴在宝宝的脚腕上,与可穿戴脚环相配的移动应用能够实时显示16个指标的监测数据,比如宝宝的睡眠、心率等信息,让父母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宝宝的活动状态。同时,应用界面上环形图会给出婴儿所在的年龄每天应该睡眠的时间以及其在当天已经完成的睡眠时间,从而帮助父母把握好自己的孩子是否能获得足够的睡眠。

这个领域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比如还有Owlet智能袜(Smart Sock),该智能袜可以穿在婴儿的脚上,同时收集相关身体数据并传送到手机APP里。该设备可以检测婴儿的心率、吸氧量、睡眠类型、皮肤温度等。

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来说,可以通过技术改善他们的行为习惯。Fitbit创始人Paul Landau预测:“在照顾儿童方面,可穿戴技术可以通过游戏化让活动更有趣,从而儿童可以在游戏和挑战里得到一定量的锻炼。比如多年来,Fitbug运行的Fantasy Footfall联盟,通过团队竞争来完成从Land’s End(英国地名)到John O’Groats(英国地名)的虚拟步行挑战。”

保险

关于隐私的辩论是保险产业里保险公司之间的战争。他们想要尽可能多的了解他们的客户,而消费者更宁愿把自己远远地武装起来,于是保险公司就会抛出低价格的橄榄枝寻求人们的合作。

汽车保险公司目前使用的是GPS追踪和远程信息处理。例如由英国保险公司AVIVA经营的一种依赖于智能手机用户下载的应用程序的方案。但可穿戴技术呢?虽然还没有大的合作,但这个行业正在审核它的的潜力。

全球知名咨询机构凯捷管理顾问公司(Capgemini)保险主管Nigel Walsh认为,“这是一个最令人兴奋的机会,实时的数据监测将让我们改变传统的‘行为发生在事件之后’的看法。”就像汽车远程信息处理系统鼓励司机慢下来,防止碰撞。而胆固醇和心率监视器就是鼓励用户保持健康生活,降低保险费用。

数字人类学家Nik Pollinger对此表示了怀疑。他认为,“在保险行业对可穿戴的潜力和物联网感兴趣之前,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首先,从审美或实际的观点上来讲,可穿戴和它的追踪功能是否能满足需要;其次,这个行业需要找到方式来访问有效的传感器数据;第三,如果能,过多的暴露个人数据可能越无用。”其中最后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医疗上的见解就像牛油一样对你来说到底是好是坏,或者适度的酒精是降低还是延长你的生命,保险行业不能将这些指标关联到保险费。这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保险公司才能接受可穿戴技术。

军事防御

2015年美国的军事预算是7560亿美元,英国是460亿英镑(约698亿美元)。为什么军方在可穿戴技术上的使用却是迄今为止领先于其他领域的第三方,下一步又是什么?

英国公司Plextek在一家政府军事研究机构防御科学技术实验室(Def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boratory,DSTL)的资助下,建立了一个帮助英国军队医疗兵应对战场上各种情况的模拟环境。系统包括让受训人员戴上设备沉浸在模拟环境里,还包括让教练员设置以及监测模拟环境的部分。Plextek的目标是改进战地医疗方法的训练方式,同时为整个行业提供高级医疗训练方案的各种机会。这种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训练的教育和反应体验大幅提高,所有的心理副作用都可以给改进,只要后续的设备效果得到了提升。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士兵们不能实时充电,一个解决方案是创建充电装备。比如英国一家军用设备公司Intelligent Textiles最近推出的一款织物键盘以及一款织物充电装备,让士兵走出装甲车后还可以继续为身上的装备充电。它们目前还在研发一个“真正的可穿戴装备”Spirit,这个装备将应用于美国陆军和海军,采用模块式、可伸缩、可感应和可暗藏的设计。

还有一个就是想像哈利・波特一样穿上隐形斗篷,这样在战场上就方便多了。目前德克萨斯大学的Andrea Alu教授就设计了一个超薄的电子系统的宽频“斗篷”,Alu教授说:“当一个物体在光谱的一个点上可能不被我们看到,它实际上在另一点上亮如灯塔,所以它不可能完全看不到。”因此要么研发出一种在多种光线环境下隐藏物体的设备,要么还是好好锻炼身体用武力拯救自己。

产业分析报告4

关键词诺基亚 衰败 现状 发展过程 市场竞争

一、引言

诺基亚作为多年来移动通信业的龙头老大,最近销量下滑,甚至跌出了主流市场,有何原因?本次报告将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整个报告分为4个部分,一为诺基亚现状;二为诺基亚发展过程,三为诺基亚遇到的市场竞争;四为诺基亚的未来。

二、诺基亚现状

(一)公司易主

在2014年4月25日,微软以75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诺基亚手机部门被重新命名为“微软移动Oy”,属于微软的硬件设备组。据悉,诺基亚将结束手机生产业务,专注于网络、地图服务和技术开发与许可。“Nokia”品牌将被保留。

在加入Windows Phone后,曾经的芬兰手机巨人落到了美国软件巨鳄手中。诺基亚的前任CEO史蒂芬?埃洛普表示:“我们已经正式加入了微软大家庭,迈出了最为重要的第一步,也是我们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二)市场份额下降

Strategy Analytics公司了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的最新报告,刚被微软收购的诺基亚,其手机市场份额从2013年一季度的%下降到了%,降幅近30%,尽管诺基亚在功能机上仍然是绝对的王者。

三星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占据了全球1/4左右的市场份额。而鼎盛时期的诺基亚,在2007年拥有41%的市场份额。这在现在是难以想像的。

三、诺基亚的衰败之路

(一)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2007年,全球通信业发生了两件大事。苹果公司CEO乔布斯向世界抛出了一款叫iPhone的手机。第二件大事的主角是Google。2007年11月,谷歌宣布成立开放手机联盟,34家终端和运营企业加入其中,共同开发名为安卓(Android)的移动系统。

这一年,诺基亚推出了N95:寸屏幕,双滑盖设计,500万像素卡尔蔡司认证的摄像头,堪称经典。这一年,诺基亚在全球手机市场的份额是%,排名第二的摩托罗拉仅为%。在智能手机市场市场,2007年第4季度,诺基亚在全球的份额达到了53%。

起家于工业制造公司,诺基亚更注重将产品做得完美适用――质量稳定、操作便捷。然而,从苹果iPhone手机出现后,手机制造的内涵正悄然发生变化,面对苹果iPhone,诺基亚在2G时代的稳固定位使其在智能手机的开发上犹豫不决。

“其实苹果是将touch这么一个移动娱乐终端加上通话功能来定义手机,而诺基亚是将一个功能手机附加上网功能来定义。”以发明“苹果皮”而受人关注的衍生科技CTO潘泳如此解释诺基亚的产品哲学。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希望通过软件应用来实现对于手机的再造。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各自打造的生态系统都完成了产品的个性化定制。除了时尚化设计、可触摸技术外,苹果内置的App store为第三方软件开发商提供了方便高效的软件销售平台,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机应用商店中下载安装应用。谷歌Android也提供了相似的体验。

(二)操作系统之殇

在苹果的带领下,各厂商也纷纷加入智能手机的阵营。“在智能手机市场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值得信赖的竞争者。”诺基亚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培凯曾说,“当然,我们会很快做出回应,相信我们会这么做。”至于谷歌,康培凯认为,目前就其对手机行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判断还为时过早,因为“他们还只是一个新手,市场还难以确定他们会带来什么新鲜的事物”。实际上对于类似系统的研发工作,诺基亚公司可能着手得更早一些,“或许在10年之前,我们就应该宣布我们在这么干了”。

(三)曾经辉煌

的确,诺基亚曾经很辉煌,但由盛而衰,循环往复,是历史的必然。直到今天,行业的路被不断拓宽,对手多了,强大了,诺基亚和他们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优势也在不断变小,但这些都无法抹去诺基亚这个品牌真正的价值。

四、手机行业的市场竞争

(一)消费者心理动机分析

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短信和电话功能,更多的趋向于娱乐、生活、工作多功能使用。并且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手机有时也是个人在周围社会环境中地位的象征,其中,青少年与年轻群体是主要消费群体。而诺基亚的功能已经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而且现在苹果、三星等已是主流。

(二)手机品牌分析

以苹果、三星、HTC为代表的际品牌阵营产品概念创新,技术领先,在逐渐加大智能机的主推力度,与运营商进行深度合作,力度十足,同时具备强劲的品牌号召力,垄断着国内的高端市场,同时借助自身的品牌号召力向低端市场侵蚀。

OPPO、步步高等品牌则代表着国产手机品牌的一线阵营,其中OPPO、步步高着力打造高端化、年轻化的品牌,金立投入力度大,品牌提升快,康佳提升迅速,渠道影响力变大,而联想主攻大连锁,渠道能力下降。

而以欧信、万利达等为代表的国产二线阵营目前只能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占有仅剩的市场份额,发展前景不好。也开始加大高空和渠道投入,逐渐向品牌化运作靠拢。

五、诺基亚的未来

产业分析报告5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部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2006年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亿元,比上年净增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比上年上升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个和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个和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07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2006年普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层),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为%,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各行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比上年增长38%。**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领优势明显。

3、文化企业实力增强

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迅速,广电系统近3年来经营创收平均增幅达15%以上,2007年经营创收总额达2亿元,比2006年净增4000万元,增幅达25%,在安徽省地市广电行业中稳居第一;文化系统截至2007年底,国有资产达3亿元;**晚报2007年经营总收入亿元,广告收入9900万元,发行收入3440万元,总资产已达亿元。

民营文化企业充满活力,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涌现出“琴港演艺”、“璀璨明珠”、“阿里巴巴”、“安美文博”、“杏花印务”、“中设会展”、“儒林书业”等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截至2008年12月,我市网吧、音像、歌舞娱乐等社会文化经营户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印刷、打字复印、出版物批零等经营户1100多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年产值亿元;各类体育经营场所7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固定资产投入亿元。

4、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初步完善。一批文化体育场馆和重点文化设施兴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2000年~2007年,**市市级财政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30亿元。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一批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文化活动惠泽民众,形成了“广玉兰”艺术节、文化新春庙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第16届世界美术大会、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两博会”、“文博会”等文化会展、文化活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获得了2010年全国体育大会举办权。

5、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近年来,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相继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了政企、政事分开,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得到切实转变;二是完成了宣传文化系统5家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事转企”改革和四家电影放映单位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启动了文博图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专业艺术院团目前正按照“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改革。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

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阶段,相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中提出的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一些影响文化产业发展

的问题亟待解决。

1、管理机构有待加强和理顺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目前我市尚未成立专门的、统抓统管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致使一些政策和项目的落实乏力推进。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2002年市政府机构改革,经有关部门批准,市文化局作为全市文化块面的管理机关,单独设立了文化产业处,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2007年文化和广电合并后,取消了独立的文化产业处及相应的编制和财政经费,相关工作纳入局科技处(文化产业处),在处室工作职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广电局科技处工作职责,涉及到文化产业的职能大大削弱,和现在各级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及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极不相称。

2、文化产业总量和比重偏低

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较齐全,但主体“小、弱、散”,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比较薄弱。与长沙和昆明两城市相比,2006年长沙、昆明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亿元和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是%和%。而我市实现增加值为亿元,占gdp的比重为%,明显低于长沙和昆明。因此,不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从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来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尚显滞后。

3、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

虽然我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总体实力弱小。以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核心层)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而在已经处于一般竞争性和完全竞争性、国家已经向非公有资本完全放开的文化创意、网络游戏、广告会展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经纪等高成长性新兴文化服务业(层)方面,我市与文化产业发达城市长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核心层、层、相关层增加值的比例看,2006年我市为::,长沙为::,全国平均为42:18:40,**的三层次结构与长沙乃至全国有明显的差异。相比之下,以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代表的层,占有比重低于长沙个百分点,增加值比长沙少亿元,我市新兴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小的产业发展阶段,透视出我市文化产业结构不均衡,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亟待开拓。

4、文化产业和产品存在特色危机

**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三国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已成为“**名片”。同时,作为省会城市,**还有着融汇安徽各地文化的优势地位。但是,**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业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的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近年来,政府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决策受到文化企业的普遍认同和欢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合发〔2008〕22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合政〔2008〕89号),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等,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具体的、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没有建立,许多统计数字都是2006年的普查数据;政府扶持、政策倾斜、税收及土地优惠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文化市场、行业规范和投融资等体系还不健全;在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没形成完整、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特别是民营文化企业的待遇尚待提高。

6、文化产业精英人才缺乏

一是缺乏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文化产业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二是缺乏文化经营人才。文化经营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我市的文化经营人才屈指可数。

三、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确立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

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进入到文化消费的快速启动阶段;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即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2007年,**人均gdp达到3853美元;2008年,**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这预示着**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已经到来,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大的气魄,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加以推动,确立文化产业在全市的支柱产业地位,力争到2010年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增加值占全市gdp8%以上的支柱产业,成为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现有的工作机构已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协调不了各种关系,必须建立健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宣传、文广、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可参照芜湖的经验,定期召开协调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协调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听取意见,改善投资及政策环境。在政府职能部门设立文化产业办公室,具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专项经费,具体实施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常协调推进和统一调控、监管职能。

3、修订完善规划,扎实有力推进

我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目前还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缺乏权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建议在十二五规划制定中,将文化产业真正放到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市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层次。同时,强化规划的贯彻力度,由市委、市政府来推动落实,用规委会、土委会的工作力度来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培育龙头骨干,做大做强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又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建议政府对我市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扶持。一是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如“樱艺缘”动漫、综艺、“音谷”(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较长产业链,能够形成企业集群的好项目,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将其打造为上市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及股份制方式运作,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二是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体制不顺、竞争乏力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必要的经营体制改革。例如三个专业演出团体,如果还在“国字”号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须转变思想和机制,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公司化运作等形式,挂大靠强,实施重组,实现新生,及至做活做强。

5、实施大项目战略,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强化项目带动,发挥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一是借助外力,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特别要吸引具有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投资企业落户**,有重点地打造象芜湖方特这样的产业航空母舰;二是确定重大项目,实施定向招商。结合老城区改造,将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戏曲休闲一条街;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类似于“合钢”这样的老企业,其所闲置的部分厂房,可以作为**早期工业文明遗址保留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文化产业开发,改造成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等等。可采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强后,再退出方式,如无锡尚德公司那样,政府投入的资金可以逐步退出。这部分资金可以循环使用,支持新的企业发展。通过大项目的实施,既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也能带动周边传统餐饮业、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局面。我市应抓住2010年举办全国体育大会的契机,有力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6、设立专项基金,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使其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骨干文化企业的组建和发展。尽快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像城建投资公司那样对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可多渠道筹措,一是帮助骨干企业尽快上市融资;二是大项目、大工程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三是可以广泛动员社会资本投资于文化产业;四是可以通过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奖励、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成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7、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出台专门的、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而外地许多城市已走在我市的前面,例如,芜湖市从2008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对动漫产业的奖励。建议市政府吸纳各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细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例如比照高新企业进行税费减免;享受比工业用地更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在信贷融资、资产处置方面按股份制和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在人才问题上构建合理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机制;建立我市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产品审批权限等方面参照先发地区做法等。

35 666329
");